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43600A -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 Google Patents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43600A
CN106143600A CN201510211994.6A CN201510211994A CN106143600A CN 106143600 A CN106143600 A CN 106143600A CN 201510211994 A CN201510211994 A CN 201510211994A CN 106143600 A CN106143600 A CN 106143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cylinder
hydraulic
steering
oil pipe
fluid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19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43600B (zh
Inventor
郑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ZHENGHA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郑之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郑之松 filed Critical 郑之松
Priority to CN20151021199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436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43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3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43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3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包括液压转向机、储油罐、前转向装置与后转向装置,所述液压转向机的输入轴与运梁车方向盘连接,所述液压转向机的回油口与所述储油罐连接,所述前转向装置与所述后转向装置呈中心对称,所述液压转向机通过油管分别与所述前转向装置以及所述后转向装置连通,所述液压转向机驱动所述前转向装置转动的方向与所述后转向装置的方向相反。该转向系统的前转向装置转动的方向与后转向装置的方向相反,使得转弯半径进一步缩小,在极端路况情况下,方便于驾驶员掉头操作。

Description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运梁车助力转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背景技术
整体式运梁车一般都很长、较宽,车轮多。运梁车常常需要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这样的路况使得运梁车的每个车轮不能贴地面滚动行走。为了保证运梁车的上面物品的安全,需要车轮能够贴面滚动行走。进一步,运梁车经常需要在狭窄的路面进行转向,现有运梁车采用传统的前后转向装置进行转向,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独前轮转向或者后轮转向带来的转向需要的半径大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转向半径比较大,在极端路况下不容易掉头或者掉头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的前转向装置转动的方向与后转向装置的方向相反,使得转弯半径进一步缩小,在极端路况情况下,方便于驾驶员掉头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包括液压转向机、储油罐、前转向装置与后转向装置,所述液压转向机的输入轴与运梁车方向盘连接,所述液压转向机的回油口与所述储油罐连接,所述前转向装置与所述后转向装置呈中心对称,所述液压转向机通过油管分别与所述前转向装置以及所述后转向装置连通,所述液压转向机驱动所述前转向装置转动的方向与所述后转向装置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所述前转向装置包括前转向桥壳、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转向臂与第二转向臂,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转向桥壳上面,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转向桥壳上面;所述后转向装置包括后转向桥壳、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三转向臂与第四转向臂,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三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后转向桥壳上面,所述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四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后转向桥壳上面;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三液压缸位于同侧,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第四液压缸位于同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伸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N连通,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回缩油口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M连通,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伸出油口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F连通,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回缩油口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E连通;所述油管N与所述油管F通过油管Z连通,所述油管Z与所述液压转向机的出油口A连通,所述油管M与所述油管E通过油管Q连通,所述油管Q与所述液压转向机的出油口B连通。
进一步,所述前转向装置与所述后转向装置之间还连接有液压同步装置。
进一步,所述液压同步装置包括液压缸I、液压缸II、液压缸III、液压缸IV与油泵,所述液压缸I与所述液压缸II均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位置相对的所述前转向桥壳一侧,所述液压缸III与所述液压缸IV均设置在与所述第三液压缸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位置相对的所述后转向桥壳一侧;所述液压缸I的回缩油口与所述液压缸IV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G连通,所述液压缸I的伸出油口与所述液压缸IV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H连通,所述液压缸II的回缩油口与所述液压缸III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X连通,所述液压缸II的伸出油口与所述液压缸III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Y连通,所述油管X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油管G与所述油泵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运梁车,该运梁车采用上述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当运梁车方向盘向右转时,油从储油罐中抽到液压转向机中,再从出油口A进入油管Z中,再进入油管N与油管F中,然后进入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三液压缸与第四液压缸,然后再从液压缸的另一个出口流出回流至油管Q,再回流至出油口B,然后再从液压转向机的回油口流向储油罐中形成回路。在此过程中,第一液压缸由于油从伸出油口进入使得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第二液压缸由于油从回缩油口进入使得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回至液压缸中,对于第三液压缸由于油从伸出油口进入使得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第四液压缸由于油从回缩油口进入使得第四液压缸的活塞缩回至液压缸中,运梁车的前车轮向右转,而其后车轮向左转,两者方向相反。同理,当运梁车方向盘向左转时,运梁车的前车轮向左转,而其后车轮向右转。进一步,为了实现前后转向的同步性,增加了液压同步装置,油泵向油管X与油管G中泵油到达所需压力时停止充油并关闭油管X与油管G的阀门,液压缸I与液压缸IV通过油管的连接形成了封闭回路,液压缸II与液压缸III通过油管的连接形成了封闭回路,从而保证其内部液压值恒定。因此当运梁车转向时,在液压同步装置的作用下,使运梁车的前转向装置与后转向装置的转向同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运梁车转向系统的前转向装置转动的方向与后转向装置的方向相反,使得转弯半径进一步缩小,在极端路况情况下,方便于驾驶员掉头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转向装置的液压缸、后转向装置的液压缸与液压转向机连接关系图;
