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9572B - 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9572B
CN106159572B CN201510161769.6A CN201510161769A CN106159572B CN 106159572 B CN106159572 B CN 106159572B CN 201510161769 A CN201510161769 A CN 201510161769A CN 106159572 B CN106159572 B CN 1061595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ing
recessed portion
core wire
signal wire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17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9572A (zh
Inventor
熊本忠史
郑辉洲
王桂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617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95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59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9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9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9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中的信号线,包括线缆和插头;所述线缆包括绝缘外皮、线缆屏蔽套、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设置在所述线缆端部;所述插头包括:分线器,所述分线器设置有多个芯线固定槽,每根第一芯线端部固定在其中一个芯线固定槽内;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芯线与所述分线器相连接;所述第一注塑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一注塑件表面起凹陷;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线缆屏蔽套前端与芯线固定槽后端之间,位于所述第二芯线上方、下方或侧方。

Description

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信号线是常用的信号传输媒介。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信号线的结构多种多样,包括图1中示出的一种高清信号线,如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多媒体接口)信号线。高清信号线包括了线缆100和连接器插头200。如图2、图3所示,线缆100共有19根第一芯线110。19根第一芯线110中,其中12根分为四组,每组三根用于传输音视频信号及接地连接,其余7根用于传输控制信号。高清信号线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绝缘外皮101、线缆屏蔽套102、和19根第一芯线110。其中的12根第一芯线分为四组,每组为由3根第一芯线组成的第二芯线120。每根第二芯线120包括第二绝缘皮121、第二屏蔽套122以及三根第一芯线110。四根第二芯线120与7根第一芯线110并列设置。
高清信号线端部设置连接器插头200。连接器插头200用于与信号输出设备或信号输入设备的连接器插座插接,传输高清信号。第一芯线110与连接器插头200上的连接端子230电连接,通常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实现电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线缆屏蔽套102与第二屏蔽套122不能相互接触而电导通。第一芯线110采用第一绝缘皮111包裹第一缆芯112的结构。第二芯线120还设置第二绝缘皮121及第二屏蔽套122。因此,在使第一缆芯112与连接器插头200的连接端子250电连接时,需要将第一绝缘皮101、线缆屏蔽套102及第二绝缘皮121和第二屏蔽套122剥开,以使第一缆芯112外露。由于剥开的工具限制及第二屏蔽套122的材料决定,第二屏蔽套122端部总会存在一些毛刺、毛边或者未能完全剥离的部分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为了更好地保护第二芯线120中的第一芯线110,第二屏蔽套122端部尽可能靠近分线器210的芯线固定槽211端部,这也决定了第二屏蔽套122会有一段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
制造时,如图4所示,所有第一芯线110端部通过分线器210束齐。然后利用注塑成型工艺注塑成型第一注塑件240,第一注塑件240将第一芯线110及分线器210固定。第一注塑件注塑成型后的结构如图5所示。如图6所示,第一注塑件240注塑成型后,将设置在端子固定件220上的连接端子230分别与多个第一缆芯112焊接连接。端子固定件220与分线器210并排设置或者通过机械结构连接。如图7所示,紧邻第一注塑件240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件250。第一注塑件240与第二注塑件250并列设置。第二注塑件250包覆分线器210和端子固定件220,将两者相对固定。如图8所示,第二注塑件250注塑成型后,再在第一注塑件240、第二注塑件250和端子固定件220之外套装套装金属制成的屏蔽壳260。屏蔽壳260与线缆屏蔽套102电连接,对芯线110中传输的信号进行屏蔽保护。屏蔽壳260套装后,再在屏蔽壳260之外套装绝缘外壳270,制成如图1所示的高清信号线。
在制造过程中,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由于第二屏蔽套122端部易产生毛刺或毛边,或者端部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在注塑成型第一注塑件240过程中,液态的注塑料会使第二屏蔽套122的毛刺或毛边123浮起外露,最终露出第一注塑件240的外表面。外露的第二屏蔽套毛刺或毛边123会与屏蔽壳260接触而使线缆屏蔽套102和第二屏蔽套122电连接。线缆屏蔽套102和第二屏蔽套122电连接会影响高清信号线的正常使用。
以上问题不仅存在于带连接器插头的高清信号线中,在采用类似结构的其他信号线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不同的屏蔽套电连接的信号线。
