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12C - 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12C
CN1061612C CN95190135A CN95190135A CN1061612C CN 1061612 C CN1061612 C CN 1061612C CN 95190135 A CN95190135 A CN 95190135A CN 95190135 A CN95190135 A CN 95190135A CN 1061612 C CN1061612 C CN 10616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rubber block
mentioned
toe
brake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90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345A (zh
Inventor
西村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riority to CN95190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C/zh
Publication of CN11363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3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用刹车装置。当向内偏斜设定部件(8)变形时,变形前的闸皮(6)相对于支承部件的安装角和变形后的闸皮(6)相对于支承部件的安装角之间出现角度差,预先设定向内偏斜设定部件的变形量,以便于使该角度差成为规定的向内偏斜角(A)。对固定部件(5)进行固定操作,以便于能够把闸皮压紧到车轮轮圈上地把闸皮固定在支承部件上。于是,在刹车操作时,闸皮就会以向内偏斜角与车轮轮圈接触。

Description

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用刹车装置。特别是涉及通过使保护闸皮的支承部件靠近自行车的车轮轮圈,把闸皮紧压在车轮轮圈上来达到制动目的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目前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如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平3-62238号公报所揭示的那种。即,在闸皮的摩擦面的一端部上形成安装角调整突起,然后,闸皮安装在支承部件上时,摩擦面的上述调整突起和该调整突起的另一端部相对于自行车的车轮轮圈,即相对于闸皮接触的另一方的摩擦面,被安装成可以把接触姿势调整到所期望的接触姿势。
因为该调整突起的姿势的调整,闸皮以预定的向内偏斜角,即,闸皮的表面与车轮轮圈的表面有一角度地与车轮轮圈接触。如果没有该向内偏斜角,闸皮的摩擦面与车轮轮圈的摩擦面整面地贴紧时,往往因间歇的“贴着一滑动”运动等引起令人不舒适的车架振动和噪音,如果有向内偏斜角,则能够防止振动和噪音,这已是公知技术。
目前,用混有氧化铝等的硬质耐摩粒子的材料制造闸皮,即使在雨天,车轮轮圈湿润时,由于硬质耐摩粒子的摩擦,仍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硬质耐摩粒子混入型的闸皮是这样制作,把混入硬质耐摩粒子且加了硫的橡胶材料注入成型模具内加热成规定形状。因此,闸皮成型结束时的闸皮的表面仅有橡胶材料,硬质耐摩粒子不暴露在外表面上。
由于橡胶材料与车轮轮圈的摩擦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小,制动力很弱。因此,通常情况下,为了使硬质耐摩粒子露出在闸皮表面的摩擦面上,先用研磨磨具进研磨之后才能使用。由于研磨,增大了硬质耐摩粒子和车轮轮圈之间的摩擦系数,充分地发挥了制动作用。
