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3942A -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3942A
CN106103942A CN201580014883.4A CN201580014883A CN106103942A CN 106103942 A CN106103942 A CN 106103942A CN 201580014883 A CN201580014883 A CN 201580014883A CN 106103942 A CN106103942 A CN 106103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bine
operation mode
output
interpolated data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88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3942B (zh
Inventor
宇山典良
春田秀树
秋月涉
驹米勇二
高冈孝嗣
岩崎好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03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3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3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3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00Controlling gas-turbine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 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48Control of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nother control of the plant
    • F02C9/50Control of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nother control of the plant with control of working fluid flow
    • F02C9/52Control of fuel supply conjointly with another control of the plant with control of working fluid flow by bleeding or by-passing the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3/00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 F02C3/04Gas-turb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bustion products as the working fluid having a turbine driving a compress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4Air intakes for gas-turbine plant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00Controlling gas-turbine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 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16Control of working fluid flow
    • F02C9/18Control of working fluid flow by bleeding, bypassing or acting on variable working fluid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urbines or compressors or their st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00Controlling gas-turbine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 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16Control of working fluid flow
    • F02C9/20Control of working fluid flow by throttling; by adjusting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00Controlling gas-turbine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 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26Control of fuel supply
    • F02C9/28Regulating systems responsive to plant or ambient parameters, e.g. temperature, pressure, rotor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00Controlling gas-turbine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 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9/16Control of working flui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70/00Control
    • F05D2270/30Control parameters, e.g. input parameters
    • F05D2270/303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燃烧控制装置(50)装备于燃气涡轮,该燃气涡轮具备:压缩机(2)、燃烧器(3)、涡轮(4)、使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7)的入口的抽气配管(12)、用于调节抽气空气的抽气量的抽气阀(22),燃烧控制装置(50)具备:燃料分配设定部(70),其根据输入数据设定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并根据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燃料分配比率;以及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其设定燃料调整阀的阀开度。燃料分配设定部(70)包括修正燃料分配比率的修正机构。

Description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尤其涉及在燃气涡轮的防结冰运转时应用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本申请主张2014年03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061915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通常,供给至燃气涡轮的燃烧用空气能够通过入口导流叶片(IGV)的开度等进行流量控制。在燃气涡轮无负载运转或部分负载运转的情况下,与额定负载运转时相比,IGV处于缩径的状态。特别是,在冬季大气温度下降的情况下,在压缩机的入口部分,存在产生空气中的水分冻结的结冰现象的情况。若产生该冻结现象,则有可能导致燃气涡轮的输出降低、效率低下,除了对燃气涡轮的可靠性造成不良影响之外,还有可能由于蓄积的冰脱落,导致压缩机的前方部分的动静叶受到损伤。
为了避免该现象,提案有各种使进入压缩机时的吸气温度提高的、用于防结冰运转的燃气涡轮及其运转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有如下的抽气空气循环方法的一例,即,从贮留有在压缩机中被压缩而成为高温的空气的机室中抽出机室空气的一部分,使该被抽出的空气循环至压缩机的入口侧的吸气设备处,从而使进入压缩机时的空气温度提高,防止冻结现象。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系统和方法的一例,该系统和方法涉及不进行防结冰运转而进行通常运转的燃气涡轮,能够根据涡轮的入口温度进行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
