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9516B - 插头 - Google Patents

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9516B
CN106159516B CN201610311967.0A CN201610311967A CN106159516B CN 106159516 B CN106159516 B CN 106159516B CN 201610311967 A CN201610311967 A CN 201610311967A CN 106159516 B CN106159516 B CN 1061595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ization pins
plane
plug
pins
multiple energ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19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9516A (zh
Inventor
川本隆司
秋冈贵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59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95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9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95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en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01R24/30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将会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处产生的热的插头。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插头包括:多个供电引脚(10),其均具有圆棒形状且轴向彼此平行;以及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其用于分别地感测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温度。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均具有法线方向分别与所述轴向交叉的平面(14)。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在不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接触的情况下分别面对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

Description

插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插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感测多个供电引脚(powersupply pin)处产生的热的插头。
背景技术
文献1(JP 2014-38785A)公开了一种插头,其包括:一对具有圆棒形状的插头引脚(供电引脚);以及热敏电阻,其用于感测一对插头引脚的温度。文献1的插头能够感测一对插头引脚中的因插头与插座之间的不正确接触或接触不完全而产生的热。
在文献1的插头中,热敏电阻被认为是远离一对插头引脚,这可能导致感测一对插头引脚处产生的热的精度的降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将会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处产生的热的插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插头包括:多个供电引脚,其均具有圆棒形状且轴向彼此平行;以及多个温度感测元件,其用于分别地感测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温度。所述多个供电引脚均具有法线方向分别与所述轴向交叉的平面。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在不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接触的情况下分别面对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插头能够精确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处产生的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插头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插头的主要部分的另一截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插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插头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插头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插头中的供电引脚与温度感测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插头中的供电引脚与温度感测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幅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插头中的供电引脚与温度感测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幅图。
图10是实施方式2的插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插头中的供电引脚与温度感测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插头中的供电引脚与温度感测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幅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插头中的供电引脚与温度感测元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又一幅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至图9作出对实施方式1的插头的说明。注意,图1是沿着图4的A-A线截取的插头的截面图,图2是沿着图5的B-B线截取的插头的截面图。注意,在图2中,部分地省略了插头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为符合IEC 60309的插头。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供电引脚10、单个接地引脚20、插头主体30、温度感测单元40和线缆50。以下,如果需要的话,将两个供电引脚10中的一者称作第一供电引脚10A,将另一者称作第二供电引脚10B。
如图3所示,温度感测单元40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温度感测元件41,其用于分别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10的温度;以及保持件42,其用于保持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以下,如果需要的话,将两个温度感测元件41中的一者称作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将另一者称作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
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在不与第一供电引脚10A接触(即,物理接触)的情况下配置在第一供电引脚10A附近,以感测第一供电引脚10A的温度。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在不与第二供电引脚10B接触(即,物理接触)的情况下配置在第二供电引脚10B附近,以感测第二供电引脚10B的温度。
温度感测元件41包括感测部411以及一对端子(引线端子)412和413。感测部411用于感测周围温度。感测部411具有平板形状。感测部411具有平坦的温度感测面414。例如,温度感测元件41可以为热敏电阻,特别地,可以为PTC热敏电阻。因此,感测部411具有根据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电阻。
