CN106166887A - 显示器用粘结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用粘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6887A
CN106166887A CN201510427885.8A CN201510427885A CN106166887A CN 106166887 A CN106166887 A CN 106166887A CN 201510427885 A CN201510427885 A CN 201510427885A CN 106166887 A CN106166887 A CN 106166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chamber
lid
suppor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78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6887B (zh
Inventor
郑钟范
韩庆俊
徐汉基
郑富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66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6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6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68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降低对目标物的吸附力且能够对齐显示面板与透明盖之间的位置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可包括:下部腔室模块,支撑显示面板;上部腔室模块,支撑透明盖;拍摄模块,在支撑显示面板的下部腔室模块与支撑透明盖的上部腔室模块之间,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的面板对准标记与配置在透明盖的盖对准标记;及对齐模块,以拍摄模块的拍摄图像为基础,对齐所述面板对准标记与盖对准标记之间的位置。如上所述,本发明将用于粘结显示面板与透明盖之间的粘结空间的体积最小化来缩短真空度形成时间,据此可缩短粘结工序的节拍时间(tact time)。

Description

显示器用粘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用粘结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为了粘结显示面板与透明盖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在半导体产业中显示器产业急速发展的同时平板显示装置正在逐渐被开发及商用化。在这里,平板显示器装置有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电泳显示装置、电润湿显示装置等。在这种平板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除了电视或显示器的显示装置也被广泛使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智能手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
在具备显示器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因露在外部可能被外力或者冲击损伤,因此为了保护显示面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都包括附着于显示面板的显示表面的透明盖,例如由透明材料形成的的覆盖窗或覆盖玻璃等。
图1是为了说明现有的显示器用结合装置的图面。
参照图1,现有的显示器用结合装置,包括下部腔室10;可升降地设置在下部腔室10的下部平台20;设置在下部平台20的上面来支撑显示面板1的下部静电吸盘30;可升降地设置在下部腔室10上的上部腔室40;设置在上部腔室40的上部平台50;设置在上部平台50的上面来支撑透明盖2的上部静电吸盘60;配置在上部腔室40的上面外部,通过配置在上部静电吸盘60的观察孔62(view hole)拍摄分别配置在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的对准标记的视觉(vision)摄像机70;贯通下部腔室10来支撑下部平台20的多个驱动轴80;以及通过以由视觉摄像机70拍摄的对准标记的位置为基础的多个驱动轴80的移动来使下部平台移动20移动,进而对齐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的位置的UVW平台90。
再则,现有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还包括:真空附着装载到下部腔室10与上部腔室40之间的显示面板1,并且具有为了将被真空吸附的显示面板1安装在下部静电吸盘30的上面的包括多个下部真空销(未图示)的下部真空销单元(未图示);及真空吸附装载到下部腔室10与上部腔室40之间的透明盖2,并且具有为了将被真空吸附的透明盖2安装在上部静电吸盘60的下面的包括多个上部真空销(未图示)的上部真空销单元(未图示)。如下说明这种现有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基板粘结方法。
首先,将为使垂直贯通下部平台20与下部静电吸盘30而设置的多个下部真空销上升到面板安装/卸载位置之后,将显示面板1装载到下部静电吸盘30的上部之后,将被装载的显示面板1吸附于下部真空销。与此同时,将为使垂直贯通上部平台50与上部静电吸盘60而设置的多个上部真空销下降到窗口装载位置之后,将涂布粘结部件3的透明盖2装载到上部静电吸盘60的下部之后,将装载的透明盖2吸附于上部真空销。
接着,使下部真空销下降,将显示面板1静电吸附于下部静电吸盘30的上面,进而在下部静电吸盘30的上面安装显示面板1。与此同时,使上部真空销上升,将透明盖2静电吸附于上部静电吸盘60的下面,进而在上部静电吸盘60的下面安装透明盖2。
接着,通过配置在上部静电吸盘60上的视觉摄像机70,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的对准标记,根据以拍摄的对准标记的位置为基础的UVW平台90的驱动来使下部平台20移动,通过对齐下部静电吸盘30的位置的对齐工序来对齐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的位置。
接着,使上部腔室40下降,在下部腔室10与上部腔室40之间形成真空环境之后加压上部平台20,来真空粘结透明盖2与显示面板1,进而通过涂布于透明盖2的粘结部件3在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直接附着透明盖2。
接着,解除在下部腔室10与上部腔室40之间的真空环境之后使上部腔室40上升之后,使多个下部真空销上升到面板装载/卸载位置之后,将附着透明盖2的显示面板1卸载到外部。
如上所述,现有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具有如下的问题。
第一,由于通过配置在上部静电吸盘60的视觉摄像机70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的对准标记,因此因为用于视觉摄像机70的拍摄而配置在上部静电吸盘60的观察孔会减小上部吸盘60的吸附面积,进而由于上部静电吸盘60的吸附力的降低,因此透明盖2可能坠落。尤其是,在上部静电吸盘60根据为使能够对应各种样本而配置具有各个样本分别的观察孔的观察孔区域,会更加减小上部静电吸盘60的吸附面积。
第二,为了分别支撑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而使用静电吸盘30、50,进而吸附力低并且构造复杂。
第三,在驱动轴80与下部腔室10之间的间隔空间内,通过下部平台20的移动来对齐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的位置,因此用于形成真空环境的下部腔室10内部的体积在结构上是大的,因此用于形成真空度的时间增加,进而会增加工序生成节拍时间(tact time)。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提供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技术目的在于,不降低对目标物的吸附力,并且能够对齐显示面板与透明盖之间的位置。
并且,提供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另一技术目的在于,具有简单的吸附构造的同时能够提高对目标物的吸附力。