在先技術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91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119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燃气涡轮的运转从通常运转切换为抽气空气循环方式的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机室空气的一部分被抽气,并使该被抽出的空气返回至压缩机的入口侧。在该情况下,供给至燃烧器的空气变少,燃气涡轮输出与控制变量的关系发生偏差,使得燃烧控制变得不稳定,可能会对燃烧振动的产生等的燃气涡轮的控制造成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对于以发电为目的的燃气涡轮而言,为了对应白天以及夜晚的电力需要的变动,进行DSS(Daily Start and Stop)运转。但是,从燃气涡轮的效率以及寿命的观点来看,并不期望与电力需要的变动相对应地重复运转、停止,期望的是,尽可能地扩大低输出(输出下限值)的范围,即使在低电力需要时也能够运转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该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即使在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控制燃烧,并且即使在低负载运转(部分负载运转)时,也能够在满足排放限制值的同时,实现稳定的运转。
解决方案
(1)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装备于燃气涡轮,并设定向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所述燃气涡轮具备: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所述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涡轮;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以及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具备:燃料分配设定部,其设定根据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并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设定所述燃料分配比率;以及阀开度设定部,其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设于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调整阀的阀开度,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根据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来修正所述燃料分配比率的修正机构。
(2)在上述(1)记载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其分别计算第一插值数据和第二插值数据,该第一插值数据相当于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该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该第二插值数据相当于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该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以及燃料分配修正部,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修正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燃料分配比率,该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3)在上述(1)记载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其对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分别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该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控制变量计算部,其根据修正后的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以及修正后的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来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以及燃料分配计算部,其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
(4)在上述(3)记载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所述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包括:修正系数计算部,其计算与所述特定参数对应地变化的输出修正系数;以及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其使用所述输出修正系数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
(5)在上述(2)记载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所述燃料分配修正部包括:控制变量插值部,其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根据所述特定参数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以及燃料分配计算部,其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
(6)在上述(2)或(5)记载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包括如下机构: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的机构;使用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计算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的机构;计算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三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四输出插值数据的机构;以及使用所述第三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四输出插值数据,计算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的机构。
(7)本发明的第七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的燃气涡轮具备: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涡轮;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相当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的第一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对根据第二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相当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的第二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以及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8)本发明的第八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的燃气涡轮具备: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涡轮;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计算与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涡轮入口温度对应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根据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计算与额定负载运转时所涉及的涡轮入口温度对应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来计算输出修正系数,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根据所述输出修正系数来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并计算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