保持件42由电绝缘的树脂制成。保持件42具有板形状。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和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分别安装于保持件42的两相反面。关于这方面,各温度感测元件41A和41B的温度感测面414沿相反的方向朝向保持件42。
此外,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的端子413与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的端子413电连接在一起。这意味着,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与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彼此串联连接。
如图3所示,线缆50包括五根电线51至55和覆盖五根电线51至55的外皮56。在线缆50的第一端处,五根电线51至55从外皮56露出,线缆50的第二端与期望的装置(例如,插头和插座)连接。
五根电线51至55为两根(第一和第二)供电线51和52、一根接地线53以及两根(第一和第二)信号线54和55。
例如,第一供电线51和第二供电线52为电压线。第一供电线51和第二供电线52分别与第一供电引脚10A和第二供电引脚10B电连接。
接地线53与接地引脚20电连接。
第一信号线54和第二信号线55与温度感测单元40电连接。更详细地,第一信号线54与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的端子412电连接,第二信号线55与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的端子412电连接。这意味着,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与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第一信号线54与第二信号线55之间。
如图3、图7至图9所示,各供电引脚10均具有圆棒形状并由金属制成。换言之,各供电引脚10均为圆的引脚。例如,各供电引脚10均包括接触部11、电线连接部12和凸缘13。接触部11具有圆棒形状。接触部11用于与对应于本实施方式的插头的插座电连接。凸缘13形成于接触部11的一端(后端,即图7中的右端)。凸缘13具有直径大于接触部11的圆棒形状。凸缘13用于供电引脚10的定位。更详细地,供电引脚10通过凸缘13相对于插头主体30定位。电线连接部12形成于凸缘13的与接触部11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电线连接部12具有细长形的平板形状。电线连接部12用于与供电线51或供电线52连接。
如图7至图9所示,各供电引脚10均还包括平面14。为了将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传递至温度感测元件41而设置平面14。平面14为法线方向与供电引脚10的轴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垂直)的平坦平面。平面14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凸缘13。换言之,为了使温度感测元件41配置在相对于平面14的预定位置,平面14延伸成在凸缘13处存在。更详细地,平面14被形成为从凸缘13延伸至电线连接部12。平面14的大小大于温度感测面414的大小。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平面14在与供电引脚10的轴向平行的第一方向(图7和图8中的左右方向)上大于温度感测面414。换言之,平面14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10大于温度感测面414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11。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平面14在与供电引脚10的轴向及平面14的法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图8和图9中的上下方向)上大于温度感测面414。换言之,平面14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0大于温度感测面414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1。将平面14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0定义为平面14的面对温度感测面414的部分的最小尺寸。
多个供电引脚10被配置成其轴向彼此平行。此外,多个供电引脚10各自的平面14均朝向由多个供电引脚10围绕的空间的中心。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供电引脚10各自的平面14均朝向由这两个供电引脚10围绕的空间的中心(换言之,与这两个供电引脚10的轴向垂直的平面中的、位于这两个供电引脚10之间的中心点)。这意味着,两个供电引脚10各自的平面14彼此面对。
如图3所示,接地引脚20具有圆棒形状并由金属制成。与供电引脚10相同,接地引脚20包括接触部21、电线连接部22、凸缘23和平面24。接地引脚20从整体上大于供电引脚10。接地引脚20被配置成接地引脚20的轴向与多个供电引脚10的轴向平行。
如图3和图6所示,插头主体30包括第一罩(前罩)31、主体块32、第二罩(后罩)33和外壳34。第一罩31、主体块32、第二罩33和外壳34均由电绝缘的树脂制成。
第一罩31包括收纳部311、前壁312和套筒313。
收纳部311具有中空的筒形状,并且包括位于相反两端(前端和后端)的开口。收纳部311主要收纳主体块32。
前壁312覆盖位于收纳部311的一端(前端)的开口。如图4所示,前壁312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供电引脚插孔314和接地引脚插孔315。以下,如果需要的话,将两个供电引脚插孔314中的一者称作第一供电引脚插孔314A,将另一者称作第二供电引脚插孔314B。
供电引脚插孔314具有大于供电引脚10的接触部11的外径且小于凸缘13的外径的内径。各供电引脚10均在接触部11突出到收纳部311外部的情况下经由供电引脚插孔314收纳在收纳部311中。接地引脚插孔315具有大于接地引脚20的接触部21的外径且小于凸缘23的外径的内径。接地引脚20在接触部21突出到收纳部311外部的情况下经由接地引脚插孔315收纳在收纳部311中。
套筒313形成于前壁312的与收纳部311所在侧相反的面(即,前面)。套筒313具有中空的筒形状,以统括性地围绕两个供电引脚插孔314和接地引脚插孔315。
如图1至图3所示,主体块32包括壳体321。壳体321包括前壁部322和彼此平行的两个侧壁部(壁部)323。两个侧壁部323中的每一者均具有外面(朝向壳体321外侧的面)3231和内面(朝向壳体321内侧的面)3232,外面3231和内面3232均为平坦的表面。壳体321被设计成收纳温度感测单元40。例如,壳体321可以具有一面开口的矩形盒形状。以下,将两个侧壁部323中的一者称作第一侧壁部323A,将另一者称作第二侧壁部323B。
如图1和图2所示,温度感测单元40收纳在主体块32的壳体321中。温度感测单元40的两个温度感测元件41分别面对两个侧壁部323。特别地,温度感测元件41各自的温度感测面414分别与各侧壁部323的内面3232接触。总之,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在温度感测面414与第一侧壁部323A的内面3232接触的情况下面对第一侧壁部323A。此外,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在温度感测面414与第二侧壁部323B的内面3232接触的情况下面对第二侧壁部323B。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块32收纳在第一罩31的收纳部311中,并且固定于前壁312。例如,主体块32利用两个第一螺钉35(如图3所示)固定于第一罩31。
当主体块32收纳在第一罩31的收纳部311中时,前壁部322与第一罩31的前壁312相对。结果,供电引脚10的凸缘13以及接地引脚20的凸缘23保持在前壁部322与第一罩31的前壁312之间。另外,两个侧壁部323分别面对两个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更详细地,侧壁部323的外面3231以与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平行的方式面对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关于这方面,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不与侧壁部323接触。然而,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与侧壁部323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使得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在供电引脚10绕着自身的轴线转动时与侧壁部323接触。更详细地,第一供电引脚10A的平面14通过与第一侧壁部323A接触来防止第一供电引脚10A转动。并且,第二供电引脚10B的平面14通过与第二侧壁部323B接触来防止第二供电引脚10B转动。
