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9509A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9509A
CN106159509A CN201510828269.3A CN201510828269A CN106159509A CN 106159509 A CN106159509 A CN 106159509A CN 201510828269 A CN201510828269 A CN 201510828269A CN 106159509 A CN106159509 A CN 106159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contact
horizontal spring
spring piece
avoidan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2826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尻孝郎
江尻孝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59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95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连接器,能够确保触头的足够的弹簧跨距并且能够实现卡插拔方向的小型化。触头(3、3…)被配置在与形成于底板部(221)的回避部(5)对齐的位置上,触头(3、3…)具备:一方水平弹簧片(31、33),其一端固定在回避部(5)的相互相对的一方内缘部;另一方水平弹簧片(34、32),其一端固定在回避部(5)的另一方内缘部,在卡插拔方向上与一方水平弹簧片(31、33)隔开距离进行配置;拱状的弹性接触部(35),其架设在卡插拔方向上,横跨在两个水平弹簧片之间并被支承;以及触点(36),其一体地形成在弹性接触部(35)的顶部,各触头(3、3…)横跨在回避部(5)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51、52)上并被支承。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IC卡、存储卡等卡连接到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卡连接器具备:外壳,其具有插卡部,该插卡部可供插入卡以及用于收纳卡的卡盘等卡状体;以及导电金属制的多个触头,其从插卡部的内底面突出且配置于外壳的底板部,当将卡插入插卡部时,各触头的触点与所插入的卡的对应的信号端子部(信号垫)接触,从而将卡与搭载有连接器的电子设备电连接。
通常已知一种触头,具备:固定部,其固定在外壳的底板部;悬臂状的弹性接触片,其基端被固定部支承,并向插卡方向倾斜;以及圆弧状的触点,其一体形成在弹性接触片的前端,这种触头从外壳的底板部突出至插卡部内。
另外,作为其它触头方式,还已知以下一种防屈曲型触头,该触头具备朝向卡插拔方向的弹性接触片,该弹性接触片从侧面观察呈日语的“へ”字状,该弹性接触片的一端固定到外壳的底板部,另一端可滑动地支承在外壳的底板部上,从而在卡插拔时防止发生与卡接触时的屈曲现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在上述卡连接器中,还存在这样的连接器,其具有朝向卡插拔方向多级配置的不同形状的多种触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97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422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随着IC卡、快闪存储卡等卡的小型化,相应地,在触头的弹性接触片上难以确保卡插拔方向(插入方向)的长弹簧跨距。
特别是,使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呈日语“ヘ”字状的防屈曲型触头的连接器、以及专利文献2示出的将不同种类触头以多级配置的方式设置在卡插拔方向上的连接器等,上述倾向更加明显。
另外,在一般的悬臂状触头的情况下,当将卡、卡盘等卡状体斜向插拔时,呈悬臂状的弹性接触片的前端边缘与卡或卡盘接触,由于其冲撞而有可能导致触头发生屈曲现象。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触头的足够的弹簧跨距并且能够实现卡插拔方向的小型化的卡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达到所预期的目的,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卡连接器,具备:外壳,具有可供插入卡状体的插卡部;以及导电金属制的多个触头,触头被配置于上述外壳而从上述插卡部的与卡状体相对的面突出并与被插入到上述插卡部中的卡状体的信号端子部接触,上述触头被配置在与回避部对齐的位置上,上述回避部形成于上述外壳的与卡状体相对的部分上,上述触头具备:一方水平弹簧片,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一方内缘部;另一方水平弹簧片,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另一方内缘部,并在卡插拔方向上与上述一方水平弹簧片隔开距离而配置;拱状的弹性接触部,横跨在上述两水平弹簧片之间并被支承;以及触点,一体形成在上述弹性接触部的顶部,上述各触头横跨在上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上并被支承。