根据所述输出修正系数来修正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并计算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使用所述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根据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涡轮输出来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以及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9)本发明的第九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的燃气涡轮具备: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涡轮;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制作数据库,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根据所述数据库,来计算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根据所述数据库,来计算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以及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10)在上述(2)~(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十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的所述特定参数为吸气温度差、机室压比、所述抽气量以及所述抽气阀的阀开度中的任一者。
(11)在上述(7)~(9)中的任一项记载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十一技术方案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的所述特定参数为吸气温度差、机室压比、所述抽气量以及所述抽气阀的阀开度中的任一者。
(12)本发明的第十二技术方案的程序是执行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的程序。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即使在从通常运转切换至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燃烧器的稳定的燃烧控制,能够避免NOX的排放量的增大等,也能够抑制燃烧振动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燃气涡轮的稳定的运转。并且,即使在低负载运转(部分负载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满足排放限制值的同时,实现稳定的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燃气涡轮的概要装置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烧控制装置的装置结构和处理数据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数据库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输出修正系数与吸气温度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辅助比与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烧控制装置的控制逻辑的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1的控制逻辑的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2的控制逻辑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控制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燃烧控制装置的装置结构与处理数据的图。
图11是表示相对于实施方式2的运转模式而言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与机室压比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控制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燃烧控制装置的装置结构与处理数据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控制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以防结冰运转为目的的燃气涡轮,参照附图说明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以及燃烧控制方法的各种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燃气涡轮的运转条件的不同,分开说明第一运转模式、第二运转模式以及规定运转模式这3种运转模式。第一运转模式是指在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而进行通常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第二运转模式是指进行设定恒定的抽气量,使机室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标准的运转模式。规定运转模式是指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燃气涡轮的运转状况进行判断,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气空气循环至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即,设定最适于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条件的运转模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以及燃烧控制方法。
实施方式1的燃气涡轮的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燃气涡轮1以压缩机2、燃烧器3、涡轮4以及燃烧控制装置50为主要的结构要素,从连接于旋转轴8的发电机5中取出电力。
压缩机2从吸气设备7中吸入大气空气A并对其进行加压压缩,压缩空气A暂时贮留于压缩机2的机室6。燃烧器3使从机室6供给来的压缩空气A与燃料G混合并燃烧,从而生成高温的燃烧气体。涡轮4具有交替配置多级动叶和多级静叶而成的结构,其中,该多级动叶固定于旋转轴8,该多级静叶从机室侧被支承,涡轮4导入在燃烧器3中产生的燃烧气体从而使旋转轴8旋转,将热能变换为旋转能量,从而驱动发电机5。从涡轮4排出的燃烧气体经由排气扩散器(未图示)而作为废气WG从排气管13向系统外排出。
压缩机2具有吸气设备7,该吸气设备7在其上游侧具备过滤器。吸气设备7由内部内置有吸气过滤器(未图示)的吸气管11构成。在吸气管11设有吸气温度计34,吸气温度计34能够测量吸气温度61c,并将测量的结果输出至燃烧控制装置50。
而且,压缩机2具有抽气配管12,该抽气配管12对机室6内的被加压的机室空气的一部分进行抽气,并使抽出的机室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7的入口侧。抽气配管12具有抽气阀22和测量抽气空气的抽气量61i(图8)的抽气流量计36。所测量出的抽气量61i被输出至燃烧控制装置50。而且,能够根据从燃烧控制装置50的抽气阀开度设定部83输出的抽气阀开度指令值控制抽气阀22的打开、关闭。而且,在压缩机2的入口侧设有入口导流叶片(IGV)20。入口导流叶片(IGV)20是根据燃气涡轮的负载调整流入压缩机2的空气量的可变叶片,从燃烧控制装置50的IGV开度设定部82输出IGV开度指令值,且被IGV驱动部21控制。并且,在机室6内设有机室压计31以及机室温度计30,将测量到的机室压力61p(图7)以及机室温度输出至燃烧控制装置50。燃气涡轮1的负载从发电机5所具备的发电机输出检测部40作为负载值输出至燃烧控制装置50。
燃烧器3具有多个种类的燃料喷嘴,即,具有辅助喷嘴15以及主喷嘴16。辅助喷嘴15是以燃烧器内的燃烧稳定性为目的的扩散燃烧用喷嘴。主喷嘴16能够使用在辅助喷嘴15的周围配置多个的预混合燃料喷嘴。而且,为了谋求降低NOX,也可以进一步设置未图示的平顶喷嘴作为多个种类的燃料喷嘴的一种。
而且,向辅助喷嘴15以及主喷嘴16供给燃料G的燃料回路具有第一燃料回路18和第二燃料回路19,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是从燃料主回路17分支而与各喷嘴连接的分支配管。第一燃料回路18是从燃料主回路17分支而向辅助喷嘴15供给燃料G的配管,在第一燃料回路18设有辅助燃料调整阀23。第二燃料回路19是向主喷嘴16供给燃料G的配管,在第二燃料回路19设有主燃料调整阀24。在燃料主回路17设有燃料流量计37和燃料温度计38,并将测量值输出至燃烧控制装置50。辅助燃料调整阀23根据从燃烧控制装置50的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输出的阀开度指令值,调节向辅助喷嘴15供给的辅助燃料的流量。主燃料调整阀24同样地根据从燃烧控制装置50的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输出的阀开度指令值,调节向主喷嘴16供给的燃料流量。