另外,提供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其他技术目的在于,根据将用于粘合显示面板与透明盖之间的粘合空间的体积最小化来缩短真空度形成时间,进而能够缩短工序生产节拍时间(tact time)。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技术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可包括:基架;下部腔室模块,设置在基架上来支撑显示面板;上部腔室模块,支撑待附着于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透明盖;拍摄模块,移动到下部腔室模块与上部腔室模块之间,来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一对准标记与配置在透明盖的第二对准标记;及对齐模块,设置在基架上来支撑下部腔室模块,并且响应以拍摄模块的拍摄图像为基础的对准控制信号来移动下部腔室模块,进而对齐第一及第二对准标记之间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利用双方向视觉摄像机,不降低对目标物的吸附力且能够对齐显示面板与透明盖之间的位置。
第二,通过真空吸附方式与粘结方式来支撑显示面板与透明盖,进而具有简单的吸附构造的同时能够提高对目标物的吸附力。
第三,整体移动下部腔室来对齐显示面板与透明盖之间的位置,进而将用于粘结显示面板与透明盖之间的粘结空间的体积最小化来缩短真空度形成时间,据此能够缩短工序节拍时间(tact time)。
除了在上述谈及的本发明的效果以外,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在以下进行记述,或能够从技术及说明被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明确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说明现有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图面。
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示例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图面。
图3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线I-I’的剖面图。
图4是为了说明在图2及图3所示的下部腔室模块的剖面图。
图5是为了说明在图4所示的面板支撑柱及面板装/卸销的剖面图。
图6是在图4所示的A部分与B部分分别的扩大图。
图7是为了说明在图2及图3所示的上部腔室模块的剖面图。
图8是为了说明在图2及图3所示的拍摄模块的剖面图。
图9a至图9g是步骤性地示出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粘结显示面板与透明盖的粘结方法的图面。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架 200:下部腔室模块
210:下部腔室 220:面板支撑单元
230:面板升降单元 240:面板拆卸单元
250:抽气口 300:上部腔室模块
310:上部腔室 330:腔室升降单元
350:盖支撑单元 370:盖升降单元
400:拍摄模块 450a、450b:双方向视觉摄像机
500:对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如下理解在本说明书中叙述的用语的意思。
对于单数的表述,只要未在文章中做不同的定义,则应当理解为是包括多个的表述。“第一”、“第二”等用语是为了将一个构成要素从其它构成要素区分出来,因此不得由其用语来限定权利范围。“包括”或“具有”等用语,不得理解为一个或其以上的其他特征或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组合的存在或附加的可能性。用语“至少一个”应该解释为包括能够从一个以上的相关项目揭示的所有组合。例如,“第一项目、第二项目及第三项目中的至少一个”的意思是意味着不仅是各个第一项目、第二项目或第三项目,还可从第一项目、第二项目及第三项目中揭示2个以上的所有项目的组合。用语“……上”不仅意味着某一构成直接形成在另一构成的上面的情况,还意味着在其构成之间介入第三构成的情况。
在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优选示例。在各个图面的构成要素附加参照符号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就算显示在其他图面也要使其尽可能具有相同的符号。并且,在说明本发明时,判断对相关公知构成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可使本发明的要点不清楚的情况,则可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示例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图面。图3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线I-I’的剖面图。
参照图2及图3,根据本发明一示例的显示器用面板粘结装置,包括基架100、下部腔室模块200、上部腔室模块300、拍摄模块400及对齐模块500。
所述基架100设置在地面来支撑下部腔室模块200。
所述下部腔室模块200,设置在基架100的上面来支撑由面板搬送装置(未图示)装载的显示面板1。在这里,显示面板1可以是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或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平板显示面板,并且这种平板显示面板为公知的构成,因此将省略对此的说明。
根据一示例的下部腔室模块200,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下部腔室210、面板支撑单元220、面板升降单元230、面板装/卸单元240及抽气口250。
所述下部腔室210配置在基架100的上面来支撑对齐模块500。这种下部腔室210,包括为使在其上面边框部分具有预定高度而凸出的上部凸出侧壁。据此,下部腔室210具有被上部凸出侧壁围绕的第一凹陷部212。
所述面板支撑单元220设置在下部腔室210的上面来支撑显示面板1。即,面板支撑单元220被收纳于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第一凹陷部212,根据从外部供应的真空吸力来支撑显示面板1。根据一示例的面板支撑单元220包括下部多孔板221及下部真空口223。
所述下部多孔板221,被收纳于配置在下部腔室210上面的第一凹陷部212,根据从下部真空口223供应的真空吸力来真空吸附显示面板1。根据一示例的下部多孔板221,可包括为使被收纳于第一凹陷部212而具有平板形状的下部多孔体221a;及附着在下部多孔体221a上面的下部多孔板221b。
所述下部真空口223,可插入于下部多孔板221的下面中央部,通过真空吸管(未图示)连接于外部的真空吸附装置。这种下部真空口223将真空吸附装置的真空吸力供应于下部多孔板221,进而在下部多孔板221b产生真空吸力,以使显示面板1被真空吸附于下部多孔板221b。
所述面板升降单元230,支撑被面板搬送装置(未图示)装载到下部腔室210的上部的显示面板1,将被支撑的显示面板1安装在面板支撑单元220。根据一示例的面板升降单元230,如图2至图3所示包括多个面板支撑柱231、面板升降板233、多个面板升降引导轴235、下部支撑板237及面板升降驱动部239。
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231,为使垂直贯通面板支撑单元220分别间隔提前设定的间隔距离来进行设置。这种多个面板支撑柱231的各个上面,根据由面板升降驱动部239驱动使面板升降板233升降,向面板支撑单元220的上面凸出来上升到面板支撑位置,或插入到面板支撑单元220的内部来下降到面板安装位置。为此,多个面板支撑柱231分别插入并配置于在所述下部腔室210配置的第一垂直贯通孔214与在面板支撑单元220配置的第二垂直贯通孔225。
根据一示例的多个面板支撑柱231,如图5所示分别包括面板升降柱231a及面板粘结吸盘231b。
所述面板升降柱231a垂直设置在面板升降板233,来可升降地插入于面板支撑单元220。面板升降柱231a具有沿长度方向形成的第一中空部231a1,进而具有圆形管形状。这种面板升降柱231a可由金属材质或陶瓷材质构成。
在所述面板升降柱231a的上部配置有面板粘结吸盘231b的下部可分离地插入其中的第一吸盘插入孔231a2。
所述面板粘结吸盘231b,可分离地结合于配置在面板升降柱231a上部的第一吸盘插入孔231a2来吸附显示面板1,尤其是在对显示面板1进行真空吸附时,防止因如同显示面板1抖动的微小动作而脱离位置。面板粘结吸盘231b具有沿长度方向形成的第二中空部231b1,进而具有圆形环形状。所述第二中空部231b1可具有与所述第一中空部231a1相同的直径。这种面板粘结吸盘231b可由粘结性材质构成。再则,所述面板粘结吸盘231b还可包括具有圆形环形状的粘结板231b2。所述粘结板231b2可设置在面板粘结吸盘231b的上面。
重新参照图2至图4,在下部腔室210的下面设置有由多个面板支撑柱231分别垂直贯通的多个第一柱保持托架232a。所述多个第一柱保持托架232a不仅分别引导多个面板支撑柱231分别的升降,还防止多个面板支撑柱231分别倾斜升降。
所述面板升降板233共同支撑多个面板支撑柱231。为此,在面板升降板233形成多个面板支撑柱231各个下端部插入贯通的多个第一柱贯通孔233a。据此,多个面板支撑柱231的各个下端贯通相应的第一柱贯通孔233a来向面板升降板233的下部凸出,来与螺栓232b结合。据此,多个面板支撑柱231分别垂直固定在面板升降板233的同时可升降地插入于下部腔室210及面板支撑单元220。
