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41144B -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41144B
CN106141144B CN201610521015.1A CN201610521015A CN106141144B CN 106141144 B CN106141144 B CN 106141144B CN 201610521015 A CN201610521015 A CN 201610521015A CN 106141144 B CN106141144 B CN 1061411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dividing plate
pot
pan body
main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10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41144A (zh
Inventor
林天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 Chuan County Pu Bao Iron Pan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Lu Chuan County Pu Bao Iron Pan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 Chuan County Pu Bao Iron Pan Factory filed Critical Lu Chuan County Pu Bao Iron Pan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6105210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411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41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11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411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11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9/00Casting in, on, or around objects which form part of the product
    • B22D19/0045Casting in, on, or around objects which form part of the product household utens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属于铁锅铸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火锅锅具通过先铸造隔板,然后将隔板与锅主体熔融结合,无缝连接,主要步骤为(1)隔板的成型;(2)隔板入模打磨;(3)锅主体与隔板结合;(4)冷却成型,本发明利用铸铁的天然环保安全,且性能稳定作为火锅锅具,利用隔板将火锅锅具分割成若干小格,且隔板与锅具主体之间无焊接,直接铸造成型,避免了焊接部位的有害物质随火锅进入人体,防止了隔板与锅主体连接部位因长时间煮火锅导致腐蚀,有效地阻隔了各小格之间的相互串味,提升了火锅的品质;另外,隔板将锅主体分隔开,可每人使用不同的小格,也可以涮煮不同的火锅材料,既卫生又可以同时煮熟不同食物。

Description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锅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背景技术】
铸铁用于制造锅,天然安全,坚固耐用,稳定性好,原因是:铸铁导热较快,且均匀;能有效帮助食物将鲜味全部释放,铸铁具有卓越的保温性能,保持食物鲜味和营养不易流失。铸铁由天然矿石提炼而成,没有经过任何的化学加工处理,所以非常安全,且铸铁是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材料,相对于其他材料的锅来说,质量重,在炉灶上放置时非常稳定,锅体本身不易移动,而铸铁用于煮火锅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但现在的火锅盆普遍都是鸳鸯锅,一般都是辣味或者非辣两种,而且不能同时煮多重食物,即便放在一起煮,火锅的味道也变味道了。另外现在很多火锅的锅具隔板与锅主体之间是通过焊接在一起,长时间使用,焊接部位容易腐蚀使隔开的隔间之间容易串味,且焊接的部位因为用焊条焊接,焊条中有害物质残留在焊接部位,会随着煮火锅流入食物中,进入人体。
公开号CN201624506U活动隔板火锅,该实用新型专利表明可以根据客人的多少,插上相应的隔板数,做到一人一格,既有一人一锅方便、卫生的优点,但是美中不足之处是,隔板与锅之间会有空隙,锅中的汤料会通过空隙使每个格之间汤底仍然会混在一起。
市售鸳鸯锅或其他多隔板式火锅锅具种隔板与锅主体都是焊接的方法铸造而成,还未出现一体成型的多隔板式火锅锅具,尤其是铸铁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铸铁锅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本发明利用铸铁的天然环保安全,且性能稳定作为火锅锅具,利用隔板将火锅锅具分割成若干小格,且隔板与锅具主体之间无焊接,直接铸造成型,避免了焊接部位的有害物质随火锅进入人体,防止了隔板与锅主体连接部位因长时间煮火锅导致腐蚀,有效地阻隔了各小格之间的相互串味,提升了火锅的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所述火锅锅具包括锅主体和设置在锅内部、与锅主体相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将锅内空间分成至少两个隔间,所述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隔板的成型:选用隔板模具,所述隔板模具中开设有与隔板的形状、尺寸相对应的空隙,将熔融的铸铁水慢慢导入空隙内,至铁水刚好溢出模具为止,铁水冷却成型后将其取出,即得所述隔板;
