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0714B - 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 Google Patents

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0714B
CN106160714B CN201510130783.XA CN201510130783A CN106160714B CN 106160714 B CN106160714 B CN 106160714B CN 201510130783 A CN201510130783 A CN 201510130783A CN 106160714 B CN106160714 B CN 106160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tube
depletion type
type switching
enhanced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07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0714A (zh
Inventor
雷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io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OO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OO MICRO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OO MICRO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307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07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0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0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0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07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耗尽型开关管电路,用以控制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讯号传输,包括耗尽型开关管模块,其包含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第二耗尽型开关管以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其中,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与该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该第一端相连接;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与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该第二端相连接;以及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与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接。

Description

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尤指一种能控制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之间信号传输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背景技术
众所皆知,在电路中使用MOS开关管以控制两端点间的信号传输时,为了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在传输信号幅度变化时,必须要求MOS开关管的导通电阻尽可能保持不变。
在习知技术中,最简单的方案如图1所示,施加一固定电压在NMOS栅极上,但在传输信号幅度变化时,NMOS栅极对源极的电压Vgs也跟随变化,从而改变NMOS的导通阻抗,因此使用此技术NMOS的导通阻抗变化非常大。
改进的方案如图2所示,使用PMOS和NMOS组合,在传输信号变化时,PMOS和NMOS的导通阻抗大小变化刚好相反,这样二者并联电阻变化就比单独的NMOS小,从而可以减小失真。为了让负压输入信号传输,需要负压电荷泵驱动PMOS的栅极。使用这种方案时,输出信号的谐波失真可以达到-60dB。然而,PMOS和NMOS开关管的导通阻抗依旧会受到传输信号幅度变化的影响,仍有改善的空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传输信号幅度变化时,能进一步稳定开关管导通阻抗的开关管电路,即为各家业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习知技术的种种缺失,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在传输信号幅度变化时,能进一步稳定开关管导通阻抗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遂提供一种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耗尽型开关管模块,介于该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包含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第二耗尽型开关管以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其中,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与该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该第一端相连接;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与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该第二端相连接;以及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与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接,还包括:
栅极电压供应模块,配合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第二耗尽型开关管以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形式,供应包括用以令各耗尽型开关管关断的电压;以及
控制模块,介于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及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之间,用以控制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所供应的电压是否传输至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
其中,当该控制模块禁止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所供应的电压传输至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时,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导通并允许该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信号传输;当该控制模块允许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所供应的电压传输至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时,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关闭并禁止该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信号传输,
