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4879A -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4879A
CN106164879A CN201580017120.5A CN201580017120A CN106164879A CN 106164879 A CN106164879 A CN 106164879A CN 201580017120 A CN201580017120 A CN 201580017120A CN 106164879 A CN106164879 A CN 106164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device
information
pattern
unit
information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71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4879B (zh
Inventor
中山哲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64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4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通过其可能容易切换具有切换连接模式的功能的外部装置中的连接模式。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诸如数码相机和电视装置的一些装置可经由无线网络连接到诸如智能电话的信息处理装置。用于经由无线网络以此方式连接不同装置的通信标准包括(例如)无线保真(Wi-Fi)(注册商标)、蓝牙(注册商标)以及紫蜂(注册商标)。
此外,近年来,已经提供了经由网络使信息处理装置与诸如数码相机的外部装置连接并且因此通过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来操纵所述外部装置的功能。通过提供此类功能,提供了具有有限的(例如,简化或省略)输入和输出接口的一些外部装置。
引用清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H10-224772B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不同装置经由无线网络进行连接的通信方式不限于一个装置与另一个装置一一对应连接的通信方式,而且可包括(例如)多个其他装置(从单元)连接到一个装置(主单元)的通信方式(也就是,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因此,例如,诸如数码相机的外部装置具有在执行主单元的操作的连接模式与执行从单元的操作的连接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连接模式,并且因此可切换与其他装置的连接相关的通信方式。
一些外部装置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并且外部通信装置的通信方式优选地更容易切换。
因此,本公开提出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其是新颖的和改进的并且通过其可能容易切换具有切换连接模式的功能的外部装置中的连接模式。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根据模式的切换指示外部装置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通知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根据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外部装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由处理器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获取根据模式的切换指示外部装置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由处理器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将根据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外部装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其致使计算机执行: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获取根据模式的切换指示外部装置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此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程序,其致使计算机执行: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将根据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外部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上文描述的本公开,提供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通过其可能容易切换具有切换连接模式的功能的外部装置中的连接模式。
注意,上述效果不一定限于、连同或替代这些效果,可展示期望引入本说明书的任何效果或从本说明书期望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系统配置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2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外部装置的状态转换实例的状态转换图。
图5A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5B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的实例。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的实例。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外部装置的状态转换实例的状态转换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变型1-1的外部装置的状态转换实例的状态转换图。
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型1-1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息的实例。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变型1-2的外部装置30的状态转换实例的状态转换图。
图11是用于描述信息处理装置和外部装置通过通信装置连接的另一种方式的说明图。
图12示出当外部装置的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时显示在信息处理装置上的选择屏幕的实例。
图1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的实例。
图1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的说明图。
图18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19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的实例。
图20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的实例。
图21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型2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的实例。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硬件配置的实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案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具有基本相同功能和结构的元件,并且省略了重复说明。
将用以下顺序进行描述。
1.第一实施方案
1.1.概观
1.2.功能配置
1.3.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
1.3.1.状态转换
1.3.2.处理
1.4.从多连接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
1.5.变型1-1:当使用WPS-PBC时
1.5.1.状态转换
1.5.2.处理
1.6.变型1-2:当还执行用户输入时
1.7.综述
2.第二实施方案
2.1.概观
2.2.功能配置
2.3.处理
2.4.综述
3.第三实施方案
3.1.概观
3.2.功能配置
3.3.处理
3.4.变型2:当使用WPS-PBC时
3.5.综述
4.硬件配置
5.综述
<1.第一实施方案>
[1.1.概观]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系统配置,并且将布置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任务。图1是用于描述根据同一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系统配置的实例的示意性说明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外部装置30a至30c以及通信装置90。信息处理装置10对应于诸如所谓的智能电话的用户终端。此外,外部装置30a至30c对应于(例如)诸如数码相机的外部装置,并且可经由无线网络与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通信。当外部装置30a至30c未特别区分时,它们将在下文中被描述为“外部装置30”。
此外,通信装置190指示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中继通信的通信装置,例如,路由器。
具体地说,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10可通过网络控制经由所述网络连接的外部装置30的操作。作为具体实例,当外部装置30是数码相机时,用户可命令外部装置30捕捉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的图像,诸如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可通过通信装置90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这个功能可通过例如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安装使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产生的用于经由网络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的应用程序来实现。也就是,信息处理装置10使用API来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更具体地说,信息处理装置10将控制信息传输到外部装置30,并且因此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例如,当外部装置30是数码相机时,这种控制信息包括:在外部装置30中成像的指令;在捕捉之前将对象的图像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也就是,实时取景的显示);将外部装置30的设定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也就是,设定值的获取);以及改变外部装置30的设定信息(也就是,改变设定值)。
以此方式,当信息处理装置10可经由网络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时,输入和输出接口是有限的(例如,简化或省略)装置可用作外部装置30。例如,图1所示的外部装置30a是透镜型成像装置的实例,所述透镜型成像装置主要专用于成像透镜零件,不具有取景器和监控器,并且使用户能够(例如)以任何角度手动成像。此外,图1所示的外部装置30是尺寸缩小、重量轻且稳定的(例如,防水、防尘、抗震或耐寒)成像装置的实例,所述成像装置在进行运动(诸如骑车、跑步、滑雪板、滑雪、驾驶、冲浪或潜水)时粘附到头盔或工具,并且可将在运动期间出现的景物以真实感成像而无需使用手。此外,此类新型相机、外部装置30a和30c是尺寸缩小的和重量轻的,并且因此操纵显示单元被简化或省略。因此,假设诸如图像控制和设定改变的操纵由充当远程控制器的信息处理装置10执行。可使用外壳本身或外部附接装置(未示出)来将外部装置30a和30c的外壳固定到人体、工具或诸如信息处理装置(例如,智能电话)的另一个物体。例如,外部装置30a和30c可包括可佩戴相机。如图1中的附图标记30b所指示,外部装置可以是数码相机,其包括诸如操纵按钮或触控面板(未示出)的操纵显示单元。此外,外部装置30不限于数码相机并且可以是经由网络操作的任何装置。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如图1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可在一一对应直接执行连接的通信方式与通过通信装置90执行连接的通信方式之间进行切换。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以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一一对应直接连接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网络在下文可以称为“网络n11”。此外,在信息处理装置10、外部装置30以及通信装置90中以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通过通信装置90连接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的网络在下文可以称为“网络n21”。
例如,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a经由网络n11一一对应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a捕捉图像。此外,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a至30c经由网络n21(也就是,通过通信装置90)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经由网络n21命令外部装置30a至30c同时(或单独地)捕捉图像。也就是,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可被配置成使得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的通信方式被切换,并且因此外部装置30中的每一者的操纵模式经由网络进行切换。
网络n11和n21可包括(例如)用于连接不同装置的无线传输路径。作为网络n11和n21的具体实例,可举例说明基于诸如Wi-Fi(注册商标)、蓝牙(注册商标)以及紫蜂(注册商标)的通信标准的网络。
在下文中,将描述一个实例,在所述实例中,当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的通信方式被切换时,如在基于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网络中是用如下通信方案,其中作为从单元ST(所谓的站)操作的至少一个装置可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所谓的接入点)操作的装置。
例如,如在经由网络n11的通信方式中,在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一一对应直接连接的通信方式中,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中的任一者充当主单元AP并且另一者充当从单元ST。作为具体实例,当外部装置30充当主单元AP并且从充当从单元ST的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连接请求时,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1进行连接。更不用说的是信息处理装置10可充当主单元AP。
此外,如在经由网络n21的通信方式中,在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通过通信装置90进行连接的通信方式中,通信装置90充当主单元AP,并且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充当从单元ST。
在这种情况下,当充当主单元AP的通信装置90接收充当从单元ST的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的连接请求时,信息处理装置10、外部装置30以及通信装置90经由网络n21进行连接。在经由网络n21的通信方式中,因为通信装置90充当主单元AP,如图1所示,所以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多个外部装置30a至30c可通过通信装置90进行连接。