为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信号线,包括线缆和插头;所述线缆包括绝缘外皮、线缆屏蔽套、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所述线缆屏蔽套内包裹有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所述绝缘外皮包覆在所述线缆屏蔽套之外;所述第一芯线包括第一绝缘皮和第一缆芯;所述第二芯线包括第二绝缘皮和多根第一芯线;所述第二绝缘皮包裹在所述多根第一芯线之外,所述第二绝缘皮与所述多根第一芯线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设置在所述线缆端部;所述插头包括:
分线器,所述分线器设置有多个芯线固定槽,每根第一芯线端部固定在其中一个芯线固定槽内;
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芯线与所述分线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注塑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一注塑件表面起凹陷;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线缆屏蔽套前端与芯线固定槽后端之间,位于所述第二芯线上方、下方或侧方。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凹陷的深度为所述第一注塑件壁厚度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一注塑件前端边缘起向后延伸;所述第一注塑件还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自所述凹陷部前端边缘起延伸。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第一注塑件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注塑件。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件前端边缘与后端边缘之间。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为自所述第一注塑件表面起延伸的盲孔或通孔。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数目为多个,间隔设置。
优选地是,所述盖片设置于所述凹陷部,覆盖所述凹陷部。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注塑件包括第一上壁、第一下壁和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上壁或所述第一下壁均设置有所述凹陷部。
优选地是,还包括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注塑件与所述第一注塑件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注塑件前端与所述第二注塑件后端相接。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一注塑件前端边缘起向后延伸;所述第二注塑件后端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第二注塑件后端边缘的凸缘;所述凸缘覆盖所述凹陷部。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注塑件还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自所述凹陷部前端边缘起延伸;所述凸缘后端边缘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插入所述第一缺口内。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缺口自所述第一注塑件表面起延伸,延伸的深度不超过所述第一注塑件壁的三分之二。
优选地是,所述插头还包括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与其中一根第一芯线的第一缆芯电连接。
优选地是,所说插头还包括端子固定件,所述端子固定件设置有多个端子固定槽,每个端子固定槽用于容纳固定一个连接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件与所述分线器连接,每个端子固定槽与其中一个芯线固定槽位置相对;所述端子固定件被所述第二注塑件包覆固定。
优选地是,所述插头还包括屏蔽壳和绝缘外壳,所述屏蔽壳包覆在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第二注塑件之外,所述屏蔽壳与所述线缆屏蔽套电连接;所述屏蔽壳之外包覆有所述绝缘外壳。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自所述芯线固定槽后端起向后延伸,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皮前端的前方、后方或与所述第二绝缘皮前端对齐。
优选地是,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二绝缘皮前端向前延伸、向后延伸或同时向前向后延伸。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不同的屏蔽套电连接的信号线。
为实现以上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造前述信号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线缆端部的多个第一芯线分别置入所述分线器中对应的多个芯线固定槽中;
注塑成型第一注塑件;第一注塑件包覆部分分线器,将所述第一芯线与所述分线器相对固定;和
所述第一注塑件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屏蔽套外露于第二绝缘皮的部分位置相对。
优选地是,所述插头包括连接端子和端子固定件;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端子固定件上;第一注塑件注塑成型后,将所述端子固定件与所述分线器连接,再将每根第一缆芯与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焊接。
优选地是,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注塑件包覆所述分线器和所述端子固定件。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注塑件设置有凸缘或凸块,所述凸缘或凸块分别覆盖所述凹陷部和所述第一缺口。
优选地是,将部分所述第二注塑件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内。
优选地是,将屏蔽壳套装在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第二注塑件上,并与第二绝缘皮的端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屏蔽壳外套装绝缘外壳。