而且,在机室6,在燃气涡轮部分负载运转时,以废气WG的性状调整等为目的,为了将机室6内的压缩空气A排出至排气管13,在燃烧器3以及涡轮4中,作为旁通管而设有将机室6和排气管13连接起来的涡轮旁通配管14。在涡轮旁通配管14设有涡轮旁通阀25,该涡轮旁通阀25根据来自燃烧控制装置50的涡轮旁通阀开度设定部84的涡轮旁通阀开度指令值,调节压缩空气A的旁通量。
从燃气涡轮1排出的废气WG的温度由废气温度计39测量,且测量值被输出至燃烧控制装置50。而且,测量大气压61k的大气压计33以及测量大气温度61g(图6)的大气温度计32配置在外部,且测量值被输出至燃烧控制装置50。并且,作为指示燃气涡轮负载以及防结冰运转的打开(接通)或关闭(切断)的外部指令值的一种,即防结冰指令值(AID)能够从外部输出至燃烧控制装置50。
燃烧控制装置50包括:输入部60,其接收来自各测量计的输入信号以及外部指令值;燃料分配设定部70,其根据所述输入信号或外部指令值运算涡轮入口温度,并决定所需要的燃料流量;以及阀开度设定部80,其根据从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70输出的指令值设定各阀的阀开度。需要说明的是,该燃烧控制装置50构成为具有计算机的结构。而且,该燃烧控制装置50的各功能结构通过执行安装在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装置等的程序而发挥功能。
阀开度设定部80包括: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其用于设定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的开度;IGV开度设定部82,其用于设定入口导流叶片(IGV)20的开度;抽气阀开度设定部83,其用于设定抽气阀22的开度;以及涡轮旁通阀开度设定部84,其用于设定涡轮旁通阀的开度。
从各测量计或外部输送至输入部60的输入数据61(图2)具有发电机输出、燃料流量、燃烧用空气流量、抽气流量、吸气流量、涡轮旁通流量、IGV开度、抽气阀开度、涡轮旁通阀开度、废气温度、吸气温度、大气温度、机室温度、机室压力、吸气压力、大气压以及作为外部指令值的涡轮输出指令值(MW)和防结冰指令值(AID)等。这些输入信号被输出至燃料分配设定部70。
燃料分配设定部70根据来自输入部60的、表示燃气涡轮的运转状态的各部分的流量、温度、压力等的测量值以及涡轮输出指令值(MW)和防结冰指令值(AID),运算燃烧器3的燃烧温度,即,涡轮入口温度(TIT),并根据涡轮入口温度(TIT)设定量纲化(运算)后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与涡轮入口温度(TIT)成比例。而且,若IGV开度恒定,则涡轮入口温度(TIT)与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成比例。并且,向各种燃料喷嘴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分配比率FDR作为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函数而被决定。由燃料分配设定部70设定的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被输出至阀开度设定部80。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供给至各种燃料喷嘴的全燃料流量由根据涡轮输出指令值(MW)和发电机输出等设定的全燃料流量指令值(CSO)来决定,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的燃料分配比率FDR根据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来决定。
在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中,根据全燃料流量指令值(CSO)以及辅助燃料调整阀23和主燃料调整阀24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计算各自的燃料阀的燃料流量,计算各阀的Cv值,设定阀开度。阀开度指令值被输出至各燃料调整阀,并控制向各燃料喷嘴供给的燃料流量。而且,IGV开度设定部82根据发电机输出61a设定IGV开度,并将设定好的IGV开度输出至IGV驱动部21。抽气阀开度设定部83根据防结冰指令值(AID)设定抽气阀开度,并将设定好的抽气阀开度输出至抽气阀22。涡轮旁通阀开度设定部84根据涡轮旁通阀开度指令值设定阀开度,并将该阀开度输出至涡轮旁通阀25。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燃烧控制装置的结构以及各结构部处理的数据。为了方便,图2所示的燃烧控制装置50的阀开度设定部80仅图示了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第一运转模式为基准而制作数据库70a。即,从输入部60所接收的、表示第一运转模式的燃气涡轮的运转状态的各种测量值以及外部指令值和各种控制值的输入数据61中选定管理参数,并根据输入数据61以及另外蓄积的各种测量值的数据组,将管理参数与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MW)的关系构建为数据库70a。本实施方式根据该数据库70a设定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管理参数,选定发电机输出61a、IGV开度61b、吸气温度61c、吸气流量61d以及涡轮旁通流量61e。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管理参数而列举的参数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上述参数。
在图3表示数据库70a的一例。图3是在纵轴表示发电机输出(MW),在横轴表示从管理参数中选择吸气温度(TIN)的例子。实线表示额定负载运转时的涡轮入口温度(TIT)的发电机输出(MW)和吸气温度(TIN)的关系,虚线表示无负载运转时的涡轮入口温度(TIT)的发电机输出(MW)和吸气温度(TIN)的关系。而且,IGV开度表示0%、50%、100%这3个阶段的阀开度。根据图3,只要吸气温度以及IGV开度恒定,则发电机输出(MW)与涡轮入口温度(TIT)成比例关系。而且,伴随着吸气温度(TIN)的升高,发电机输出(MW)下降。只要吸气温度(TIN)恒定,且IGV开度变大,则发电机输出(MW)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3中并未表示,但是发电机输出(MW)、吸气流量以及涡轮旁通流量的关系也包含在数据库70a。
在此,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能够通过如下方式计算,从数据库70a中计算第一运转模式的无负载运转时的发电机输出(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和额定负载运转时的发电机输出(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利用实际运转时的实际测量的发电机输出61a进行插值,计算与发电机输出61a对应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该计算方法在专利文献2等中公开。无负载运转时是指在例如涡轮入口温度为700℃的情况,额定负载运转时是指在例如涡轮入口温度为1500℃的情况。
在图3中,以吸气温度(TIN)以及IGV开度100%的情况为例,说明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计算方法。
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将额定负载运转时的发电机输出YMW作为CLCSO=100%,将无负载运转时的发电机输出XMW作为CLCSO=0(零)%,用百分比(%)表示实际运转时的发电机输出。即,若将由输入部60输入的实际运转时的发电机输出61a作为AMW,则发电机输出与CLCSO的关系如式(1)所示。
CLCSO=(AMW-XMW)/(YMW-XMW)×100······(1)
在图3中,用线L1表示在无负载运转时IGV开度100%运转的情况下的发电机输出(MW)和吸气温度(TIN)的关系,用线L2表示在额定负载运转时IGV开度100%运转的情况下的发电机输出(MW)和吸气温度(TIN)的关系。而且,将线L1上的与吸气温度(TIN)对应的点作为点X1,将点X1的发电机输出设为XMW。同样地,将线L2上的与吸气温度(TIN)对应的点作为点Y1,将点Y1的发电机输出设为YMW。而且,将线段X1Y1上的与实际运转时的发电机输出AMW对应的点设为点Z1。
在该情况下,实际运转时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相当于用百分比(%)来表示(线段Z1X1)/(线段Y1X1)的比率的值。即,只要使用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YMW和无负载运转时输出XMW并利用实际运转时输出AMW进行内插插值,就能够如所述式(1)所示,计算实际运转时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