以此方式,需要如下机构:在所述机构中,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的连接模式的切换,换言之,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执行主单元AP或从单元ST的操作的模式)的切换可基于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的操纵来执行。具体地说,当外部装置30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时,用户检查处理的结果或进程的方法被限制。因此,当连接模式被切换时,在某些情况下难以根据切换来检查处理进程和结果。因此,在使用外部装置30的情景中,具体地说,以下机构是优选的:在所述机构中,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可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操纵而进行切换。
然而,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被切换时,外部装置30与信息处理装置10之间的通信可断开连接。
作为具体实例,在图1中,假设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外部装置30和作为从单元ST操作的信息处理装置10经由网络n11一一对应直接连接。根据这个状态,外部装置10的连接模式从被设定为主单元AP的外部装置30接收来自从单元ST的连接的模式(也就是,执行主单元AP的操纵的模式)改变成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主单元AP的模式(也就是,执行从单元ST的操纵的模式)。因此,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
在这种情况下,当外部装置30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切换连接模式的指令时,网络n11断开连接,连接模式被切换到执行从单元的操作的模式,并且随后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充当主单元AP的通信装置90。在此,在网络n11断开连接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0难以使用网络n11作为用于从外部装置30获取信息的传播路径。因此,例如,即使在外部装置30侧上进行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失败,也难以在信息处理装置10侧上检查所述处理失败。具体地说,当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装置用作外部装置30时,上述效果是明显的。
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机构:在所述机构中,甚至是在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外部装置中也可容易检查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意性操作,从而聚焦于信息处理装置10、外部装置30以及通信装置90中的连接关系。图2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2中的实例示出以下情况:在所述情况下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指令,外部装置30从执行主单元AP的操作的模式切换到执行从单元ST的操作的模式,并且因此作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在下文中,以下模式可被称为“单连接模式”:其中外部装置30作为主单元AP操作,并且因此经由网络n11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10。此外,以下模式可被称为“多连接模式”:其中外部装置30作为从单元ST操作,经由网络n21连接到充当主单元AP的通信装置90,并且因此通过通信装置90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10。
如图2所示,当网络n11根据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而断开连接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10获取(拦截)经由如附图标记n31指示的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从拦截的数据提取与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相关的数据。
具体而言,在网络n11断开连接之前,信息处理装置10预先从外部装置30获取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获取经由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并且从所获取的数据提取包括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的数据。作为可包括在经由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中并且是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的数据的实例,举例说明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此外,当外部装置30已经连接到通信装置90时,之后可存储用于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的信道和服务集标识符(SSID))。因此,在网络n11断开连接之前,信息处理装置10从外部装置30获取用于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并且可从经由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提取包括预先获取的控制信息的数据。
在这种配置中,信息处理装置10可从经由无线网络传输的各种类型的数据提取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传输和接收的数据。
当提取了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传输和接收的数据时,信息处理装置10分析数据内容并且确认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更不用说的是,为了实现这一处理,当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预先建立通信时,信息处理装置10有必要确认传输和接收的数据的数据结构。
作为具体实例,当网络n21是基于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网络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根据执行Wi-Fi中定义的处理(通信协议)中的哪一处理来确认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Wi-Fi中定义的处理的实例包括“认证”、“关联请求”、“关联响应”以及密钥信息交换。
此外,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建立之后,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传输和接收服务质量(QoS)数据等。因此,当提取了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传输和接收的数据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确认,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是成功的。
如上所述,信息处理装置10可基于不同于经由网络n11的通信的方法获取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在这种配置中,即使当网络n11根据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而断开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确认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即使当使用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外部装置30时,有可能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如上所述,经由网络命令外部装置30捕捉图像的功能和经由网络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的功能可作为上述API提供。也就是,当将使用API产生的应用程序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中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经由如上所述的网络命令外部装置30捕捉图像并且可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
上文已参考图1和图2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在本说明书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其中所谓的智能电话用作信息处理装置10的情况,但是信息处理装置10不必限于智能电话,只要其可经由网络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作为具体实例,信息处理装置10可以是预先安装了经由网络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的功能(例如,预先安装的)的终端或控制器。
[1.2.功能配置]
将参考图3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并且具体地,聚焦于切换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中的通信方式的功能。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的说明图。本说明书将聚焦于以下情况来进行:其中信息处理装置10命令以单连接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30切换到多连接模式,并且因此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
如图3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控制单元101、通信单元103、监控单元105以及UI107。此外,外部装置30包括控制单元301和通信单元303。此外,外部装置30可包括成像单元305和记录单元307。包括在上述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配置可由信息处理装置10的硬件电路实现。类似地,包括在上述外部装置30中的配置可由外部装置30的硬件电路实现。
通信单元303是用于外部装置30内的配置的分别经由网络n11和n21与信息处理装置10和通信装置90通信的通信接口。在下文中,当外部装置30内的配置将数据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或通信装置90以及从其接收数据时,即使没有特定描述也假设通过通信单元303传输和接收数据。
成像单元305基于来自将在下文描述的控制单元301的指令来捕捉对象的图像,诸如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成像单元305可在记录单元307中记录所捕捉的图像。此外,成像单元305可将所捕捉的图像直接输出给控制单元301。
此外,成像单元305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捕捉所谓的通过(through)图像,并且接着将所捕捉的通过图像输出给控制单元301。
记录单元307是用于记录所捕捉的图像的记录介质。记录单元307可包括外部装置30中内建的记录介质。此外,记录单元307可包括可从外部装置30移除的外部记录介质。
控制单元301控制针对外部装置30的操作以与诸如信息处理装置10或通信装置90的另一个装置通信。控制单元301可从经由网络n11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通过预定API输出的指令。
例如,控制单元301可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通过API输出的指令来命令成像单元305捕捉图像或获取通过图像。
作为具体实例,当从经由网络n11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用于捕捉图像的指令时,控制单元301致使成像单元305基于所述指令捕捉图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301可从成像单元305获取所捕捉的图像并且将所获取的图像经由网络n11输出到信息处理装置10。
此外,基于来自经由网络n11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令,控制单元301可从记录单元307读取先前捕捉的图像并且经由网络n11将所读取的图像输出到信息处理装置10。
此外,当从经由网络n11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用于输出通过图像的指令时,控制单元301致使成像单元305基于所述指令捕捉通过图像。随后,控制单元301接着从成像单元305获取所捕捉的通过图像,并且将所获取的通过图像经由网络n11输出到信息处理装置10。
此外,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通过API输出的指令,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单元301执行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并且根据连接模式的切换来切换连接目的地。
此外,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令,控制单元301经由网络n11将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输出到信息处理装置10。控制单元301可基于(例如)操作系统(OS)的控制外部装置30的各种操作的系统调用来获取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更不用说的是,控制单元301获取识别信息的方法并未特别限制,只要有可能获取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
此外,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令,控制单元301可经由网络n11将用于连接到充当连接目的地的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输出到信息处理装置10。作为具体实例,当外部装置30已经连接到通信装置90时,之后可将用于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的信道和SSID)存储在外部装置30中。因此,控制单元301可读取存储在外部装置30中的用于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并且经由网络n11将所读取的控制信息输出到信息处理装置10。
通信单元103是用于信息处理装置10内的配置的经由网络n11与外部装置30通信的通信接口。在下文中,当信息处理装置10内的配置将数据传输到外部装置30以及从其接收数据时,即使没有特定描述也假设通过通信单元103传输和接收数据。
UI 107是用户用于操纵信息处理装置10的用户接口。UI 107可包括(例如)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的输出装置,诸如显示器。此外,UI 107可包括用户用于操纵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装置,例如,按钮或触控面板。
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01的指令,监控单元105接着从经由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提取包括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的数据,并且将所提取的数据输出给控制单元101。
具体地,监控单元105预先从控制单元101获取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监控单元105从控制单元101接收指令,接着获取经由包括网络n21的无线网络传输(拦截)的数据,并且从所获取的数据提取包括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的数据。随后,监控单元105接着将所提取的数据(也就是,包括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的数据)输出给控制单元101。
