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5141A - 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5141A
CN106135141A CN201610625644.9A CN201610625644A CN106135141A CN 106135141 A CN106135141 A CN 106135141A CN 201610625644 A CN201610625644 A CN 201610625644A CN 106135141 A CN106135141 A CN 106135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h
aquatic
biological product
water
natu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56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国
李虎
董乃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6256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51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5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51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隶属水产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在水产饵料水溞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添加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进而提高水溞的生长繁殖能力、强化其作为饵料的营养。本发明以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为纯天然生物制品,通过藻类—溞虫—水产动物的食物链自然传递,保障了水产品的天然性,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微藻生物制品不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还富含一定的多糖及蛋白质等其它营养和能量物质,可综合提高水产应用效果。

Description

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隶属水产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虾蟹等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之上述水产品的渔获量逐年降低,大力开展人工养殖提供更多水产品,满足社会需求是目前和未来水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然而,在目前鱼类、虾类和其它水产动物养殖中,特别是在育苗阶段上述水产动物的幼体普遍存在孵化生活率较低、生长缓慢、免疫力低下或病害发生甚至死亡等系列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人工养殖所提供的饵料较为单一、营养缺乏,与自然环境中丰富多样的天然饵料具有很大差异。如何通过模拟自然食物链(网),提高饵料(特别是开口鲜活饵料)质量,这是水产养殖的新命题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
水溞(Daphnia)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的枝角亚目,俗称红虫子或鱼虫子,是鱼类、虾类等水产动物特别是苗期的主要天然食物,它在水域中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渔获量。水溞习居于富营养型的水体中,在浅水湖泊、池塘和间歇性小水域中也较常见,暖季数量最多,主要以有机碎屑、细菌、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为食物。水溞主要有大型溞(Daphnia magna)、蚤状溞(D.pulex)、隆线溞(D.carinata)、锯顶低额溞(Simocephalus serrulatus)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等淡水物种,还有分布在咸水中的尖头溞(Penilia)、三角溞(Evadne)和短尾溞(Podon)等海水物种。水溞来源广,生长迅速、生活周期短,其繁殖力强,常行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水溞营养价值高、重粗蛋白含量达55%左右,类鱼类和虾类苗种阶段以及特种水产养殖幼体阶段的适口、易得的好饵料,因此在鱼类、虾类和其它水产动物养殖,以及宠物观赏鱼养殖中具有广阔应用潜力。
水溞在自水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和结构功能、保障渔业生产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人工水产养殖中,无论从自然捕获的水溞,还是人工养殖的水溞都不能满足水产的巨大需求量,同时,在人工养殖水溞中,单细胞微藻供应量和种类都受到了限制,仅能提供的也是普通的微藻(如小球藻),不得不以其它类型饵料(如酵母)甚至人工饲料替代,难以有效足量地提供虾青素、类胡萝卜素、EPA和DHA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天然活性物质,换言之,微藻饵料投喂不足进一步制约着水溞生产和产品质量。因此,所生产的水溞饵料难以满足水产动物鱼类、虾类以及其它水产动物对上述活性物质的需求,导致水产动物成活率、生长速率和抗病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水产养殖及其饵料水溞的营养现状,本发明提出提一种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在水产饵料水溞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添加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进而提高水溞的生长繁殖能力、强化其作为饵料的营养。