(2)隔板入模打磨:选取上锅模,上锅模外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内表面结构匹配,上锅模底部中心还开设有只能容纳步骤(1)所得隔板的空隙,上锅模上的空隙形状与步骤(1)所得隔板的形状恰好相配合,且使得将隔板放入上锅模的空隙后,隔板还超出上锅模外表面3-5mm以上;将隔板放入上锅模后,打磨隔板外露在上锅模的端部,使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上锅模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为3~5mm即可;
(3)锅主体与隔板结合:准备下锅模,下锅模内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外表面结构相匹配,将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中,立即将上锅模压下至隔板被打磨的端部刚好接触到下锅模内壁,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至600~800℃,而且持续保持这个温度;
(4)冷却成型:待锅主体冷却后,取出铸造成型的铁锅即为多格式火锅锅具。
进一步地,所述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锅主体内壁熔融结合,避免小格之间相互串味,且防止了焊接部位因长时间煮火锅导致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使下锅模中的铸铁水不至于快速冷却而导致隔板与锅主体无法熔融结合。
进一步地,用铜铁合金水代替步骤(3)中的铸铁水,铜铁合金水中铜和铁的重量比为1:9~3:7。
进一步地,所述倒入下锅模中的铸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500~1600℃,铸铁水出炉温度高,可以使其倒入下锅模后仍处于液态,有利于隔板与锅主体充分熔融结合,并且温度越高,铸铁中的分子重排,可以是锅主体的铸造质量更高。
进一步地,步骤(3)中控制上锅模与下锅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为5mm保证隔板端部超出上锅模的部分不会刮伤下锅模内表面,也能让熔融的铸铁水完全包住隔板超出上锅模的部分并熔合。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形状可以为十字形、s形、三叉形或井字形中的一种。
本发明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基本原理是:先铸造隔板,再将隔板打磨得与锅主体底部匹配,然后在铸造锅主体时,待铸铁水为熔融态时将上锅模压下成型,使隔板超出上锅模的部分在铸铁水熔融与锅主体结合成型,在铸造锅主体过程中,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持续加热至600~800℃,减缓铸铁水散热速度,使隔板端部能充分与铸铁水熔合。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先铸造隔板,再用将隔板在锅主体铸造过程中与锅主体熔融结合,避免了后续将隔板与锅主体焊接,也避免可焊接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
(1)本发明在铸造锅主体过程中,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持续加热至600~800℃,减缓铸铁水散热速度,使隔板端部能充分与铸铁水熔合。
(2)本发明将铸造锅主体的铸铁水的出炉温度提高为1500~1600℃,铸铁水出炉温度高,可以使其倒入下锅模后仍处于液态,有利于隔板与锅主体充分熔融结合,并且温度越高,铸铁中的分子重排,可以是锅主体的铸造质量更高。
(3)本发明用多隔板将锅主体分隔开,可使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不同的小格,也可以同时涮煮不同的火锅材料,既卫生又可以同时煮熟不同食物。
(4)本发明用铜铁合金代替铸铁来浇注锅主体,不仅发挥了铸铁锅的天然安全、稳定性好的优点,也综合了铜的延展性和韧性极好的优势,降低锅在较大外力和突然撞击过程中易碎的风险;同时,铜的高导热性也进一步提高了铸铁锅的导热效果,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6)本发明用铸铁作为火锅的锅具,因为铸铁导热较快,且均匀;能有效帮助食物将鲜味全部释放,铸铁具有卓越的保温性能,保持食物鲜味和营养不易流失。铸铁由天然矿石提炼而成,没有经过任何的化学加工处理,所以非常安全,且铸铁是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材料,相对于其他材料的锅来说,质量重,在炉灶上放置时非常稳定,锅体本身不易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隔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锅主体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破截面立体效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俯视图。
图中各项说明:
1-隔板;2-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和结合最佳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所述火锅锅具包括锅主体和设置在锅内部、与锅主体相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将锅内空间分成至少两个隔间,所述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隔板的成型:选用井字形隔板模具,所述隔板模具中开设有与井字形隔板的形状、尺寸相对应的空隙,将熔融的铸铁水慢慢导入空隙内,至铁水刚好溢出模具为止,铁水冷却成型后将其取出,即得所述隔板,如图1和图5所示;