注意,接地引脚20的平面24以与壳体321的底面平行的方式面对壳体321的底面。关于这方面,接地引脚20的平面24不与壳体321接触。然而,接地引脚20的平面24与壳体321之间的间隙被设定为使得接地引脚20的平面24在接地引脚20绕着自身的轴线转动时与壳体321接触。更详细地,接地引脚20的平面24与壳体321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接地引脚20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中,两个温度感测元件41A和41B分别面对供电引脚10A的平面14和供电引脚10B的平面14。特别地,温度感测元件41A的温度感测面414和温度感测元件41B的温度感测面414以分别与供电引脚10A的平面14和供电引脚10B的平面14平行的方式分别面对供电引脚10A的平面14和供电引脚10B的平面14。此外,侧壁部323A位于供电引脚10A的平面14与温度感测元件41A之间,侧壁部323B位于供电引脚10B的平面14与温度感测元件41B之间。
如图3所示,第二罩33具有板形状。第二罩33以覆盖第一罩31的收纳部311的后端中的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收纳部311的后端。此外,第二罩33具有能够与主体块32的后部嵌合的形状。例如,第二罩33利用两个第二螺钉36固定于第一罩31。第二罩33包括分别允许线缆50的五根电线51、52、53、54和55穿过的五个通孔331、332、333、334和335。第二罩33通过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与线缆50形成为一体。
如图1所示,外壳34覆盖第一罩31的收纳部311、第二罩33和线缆50的第一端。外壳34具有圆筒形状。外壳34不是提前形成的部件,而是通过嵌入成型形成的部件。因此,图3中未示出外壳34。
以下,给出如何组装本实施方式的插头的简要说明。以下的说明仅为示例,其意味着本实施方式的插头的组装不限于以下说明。
首先,通过嵌入成型将第二罩33与线缆50形成为一体。
接着,进行与线缆50的连接。更详细地,将第一供电线51连接至第一供电引脚10A的电线连接部12。将第二供电线52连接至第二供电引脚10B的电线连接部12。将接地线53连接至接地引脚20的电线连接部22。将第一信号线54连接至温度感测单元40的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的端子412。将第二信号线55连接至温度感测单元40的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的端子412。
结果,使第一温度感测元件41A与第二温度感测元件41B的串联电路连接在第一信号线54与第二信号线55之间。
随后,使第二罩33与主体块32接合。在该步骤中,温度感测单元40收纳在主体块32的壳体321中。另外,第一供电引脚10A、第二供电引脚10B和接地引脚20配置在壳体321附近(如图2所示)。
此后,将第一供电引脚10A、第二供电引脚10B、接地引脚20和主体块32收纳在第一罩31的收纳部311中。在该步骤中,将第一供电引脚10A以使得接触部11穿过第一供电引脚插孔314A并突出到收纳部311外部的方式收纳在收纳部311中。将第二供电引脚10B以接触部11穿过第二供电引脚插孔314B并突出到收纳部311外的方式收纳在收纳部311中。将接地引脚20以接触部21穿过接地引脚插孔315并突出到收纳部311外的方式收纳在收纳部311中。另外,利用第一螺钉35和35将主体块32固定至第一罩31。
然后,利用第二螺钉36和36将第二罩33固定至第一罩31。
最后,通过嵌入成型形成外壳34。
通过前述过程,能够获得如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插头。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包括:多个供电引脚10,其具有圆棒形状且轴向彼此平行;以及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其用于分别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10的温度。多个供电引脚10均具有法线方向分别与轴向交叉的平面14。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在不与多个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接触的情况下分别面对平面14。
2.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图10至图13作出对实施方式2的插头的说明。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与实施方式1的插头的区别主要在于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供电引脚10和单个接地引脚20的形状。因此,省略了对本实施方式的插头的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的说明。
供电引脚10包括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接触部11、电线连接部12、凸缘13和平面1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平面14仅存在于电线连接部12。替代地,凸缘13具有比实施方式1的凸缘薄的厚度(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这意味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14的一部分不存在于凸缘13,因而凸缘13本身是薄的。换言之,凸缘13是薄的,使得温度感测元件41能够配置在相对于平面14的预定位置。
还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14的大小大于温度感测面414的大小。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平面14在与供电引脚10的轴向平行的第一方向(图11和图12中的左右方向)上大于温度感测面414。换言之,平面14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10大于温度感测面414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11。此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平面14在与供电引脚10的轴向及平面14的法线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图12和图13中的上下方向)上大于温度感测面414。换言之,平面14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0大于温度感测面414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1。将平面14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0定义为平面14的面对温度感测面414的部分的最小尺寸。
另外,供电引脚10包括用于防止供电引脚10转动的第二平面131。第二平面131存在于凸缘13,并且朝向与平面14相反的方向。第二平面131用于防止供电引脚10转动。更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罩31包括面对第二平面131的一个或多个突起。例如,供电引脚10被配置成使得第二平面131不与一个或多个突起接触。然而,供电引脚10的第二平面131与一个或多个突起之间的间隙被设定成使得供电引脚10的第二平面131在供电引脚10绕着自身轴线转动时与一个或多个突起接触。更详细地,供电引脚10的第二平面131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突起接触来防止供电引脚10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中,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通过与侧壁部323接触来防止供电引脚10转动。更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中,供电引脚10的转动被均为平坦表面且朝向相反方向的平面(第一平面)14和第二平面131防止。