所添加的适量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制品,其使用剂量存在一定的浮动范围,该范围主要基于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不同而导致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则添加量少;反之,则越多。一般而言,加入的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用量占饲喂水溞饵料量的1.0%-50.0%,优化剂量2.0%-30.0%,最佳剂量5.0%-20.0%。
所述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为一种或几种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藻粉、鲜藻泥或藻渣的生物制品;其中,生物制品为细胞破壁的或未经细胞破壁。
所述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为富含一种种或几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为虾青素、类胡萝卜素、以及AA、EPA、DHA中一种或几种不饱和脂肪酸。
所述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为富含虾青素的红球藻、富含胡萝卜素的盐藻、富含DHA不饱和脂肪酸的裂壶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生物制品,其中,生物制品为细胞破壁的或未经细胞破壁。
一种利用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的应用,利用所述方法饲养水溞获得生长速率、繁殖能力、抗氧化性能和营养功效强的水溞,将所得水溞作为饵料,作为制备饲喂水产生物或观赏鱼养殖饲料的应用,增加综合生产效率或强化观赏鱼色泽。
具体是,先利用微藻生物制品营养强化水溞饵料,再应用上述营养强化水溞饵料饲喂鱼类、虾类及其它水产动物,增加鱼类、虾类及其它水产动物育苗的成活率、生长速率和抗病能力,增强水产动物的抗辐射力和强氧化性能,增加综合生产效率,或增强宠物观赏鱼色泽。
本发明的特色和优点在于:
本发明借助藻类—溞虫—水产动物的食物链自然传递模式,首先在水产饵料水溞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添加适量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提高水溞的生长繁殖能力、强化其饵料营养性能;然后,再将该营养强化水溞饵料应用到水产养殖中,目的满足水产动物鱼类、虾类以及其它水产动物对上述活性物质的基本需求,从而实现增加水产动物育苗的成活率、生长速率和抗病能力,增加综合生产效率的目的;具体为:
1.以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为纯天然生物制品,通过藻类—溞虫—水产动物食物链的自然传递,保障了水产品的天然性,使用安全,无毒副作用;微藻生物制品不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还富含一定的多糖及蛋白质等其它营养和能量物质,可综合提高水产应用效果。
2.微藻天然活性物质如天然虾青素、类胡萝卜素、EPA和DHA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多以酯质方式存在,其稳定性强,故饲喂水溞吸收效率高;
3.微藻生物制品以藻泥为原料,可减少干燥环节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以藻渣为生物制品,不仅可实现本发明等价功效,而且也避免了废渣排放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压力。
4.本发明借助裸腹溞吸收、转化能力,以及通过食物链向水产动物传递的天然活性物质的功能,进而可在水产动物体内充分发挥天然活性物质素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抗辐射力以及营养功效,进一步提高饲喂水产动物鱼类、虾类以及其它水产动物育苗的成活率、生长速率和抗病能力,综合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或增强宠物观赏鱼色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不同饵料饲喂水溞的培养效果图;其中,左,普通微拟球藻饲喂的对照组;右,富含虾青素的红球藻藻渣强化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微藻饵料饲喂裸腹溞虫体变化图。上虫,单独饲喂微拟球藻的裸腹溞成虫(在孵卵囊中含有1个孵化的幼虫);下虫,饲喂微拟球藻与富含虾青素红球藻的裸腹溞成虫(在孵卵囊中也含有1个发育中的幼虫)。
具体实施案例
下面结合裸腹溞养殖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之发明。但是,实施例不应视作对本发明权利的限定。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等,也都属于本发明创造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取2只50升的培养箱,向其中添加40升25‰的海水,并接种等密度的裸腹溞(1个/毫升),在自然光温室大棚中,充分通气培养12天。期间,向其中一只培养箱中每天添加15.0g鲜微拟球藻泥;而向另一只培养箱中加等重量的微拟球藻鲜藻泥和0.5%红球藻藻渣(细胞预先进行充分破壁处理)混合制品,其中小球藻与红球藻的混合干重比率为3:2(即红球藻占总微藻饵料的40%)。