(2)隔板入模打磨:选取上锅模,上锅模外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内表面结构匹配,上锅模底部中心还开设有只能容纳步骤(1)所得井字形隔板的空隙,上锅模上的空隙形状与步骤(1)所得隔板的形状恰好相配合,且使得将隔板放入上锅模的空隙后,隔板还超出上锅模外表面3mm以上;将隔板放入上锅模后,打磨隔板外露在上锅模的端部,使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上锅模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为3mm即可,锅主体如图2所示;
(3)锅主体与隔板结合:准备下锅模,下锅模内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外表面结构相匹配,将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中,立即将上锅模压下至隔板被打磨的端部刚好接触到下锅模内壁,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至600℃,而且持续保持这个温度,倒入下锅模中的铸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500℃,铸铁水出炉温度高,可以使其倒入下锅模后仍处于液态,有利于隔板与锅主体充分熔融结合,并且温度越高,铸铁中的分子重排,可以是锅主体的铸造质量更高;
(4)冷却成型:待锅主体冷却后,取出铸造成型的铁锅即为多格式火锅锅具,如图3所示。
其中,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锅主体内壁熔融结合,避免小格之间相互串味,且防止了焊接部位因长时间煮火锅导致腐蚀;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使下锅模中的铸铁水不至于快速冷却而导致隔板与锅主体无法熔融结合;另外,用铜铁合金水代替步骤(3)中的铸铁水,铜铁合金水中铜和铁的重量比为1:9;步骤(3)中控制上锅模与下锅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为5mm保证隔板端部超出上锅模的部分不会刮伤下锅模内表面,也能让熔融的铸铁水完全包住隔板超出上锅模的部分并熔合。
实施例2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所述火锅锅具包括锅主体和设置在锅内部、与锅主体相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将锅内空间分成两个隔间,所述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隔板的成型:选用s形隔板模具,所述隔板模具中开设有与s字形隔板的形状、尺寸相对应的空隙,将熔融的铸铁水慢慢导入空隙内,至铁水刚好溢出模具为止,铁水冷却成型后将其取出,即得所述隔板;
(2)隔板入模打磨:选取上锅模,上锅模外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内表面结构匹配,上锅模底部中心还开设有只能容纳步骤(1)所得s形隔板的空隙,上锅模上的空隙形状与步骤(1)所得隔板的形状恰好相配合,且使得将隔板放入上锅模的空隙后,隔板还超出上锅模外表面5mm以上;将隔板放入上锅模后,打磨隔板外露在上锅模的端部,使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上锅模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为5mm即可;
(3)锅主体与隔板结合:准备下锅模,下锅模内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外表面结构相匹配,将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中,立即将上锅模压下至隔板被打磨的端部刚好接触到下锅模内壁,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至800℃,而且持续保持这个温度,倒入下锅模中的铸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600℃,铸铁水出炉温度高,可以使其倒入下锅模后仍处于液态,有利于隔板与锅主体充分熔融结合,并且温度越高,铸铁中的分子重排,可以是锅主体的铸造质量更高,如图4所示;
(4)冷却成型:待锅主体冷却后,取出铸造成型的铁锅即为多格式火锅锅具。
其中,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锅主体内壁熔融结合,避免小格之间相互串味,且防止了焊接部位因长时间煮火锅导致腐蚀;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使下锅模中的铸铁水不至于快速冷却而导致隔板与锅主体无法熔融结合;另外,用铜铁合金水代替步骤(3)中的铸铁水,铜铁合金水中铜和铁的重量比为3:7;步骤(3)中控制上锅模与下锅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为5mm保证隔板端部超出上锅模的部分不会刮伤下锅模内表面,也能让熔融的铸铁水完全包住隔板超出上锅模的部分并熔合。
实施例3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所述火锅锅具包括锅主体和设置在锅内部、与锅主体相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将锅内空间分成四个隔间,所述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隔板的成型:选用十字形隔板模具,所述隔板模具中开设有与十字形隔板的形状、尺寸相对应的空隙,将熔融的铸铁水慢慢导入空隙内,至铁水刚好溢出模具为止,铁水冷却成型后将其取出,即得所述隔板;
