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5550B -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5550B
CN106105550B CN201610701241.8A CN201610701241A CN106105550B CN 106105550 B CN106105550 B CN 106105550B CN 201610701241 A CN201610701241 A CN 201610701241A CN 106105550 B CN106105550 B CN 106105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railway carriage
stirring shaft
combine harvester
carriage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12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5550A (zh
Inventor
袁铁军
吴帆
邱亚兰
张秀丽
张广冬
倪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engb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Xuzhou Tian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g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7012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5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5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5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5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5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25/00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Hanging-up harvested fruit
    • A01F25/16Arrangements in forage silo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20Collapsible or foldable PV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51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51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 Y02A40/58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t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2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e.g. solar water pump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属于收割机领域,包括收割车头、后车和节能系统,收割车头设置有谷物收割箱,后车包括车箱底座和设置于车箱底座的后车箱,谷物收割箱和后车箱之间通过谷物输送管道连通,收割车头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履带行走机构,后车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履带行走机构,收割车头和车箱底座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系统可拆卸地连接;节能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机构,蓄电池机构设置于车箱底座,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机构之间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发电供用户使用或者向电网供电,用途广泛,充分发挥了收割机的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割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联合收割机一般都可以完成农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干、清除杂物等功能,但通常只能在一般比较平整的开阔地形进行收割,对于梯田之类的丘陵地形或者由于持续阴雨天气造成松软泥泞的土地就无法使用,只能限制于平原地区,丘陵区的谷物收割只能是人力收割,这大大降低收割的效率,并且收割下来的谷料不便于运输,这种做法在使用了大量劳动力,大量的时间的情况下,并不能保证谷物质量的要求。
并且现有很多收割机在非农忙季节就闲置在农民的仓库里,既占地方也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包括收割车头、后车和节能系统,收割车头设置有谷物收割箱,后车箱包括车箱底座和设置于车箱底座的后车箱,谷物收割箱和后车箱之间通过谷物输送管道连通,收割车头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履带行走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履带行走机构,后车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履带行走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二履带行走机构,收割车头和车箱底座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系统可拆卸地连接;节能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机构,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后车箱的外侧,蓄电池机构设置于车箱底座,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机构之间电连接。