此外,监控单元105从控制单元101获取用于将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例如,无线通信的信道或SSID),并且可从经由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提取包括控制信息的数据。监控单元105对应于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获取单元”的实例。
控制单元101可控制经由网络n11连接的外部装置30的操作。作为具体实例,控制单元101执行基于API产生的用于经由网络操纵外部装置30的应用程序,并且因此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
作为具体实例,基于通过UI 107来自用户的指令,控制单元101可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捕捉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指令,控制单元101可经由网络n11从外部装置30获取所捕捉的图像。此外,控制单元101可通过UI 107向用户呈现从外部装置30获取的图像。
此外,基于通过UI 107来自用户的指令,控制单元101可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输出由外部装置30记录的图像(也就是,先前捕捉的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指令,控制单元101可经由网络n11从外部装置30获取被命令输出的图像。此外,控制单元101可通过UI 107向用户呈现从外部装置30获取的图像。
此外,基于通过UI 107来自用户的指令,控制单元101可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输出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响应于所述指令,控制单元101接着经由网络n11从外部装置30获取所捕捉的通过图像。随后,控制单元101接着可通过UI 107向用户呈现所获取的通过图像。
此外,基于通过UI 107来自用户的指令,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下文将描述控制单元101的与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相关的操作。
控制单元101从经由网络n11连接的外部装置30预先获取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此外,控制单元101可预先获取用于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所述通信装置是外部装置30的连接目的地。
控制单元101从外部装置30获取上述识别信息或控制信息的时刻并未特别限制,只要网络n11还没有断开连接。例如,当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11连接到外部装置30时,可获取识别信息或控制信息。此外,作为另一个实例,当控制单元101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时,可在网络n11断开连接之前获取识别信息或控制信息。
当通过UI 107从用户接收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指令时,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01通过UI 107从用户获取用于外部装置30的以与通信装置90建立通信的控制信息(诸如SSID、密码、以及PIN),并且可将控制信息通知给外部装置。
当接收了用于切换连接模式的指令时,外部装置30使网络n11断开连接,切换连接模式,并且开始以下处理:其中将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
当网络n11断开连接时,控制单元101将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输出给监控单元105,并且命令监控单元105监控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状态,所述通信装置是外部装置30的连接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01可将用于将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输出给监控单元105。
随后,控制单元101分析接着从监控单元105输出的数据内容,并且因此确认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具体地,控制单元101根据从监控单元105输出的数据内容的分析结果指定执行网络标准中所定义的处理中的哪个处理,所述网络使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连接。随后,控制单元101根据指定的处理确认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也就是,目前为止完成了哪些处理。
此外,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之后,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传输和接收服务质量(QoS)数据等。因此,当提取了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传输和接收的数据时,控制单元101可确认,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是成功的。以此方式,当检测到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之后进行传输和接收的数据时,控制单元101可确认,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是成功的。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01获取指示了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控制信息,并且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确认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随后,控制单元101可通过UI 107向用户呈现所确认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当命令以多连接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30切换到单连接模式时,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21连接到通信装置90并且可通过通信装置90来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此外,当将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时,在网络n21断开连接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1连接。因此,控制单元101可经由网络n11从外部装置30获取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上文已参考图3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
[1.3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
然后,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操作。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以下实例:其中外部装置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令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并且因此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以下情况:其中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所述通信装置是外部装置30之前基于先前注册的控制信息(例如,SSID和密码)已经连接的。
<<1.3.1.状态转换>>
首先,将参考图4描述外部装置30在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的状态转换。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外部装置30的状态转换的实例的状态转换图,并且示出在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状态转换。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外部装置30可具有由附图标记m11至m15所指示的状态。状态m11指示以下状态:其中外部装置30以单连接模式操作。此外,状态m15指示以下状态:其中外部装置30以多连接模式操作。此外,状态m13指示正在切换连接模式的状态,也就是,正在执行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的状态。
在外部装置30以单连接模式进行操作的状态m11中,当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到切换到多连接模式的指令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状态m13,所述状态m13指示正在切换连接模式。
当状态转换到状态m13时,外部装置30断开与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并且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访问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随后,外部装置30传输在外部装置30之前连接到通信装置90时所使用的控制信息,并且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执行用于与通信装置90建立通信的认证处理。此外,当外部装置30保持在状态m13时,信息处理装置10监控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状态,并且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向用户呈现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
当成功地向通信装置90认证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以多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15。另一方面,当向通信装置90认证失败时,外部装置30再次转换到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11。此外,当状态转换到状态m11或状态m15时,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状态来向用户呈现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结果。
当外部装置30包括被配置为将自身状态告知给用户的通知装置时,外部装置30可通过通知装置将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告知给用户。通知装置的实例包括被配置为输出声学信息的扬声器和被配置为使用发光或闪烁图案呈现信息的发光装置(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此外,当状态再次转换到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11时,外部装置30可再次与信息处理装置10建立通信。
上文已参考图4描述外部装置30在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状态转换。
<<1.3.2.处理>>
然后,将参考图5A、图5B和图6描述当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一系列处理流程(通信序列)和根据所述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息的实例。图5A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示图,并且示出信息处理装置10从外部装置30获取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的一系列处理流程。此外,图5B和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息的实例。图5B和图6示出以下实例:在所述实例中基于Wi-Fi标准(如通信序列),当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连接时,SSID或密码用于建立通信。
首先,将参考图5A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从外部装置30预先获取识别信息以便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流程。
(步骤S901)
首先,当并未建立与外部装置30的通信时,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建立通信。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1进行连接。
(步骤S903)
然后,信息处理装置10从经由网络n11连接的外部装置30获取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可预先获取用于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所述通信装置是外部装置30的连接目的地。
如上所述,为了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信息处理装置10预先获取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如下文将详细地描述,基于上述所获取的识别信息,信息处理装置10可确认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然后,当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成功并且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连接时,将参考图5B描述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实例。
如图5B所示,当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时,所述通信主要通过由附图标记S101至S109指示的处理来建立。
具体地,如由附图标记S101和S103指示,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执行称为“认证”的认证处理。当完成了由附图标记S101和S103指示的处理时,如由附图标记S105指示,外部装置30基于预先指定的SSID和密码(例如,先前连接到通信装置90时所使用的那些)将“关联请求”传输到通信装置90。通信装置90接收“关联请求”,并且基于从外部装置30传输的密码来执行认证。当成功认证时,如由附图标记S107指示,将“关联响应”通知给外部装置30。
当将“关联响应”通知给外部装置30时,如由附图标记S109指示,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交换密钥信息。当成功交换密钥信息时,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
随后,当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时,如由附图标记S111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之间的数据通信开始。
如上所述,当将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按顺序执行处理S101至S109。当完成了处理S101至S109时,由附图标记S111指示的数据通信开始。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10预先使呈现给用户的信息项v101至v109分别与处理S101至S109关联。例如,在图5B所示的实例中,信息处理装置10致使信息项v101至v109显示在输出装置(诸如充当显示屏的显示器)上,并且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101至v109。