所述多个面板升降引导轴235分别结合于下部腔室210的下面的同时垂直贯通面板升降板233。即,多个面板升降引导轴235分别垂直贯通配置在面板升降板233的各个角落部分的第一轴贯通孔(未图示)来结合于下部支撑板237。这种多个面板升降引导轴235分别设置在下部腔室210与下部支撑板237之间,来引导面板升降板233的升降,进而防止面板升降板233倾斜升降。
所述下部支撑板237,配置在面板升降板233的下部,来共同支撑多个面板升降引导轴235的同时支撑面板升降驱动部239。
所述面板升降驱动部239设置在下部支撑板237的下面来升降面板升降板233,进而同时升降多个面板支撑柱231。根据一示例的面板升降驱动部239,包括发动机支撑托架239a、第一驱动发动机239b及第一滚珠螺杆239c。
所述支撑托架239a,设置在下部支撑板237的下面来支撑第一驱动发动机239b。
上述第一驱动发动机239b,设置在所述支撑托架239a来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第一滚珠螺杆239c。
所述第一滚珠螺杆239c,连接于第一驱动发动机239b的旋转轴,根据第一驱动发动机239b的旋转升降面板升降板233。第一滚珠螺杆239c垂直贯通下部支撑板237的同时结合于面板升降板233。这时,在下部支撑板237配置有由未形成螺纹的第一滚珠螺杆239c的下部垂直贯通的第一螺栓贯通孔237a。然后,在面板升降板233形成与在第一螺栓239c的上部形成的螺纹啮合的螺栓孔,或设置滚珠螺母。据此,第一滚珠螺杆239c根据第一驱动发动机239b的旋转来使面板升降板233升降。从而,面板升降板233根据第一滚珠螺杆239c的旋转运动进行上下直线运动,进而使多个面板支撑柱231同时升降。
再则,所述面板升降驱动部239还可包括连接第一驱动发动机239b的旋转轴与第一滚珠螺杆239c的第一耦合器239d。
所述面板装/卸单元240,在卸载粘合透明盖2的显示面板1时,从多个面板支撑柱231拆卸粘结于多个面板支撑柱231的显示面板1。即,面板装/卸单元240使粘结于所述面板支撑柱231的面板粘结吸盘231b的透明盖2粘结的显示面板1上升到预定的高度,进而从多个面板支撑柱231拆卸显示面板1。
根据一示例的面板装/卸单元240,包括多个面板装/卸销241、销升降板243及销升降驱动部245。
所述多个面板装/卸销241分别可升降地插入于多个面板支撑柱231的各个内部。即,多个面板装/卸销241可分别可升降地插入于在面板支撑柱231配置的第一及第二中空部231a1、231b1。这种多个面板装/卸销241分别根据升降板243的上升来同时上升,使粘结于所述面板支撑住231的显示面板1上升到预定的高度。
根据一示例的多个面板装/卸销241可分别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可由金属材质、陶瓷材质或工程塑料材质构成。
根据另一示例的多个面板装/卸销241如图5所示可包括销体241a及销头241b。
所述销体241a可以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可由金属材质或陶瓷材质构成。
所述销头241b形成圆柱形状来结合于销体241的上部。为此,在销体241a的上部形成销头241b的下部可分离地插入其中的头部插入槽241c。所述销头241b可由与销体241a不同的材质构成。即,销头241b与显示面板1为物理性接触,因此优选为由在与显示面板1接触时不会损坏显示面板1的材质构成。根据一示例的销头241b可由工程塑料材质构成,例如可由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材质构成。
重新参照图2至图4,所述销升降板243配置在面板升降单元230的面板升降板233与下部支撑板237之间来共同支撑多个面板装/卸销241。这种销升降板243根据销升降驱动部245的驱动进行升降来同时升降多个面板装/卸销241。在销升降板243形成有由面板升降单元230的多个面板升降引导轴235分别垂直贯通的多个第二轴贯通孔(未图示)。
在所述销升降板243形成有由多个面板装/卸销241的各个下端部插入贯通的多个销贯通孔243a。据此,多个面板装/卸销241的各个下端部贯通相应的销贯通孔243a向销升降板243的下部凸出来与螺栓242结合。据此,多个面板装/卸销241被分别垂直地固定在销升降板243的同时可升降地插入于配置在面板支撑柱231的第一及第二中空部231a1、231b1。
并且,在销升降板243配置有由所述面板升降驱动部239的第一滚珠螺杆239c贯通的第二螺杆贯通孔234b。
所述销升降驱动部245设置在销升降板243的下面,来使销升降板243升降。根据一示例的销升降驱动部245可包括驱动缸。
所述驱动缸固定在销升降板243的下面,驱动气缸轴245a垂直贯通销升降板243来结合于面板升降板233的下面。驱动缸可以是液压或气压气缸。这种驱动缸以面板升降板233为支撑台,根据液压或气压来前进或后退驱动气缸轴245a,进而使销升降板243升降,进而同时使多个面板装/卸销241升降。例如,驱动缸使驱动缸轴245a前进来使销升降板243下降,并且使驱动气缸轴245a后退进而可上升销升降板243。
另一方面,在与所述驱动缸重叠的所述面板升降单元230的下部支撑板237配置有使驱动缸能够顺畅地升降的气缸升降槽237a。
所述抽气口250为使其形成垂直贯通与上部腔室模块300面对的下部腔室210的一侧部,通过抽气管(未图示)连接于外部的真空抽气装置(未图示)。所述真空抽气装置在通过抽气口250在对接的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的粘结空间形成真空环境。
再则,下部腔室模块200还可包括腔室密封单元260。
根据一示例的腔室密封单元260包括在下部腔室210的上面边框部分以预定的高度凸出的形成为闭环形状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可由橡胶材质或硅材质构成。这种密封环在对接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时,密封配置在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的粘结空间。
根据另一示例的腔室密封单元260,为使围绕面板支撑单元220而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上面边框部分,根据气体的注入压力密封配置在对接的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的粘结空间,或根据注入的气体的排气压力解除所述粘结空间的密封。为此,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腔室密封单元260,如图6所示包括槽部261、O型圈263、气体注入口265及排气口267。
所述槽部261,为使围绕面板支撑单元220,形成为以使其从下部腔室210的边框部分的上面具有固定的宽度与固定的深度。
所述O型圈263,形成具有闭环形状,以使其能够可升降地插入于槽部261。这种O型圈263可由橡胶材质或硅材质构成。
所述气体注入口265,为使其与槽部261连通而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一侧面。这种气体注入口265通过气体注入管连接于气体鼓风机装置(未图示)。所述气体鼓风机装置,若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相互对接,则其通过气体注入管将固定压力的气体注入于槽部261,进而使插入于槽部261的O型圈263上升,来密封配置在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的粘结空间。
所述气体排气口267,为使其连通于槽部261而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另一侧面。这种气体排气口267通过气体排气管连接于气体排气装置(未图示)。所述气体排气装置,若解除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的对接,则通过排气管将注入于槽部261的气体排到外部,进而下降插入的O型圈263来解除配置在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的粘结空间的密封。
重新参照图2及图3,所述上部腔室模块300配置在所述下部腔室模块200上,来支撑被盖搬送装置(未图示)装载的透明盖2。在这里,透明盖2可以是由透明塑料材质构成的窗口盖或由强化玻璃构成的玻璃盖。
根据一示例的上部腔室模块300,如图2、图3及图7所示可包括上部腔室310、腔室升降单元330、盖支撑单元350及盖升降单元370。
所述上部腔室310配置在所述下部腔室模块200上来支撑腔室升降单元330。这种上部腔室310包括为使从下面边框部分具有固定高度而凸出的下部凸出侧壁。据此,上部腔室310具有被下部凸出侧壁围绕的第二凹陷部312。
所述腔室升降单元330配置在上部腔室310上来支撑上部腔室310的同时根据粘结工序使上部腔室310升降。根据一示例的腔室升降单元330,包括上部基架331、多个主柱332、多个腔室升降引导轴333、腔室升降板334、多个腔室支撑轴335、腔室加压部336及腔室升降驱动部337。
所述上部基架331配置在上部腔室310上来支撑腔室升降板334。
所述多个主柱332设置在基架100的各个角落部分来支撑上部基架331。
所述多个腔室升降引导轴333分别可升降地垂直设置在上部基架331。为此,在上部基架331配置有多个腔室升降引导轴333可升降地垂直贯通的第三轴贯通孔(未图示)。
所述腔室升降板334配置在上部腔室310与上部基架331之间,来共同支撑多个腔室升降引导轴333。在这里,多个腔室升降引导轴333的各个下端部垂直结合于腔室升降板334的上面。