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触头具备相互对称配置的、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一方内缘部上的一对上述水平弹簧片以及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另一方内缘部上的一对上述水平弹簧片,上述弹性接触部横跨在相邻的上述水平弹簧片之间并被支承,横跨在上述一方水平弹簧片与上述另一方水平弹簧片上并被支承。
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2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弹性接触部具备防屈曲倾斜部,该防屈曲倾斜部从上述触点的边缘相互向斜下方外侧倾斜地延伸出去,并将下端一体地支承在上述各水平弹簧片上。
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水平弹簧片具备:固定支片部,被固定于上述回避部的在卡插拔方向上相对的内缘部而突出;以及水平弹簧片主体,从该固定支片部的前端沿着与上述内缘部平行的方向延伸出去。
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的结构的基础上,在卡插拔方向上隔开距离配置的上述各水平弹簧片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上。
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的结构的基础上,上述水平弹簧片一体地具备复合弹簧部,该复合弹簧部具有相互平行的纵向弹簧部以及对该两个纵向弹簧部的相邻端部之间进行连结的连结横向弹簧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具备:外壳,具有可供插入卡状体的插卡部;以及导电金属制的多个触头,触头被配置于上述外壳而从上述插卡部的与卡状体相对的面突出并与被插入到上述插卡部中的卡状体的信号端子部接触,上述触头被配置在与回避部对齐的位置上,上述回避部形成于上述外壳的与卡状体相对的部分上,上述触头具备:一方水平弹簧片,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一方内缘部;另一方水平弹簧片,一端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另一方内缘部,并在卡插拔方向上与上述一方水平弹簧片隔开距离而配置;拱状的弹性接触部,横跨在上述两水平弹簧片之间并被支承;以及触点,一体形成在上述弹性接触部的顶部,上述各触头横跨在上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上并被支承。由此,能够防止卡的屈曲,并且,朝向水平横向的多个水平弹簧片翘曲并扭曲从而进行良好的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得到良好的弹簧特性。因此,与使用具有在卡插拔方向上悬臂支承的弹性接触片或呈日语“ヘ”字状的弹性接触片的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用于确保弹簧跨距所需的外壳中的卡插拔方向的空间,从而能够实现连接器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触头具备相互对称配置的、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一方内缘部上的一对上述水平弹簧片以及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另一方内缘部上的一对上述水平弹簧片,上述弹性接触部横跨在相邻的上述水平弹簧片之间并被支承,横跨在上述一方水平弹簧片与上述另一方水平弹簧片上并被支承,由此,能够使从卡接受的按压力向四方分散。
并且,在本发明中,上述弹性接触部具备防屈曲倾斜部,该防屈曲倾斜部从上述触点的边缘相互向斜下方外侧倾斜地延伸出去,并将下端一体地支承在上述各水平弹簧片上,由此,即使在将卡状体倾斜地插入到插卡部的情况下,通过防屈曲倾斜部引导卡状体的周缘,也能够防止发生屈曲现象。
并且,在本发明中,上述水平弹簧片具备:固定支片部,被固定于上述回避部的在卡插拔方向上相对的内缘部而突出;以及水平弹簧片主体,从该固定支片部的前端沿着与上述内缘部平行的方向延伸出去,由此,即使是横跨回避部的在卡插拔方向上相对的内缘部之间支承触头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横跨回避部的在水平横向上相对的内缘部上支承触头的情况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卡插拔方向上隔开距离配置的上述各水平弹簧片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在上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上,由此,两端为固定端的水平弹簧片能够牢固地支承弹性接触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上述水平弹簧片一体地具备复合弹簧部,该复合弹簧部具有相互平行的纵向弹簧部以及对该两个纵向弹簧部的相邻端部之间进行连结的连结横向弹簧部,由此,能够进一步确保弹簧跨距。