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4716A - Oled显示系统及lcd系统中环境光减少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Oled显示系统及lcd系统中环境光减少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4716A
CN106164716A CN201580019012.1A CN201580019012A CN106164716A CN 106164716 A CN106164716 A CN 106164716A CN 201580019012 A CN201580019012 A CN 201580019012A CN 106164716 A CN106164716 A CN 106164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bient light
light
parts
photochromic
matrix display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90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阿明
R·G·格林
T·石川
J·S·金
C-C·李
M·穆勒耶奈克
T·M·普罗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rn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ning Inc filed Critical Corning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64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5Neutral density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3Photochromic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 G02F1/133562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lacement of the optical elements on the viewer si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14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photochromic

Abstract

公开了具有基于OLED或LCD的显示器的显示系统中环境光减少的系统及方法。基底显示器与环境光减少(ALR)结构相接,以形成显示系统。该ALR结构包括ALR部件。该ALR部件可为光致变色部件或固定的中性密度部件。该ALR结构衰减进入的环境光以及在基底显示器内产生且随后从显示系统发射进入周围环境的出射的重定向的环境光。这相对于单独的基底显示器的环境对比度而增加了环境对比度。

Description

OLED显示系统及LCD系统中环境光减少的系统及方法
本申请要求2014年2月14日提交的美国申请No.61/93998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器,尤其涉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系统及液晶显示(LCD)系统,且更具体地,涉及对这种显示系统的环境光减少的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OLED显示器与LCD被用于诸如计算机、电视屏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之类的各种设备中。OLED显示器利用有机LED面板,这些有机LED面板从被设置在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半导体层产生光,并因此不需要背光。LCD利用液晶面板来调制来自背光或来自反射表面的光。
OLED显示器及LCD各自由多个不同层构成。例如,OLED显示器包括由上述有机半导体层与两个电极(即,阳极和阴极)以及支撑衬底形成的OLED的阵列。同样地,典型的LCD包括偏振膜、具有透明电极的玻璃衬底、LC层、具有透明导电电极的玻璃衬底、另一偏振层以及反射表面或背光表面。这些分层结构往往镜面地且漫射地(diffusely)重定向从周围环境进入显示器的环境光。一部分重定向的环境光射出显示器并被观看显示器的人看见。这降低了显示器对比度,并因此降低了显示器的可读性。
一种减少环境光的不利观看影响的常规手段是在最外面的显示层或盖板上使用防反射(AR)涂层。虽然这对减少来自显示器的镜面反射成分是有用的,但是对减少由显示器内的各层引起的重定向成分并不同样有效。事实上,AR涂层往往扩大漫射的重定向成分,因为它增加了进入显示器并被重定向的环境光的量。重定向的环境光在明亮的环境中,尤其是户外可变得尤其有问题。
发明内容
公开了OLED显示器及LCD中的环境光减少的系统和方法。基底显示器与环境光减少(ALR)结构相接,以形成显示系统。ALR结构包括至少一个ALR部件。ALR部件可为光致变色部件或固定的中性密度部件。ALR结构衰减进入的环境光以及在基底显示器内产生并从显示系统发射出并进入周围环境中的出射的重定向的环境光。这相对于单独的基底显示器的环境对比度而增加了环境对比度。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是在弱光(low-light)或亮光周围环境中显示显示图像的显示系统。该系统包括:基底显示器,被配置成产生所述显示图像,该基底显示器包括OLED显示器或LCD并具有上表面和结构,所述结构从入射在其上的环境光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ALR结构,所述ALR结构与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相接并具有上表面及光致变色部件,其中环境光朝向基底显示器行进穿过该光致变色部件,并与所述结构相互作用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该重定向的环境光行进穿过光致变色部件并离开ALR结构的上表面;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在弱光周围环境中具有透明模式,其中光致变色部件没有大幅度(substantially)衰减穿过它的环境光或重定向的环境光;以及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在亮光周围环境中具有变暗模式,其中光致变色部件大幅度衰减穿过它的环境光及重定向的环境光。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是在弱光或亮光周围环境中显示显示图像的显示系统。