所述多个腔室支撑轴335分别垂直设置在腔室升降板334,穿过上部腔室310来结合于盖支撑单元350。在这里,多个腔室支撑轴335的各个上部垂直贯通腔室升降板334向腔室升降板334的上面凸出来与螺栓335a结合,多个腔室支撑轴335的各个下部贯通上部腔室310,用结合单元(未图示)来结合于盖支撑单元350。据此,所述多个腔室支撑轴335分别垂直设置在腔室升降板334,来支撑上部腔室310的同时支撑盖支撑单元350。
所述腔室加压部336,设置在腔室升降板334与上部腔室之间310之间来加压上部腔室310。即,腔室加压部336,在粘结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之间时,通过弹性复原力加压上部腔室310,进而保持下部腔室210与上部腔室310之间的对接状态。根据一示例的腔室加压部336包括具有固定凸起336a、加压块336b及弹性部件336c的多个腔室加压模块。
所述固定凸起336a从腔室升降板334的下面凸出固定的高度。在这里,固定凸起336a为使邻接于腔室支撑轴335可配置在腔室升降板334的下面边框部分。
所述加压块336b为使与固定凸起336a重叠以固定的高度设置在上部腔室310的上面。
所述弹性部件336c设置在固定凸起336a与加压块336b之间,根据弹性复原力加压加压块336b,进而固定将腔室密封单元260放置中间来对接于下部腔室210的上部腔室310位置,由腔室密封单元260保持配置在下部腔室210与上部腔室310之间的粘结空间的密封状态。
在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之间粘结时,根据弹性复原力使加压块336b加压上部腔室310。在这里,多个固定凸起336a分别插入于对应的弹性部件336c的上侧,多个加压块336b分别插入于对应的弹性部件336c的下侧。尤其是,插入于弹性部件336c的固定凸起336a与加压块336b可间隔提前设定的间隔距离。
所述腔室升降驱动部337设置在上部基架331的上面来升降腔室升降板334。根据一示例的腔室升降驱动部337包括第二及第三滚珠螺杆337a1、337a2、第二驱动发动机337b、第一齿轮箱337c、第二齿轮箱337d及第三齿轮箱337e。
所述第二及第三滚珠螺杆337a1、337a2分别垂直贯通上部基架331的两侧边缘位置部分来结合于腔室升降板334的上面。在这里,所述第二及第三滚珠螺杆337a1、337a2分别形成圆柱形状。这时,在所述第二及第三滚珠螺杆337a1、337a2的各个上侧部配置有螺纹,在所述第二及第三滚珠螺杆337a1、337a2的各个下端部可以不配置螺纹。
所述第二驱动发动机337b配置在上部基架331的上面,提供为了同时分别升降第二及第三滚珠螺杆337a1、337a2的旋转力。
所述第一齿轮箱337c,连接于第二驱动发动机337b将第二驱动发动机337b的旋转运动分别传达到第二及第三滚珠螺杆337a1、337a2侧。根据一示例的第一齿轮箱337c,可包括连接于第二驱动发动机337b的旋转轴来以第一水平轴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第一锥齿轮(未图示);根据第一锥齿轮的旋转来以与第一水平轴方向水平交叉的第二水平轴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第二及第三锥齿轮(未图示)。
所述第二齿轮箱337d根据第二锥齿轮的旋转使第二滚珠螺杆升降337a1。根据一示例的第二齿轮箱337d,可包括与第二锥齿轮的旋转轴连接来以第二水平轴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第四锥齿轮(未图示);及根据第四锥齿轮的旋转以与第四锥齿轮的旋转轴垂直交叉的垂直轴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来升降第二滚珠螺杆337a1的第五锥齿轮(未图示)。在这里,在第五锥齿轮的中心部形成与第二滚珠螺杆337a1啮合的内螺纹或设置螺母。据此,第二滚珠螺杆337a1根据第五锥齿轮的旋转运动进行旋转的同时上下升降,进而使腔室升降板334的一侧升降。
所述第三齿轮箱337e,根据第三锥齿轮的旋转升降第三滚珠螺杆337a2。根据一示例的第三齿轮箱337e,可包括与第三锥齿轮的旋转轴连接来以第二水平轴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第六锥齿轮(未图示);及根据第六锥齿轮的旋转来以与第六锥齿轮的旋转轴垂直交叉的垂直轴方向为中心进行旋转来升降第三滚珠螺杆337a2的第七锥齿轮(未图示)。在这里,在第七锥齿轮的中心部形成与第三滚珠螺杆337a2啮合的内螺纹或可设置滚珠螺母。据此,第三滚珠螺杆337a2根据第七锥齿轮的旋转运动来进行旋转的同时上下升降,进而与腔室升降板334的一侧同时使腔室升降板334的另一侧升降。
再则,所述腔室升降驱动部337,还可包括相互连接第一及第二齿轮箱337c、337d之间的旋转轴的第二耦合器337f;相互连接第一及第三齿轮箱337c、337e之间的旋转轴的第三耦合器337g。
所述盖支撑单元350设置在上部腔室310的下面,来支撑透明盖2。即,盖支撑单元350被收纳于配置在上部腔室310的第二凹陷部312,根据从外部供应的真空吸力来支撑透明盖2。根据一示例的该支撑单元350包括上部多孔板351及上部真空口353。
所述上部多孔板351被收纳于配置在上部腔室310的下面的第二凹陷部312,根据从上部真空口353供应的真空吸力来真空吸附透明盖2。根据一示例的上部多孔板351,可包括为使收纳于第二凹陷部312而具有平板形状的上部多孔体351a;及附着在上部多孔体351a的下面的上部多空板351b。
所述上部真空口353,插入于上部多孔板351上面中央部,通过真空吸管(未图示)连接于外部的真空吸附装置。这种上部真空口353将真空吸附装置的真空吸力供应于上部多孔板351,在上部多空孔板351产生真空吸力,进而以使透明盖2被真空吸附于上部多孔板351b。
所述盖升降单元370,支撑被盖搬送装置(未图示)装载到上部腔室310的下部的透明盖2,使被支撑的透明盖2安装在盖支撑单元350。根据一示例的盖升降单元370包括多个盖支撑柱371、盖升降板373、多个盖升降引导轴375及盖升降驱动部377。
所述多个盖支撑柱371,以使其分别间隔提前设定的间隔距离来进行设置,以使垂直贯通支撑单元350。这种多个盖支撑柱371的各个上面根据由盖升降驱动部377驱动盖升降板373的升降,向盖支撑单元350的下面凸出来下降到该支撑位置,或插入到盖支撑单元350的内部来上升到盖安装位置。为此,多个盖支撑柱371分别插入并配置在在所述上部腔室310配置的第三垂直贯通孔314与在该支撑单元350配置的第四垂直贯通孔355。
根据一示例的多个盖支撑柱371分别包括盖升降柱371a及盖粘结吸盘371b。
所述盖升降柱371a,垂直设置在盖升降板373来可升降地插入于盖支撑单元350。盖升降柱371a可形成圆柱形状。这种盖升降柱371a可由金属材质或陶瓷材质构成。
在所述盖升降柱371a的下部配置有盖粘结吸盘371b可分离地插入其中的第二吸盘插入孔371a1。
所述盖粘结吸盘371b可分离地结合于配置在盖升降柱371a的下部的第二吸盘插入孔371a1来吸附透明盖2,尤其是在真空吸附于透明盖2时防止因为如同透明盖2抖动的微小的活动而脱离位置。盖粘结吸盘371b可由粘结性材质构成。再则,所述盖粘结吸盘371b还可包括具有圆形环形状的盖粘结板371c。所述盖粘结板371c可设置在盖粘结吸盘371b的下面。
在所述上部腔室310的上面设置由多个盖支撑柱371分别垂直贯通的多个第二柱保持托架372a。所述多个第二柱保持托架372a不仅分别引导多个盖支撑柱371的升降,还防止多个支撑柱371分别倾斜地升降。
所述盖升降板373共同支撑多个盖支撑柱371。为此,在盖升降板373形成多个盖支撑柱371的各个上端部插入贯通的多个第二柱贯通孔373a。据此,多个盖支撑柱371的各个上端部贯通对应的第二柱贯通孔373a来向盖升降板373的上部凸出来结合于螺母372b。据此,多个盖支撑柱371分别垂直地固定在盖升降板373的同时可升降地插入于上部腔室310及该盖支撑单元350。
所述多个板升降引导轴375分别垂直贯通腔室升降板334,来垂直设置在盖升降板373。为此,在腔室升降板334配置有多个板升降引导轴375分别可升降地垂直贯通的第四轴贯通孔(未图示)。这种多个板升降引导轴375分别引导盖升降板373的升降。
所述盖升降驱动部377,设置在腔室升降板334的上面,并且使盖升降板373升降来使多个盖支撑柱371同时升降。根据一示例的盖升降驱动部377包括第三驱动发动机377a及第四滚珠螺杆377b。
所述第三驱动发动机377a,设置在腔室升降板334的上面,来使第四滚珠螺杆377b进行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
所述第四滚珠螺杆377b,连接于第三驱动发动机377a的旋转轴,根据第三驱动发动机377a的旋转使盖升降板373升降。即,第四滚珠螺杆377b垂直贯通腔室升降板334的同时结合于盖升降板373。这时,在腔室升降板334配置有未形成螺纹的第四滚珠螺杆377b的上部垂直贯通的第三螺杆贯通孔334a。然后,在盖升降板373形成与在第四滚珠螺杆373b的下部形成的螺纹结合的螺纹孔或滚珠螺母。据此,第四滚珠螺杆377b根据第三驱动发动机377a的旋转使盖升降板373升降。因此,盖升降板373根据第四滚珠螺杆377b的旋转运动进行上下直线运动,进而使多个盖支撑柱371同时升降。
重新参照图2及图3,所述拍摄模块400移动到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第一对准标记(未图示),与配置在透明盖2的第二对准标记(未图示),将拍摄到的第一及第二拍摄图像提供给控制部(未图示)。根据一示例的拍摄模块400包括一对垂直支撑架410a、410b、导轨420、第一及第二移动块430a、430b、第一及第二摄像机滑动件440a、440b及第一及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450b。