(2)隔板入模打磨:选取上锅模,上锅模外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内表面结构匹配,上锅模底部中心还开设有只能容纳步骤(1)所得十字形隔板的空隙,上锅模上的空隙形状与步骤(1)所得隔板的形状恰好相配合,且使得将隔板放入上锅模的空隙后,隔板还超出上锅模外表面4mm以上;将隔板放入上锅模后,打磨隔板外露在上锅模的端部,使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上锅模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为4mm即可;
(3)锅主体与隔板结合:准备下锅模,下锅模内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外表面结构相匹配,将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中,立即将上锅模压下至隔板被打磨的端部刚好接触到下锅模内壁,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至700℃,而且持续保持这个温度,倒入下锅模中的铸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550℃,铸铁水出炉温度高,可以使其倒入下锅模后仍处于液态,有利于隔板与锅主体充分熔融结合,并且温度越高,铸铁中的分子重排,可以是锅主体的铸造质量更高;
(4)冷却成型:待锅主体冷却后,取出铸造成型的铁锅即为多格式火锅锅具。
其中,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锅主体内壁熔融结合,避免小格之间相互串味,且防止了焊接部位因长时间煮火锅导致腐蚀;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使下锅模中的铸铁水不至于快速冷却而导致隔板与锅主体无法熔融结合;另外,用铜铁合金水代替步骤(3)中的铸铁水,铜铁合金水中铜和铁的重量比为2:8;步骤(3)中控制上锅模与下锅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为5mm保证隔板端部超出上锅模的部分不会刮伤下锅模内表面,也能让熔融的铸铁水完全包住隔板超出上锅模的部分并熔合。
实施例4
除隔板模具和上锅模的空隙形状不一样,其他与实施例2相同。
本发明利用铸铁的天然环保安全,且性能稳定作为火锅锅具,利用隔板将火锅锅具分割成若干小格,且隔板与锅具主体之间无焊接,直接铸造成型,避免了焊接部位的有害物质随火锅进入人体,防止了隔板与锅主体连接部位因长时间煮火锅导致腐蚀,有效地阻隔了各小格之间的相互串味,提升了火锅的品质,同时使用铸铁做锅具的好处是铸铁由天然矿石提炼而成,没有经过任何的化学加工处理,所以非常安全,且铸铁是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材料,相对于其他材料的锅来说,质量重,在炉灶上放置时非常稳定,锅体本身不易移动。

Claims (4)

1.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所述火锅锅具包括锅主体和设置在锅内部、与锅主体相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将锅内空间分成至少两个隔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隔板的成型:选用隔板模具,所述隔板模具中开设有与隔板的形状、尺寸相对应的空隙,将熔融的铸铁水慢慢导入空隙内,至铁水刚好溢出模具为止,铁水冷却成型后将其取出,即得所述隔板;
(2)隔板入模打磨:选取上锅模,上锅模外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内表面结构匹配,上锅模底部中心还开设有只能容纳步骤(1)所得隔板的空隙,上锅模上的空隙形状与步骤(1)所得隔板的形状恰好相配合,且使得将隔板放入上锅模的空隙后,隔板还超出上锅模外表面5mm以上;将隔板放入上锅模后,打磨隔板外露在上锅模的端部,使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上锅模外表面的垂直距离为3~5mm即可;
(3)锅主体与隔板结合:准备下锅模,下锅模内表面与所述锅主体的外表面结构相匹配,将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中;立即将上锅模压下至隔板被打磨的端部刚好接触到下锅模内壁,或者立即将上锅模压下并控制上锅模与下锅模之间的间距不小于5mm以保证隔板端部超出上锅模的部分不会刮伤下锅模内表面;使被打磨过的隔板端部与锅主体内壁熔融结合;铸铁水倒入铸造锅主体的下锅模前,先将下锅模加热至600~800℃,而且持续保持这个温度;
(4)冷却成型:待锅主体冷却后,取出铸造成型的铁锅即为多格式火锅锅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铜铁合金水代替步骤(3)中的铸铁水,铜铁合金水中铜和铁的重量比为1:9~3: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入下锅模中的铸铁水的出炉温度为1500~1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形状为十字形、s形、三叉形、星形或井字形中的一种。
CN201610521015.1A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Active CN1061411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1015.1A CN106141144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1015.1A CN106141144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1144A CN106141144A (zh) 2016-11-23