图4为液压同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1、液压转向机,2、前转向装置,3、后转向装置,4、液压同步装置,5、油管N,6、油管M,7、油管F,8、油管E,9、油管Z,10、油管Q,11、油管G,12、油管H,13、油管X,14、油管Y,101、回油口,102、出油口A,103、出油口B,201、第一液压缸,202、第二液压缸,301、第三液压缸,302、第四液压缸,303、第三转向臂,304、第四转向臂,305、后转向桥壳,401、液压缸I,402、液压缸II,403、液压缸III,404、液压缸IV。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与图3,一种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包括液压转向机1、储油罐(图中未画出)、前转向装置2、后转向装置3以及液压同步装置4。液压转向机1的输入轴与运梁车方向盘连接,液压转向机1的回油口101与储油罐连接。前转向装置2与后转向装置3呈中心对称。液压转向机1通过油管分别与前转向装置2以及后转向装置3连通。液压转向机1驱动前转向装置2转动的方向与后转向装置3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前转向装置2包括前转向桥壳、第一液压缸201、第二液压缸202、第一转向臂与第二转向臂。第一液压缸201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一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前转向桥壳上面。第二液压缸202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二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前转向桥壳上面。后转向装置3包括后转向桥壳305、第三液压缸301、第四液压缸302、第三转向臂303与第四转向臂304。第三液压缸301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第三转向臂303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后转向桥壳305上面,第四液压缸302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第四转向臂304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后转向桥壳305上面。第一液压缸201与第三液压缸301位于同侧,第二液压缸202与第四液压缸302位于同侧。
进一步,第一液压缸201的伸出油口与第二液压缸202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N5连通,第一液压缸201的回缩油口与第二液压缸202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M6连通,第三液压缸301的伸出油口与第四液压缸302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F7连通,第三液压缸301的回缩油口与第四液压缸302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E8连通;油管N5与油管F7通过油管Z9连通,油管Z9与液压转向机1的出油口A102连通,油管M6与油管E8通过油管Q10连通,油管Q10与液压转向机1的出油口B103连通。
参见图4,液压同步装置包括液压缸I401、液压缸II402、液压缸III403、液压缸IV404与油泵(图中未画出)。液压缸I401与液压缸II402均设置在前转向桥壳上面,并与第一液压缸201与第二液压缸202位于相对一侧。液压缸III403与液压缸IV404均设置在后转向桥壳305上面,并与第三液压缸403与第四液压缸404位于相对一侧。液压缸I401的回缩油口与液压缸IV404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G11连通,液压缸I401的伸出油口与液压缸IV404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H12连通。液压缸II402的回缩油口与液压缸III403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X13连通,液压缸II402的伸出油口与液压缸III403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Y14连通,油管X13与油泵连接,油管G11与油泵连接。
本发明的运梁车转向系统的前转向装置2转动的方向与后转向装置3的方向相反,使得转弯半径进一步缩小,在极端路况情况下,方便于驾驶员掉头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转向机、储油罐、前转向装置与后转向装置,所述液压转向机的输入轴与运梁车方向盘连接,所述液压转向机的回油口与所述储油罐连接,所述前转向装置与所述后转向装置呈中心对称,所述液压转向机通过油管分别与所述前转向装置以及所述后转向装置连通,所述液压转向机驱动所述前转向装置转动的方向与所述后转向装置的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向装置包括前转向桥壳、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转向臂与第二转向臂,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转向桥壳上面,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前转向桥壳上面;所述后转向装置包括后转向桥壳、第三液压缸、第四液压缸、第三转向臂与第四转向臂,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三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后转向桥壳上面,所述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四转向臂连接,其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后转向桥壳上面;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三液压缸位于同侧,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第四液压缸位于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伸出油口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N连通,所述第一液压缸的回缩油口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M连通,所述第三液压缸的伸出油口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F连通,所述第三液压缸的回缩油口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E连通;所述油管N与所述油管F通过油管Z连通,所述油管Z与所述液压转向机的出油口A连通,所述油管M与所述油管E通过油管Q连通,所述油管Q与所述液压转向机的出油口B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转向装置与所述后转向装置之间还连接有液压同步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同步装置包括液压缸I、液压缸II、液压缸III、液压缸IV与油泵,所述液压缸I与所述液压缸II均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位置相对的所述前转向桥壳一侧,所述液压缸III与所述液压缸IV均设置在与所述第三液压缸与所述第四液压缸的位置相对的所述后转向桥壳一侧;所述液压缸I的回缩油口与所述液压缸IV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G连通,所述液压缸I的伸出油口与所述液压缸IV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H连通,所述液压缸II的回缩油口与所述液压缸III的回缩油口通过油管X连通,所述液压缸II的伸出油口与所述液压缸III的伸出油口通过油管Y连通,所述油管X与所述油泵连接,所述油管G与所述油泵连接。
6.一种运梁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
CN201510211994.6A 2015-04-28 2015-04-28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Active CN1061436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1994.6A CN106143600B (zh) 2015-04-28 2015-04-28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1994.6A CN106143600B (zh) 2015-04-28 2015-04-28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3600A true CN106143600A (zh) 2016-11-23
CN106143600B CN106143600B (zh) 2018-05-11