该控制模块还包括控制电路、第一增强型开关管、第二增强型开关管、第三增强型开关管、第四增强型开关管以及第一电阻;
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还包括前级电荷泵以及后级电荷泵;
其中,该前级电荷泵、第三增强型开关管、第四增强型开关管依序串联,并且第四增强型开关管连接至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该后级电荷泵、第一增强型开关管、第二增强型开关管依序串联,并且第二增强型开关管连接至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通过该第一电阻连接至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以及该控制电路连接并控制该第一增强型开关管、第二增强型开关管、第三增强型开关管、第四增强型开关管的栅极。
其操作模式为,当该控制模块禁止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所供应的电压传输至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时,该耗尽型开关管导通并允许该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信号传输;当该控制模块允许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所供应的电压传输至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时,该耗尽型开关管关闭并禁止该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信号传输。
相较于习知技术,由于本发明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以信号传输两端电压的分压,作为用以控制信号传输的耗尽型开关管在导通状态时的栅极电压,因此当信号幅度变化时,耗尽型开关管的Vgs以及导通阻抗变化极小,从而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充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失。并且使用耗尽型开关管,因此在电源电压很低甚至0V下,仍然可以低失真的传输信号,满足某些场合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技术中用于控制两端点间的信号传输的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2为习知技术中用于控制两端点间的信号传输的另一电路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耗尽型开关管电路的第一实施例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耗尽型开关管电路的第二实施例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耗尽型开关管电路的第三实施例架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31 耗尽型开关管模块
32 栅极电压供应模块
33 控制模块
331 控制电路
321 前级电荷泵
322 后级电荷泵
323 第一电荷泵
X 第一端
Y 第二端
M1~M3 第一~第三耗尽型开关管
Me1~Me12 第一~第十二增强型开关管
R1~R4 第一~第四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耗尽型开关管电路的第一实施例架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耗尽型开关管电路用以控制两端点之间的信号传输,具有第一端X及第二端Y,还包括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
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介于第一端X及第二端Y之间,包含多数个耗尽型开关管,其中用以控制第一端X及第二端Y之间信号传输的耗尽型开关管M1,其栅极电压在导通状态时为第一端X及第二端Y电压(也就是传输信号两端的电压)的分压,因此使得耗尽型开关管M1的Vgs与第一端X及第二端Y的电压差成固定比率,由于耗尽型开关管M1导通电阻很小,通过尽型开关管M1传输的传输信号变化时,第一端X及第二端Y的电压差变化很小,因此M1的Vgs近似恒定,耗尽型开关管M1的导通阻抗也近似保持恒定,从而降低了传输信号的谐波失真,举例来说,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谐波失真可减小到-90dB以下。
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该耗尽型开关管电路还可包括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及控制模块33。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配合耗尽型开关管M1的形式,供应包括用以令耗尽型开关管M1关断的电压,举例来说,当耗尽型开关管M1为N型开关管时,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可供应负电压,并且其电压值VCP1小于第一端X上的电压VX或第二端Y上的电压VY加上耗尽型开关管M1的阈值电压Vt,也就是VCP1<VX+Vt或VCP1<VY+Vt。控制模块33,介于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及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之间,用以控制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所供应的电压是否传输至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
其中操作模式为,当控制模块33禁止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所供应的电压传输至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时,耗尽型开关管M1导通并允许第一端X及第二端Y之间的信号传输;当控制模块33允许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所供应的电压传输至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时,耗尽型开关管M1关闭并禁止第一端X及第二端Y之间的信号传输。
另外,由于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使用耗尽型的开关管,因此在电源电压很低甚至0V时,耗尽型开关管M1可导通并允许两端点间的信号传输,此特征特别适用于某些场合,例如某些便携式设备,在电池耗尽后仍然需要维持开关导通,用以传输信号,而应用本发明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在该便携式设备中则可达成需求。
请参阅图3,于一实施例中,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还可包括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以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如图所示,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的漏极与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漏极、第一端X相连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的源极与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的漏极、第二端Y相连接;以及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的栅极与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的源极、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的源极相连接。