该系统包括:基底显示器,被配置成产生显示图像,该基底显示器包括OLED显示器并具有上表面结构,所述结构从入射在其上的环境光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ALR结构,所述ALR结构与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相接并具有上表面及中性密度部件,其中环境光朝向基底显示器行进穿过该中性密度部件,并与所述结构相互作用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该重定向的环境光行进穿过中性密度部件并离开ALR结构的上表面;且其中该中性密度部件对于可见波长具有在范围30%≤T≤85%内的固定的透射率T。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是减少由显示系统发射出的重定向的环境光的量的方法,该显示系统具有上表面并包括基底显示器,该基底显示器具有上表面以及从环境光形成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的结构。该方法包括:毗邻(adjacent)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布置光致变色部件,该光致变色部件当处于具有弱的环境光的弱光周围环境中时具有透明模式,并当处于具有亮的环境光的亮光周围环境中时具有变暗模式;当处于弱光环境和透明模式中时,使弱的环境光传输通过光致变色部件至所述结构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并使第一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穿过光致变色部件并离开显示器上表面;以及当处于亮光环境和变暗模式中时,使亮的环境光传输通过光致变色部件至所述结构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并使重定向的环境光穿过光致变色部件以产生从显示器上表面发射出的第二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其中,该第二量的衰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少于该第一量。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是减少从OLED基底显示器发射出的重定向的环境光的量的方法,该基底显示器具有上表面和从环境光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的结构。该方法包括:毗邻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布置中性密度部件,该中性密度部件具有在范围30%≤T≤85%内的固定的透射率T、在范围0.5mm≤TH1≤5mm内的厚度TH1,以及与周围环境直接相接的上表面;使环境光传输通过中性密度部件至所述结构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并使漫射地重定向的环境光穿过中性密度部件并离开上表面进入周围环境。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陈述了附加特征和优点,其中的部分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所作描述就容易理解,或者通过实施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述的实施例而被认识。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两者仅为示例性的,并且它们旨在提供用于理解权利要求书的本质和特性的概观或框架。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便用于提供进一步的理解,且附图被结合到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附图示出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与详细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和操作。如此,按照下文中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公开将会被更加全面地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包括显示系统的示例显示设备的正视图,其中通过示例的方式以智能手机的形式示出该显示设备及其显示图像;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显示设备的截面图,其中,该显示设备包括OLED或LCD基底显示器以及与基底显示器相接的具有至少一个ALR部件的ALR结构;
图3是类似于图2的示例显示设备的截面图,其中,ALR部件包括化学强化的光致变色盖板;
图4A是在弱光环境中示出的图3的示例显示设备,示出了环境光如何进入显示设备并形成被正在观看显示图像的用户看见的重定向的环境光;
图4B类似于图4A,但其中显示设备在使化学强化的光致变色盖板变暗的亮光环境中,相比于使盖板保持透明的量,这用于减少将到达用户的重定向的环境光的量;
图5类似于图4B,并示出了显示系统的示例实施例,其中ALR结构的ALR部件包括中性密度层;
图6A与6B类似于图4A与4B,并示出了显示系统的示例实施例,其中,ALR结构的ALR部件包括光致变色粘合层;以及
图7A与7B类似于图6B与6B,并示出了显示系统的示例实施例,其中,ALR结构的ALR部件包括光致变色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照本公开的多种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例的示例。将尽可能地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这些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一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附图中哪里已经被简化以示出本公开的关键方面。
下面阐述的权利要求书纳入并作为此详细说明的组成部分。
本文中提到的任何出版物或专利文件的整个公开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为了参考起见在一些附图中显示了笛卡尔坐标,但是笛卡尔坐标不旨在对方向或取向的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环境对比度”是在白天显示器的可读性的测度,并在例如凯利(Kelly)等人的“Display daylight ambient contrast measurement methods anddaylight readability(显示器白天环境对比度测量方法与白天可读性)”,信息显示学会杂志14(J.Soc.Information Display 14),no.11(2006年11月):1019-1030的文章中被描述。