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接着从经由无线网络传输的数据提取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分析所提取的数据,并且确认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具体地,基于所提取的数据的分析结果,信息处理装置10指定了数据指示处理S101至S109中的哪个处理。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101至v109中对应于经指定处理的信息。
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分析所提取的数据(如由附图标记S111指示),并且当检测到如下状态时确认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已经成功完成:在所述状态中,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数据通信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111,所述信息项指示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已经成功完成。
当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失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基于当认证失败时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一侧通知另一侧的数据来检测到认证失败。
例如,图6示出当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失败并且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未建立连接时,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实例。在图6所示的实例中,示出在图5B中的处理S101至S109中的交换密钥信息的处理S109失败时的实例。
具体地,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关于通知交换密钥信息的失败(如由附图标记S113指示)的处理的数据来确认,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已经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113,所述信息项指示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异常终止。
在这种配置中,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切换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1.4从多连接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
然后,将参考图7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从多连接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时的操作。图7示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外部装置30的状态转换的实例的状态转换图,并且示出在将模式从多连接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的状态转换。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以下实例:其中外部装置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令将模式从多连接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且断开与通信装置90的连接,并且被设定为主单元AP的外部装置30接收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连接请求。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外部装置30可具有由附图标记m21至m25所指示的状态。状态m21指示以下状态:其中外部装置30以多连接模式操作。此外,状态m25指示以下状态:其中外部装置30以单连接模式操作。此外,状态m23指示正在切换连接模式的状态,也就是,正在执行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的状态。
在以多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21中,当通过通信装置90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到切换到单连接模式的指令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状态m23,在所述状态m23中正在切换连接模式。当状态转换到状态m23时,外部装置30断开与通信装置90的通信,并且被设定为主单元AP的外部装置30接收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连接请求。随后,外部装置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连接请求执行用于与信息处理装置10建立通信的认证处理。
随后,当成功地向信息处理装置10认证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25。
当外部装置30保持在状态m23和m25时,信息处理装置10直接与外部装置30通信并且执行认证处理。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本身可确认一系列认证处理,并且可根据认证处理的进程和结果来向用户呈现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的进程和结果。
上文已参考图7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从多连接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时的操作。
[1.5变型1-1:当使用WPS-PBC时]
然后,作为变型1-1,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使用称为Wi-Fi保护设置按钮配置法(WPS-PBC)的技术将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时的操作。
<<1.5.1.状态转换>>
首先,将参考图8描述外部装置30在使用WPS-PBC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状态转换。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变型1-1的外部装置30的状态转换的实例的状态转换图,并且示出在使用WPS-PBC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状态转换。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外部装置30可具有由附图标记m31至m37所指示的状态。状态m31指示以下状态:其中外部装置30以单连接模式操作。此外,状态m37指示以下状态:其中外部装置30以多连接模式操作。
此外,状态m33指示正在切换连接模式的状态,也就是,正在执行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的状态。此外,状态m35指示基于WPS-PBC正在执行认证处理。
在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31中,当基于WPS-PBC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到切换到多连接模式的指令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状态m13,所述状态m33指示正在切换连接模式。当状态转换到状态m33时,外部装置30断开与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并且将模式从执行主单元AP的操作的模式切换到执行从单元ST的操作的模式。
当完成了到执行从单元ST的操作的模式的切换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状态m35并且搜索可连接的通信装置。随后,外部装置30基于WPS标准执行与每个可连接的通信装置的认证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的用于基于WPS-PBC方案建立通信的操纵按钮被按下)处于外部装置30的通信范围内时,外部装置30可执行与通信装置的认证处理并且建立通信。
此外,当外部装置30保持在状态m33和m35时,信息处理装置10监控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状态,并且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向用户呈现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
当成功地向通信装置90认证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以多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37。
另一方面,当向通信装置90认证失败时(例如,当未检测到能够基于WPS-PBC方案建立通信的通信装置时),外部装置30再次转换到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31。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状态来向用户呈现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结果。此外,当状态再次转换到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31时,外部装置30可再次与信息处理装置10建立通信。
上文已参考图8描述外部装置30在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状态转换。当外部装置30包括被配置为将自身状态告知给用户的通知装置时,外部装置30可通过通知装置将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告知给用户,这与图4所示的实例相同。
<<1.5.2.处理>>
然后,将参考图9描述当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一系列处理流程(通信序列)和根据所述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息的实例。图9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型1-1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息的实例。图9示出当基于WPS-PBC方案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时的通信序列的实例。
当基于WPS-PBC方案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时,如由图9中的附图标记S201至S205指示,基于WPS标准执行认证处理,这不同于图5B所示的实例。
具体地,在图9所示的实例中,当检测到基于WPS执行通信的通信装置90时,外部装置30基于WPS标准执行与通信装置90的认证处理,如由附图标记S201至S205指示。随后,当基于WPS标准的认证处理成功时,作为所述认证处理的结果,外部装置30从通信装置90获取用于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
以下处理与图5B所示的实例中的那些相同。在图9中,由附图标记S211至S221指示的处理对应于图5B中由附图标记S101至S111指示的处理。
也就是,如由附图标记S211和S213指示,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执行称为“认证”的认证处理。然后,如由附图标记S215指示,外部装置30将“关联请求”传输到通信装置90。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装置30将在基于WPS标准执行认证处理时获取的控制信息传输到通信装置90。通信装置90接收“关联请求”并且基于从外部装置30传输的控制信息执行认证,并且当认证成功时,将“关联响应”通知给外部装置30,如由附图标记S217指示。
当将“关联响应”通知给外部装置30时,如由附图标记S219指示,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交换密钥信息,并且当密钥信息的交换成功时,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
随后,当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时,如由附图标记S221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之间的数据通信开始。
如上所述,按顺序执行处理S201至S219。当完成了处理S201至S219时,由附图标记S221指示的数据通信开始。
如在基于图5B描述的实例中,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10预先使呈现给用户的信息项v201至v219分别与处理S201至S219关联。例如,在图9所示的实例中,信息处理装置10致使信息项v201至v219显示在输出装置(诸如充当显示屏的显示器)上,并且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201至v219。
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获取(拦截)并分析经由无线网络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并且因此指定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也就是,执行处理S201至S219中的哪个处理。随后,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201至v219中对应于经指定处理的信息。
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分析所提取的数据,并且因此确认,当检测到以下状态时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成功完成:在所述状态中,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数据通信(如由附图标记S221指示)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221,所述信息项指示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已经成功完成。
另一方面,当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失败时,当在图5B所示的实例中,当认证失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基于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一侧通知另一侧的数据来检测到认证失败。
在这种配置中,即使当基于WPS-PBC方案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切换处理的进程和结果。
[1.6变型1-2:当还执行用户输入时]
然后,将描述根据变型1-2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将参考图4至图6描述以下实例:其中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所述通信装置是外部装置30之前基于先前注册的控制信息(例如,SSID和密码)已经连接的。另一方面,当用户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时,可指定将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
因此,在变型1-2中,将参考图10描述以下情况:其中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时,用户指定将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从而聚焦于外部装置30的操作。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变型1-2的外部装置30的状态转换的实例的状态转换图,并且示出在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状态转换。图10所示的实例示出以下实例:当执行基于图4所述的以上实例中的操作时,使得用户可指定将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4.