收割车头在对农作物进行收割、脱粒后,将谷物暂时储存在谷物收割箱,然后通过谷物输送管道将收割后的谷物传送到后车箱进行储存。蟒式多用途收割机收割过程中,铰链连接系统实现了收割车头和后车箱之间的相互扭动,与履带行走系统相互配合形成了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即前后可以翘起且能够发生扭动,从而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以及各种气候情况下的各种地形,对于梯田之类的丘陵地形或者由于持续阴雨天气造成松软泥泞的土地都能使用,大大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并且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保证谷物的收割质量和效率。同时,由于采用蟒式结构,使后车箱的体积能够大大的增大,从而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小卸下谷物的频率。
太阳能电池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可使后车箱在闲置时可以作为工地房使用,亦可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发电供用户使用或者向电网供电。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传递给蓄电池机构,节能环保。
进一步地,后车箱可拆卸地设置于车箱底座,车箱底座设置有上箱牵引机构、下箱推动机构和滑动导向机构,上箱牵引机构能够牵引后车箱沿着滑动导向机构从地面移动至车箱底座的顶部,下箱推动机构能够推动后车箱沿着滑动导向机构从车箱底座的顶部移动至地面。
农忙季节,后车箱置于车箱底座,能够实现农作物的收割和储存,保证收割质量和效率,非农忙季节,则可将后车箱从车箱底座上拆卸下来,一方面,可以作为移动工地房使用,另一方面,能够用于储存谷物,即充分利用了后车箱,也避免后车箱始终置于车箱底座上占用大量的存放空间,更具实用性。从而克服了现有很多收割机在非农忙季节就闲置在农民的仓库里,既占地方也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缺点。
进一步地,蟒式多用途收割机设置有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设置于后车箱的内部,蓄电池机构与电加热元件电连接。
后车箱的内部安装有电发热元件,后车箱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机构,电加热元件与蓄电池机构电连接获得电能。电发热元件用于充分烘干谷物,便于谷物的储存。
进一步地,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包括搅拌系统,搅拌系统包括液压马达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主搅拌转轴和设置于主搅拌转轴的两侧的两个副搅拌转轴,主搅拌转轴和副搅拌转轴分别通过可拆卸支架设置于后车箱的内部,主搅拌转轴和副搅拌转轴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主搅拌转轴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副搅拌转轴的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主搅拌转轴和副搅拌转轴均与车箱底座并排设置;主搅拌转轴的靠近收割车头的一端均穿过后车箱且设置有主动带轮,两个副搅拌转轴的靠近收割车头的一端均穿过后车箱且分别设置有从动带轮,主搅拌转轴与液压马达连接,主动带轮带动从动带轮转动。
后车箱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或蓄电池机构加热电发热元件。搅拌转轴在液压马达的作用下转动,主动带轮带动从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副搅拌转轴副运动,主搅拌转轴和副搅拌转轴的螺旋叶片随着转动,实现谷物在后车箱两侧与后车箱中间形成对流运动,有利于谷物的充分烘干和均匀放置。
进一步地,每个副搅拌转轴对应的可拆卸支架分别设置于一个圆弧板,每个圆弧板设置于后车箱的底壁的一侧和与底壁连接的侧壁之间。设置圆弧板,螺旋叶片在旋转过程中,能够有效充分的驱动周边的谷物进行移动,能够防止后车箱的底壁和侧壁之间形成谷物运动死区,影响谷物的干燥。
进一步地,车箱底座并排设置有两个卡接护栏,后车箱位于两个卡接护栏之间,卡接护栏可拆卸地设置于车箱底座,后车箱的与卡接护栏相对的两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卡接组件,卡接护栏与卡接组件卡接连接。
卡接护栏用于实现后车箱与车箱底座之间的固定,后车箱在移动至车箱底座的顶部后,通过卡接护栏固定于车箱底座实现固定,拆卸时,先将卡接护栏与车箱底座拆卸开,再移动后车箱,然后将卡接护栏与卡接组件卡接连接解除。同时,卡接护栏还能够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后车箱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以及滑出车箱底座。
进一步地,温度调节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仪和温度控制机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后车箱的内部,温度调节仪设置预设温度值,温度传感器将所温度测量值发送给温度调节仪,当温度测量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温度调节仪向温度控制机构发出停止加热信号,温度控制机构断开蓄电池机构与电加热元件的电连接。
后车箱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或蓄电池机构加热电发热元件。搅拌转轴在液压马达的作用下转动,主动带轮带动从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副搅拌转轴副运动,主搅拌转轴和副搅拌转轴的螺旋叶片随着转动,实现谷物在后车箱两侧与后车箱中间形成对流运动,有利于谷物的充分烘干和均匀放置。如果后车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则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停止电发热元件的加热。