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注塑件设置凹陷部,凹陷部自第二绝缘皮前端向前向后延伸时,可使凹陷部覆盖位于第二绝缘皮前端的毛刺、毛边,或者外露于第二绝缘皮的第二屏蔽套。使第二屏蔽套的毛刺、毛边仅能位于凹陷部,凹陷部低于第一注塑件其他部分的外表面,从而使毛刺、毛边不会与屏蔽壳接触,避免了第二屏蔽套与屏蔽壳接触、电连接的风险。凹陷部可根据本发明设置成各种形式,如从第一注塑件边缘起延伸,在宽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注塑件,即设置成台阶的形式;如从第一注塑件边缘起延伸,在宽度方向上不贯穿第一注塑件,即设置成缺口的形式;如凹陷部设置在第一注塑件中部,两个边缘之间,则设置为盲孔或通孔的形式。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插头外壳及信号线,第一注塑件相对于第二屏蔽套可能外露的部分设置有凹陷部,凹陷部处位置低于第一注塑件外表面,从而使得屏蔽壳套装在第一注塑件外表面时,不会与外露于第二绝缘皮的第二屏蔽套接触。第二注塑件设置凸缘或凸块时,凸缘位于凹陷部内可将可能外露的第二屏蔽套毛刺或毛边再次覆盖,使其与屏蔽壳隔离,进一步防止第二屏蔽套与屏蔽壳接触,增强了防电联效果,使用更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清信号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清信号线的线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另一角度观察的高清信号线的线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线缆与分线器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5为在图4基础上增加第一注塑件后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在图5基础上增加连接端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在图6基础上增加第二注塑件后结构示意图。
图8为在图7基础上增加屏蔽壳后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信号线在第一注塑件注塑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发明实施例1中的第一注塑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发明实施例1中的第一注塑件正视图。
图12为在图10基础上增加连接端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发明实施例1中的第二注塑件注塑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正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发明实施例1中的第二注塑件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正视图。
图17为在图1基础上增加屏蔽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C-C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第一注塑件注塑成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屏蔽壳安装完成后的C-C剖视图,剖视方向与图17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信号线,包括线缆100和插头200。如图2和图3所示,线缆100包括绝缘外皮101、线缆屏蔽套102、多根第一芯线110和多根第二芯线120。绝缘外皮101包覆在线缆屏蔽套102之外。线缆屏蔽套101内包裹有多根第一芯线110和第二芯线120。至少部分第一芯线110由第一绝缘皮111和第一缆芯112。部分第一芯线110可为仅包括第一缆芯112的非绝缘线,视使用场合而定。第一绝缘皮111包覆在第一缆芯112之外。第一芯线110数目根据使用场合确定。第二芯线120包括第二绝缘皮121和多根第一芯线11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根第二芯线120中可以设置一根仅包括第一缆芯112的非绝缘第一芯线110,也可以全部是具有第一绝缘皮111的第一芯线110,视使用场合确定。第二绝缘皮121包裹在所述多根第一芯线110之外。第二绝缘皮121与多根第一芯线110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套122。部分第一芯线110设置在线缆屏蔽套102内;部分第一芯线110设置在第二芯线120内。在线缆100的端部,多个第一芯线110的端部从绝缘外皮101、线缆屏蔽套102,以及第二绝缘皮121和第二屏蔽套122中露出,用于连接插头200。
如图1所示,插头200设置在线缆100端部。为了以下叙述方便,将信号线靠近插头200的一端称为前端,靠近线缆100的一端称为后端,按照图15所示,前端为右端,后端为左端。插头200用于与信号输出设备或信号输入设备的连接器插座插接,传输信号。如图9、图13和图14所示的示例中,插头200包括分线器210、端子固定件220、连接端子230、第一注塑件240和第二注塑件250。分线器210用于使多根第一芯线110相互分隔,并排列整齐。分线器210设置有多个芯线固定槽211。每根第一芯线110端部固定于芯线固定槽211内。在如图4、图9所示的示例中,分线器210上表面212设置有十个芯线固定槽211,下表面设置有九个芯线固定槽211。其中,分线器210上表面212和下表面分别固定设置有两根第二芯线120。
插头200中的第一注塑件240包覆在分线器210及一段第一芯线110和第二芯线120周围,将多根第一芯线110与分线器210相对固定,以使第一芯线110能够稳定地位于芯线固定槽211内。第一注塑件240可通过多种方式,例如注塑成型,包覆分线器210及多根第一芯线110。图9中示出了通过第一注塑件240相互连接的分线器210及线缆100组合结构。插头200中第一注塑件240的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将在以下实施例中详细叙述。
在如图6、图13所示的优选示例中,插头200中的端子固定件220用于固定连接端子230。在如图所示的一个示例中,端子固定件2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230。连接端子230数目与第一芯线110数目一致,每个连接端子230的左端可与一根第一芯线110的第一缆芯112电连接。第一缆芯112与连接端子230可直接接触并连接,如通过焊接连接。
端子固定件220与分线器210两者并列设置,使第一缆芯112与连接端子230首尾相连。例如,分线器210与端子固定件220还可以通过结构设置机械连接,使两者相对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示例中,分线器210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插槽214。端子固定件220设置有两个插杆224。两个插杆224分别插置于两个插槽214内,夹持住分线器210。通过插杆224与插槽214相配合,使分线器210与端子固定件220相对固定。