环境对比度(ACR)被定义为BB/BD,其中BB为当显示亮的图像时显示器的亮度,而BD为当显示暗的图像时显示器的亮度。在显示器上存在选择量的环境照明时测量ACR。
术语“光致变色部件”指的是在弱光周围环境中具有第一模式(或“透明”模式)的部件,其中该部件基本上透明,以及在亮光周围环境中具有第二模式(或“变暗”模式)的该部件,其中该部件相比于透明模式具有显著的衰减。第一和第二模式之间的转变由大量的激活光存在于亮光环境中而引起。在示例中,激活光具有不可见的(例如,紫外的)波长。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转变可以是连续的并取决于穿过光致变色部件的激活光的量。一些激活光可存在于弱光环境中,但并非处于足够量来启动光致变色部件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的透射的实质改变。在第一或“透明”模式中的透射表示为T1,且在第二或者“变暗”模式中的透射表示为T2。
本文使用的与下文介绍的环境光减少(ALR)部件相关的术语“透射”指的是部件的体光学透射,即,它不包括由于表面反射造成的透射损失。可从每单位长度的吸光度α乘以ALR部件的厚度确定ALR部件的透射。
显示设备
图1是通过示例方式以智能手机的形式示出的示例性显示设备10的正视图。显示设备10可以是可用在弱光和亮光环境中的多种不同类型的显示设备中的任何一种。示例性的显示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膝上型计算机、电视机等。根据本公开且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显示设备10包括显示系统20。显示设备10处于包括环境光100的周围环境90中,环境光100可入射至并进入显示系统20。进入显示系统20的环境光100(即,进入光)可产生重定向的环境光101,该重定向的环境光从显示系统的上表面射出作为降低环境对比度的出射光。
显示系统
图2是在X-Z平面中截取的根据本公开的显示系统20的截面图。显示系统20包括基底显示器30。基底显示器30可以是基于OLED的或基于LCD的。基底显示器30包括上表面32及一个或多个结构34,该一个或多个结构34漫射地重定向从周围环境90进入显示系统20并入射在该结构上的环境光100。结构34可漫射地和镜面地反射入射于其上的环境光100。在示例中,结构34由基底显示器30的不同层之间的折射率差定义,使得重定向的环境光101可起源于基底显示器内的不同深度处。
基底显示器30发射显示光36,该显示光36被观看者(使用者)120观看并代表由基底显示器形成的相应的显示图像。因此,显示光36也被称为“显示图像”36。示例性的显示图像36在图1中的显示系统20上示出。
显示系统20还包括环境光减少(ALR)结构40,该环境光减少结构具有限定显示系统上表面的上表面42及与基底显示器30的上表面32相接的下表面44。上表面42通常代表显示系统20的最外层表面,即,与周围环境90相接的表面(因此,上表面42也是显示系统的上表面)。因此,显示图像36穿过ALR结构40被观看者120观看。
ALR结构40的功能为相比于当ALR结构不存在时由基底显示器30发射的重定向的环境光的量,大幅度减少从显示系统20的上表面42发射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1的量。在示例中,完成此功能的同时还维持足够高的ACR,例如,ACR>10或ACR>50或甚至ACR>100。在示例中,具有ALR结构40的显示系统20的ACR大于基底显示器30的ACR。
ALR结构40包括至少一个ALR部件50,该ALR部件50具有上表面52。在一个示例中,ALR部件50包括具有上述透明模式和变暗模式的光致变色部件,这取决于它是在弱光还是亮光环境中。在另一示例中,ALR部件50具有不改变的(固定的)中性密度,该不改变的中性密度限定了每单位长度的选出的衰减α,其进而对给定的厚度TH1限定了选出的(固定的)透射T。下文中更详细地描述了利用具有不同类型的ALR部件50的ALR结构40的示例显示系统20。
ALR部件50的示例材料包括玻璃或聚合物。厚度TH1的示例厚度范围是0.05mm≤TH1≤5mm。在基于聚合物的光致变色ALR部件50的情况下,吸光度α的示例范围是0.2cm-1≤α≤100cm-1。在基于玻璃的光致变色ALR部件50的情况下,吸光度α的示例范围是0.2cm-1≤α≤10cm-1
具有化学强化的光致变色盖板的显示系统
图3类似于图2,并示出了示例显示系统20的截面图。ALR结构40包括基本上透明的粘合层60,该粘合层处于上表面32的顶上并包括上表面62及下表面64。透明粘合层60的示例材料包括硅树脂及光学地交联的聚合物。在示例中,粘合层60用于将ALR结构40附连(相接)至基底显示器30。
ALR结构40还包括防反射(AR)涂层70,该防反射涂层具有限定上表面42的上表面72。ALR部件50被夹在透明粘合层60与AR涂层70之间。
ALR结构40的ALR部件50包括化学强化的光致变色盖板51,该盖板处于透明粘合层60的上表面62的顶上。在示例中,如图3所示,ALR部件50由厚度TH1的单个光致变色盖板51构成。在示例中,光致变色盖板51的厚度在0.5mm≤TH1≤5mm的范围内。在示例中,光致变色盖板51由化学强化的玻璃制成。这种玻璃的示例是玻璃(可从纽约康宁的康宁公司(Corning,Inc.,of Corning,New York)购得),该玻璃将诸如卤化银之类的光致变色材料结合到玻璃基体内。在另一示例中,光致变色盖板51由除玻璃之外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聚合物、丙烯酸等,这些材料包括本领域已知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的光致变色有机分子,例如,三芳基甲烷、芪类、氮杂芪、硝酮、俘精酸酐、螺吡喃、萘并吡喃、螺恶嗪、醌类等。
图4A类似于图3,并示出了显示系统20如何在弱光环境90L中运作。为便于说明,显示图像36被示为单个大箭头,且忽略显示系统20内的折射效应。示出了来自弱光环境90L的暗淡的(即,低强度)环境光100L以相对于z方向的入射角θ入射在AR涂层70的上表面72上。在弱光环境90L中,光致变色盖板51处于透明模式,即,具有透射率T1(例如,80%或者更大),使得其在弱光环境中是基本上透明的。AR涂层70减少了镜面反射光100SR(点线)的量。在AR涂层70存在时法线入射下的环境光的镜面反射通常少于4%。这意味着更多暗淡的环境光100L将进入显示系统20。
进入显示系统20的暗淡的环境光100L的一部分将被基底显示器30的结构34在角度范围内重定向,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101.该角度范围限定了大多数重定向的环境光101行进的地方。一些重定向的环境光101可处于角度范围的外面。在示例中,重定向的环境光101包括漫射反射光以及镜面反射光。重定向的环境光101还可包括散射光。
重定向的环境光101的一部分(虚线箭头)行进穿过透明的粘合层60、光致变色盖板51及AR涂层70,并从显示系统20的上表面42射出,并到达正在尝试观看显示图像36的观看者120。在弱光环境90L中显示系统20的行为到此刻为止与利用清晰的盖板的传统显示系统的行为相同。