进一步地,后车箱设置有空调和排风扇,当温度测量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温度控制机构控制空调和/或排风扇开启。
后车箱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或蓄电池机构加热电发热元件。搅拌转轴在液压马达的作用下转动,主动带轮带动从动带轮转动,从而带动副搅拌转轴副运动,主搅拌转轴和副搅拌转轴的螺旋叶片随着转动,实现谷物在后车箱两侧与后车箱中间形成对流运动,有利于谷物的充分烘干和均匀放置。如果后车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则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停止电发热元件的加热。后车箱的排风扇或空调低速向内吹动空气循环,改善箱体内温度的均匀性,并不断带走水汽,如果后车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则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停止电发热元件的加热,并通过排风扇或空调高速向外排风降温。
进一步地,收割车头设置有驾驶室,驾驶室设置有显示屏,后车箱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多个摄像头和多个温度传感器,显示屏能够显示每个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值、每个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湿度值和后车箱的内部摄像。
后车箱的内部装有摄像头,摄像头与收割机车头内的驾驶室显示屏相连接,以便观察后车箱内的状况。如果后车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则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停止电发热元件的加热,并通过排风扇或空调高速向外排风降温;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汽含量过高就关闭风扇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从而使工作人员在驾驶室就可以通过显示屏了解后车箱中谷物各个位置的温度或湿度信息。
进一步地,后车箱的顶部和/或者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每块太阳能电池板与后车箱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每个转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液压杆,液压杆包括外壳和活塞撑杆,外壳转动设置于后车箱,活塞撑杆的伸出外壳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太阳能电池板通过液压杆支撑,可进行某一方向上的展开和收缩,便于根据天气好坏以及太阳阳光角度,调整太阳能电池板的角度,以便于更好的吸收太阳能,充分利用阳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结构设计合理,不仅适用于全地形和全气候环境,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而且可以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发电供用户使用或者向电网供电,用途广泛,充分发挥了收割机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的第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的第二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的第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的第二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的第三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的第四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的第五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的第六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收割车头101;后车箱102;谷物收割箱103;车箱底座104;谷物输送管道105;履带行走系统106;铰链连接系统107;弹簧爬梯108;导轨109;滑轮200;前支板201;绞机202;绞线203;活板门204;牵引杆205;底座凸台206;液压推杆207;卡接护栏208;卡接组件209;第一卡块300;第二卡块301;第三卡块302;安装杆303;分支连杆304;液压马达305;主搅拌转轴306;副搅拌转轴307;螺旋叶片308;主动带轮309;从动带轮400;液压站402;供油管403;截止阀404;固定电机405;驱动带轮406;太阳能电池板407;液压杆408;外壳409;活塞撑杆500;排风扇501;驾驶室502;绞机挂钩503;可拆卸支架504;圆弧板5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8。
本实施例提供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如图1所示,包括收割车头101和后车,收割车头101设置有谷物收割箱103,后车包括车箱底座104和设置于车箱底座104的后车箱102,谷物收割箱103和后车箱102之间通过谷物输送管道105连通。收割车头101在对农作物进行收割、脱粒后,将谷物暂时储存在谷物收割箱103,然后通过谷物输送管道105将收割后的谷物传送到后车箱102进行储存。