图10所示的实例与图4所示的实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了等待来自用户的输入的状态m17。
也就是,在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11中,当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到切换到多连接模式的指令时,根据变型1-2的外部装置30转换到状态m17,在所述状态m17中等待来自用户的输入。
当状态保持在状态m17时,当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到由用户输入的用于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状态m13,所述状态m13指示正在切换连接模式。
当状态转换到状态m13时,外部装置30断开与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并且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访问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随后,外部装置30将从信息处理装置10获取的控制信息传输到通信装置10,并且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执行用于与通信装置90建立通信的认证处理。
以下处理与图4所示的实例中的那些相同。也就是,当外部装置30保持在状态m13时,信息处理装置10监控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状态,并且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向用户呈现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
当成功地向通信装置90认证时,外部装置30转换到以多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15。
另一方面,当向通信装置90认证失败时,外部装置30再次转换到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11。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状态来向用户呈现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结果。此外,当状态再次转换到以单连接模式执行操作的状态m11时,外部装置30可再次与信息处理装置10建立通信。
上文已参考图10描述了根据变型1-2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的实例。
上述实例仅仅是实例。外部装置30的操作并未特别限制,只要由用户输入的控制信息可在外部装置30访问通信装置90之前获取,以便与通信装置90建立通信。例如,外部装置30可从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由用户输入的切换到多连接模式的指令和控制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状态m17不是必需提供的,如图10所示。例如,外部装置30的状态可转换,如图4所示。
[1.7综述]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信息处理装置10可基于不同于经由网络n11的通信的方法获取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
在这种配置中,即使当网络n11根据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而断开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确认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即使当使用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外部装置30时,有可能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在变型1-1中,已描述应用了WPS-PBC方案的实例。然而,更不用说的是可应用WPS-PIN方案。此外,当应用WPS-PIN方案时,如变型1-2所示,当用户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时,可指定将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个人识别码(PIN)。
此外,在以上描述中,如图1所示,已描述以下实例:其中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通过一个通信装置90进行连接。然而,其通信方式不限于图1所示的实例,只要通过通信装置90(诸如路由器)进行通信是可能的。例如,图11是用于描述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通过通信装置90(诸如路由器)连接的另一种方式的说明图。如图11所示,多个通信装置90a和90b可经由网络n22(例如,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可经由例如网络n21和n22连接。
此外,可适当地切换和执行以上基于图4至图10描述的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操作。作为具体实例,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时,用户可选择是否使用WPS-PBC方案或是否输入用于将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的控制信息。
例如,图12示出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时显示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上以便选择执行切换的方法(例如,是否使用WPS-PBC方案)的选择屏幕的实例。选择屏幕v91示出在以单连接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选择屏幕的实例,并且显示对应于操作模式的选择菜单v911至v919。
选择菜单v911对应于以下方法:其中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所述通信装置是外部装置30之前基于注册的控制信息已经连接的。此外,选择菜单v913对应于以下方法:其中基于WPS-PBC方案致使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此外,选择菜单v915对应于以下方法:其中基于由用户输入的PIN致使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此外,选择菜单v917对应于以下方法:其中基于由用户指定的控制信息(诸如SSID和密码)致使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
此外,可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令将在外部装置30中注册的控制信息删除(重置)。选择菜单v919是用于命令外部装置30删除已注册的控制信息的选择菜单。
此外,如由附图标记v921指示,由信息处理装置10从外部装置30获取的用于识别外部装置30的识别信息可显示在信息处理装置10的屏幕上。
此外,选择屏幕v93示出在以多连接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时的选择屏幕的实例。用于命令切换到(例如)单连接模式的选择菜单v931显示在选择屏幕v93上。
<2.第二实施方案>
[2.1.概观]
然后,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首先,将参考图13和图14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图13和图1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案中,如图13所示,将描述以下情况:其中将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信息处理装置10连接到充当主单元AP的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切换到被设定为主单元AP的信息处理装置10与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的连接模式。
例如,图14示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的应用实例。具体地,当外部装置30作为主单元AP操作时,充当从单元ST操作的信息处理装置10经由网络n11连接到外部装置30。因此,外部装置30与信息处理装置10一一对应连接。当外部装置30被设定为主单元AP时,不同于信息处理装置10的装置可经由网络n11连接到外部装置30。
此外,当信息处理装置10作为主单元AP操作时,作为从单元ST操作的多个外部装置30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10。例如,在图14所示的实例中,当信息处理装置10作为主单元AP操作时,作为从单元ST操作的外部装置30a至30c经由网络n21进行连接。
例如,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a经由网络n11一一对应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a捕捉图像。此外,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a至30c经由网络n21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经由网络n21命令外部装置30a至30c同时(或单独地)捕捉图像。也就是,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可被配置成使得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的通信方式被切换,并且因此外部装置30中的每一者的操纵模式经由网络进行切换。
以此方式,在本实施方案中,将描述以下实例:其中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各自切换连接模式,并且因此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的连接模式得以切换。
[2.2.功能配置]
首先,将参考图15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从而具体地聚焦于切换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中的通信方式的功能。图1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的说明图。本说明书将聚焦于以下情况来进行:其中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信息处理装置10命令以单连接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30切换到多连接模式,并且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其(也就是,信息处理装置10)。
如图15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控制单元101、通信单元103以及UI 107。此外,外部装置30包括控制单元301和通信单元303。此外,外部装置30可包括成像单元305和记录单元307。包括在上述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配置可由信息处理装置10的硬件电路实现。类似地,包括在上述外部装置30中的配置可由外部装置30的硬件电路实现。此外,因为通信单元103、UI 107、通信单元303、成像单元305、以及记录单元307的操作和控制单元301控制成像单元305与记录单元307的处理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案(参考图3)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那些相同,所以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单元301可控制外部装置30的与信息处理装置10进行通信的操作。控制单元301可从经由网络n11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通过预定API输出的指令。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通过API输出的指令,控制单元301执行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并且根据连接模式的切换来切换连接目的地。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单元101可控制经由网络n11连接的外部装置30的操作。作为具体实例,控制单元101执行基于API产生的用于经由网络操纵外部装置30的应用程序,并且因此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
此外,基于通过UI 107来自用户的指令,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下文将描述控制单元101的与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相关的操作。
当通过UI 107从用户接收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指令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01通过UI 107从用户获取用于外部装置30的以与通信装置90建立通信的控制信息(诸如SSID、密码、以及PIN),并且可将控制信息通知给外部装置。
此外,控制单元101将信息处理装置10的连接模式从执行从单元ST的操作切换到执行主单元AP的操作的模式。
当接收了用于切换连接模式的指令时,外部装置30一旦使网络n11断开连接,切换连接模式,并且开始以下处理:其中将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信息处理装置10。
当网络n11断开连接时,被设定为主单元AP的控制单元101从作为从单元ST操作的外部装置30接收连接请求。随后,控制单元101执行用于与外部装置30建立通信的处理(通信序列)。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每个处理时,控制单元101通过UI 107向用户呈现所述处理的进程和结果。
更不用说的是,即使当命令以多连接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切换到单连接模式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直接命令外部装置30。更不用说的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时,因为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直接连接,所以控制单元101可直接确认用于与外部装置30建立通信的每个处理的进程和结果。
上文已参考图15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
[2.3处理]
然后,将参考图16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操作。图1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息的实例。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以下实例:其中外部装置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令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并且因此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信息处理装置1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以下情况:其中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所述通信装置是外部装置30之前基于先前注册的控制信息(例如,SSID和密码)已经连接的。
在图16中,附图标记S301至S311对应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参考图5B描述的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处理S101至S111,不同的是外部装置30的连接目的地是信息处理装置10。因此,将不描述处理S301至S311的细节。也就是,当在外部装置30与信息处理装置10之间建立通信时,主要通过处理S301至S309建立通信,并且由附图标记S311指示的数据通信开始。