即,在图3中,只要使吸气温度(TIN)以及IGV开度变化,并选择与实际运转时输出(AMW)对应的值,就能够计算实际运转时的CLCSO。另外,利用单点划线表示的线是假定在规定运转模式下,假定在IGV开度100%的情况下的实际运转时的规定的涡轮入口温度的发电机输出(MW)和吸气温度(TIN)的关系,并作为参考进行表示的。上述说明是计算特定的吸气温度以及IGV开度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方法,但是选定其他的吸气温度、其他的IGV开度,也能够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另外,作为涡轮入口温度,虽然选取了额定负载运转时和无负载运转时,但是上述情况的温度只是一例,不限于上述情况的温度。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燃料分配设定部70包含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71、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2、控制变量计算部75以及燃料分配计算部76。
如所述那样,在燃气涡轮1接通至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机室空气的一部分被抽气而得的抽气空气经由抽气配管12循环至吸气设备7,因此,即使是相同的IGV开度,供给至燃烧器的空气减少了在防结冰运转中抽气空气循环的量,燃气涡轮实际上会成为进一步关闭IGV的运转状态。在该情况下,根据IGV开度、发电机输出等计算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与实际的涡轮入口温度产生偏差,因此燃烧控制变得不稳定。为了改善该问题,需要修正作为第一运转模式的通常运转时的发电机输出和控制变量的关系,修正为适合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条件。是否开始防结冰运转的判断由大气温度61g决定,在大气温度61g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从外部将防结冰外部指令值(AID)输入至燃烧控制装置50。
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71是用于修正运转条件的准备阶段的部分。从数据库70a将燃气涡轮的无负载运转时的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计算为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将燃气涡轮的额定负载运转时的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计算为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并将上述数据均输出至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2。
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2包括修正系数计算部73和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4。需要说明的是,预先选择影响防结冰运转的燃烧控制的稳定性的特定参数。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2具备如下功能:根据所选择的特定参数修正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并设定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以及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
修正系数计算部73具备如下功能:以修正从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71发送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为目的,选定相对于特定参数的输出修正系数F。在防结冰运转中,燃烧控制的稳定性由抽气量的多少决定。因此,关于特定参数,除了抽气量的影响较大的吸气温度差61f、机室压比61h之外,抽气阀的阀开度61m、抽气量61i自身也能够选定。吸气温度差61f是指吸气设备7的入口侧的吸气温度61c和大气温度61g之差。机室压比61h是指机室压力61p相对于大气压61k的比率(机室压力61p/大气压61k)。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特定参数的代表例,选取了吸气温度差61f进行说明。图4表示在横轴表示的吸气温度差(ΔT)和在纵轴表示的输出修正系数F的关系。在吸气设备7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抽气空气与从外部被吸入的大气空气混合,因此,在抽气量增加时,吸气温度差(ΔT)变大。若吸气温度差(ΔT)变大,则表示出输出修正系数F变小的倾向。在抽气空气不循环的通常运转时(第一运转模式),吸气温度差(ΔT)变为零(0),输出修正系数F成为1.0。在选取其他的特定参数(机室压比、抽气阀的阀开度、抽气量)的情况下同样地,虽然没有图示,但表示出基本相同的倾向。计算的输出修正系数F被输出至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4。
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4具有如下功能:根据由修正系数计算部73选定的输出修正系数F修正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并计算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以及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即,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通过将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与输出修正系数F相乘而计算。同样地,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通过将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与输出修正系数F相乘而计算。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以及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被输出至控制变量计算部75。
控制变量计算部75具有如下功能:使用由吸气温度差61f修正的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以及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来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即,代替所述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使用与无负载运转时输出对应的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以及与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对应的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通过所述式(1),利用实际运转时的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MW)61a进行插值,从而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所计算出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向燃料分配计算部76输出。
燃料分配计算部76具有根据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设定各燃料喷嘴的燃料分配的功能。图5表示辅助比PR与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关系。能够根据由控制变量计算部75计算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来决定辅助比PR。即,辅助比PR用百分比(%)表示供给至与辅助喷嘴15连接的第一燃料回路18的燃料的相对于全燃料流量的燃料分配比率FDR,主比MR用百分比(%)表示从全燃料流量减去辅助比PR的值相对于全燃料流量的比率。即,主比MR是指与主喷嘴16连接的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由燃料分配计算部76决定的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各自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被输出至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