所述一对垂直支撑架410a、410b平行设置在基架100内来支撑导轨420。
所述导轨420挂在一对垂直支撑架410a、410b之间,引导第一及第二移动块430a、430b分别的水平移动。
所述第一移动块430a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420的一侧部,根据第一摄像机移动装置(未图示)的驱动进行水平移动。这时,所述第一移动块430a可在导轨420的一侧末端与中央部之间移动。在这里,第一摄像机移动装置根据滚珠螺杆、直线发动机或利用传送带的水平移动方式可水平移动第一移动块430a。
所述第二移动块430b,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420的另一侧部,来根据第二摄像机移动装置(未图示)的驱动进行水平移动。这时,所述第二移动块430b可在导轨420的另一侧末端与中央部之间移动。在这里,第二摄像机移动装置根据与第一摄像机移动装置相同的水平移动方式可水平移动第二移动块430b。
所述第一摄像机滑动件440a,如图2及图8所示可被重叠地设置在第一移动块430a与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之间,来支撑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这种第一摄像机滑动件440a沿着与导轨420的长度方向平行的第一水平方向X水平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Y滑动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根据第一移动块430a的水平移动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移动,使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沿第一水平方向X移动。根据一示例的第一摄像机滑动件440a包括第一滑动导件442a及第一滑动杆442b。
所述第一滑动导件442a设置在第一移动块430a,来可滑动地支撑第一滑动杆442b。
所述第一滑动杆442b,以使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滑动导件442a的上面,进而支撑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这种第一滑动杆442b,根据第一滑动驱动单元(未图示)的驱动,在第一滑动导件442a的上面沿第二水平方向Y滑动,使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滑动。
所述第二摄像机滑动件440b可被重叠地设置在第二移动块430b与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之间,来支撑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这种第二摄像机滑动件440b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滑动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根据第二移动块430b的水平移动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移动,进而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移动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根据一示例的第二摄像机滑动件440b包括第二滑动导件444a及第二滑动杆444b。
所述第二滑动导件444a,设置在第二移动块430b来可滑动地支撑第二滑动杆444b。
所述第二滑动杆444b,使其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滑动导件444a的上面,来支撑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这种第二滑动杆444b根据第二滑动驱动单元(未图示)的驱动,在第二滑动导件444a的上面沿第二水平方向Y滑动,使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滑动。
上述的所述一对垂直支撑架410a、410b、导轨420、第一及第二移动块430a、430b与第一及第二摄像机滑动件440a、440b,第一及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450b分别构成为了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及第二水平方向Y中的至少一个方向移动第一和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和450b的每一个的摄像机移动模块。
所述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设置在第一摄像机滑动件440a,根据第一移动块430a的水平移动,在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水平移动,或根据第一摄像机滑动件440a的驱动在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移动。
根据一示例的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如图3及图8所示在进行位置对齐工序时,根据第一摄像机移动装置的驱动移动到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同时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1一侧的第一面板对准标记(AM1)与配置在透明盖2的一侧的第一盖对准标记(AM2),并且可将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提供给控制部(未图示)。
根据另一示例的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在进行位置对齐工序时,根据第一摄像机移动装置的驱动移动到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同时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第一侧的第一面板对准标记(AM1)与配置在透明盖2的第一侧的第一盖对准标记(AM2)之后,将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提供给控制部之后,根据第一滑动驱动单元的驱动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滑动,同时拍摄在与显示面板1的第一侧平行的第二侧配置的第二面板对准标记(未图示)与在与透明盖2的第一侧平行的第二侧配置的第二面板对准标记(未图示)之后,可将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提供给控制部。
结果,所述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在进行位置对齐工序时,根据以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面板对准标记的位置为基础的第一摄像机移动装置的驱动及第一滑动驱动单元的驱动,可同时拍摄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面板对准标记中至少一个及与其重叠的所述第一及第二盖对准标记中至少一个。在这里,所述面板对准标记只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一侧的情况,可省略所述第一摄像机滑动块440a,在这一情况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可被第一摄像机支撑架(未图示)支撑。
另外,第一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40a,除了所述位置对齐工序以外,为使不妨碍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的对接,移动到在下部腔室模块200的外廓部设定的槽位置。
所述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设置在第二摄像机滑动件440b,根据第二移动块430b的水平移动,在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水平移动,或根据第二摄像机滑动件440b的驱动在下部腔室模块3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移动。
根据一示例的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在进行位置对齐工序时,根据第二摄像机移动装置的驱动移动到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同时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侧的第三面板对准标记(未图示)与配置在透明盖2的另一侧的第三盖对准标记(未图示),并将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提供给控制部。