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在分线器210和端子固定件220组件之外还可包覆有第二注塑件250。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注塑件240包覆分线器210的一部分,第二注塑件250包覆分线器210另一部分及部分端子固定件220。第一注塑件240和第二注塑件250沿第一芯线110长度方向即轴向并列设置。
以下结合图示详细叙述第一注塑件240和第二注塑件250结构及成型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信号线制造步骤如下:
第一步、如图4所示,所有第一芯线110端部通过分线器210束齐。第一芯线110端部位于芯线固定槽211内。
第二步、如图9、图10、图11所示,利用注塑成型工艺注塑成型第一注塑件240,第一注塑件240将第一芯线110及分线器210固定。
第一注塑件240包覆在分线器210周围,并包覆住第一芯线110的一段,从而将第一芯线110与分线器210相对固定在一起。第一注塑件240可使多根第一芯线110稳定地固定在分线器210中对应的芯线固定槽211内。在如图9所示的一个示例中,第一注塑件240覆盖第二屏蔽套122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之外的部分。作为优选实施例,第一注塑件240覆盖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之外的所有第二屏蔽套122。第一注塑件240包括第一上壁241、第一下壁242和两个第一侧壁243(图中仅示出一个)。第一注塑件240紧密包覆住分线器210。第一上壁241和第一下壁分别覆盖住两根第二芯线120,尤其是包覆第二屏蔽套122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的部分。第一上壁241设置有凹陷部244。第一下壁242也设置有凹陷部244。凹陷部244位于第二线缆120上方、下方或侧方,根据毛刺或毛边易从第一注塑件240的上表面、下表面还是侧表面外露而定。位于第一上壁241的凹陷部244自第一注塑件上表面245起沿第一上壁241厚度方向延伸。位于第一下壁242的凹陷部244自第一注塑件下表面起沿第一下壁242厚度方向延伸。凹陷部244延伸的深度为第一上壁241或第一下壁242厚度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凹陷部244自芯线固定槽211后端起向后延伸,延伸至第二绝缘皮前端124的前方、后方或与第二绝缘皮前端124对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凹陷部244自第二绝缘皮前端124向前延伸、向后延伸或同时向前向后延伸,延伸的长度和/或宽度使凹陷部244能够覆盖第二屏蔽套122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的部分即可。在如图11所示的示例中,凹陷部244沿第一注塑件240宽度W方向贯穿第一注塑件240,使第一注塑件240形成一台阶结构。
根据本发明中的信号线,第一注塑件240设置凹陷部244,凹陷部244处低于第一注塑件第一上壁241或第一下壁242其余部分的外表面245。第二屏蔽套122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的部分或者第二屏蔽套122端部的毛刺、毛边123即使在注塑时会被注塑料上浮,其也仅能位于凹陷部244而不会超出第一注塑件上表面245或下表面。这样设置也就避免了第二屏蔽套122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的部分或者第二屏蔽套122端部的毛刺、毛边123与屏蔽壳接触的可能。在如图所示的优选示例中,第一注塑件240上设置有第一缺口247。第一缺口247与凹陷部244连续设置,自凹陷部244左端边缘起延伸。第一缺口247朝向第二注塑件250。
第三步、如图12所示,第一注塑件240注塑成型后,将设置在端子固定件220上的连接端子230分别与多个第一缆芯112焊接连接。端子固定件220与分线器210并排设置或者通过机械结构连接。
第四步,如图13、图14、图15、图16和图18所示,紧邻第一注塑件240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件250。第一注塑件240与第二注塑件250并列设置。第二注塑件250包覆在端子固定件220上,并包覆部分分线器210,以及从分线器210外露的第一芯线110,尤其是包覆第一芯线110与连接端子230的连接位置。第二注塑件250包括第二上壁251、第二下壁252和两个第二侧壁253(图中仅示出一个)。第二上壁251、第二下壁252和两个第二侧壁253包覆在分线器210和端子固定件220之外,将分线器210和端子固定件220相对固定。在如图13所示的一个示例中,第二注塑件250延伸至凹陷部244的位置,将凹陷部244覆盖。在如图13所示的示例中,第二上壁251边缘和第二下壁252边缘均设置有凸缘254。凸缘254自第二上壁251边缘或第二下壁252边缘起延伸而突出于第二上壁251或第二下壁252,覆盖在凹陷部244表面。凸缘254左端还设置有凸块255。凸块255突出于凸缘254左端,并位于第一缺口247内,将第一缺口247填平。第二注塑件250覆盖凹陷部244,凸缘254将第一缺口247填平,从而将上浮的第二屏蔽套122端部的毛刺、毛边123盖住,防止其与屏蔽壳接触。
第五步、如图17所示,第二注塑件250注塑成型后,再在第一注塑件240、第二注塑件250和端子固定件220之外套装套装金属制成的屏蔽壳260。屏蔽壳260与线缆屏蔽套102电连接,对芯线110中传输的信号进行屏蔽保护。
第六步、屏蔽壳260套装后,再在屏蔽壳260之外套装绝缘外壳270。屏蔽壳260部分露出于绝缘外壳270之外,以便与连接器插座插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9和图20所示,凹陷部244自芯线固定槽211后端起向后延伸,延伸至第二绝缘皮前端124的前方、后方或与第二绝缘皮前端124对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凹陷部244自第二绝缘皮前端124向前延伸、向后延伸或同时向前向后延伸,延伸的长度和/或宽度使凹陷部244能够覆盖第二屏蔽套122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的部分即可。(以图14所示方向为准),且沿宽度W方向未贯穿第一注塑件240,凹陷部244形成第二缺口的结构。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未设置实施例1中的第二注塑件250。屏蔽壳260套装在端子固定件220和第一注塑件240外表面。由于第一注塑件240设置凹陷部244,凹陷部244与第二屏蔽套122外露于第二绝缘皮121的部分位置相对,因此,第二屏蔽套122的毛刺、毛边123位于凹陷部244内而不会突出于第一注塑件240表面,毛刺、毛边123与屏蔽壳26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也就不会与屏蔽壳260相接触而电连通。其余结构及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发明中,如果凹陷部设置为通孔或盲孔;还可以利用注塑工艺设置盖片,盖片覆盖所述通孔或盲孔,将第二屏蔽套的毛刺、毛边123与屏蔽壳60隔开。。