结果表明:二个饲喂组的裸腹溞生长与繁殖良好(参见图1)。整个培养期间,单独投喂微拟球藻的对照组,裸腹溞密度最高达到32个/毫升;而投喂微拟球藻和红球藻破壁藻渣组的裸腹溞密度更多,最高达到37个/毫升,裸腹溞个体密度提高15%左右。同时,单独饲喂微拟球藻的裸腹溞虫体为草绿色,而喂微拟球藻和红球藻破壁藻渣组的虫体为红色。在显微镜下:相对于单独饲喂微拟球藻的裸腹溞(图1左),喂微拟球藻和红球藻破壁藻渣组的溞体内的消化道呈非常明显的红色(图1右)。这也意味着溞体内虾青素含量增加,作为水产动物育苗饵料时,其营养性能更高。
实施例2
取2只50升的培养箱,向其中添加40升25‰的海水,并接种等密度的裸腹溞(1个/毫升),在自然光温室大棚中,充分通气培养8天。其中向一只培养箱中每天添加15.0g鲜微拟球藻泥;同样,向另一只培养箱中加等重量的微拟球藻鲜藻泥和1.5%红球藻鲜藻泥的混合制品,其中小球藻与红球藻泥二者的混合的干重比率为4:1(即红球藻占总微藻饵料的20%)。
结果显示:二个饲喂组的裸腹溞获得类似实施例的现象,其裸腹溞生长与繁殖良好。单独投喂微拟球藻的对照组,与投喂微拟球藻和红球藻藻泥组的裸腹溞密度分别达到10个/毫升与11个/毫升,二个处理组裸腹溞密度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但是,随着培养时间增加,添加红球藻组的裸腹溞的成虫个体明显偏大(参见图2)。其中相对长度小于1.0mm“小个体”数目出现减少,而大于1.5mm的大个裸腹溞数目出现上升趋势,介于1.0mm-1.5mm的中等大小的裸腹溞相对也有增多。这意味着,虽然在较短的实验期间,添加富含虾青素的红球藻藻泥对细胞密度没有很大影响,但是由于虫体呈一定程度的增大,对其溞虫的总生物产量也有明显增加效果。
实施例3
取2只50升的培养箱,向其中添加40升25‰的海水,并按照1个/毫升的密度接种裸腹溞,在自然光温室大棚中,充分通气培养10天。期间,向其中一只培养箱中每天添加15.0g鲜微拟球藻泥;而向另一只培养箱中加等重量的微拟球藻鲜藻泥和0.5%红球藻未破壁的藻渣混合制品,其中小球藻与红球藻藻渣的混合干重比率为1:1(即红球藻占总微藻饵料的50%)。
结果证实:二个饲喂组的裸腹溞生长与繁殖良好。并且整个培养期间,投喂微拟球藻和红球藻藻渣组,与单独投喂微拟球藻的对照组相比,其裸腹溞密度也更多,其裸腹溞增加趋势、虫体大小与颜色、与实施例1的结果基本类似。
上述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富含虾青素的红球藻破壁处理与否,对裸腹溞的增产效果影响不甚明显,裸腹溞具有产生并有效消化和吸收微藻细胞壁的相关消化酶类。细胞破壁处理无疑增加工序、设备、电力等投资,而利用未破壁处理的微藻制品直接饲喂,可有效降低成本但在却发挥同样的生产应用效果。
实施例4
进一步利用上述方法,进一步放大培养水溞的规模,收获一定量的溞虫,再用于鱼类幼苗培育中,与传统饵料育苗效果对比。结果显示:利用该裸腹溞所投喂的鱼苗的生长速率、成活率都有大幅增加。其中,与投喂传统卤虫的对照组相比,利用营养强化的裸腹溞饲喂的鱼苗成活率提高了60%多,单尾鱼苗的平均体重增加1-2倍,水产增产效果极其显著。
上述实施例均表明:在水产饵料水溞人工培养中,通过添加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可在增加水溞的生物量并强化水溞饵料的营养功能;将该溞虫应用到水产养殖中,进而增加鱼虾等水产动物育苗的生产应用效果。

Claims (7)

1.一种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产饵料水溞的培养过程中,通过添加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进而提高水溞的生长繁殖能力、强化其作为饵料的营养。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的添加占饲喂水溞饵料总质量的1.0%-50.0%。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的添加量占饲喂水溞饵料总质量的2.0%-30.0%。
4.按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为一种或几种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藻粉、鲜藻泥或藻渣的生物制品;其中,生物制品为细胞破壁的或未经细胞破壁。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为富含一种种或几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为虾青素、类胡萝卜素、以及AA、EPA、DHA中一种或几种不饱和脂肪酸。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富含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藻生物制品为富含虾青素的红球藻、富含胡萝卜素的盐藻、富含DHA不饱和脂肪酸的裂壶藻中的一种或几种生物制品,其中,生物制品为细胞破壁的或未经细胞破壁。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方法饲养水溞获得生长速率、繁殖能力、抗氧化性能和营养功效强的水溞,将所得水溞作为饵料,作为制备饲喂水产生物或观赏鱼养殖饲料的应用。
CN201610625644.9A 2016-08-01 2016-08-01 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Pending CN1061351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5644.9A CN106135141A (zh) 2016-08-01 2016-08-01 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5644.9A CN106135141A (zh) 2016-08-01 2016-08-01 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5141A true CN106135141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328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5644.9A Pending CN106135141A (zh) 2016-08-01 2016-08-01 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514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2394A (zh) * 2017-07-13 2017-10-10 上海海洋大学 用大型溞干粉部分替代鱼粉的罗氏沼虾配合饲料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1185A (zh) * 2009-12-23 2010-06-16 大连水产学院 海产浮游猛水蚤大规模培养方法