图4B类似于图4A,但其中显示系统20处于包含亮的环境光100B的亮光环境90B中。在图4B示出的示例中,亮光环境90B是日光环境,且亮的环境光100B是日光,例如,来自太阳91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太阳光。如在弱光环境90L的情况中,AR涂层70减少来自光致变色盖板51的上表面52的亮的环境光100B的反射的量,使得更多的亮的环境光进入显示系统20。
亮的环境光100B的非可见(例如,紫外)激活成分触发光致变色盖板51中的光致变色效应,由此导致光致变色盖板从透明模式转变到变暗模式,该变暗模式在可见光谱上具有降低的透射率T2(即,T2<T1)。此降低的透射率T2提供给光致变色盖板灰色,这指示可见光谱中波长的中性密度(即,大体均匀的)衰减。
与使得光致变色盖板保持在透明模式(或如果光致变色盖板不存在)的量相比,亮的环境光100B随着其行进穿过光致变色盖板51的衰减减少了到达基底显示器30的内部结构34的亮的环境光的量。到达基底显示器30的内部结构34的亮的环境光100B的一部分在上述的角度范围内被重定向,以形成上述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1。
该重定向的环境光101随着其往回行进穿过光致变色盖板51而被衰减,由此形成衰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2。衰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2穿过AR涂层70,且此光的一部分被正在观看显示图像36的观看者120看见。
因此,当显示系统20处于亮光环境90B时,亮的环境光100B通过两次穿过(变暗模式)光致变色盖板51而经历两次衰减,但当显示系统处于弱光环境90L时,当两次穿过(透明模式)光致变色盖板时基本上未经历衰减(或基本上很少的衰减)。因此,在透明模式中从显示系统20发射出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1的量大于在变暗模式中发射出的量。
这里注意到,AR涂层70对于从ALR结构40内行进穿过AR涂层的光通常不是有效的AR屏障,因为AR涂层被设计成利用上表面72上的空气界面执行其功能。
光致变色盖板51的使用使得显示系统20的环境对比度能够被动态地控制。这允许在亮光环境90B中基底显示器30的提高的可读性,同时也维持了在弱光(例如,户内或夜间)环境90L中的常规可读性。
显示系统20在亮光环境90B中的提高的可读性具有不必只依赖于增加基底显示器30的发光元件或光源的强度来增加显示图像36的亮度的优势。此特征节能,且在使用电池来给基底显示器30供能的情况中用于对给定的电池电量延长工作时间。
在显示系统20的示例中,光致变色盖板51在弱光环境90L中具有可见光谱中80%≤T1<100%的透射率T1,及在亮光环境90B中具有可见光谱中30%≤T2≤85%的透射率T2,其中,附加条件为T2<T1。
具有中性密度层的显示系统
图5类似于图4B,并示出了显示系统20的示例实施例,其中ALR部件50包括具有上表面152的中性密度层151,该上表面限定了ALR结构40的最上层表面,且因此限定了显示系统20的最上层表面。在示例中,ALR部件50由厚度TH1的单个中性密度层151构成,该厚度TH1在示例中在范围0.5mm≤TH1≤5mm内,且具有在范围30%≤T≤85%内的固定的透射率T。在示例中,中性密度层151为中性密度材料片的形式。在示例中,中性密度层151用作显示系统20的盖板。AR涂层70(未显示)是可选择的。
在示例中,单个中性密度层151由中性密度玻璃、聚合物、丙烯酸、塑料等的片制成。在示例中,中性密度层151由诸如上述玻璃之类的化学强化玻璃构成,或以其他方式包括诸如上述玻璃之类的化学强化玻璃。中性密度层151的中性密度意味着可见波长基本上以相等的量衰减。图5的显示系统20的实施例中的基底显示器30是基于OLED的。已知基于OLED的显示器具有环境光100的相对高的漫射反射率。
图5示出环境光100A从周围环境90入射至显示系统20上,该周围环境可以是弱光环境、亮光环境或中间光环境。环境光100A的一部分从中性密度层151的上表面152镜面地反射作为镜面反射光100SR(点线),而大部分的环境光透射穿过上表面。透射的环境光100A随着其行进穿过中性密度层151而被衰减。衰减的透射环境光100A随后行进穿过透明的粘合层60,且此光的一部分被基于OLED的基底显示器30的结构34重定向,以形成具有角度范围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1。该重定向的环境光101随后行进穿过透明的粘合层60,且穿过中性密度层151至正在观看显示图像36的观看者120。
因此,环境光100A通过两次穿过中性密度层151而经历两次衰减,而不管周围环境90的亮度。可利用此倍程衰减来提高ACR。下面的表1阐述了对于具有AR涂层的传统的OLED显示器、对于没有AR涂层的传统的OLED显示器以及对于具有中性密度层151(以中性密度玻璃的形式)的示例基于OLED的显示系统20的利用600勒克斯(lux)环境光100A测量的ACR。
表1指示利用具有80%中性密度的中性密度层151且没有AR涂层70的基于OLED的显示系统20具有比具有或没有AR涂层的传统的OLED显示器更高的ARC。
这里注意,广泛理解到,显示器的上表面上的AR涂层用于增加显示器的环境对比度。然而,发明人已发现在某些情况下,AR涂层实际上可用于降低环境对比度。一种这种情况是对于OLED基底显示器30,该OLED基底显示器具有结构34,所述结构34引起大量的重定向光101,相比于镜面成分,所述重定向光具有大的漫射成分。AR涂层增加到达结构34的环境光100的量,由此引起增加量的到达观看者120的重定向的光101。
具有光致变色粘合层的显示系统
图6A类似于图4A,并示出了示例显示系统20,其中,ALR结构40包括清晰的(即,光学透明的)盖板80,该盖板80具有上表面82,AR涂层70处于该上表面上。ALR部件50包括光致变色粘合层251,该光致变色粘合层具有上表面252,透明盖板80处于该上表面上。在示例中,如示出的,ALR部件50由替代了透明粘合层60的单个光致变色粘合层251构成。
在示例中,通过将光致变色染料与光学清晰的(透明的)粘合剂混合形成光致变色粘合层251。一旦透明盖板80与光致变色粘合层251相接,UV交联可被用于凝固(例如,UV固化)。
在示例实施例中,光致变色粘合层251在被可见波长光谱外的(例如,UV波长的)激活波长辐射时而变暗时变成偏振的。换句话说,光致变色粘合层251还具有随变暗模式发生的偏振模式。在此情况下,使偏振的光致变色粘合层251的偏振方向与下面的基底显示器30的偏振方向基本上对准,以通过避免不利的交叉偏振器影响来提供显示光36的最大透射。
在图6A中,示出了来自弱光环境90L的暗淡的(即,低强度)环境光100L以相对于z方向的入射角θ入射在AR涂层70的上表面72上。该AR涂层70减少了镜面反射(示为镜面反射光100SR(即,点线)),这意味着更多的暗淡的环境光100L将进入显示系统20。透射的暗淡的环境光100L的一部分行进穿过透明盖板80以及光致变色粘合层251,该光致变色粘合层由于环境光100L的相对低的强度或由于缺乏激活紫外光(例如,来自非紫外产生的室内照明)而处于透明模式。
环境光100L随后入射在基底显示器30的结构34上,并被这些结构重定向,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101。重定向的环境光101的一部分(即,虚线箭头)行进穿过光致变色粘合层251、透明盖板80以及AR涂层70至正在观看显示图像36的用户120。在弱光环境90L中的显示系统20的行为因此与利用清晰的盖板的传统显示器的行为相同。