但是,当闸皮的摩擦面上存在上述安装角调整突起时,那么,在研磨加工摩擦面时必须不削掉该调整突起,由于闸皮的利用性极差,批量生产产品时,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能利用的技术。总之,上述的现有技术是一种不适用于硬质耐摩粒子混入型的闸皮的向内偏斜设定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时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设定闸皮向内偏斜角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是一种通过把闸皮(6)支承部件(1)接近车轮轮圈(4),使闸皮(6)压紧在上述车轮轮圈(4)上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刹车装置由把上述闸皮(6)可随意改变安装角地固定连接在上述支承部件(1)上的固定机构(5,15);和通过为设定上述闸皮(6)的向内偏斜角A的上述固定机构的固定操作来改变位置、使上述闸皮以上述向内偏斜角A与上述车轮轮圈(4)接触、达到上述闸皮(6)的安装状态的向内偏斜设定部件(6c,8,17)。
上述向内偏斜角设定部件(6c,8,17)也可以由一个受上述固定机构(5,15)的紧固力影响而塑性变形的部件(6c)构成。
上述向内偏斜角设定部件(6c,17)也可以由一个弹性地保持突出姿势,在上述固定机构(5,15)的紧固力作用下能伸缩的伸缩部件(17)构成。
上述向内偏斜角设定部件(17)也可以是保持在上述支承部件上的保持孔(16)内,并可伸出和缩进,而且在位于保持孔(16)内的弹性部件(18)的作用下,将上述向内偏斜设定部件(17)维持在突出状态下的部件。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的组装方法如下:
当向内偏斜设定部件变形时,变形前的闸皮相对于支承部件的安装角和变形后的闸皮相对于支承部件的安装角之间出现角度差,但预先设定向内偏斜设定部件的变形量,以便于使该角度差成为规定的向内偏斜角。
首先,为了使闸皮的摩擦面和车轮轮圈的摩擦面整面地接触,调节好安装角之后,把闸皮安装支承部件上。此后,对固定部件进行固定操作时,闸皮就会以向内偏斜角与车轮轮圈接触。
当向内偏斜设定部件采用弹性地保持突出姿势的部件时,在把闸皮固定到支承部件上之后,即使朝解除侧解除固定机构,还可以使向内偏斜设定部件再度成突出姿势。即,在把闸皮固定到支承部件上之后,解除固定连接,还能够设定并修正向内偏斜角。
本发明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刹车装置以使闸皮的摩擦面与车轮轮圈的摩擦面接触的姿势为基准设定向内偏斜角。即,因为以车轮轮圈的表面为基准来设定向内偏斜角,使闸皮按设定的向内偏斜角保持精确的姿势与车轮轮圈接触,所以,既能够防止振动和噪音的发生,而且还能有效地刹车。
本发明的向内偏斜角设定部件是一个受上述固定机构的紧固力作用而变形的部件,也可以不设在闸皮的摩擦面上。作为闸皮材料,不仅在使用没有混入硬质耐摩粒子的材料的情况下,还在使用混入硬质耐摩粒子的材料的情况下,能够精确地设定向内偏斜角,很好地完成刹车动作。
作为向内偏斜设定部件,在采用可弹性地维持突出姿势的部件时,其优点在于即使发生随闸皮的使用而摩损,还能够再设定向内偏斜角。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悬臂式刹车装置的正视图。
图2(a)、(b)是表示图1的悬臂式刹车装置的刹车闸皮部分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向内偏斜设定圈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向内偏斜设定环不同的设定环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组装夹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骑车者用悬臂式刹车装置的正视图。
图7(a)、(b)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刹车闸皮部分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第三实施例的向内偏斜设定机构的截面图。
实施例1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悬臂式刹车装置的正视图,图2(a)、(b)是表示图1的悬臂式刹车装置的刹车闸皮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向内偏斜设定圈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一对刹车臂1一端安装在配置于车轮W的左右两侧的一对车叉F上,并分别可绕轴心X转动。