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的(a)和(b)分别是表示插入有不同的卡的状态的、取下了屏蔽罩的状态的卡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取下了图1中的外壳的屏蔽罩的状态的立体图,(a)是从上侧观察的图,(b)是从下侧观察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2中的触头的变形动作的立体图,(a)是表示未插卡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插入该卡时的状态的图。
图5的(a)和(b)是表示触头的其它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5的(a)示出的触头的变形动作的立体图,(a)是表示未插卡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插入该卡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5的(b)示出的触头的变形动作的立体图,(a)是表示未插卡时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插入该卡时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触头的其它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触头的其它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A:卡连接器;B:卡;C:卡;1:卡盘;2:外壳;21:插卡部;22:外壳主体;221:底板部;23:屏蔽罩;3:触头;31至34:水平弹簧片;35:弹性接触部;36:触点;37:基板连接端子;4:不同种类触头;41:基板连接端子;5:回避部;6:回避部;7:触头;71、72:水平弹簧片;8:触头;81、82:水平弹簧片;9:复合弹簧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1至图9示出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卡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附图标记A为卡连接器,附图标记B、C分别为不同种类的卡。
此外,在本发明中,关于卡状体,除了包括IC卡B、快闪存储卡C等卡单体以外,还包括使用卡盘1、适配器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将卡盘1作为卡状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卡盘1能够适当地选择两种卡B、C并收纳。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与卡状体的插拔方向交叉的方向、即连接器宽度方向作为水平横向而进行说明。
卡连接器A具备:外壳2,其具有可供插入卡盘1的插卡部21;触头3、3…,其配置于该外壳2的相对的部分(以下称为底板部)221的近前侧而从外壳2的与卡B、C相对的面突出到插卡部21内;以及不同种类触头4、4…,其配置于底板部221的内侧而从外壳2的底板部221突出到插卡部21内。
如图2所示,构成卡状体的卡盘1能够适当地选择卡B并将其横向收纳,能够适当选择卡C并将其纵向收纳,卡B的信号端子部B1、B1…与触头3、3…接触,卡C的信号端子部(未图示)与不同种类触头4、4…接触。
如图3所示,外壳2是通过组装具有绝缘性合成树脂制的底板部221的外壳主体22和导电性金属制的屏蔽罩23而成的,形成为插卡部21在其前面开口的中空箱状,通过上述前面的开口来插拔卡盘1。
外壳主体22形成有顶面侧凹下形状的插卡部21,其顶面由屏蔽罩23的顶板部覆盖,在顶板部与底板部221之间插入卡盘1。
在上述外壳主体22的底板部221上分别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回避部5、6,与该回避部5、6的位置对齐地在底板部221的近前侧通过注塑成型来置入多个触头3、3…,在底板部221的内侧通过注塑成型来置入不同种类触头4、4…。
回避部5形成为在卡插拔方向上长的矩形状,多个触头3、3…横跨在相互相对的内缘部51、52上并被底板部221支承,回避部6形成为在水平横向上长的矩形状,在近前侧内缘呈悬臂状而朝向插卡方向的不同种类触头4、4…被底板部221支承。
如图3、图4所示,触头3、3…具备:一方水平弹簧片31、32,其通过对具有弹性的导电性金属板材进行冲切和弯折加工而一体地形成,一端固定在回避部5的相互相对的一方内缘部;另一方水平弹簧片34、33,其一端固定在回避部5的另一方内缘部;拱状的弹性接触部35,其横跨在两个水平弹簧片31至34之间并被支承,架设在卡插拔方向或者相对于卡插拔方向倾斜的方向上;以及触点36,其一体地形成在弹性接触部35的顶部,各触头3、3…横跨在回避部5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51、52上并被支承。