Family

ID=57347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1994.6A Active CN106143600B (zh) 2015-04-28 2015-04-28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436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5180A (zh) * 2018-07-23 2020-02-04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轮液压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4203A (en) * 1973-01-22 1974-06-04 C Gieszl Steering system
CN201756136U (zh) * 2010-06-18 2011-03-09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液压同步的转向装置
CN102351005A (zh) * 2011-08-08 2012-02-15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多模式转向液压控制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轮式起重机
CN204341185U (zh) * 2014-12-26 2015-05-2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四模式转向液压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674669U (zh) * 2015-04-28 2015-09-30 郑之松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14203A (en) * 1973-01-22 1974-06-04 C Gieszl Steering system
CN201756136U (zh) * 2010-06-18 2011-03-09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液压同步的转向装置
CN102351005A (zh) * 2011-08-08 2012-02-15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多模式转向液压控制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轮式起重机
CN204341185U (zh) * 2014-12-26 2015-05-20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四模式转向液压控制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674669U (zh) * 2015-04-28 2015-09-30 郑之松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5180A (zh) * 2018-07-23 2020-02-04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四轮液压转向助力系统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3600B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1313B (zh) 可快速强制接合/脱离的液压传动设备
CN104058001B (zh)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CN203485989U (zh) 起重机转向轴锁定的液压控制阀组、转向系统及起重机
CN103994163A (zh) 液压防抱死制动轮缸及制动系统
CN104455165B (zh) 铰接车底盘铰接系统
CN103625546B (zh) 辅助助力转向控制方法、装置和车辆
CN106143600A (zh)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CN204674669U (zh) 运梁车液压转向系统及运梁车
CN104149846B (zh) 一种基于四工位双作用油缸的横向行驶转向机构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2194884U (zh) 一种液压缸
CN104071218A (zh) 一种车辆纵向行驶转向机构
CN205907000U (zh) 一种带液压助力制动的叉车液压系统
CN205401281U (zh) 闭式液压系统和包括该闭式液压系统的机器
CN208565099U (zh) 一种转向优先的植保机械液压系统及植保机
CN204845542U (zh) 静压传动叉车防打滑装置
CN104930016B (zh) 转向和回正双功能液压缸
CN106697043A (zh) 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装置
CN203460698U (zh) 平地机前轮辅助驱动系统
CN206278083U (zh) 纯电动轻型卡车液压助力制动系统
CN104058006B (zh) 一种车辆横向行驶转向机构
CN205292781U (zh) 一种适用于高地隙的液压四轮转向系统及机械车辆
CN206054411U (zh) 单缸插销式伸缩臂的液压控制系统和单缸插销式伸缩臂
CN107972730A (zh) 转向桥联动系统及起重机
CN109319693B (zh) 静压传动叉车底盘及具有其的三轮叉车
CN110630571B (zh) 一种对中控制阀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4

Address after: Feid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mountain village 230000

Patentee after: HEFEI ZHENGHA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8066 Anhui province Juchao District of Chaohu Xinqiao village village town rail waist

Patentee before: Zheng Zhis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