根据另一示例的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在进行位置对齐工序时,根据第二摄像机移动装置的驱动移动到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同时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第三侧的第三面板对准标记(未图示)与配置在透明盖2的第三侧的第三盖对准标记(未图示)之后,将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提供给控制部之后,根据第二滑动驱动单元的驱动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滑动,根据第二滑动驱动单元的驱动沿着第二水平方向滑动,同时拍摄配置在与显示面板1的第三侧平行的第四侧的第四面板对准标记(未图示),与配置在与透明盖2的第三侧平行的第四侧的第四面板对准标记(未图示)之后,可将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提供给控制部。
结果,所述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在进行位置对齐工序时,根据以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面板对准标记的位置为基础的第二摄像机移动装置的驱动及第二滑动驱动单元的驱动,可同时拍摄第三及第四面板对准标记中的至少一个及与其重叠的所述第三及第四盖对准标记中的至少一个。在这里,所述面板对准标记只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侧的情况,可省略所述第二摄像机滑动件440b,在这一情况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可被第二摄像机支撑架(未图示)支撑。
然后,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b,除了所述位置对齐工序以外,为使不妨碍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的对接,移动到在下部腔室模块200的外廓部设定的槽位置。
如上所述,拍摄模块400同时拍摄在下部腔室模块200与上部腔室模块300之间位于下部的显示面板1的面板对准标记(AM1)与位于上部的透明盖2的盖对准标记(AM2),进而就算改变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的大小,也可易于拍摄面板对准标记(AM1)与盖对准标记(AM2)。据此,本发明无需在上部腔室模块300形成为了拍摄对准标记(AM1、AM2)的观察孔(viewhole),并且不会产生因为观察孔的现有问题。
重新参照图2及图3,所述对齐模块500设置在基架100上来支撑下部腔室模块200,并响应以拍摄模块400的拍摄图像为基础的对准控制信号来移动下部腔室模块200,来对齐面板对准标记(AM1)与盖对准标记(AM2)之间的位置。根据一示例的对齐模块500包括多个腔室支撑柱510、移动平台520及UVW平台530。
所述多个腔室支撑柱510分别支撑下部腔室210,因此垂直结合于下部腔室210的下面角落部分。
所述移动平台520分别共同支撑所述多个腔室支撑柱510。
所述UVW平台530,设置在移动平台520与基架100之间来响应于对准控制信号,使移动平台520沿着X轴方向及/或Y轴方向移动。根据一示例的UVW平台530,包括设置在基架100的上面的固定平台,及设置在固定平台与移动平台520之间的平台移动部。平台移动部,可包括响应于X轴方向的对准控制信号,来沿着X轴方向移动移动平台520的至少2个X轴驱动部,及响应于Y轴方向的对准控制信号来沿着Y轴方向移动移动平台520的至少2个Y轴驱动部。如上所述,所述UVW平台530具有公知构成,因此省略对其的具体说明。
如上所述,所述对齐模块500,利用UVW平台530响应于对准控制信号,来整体移动下部腔室模块200来对齐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之间的位置,进而相比于现有技术将用于粘结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之间的空间的体积最小化来缩短真空度形成时间,进而可缩短工序节拍时间(tacttime)。
图9a至图9g是步骤性地示出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的显示面板与透明盖的粘结方法的图面。
图9a至图9g如下按步骤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面板与透明盖的粘结方法。
首先,如图9a所示,若显示面板1被面板搬送装置搬送到面板装载位置,则使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多个面板支撑柱231上升到面板装载位置,来使显示面板1粘结于多个面板支撑柱231的各个面板粘结吸盘231b。然后,若透明盖2被盖搬送装置搬送到盖装载位置,则使配置在上部腔室310的多个盖支撑柱371下降到盖装载位置,来使透明盖2粘结于多个盖支撑柱371的各个盖粘结吸盘371b。在这里,在与显示面板1面对的透明盖2的下面涂布粘结部件(未图示),并且粘结部件可以是如同OCA(optical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粘合剂)或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的透明粘合剂。
之后,如图9b所示,通过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下部真空口223在面板支撑单元220产生真空吸力的同时使多个面板支撑柱231下降,来使显示面板1真空吸附于面板支撑单元220。与此同时,通过配置在上部腔室31O的上部真空口353在盖支撑单元350产生真空吸力的同时使多个盖支撑柱371上升,来使透明盖2真空吸附于盖支撑单元350。
之后,如图9c所示,使拍摄模块400的第一及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450b分别移动到下部腔室210与上部腔室310之间。接着,如图8所示分别通过第一及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450b同时拍摄配置在显示面板1的面板对准标记(AM1)与配置在透明盖2的盖对准标记(AM2),并将拍摄到的拍摄图像提供给控制部。接着,通过根据以分别由第一及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450b拍摄的拍摄图像为基础的对准控制信号来驱动UVW平台,使下部腔室210整体移动来对齐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之间的位置。
之后,如图9d所示,若完成显示面板1与透明盖2之间的位置的对齐,则使拍摄模块的第一及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450a、450b分别移动到在下部腔室210的外廓部设定的槽位置。
之后,如图9e所示,通过腔室升降板334的下降来使上部腔室310下降来对接于下部腔室210。与此同时,通过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气体注入口265将气体注入于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槽部261,将已插入于槽部261的O型圈263向下部腔室210的上面凸出,进而密封对接的上部腔室310与下部腔室210之间的粘结空间。接着,通过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抽气口250,在上部腔室310与下部腔室210之间的粘结空间形成真空环境之后,以已设定的高度追加下降腔室升降板334来使腔室支撑轴335稍微地下降,进而通过稍微下降腔室支撑轴335再追加加压盖支撑单元371,将涂布粘合部件的透明盖2粘结于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这时,腔室加压部336利用根据腔室升降板334的追加性的下降收缩弹性部件336c的弹性复原力,来追加性地加压上部腔室310,进而固定对接于下部腔室210的上部腔室310的位置,并且由腔室密封单元260保持配置在下部腔室210与上部腔室310之间的粘结空间的密封状态。
之后,如图9f所示,通过抽气口250解除在上部腔室310与下部腔室210之间的粘结空间产生的真空环境。然后,通过配置在下部腔室210的气体排气口267将注入于槽部261的气体排到外部,进而使向下部腔室210的上面凸出的O型圈263移动到槽部261的内部来解除对接的上部腔室310与下部腔室210之间的粘结空间的密封。并且,通过上部真空口353中断提供给盖支撑单元350的真空吸力。
接着,通过下部真空口223保持供应于面板支撑单元220的真空吸力的同时使上部腔室310上升,来分离上部腔室310与下部腔室210之间的对接。
接着,通过下部真空口223中断提供给面板支撑单元220的真空吸力,使多个面板支撑口231上升到面板卸载位置。
之后,如图9g所示使插入于多个面板支撑口231的各个内部的面板装/卸销241上升固定的高度,进而以粘结透明盖2的状态使粘结于多个支撑柱231各个的面板粘结吸盘231b的显示面板1在面板粘结吸盘拆卸。