刹车臂1因为能够在车叉F上绕轴心X转动,所以构成一种杠杆机构。一侧的刹车悬臂1的悬空端与闸线2的端部连接。另一侧的刹车悬臂1的悬空端和用与线连接用的接头构成的联动线3的一端连接。
联动线3的另一端与连接头3a连接。在连接头3a内部形成有滑动面3b,闸线2可以在该滑动面上滑动。由此,因为,连接头3a与闸线2不是固定连接,而是可以作相对滑动,拉紧闸线2时,通过连接头3a,就能拉紧联动线3。结果,由于拉紧了闸线2,就能使位于两侧的刹车悬臂1的悬空端同时摆动。如上所述,构成了一种随拉紧和放松闸线2的操作而动作的自行车用的悬臂式刹车装置。
拉紧闸线2,左右任何一个刹车悬臂1朝上侧(图1所示)摆动,使两刹车悬臂1的悬空端接近于车轮W的车圈4。由于该操作,用固定机构5安装在两刹车悬臂的中间部位上的闸皮6压紧在车轮轮圈4侧的摩擦面上,起到了摩擦制动,从而实现了制动作用。
当放松闸线2时,两刹车悬臂1在各自的基端上的回位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以轴心X为中心向下侧摆动。刹车悬臂1向下侧的摆动,导致左右闸皮6离开车轮轮圈4的侧面,从而解除了制动动作。
图1所示的管材12用于可滑动地插入闸线2,在刹车操作时,因为闸线2的拉紧作用,其一端与一侧的刹车悬臂接触,另一端与连接头3a接触,因为刹车悬臂1和连接头3a之间的间隔L1为设定长度,所以,它起到了支撑作用和间隔作用。
闸线2可滑动地穿过连接头3a,因此在刹车操作时,由于管材12的上述支撑及间隔保持作用,使得一侧的刹车悬臂1和连接头3a之间的间隔L1,以及另一侧的刹车悬臂1和连接头3a的间隔L2相等。因此,左右任何一个闸皮6能够同时等压地压在车轮轮圈4上进行制动作用。
为了把闸皮安装在刹车悬臂上的固定机构5是一种如图2(a),(b)所示的机构。在刹车臂1上开设螺栓插入孔1a。安装螺栓5a的螺栓轴部插入该螺栓插入孔1a内。
在闸皮6上设着与闸皮6一体成型的固定闸皮6的安装轴6a。安装轴6a插入在开设于上述安装螺栓5a的头部上的闸皮安装孔内。在刹车臂1和安装轴6a之间配置有第一垫圈5b,而且,该第一垫圈5b嵌在安装螺栓5a的轴部上。
如图3所示,在第一垫圈5b的一端形成一个直径比垫圈5b的另一端直径小的安装部5e。环状树脂制向内偏斜角设定圈8固定插入在安装部5e上。第二垫圈5c贴合在刹车臂1的上部表面的球面上,利用安装螺栓5a的螺母5d的作用,同时夹住安装轴6a、第一垫圈5b、刹车臂1和第二垫圈并将它们固定住。
根据图2所示的安装要领,把闸皮6安装在刹车臂1上时,因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的作用,可以组装成闸皮6与车轮轮圈4整面接触的状态。按以下原理设定向内偏斜角A。即,如图3所示,在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的一端面上设置二个第一切口,即切口9a、9b及二个第二切口,即切口10a、10b。
第一切口9a的深度h2与第二切口10a的深度的关系是h1<h2。第一切口9b和第二切口10b也有同样的关系。在把闸皮6的安装轴6a插入到安装螺栓5a的头部上时,可使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相对于第一垫圈作转动调节,安装轴6a就可由任何一侧的第一切口9a或9b和与第一切口9a或9b成直线状(径向)的第二切口10a或10b支承。
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用树脂制作,为了便于变形,在第二切口10a、10b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切口11a、11b。为了得到最合适的刹车作用,向内偏斜角A可以根据车轮轮圈4的表面状态、表面粗糙度而调节为不同的角度。表面状态由车轮轮圈4的摩擦表面加工所用的研削加工磨石、电镀等的种类确定。
向内偏斜角A较大时,使第二切口10a和10ab的切口深度h1较浅,当向内偏斜角A较小时,加深第二切口10a和10ab的切口深度h1。
组装夹具20
图5表示悬臂式刹车装置组装夹具。组装夹具20是一个把闸皮6压紧在车轮轮圈4上的组装夹具。合成树脂圆筒部件21的内部形成通孔22。通孔22用于插入闸皮6的安装轴6a。钢丝23的一端沿直径方向穿过圆筒部件21。
钢丝23朝使圆筒部件21相互靠近的方向弹压着。因此,当闸皮6的安装轴6a插入圆筒部件21的通孔22内时,使得闸皮6的摩擦面与车轮轮圈的摩擦面接触。下面,说明向内偏斜角A的角度调整方法。