如图1所示,收割车头101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履带行走机构,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履带行走机构,后车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履带行走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二履带行走机构,收割车头101和车箱底座104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系统107可拆卸地连接。蟒式多用途收割机收割过程中,铰链连接系统107实现了收割车头101和后车箱102之间的相互扭动,与履带行走系统106相互配合形成了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即前后可以翘起且能够发生扭动,在爬坡或者收割车头陷入烂泥时,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二履带行走机构,后车可以将收割车头推出,从而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以及各种气候情况下的各种地形,对于梯田之类的丘陵地形或者由于持续阴雨天气造成松软泥泞的土地都能使用,大大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并且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从而保证谷物的收割质量和效率。当天气晴朗且位于平原地上时,为了省油,可以将收割车头和后车拆分开,单独用收割车头收割谷物。再者,由于采用蟒式结构,使后车箱102的体积能够大大的增大,从而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小卸下谷物的频率。该收割机克服了传统收割机在地形和天气上的限制,减少了石油能源消耗,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第一履带行走机构和第二履带行走机构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如图1所示,后车箱102可拆卸地设置于车箱底座104。农忙季节,后车箱102置于车箱底座104,能够实现农作物的收割和储存,保证收割质量和效率,非农忙季节,则可将后车箱102从车箱底座104上拆卸下来,一方面,可以作为移动工地房使用,另一方面,能够用于储存谷物,即充分利用了后车箱102,也避免后车箱102始终置于车箱底座104上占用大量的存放空间,更具实用性。从而克服了现有很多收割机在非农忙季节就闲置在农民的仓库里,既占地方也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缺点。
车箱底座104设置有上箱牵引机构、下箱推动机构和滑动导向机构,上箱牵引机构能够牵引后车箱102沿着滑动导向机构从地面移动至车箱底座104的顶部,下箱推动机构能够推动后车箱102沿着滑动导向机构从车箱底座104的顶部移动至地面。由于后车箱102体积庞大,因此,后车箱102的拆卸和安装需要借助相关的结构,本申请中,上箱牵引机构能够牵引后车箱102沿着滑动导向机构从地面移动至车箱底座104的顶部,下箱推动机构能够推动后车箱102沿着滑动导向机构从车箱底座104的顶部移动至地面。结构设计合理,加快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滑动导向机构包括弹簧爬梯108,弹簧爬梯108可拆卸地设置于车箱底座104的远离收割车头101的一端。弹簧爬梯108用于实现后车箱102从车箱底座104到地面之间的高度过渡。由于后车箱102体积庞大,采用弹簧爬梯108能够更加省力省时,操作更加方便,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弹簧爬梯108不使用时,则翻折后依靠着后车箱102,减小占用空间,保证收割机的顺利使用,使用时,则将弹簧爬梯108放下,将后车箱102从车箱底座104沿着弹簧爬梯108移动至地面。当后车箱102和车箱底座104拆开,可将弹簧爬梯108拆卸下来,便于放置,节约存放空间。
如图4所示,滑动导向机构还包括导轨109和滑轮200,导轨109设置于车箱底座104的顶部,滑轮200设置于后车箱102的底部,导轨109与弹簧爬梯108对应设置,滑轮200能够沿着导轨109滑动且能够沿着弹簧爬梯108移动。设置滑轮200和导轨109,能够实现减小后车箱102与车箱底座104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后车箱102在车箱底座104的顶部的顺利移动。拆卸时,后车箱102底部的滑轮200依次通过导轨109和弹簧爬梯108移动至地面和/或移动至车箱底座104。
如图5所示,车箱底座104竖向设置有前支板201,前支板201位于收割车头101和后车箱102之间,上箱牵引机构包括绞机202和缠绕设置于绞机202的绞线203,绞机202设置于前支板201的朝向收割车头101的一侧,前支板201设置有活板门204,绞线203的延伸端穿过活板门204与后车箱102连接。前支板201用于实现绞机202的安装。由于后车箱102体积庞大,因此在将后车箱102从地面牵引至车箱底座104的过程中,找到一个省力的施力作用点能够大大的提高安装的速度,同时也能够减小能耗,而绞机202可以安装于前支板201的任何位置,从而使绞机202上的绞线203的延伸端找到一个合适的施力点。后车箱102设置牵引杆205,牵引杆205为U形架,绞线203的延伸端设置有绞机挂钩503,绞机挂钩503能够扣于U形架。U形架结构简单,U形架与绞机挂钩503配合,便于拆卸和扣上。
如图6所示,车箱底座104并排设置有两个卡接护栏208,后车箱102位于两个卡接护栏208之间,卡接护栏208可拆卸地设置于车箱底座104,后车箱102的与卡接护栏208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接组件209,卡接护栏208与卡接组件209卡接连接。卡接护栏208用于实现后车箱102与车箱底座104之间的固定,后车箱102在移动至车箱底座104的顶部后,通过卡接护栏208固定于车箱底座104实现固定,拆卸时,先将卡接护栏208与车箱底座104拆卸开,再移动后车箱102,然后将卡接护栏208与卡接组件209卡接连接解除。同时,卡接护栏208还能够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后车箱102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以及滑出车箱底座104。