此外,信息处理装置10预先使呈现给用户的信息项v301至v309与处理S301至S309关联。随后,不论何时执行处理S301至S309中的任一个,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对应于所执行的处理的信息。例如,在图16所示的实例中,信息处理装置10致使信息项v301至v309显示在输出装置(诸如充当显示屏的显示器)上,并且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301至v309。
随后,当与外部装置30的连接根据连接模式的切换而完成建立时,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311,所述信息项指示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已经成功完成。
[2.4综述]
如上所述,当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并且因此连接到彼此的连接模式得以切换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将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的进程和结果通知给用户。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即使当使用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外部装置30时,有可能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3.第三实施方案>
[3.1.概观]
然后,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首先,将参考图17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图17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的说明图。
在根据第一实施方案(参考图2)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信息处理装置10经由无线网络获取(拦截)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传输的数据,分析所述数据,并且因此确认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如图17所示,在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建立不同于网络n11的网络n12。网络n12优选地是这样的网络,信息处理装置10与外部装置30之间的连接状态可以通过所述网络独立于网络n11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作为具体实例,当网络n11和n21被构建为基于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网络时,网络n12可构建为基于(例如)蓝牙(注册商标)标准的网络。
随后,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时,信息处理装置10经由网络n12从外部装置30获取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在这种配置中,即使当网络n11断开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经由网络n12从外部装置30获取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控制信息。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即使当使用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外部装置30时,有可能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上文已参考图17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
[3.2.功能配置]
将参考图18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图18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的说明图。本说明书将聚焦于以下情况来进行:其中信息处理装置10命令以单连接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30切换到多连接模式,并且因此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
如图18所示,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控制单元101、第一通信单元103a、第二通信单元103b以及UI 107。此外,外部装置30包括控制单元301、第一通信单元303a以及第二通信单元303b。第一通信单元103a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通信单元103(参考图3)。类似地,第一通信单元303a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通信单元303。包括在上述信息处理装置10中的配置可由信息处理装置10的硬件电路实现。类似地,包括在上述外部装置30中的配置可由外部装置30的硬件电路实现。此外,因为成像单元305、以及记录单元307的操作和控制单元301控制成像单元305与记录单元307的处理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案(参考图3)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那些相同,所以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二通信单元303b是用于外部装置30内的配置的经由不同于网络n11和n21的网络n12与信息处理装置10通信的通信接口。第二通信单元303b可独立操作而无需取决于第一通信单元303a的操作状态(换言之,网络n11和n21的连接状态)。
类似地,第二通信单元103b是用于信息处理装置10内的配置的经由网络n12与外部装置30通信的通信接口。此外,第二通信单元103b可独立操作而无需取决于第一通信单元103a的操作状态(换言之,网络n11的连接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单元301控制针对外部装置30的操作以与诸如信息处理装置10或通信装置90的另一个装置进行通信。控制单元301可从经由网络n11连接的信息处理装置10接收通过预定API输出的指令。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通过API输出的指令,控制单元301执行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并且根据连接模式的切换来切换连接目的地。
此外,当执行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时,控制单元301经由网络n12将指示外部装置30与外部装置30的连接目的地(例如,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控制信息通知给信息处理装置10。在控制单元301内,经由网络n12将控制信息通知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配置对应于“通知单元”的实例。
UI 107是用户用于操纵信息处理装置10的用户接口,类似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案的UI 107。UI 107可包括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的输出装置,例如显示器。此外,UI 107可包括用户用于操纵信息处理装置10的输入装置,例如,按钮或触控面板。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单元101可控制经由网络n11连接的外部装置30的操作。作为具体实例,控制单元101执行基于API产生的用于经由网络操纵外部装置30的应用程序,并且因此控制外部装置30的操作。
此外,基于通过UI 107来自用户的指令,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下文将描述控制单元101的与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相关的操作。
当通过UI 107从用户接收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指令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11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01通过UI 107从用户获取用于外部装置30的以与通信装置90建立通信的控制信息(诸如SSID、密码、以及PIN),并且可将控制信息通知给外部装置。
当接收了用于切换连接模式的指令时,外部装置30使网络n11断开连接,切换连接模式,并且开始以下处理:其中将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此外,外部装置30接着可经由网络n12将根据连接模式的切换指示与通信装置90的通信状态的控制信息通知给信息处理装置10(也就是,控制单元101)。
当网络n11断开连接时,控制单元101接着经由网络n12从外部装置30获取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通信状态的控制信息。控制单元101基于从外部装置30获取的控制信息指定执行网络标准中所定义的处理中的哪个处理,所述网络使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连接。随后,控制单元101根据指定的处理确认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也就是,目前为止完成了哪些处理。在控制单元101内,经由网络n12从外部装置30获取控制信息的配置对应于本实施方案中的“获取单元”的实例。
如上所述,控制单元101获取指示了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控制信息,并且基于所述控制信息来确认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随后,控制单元101可通过UI 107向用户呈现所确认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当命令以多连接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30切换到单连接模式时,控制单元101经由网络n21连接到通信装置90并且可通过通信装置90来命令外部装置30切换连接模式。此外,当将模式切换到单连接模式时,在网络n21断开连接之后,信息处理装置10和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1连接。因此,控制单元101可经由网络n11从外部装置30获取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的进程和结果,并且可基于如上所述经由网络n12获取的控制信息来确认所述处理的进程和结果。
上文已参考图18描述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配置的实例。
[3.3处理]
然后,将参考图19和图20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的操作。图19和图2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息的实例。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以下实例:其中外部装置30基于来自信息处理装置10的指令将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并且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描述以下情况:其中外部装置30连接到通信装置90,所述通信装置是外部装置30之前基于先前注册的控制信息(例如,SSID和密码)已经连接的。
首先,当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成功并且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连接时,将参考图19描述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实例。
在图19中,附图标记S401a至S411a分别对应于在第一实施方案中参考图5B描述的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处理S101至S111。因此,将不描述处理S401a至S411a的细节。也就是,当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时,主要通过处理S401a至S409a建立通信,并且由附图标记S411a指示的数据通信开始。
另一方面,不论何时执行处理处理S401a至S409a中的任一个,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2将所述处理的状态(也就是,指示与通信装置90的连接状态的控制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如由附图标记S401b至S409b指示。
如由附图标记S401b至S409b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预先使呈现给用户的信息项v401至v409与经由网络n12从外部装置30传输的每条控制信息所指示的连接状态(换言之,处理S401a至S409a)关联。例如,在图19所示的实例中,信息处理装置10致使信息项v401至v409显示在输出装置(诸如充当显示屏的显示器)上,并且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401至v409。
此外,当完成了处理S401a至S409a并且经由网络n21建立与通信装置90的通信时,如由附图标记S411b指示,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2将控制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所述控制信息指示完成了连接模式的切换。如由附图标记S411b指示,当经由网络n12接收到指示完成了连接模式的切换的控制信息时,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411,所述信息项指示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已经成功完成。
当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失败时,外部装置30可经由网络n12将控制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所述控制信息指示认证失败。
例如,图20示出当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失败并且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未建立连接时,信息处理系统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实例。图20所示的实例示出以下实例:其中在图19中的处理S401a至S409a中,交换密钥信息的处理S409a已经失败。
具体地,当如由附图标记S413a指示的密钥信息的交换失败时,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2将指示密钥信息的交换失败的控制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如由附图标记S413b指示。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所接收的控制信息来确认,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进行的密钥信息交换已经失败,并且可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413,所述信息项指示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异常终止。
在这种配置中,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从单连接模式切换到多连接模式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切换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3.4变型2:当使用WPS-PBC时]
然后,作为变型2,将参考图21描述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在使用WPS-PBC方案将被设定为从单元ST的外部装置30连接到作为主单元AP操作的通信装置90时的操作。图21是用于描述根据变型2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处理流程的说明图和根据处理进程呈现给信息处理装置10的信息的实例。图21示出当基于WPS-PBC方案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连接时的通信序列的实例。