下面描述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悬臂式刹车装置的向内偏斜角A的角度调整方法。首先以如图1所示状态组装各个部件。调节回位弹簧7使刹车臂1处于最合适的角度位置上。螺母5d和螺栓5a的固定力的大小应使得第一垫圈5b轻轻地压着刹车臂1和安装轴6a上。该状态下螺母5d的固定力的大小正好能够使闸皮6相对于刹车臂1朝图2(a)所示的箭头B或C所示方向作摆动调节。
通过摆动调节,因为刹车臂1的与第一垫圈5b作用的垫圈配合面1b及与第二垫圈5c作用的垫圈配置合面1c为曲面,所以,安装螺栓5a可相对于刹车臂1朝车架横向摆动,从而可以改变闸皮6的相对于刹车臂1的安装角。如图2(a)所示,把闸皮6相对于刹车臂1的安装角调节到闸皮6的摩擦面在车轮轮圈4的移动方向的全长范围内与车轮轮圈4的摩擦表面接触。另外,用上述组装夹具能够简单地完成上述的这种调节。
该安装角调节结束时,朝拧紧侧转动螺母5d,固定机构5就处于图2(b)所示的闸皮安装状态下,在该状态下,由于安装螺栓5a分别强制地把安装轴6a压在第一垫圈5b上,而且,把第一垫圈5b压在刹车臂1的垫圈配合面1b上,因此,即使车轮轮圈4的接触反力作用于闸皮6上,也没有任何移动地把闸皮6固定在刹车臂1上。
此时,安装螺栓5a和螺母5d的紧固力通过安装轴6a作为推压力作用于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的第二切口10a或10b的内部上,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由第一垫圈5b的安装部5e的端面止挡并支承。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是树脂制的,并为了易于变形,而形成有切口11a、11b。因此,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的对应于安装轴6a的前端侧的第二切口10a或10b从图2(a)的闸皮固定前的状态塑性变形成闸皮安装好的状态,其姿势发生了变化。发生一次塑性变形,就不能复原。
由于塑性变形,向内偏斜角设定环8处于图2(a)所示的闸皮6相对于刹车臂1的安装好的状态下。即,闸皮6处于具有由向内偏斜设定环8的变形而决定的向内偏斜角A,与车轮轮圈4接触的安装状态下。
可以将上述向内偏斜设定环8的第二切口10a、10b的深度制成相同的深度。这样的话,随着由固定机构5实现的闸皮6拧紧固定,向内偏斜设定环8因其中的一个第二切口10a或10b而塑性变形,就不能再次使用。如此的话,若要再次固定闸皮6时,就可以使用上一次固定闸皮时没有塑性变形的那一个第二切口10a或10b,能够再次设定向内偏斜角A。
总之,其优点是能够再次使用这种向内偏斜设定环8来设定向内偏斜角A。另外,为了能够在解除由固定机构5使闸皮6与刹车臂1的连接固定时,从图2(b)的闸皮6的安装状态弹性恢复到图2(a)的闸皮6的安装状态,可以用良好的弹性材料来制作向内偏斜设定环8(图中未示出)。
此时,解除了闸皮6与刹车臂1的固定之后,要再次固定闸皮6时,能够再使用向内偏斜设定环8来设定向内偏斜角A。
图4所示的是向内偏斜设定环的另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实施例向内偏斜设定环8有第一切口9a、9b和与第一切口成一直线排列的第二切口10a、10b。而图4所示的第一切口8a的深度加工成h2,而第二切口8b的深度加工成比第一切口8a的深度h2浅的深度h1。
在向内偏斜设定环8的前面上设有端面8d。在端面8d上沿圆周形成有通孔形的第三切口8c。当下压第二切口8b时,第三切口使设定圈易于变形。
实施例2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骑车者用悬臂式刹车装置的正视图,图7(a)、(b)是表示图6的闸皮的安装状态的截面图。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刹车装置一样由闸线操作。刹车臂1的一端可绕轴线X转动地设在车架F上。L形的支承部件13安装在刹车臂1上,由安装螺母15a构成的固定机构15固定在该支承部件13上。固定机构15固定闸皮6。
通过把刹车臂1接近车轮轮圈4,闸皮6就压在车轮轮圈4的摩擦面上,对车轮进行制动。在支承部件13上开设了一个用于插入安装螺母14的螺栓的通孔13e(参照图6)。因为螺栓孔13e是一个以刹车臂1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圆弧形长孔,所以,能够改变支承部件13的固定角度位置。