之后,随着所述显示面板1粘结至所述透明盖2,通过面板搬送装置将被多个面板支撑柱231支撑的显示面板1卸载到外部。
在以上说明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及附图,并且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明确理解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事项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替换、变形及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来解释,并且应该解释为从权利要求范围的意思及范围还有与其等价的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下部腔室模块,设置在所述基架上来支撑显示面板;
上部腔室模块,支撑待附着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透明盖;
拍摄模块,移动到所述下部腔室模块与所述上部腔室模块之间,拍摄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面板对准标记与配置在所述透明盖的盖对准标记;及
对齐模块,设置在所述基架上来支撑所述下部腔室模块,并且响应以拍摄模块的拍摄图像为基础的对准控制信号来移动下部腔室模块,进而对齐所述面板对准标记与盖对准标记之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模块,包括:第一及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在所述下部腔室模块与所述上部腔室模块之间,同时拍摄配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面板对准标记与配置在所述透明盖的盖对准标记;
摄像机移动模块,将所述第一及第二双方向视觉摄像机沿第一水平方向与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水平交叉的第二水平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腔室模块,包括:
下部腔室,被所述对齐模块支撑;
面板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下部腔室来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面板升降单元,将所述显示面板安装在所述面板支撑单元;及
抽气泵,以使其垂直贯通与所述上部腔室模块面对的所述下部腔室的一侧部来进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支撑单元,包括:
下部多孔板,配置在所述下部腔室的上面;及
下部真空口,其是用于将真空吸力供应给所述下部多孔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升降单元,包括:
多个面板支撑柱,以使其垂直贯通所述面板支撑单元来进行设置,进而支撑所述显示面板;
面板升降板,共同支撑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
多个面板升降引导轴,结合于所述下部腔室下面的同时垂直贯通所述面板升降板;
下部支撑板,共同支撑所述多个面板升降引导轴;及
驱动部,设置在所述下部支撑板的下面,并且使所述面板升降板升降,以使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同时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其各个包括:
面板升降柱,其具有管形状,同时垂直设置在所述面板升降板,来可升降地插入于所述面板支撑单元;
面板粘结吸盘,其具有管形状,同时结合于所述面板升降柱的上部来吸附所述显示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腔室模块,还包括:
面板装/卸单元,从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拆卸粘结于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的显示面板,或将显示面板粘结于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
所述面板装/卸单元,包括:
多个面板装/卸销,其可升降地插入于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的各个内部;
销升降板,共同支撑所述多个面板装/卸销;及
销升降驱动部,设置在所述销升降板的下面,并且以所述销升降板为支撑架来使所述销升降板升降,以使所述多个面板装/卸销同时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面板装/卸销,其各个包括:
销体,垂直设置在所述销升降板来插入于所述面板支撑柱;及
销头,结合于所述销体的上部来拆卸粘结于所述多个面板支撑柱的显示面板,
所述销体与所述销头由相互不同的材质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头由工程塑料材质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腔室模块,还包括:
腔室密封单元,配置在所述下部腔室的边框部分,以围绕所述面板支撑单元,根据气体的注入压力密封所述下部腔室与所述上部腔室之间的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室密封单元,包括:
槽部,围绕所述面板支撑单元,以固定的深度配置在所述下部腔室的边框部分;
O型圈,可移动地插入于所述槽部;
气体注入口,为使连通于所述槽部而配置在所述下部腔室的一侧面;及
排气口,为使连通于所述槽部而配置所述下部腔室的另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O型圈,根据通过所述气体注入口注入于所述槽部的气体的压力而上升,进而密封所述下部腔室与所述上部腔室之间的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腔室模块,包括:
上部腔室,配置在所述下部腔室模块上;
腔室升降单元,使所述上部腔室升降;
盖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上部腔室来支撑所述透明盖;
盖升降单元,将所述透明盖安装在所述盖支撑单元。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室升降单元,包括:
上部基架,配置在所述上部腔室上;
多个主柱,垂直设置在所述基架,来支撑所述上部基架;
多个腔室升降引导轴,使其可升降地垂直设置在所述上部基架;
腔室升降板,共同支撑所述多个腔室升降引导轴;
多个腔室支撑轴,其垂直设置在所述腔室升降板来贯通所述上部腔室,进而结合于所述盖支撑单元;
腔室加压部,设置在所述腔室升降板与所述上部腔室之间,来加压所述上部腔室;及
腔室升降驱动部,设置在所述上部基架的上面,来使所述腔室升降板升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腔室加压部,包括:
弹性部件,在粘结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透明盖之间时,加压所述上部腔室。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支撑单元,包括:
上部多孔板,配置在所述上部腔室的下面;及
上部真空口,其是为了将真空吸力供应给所述上部多孔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粘结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透明盖之间时,所述盖支撑单元根据所述腔室升降板的追加下降来加压所述透明盖。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升降单元,包括:
多个盖支撑柱,以使其垂直贯通所述盖支撑单元来进行设置,进而支撑所述透明盖;
盖升降板,共同支撑所述多个盖支撑柱;
多个板升降引导轴,以使其垂直贯通所述腔室升降板而垂直设置在所述盖升降板,进而引导所述盖升降板的升降;
盖升降驱动部,设置在所述腔室升降板的上面,并且使所述盖升降板升降,以使所述多个盖支撑柱同时升降。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盖支撑柱,其各个包括:
盖升降柱,垂直设置在所述盖升降板来可升降地插入于所述盖支撑单元;及
盖粘结吸盘,结合于所述盖升降柱的下部来吸附所述透明盖。
20.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器用粘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齐模块,包括:
多个腔室支撑柱,支撑所述下部腔室;
移动平台,共同支撑所述多个腔室支撑柱;及
UVW平台,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与所述基架之间,响应于对准控制信号来通过所述移动平台的移动使所述下部腔室移动,进而对齐所述面板对准标记与盖对准标记之间的位置。