阀开度设定部80的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具有如下功能:根据从燃料分配计算部76发送的燃料分配比率FDR以及另外由燃料分配设定部70设定的全燃料流量指令值(CSO),设定各燃料调整阀的阀开度。即,对于辅助燃料调整阀23而言,根据全燃料流量指令值(CSO)和第一燃料回路18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计算向辅助喷嘴15供给的燃料流量,计算辅助燃料调整阀23的CV值,并设定阀开度。同样地,对于主燃料调整阀24而言,也能够根据全燃料流量指令值(CSO)和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设定阀开度。由阀开度设定部80设定的辅助燃料调整阀23的阀开度指令值PVS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的阀开度指令值MVS分别输出至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平顶喷嘴(未图示)的情况下,与辅助喷嘴同样地,能够根据平顶比与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关系设定平顶燃料调整阀(未图示)的阀开度。
接下来,使用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燃烧控制装置的控制逻辑。图6所示的控制逻辑以专利文献2所示的计算CLCSO的控制逻辑为基础,追加了根据输出修正系数F修正输出的逻辑。首先,通过防结冰指令值(AID)的接收,开始燃气涡轮的防结冰运转,开始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修正作业。本实施方式为针对特定参数使用吸气温度差61f进行修正的例子。即,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为根据无负载运转时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和额定负载运转时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利用输出修正系数F进行修正,从而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方法。利用粗线框的实线围成的范围表示相对于专利文献2等的现有例的控制逻辑进行了修正的控制逻辑。
在图6所示的控制逻辑中,在燃气涡轮接通至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防结冰指令值(AID)的打开的信号在乘法器115中相乘。另一方面,根据吸气温度61c和大气温度61g,在减法器114从吸气温度61c减去大气温度61g而计算吸气温度差61f。接下来,在函数产生器116中,根据吸气温度差61f计算输出修正系数F。另一方面,如所述那样,根据收纳有管理参数和发电机输出(MW)的关系的数据库70a,在第一函数产生器111生成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在第二函数产生器112生成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接下来,针对计算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在乘法器118中,使其与输出修正系数F相乘,从而计算修正后的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同样地,针对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在乘法器121中,使其与输出修正系数F相乘,从而计算修正后的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接下来,根据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以及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关于具体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所述式(1)来计算,但在专利文献2等中也记载有具体的顺序。
图7表示图6所示的控制逻辑的变形例。变形例1是应用机室压比作为特定参数的例子。即,在燃气涡轮接通至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防结冰指令值(AID)的打开的信号在乘法器132中相乘。另一方面,在除法器131中,根据机室压力61p和大气压61k来计算机室压比61h(机室压力61p/大气压61k)。接下来,在函数产生器133计算输出修正系数F。接下来,利用乘法器134、135,使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分别与计算的输出修正系数F相乘。计算之后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方法与专利文献2等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除由粗线框围成的控制逻辑以外的部分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故使用相同的名称、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8表示选定抽气量61i或抽气阀开度61m作为特定参数的情况的变形例2。在燃气涡轮接通至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防结冰指令值(AID)的打开的信号在乘法器141中相乘。另一方面,在函数产生器142,根据抽气量61i或抽气阀开度61m计算输出修正系数F。利用乘法器143、144,使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分别与计算的输出修正系数F相乘。计算之后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方法与专利文献2等记载的方法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除由粗线框围成的控制逻辑以外的部分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故使用相同的名称、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关于燃气涡轮的防结冰运转开始的情况下的燃烧控制方法,根据图9说明实施方式1的控制方法的处理的流程。实施方式1的控制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基本的思路是以表示通常运转时(第一运转模式)的燃烧控制方法的处理的流程的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为基准。与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方法不同的处理作业在图9中用粗线的方框表示。
即,各测量值以及各种阀开度和外部指令值会被发送至输入部60,并作为输入数据61被输出至燃料分配设定部70(SP1)。
接下来,作为准备阶段的处理作业,在燃料分配设定部70中,根据输入部60接收的输入数据61,制作管理参数与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MW)的关系作为数据库70a(SP2)。
根据制作的数据库70a,在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71中,计算无负载运转时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以及额定负载运转时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SP3、SP4)。
在修正系数计算部73中,根据从输入部60发送的吸气温度61c以及大气温度61g计算吸气温度差61f,根据所计算的吸气温度差61f,计算输出修正系数F(SP5)。
需要说明的是,如所述那样,在特定参数为机室压比61h的情况下,代替上述的吸气温度61c以及大气温度61g,根据机室压力61p以及大气压61k计算机室压比61h,从而计算输出修正系数F。在特定参数为抽气量61i或抽气阀开度61m的情况下,根据抽气量61i或抽气阀开度61m计算输出修正系数F。
在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4中,使由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71计算出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与由修正系数计算部73计算出的输出修正系数F相乘,从而计算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以及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SP6、SP7)。
在控制变量计算部75中,根据从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74输出的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以及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使用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61a,决定规定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SP8)。