在刹车臂1上形成有为嵌入支承部件13的凹状内壁面16。内壁面16是一个能够起到引导支承部件13作用的以转动轴线X为中心的圆弧形曲面。内壁面16使支承部件13相对于刹车臂1,以上述转动轴线X为中心,彼此可以相对转动地作滑动操作。由于这种滑动操作,就可以调节闸皮6的相对于刹车臂1的安装角度位置,能够调节刹车刚要开始时的闸皮6和车轮轮圈4之间的间隔,即所谓的与闸皮的间隙。
固定机构15是用于固定如图7(a)(b)所示的闸皮6。支承部件13的闸皮支承部13a为球面状。二块球面垫片13d、13d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在闸皮支承部13a上开设闸皮安装孔13c。闸皮6的安装轴6a插入闸皮安装孔13c内。把垫片15b套在闸皮6的安装轴6a上再拧上螺母15a就安装完毕。
如图7所示,在闸皮6的背面上,与闸皮支承部13a的闸皮接触面13b对应的地方与闸皮一体地形成有向内偏斜设定舌片6c。如图7(b)的截面所示,当把闸皮6安装在刹车臂1上时,因向内偏斜设定舌片变形,闸皮6相对于车轮轮圈4以规定的向内偏斜角A与车轮轮圈接触。下面,说明设定向内偏斜角A,安装闸皮6的方法。
开始,不要拧紧安装螺母15a,而使固定机构15处于如图7(a)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因为上述向内偏斜设定舌片6c竖起着,所以,能够把支承部件以在闸皮6的背面6d和闸皮接触面13b之间有一定间隙大小的安装角安装在支承部件13上。此时,可以调整闸皮6相对于支承部件13的安装角。
即,由于由安装螺母15a的螺纹拧紧力把闸皮压向上述闸皮接触面13b的压接力较弱,而且,由于闸皮支承部13a的闸皮安装孔的直径大于安装轴6a的外径,因此,可以使闸皮6相对于支承部件13沿图7(a)的箭头B或C方向作转动调节。
由于这种转动调节,就能够改变闸皮6相对于支承部件13的安装角。如图7(A)所示,闸皮相对于支承部件13的安装角可以调节至闸皮6的制动面6b在车轮轮圈4的移动方向的全长范围内与车轮轮圈4接触。
安装角调整结束时,朝拧紧方向转动安装螺母15a,使固定机构15处于图7(b)所示的闸皮安装状态。在该状态下,安装螺母15a的拧紧力使闸皮6的背面6d强硬地压在闸皮接触面13b上。球面垫片13d的闸皮接触面13b和闸皮6的背面6d不能作相对移动,两者紧密接触着。
因此,即使车轮轮圈4的摩擦产生的反作用力作用在闸皮6上,闸皮6不能作任何移动地被固定在支承部件13上。这时,因安装螺母15a的拧紧力把向内偏斜设定舌片6c紧压在闸皮接触面13b上,所以,向内偏斜设定舌片6c弹性变形成倒伏姿势(压倒状态),舌片6c嵌入到闸皮6的空间状容纳凹部6e内。
因此,闸皮6的背面6d和支承部件13的闸皮接触面13b之间没有间隙,闸皮6相对于支承部件13的安装姿势从图7(a)所示的姿势变化到图7(b)所示的姿势。由此,向内偏斜设定片6c成为图(b)所示的闸皮6的相对于支承部件13的安装状态。
即,闸皮6成为以由向内偏斜设定舌片6c的弹性变形决定的向内偏斜角A与车轮轮圈4接触的安装状态。从有向内偏斜角A的状态下能够进行刹车操作。
在这种向内偏斜设定构造的情况下,当解除固定机构5把闸皮6安装到支承部件13上的固定时,向内偏斜设定舌片6c从图7(b)的倒伏姿势弹性地恢复到图7(a)所示的竖起的姿势。即,具有这样的优点:在把闸皮再次固定在支承部件13上时,使用向内偏斜设定舌片6c,可再次设定向内偏斜角A。
实施例3
图8是适用于图6、7所示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的用于设定向内偏斜角的第三实施例的构造。即,在上述闸皮支承部13a的闸皮接触面13b的支承部分上设带底的保持孔16。向内偏斜设定球17及螺旋弹簧插入在该保持孔16内。用安装在闸皮接触面13b上的挡板,使向内偏斜设定球17及螺旋弹簧18不会脱落地保持在孔内。
向内偏斜设定球17被螺旋弹簧这样顶着,球的一头从挡板19的通孔向保持孔的外部突出。向内偏斜设定球17顶着闸皮6的背面6d,形成一个间隙S。结果,向内偏斜设定球17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向内偏斜设定舌片同样的功能,被用来设定上述向内偏斜角A。
第三实施例的向内偏斜设定构造与图7(a)所示的向内偏斜设定舌片一样,支承作用在闸皮6的背面6d的一端侧上。由此,在把闸皮6的相对于支承部件13的安装角调节到闸皮6的制动用的摩擦面6b在整个范围内与车轮轮圈4接触的安装角时,闸皮6的背面6d和支承部13a的闸皮接触面13b之间具有与图7(a)所示的间隙。