CN201510427885.8A 2015-05-20 2015-07-20 显示器用粘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66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70471A KR101631028B1 (ko) 2015-05-20 2015-05-20 디스플레이용 합착 장치
KR10-2015-0070471 2015-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6887A true CN106166887A (zh) 2016-11-30
CN106166887B CN106166887B (zh) 2018-06-15

Family

ID=56355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7885.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66887B (zh) 2015-05-20 2015-07-20 显示器用粘结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31028B1 (zh)
CN (1) CN10616688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2436A (zh) * 2018-05-03 2018-11-09 苏州盈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薄壁合金铝板边条压平装置
CN109031719A (zh) * 2018-08-16 2018-12-18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对组压合方法
CN114512053A (zh) * 2020-11-16 2022-05-17 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用粘合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23576B1 (ko) 2017-12-11 2019-09-26 (주)리소텍 진공 챔버를 이용한 3d 디스플레이용 ocr 합착 장치
KR102081215B1 (ko) * 2018-11-28 2020-02-25 주식회사 셀코스 셀 갭을 측정할 수 있는 패널합착장치
KR102520642B1 (ko) * 2020-12-29 2023-04-11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패턴 정렬 가능한 전사 장치
KR102366269B1 (ko) * 2021-04-12 2022-02-23 이알케이(주) 비젼 하이브리드 얼라인 시스템
KR102620946B1 (ko) 2022-01-03 2024-01-05 유진디스컴 주식회사 커버글라스와 패널의 자동 합착 장치 및 그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0922A (zh) * 2002-07-01 2004-01-28 日立产业有限公司 基板组装装置和基板组装方法
CN101101860A (zh) * 2006-05-26 2008-01-09 爱德牌工程有限公司 粘接夹盘及用其组装基板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31496A (zh) * 2006-08-21 2008-02-27 爱德牌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附着平面显示器的基板的设备
CN101196640A (zh) * 2006-12-08 2008-06-11 爱德牌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附着基板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0444B1 (ko) * 2002-03-13 2007-05-22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070111035A (ko) * 2006-05-16 2007-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기판 얼라인 장치 및 방법
KR100915685B1 (ko) * 2007-12-03 2009-09-04 주식회사 에이디피엔지니어링 입체영상용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합착장치 및 입체영상용디스플레이 패널 합착방법
KR20120126329A (ko) * 2011-05-11 2012-11-21 엘아이지에이디피 주식회사 패널 합착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70922A (zh) * 2002-07-01 2004-01-28 日立产业有限公司 基板组装装置和基板组装方法
CN101101860A (zh) * 2006-05-26 2008-01-09 爱德牌工程有限公司 粘接夹盘及用其组装基板的装置和方法
CN101131496A (zh) * 2006-08-21 2008-02-27 爱德牌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附着平面显示器的基板的设备
CN101196640A (zh) * 2006-12-08 2008-06-11 爱德牌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附着基板的设备和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2436A (zh) * 2018-05-03 2018-11-09 苏州盈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薄壁合金铝板边条压平装置
CN109031719A (zh) * 2018-08-16 2018-12-18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对组压合方法
CN109031719B (zh) * 2018-08-16 2021-07-06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对组压合方法
CN114512053A (zh) * 2020-11-16 2022-05-17 杰宜斯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器用粘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31028B1 (ko) 2016-06-16
CN106166887B (zh) 2018-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6887A (zh) 显示器用粘结装置
CN107020785B (zh) 一种触控屏上曲面玻璃的气囊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3904011B (zh) 翘曲硅片吸附装置及其吸附方法
KR101311855B1 (ko) 기판합착장치 및 기판합착방법
CN104972733B (zh) 一种真空贴合一体机和真空贴合方法
CN101419356A (zh) 基板胶合装置及方法
CN205787462U (zh) 真空贴合设备
KR100850239B1 (ko) 기판합착장치
CN102641821A (zh) 用于黏着光学透镜的点胶机
CN101801646B (zh) 粘合基板制造装置和粘合基板制造方法
TW201431669A (zh) 真空加工貼合機構
KR101314217B1 (ko) 터치 패널과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합착하는 패널 합착장치
CN104112400A (zh) 用于显示设备的组装装置
CN112786497B (zh) 一种倒装真空晶圆贴膜装置
KR100720423B1 (ko) 액정표시소자용 기판 합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탄도보정 방법
CN208615455U (zh) 一种曲面贴合夹具
CN101477958B (zh) 邦定装置和邦定方法
CN109264074A (zh) 贴膜装置
KR100899175B1 (ko) 기판합착장치
JP2006106688A (ja) 基板組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207489843U (zh) 一种柔性基板的吸附装置
CN208637454U (zh) 一种均匀气压式压模机
CN211264008U (zh) 一种硬膜对硬膜真空贴合装置
KR101264505B1 (ko) 전자부품용 패널의 접합 장치
KR101314216B1 (ko) 터치 패널과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합착하는 패널 합착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