接地引脚20以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方式包括接触部21、电线连接部22、凸缘23和平面24。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24仅存在于电线连接部22。替代地,凸缘23具有比实施方式1的凸缘薄的厚度(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这意味着,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24的一部分不存在于凸缘23,因而凸缘23本身是薄的。
另外,接地引脚20包括用于防止接地引脚20转动的第二平面231。第二平面231存在于凸缘23,并且朝向与平面24相反的方向。第二平面231用于防止接地引脚20转动。更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罩31包括面对第二平面231的一个或多个突起(第二突起)。因此,接地引脚20的第二平面231通过与一个或多个突起(第二突起)接触来防止接地引脚20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中,接地引脚20的平面24通过与壳体321接触来防止接触引脚20转动。更详细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头中,接地引脚20的转动被均为平坦表面且朝向相反方向的平面(第一平面)24和第二平面231防止。
与实施方式1的插头一样,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插头包括:多个供电引脚10,其具有圆棒形状且轴向彼此平行;以及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其用于分别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10的温度。多个供电引脚10各自具有法线方向与轴向交叉的平面14。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在不与多个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接触的情况下分别面对平面14。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供电引脚10均包括:接触部11,其具有圆棒形状;凸缘13,其位于接触部11的一端;以及电线连接部12,其位于凸缘13的与接触部11所在端相反的端。在多个供电引脚10的每个供电引脚10中,平面14均仅存在于电线连接部12。
根据需要,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平面131可以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供电引脚10。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平面231可以设置于实施方式1的接地引脚20。
3.其它实施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中,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的大小可以与温度感测元件41的温度感测面414的大小大致相同。平面14的大小可以小于温度感测元件41的温度感测面414的大小,只要能够精确地感测所产生的热即可。例如,参照图7和图8,平面14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10可以与温度感测面414的第一方向上的尺寸D11大致相同。同样地,参照图8和图9,平面14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0可以与温度感测面414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D21大致相同。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中,在多个供电引脚10的各个供电引脚10中,整个平面14可以存在于凸缘13。另外,平面14可以沿供电引脚10的轴向延伸凸缘13的整个长度。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个供电引脚10和一个接地引脚20。多个供电引脚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性引脚。还在这种情况下,多个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能够朝向由多个供电引脚10围绕的空间的中心。例如,当存在三个供电引脚10时,这三个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朝向由这三个供电引脚10围绕的空间的中心(换言之,在与这三个供电引脚10的轴向垂直的平面中的、以这三个供电引脚10作为顶点的多边形的中心)。总之,当存在三个或更多个供电引脚10时,由多个供电引脚10围绕的空间的中心被视作在与多个供电引脚10的轴向垂直的平面中的、以多个供电引脚10作为顶点的多边形的中心。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中,多个供电引脚10各自的平面14可以朝向相同的方向,或者可以朝向与由多个供电引脚10围绕的空间的中心相反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可以不包括线缆50。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头可以包括以可拆装的方式与线缆50连接的端子块(terminal block)。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可以不包括外壳34。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中,插头主体30可以延长(deferrable)。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中,温度感测元件41可以为NTC热敏电阻。总之,温度感测元件41不受特别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插头可以不符合IEC 60309。例如,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插头可以符合IEC 60309以外的标准(例如,CEE 7/7、CEE 7/16、CEE 7/17和BS 546)。总之,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插头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圆棒形状的引脚就足够了。线缆50的电线的数量可以根据供电引脚10的数量、接地引脚20的有无等而改变。此外,引脚(例如,供电引脚和接地引脚)的配置还可以根据标准而改变。
4.方面
从以上实施方式可知,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插头包括:多个供电引脚10,其均具有圆棒形状且轴向彼此平行;以及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其用于分别地感测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温度。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均具有法线方向分别与所述轴向交叉的平面14。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在不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接触的情况下分别面对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
第一方面的插头包括用于分别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10的温度的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因此,与仅为多个供电引脚10设置一个温度感测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更精确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另外,多个供电引脚10被分别地制备成具有平面14,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被制备成面对多个供电引脚10的平面14,而非面对多个供电引脚10的曲面。因此,能够增加从多个供电引脚10传递至对应的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的热的量。因此,能够更精确地感测多个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插头可以与第一方面组合地实现。在第二方面中,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具有均为平坦的温度感测面414。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的温度感测面414在分别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平行的状态下分别面对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