为了把闸皮6固定在支承部件13上,而拧紧固定机构15时,因为固定机构15的拧紧力,向内偏斜设定球使螺旋弹簧18弹性变形而缩进保持孔16的内部。因此,与图7(b)一样,闸皮6的背面6d和支承部13a的闸皮接触面13b之间没有间隙S,闸皮6相对于支承部件13的安装状态成为在刹车操作时闸皮6以向内偏斜角A与车轮轮圈4接触的安装状态。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虽然用的是球17,不过,不用球,可以改用销或滚子等具体形状不同的部件来代替。另外,也可以用板簧、或橡胶,树脂等弹性部件来代替螺旋弹簧18。而且,把螺旋弹簧18等统称为弹性部件18。
在第三实施例的向内偏斜设定构造的情况下,当解除由固定机构15把闸皮6固定到支承部件13上的固定时,向内偏斜设定球17从缩进保持孔16的姿势弹性恢复到突出的姿势。即,其优点在于在再把闸皮6固定在支承部件13上时,利用向内偏斜球17,可再次设定向内偏斜角A。
进一步地,因向内偏斜设定球17是装在刹车臂1上,由于消耗等原因用一个新的闸皮更换闸皮6时,也能使用向内偏斜设定球17来设定向内偏斜角A。总之,把作为消耗品的闸皮6制作成没有向内偏斜设定机构的廉价的向内偏斜设定部件,但能带向内偏斜角A地安装在刹车臂1上。
对于构成图7及图8所示的刹车装置及向内偏斜设定构造,可以把向内偏斜舌片6c或向内偏斜设定球17设置在相对于闸皮6的安装轴6a的车轮轮圈4的移动方向前侧和后侧的两个位置上。
构成方法是这样的,在一对舌片6c、6c及球17、17中,随着固定机构15的固定操作,使得位于车轮轮圈4移动方向后侧的比位于前侧的变形多,根据一对舌片或球的变形差来设定向内偏斜角A,也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个舌片或球的变形来设定闸皮的间隙。于是,仅在把闸皮固定在刹车臂上时,能够一举设定向内偏斜角和闸皮间隙中的任何一个。
本发明除了适用于上述那样的自行车用杠杆型刹车装置的以外,还适用于侧牵引式或中心牵引式的卡钳式刹车装置。另外,还能适用于通过使闸皮的支承部件沿车架横向,即沿与摩擦面垂直的方向滑动操作而把闸皮紧压在车轮轮圈上这样构成的刹车装置上。而且,单把上述刹车臂称作为支承部件。
虽然,为了便于与附图对照,在权利要求中标上附图标记,但,本发明不受附图构成的实施例限制。
虽然本发明适用于自行车,山地车的刹车装置,但并不限于此,还可适用于带动力电机型的盘式刹车装置。

Claims (5)

1.一种自行车用刹车装置,这种刹车装置是通过把闸皮(6)支承部件(1)接近车轮轮圈(4),使闸皮(6)压紧在上述车轮轮圈(4)上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刹车装置由固定机构(5、15)和向内偏斜设定部件(6c、8)构成,该固定机构(5、15)将上述闸皮(6)可自由改变角度地拧紧连接在上述支承部件(1)上,该向内偏斜设定部件(6c、8)由于设定上述闸皮(6)的向内偏斜角(A)用的上述固定机构(5、15)的固定拧紧力作用而进行变形,由此实现使上述闸皮(6)以向内偏斜角(A)与上述车轮圈(4)接触的上述闸皮(6)的安装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向内偏斜设定部件(6c,8)由安装在上述固定机构(5,15)上的可塑性变形的部件(8)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向内偏斜设定部件(6c,8)由设在上述闸皮(6)上的可弹性变形的部件(6c)构成。
4.一种自行车用刹车装置,这种刹车装置是通过把闸皮(6)支承部件(1)接近车轮轮圈(4),使闸皮(6)压紧在上述车轮轮圈(4)上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
刹车装置由固定机构(5、15)和伸缩部件(17)构成,该固定机构(5、15)将上述闸皮(6)可自由改变角度地拧紧连接在上述支承部件(1)上,该伸缩部件(17)由于设定上述闸皮(6)的向内偏斜角(A)用的上述固定机构的拧紧力作用使弹性部件(18)弹性变形,由此实现上述闸皮(6)以上述向内偏斜角(A)与上述车轮轮圈(4)接触的上述闸皮(6)的安装状态,该伸缩部件(7)由上述弹性部件(18)支承并进行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伸缩部件(17)是保持在上述支承部件上的保持孔(16)内,并在该孔内可伸出和缩进的球状部件(17),
上述弹性部件(18)是被配置在上述保持孔(16)内的支承上述球状部件(17)的为使上述球状部件(17)从上述保持孔(16)内突出的螺旋弹簧(18)。