接下来,在燃料分配计算部76中,使用图5所示的辅助比PR与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关系,计算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即,使用根据修正通常运转时的输出插值数据(第一输出插值数据71a、第二输出插值数据71b)后的修正输出插值数据(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a、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74b)而计算出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根据图5的关系计算辅助比PR、即第一燃料回路18的燃料分配比率FDR(SP9)。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能够通过将全燃料流量作为1(100%)并减去第一燃料回路18的燃料分配比率FDR来计算(SP10)。
接下来,在阀开度设定部80的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中,根据由燃料分配计算部76计算的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各自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设定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的阀开度。各阀开度指令值PVS、MVS被输出至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SP11、SP12)。
根据实施方式1,即使在燃气涡轮从通常运转切换至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针对抽气量的增大,也能够维持发电机输出,恰当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从而维持稳定的燃烧控制。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低负载运转时中,也能够在满足NOX、CO等的排放限制值的同时实现稳定的燃气涡轮的运转。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2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准备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数据库90a和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二数据库90b,根据上述数据库计算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即,在实施方式1中,数据库70a仅参照第一运转模式,在实施方式2中,参照第一运转模式和第二运转模式这两者的数据库90a、90b,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不同。
在图10中,作为准备阶段,根据从输入部60输出的各测量值的输入数据61以及外部指令值(输出指令值(MW),防结冰指令值(AID)),在燃料分配设定部90中,制作管理参数和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MW)的关系分别作为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数据库90a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二数据库90b。本实施方式的各数据库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燃烧控制装置50在包括输入部60、燃料分配设定部90、阀开度设定部80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燃料分配设定部9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不同。即,燃料分配设定部90包括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91和燃料分配修正部92。
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91具有计算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功能。即,根据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数据库90a,计算无负载运转时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91a以及额定负载运转时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91b。而且,同样地,根据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二数据库90b,计算无负载运转时的第三输出插值数据91c以及额定负载运转时的第四输出插值数据91d。
接下来,根据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9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91b,计算与第一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1)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91e。而且,根据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三输出插值数据91c以及第四输出插值数据91d,计算与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2)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91f。在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各自的运转模式中,分别根据数据库90a、90b计算的第一插值数据91e以及第二插值数据91f的顺序与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顺序相同。所计算出的第一插值数据91e以及第二插值数据91f被输出至燃料分配修正部92的控制变量插值部93。
燃料分配修正部92修正由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91计算的涡轮入口温度控制变量(CLCSO1、CLCSO2),且燃料分配修正部92具有计算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的控制变量插值部93、和根据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设定各燃料回路18、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的燃料分配计算部94。
即,控制变量插值部93具有如下功能:根据从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91发送的、与第一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控制变量(CLCSO1)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91e以及与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控制变量(CLCSO2)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91f,计算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
参照图11,具体地说明计算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的思路。图11表示选定机室压比作为特定参数的情况下的各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与机室压比(CPR)的关系。纵轴表示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横轴表示机室压比(CPR)。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的说明是列举将机室压比(CPR)作为特定参数的一例进行的说明,针对其他特定参数也能够应用相同的思路。