本发明中的前、后、前端、后端、向左、向右等方向用语,均为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使用的相对概念,以图14为参照,前端即右端、后端即左端、向前即向右、向后即向左。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以高清信号线为例说明,但本发明技术方案并非仅限于高清信号线,对于采用类似结构的信号线均可适用。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4)

1.信号线,包括线缆和插头;所述线缆包括绝缘外皮、线缆屏蔽套、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所述线缆屏蔽套内包裹有第一芯线和第二芯线;所述绝缘外皮包覆在所述线缆屏蔽套之外;所述第一芯线包括第一绝缘皮和第一缆芯;所述第二芯线包括第二绝缘皮和多根第一芯线;所述第二绝缘皮包裹在所述多根第一芯线之外,所述第二绝缘皮与所述多根第一芯线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设置在所述线缆端部;所述插头包括:分线器,所述分线器设置有多个芯线固定槽,每根第一芯线端部固定在其中一个芯线固定槽内;
第一注塑件,所述第一注塑件用于使所述第一芯线与所述分线器相连接;
所述第一注塑件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一注塑件表面起凹陷;
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线缆屏蔽套前端与芯线固定槽后端之间,位于所述第二芯线上方、下方或侧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凹陷的深度为所述第一注塑件壁厚度的十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一注塑件前端边缘起向后延伸;所述第一注塑件还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自所述凹陷部前端边缘起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第一注塑件宽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注塑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注塑件前端边缘与后端边缘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自所述第一注塑件表面起延伸的盲孔或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数目为多个,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片,所述盖片设置于所述凹陷部,覆盖所述凹陷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件包括第一上壁、第一下壁和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上壁或所述第一下壁均设置有所述凹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注塑件与所述第一注塑件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注塑件前端与所述第二注塑件后端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一注塑件前端边缘起向后延伸;所述第二注塑件后端设置有突出于所述第二注塑件后端边缘的凸缘;所述凸缘覆盖所述凹陷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塑件还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自所述凹陷部前端边缘起延伸;所述凸缘后端边缘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插入所述第一缺口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自所述第一注塑件表面起延伸,延伸的深度不超过所述第一注塑件壁的三分之二。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连接端子,每个连接端子与其中一根第一芯线的第一缆芯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说插头还包括端子固定件,所述端子固定件设置有多个端子固定槽,每个端子固定槽用于容纳固定一个连接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件与所述分线器连接,每个端子固定槽与其中一个芯线固定槽位置相对;所述端子固定件被所述第二注塑件包覆固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还包括屏蔽壳和绝缘外壳,所述屏蔽壳包覆在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第二注塑件之外,所述屏蔽壳与所述线缆屏蔽套电连接;所述屏蔽壳之外包覆有所述绝缘外壳。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自所述芯线固定槽后端起向后延伸,延伸至所述第二绝缘皮前端的前方、后方或与所述第二绝缘皮前端对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自所述第二绝缘皮前端向前延伸、向后延伸或同时向前向后延伸。
19.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信号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线缆端部的多个第一芯线分别置入所述分线器中对应的多个芯线固定槽中;
注塑成型第一注塑件;第一注塑件包覆部分分线器,将所述第一芯线与所述分线器相对固定;和
所述第一注塑件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屏蔽套外露于第二绝缘皮的部分位置相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信号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连接端子和端子固定件;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端子固定件上;第一注塑件注塑成型后,将所述端子固定件与所述分线器连接,再将每根第一缆芯与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焊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信号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塑成型第二注塑件,所述第二注塑件包覆所述分线器和所述端子固定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塑件设置有凸缘或凸块,所述凸缘或凸块分别覆盖所述凹陷部和所述第一缺口。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部分所述第二注塑件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信号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屏蔽壳套装在所述第一注塑件与所述第二注塑件上,并与第二绝缘皮的端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屏蔽壳外套装绝缘外壳。