另外,省略详细说明,在触头3、3…上设置有与水平弹簧片31至34中的任一个一体连接的基板连接端子37,如图3的(b)所示,各触头3、3…的基板连接端子37在外壳主体22的内侧与不同种类触头4、4…的基板连接端子41、41…交替地呈梳齿状地被引出,并与安装基板的连接图案相连接。
水平弹簧片31至34分别形成为使表面平行地朝向底板部221的水平横向长的细长板状,一对水平弹簧片31、32使一端固定在回避部5的一方内缘部51而相互平行地配置,另一对水平弹簧片33、34使一端固定在回避部5的另一方内缘部52而相互平行地配置,每一对水平弹簧片31、32、33、34围绕通过触点36的水平纵轴相互对称地配置。
一方水平弹簧片31将一端固定于回避部5的相互相对的一方内缘部51,另一方水平弹簧片34将一端固定于回避部5的另一方内缘部,在卡插拔方向上与一方水平弹簧片31隔开距离进行配置,同样地,一方水平弹簧片32将一端固定于回避部5的相互相对的一方内缘部51,另一方水平弹簧片33将一端固定于回避部5的另一方内缘部,在卡插拔方向上与一方水平弹簧片32隔开距离进行配置,两组水平弹簧片31、34、32、33形成斜十字交叉配置。
弹性接触部35在卡插拔方向的近前侧和内侧具备防屈曲倾斜部351、351。屈曲倾斜部351、351从触点36的边缘相互向斜下方外侧倾斜地延伸出去,下端一体地支承在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的自由端311、321、331、341上。一对防屈曲倾斜部351、351形成日语“ハ”字状,并且,围绕通过触点36的水平横轴对称地沿卡插拔方向平稳地倾斜,横跨在水平弹簧片31、34、32、33上而形成沿卡插拔方向架设的拱状。
另外,上述弹性接触部35将各防屈曲倾斜部351、351的下端支承在各水平弹簧部31至34上,由此,横跨在经由顶部的触点36相邻的水平弹簧片31至34之间并被支承,横跨在一端被固定于相互相对的不同内缘部的一方水平弹簧片31、32和另一方水平弹簧片34、33上并被支承。
此外,弹性接触部35在卡插拔方向上的水平距离、即拱形的基端间距离较之于相对的回避部5的两个内缘部51、52之间的距离形成为足够短的距离。
触点36俯视观察形成为矩形状,形成在卡插拔方向上架设的拱状的弹性接触部35的顶部,水平弹簧片31至34从顶部经由防屈曲倾斜部351、351…向四方连续地配置,触点36经由该四组351、351…和水平弹簧片31至34横跨在回避部5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51、52上并被两端支承。
在卡盘1未被插入的情况下,如图4的(a)所示,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相互相对的两个内缘部51、52上,上述触头3、3…横跨在相对的两个内缘部51、52上并被支承,形成为触点36从底板部221向插卡部21内浮起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将卡盘1插入插卡部21时,首先,卡盘1的前缘部与形成在卡插拔方向上架设的拱状的弹性接触部35的近前侧倾斜面、即防屈曲倾斜部351、351的卡插拔方向近前侧表面相抵接而按下触头3、3…。
此时,防屈曲倾斜部351、351在水平横向上朝下方外侧倾斜,并且向插卡方向近前侧倾斜,因此,即使卡盘1被斜向插入,由于其侧缘被防屈曲倾斜部351、351引导,从而也能够将卡盘1引导至弹性接触部35的近前侧表面。
当进一步插入卡盘1时,如图4的(b)所示,在卡盘1中收纳的卡B的信号端子部B1(信号垫)与触点36接触,向下按压触头3、3…,在卡插拔方向上架设的拱状的弹性接触部35被卡B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沿卡插拔方向伸长,与此联动地,向下的分力和卡插拔方向的分力作用于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的自由端311、321、331、341。
另外,防屈曲倾斜部351、351呈在水平横向上朝下方外侧倾斜的形状,因此,向固定端312、322、332、342侧的分力分别作用于各水平弹簧片的自由端311、321、331、341。
在上述分力发生作用时,由于两个内缘部51、52侧为固定端312、322、332、342,因此,如附图中箭头所示,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产生卡插拔方向的翘曲和扭曲而进行弹性变形,缓冲来自上述卡B的按压力,并且以良好的接触压力与触点36接触。
在上述结构的卡连接器A中,各触头3、3…形成为横跨在相互相对的回避部5的内缘部51、52之间并被支承的两端固支梁状,并且,构成触头3、3…的弹性接触部35横跨在卡插拔方向上隔开距离配置的水平弹簧片31、34、32、33并被支承,因此,来自卡B的按压力分散地作用于水平横向上长的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并且,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沿卡插拔方向发生翘曲和扭曲,由此,能够确保触头3、3…的足够的弹簧特性,不会发生塑性变形而能够实现良好的弹性变形。
因此,在本发明的卡连接器A中,与使用具有在卡插拔方向上悬臂支承的弹性接触片、呈日语“ヘ”字状的弹性接触片的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等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用于确保弹簧跨距所需的底板部221的卡插拔方向的空间,从而也能够应用于随着卡连接器A的小型化等在底板部221上卡插拔方向的空间受限的情况等。