CN101810246A (zh) * 2009-11-13 2010-08-25 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营养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04307A (zh) * 2009-06-08 2010-12-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培育青蟹苗种的方法
CN103141439A (zh) * 2012-10-23 2013-06-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营养强化卤虫体内dha、epa和ara的方法
CN103155905A (zh) * 2012-10-23 2013-06-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南极大磷虾粉营养强化轮虫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4307A (zh) * 2009-06-08 2010-12-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培育青蟹苗种的方法
CN101810246A (zh) * 2009-11-13 2010-08-25 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营养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1185A (zh) * 2009-12-23 2010-06-16 大连水产学院 海产浮游猛水蚤大规模培养方法
CN103141439A (zh) * 2012-10-23 2013-06-1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营养强化卤虫体内dha、epa和ara的方法
CN103155905A (zh) * 2012-10-23 2013-06-1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南极大磷虾粉营养强化轮虫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亚芳: "枝角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台湾海峡》 *
孙晓庆等: "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中的综合应用现状", 《齐鲁渔业》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2394A (zh) * 2017-07-13 2017-10-10 上海海洋大学 用大型溞干粉部分替代鱼粉的罗氏沼虾配合饲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s et al. Important live food organisms and their role in aquaculture
CN105994027B (zh) 一种提高池塘克氏原螯虾商品规格及产量的养殖方法及池塘
CN100534297C (zh) 一种鲥鱼集约化生态型育苗方法
KR101449557B1 (ko) 미세조류 클로렐라를 주성분으로 하는 해삼용 사료 조성물
CN103120134B (zh) 无公害青虾养殖方法
CN104982355A (zh) 一种草鱼池塘高产的养殖方法
CN103918615B (zh) 一种室内循环水立体养殖红沙蚕的方法
US20080107768A1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crustaceans in aquaculture
CN1871899A (zh) 中纬度地区一种鳜鱼安全高效综合养殖技术
CN102669013A (zh) 中华乌鳖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6417122B (zh) 一种提高优质青虾苗种产量的培育方法
Zmora et al. Microalga for aquacultur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EP3431579A1 (en) Feed composi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zooplankton, zooplankton, and zooplankton growth promoter and survival rate enhancer
CN105309360A (zh) 一种珍珠龙趸石斑鱼与日本囊对虾混养控制白斑综合症的方法
CN105210953A (zh) 虾的高产养殖方法
CN106212392A (zh) 一种提高轮虫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其作为饵料营养的方法
CN107079843B (zh) 乌苏里白鲑苗种培育方法
CN109504609B (zh) 用于浮游动物饵料的海藻的培养方法
CN107182854A (zh) 一种鲈鱼的池塘生态养殖的方法及其应用
JP3927667B2 (ja) 養魚用餌料
CN105409848A (zh) 一种蓝子鱼与日本囊对虾混养控制细菌病的方法
CN106135141A (zh) 提高水溞生长繁殖能力与强化饵料营养性能的方法
Shigueno Intensive culture and feed development in Penaeus japonicus
Nesara et al. Diatomix: a diatoms enhancer.
CN104521845A (zh) 一种全雄黄颡鱼池塘主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