如图6所示,卡接组件209包括设置于后车箱102的侧壁的三个卡接块,三个卡接块分别为第一卡块300、第二卡块301和第三卡块302,三个卡接块呈三角形分布,卡接护栏208包括外围轮廓和设置于外围轮廓内的支撑连杆,外围轮廓包括首尾相连的一个安装杆303和两个分支连杆304,安装杆303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于车箱底座104,两个分支连杆304相连形成卡接部,卡接部与第一卡块300连接,两个分支连杆304分别位于第二卡块301和第三卡块302之间,第二卡块301与其中一个分支连杆304连接,第三卡块302与剩下的一个分支连杆304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安装。后车箱102安装时,先将卡接护栏208与卡接组件209连接,即卡接部与第一卡块300连接,两个分支连杆304分别位于第二卡块301和第三卡块302之间,第二卡块301与其中一个分支连杆304连接,第三卡块302与剩下的一个分支连杆304连接。然后将卡接护栏208和后车箱102一起通过滑动导向机构滑动至车箱底座104,然后将安装杆303通过螺栓固定于车箱底座104。拆卸时,先将安装杆303拆卸,然后再将两个分支连杆304分别与第二卡块301和第三卡块302的连接解除。
如图6所示,车箱底座104设置有底座凸台206,底座凸台206设置于前支板201和后车箱102之间,下箱推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液压推杆207,液压推杆207设置于底座凸台206,液压推杆207的活塞推杆与车箱底座104并排设置,液压推杆207的活塞推杆与后车箱102连接,液压推杆207能够推动后车箱102移动。液压推杆207的活塞推杆与车箱底座104并排设置,能够在推动后车箱102在车箱底座104上移动时更加省力。采用液压推杆207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动力,同时也能够减小能耗。同时设计底座凸台206,增大液压推杆207的竖向高度,使液压推杆207的活塞推杆处于一个更加省力的位置推动后车箱102。底座凸台206设置于前支板201和后车箱102之间,结构设计合理,实现部件之间的合理布局,节约空间,牵引和推动方便快捷。
如图6和图7所示,蟒式多用途收割机还包括搅拌系统,搅拌系统包括液压马达305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主搅拌转轴306和设置于主搅拌转轴306的两侧的两个副搅拌转轴307,主搅拌转轴306和副搅拌转轴307分别通过可拆卸支架504设置于后车箱102的内部,主搅拌转轴306和副搅拌转轴307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308,主搅拌转轴306的螺旋叶片308的螺旋方向与副搅拌转轴307的螺旋叶片308的螺旋方向相反,主搅拌转轴306和副搅拌转轴307均与车箱底座104并排设置;主搅拌转轴306的靠近收割车头101的一端均穿过后车箱102且设置有主动带轮309,两个副搅拌转轴307的靠近收割车头101的一端均穿过后车箱102且分别设置有从动带轮400,主搅拌转轴306与液压马达305连接,主动带轮309带动从动带轮400转动。主搅拌转轴306在液压马达305的作用下转动,主动带轮309带动从动带轮400转动,从而带动副搅拌转轴307副运动,主搅拌转轴306和副搅拌转轴307的螺旋叶片308随着转动,主搅拌转轴306的螺旋叶片308的螺旋方向与副搅拌转轴307的螺旋叶片308的螺旋方向相反,实现谷物在后车箱102两侧与后车箱102中间形成对流运动,有利于谷物的均匀放置,否则谷物均向一侧运动,不能循环回流。另外,在将后车箱102作为临时工房使用时,通过拆卸可拆卸支架504,从而将搅拌组件拆除,腾空后车箱以便作为工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主搅拌转轴306的螺旋叶片308的螺旋方向与副搅拌转轴307的螺旋叶片308的螺旋方向相反”,中的“螺旋方向”是指螺旋叶片308本身的螺旋环绕方向,能够实现谷物循环回流。也可以主搅拌转轴306的螺旋叶片308的螺旋方向与副搅拌转轴307的螺旋叶片308的螺旋方向相同,则为了实现回流,主搅拌转轴306和副搅拌转轴307的转动方向应该相反,此时,主搅拌转轴306和副搅拌转轴307转向不同,则需单独控制转动。
如图7所示,每个副搅拌转轴307对应的可拆卸支架504分别设置于一个圆弧板505,每个圆弧板505设置于后车箱102的底壁的一侧和与底壁连接的侧壁之间。设置圆弧板505,螺旋叶片308在旋转过程中,能够有效充分的驱动周边的谷物进行移动,能够防止后车箱102的底壁和侧壁之间形成谷物运动死区,影响谷物的干燥。
如图8所示,蟒式多用途收割机还包括液压供油系统,液压供油系统包括液压站402和供油管403,液压站402与液压马达305通过供油管403连接,供油管403设置有截止阀404。截止阀404用于控制液压供油系统给液压马达305的供油。同时当收割车头101和后车相互拆卸开之后,截止阀404能够防止液压油污染环境,因此,用了截止阀404,截止阀404紧靠液压缸,最大可能防止供油管403里面油漏而污染环境。
如图6所示,后车箱102设置有固定电机405,固定电机405的输出轴设置有驱动带轮406,主搅拌转轴306与液压马达305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带轮406与主动带轮309之间能够通过传动带连接。当后车箱102中满载时,用户便可解除后车箱102的固定,将后车箱102卸下,被卸下的后车箱102若需要搅拌,只需要将后车箱102前部的驱动带轮406接上传动带,比如V带,驱动带轮406与主动带轮309连接,驱动带轮406带动主动带轮309转动,进而带动主轴搅拌轴转动,即可完成搅拌。即将后车箱102从车箱底座104拆卸下来后依然可以实现搅拌。
如图2所示,蟒式多用途收割机还包括节能系统,节能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407和蓄电池机构,太阳能电池板407设置于后车箱102的外侧,蓄电池机构设置于车箱底座104,太阳能电池板407和蓄电池机构之间电连接。农忙季节,后车箱102置于车箱底座104,能够实现农作物的收割和储存,保证收割质量和效率,非农忙季节,则可将后车箱102从车箱底座104上拆卸下来,一方面,可以作为移动工地房使用,另一方面,能够用于储存谷物,即充分利用了后车箱102,也避免后车箱102始终置于车箱底座104上占用大量的存放空间,更具实用性。再者亦可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发电供用户使用或者向电网供电,从而克服了现有很多收割机在非农忙季节就闲置在农民的仓库里,既占地方也不能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的缺点。太阳能电池板407所产生的电能传递给蓄电池机构,节能环保。