在图21中,附图标记S501a至S521a分别对应于在第一实施方案的变型1-1中参考图9描述的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处理S201至S221。因此,将不描述处理S501a至S521a的细节。也就是,当在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建立通信时,主要通过由附图标记S501a至S519a指示的处理建立通信,并且由附图标记S521a指示的数据通信开始。
另一方面,类似于上述实施方案,不论何时执行处理处理S501a至S519a中的任一个,如由附图标记S501b至S519b指示,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2将所述处理的状态(也就是,指示与通信装置90的连接状态的控制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
如由附图标记S501b至S519b指示,信息处理装置10预先使呈现给用户的信息项v501至v519与经由网络n12从外部装置30传输的每条控制信息所指示的连接状态(换言之,处理S501a至S519a)关联。例如,在图21所示的实例中,信息处理装置10致使信息项v501至v519显示在输出装置(诸如充当显示屏的显示器)上,并且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501至v519。
此外,当完成了处理S501a至S519a并且经由网络n21建立与通信装置90的通信时,如由附图标记S521b指示,外部装置30经由网络n12将控制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所述控制信息指示完成了连接模式的切换。如由附图标记S521b指示,当经由网络n12接收到指示完成了连接模式的切换的控制信息时,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信息项v521,所述信息项指示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已经成功完成。
当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认证失败时,外部装置30可经由网络n12将控制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装置10,所述控制信息指示认证失败。当接收到控制信息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向用户呈现信息,所述信息指示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异常终止。
在这种配置中,即使当基于WPS-PBC方案切换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时,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切换处理的进程和结果。
[3.5综述]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时,信息处理装置10经由网络n12从外部装置30获取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换言之,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不同于网络n11的网络n12获取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
在这种配置中,即使当网络n11根据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而断开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确认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即使当使用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外部装置30时,有可能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4.硬件配置>
然后,将参考图22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硬件配置的实例。图2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10的硬件配置的实例的示图。
如图2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装置1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3、存储装置905、操纵装置907、显示装置909、通信装置911以及总线913。
处理器901可以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执行信息处理装置10的各种处理。处理器901可包括例如用于执行各种计算处理的电子电路。控制单元101的上述功能可由处理器901实现。
存储器903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并且存储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储装置905可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或硬盘。
操纵装置907包括生成针对用户的输入信号以执行所需的操纵的功能。操纵装置907可包括输入单元,其用于用户输入信息,所述输入单元例如按钮或开关;以及输入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用户输入而生成输入信号并且将所述信号供应给处理器901。
显示装置909是输出装置的实例,并且可以是诸如液晶显示器(LCD)装置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909可通过显示屏幕为用户提供信息。
通信装置911是信息处理装置10的通信单元并且经由网络执行与外部装置的通信。通信装置911是无线通信接口,并且可包括通信天线、射频(RF)电路以及基带处理器。
通信装置911包括执行从外部装置接收到的信号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的功能,并且可将由所接收的模拟信号生成的数字信号供应给处理器901。上述通信单元103、第一通信单元103a以及第二通信单元103b可由通信装置911实现。此外,上述监控单元105可包括通信装置911。
总线913使处理器901、存储器903、存储装置905、操纵单元907、显示装置909以及通信装置911彼此连接。总线913可包括多种类型的总线。
此外,可产生用于内置在计算机中的硬件(诸如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装置)的程序以便执行与上述信息处理装置10的配置相同的功能。此外,可提供在其中记录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5.综述]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当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进行切换时,信息处理装置10基于不同于经由网络n11的通信的方法获取指示外部装置30与通信装置90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在这种配置中,即使当网络n11根据外部装置30的连接模式的切换而断开连接时,信息处理装置10可确认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因此,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即使当使用具有有限的输入和输出接口的外部装置30时,有可能通过信息处理装置10向用户呈现外部装置30的切换连接模式的处理进程和结果。
上文已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案,同时本公开不限于以上实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发现在随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并且应当理解,它们将自然处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效果仅仅是例示性的和说明性的,并且不具有限制性。换言之,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与基于本说明书的效果一起展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其他效果或替代基于本说明书的效果。
另外,本技术也可如下配置。
(1)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2)
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经由与所述外部装置预先建立的第一网络命令所述外部装置切换所述模式,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经由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获取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
(3)
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传输的信息提取在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连接目的地之间传输和接收的信息,并且因此获取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
(4)
根据(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用于预先指定所述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并且基于所述获取的识别信息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传输的所述信息提取在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连接目的地之间传输和接收的所述信息。
(5)
根据(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基于所述识别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指示所述连接目的地的信息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传输的所述信息提取在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连接目的地之间传输和接收的所述信息。
(6)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命令预先连接的并且以所述第一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将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并且因此连接到不同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连接目的地,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7)
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将使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到所述连接目的地的控制信息传输给所述外部装置。
(8)
根据(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所述连接目的地的信息。
(9)
根据(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连接目的地建立通信并且通过所述连接目的地命令包括成像单元的所述外部装置捕捉对象的图像。
(10)
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命令所述外部装置通过所述连接目的地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
(11)
根据(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命令基于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预先建立的所述外部装置变更为基于另一种模式的连接,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
(12)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通知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外部装置。
(13)
根据(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经由与所述外部装置预先建立的第一网络接收用于从所述外部装置切换所述模式的指令,并且
所述通知单元经由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将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通知给所述外部装置。
(14)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
由处理器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获取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15)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
由处理器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将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外部装置。
(16)
一种程序,其致使计算机执行:
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获取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17)
一种程序,其致使计算机执行:
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将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外部装置。
(18)
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包括: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
不同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外部装置,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所述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并且
所述外部装置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来自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指令将模式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及
通知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所述信息处理装置。
附图标记清单
10 信息处理装置
101 控制单元
103 通信单元
103a 第一通信单元
103b 第二通信单元
105 监控单元
107 UI
30、30a至30c 外部装置
301 控制单元
303 通信单元
303a 第一通信单元
303b 第二通信单元
90 通信装置。

Claims (17)