CN201510161769.6A 2015-04-07 2015-04-07 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159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1769.6A CN106159572B (zh) 2015-04-07 2015-04-07 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1769.6A CN106159572B (zh) 2015-04-07 2015-04-07 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9572A CN106159572A (zh) 2016-11-23
CN106159572B true CN106159572B (zh) 2018-12-14

Family

ID=5733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1769.6A Active CN106159572B (zh) 2015-04-07 2015-04-07 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95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4317B (zh) * 2017-10-19 2024-03-29 王燕军 一种母头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及组合
CN108581127B (zh) * 2018-06-25 2024-04-19 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错开式耳机线材浸锡治具及精确浸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4322A (ja) * 1999-04-12 2000-10-2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電気コネクタ
CN201252256Y (zh) * 2008-05-07 2009-06-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290665A (zh) * 2011-05-19 2011-12-21 深圳市创亿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hdmi线缆连接器
CN103515756A (zh) * 2012-06-16 2014-01-1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4322A (ja) * 1999-04-12 2000-10-20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電気コネクタ
CN201252256Y (zh) * 2008-05-07 2009-06-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290665A (zh) * 2011-05-19 2011-12-21 深圳市创亿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hdmi线缆连接器
CN103515756A (zh) * 2012-06-16 2014-01-1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9572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209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waterproof function
JP5864351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0348032B2 (en) Connector
JP6319636B2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CN105470668A (zh) 线缆及设置该线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JP6459747B2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WO2012023314A1 (ja) 端子金具
JP6330587B2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CN11011263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造方法
WO2016035841A1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CN106159572B (zh) 信号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21565A1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6332087B2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CN106602339B (zh) 电连接器
JP2017054667A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及び電線付き通信用コネクタ
WO2020137965A1 (ja) 端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コネクタ
JP2015133822A (ja)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KR20150126459A (ko) 센서 모듈 및 센서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JP6761398B2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
CN107431326B (zh) 通信用连接器
CN10180776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WO2016121502A1 (ja) 通信用コネクタ
JP704992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TWM566929U (zh) 線纜組件
JP2015216015A (ja) ハーネ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