在图6B示出的示例中,显示系统20处于包括亮的环境光100B的亮光周围环境90B中。AR涂层70减少亮的环境光100B从显示器上表面42反射的量,使得更多的亮的环境光进入显示系统20,并行进穿过透明盖板80至光致变色粘合层251。
亮的环境光100B的非可见(例如,紫外)活跃波长触发光致变色粘合层251中的光致变色效应,由此导致光致变色粘合层转变到变暗模式,该变暗模式在可见光谱上具有降低的透射率T2(即,T2<T1)。此降低的透射率T2提供给光致变色粘合层251灰色,这指示可见光谱中波长的中性密度(即,大体均匀的)衰减。光致变色粘合层251内的亮的环境光100B的衰减减少了到达基底显示器30的结构34的亮的环境光的量。到达基底显示器30的结构34的那部分亮的环境光100B在上述的角度范围内被重定向,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101。
该重定向的环境光101随着其往回行进穿过(变暗的)光致变色粘合层251而被衰减,由此形成衰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2。衰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2穿过AR涂层70,且此光的一部分到达观看者120。
在光致变色粘合层251在变暗时变成偏振的情况下,亮的环境光100B的附加衰减在亮的环境光第一次穿过偏振的光致变色粘合层期间发生。这假设亮的环境光100B最初是随机偏振的,这对大多数亮光周围环境90B,尤其是户外环境是真的。穿过理想偏振器的随机偏振光被衰减0.5的因子。亮的环境光100B被偏振的光致变色粘合层251衰减的精确量取决于实际的偏振度(例如,如通过由使两个这种偏振层交叉产生的消光系数所测量的)以及取决于层厚度TH1。
在显示系统20的示例中,光致变色粘合层251在弱光环境90L中具有可见光谱中80%≤T1<100%的透明模式中的透射率T1,及在亮光环境90B中具有可见光谱中30%≤T2≤85%的变暗模式中的透射率T2,其中,条件为T2<T1。在示例中,光致变色粘合层251具有在范围0.05mm≤TH1≤5mm内的厚度TH1。
因此,当显示系统20处于亮光环境90B时,亮的环境光100B通过两次穿过光致变色粘合层251而经历两次衰减(且如果该层在变暗模式中也是偏振的,则经历高达0.5的可选择的衰减),但当显示系统处于弱光环境90L中时基本上未经历衰减。
ALR结构40中光致变色粘合层251的使用实现对显示系统20的环境对比度的动态控制。这允许在亮光环境90B中基底显示器30的提高的可读性,同时也维持了在弱光(例如,户内或夜间)环境90L中的常规可读性。在亮光环境90B中的提高的可读性具有不必只依赖于增加基底显示器30的发光元件或光源的强度的优势。此特征节能,且在使用电池来给基底显示器30供能的情况中用于对给定的电池电量延长工作时间。
具有光致变色层的显示系统
图7A类似于图6A,并示出了示例显示系统20,其中ALR结构40包括夹在透明盖板80与透明粘合层60之间的ALR部件50,其中,AR涂层70在透明盖板的上表面82的顶上。
ALR部件50包括具有上表面352的光致变色层351。在示例中,ALR部件50由单个光致变色层351构成。光致变色层351可通过利用有机光致变色染料的单体混合物来涂布玻璃衬底,继之通过例如经由热或者UV曝光的固化来形成。
在示例实施例中,光致变色层351在通过利用可见波长之外(例如,UV波长)的激活波长对层的照射而变暗时变成偏振的。换句话说,光致变色层351也具有随变暗模式发生的偏振模式。在此情况下,使光致变色层351的偏振的方向与下面的基底显示器30的偏振方向基本上对准,以通过避免不利的交叉偏振器影响来提供显示光36的最大透射。
在图7A中,示出了来自弱光环境90L的暗淡的(即,低强度)环境光100L以相对于z方向的入射角θ入射在(可选择的)AR涂层70的上表面72上。AR涂层70减少了镜面反射,该镜面反射被示为镜面反射光100SR(即,点线),这意味着更多的暗淡的环境光100L将进入显示系统20。透射的暗淡的环境光100L的一部分行进穿过透明盖板80并穿过光致变色层351,该光致变色层具有透射率T1,该光致变色层由于环境光100L的相对低的强度或由于缺乏激活紫外光(例如,来自非紫外产生的室内照明)而基本上是透明的。
暗淡的环境光100L随后穿过透明的粘合层60,并随后入射在基底显示器30的结构34上,且从结构34漫射地反射,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101。重定向的环境光101的一部分(即,虚线箭头)行进穿过透明的粘合层60、穿过光致变色层351、穿过透明盖板80以及AR涂层70并被正在观看显示图像36的观看者120看见。在弱光环境90L中的显示系统20的行为因此与传统显示器的行为相同。
在图7B示出的示例中,显示系统20处于包括亮的环境光100B的亮光环境90B中。AR涂层70减少亮的环境光100B从ALR结构40的上表面42反射的量,使得更多的亮的环境光进入透明盖板80,并行进至光致变色层351。
亮的环境光100B的非可见(例如,紫外)成分触发光致变色层351中的光致变色效应,由此导致光致变色层转变到变暗模式,该变暗模式在可见光谱上具有降低的透射率T2(即,T2<T1)。此降低的透射率提供给光致变色层351灰色,这指示可见光谱中波长的中性密度(即,大体均匀的)衰减。由于该降低的透射率T2造成的光致变色层351内的亮的环境光100B的衰减减少了到达基底显示器30的结构34的亮的环境光的量。到达基底显示器30的结构34的那部分亮的环境光100B在上述的角度范围内被重定向,以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101。
该重定向的环境光101随着其往回行进穿过透明粘合层60并穿过光致变色层351而被衰减,由此形成衰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2。衰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2穿过透明盖板80及AR涂层70,且此光的一部分被观看者120看见。
在光致变色层351在变暗时变成偏振的情况下,亮的环境光100B的附加衰减在亮的环境光第一次穿过偏振的光致变色层期间发生。这假设亮的环境光100B最初是随机偏振的,这对大多数亮光周围环境90B,尤其是户外环境是真的。如上所述,穿过理想偏振器的随机偏振的光被衰减1/2的因子。亮的环境光100B被偏振的光致变色层351衰减的精确量取决于偏振的实际强度(例如,如通过由使两个这种偏振层交叉产生的消光系数所测量的)以及取决于层厚度TH1。
在显示系统20的示例中,光致变色层351在弱光环境90L中具有可见光谱中80%≤T1<100%的透明模式中的透射率T1,及在亮光环境90B中具有可见光谱中30%≤T2≤85%的变暗模式中的透射率T2,其中,条件为T2<T1。在示例中,光致变色层351具有在范围0.05mm≤TH1≤5mm内的厚度TH1。
因此,当显示系统20处于亮光环境90B时,亮的环境光100B通过两次穿过光致变色层351而经历两次衰减(且如果该层是偏振的,则经历高达0.5的可选择的衰减),但当显示系统处于弱光环境90L中时基本上未经历衰减。