CN106141144B true CN106141144B (zh) 2018-01-09

Family

ID=58062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1015.1A Active CN106141144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41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135A (zh) * 2017-11-14 2018-05-04 苏州固特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件水槽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10742U (zh) * 1986-12-27 1987-11-18 黄抚邦 多用锅
CN2691431Y (zh) * 2004-02-17 2005-04-13 钟声 分餐式火锅
CN2850484Y (zh) * 2005-11-01 2006-12-27 徐延山 一种同时两用的电饭煲内胆
CN2894535Y (zh) * 2006-02-13 2007-05-02 黎顺地 一种不粘底的鸳鸯火锅
CN2927901Y (zh) * 2006-05-24 2007-08-01 农小洁 多味套餐锅
CN201624506U (zh) * 2009-12-11 2010-11-10 徐国建 活动隔板火锅
CN202515397U (zh) * 2012-03-30 2012-11-07 赵佰胜 一种旋转式多品种食物同煮锅
CN204410502U (zh) * 2014-12-09 2015-06-24 上海和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火锅配件的金属夹层组合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3277A (ja) * 2001-07-25 2003-02-04 Daido Steel Co Ltd 調理器
JP2009045194A (ja) * 2007-08-20 2009-03-05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気炊飯器
KR101460635B1 (ko) * 2012-05-10 2014-11-13 주식회사 엠엘씨 이중 프라이팬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6210742U (zh) * 1986-12-27 1987-11-18 黄抚邦 多用锅
CN2691431Y (zh) * 2004-02-17 2005-04-13 钟声 分餐式火锅
CN2850484Y (zh) * 2005-11-01 2006-12-27 徐延山 一种同时两用的电饭煲内胆
CN2894535Y (zh) * 2006-02-13 2007-05-02 黎顺地 一种不粘底的鸳鸯火锅
CN2927901Y (zh) * 2006-05-24 2007-08-01 农小洁 多味套餐锅
CN201624506U (zh) * 2009-12-11 2010-11-10 徐国建 活动隔板火锅
CN202515397U (zh) * 2012-03-30 2012-11-07 赵佰胜 一种旋转式多品种食物同煮锅
CN204410502U (zh) * 2014-12-09 2015-06-24 上海和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带火锅配件的金属夹层组合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1144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41144B (zh) 一种多格式火锅锅具的铸造方法
CN205586611U (zh) 一种高保温中药提取罐
CN206365735U (zh) 一种含铜织网的锅具
CN109924858B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且能控制沸腾的鸳鸯火锅
CN205457996U (zh) 一种家用隔热珐琅锅
CN106361131B (zh) 一种含铜织网的锅具及其复合层的制造工艺
CN202665088U (zh) 一种火锅汤勺
KR20030090585A (ko) 인덕션 레인지 겸용 주방용기
CN107752716A (zh) 锅具及其加工方法、烹饪器具
CN206166592U (zh) 汤液循环电热壶或锅
CN202665215U (zh) 石质内胆铝锅
CN207627024U (zh) 内锅及烹饪设备
CN205597721U (zh) 一种锅具
CN202589103U (zh) 咖啡壶
CN103636880A (zh) 一种巧克力的制作方法
CN205359168U (zh) 一种兼具锅和盆的纳米陶瓷盘
CN216652071U (zh) 一种适于涮烤两用锅的加热装置
CN205359200U (zh) 一种麻辣烫烹具
CN201782575U (zh) 一种真空电热水壶
CN103405152A (zh) 煮蛋器
CN202875046U (zh) 健康电饭锅
CN212972700U (zh) 不窜味隔锅
CN205458099U (zh) 一种两用型煮茶器具
CN211673885U (zh) 一种新型漏勺
CN101474035B (zh) 防油烟炊具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Assignee: Lu Chuan County iron kitchenwar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ssignor: Lu Chuan County Pu Bao iron pan factory

Contract record no.: X201945000000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casting multi-box hot po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