1.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获取单元,其被配置为获取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与所述外部装置预先建立的第一网络命令所述外部装置切换所述模式,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获取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传输的信息提取在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连接目的地之间传输和接收的信息,并且因此获取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预先获取用于指明所述外部装置的识别信息,并且基于所述获取的识别信息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传输的信息提取在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连接目的地之间传输和接收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基于所述识别信息和预先存储的指示所述连接目的地的信息从通过所述无线通信信道传输的信息提取在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连接目的地之间传输和接收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命令预先连接的并且以所述第一模式操作的外部装置将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模式并且因此连接到不同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所述连接目的地,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将所述外部装置连接到所述连接目的地的控制信息传输给所述外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所述连接目的地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连接目的地建立通信并且通过所述连接目的地命令包括成像单元的所述外部装置捕捉对象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命令所述外部装置通过所述连接目的地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命令基于所述第一模式与所述第二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预先连接的所述外部装置变更为基于另一种模式的连接,并且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来自所述外部装置的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
12.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通知单元,其被配置为将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外部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与所述外部装置预先建立的第一网络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用于切换所述模式的指令,并且
所述通知单元通过不同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第二网络将指示所述连接状态的所述信息通知给所述外部装置。
14.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
由处理器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获取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1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包括:
由处理器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将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外部装置。
16.一种程序,其致使计算机执行:
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命令外部装置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获取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外部装置的连接目的地之间的连接状态的信息。
17.一种程序,其致使计算机执行:
基于来自外部装置的指令以多个从单元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连接到一个主单元的通信方式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从一种模式切换到另一种模式,以所述第一模式执行所述主单元的操作,以所述第二模式执行所述从单元的操作;以及
将根据所述模式的切换指示与新的连接目的地的连接状态的信息通知给所述外部装置。
CN201580017120.5A 2014-04-14 2015-02-24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Active CN1061648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2674 2014-04-14
JP2014082674 2014-04-14
PCT/JP2015/055285 WO2015159588A1 (ja) 2014-04-14 2015-02-24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4879A true CN106164879A (zh) 2016-11-23
CN106164879B CN106164879B (zh) 2020-04-28

Family

ID=54323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7120.5A Active CN106164879B (zh) 2014-04-14 2015-02-24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1672B2 (zh)
EP (1) EP3133497A4 (zh)
JP (1) JP6484867B2 (zh)
CN (1) CN106164879B (zh)
WO (1) WO20151595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0671A (zh) * 2017-06-13 2019-01-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设备模式切换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和智能组网系统
CN111543115A (zh) * 2018-01-10 2020-08-14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4879B (zh) * 2014-04-14 2020-04-28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EP3344001B1 (en) * 2015-12-15 2021-07-2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6819042B2 (ja) * 2016-01-14 2021-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制御装置、撮像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10507590B2 (en) * 2016-03-14 2019-12-1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Control of a cutting tool
US10313444B2 (en) 2016-03-24 2019-06-0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Home interior monitoring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setting method
JP6620631B2 (ja) * 2016-03-24 2019-12-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宅内監視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モード切換方法
JP6566482B2 (ja) * 2016-10-25 2019-08-28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30164856A1 (en) * 2020-07-30 2023-05-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402A (zh) * 2007-06-21 2007-11-14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复合设备正常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US20110205971A1 (en) * 2008-08-28 2011-08-25 Kiyoshige Ito Wireless device
US20140028435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Woodman Labs, Inc. Initial Camera Mode Managemen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4772A (ja) 1997-02-05 1998-08-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遠隔制御装置
US20080311852A1 (en) * 2007-06-15 2008-12-18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communication link coordination for shared data transmissions
JP5434230B2 (ja) * 2009-04-22 2014-03-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418065B2 (ja) 2009-08-24 2014-02-1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マスタ装置切り替え方法
JP2012156726A (ja) * 2011-01-25 2012-08-1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85050A (ja) 2011-10-07 2013-05-09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無線接続方法ならびに装置および端末
JP5997486B2 (ja) * 2012-04-18 2016-09-2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5953984B2 (ja) * 2012-06-29 2016-07-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通信制御システム
CN106164879B (zh) * 2014-04-14 2020-04-28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1402A (zh) * 2007-06-21 2007-11-14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复合设备正常工作的方法及系统
US20110205971A1 (en) * 2008-08-28 2011-08-25 Kiyoshige Ito Wireless device
US20140028435A1 (en) * 2012-07-25 2014-01-30 Woodman Labs, Inc. Initial Camera Mode Management Syste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0671A (zh) * 2017-06-13 2019-01-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设备模式切换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和智能组网系统
CN109150671B (zh) * 2017-06-13 2021-10-0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接入设备模式切换方法、网络接入设备和智能组网系统
CN111543115A (zh) * 2018-01-10 2020-08-14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84867B2 (ja) 2019-03-20
EP3133497A4 (en) 2017-12-06
WO2015159588A1 (ja) 2015-10-22
JPWO2015159588A1 (ja) 2017-04-13
US10051672B2 (en) 2018-08-14
US20160345367A1 (en) 2016-11-24
EP3133497A1 (en) 2017-02-22
CN106164879B (zh) 2020-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4879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Mandula et al. Mobile based home automation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N106471468A (zh) 在场境中更新无线设备固件
US10887885B2 (en) Multiple application devices for providing services in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s (WDS), includ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424139B2 (en) Multiple application modules (MAM) and/or multiple application units (MAU) for providing services in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s (WDS), includ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DA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9264523B2 (en) Wireless device management with local and remote links
CN105491293A (zh) 拍摄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自拍杆及拍摄控制系统
CN110471804A (zh) 设备调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325119A (zh) 一种人机交互控制设备的方法
CN108700912A (zh) 通过增强现实操作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N108491804A (zh) 一种棋局展示的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8702833A (zh) 包括发光装置的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7370823A (zh) 数据采集及远程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693969A (zh) 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和更新数据的设备
CN108370409A (zh) 信息处理装置、成像装置、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6383578A (zh) 虚拟现实系统、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及方法
CN108596020A (zh) 一种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2911564A (zh) 一种多协议并发的蓝牙智能系统
CN109844721A (zh) 熔接连接装置的管理系统及熔接连接装置的管理方法
CN105163306B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97563A (zh) 用于获取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7099116U (zh) 数据采集及远程控制装置
CN109711477A (zh) 一种自动驾驶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装置
KR20130012467A (ko) 이동통신단말기 간의 접속을 위한 페어링 방법
CN106231260B (zh) 基于三维模型的变电站视频监控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