在ALR结构40中使用光致变色层351实现对到达用户120的衰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102的量的动态控制,以提高显示系统20的环境对比度。这允许在亮光环境90B中基底显示器30的显示图像36的提高的可读性,同时也维持了在弱光(例如,户内或夜间)环境90L中的常规可读性。在亮光环境90B中的提高的可读性具有不必只依赖于增加基底显示器30的发光元件或光源的强度的优势。此特征节能,且在使用电池来给基底显示器30供能的情况中用于对给定的电池电量延长工作时间。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显地可对本文所述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修改而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因此,本公开涵盖修改和变形,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与其等效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在弱光或亮光周围环境中显示显示图像的显示系统,所述显示系统包括:
基底显示器,所述基底显示器被配置成产生所述显示图像,所述基底显示器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LCD)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基底显示器具有上表面与结构,所述结构从入射在其上的环境光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
环境光减少(ALR)结构,所述环境光减少结构与所述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相接并具有上表面及光致变色部件,其中所述环境光朝向所述基底显示器行进穿过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并与所述结构相互作用,以形成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行进穿过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并离开所述ALR结构的上表面;
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在所述弱光周围环境中具有透明模式,其中,所述光致变色部件没有大幅度衰减穿过它的所述环境光或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以及
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在所述亮光周围环境中具有变暗模式,其中,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大幅度衰减穿过它的所述环境光及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在透明模式中具有80%≤T1≤100%的透射率T1,以及在变暗模式中具有30%≤T2≤85%的透射率T2,且其中,T2<T1。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暗模式包括偏振模式,在所述偏振模式中,所述光致变色部件是偏振的。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包括光致变色盖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盖板由单片化学强化的光致变色玻璃构成。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LR结构包括将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夹在中间的透明的粘合层以及防反射涂层,且其中,所述透明的粘合层将所述ALR结构附连至所述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包括光致变色粘合层,所述光致变色粘合层将所述ALR结构附连至所述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LR结构包括在所述光致变色粘合层顶上的透明盖板,以及在所述透明盖板顶上的防反射涂层。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LR结构包括透明的粘合剂及透明盖板,且其中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包括夹在所述透明的粘合层以及所述透明盖板之间的光致变色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LR结构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透明盖板顶上的防反射涂层。
11.一种在弱光或亮光周围环境中显示显示图像的显示系统,所述显示系统包括:
基底显示器,所述基底显示器被配置成产生所述显示图像,所述基底显示器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所述基底显示器具有上表面及结构,所述结构从入射在其上的环境光形成重定向的环境光;
环境光减少(ALR)结构,所述环境光减少结构与所述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相接,并具有上表面及中性密度部件,其中所述环境光朝向所述基底显示器行进穿过所述中性密度部件并与所述结构相互作用,以形成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行进穿过所述中性密度部件并离开所述ALR结构的上表面;且
其中,所述中性密度部件对于可见波长具有在范围30%≤T≤85%内的固定的透射率T。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密度部件由具有在范围0.5mm≤TH1≤5mm内的厚度TH1的单个中性密度玻璃片构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密度玻璃片由化学强化的玻璃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LR结构由下列构成:
所述单个中性密度玻璃片,所述单个中性密度玻璃片具有上表面与下表面;以及
透明的粘合层,所述透明的粘合层处于所述中性密度玻璃片的下表面与所述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之间。
15.一种减少由显示系统发射出的重定向的环境光的量的方法,所述显示系统具有上表面并包括基底显示器,所述基底显示器具有上表面以及从环境光形成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的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毗邻所述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布置光致变色部件,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当处于具有弱的环境光的弱光环境中时具有透明模式,且当处于具有亮的环境光的亮光环境中时具有变暗模式;