图3所示为达成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的栅极电压在导通状态时为第一端X及第二端Y电压的分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并可藉由调整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与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令耗尽型开关管M1的Vgs与第一端X及第二端Y的电压差Vds成固定比率,举例来说,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与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可具有相同的导电特性,因此Vgs电压等于VDS/2。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与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可具有不同的导电特性,且Vgs与Vds成其他的固定比率。
请参阅图3,于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3还可包括控制电路331、第一增强型开关管Me1、第二增强型开关管Me2、第三增强型开关管Me3、第四增强型开关管Me4以及第一电阻R1;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还包括前级电荷泵321以及后级电荷泵322。如图所示,前级电荷泵321、第三增强型开关管Me3、第四增强型开关管Me4依序串联并连接至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的栅极;后级电荷泵322、第一增强型开关管Me1、第二增强型开关管Me2依序串联并连接至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栅极;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栅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至源极;以及控制电路331连接并控制第一增强型开关管Me1、第二增强型开关管Me2、第三增强型开关管Me3、第四增强型开关管Me4的栅极。
于一实施例中,以耗尽型开关管M1~M3为N型开关管的例子来说,前级电荷泵321输出电压可小于第一端X或第二端Y上的电压加上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的阈值电压,以及后级电荷泵322输出电压比前级电荷泵321输出电压更低,且二者输出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因此当控制电路331开启增强型开关管Me1~Me4时,耗尽型开关管M1~M3被关断。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耗尽型开关管电路的第二实施例架构示意图。于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3还可包括控制电路331、第五增强型开关管Me5、第六增强型开关管Me6以及第二电阻R2;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还可包括第一电荷泵323。如图所示,第一电荷泵323、第五增强型开关管Me5、第六增强型开关管Me6依序串联并连接至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栅极;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栅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至源极;以及控制电路331连接并控制第五增强型开关管Me5、第六增强型开关管的栅极Me6。当控制电路331开启增强型开关管Me5、Me6时,耗尽型开关管M1~M3被关断。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耗尽型开关管电路的第三实施例架构示意图。于一实施例中,控制模块33还可包括控制电路331、第七增强型开关管Me7、第八增强型开关管Me8、第九增强型开关管Me9、第十增强型开关管Me10、第十一增强型开关管Me11、第十二增强型开关管Me12、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还可包括前级电荷泵321以及后级电荷泵322。
如第5图所示,前级电荷泵321、第七增强型开关管Me7、第八增强型开关管Me8依序串联并连接至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的栅极;后级电荷泵322、第九增强型开关管Me9、第十增强型开关管Me10依序串联并连接至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的栅极;后级电荷泵322、第十一增强型开关管Me11、第十二增强型开关管Me12依序串联并连接至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栅极;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至漏极;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栅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至漏极;以及控制电路331连接并控制第七增强型开关管Me7、第八增强型开关管Me8、第九增强型开关管Me9、第十增强型开关管Me10、第十一增强型开关管Me11、第十二增强型开关管Me12的栅极。
于一实施例中,同样的,以耗尽型开关管M1~M3为N型开关管的例子来说,前级电荷泵321输出电压可小于第一端X或第二端Y上的电压加上第一耗尽型开关管M1的阈值电压,以及后级电荷泵322输出电压比前级电荷泵321输出电压更低,且二者输出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因此当控制电路331开启增强型开关管Me7~Me12时,耗尽型开关管M1~M3被关断。
请注意到,在上述各种实施例中,耗尽型开关管模块31中的耗尽型开关管可为N型或P型耗尽型开关管,且其中当该耗尽型开关管为N型时,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供应负电压;以及当该耗尽型开关管为P型时,栅极电压供应模块32供应正电压。以图3的实施例为例,当耗尽型开关管M1~M3为P型开关管时,前级电荷泵321、后级电荷泵322可供应正电压,后级电荷泵322输出电压比前级电荷泵321输出电压更高,且仍维持二者输出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耗尽型开关管M2、第三耗尽型开关管M3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
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可应用于便携式设备中,由于便携式设备以电池作为电源,可能发生电池耗尽后仍然需要维持开关导通、用以传输信号的状况,例如紧急通信,而应用本发明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在该便携式设备中则可达成需求。
相较于习知技术因传输信号变化而影响导通阻抗,由于本发明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利用耗尽型开关管模块,令位于其中用以控制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信号传输的耗尽型开关管,其栅极电压在导通状态时为该第一端及第二端电压的分压,从而在传输信号变化时,令该耗尽型开关管的导通阻抗保持近似恒定,并降低了传输信号的谐波失真,大幅改善了习知技术中的缺失。另外,由于使用耗尽型开关管,因此在电源电压很低甚至0V下,仍然可以低失真的传输信号,满足某些场合的应用。
藉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更加清楚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惟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因此,任何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修改及变化仍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且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如权利要求书所列。