如图2所示,后车箱102的顶部和/或者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407,每块太阳能电池板407与后车箱102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转动机构连接,转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液压杆408,液压杆408包括外壳409和活塞撑杆500,外壳409转动设置于后车箱102,活塞撑杆500的伸出外壳409的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板407连接。太阳能电池板407通过液压杆408支撑,可进行某一方向上的展开和收缩,便于根据天气好坏以及太阳阳光角度,调整太阳能电池板407的角度,以便于更好的吸收太阳能,充分利用阳光。
蟒式多用途收割机设置有温度调节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设置于后车箱102的内部,蓄电池机构与电加热元件电连接。后车箱102的内部安装有电发热元件,后车箱102内部安装有蓄电池机构,电加热元件与蓄电池机构电连接获得电能。电发热元件用于充分烘干谷物,便于谷物的储存。
温度调节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仪和温度控制机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后车箱102的内部,温度调节仪设置预设温度值,温度传感器将所温度测量值发送给温度调节仪,当温度测量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温度调节仪向温度控制机构发出停止加热信号,温度控制机构断开蓄电池机构与加热元件的电连接。后车箱102通过太阳能电池板407或蓄电池机构加热电发热元件。如果后车箱102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则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停止电发热元件的加热。
如图2所示,后车箱102设置有空调和排风扇501,当温度测量值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温度控制机构控制空调和/或排风扇501开启。后车箱102通过太阳能电池板407或蓄电池机构加热电发热元件。后车箱102的排风扇501或空调低速向内吹动空气循环,改善箱体内温度的均匀性,并不断带走水汽。如果后车箱102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则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停止电发热元件的加热,并通过排风扇501或空调高速向外排风降温。
如图2所示,收割车头101设置有驾驶室502,驾驶室502设置有显示屏,后车箱10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多个摄像头和多个温度传感器,显示屏能够显示每个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值、每个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湿度值和后车箱102的内部摄像。
后车箱102的内部装有摄像头,摄像头与收割机车头内的驾驶室502显示屏相连接,以便观察后车箱102内的状况。如果后车箱102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过高时,则通过温度控制机构停止电发热元件的加热,并通过排风扇501或空调高速向外排风降温;如果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汽含量过高就关闭风扇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从而使工作人员在驾驶室502就可以通过显示屏了解后车箱102中谷物各个位置的温度或湿度信息。
后车箱102的箱体壁由三维中空复合材料制成,箱体壁设置有外层空腔和内层空腔,外层空腔填充有隔热材料,内层空腔铺设有连接电线,太阳能电池板407和蓄电池机构之间通过连接电线电连接。设置隔热层,方便对后车箱102的谷物进行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采用三维中空复合材料,整车实现轻量化,同时省能耗。设置外层空腔和内层空腔,一方面减轻后车箱的整体重量,同时实现电线的合理布局,节约空间。内层空腔铺放连接电线,用于传递太阳能电池板407所产生的电能到蓄电池机构,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割车头、后车和节能系统,所述收割车头设置有谷物收割箱,所述后车包括车箱底座和设置于所述车箱底座的后车箱,所述谷物收割箱和所述后车箱之间通过谷物输送管道连通,所述收割车头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后车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收割车头和所述车箱底座之间通过铰链连接系统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收割车头能够单独收割谷物;所述节能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机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后车箱的外侧,所述蓄电池机构设置于所述车箱底座,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和所述蓄电池机构之间电连接;
所述后车箱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车箱底座,从所述车箱底座拆卸下来的所述后车箱能够用作移动工地房或者用于储存谷物;