当处于所述弱光环境和透明模式中时,使所述弱的环境光传输通过所述光致变色部件至所述结构,以形成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并使第一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穿过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并离开显示器上表面;以及
当处于所述亮光环境和所述变暗模式中时,使所述亮的环境光传输通过所述光致变色部件至所述结构,以形成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并使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穿过所述光致变色部件,以产生从所述显示器上表面发射出的第二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其中所述第二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少于所述第一量的重定向的环境光。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包括光致变色盖板。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包括光致变色粘合剂,所述光致变色粘合剂将透明盖板固定至所述基底显示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包括布置在透明的粘合层与透明盖板之间的光致变色层。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部件在透明模式中具有80%≤T1<100%的透射率T1,以及在变暗模式中具有30%≤T2≤85%的透射率T2,其中,T2<T1。
20.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暗模式包括偏振模式,在所述偏振模式中,所述光致变色部件是偏振的。
21.一种减少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基底显示器发射出的重定向的环境光的量的方法,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基底显示器具有上表面以及从环境光形成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的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毗邻所述基底显示器的上表面布置中性密度部件,所述中性密度部件具有在范围30%≤T≤85%内的固定的透射率T、在范围0.5mm≤TH1≤5mm内的厚度TH1,以及与周围环境直接相接的上表面;
使所述环境光传输通过所述中性密度部件至所述结构,以形成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以及
使所述重定向的环境光穿过所述中性密度部件并离开所述上表面,进入所述周围环境。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密度部件由中性密度玻璃片构成。
CN201580019012.1A 2014-02-14 2015-02-12 Oled显示系统及lcd系统中环境光减少的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06164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1939982P 2014-02-14 2014-02-14
US61/939,982 2014-02-14
PCT/US2015/015573 WO2015123396A1 (en) 2014-02-14 2015-02-12 Systems for and methods of ambient-light reduction in oled display systems and lcd system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4716A true CN106164716A (zh) 2016-11-23

Family

ID=52573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9012.1A Pending CN106164716A (zh) 2014-02-14 2015-02-12 Oled显示系统及lcd系统中环境光减少的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52298A1 (zh)
EP (1) EP3105622A1 (zh)
JP (1) JP2017512318A (zh)
KR (1) KR20160120744A (zh)
CN (1) CN106164716A (zh)
TW (1) TW201537239A (zh)
WO (1) WO201512339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5738A (zh) * 2017-11-01 2018-03-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23263A (zh) * 2019-07-10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装置
CN112394437A (zh) * 2019-08-13 2021-02-23 陕西坤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40940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及使用该光学膜的led显示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2528A (zh) * 2017-07-28 2017-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710209B (zh) * 2018-08-07 2024-02-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及增强现实眼镜
US10490778B1 (en) * 2018-08-16 2019-11-26 Int Tech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800A (zh) * 2008-01-31 2009-08-05 甘国工 显示器对比度增强膜结构及使用该膜结构的显示器或显示屏