此外,触头3、3…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也可以是图5示出的方式。此外,对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5的(a)所示,在卡插拔方向上相互隔开距离配置的水平弹簧片71、72的固定端712、722分别被配置在回避部5的相对的内缘部51、52的卡插拔方向上隔开距离的位置,在两个水平弹簧片71、72的自由端711、721之间,圆弧拱状的弹性接触部73架设在卡插拔方向上,由此,触头7横跨在两个内缘部51、52之间并被支承。此外,在附图中,附图标记74为在弹性接触部73的顶部一体地形成的触点。
关于上述触头7,如图6的(a)和(b)所示,当插入卡B时,在卡盘1中收纳的卡B的信号端子部B1(信号垫)与触点74接触,向下按压触头7,在卡插拔方向上架设的拱状的弹性接触部73被卡B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沿卡插拔方向伸长,与此连动地,向下的分力和卡插拔方向的分力作用于各水平弹簧片71、72的自由端711、721,如附图中箭头所示,各水平弹簧片71、72的自由端711、721侧相互向外侧翘曲并且朝内扭曲。
如图5的(b)所示,关于触头8,在卡插拔方向上隔开距离配置的各水平弹簧片81、82的两端分别被固定在回避部5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51、52,圆弧拱状的弹性接触部83横跨架设在两个水平弹簧片81、82的中央部之间,触点84一体地形成在触头8的顶部。
关于上述触头8,如图7的(a)和(b)所示,当插入卡B时,在卡盘1中收纳的卡B的信号端子部B1(信号垫)与触点84接触,向下按压触头8,在卡插拔方向上架设的拱状的弹性接触部84被卡B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从而沿卡插拔方向伸长,与此连动地,向下的分力和卡插拔方向的分力作用于各水平弹簧片81、82的中央部,如附图中箭头所示,各水平弹簧片81、82的中央部相互向外侧翘曲并且扭曲。
另外,触头3、3…也可以为如图8所示,在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上一体地具备复合弹簧部9的结构,复合弹簧部9具有卡插拔方向的多个纵向弹簧部91、91…和水平横向的多个横向弹簧部92、92并形成为弯曲形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横跨在回避部5的在水平横向上相互相对的内缘部51、52之间、即与卡插拔方向平行的内缘部51、52之间并被支承的触头3、3…。触头3、3…也可以为如图9所示,横跨在回避部5的在卡插拔方向上相对的内缘部54、55之间并被支承的结构。
上述触头3、3…在水平弹簧片31至34一体地具备固定支片部313、323、333、343和水平弹簧片主体314、324、334、344,固定支片部313、323、333、343被固定在回避部5的在卡插拔方向上相对的内缘部53、54上并突出,水平弹簧片主体314、324、334、344从固定支片部313、323、333、343的前端沿着与内缘部53、54平行的方向延伸出去,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的一端为固定端。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在底板部221的内侧具备回避部6和不同种类触头4、4…的卡连接器A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是仅具备触头3、3…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回避部5形成为沿底板部221的板厚方向贯通的矩形孔状的情况,但是,回避部5为各水平弹簧片31至34和弹性接触部35的位移不被阻碍的凹状或孔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为在底板部221的顶面开口的有底凹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便于说明,将与被插入插卡部21的卡状体相对的部分设为底板部221,但外壳2的朝向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各触头从外壳的上内面突出配置的结构。

Claims (6)

1.一种卡连接器,具备:外壳,具有可供插入卡状体的插卡部;以及导电金属制的多个触头,所述触头被配置于所述外壳而从所述插卡部的与卡状体相对的面突出并与被插入到所述插卡部中的卡状体的信号端子部接触,另外,所述触头被配置在与回避部对齐的位置上,所述回避部形成于所述外壳的与卡状体相对的部分,所述卡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具备:一方水平弹簧片,一端被固定在所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一方内缘部;另一方水平弹簧片,一端被固定在所述回避部的另一方内缘部,并在卡插拔方向上与所述一方水平弹簧片隔开距离进行配置;拱状的弹性接触部,横跨在两个所述水平弹簧片之间并被支承;以及触点,一体形成于所述弹性接触部的顶部,