所述铰链连接系统能够驱动控制所述收割车头和所述后车之间相互扭动和/或前后翘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底座设置有上箱牵引机构、下箱推动机构和滑动导向机构,所述上箱牵引机构能够牵引所述后车箱沿着所述滑动导向机构从地面移动至所述车箱底座的顶部,所述下箱推动机构能够推动所述后车箱沿着所述滑动导向机构从所述车箱底座的顶部移动至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蟒式多用途收割机设置有温度调节系统,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电加热元件,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后车箱的内部,所述蓄电池机构与所述电加热元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包括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液压马达和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主搅拌转轴和设置于所述主搅拌转轴的两侧的两个副搅拌转轴,所述主搅拌转轴和所述副搅拌转轴分别通过可拆卸支架设置于所述后车箱的内部,所述主搅拌转轴和所述副搅拌转轴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主搅拌转轴的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与所述副搅拌转轴的所述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主搅拌转轴和所述副搅拌转轴均与所述车箱底座并排设置;所述主搅拌转轴的靠近所述收割车头的一端均穿过所述后车箱且设置有主动带轮,两个所述副搅拌转轴的靠近所述收割车头的一端均穿过所述后车箱且分别设置有从动带轮,所述主搅拌转轴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所述主动带轮带动所述从动带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副搅拌转轴对应的所述可拆卸支架分别设置于一个圆弧板,每个所述圆弧板设置于所述后车箱的底壁的一侧和与所述底壁连接的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箱底座并排设置有两个卡接护栏,所述后车箱位于两个所述卡接护栏之间,所述卡接护栏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车箱底座,所述后车箱的与所述卡接护栏相对的两侧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卡接组件,所述卡接护栏与所述卡接组件卡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仪和温度控制机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后车箱的内部,所述温度调节仪设置预设温度值,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所温度测量值发送给所述温度调节仪,当所述温度测量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温度调节仪向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发出停止加热信号,所述温度控制机构断开所述蓄电池机构与所述电加热元件的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箱设置有空调和排风扇,当所述温度测量值大于所述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温度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空调和/或所述排风扇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车头设置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后车箱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湿度传感器、多个摄像头和多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显示屏能够显示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温度值、每个所述湿度传感器所测量的湿度值和所述后车箱的内部摄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蟒式多用途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箱的顶部和/或者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每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后车箱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每个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包括外壳和活塞撑杆,所述外壳转动设置于所述后车箱,所述活塞撑杆的伸出所述外壳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CN201610701241.8A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Active CN106105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1241.8A CN106105550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1241.8A CN106105550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5550A CN106105550A (zh) 2016-11-16
CN106105550B true CN106105550B (zh) 2019-10-11

Family

ID=5728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01241.8A Active CN106105550B (zh) 2016-08-22 2016-08-22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55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8873A (zh) * 2018-05-28 2018-10-12 盐城工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太阳能电池发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9312A (zh) * 1985-11-22 1986-10-15 古飞 同底多箱车辆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572135A (zh) * 2003-02-11 2005-02-02 德克斯脱朗股份有限公司 履带推进式草皮维护设备