第二方面的插头能够提供增加了的从供电引脚10传递至温度感测元件41的热的量,因此能够改善对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的感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插头可以与第二方面组合地实现。在第三方面中,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轴向分别垂直。
第三方面的插头能够提供增加了的从供电引脚10传递至温度感测元件41的热的量,因此能够改善对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的感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插头可以与第二或第三方面组合地实现。在第四方面中,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分别大于面对所述平面14的所述温度感测面414。
第四方面的插头能够提供增加了的从供电引脚10传递至温度感测元件41的热的量,因此能够改善对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的感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插头可以与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地实现。在第五方面中,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均包括:接触部11,其具有圆棒形状;凸缘13,其位于所述接触部11的一端;以及电线连接部12,其位于所述凸缘13的与所述接触部11相反的一侧。在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各所述供电引脚10中,所述平面14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凸缘13。
根据第五方面的插头,平面14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凸缘13,因此温度感测元件41能够更接近接触部11地配置。通常地,供电引脚10处的发热发生在接触部11处。因此,能够改善对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的感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插头可以与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地实现。在第六方面中,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均包括:接触部11,其具有圆棒形状;凸缘13,其位于所述接触部11的一端;以及电线连接部12,其位于所述凸缘13的与所述接触部11相反的一侧。在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各所述供电引脚10中,所述平面14仅存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12。
根据第六方面的插头,平面14仅存在于电线连接部12。因此,通过减小凸缘13的厚度,能够使温度感测元件41更接近接触部11地配置。通常地,供电引脚10处的发热发生在接触部11处。因此,能够改善对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的感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插头可以与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地实现。在第七方面中,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朝向由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围绕的空间的中心。
根据第七方面的插头,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能够配置在由多个供电引脚10围绕的空间中,这能够使大小减小。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插头可以与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组合地实现。在第八方面中,所述插头还包括具有电绝缘性的多个壁部323。所述多个壁部323分别位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与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41之间。
第八方面的插头能够使温度感测元件41与供电引脚10确实地电绝缘。此外,通常地,固体对热的传递要远强于诸如空气等的气体对热的传递,因此壁部323有利于热从供电引脚10传递至温度感测元件41。因此,能够改善对供电引脚10处产生的热的感测精度。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插头可以与第八方面组合地实现。在第九方面中,所述多个壁部323通过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的所述平面14接触来防止所述多个供电引脚10转动。
根据第九方面的插头,用于使温度感测元件41与供电引脚10电绝缘的壁部323还用作用于防止供电引脚10转动的构件。因此,无需新添加用于防止供电引脚10转动的结构,这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标记说明
10 供电引脚
11 接触部
12 电线连接部
13 凸缘
14 平面
323 壁部
41 温度感测元件
414 温度感测面

Claims (14)

1.一种插头,其包括:
多个供电引脚,其均具有圆棒形状且轴向彼此平行;以及
多个温度感测元件,其用于分别地感测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温度,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均具有法线方向分别与所述轴向交叉的平面,
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在不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接触的情况下分别面对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均包括
接触部,其具有圆棒形状,
凸缘,其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一端,以及
电线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凸缘的与所述接触部相反的一侧,
所述凸缘包括具有圆棒形状的部分,以及
在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各所述供电引脚中,所述平面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所述凸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具有均为平坦的温度感测面;并且
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的温度感测面在分别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平行的状态下分别面对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轴向分别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分别大于面对所述平面的所述温度感测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朝向由所述多个供电引脚围绕的空间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还包括具有电绝缘性的多个壁部,