Claims (4)

1.一种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耗尽型开关管模块,介于该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包含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第二耗尽型开关管以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其中,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与该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该第一端相连接;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与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的漏极、该第二端相连接;以及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与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该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相连接,还包括:
栅极电压供应模块,配合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第二耗尽型开关管以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形式,供应包括用以令各耗尽型开关管关断的电压;以及
控制模块,介于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及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之间,用以控制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所供应的电压是否传输至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
其中,当该控制模块禁止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所供应的电压传输至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时,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导通并允许该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信号传输;当该控制模块允许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所供应的电压传输至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时,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关闭并禁止该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的信号传输,
该控制模块还包括控制电路、第一增强型开关管、第二增强型开关管、第三增强型开关管、第四增强型开关管以及第一电阻;
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还包括前级电荷泵以及后级电荷泵;
其中,该前级电荷泵、第三增强型开关管、第四增强型开关管依序串联,并且第四增强型开关管连接至该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该后级电荷泵、第一增强型开关管、第二增强型开关管依序串联,并且第二增强型开关管连接至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栅极通过该第一电阻连接至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源极;以及该控制电路连接并控制该第一增强型开关管、第二增强型开关管、第三增强型开关管、第四增强型开关管的栅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前级电荷泵以及后级电荷泵所输出电压差的绝对值大于该第二耗尽型开关管、第三耗尽型开关管的阈值电压的绝对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耗尽型开关管模块中的第一耗尽型开关管、第二耗尽型开关管以及第三耗尽型开关管为N型或P型耗尽型开关管,且其中当为N型耗尽型开关管时,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供应负电压;以及当为P型耗尽型开关管时,该栅极电压供应模块供应正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耗尽型开关管电路应用于便携式设备中。
CN201510130783.XA 2015-03-24 2015-03-24 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Active CN1061607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0783.XA CN106160714B (zh) 2015-03-24 2015-03-24 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0783.XA CN106160714B (zh) 2015-03-24 2015-03-24 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0714A CN106160714A (zh) 2016-11-23
CN106160714B true CN106160714B (zh) 2019-03-26

Family

ID=57338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0783.XA Active CN106160714B (zh) 2015-03-24 2015-03-24 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6071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9897A (en) * 1981-07-17 1985-07-16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nalog switch device having threshold change reducing means
CN101257297A (zh) * 2006-12-08 2008-09-03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晶体管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4085A (en) * 1998-09-08 2000-11-28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Constant gate drive MOS analog switch
US8723556B2 (en) * 2011-06-08 2014-05-13 Linea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emiconductor based sampl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9897A (en) * 1981-07-17 1985-07-16 Tokyo Shibaura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nalog switch device having threshold change reducing means
CN101257297A (zh) * 2006-12-08 2008-09-03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晶体管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0714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6205B (zh) 电平转换电路、用于驱动高压器件的驱动电路以及相应的方法
CN103178822B (zh) 一种开关电路
CN104376874B (zh) 移位寄存器
CN104714584B (zh) 具有多输出范围的电压调节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60782B (zh) 与非门电路、显示器背板和显示器
CN105261327A (zh) 数字方式可调恒流驱动电路
CN109617533B (zh) 高反应速率的放大器电路以及相关的嵌位方法
CN103325348A (zh) 电位平移电路
CN106160714B (zh) 耗尽型开关管电路
CN104578742A (zh) 一种缓启动电路
CN104079158A (zh) 一种超低静态功耗的电源启控电路
CN102064809A (zh) 一种模拟开关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CN103281085B (zh) 数模转换器
CN107171560A (zh)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
CN106330172B (zh) 高电压阈值器件的传输门及其后续下拉电路结构
CN203193605U (zh) 用于驱动高压器件的驱动电路
CN103138741B (zh) 一种超低功耗电平位移电路
CN109085412B (zh) 一种反向电流检测电路
CN109327197A (zh) 一种耗尽型GaN-HEMT功放的控制电路
CN105827224B (zh) 一种高压模拟集成开关电路
CN214012483U (zh) 一种新型的gip电路
CN103066976B (zh) 一种低关断态电流晶体管电路
CN109709465B (zh) 一种mosfet漏电电流提取电路
CN107181481A (zh) 输入输出接收电路
CN207184439U (zh) 一种可双向导通限流的负载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6017 Nan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Su Tong Road, Jiangsu, No. 14, No. 16

Patentee after: Dioo Micr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103, No. 3, Hongqia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laza, 2679 Hechuan Road,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603

Patentee before: Dioo Microelectronic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16, wei14 Road, S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io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6017 Nan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Su Tong Road, Jiangsu, No. 14, No. 16

Patentee before: DIAO MICROELECTRONIC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 / F, building 8, Zil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Nantong Innovation Zone, 60 Chongzhou Avenu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Dio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16, wei14 Road, S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Dio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