CN95190135A 1995-01-19 1995-01-19 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61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5190135A CN1061612C (zh) 1995-01-19 1995-01-19 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5190135A CN1061612C (zh) 1995-01-19 1995-01-19 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45A CN1136345A (zh) 1996-11-20
CN1061612C true CN1061612C (zh) 2001-02-07

Family

ID=5082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901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612C (zh) 1995-01-19 1995-01-19 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612C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5156U (zh) * 1975-01-29 1976-07-30
JPH02130437U (zh) * 1989-04-04 1990-10-26
JPH03219127A (ja) * 1989-10-27 1991-09-26 Yoshigai Kikai Kinzoku Kk ブレーキシュー及びシュー間隙調整方法
JPH03118326U (zh) * 1990-03-16 1991-12-06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5156U (zh) * 1975-01-29 1976-07-30
JPH02130437U (zh) * 1989-04-04 1990-10-26
JPH03219127A (ja) * 1989-10-27 1991-09-26 Yoshigai Kikai Kinzoku Kk ブレーキシュー及びシュー間隙調整方法
JPH03118326U (zh) * 1990-03-16 1991-12-0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345A (zh) 1996-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13C (zh) 自行车用轮毂制动器
CN1019953C (zh) 将粘合材料施加到基片上的分配器
CN1035721C (zh) 对摇臂滑触面进行圆面加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205083C (zh) 拉线盘式制动器
CN1222438C (zh) 拉线盘式制动器
CN2576592Y (zh) 具有防锁死的碟式刹车器
US5501301A (en) Bicycle brake arm having a brake shoe clearance adjusting mechanism
CN1237140A (zh) 导辊
CN1443678A (zh) 缆索盘式制动器
CN1061612C (zh) 自行车用刹车装置
GB2117681A (en) Centerless honing or grinding apparatus
US8522929B2 (en) Bicycle rim brake assembly
CN1695894A (zh) 推杆夹紧装置
US6883648B2 (en) Mechanical disk brake for a bicycle
CN1136400C (zh) 用于闸衬件的磨损检测探头的安装部件
CN1460624A (zh) 用于自行车部件的锁紧构件
CN1105054C (zh) 自行车用制动装置
CN1246177C (zh) 自行车控制件用的导向装置
CN103148071B (zh) 相对移动时动作顺畅的装置
CN2578219Y (zh) 机械钳式制动器
CN1152899A (zh) 线制动装置及储线及供线装置
CN105556157A (zh) 盘式制动装置
CN2753509Y (zh) 砂轮调节机构
CN2630008Y (zh) 活动式衬垫
CN202091348U (zh) 汽车球头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207

Termin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