所述多个壁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与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壁部通过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接触来防止所述多个供电引脚转动。
8.一种插头,其包括:
多个供电引脚,其均具有圆棒形状且轴向彼此平行;以及
多个温度感测元件,其用于分别地感测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温度,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均具有法线方向分别与所述轴向交叉的平面,
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在不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接触的情况下分别面对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均包括
接触部,其具有圆棒形状,
凸缘,其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一端,以及
电线连接部,其位于所述凸缘的与所述接触部相反的一侧,
所述凸缘包括具有圆棒形状的部分,以及
在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各所述供电引脚中,所述平面仅存在于所述电线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具有均为平坦的温度感测面;并且
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的温度感测面在分别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平行的状态下分别面对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的法线方向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轴向分别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分别大于面对所述平面的所述温度感测面。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朝向由所述多个供电引脚围绕的空间的中心。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还包括具有电绝缘性的多个壁部,
所述多个壁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与所述多个温度感测元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壁部通过与所述多个供电引脚的所述平面接触来防止所述多个供电引脚转动。
CN201610311967.0A 2015-05-12 2016-05-11 插头 Active CN1061595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7441 2015-05-12
JP2015097441A JP2016213118A (ja) 2015-05-12 2015-05-12 プラ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9516A CN106159516A (zh) 2016-11-23
CN106159516B true CN106159516B (zh) 2019-11-08

Family

ID=5595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1967.0A Active CN106159516B (zh) 2015-05-12 2016-05-11 插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93926B1 (zh)
JP (1) JP2016213118A (zh)
CN (1) CN1061595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2207B (zh) * 2017-01-16 2019-07-09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感测装置
KR102125249B1 (ko) * 2019-01-31 2020-06-23 통일전자공업(주) 플러그용 온도센서 어셈블리
AT523009B1 (de) * 2019-06-25 2021-11-15 Feller Gmbh Stecker
JP7068360B2 (ja) * 2020-02-04 2022-05-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12072412B (zh) * 2020-09-09 2022-07-26 菲尼克斯(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带过温保护的插头组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38785A (ja) * 2012-08-20 2014-02-27 Fuji Densen Kogyo Kk 防水プラグ、及び防水プラグ付コード
CN103682855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源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7446B2 (ja) * 2015-03-31 2019-05-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ラ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38785A (ja) * 2012-08-20 2014-02-27 Fuji Densen Kogyo Kk 防水プラグ、及び防水プラグ付コード
CN103682855A (zh) * 2012-09-11 2014-03-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源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93926A1 (en) 2016-11-16
JP2016213118A (ja) 2016-12-15
CN106159516A (zh) 2016-11-23
EP3093926B1 (en) 2022-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9516B (zh) 插头
US9004951B2 (en) Multi-functional transfer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with different receptacles
US9502796B2 (en) Plug connector for differential data transmission
EP3001512B1 (en) Plug connector
US9255784B2 (en) Contactless angular position detection device
TW201431215A (zh) 旋轉式插頭
EP3076496B1 (en) Plug with thermal sensor
CN104953417B (zh) 电连接器,连接对象单元和连接对象单元组合件
CN108206346B (zh) 插头
CN201656165U (zh) 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以及电源连接器
JP2016115520A (ja) 電源プラグ
US10136538B2 (en) Electronic element support frame, electronic element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assembly
JP5059546B2 (ja) プラグ及びジャック
CN203277766U (zh) 电源连接器
US8864531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y
JP3211990U (ja) マルチタイプの収容コネクタ
CN102456971B (zh) 线缆连接器
JP2007012392A (ja) 三芯の電源プラグ
JP2015046370A (ja) 電子ケーブル
JP691964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225942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05846204B (zh) 电连接器
TWM630859U (zh) 電連接器
KR20210055201A (ko) 전원 케이블의 자유 회전을 지원하도록 구성된 플러그
CN20353667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