CN201869755U (zh) * 2010-11-08 2011-06-22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粗饲料混合机
CN104429327A (zh) * 2014-12-05 2015-03-25 盐城工学院 带烘干功能的环保节能收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9917B1 (en) * 1998-03-18 2002-01-22 Ben N. Dillon Articulated combine
CN101108320A (zh) * 2007-06-18 2008-01-23 吴江粮食机械有限公司 多螺旋搅拌机
WO2015057638A1 (en) * 2013-10-14 2015-04-23 Kinze Manufacturing, Inc. Autonomous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g based operations
CN104823600B (zh) * 2015-05-08 2017-03-29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水稻收割机
CN206005202U (zh) * 2016-08-22 2017-03-15 盐城工学院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9312A (zh) * 1985-11-22 1986-10-15 古飞 同底多箱车辆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N1572135A (zh) * 2003-02-11 2005-02-02 德克斯脱朗股份有限公司 履带推进式草皮维护设备
CN201869755U (zh) * 2010-11-08 2011-06-22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粗饲料混合机
CN104429327A (zh) * 2014-12-05 2015-03-25 盐城工学院 带烘干功能的环保节能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5550A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39605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养蜂车
CN106359117A (zh) 一种养猪场用猪粪清理设备
CN206005202U (zh)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CN203537987U (zh) 塑料大棚
CN106688431B (zh) 双头莽式环保割草船以及水草收割设备
CN206227287U (zh) 一种养猪场用猪粪清理设备
CN10759347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粪便处理的智能清粪机
CN205546739U (zh) 一种行车式自动喷灌装置
CN106105550B (zh) 一种蟒式多用途收割机
CN204811290U (zh) 一种日光温室遮阳降温系统
CN206962757U (zh) 气膜建筑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气膜建筑
CN106068898B (zh) 一种蟒式收割机
CN104969836A (zh) 一种新型智能化便捷光伏农用灌溉车
CN206005203U (zh) 一种蟒式收割机
CN103255017A (zh) 自动晾糟机
CN113367001A (zh) 多功能温室大棚
CN206005201U (zh) 一种多用途收割机
CN107514880A (zh) 一种连续式生物有机肥烘干装置
CN205961880U (zh) 一种环保节能收割机
CN104389745B (zh) 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洒水装置
CN208064326U (zh) 一种市政园林用灭虫装置
CN2877270Y (zh) 温室大棚卷帘机
CN206066692U (zh) 用于建筑施工的搅拌机
KR20120100546A (ko) 비닐하우스용 제설장치
CN204860086U (zh) 一种可折叠的搂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0

Address after: Room c506a-19, University Business Park, No. 99, University Road, Xu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uzhou Tianche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808, 8 / F, building B, business center, gangzhilong Science Park, No. 6, Qinglong Road, Qinghua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Pengb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0

Address after: 518110 808, 8 / F, building B, business center, gangzhilong Science Park, No. 6, Qinglong Road, Qinghua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Pengb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000 Yancheng City hope road, Jiangsu, No. 1

Patentee before: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