各个所述触头横跨在所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上并被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头具备相互对称配置的、被固定在所述回避部的一方内缘部上的一对所述水平弹簧片以及被固定在所述回避部的另一方内缘部上的一对所述水平弹簧片,
所述弹性接触部横跨在相邻的所述水平弹簧片之间并被支承,横跨在所述一方水平弹簧片与所述另一方水平弹簧片上并被支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接触部具备防屈曲倾斜部,该防屈曲倾斜部从所述触点的边缘相互向斜下方外侧倾斜地延伸出去,并将下端一体地支承在所述各水平弹簧片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弹簧片具备:固定支片部,被固定于所述回避部的在卡插拔方向上相对的内缘部而突出;以及水平弹簧片主体,从所述固定支片部的前端沿着与所述内缘部平行的方向延伸出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卡插拔方向上隔开距离进行配置的所述各水平弹簧片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在所述回避部的相互相对的内缘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弹簧片一体地具备复合弹簧部,该复合弹簧部具有相互平行的纵向弹簧部以及对该两个纵向弹簧部的相邻端部之间进行连结的连结横向弹簧部。
CN201510828269.3A 2015-05-13 2015-11-25 卡连接器 Pending CN1061595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7830A JP2016213127A (ja) 2015-05-13 2015-05-13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JP2015-097830 2015-05-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9509A true CN106159509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4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28269.3A Pending CN106159509A (zh) 2015-05-13 2015-11-25 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213127A (zh)
CN (1) CN10615950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7987A (zh) * 2017-06-08 2018-12-18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213127A (ja) 2016-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8656B2 (en) Terminal fitting having auxiliary spring with support
CN104838543B (zh) 阴端子
CN101783451B (zh) 卡用连接器
US9466907B2 (en) Connector
CN104659512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针式触头
JP2007149394A (ja) コネクタ
CN103367949A (zh) 卡连接器
CN107026337A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JP2011216435A (ja) 端子金具
CN107968273A (zh) 基板对基板连接器
CN106159509A (zh) 卡连接器
CN205194890U (zh) 连接端子及连接组件
JP6296358B2 (ja) 雌端子金具
US20100255733A1 (en) Electrical contact having an upper contact with a thickened base portion
CN110277679A (zh) 一种扁形90°弯形母端子
CN107134677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5068301U (zh) 机械式键盘
JP2006294496A (ja) 端子金具
CN201117872Y (zh) Sim卡连接器
JP2022037547A (ja) 端子金具および連鎖端子
CN106887740A (zh) 带侦测功能的大电流usb连接器
CN103986004B (zh) 卡连接器
JP5404957B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US7261604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element
CN205724126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