EP2202820A1 (en) * 2008-12-23 2010-06-30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7551A (en) * 1965-06-01 1970-04-21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Photochromic display system
DE69503468T2 (de) * 1994-11-21 1999-03-04 Philips Electronics Nv Bildanzeigevorrichtung mit einer automatischen, selektiv lichtdurchlässigen beschichtung
JP2004519711A (ja) * 2001-02-19 2004-07-02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光学素子及び該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090125416A (ko) * 2008-06-02 2009-12-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필터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8800A (zh) * 2008-01-31 2009-08-05 甘国工 显示器对比度增强膜结构及使用该膜结构的显示器或显示屏
EP2202820A1 (en) * 2008-12-23 2010-06-30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RIO KOM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photochromic circular polarizer for oleds"", 《SID 2012 DIGEST》 *
RANBIR SINGH ET AL: ""Improving the contrast ratio of OLED displays: An analysis of various techniques"", 《OPTICAL MATERIALS》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45738A (zh) * 2017-11-01 2018-03-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WO2019085012A1 (zh) * 2017-11-01 2019-05-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o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US10516120B2 (en) 2017-11-01 2019-12-24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OLED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323263A (zh) * 2019-07-10 2019-10-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装置
CN112394437A (zh) * 2019-08-13 2021-02-23 陕西坤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40940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深圳市艾比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及使用该光学膜的led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5622A1 (en) 2016-12-21
WO2015123396A1 (en) 2015-08-20
KR20160120744A (ko) 2016-10-18
TW201537239A (zh) 2015-10-01
US20170052298A1 (en) 2017-02-23
JP2017512318A (ja)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4716A (zh) Oled显示系统及lcd系统中环境光减少的系统及方法
US10508793B2 (en) Artificial skylight and methods
CN104885002B (zh) 透明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81056B (zh) 中空光循环腔型显示器背光源
US10948750B2 (en) Anti-peeping device, anti-peeping display and control method
CN108008561A (zh) 显示装置
US9488863B2 (en) Lighting device
TWI286646B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ght pipe
JP2017508265A (ja) 切り換え可能な照明デバイス及びその使用
US20080198298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506723A (zh) 适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源
CN105408777A (zh) 反射屏、反射屏的制造方法、屏幕框体和影像显示系统
US10269305B2 (en) Mirror display
CN106950641A (zh) 一种导光板、光学模组及全反显示装置
CN104662248A (zh) 窗结构体
KR10262112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1215333A (ja) 半透過半反射性偏光素子
JP2008039960A (ja) 積層フィルム
CN10826950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61584A (zh)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499899B (zh) 一种带多层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
TWI235852B (en) Re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132495A (zh) 具有异向性透光的多层膜
JP6770026B2 (ja) レンズ、光源装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US20060050380A1 (en) Rear projection scre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