然而,涡轮入口温度(TIT)与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MW)成比例。而且,只要IGV开度恒定,则涡轮入口温度(TIT)与机室压比(CPR)也成比例。并且,如所述那样,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为将涡轮入口温度(TIT)量纲化的值。即,只要IGV开度恒定,则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与机室压比(CPR)以及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MW)成比例关系。即,如图11所示,只要IGV开度恒定,则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与机室压比(CPR)的关系表示为直线关系。
在图11中,第一运转模式作为线L1用虚线表示,第二运转模式作为线L2用实线表示。防结冰运转对机室空气的一部分进行抽气并使抽出的机室空气循环至吸气设备7,因此,机室压力下降,燃烧器内的燃空比变高。因此,当开始防结冰运转时,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比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通常运转时(第一运转模式)高。即,只要机室压比不变,相比于第一运转模式而言,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较高。
在图11中,作为第一运转模式的机室压比(CP1)、第二运转模式的机室压比(CP2),将各自的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设为CLCSO1、CLCSO2。若将线L1上的与第一运转模式的机室压比(CP1)相对的点设为点P、将线L2上的与第二运转模式的机室压比(CP2)相对的点设为点Q,则与点P、Q相对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于CLCSO1、CLCSO2。
接下来,将作为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机室压比CPS的、在连结线L1、L2上的点P、Q而成的线L3上的与机室压比CPS对应的点设为点S。若将与点S对应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为CLCSOS,则该值与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相当。即,作为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的CLCSO1、CLCSO2、CLCSOS与机室压比CP1、CP2、CPS的关系如式(2)所示。
CLCSOS=CLCSO1+(CLCSO2-CLCSO1)×(CPS-CP1)/(CP2-CP1)······(2)
即,只要根据第一运转模式的机室压比(CP1)、第二运转模式的机室压比(CP2)和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机室压比(CPS),使用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1、CLCSO2)来进行利用内插法的直线插值,则能够计算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S)。该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S)相当于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而且,上述的说明利用内插插值法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即使在机室压比(CPS)比机室压比(CP2)小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利用外插法的直线插值法,同样地计算规定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
接下来,在燃料分配计算部94中,使用由控制变量插值部93计算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计算规定运转模式的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燃料分配比率FDR的计算顺序与实施方式1的参照图5说明的方法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计算的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被输出至阀开度设定部80的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
在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中,能够设定第一燃料回路18的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主燃料调整阀24的阀开度。各自的阀的阀开度的设定顺序与实施方式1相同,省略详细说明。所决定的阀开度被输出至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应用未图示的平顶燃料调整阀的情况下,也能够以与应用辅助燃料调整阀的情况相同的顺序设定阀开度。
接下来,根据图12说明实施方式2的控制方法的处理的流程。在图12中,用粗线的方框表示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方法不同的处理的流程。
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各测量值以及各种阀开度和外部指令值被发送至输入部60,作为输入数据61而被输出至燃料分配设定部90(SP1)。
接下来,作为准备阶段的处理作业,在燃料分配设定部90中,将管理参数和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MW)的关系制作为数据库90a、数据库90b(SP2)。将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数据库90a、90b分别设为第一数据库90a、第二数据库90b。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机室压比(CPR)作为选择的特定参数的代表例,但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应用其他特定参数。
接下来,使用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数据库90a,计算无负载运转时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91a以及额定负载运转时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91b(SP3)。并且,根据第一输出插值数据91a以及第二输出插值数据91b,计算与第一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1)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91e(SP4)。另外,根据数据库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顺序是与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顺序相同的方法。
接下来,使用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二数据库90b,计算无负载运转时的第三输出插值数据91c以及额定负载运转时的第四输出插值数据91d(SP5)。并且,根据第三输出插值数据91c以及第四输出插值数据91d,计算相当于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2)的第二插值数据91f(SP6)。
接下来,根据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插值数据91e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二插值数据91f,计算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SP7)。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1)和机室压比(CP1)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2)和机室压比(CP2),进行内插插值,计算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的顺序与使用图11说明的顺序相同。
接下来,根据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计算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SP8、SP9)。能够根据所计算出的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选定第一燃料回路18的辅助燃料调整阀23的阀开度PVS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主燃料调整阀24的阀开度MVS(SP10、SP1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相比,通过对防结冰运转时的数据库和通常运转时的数据库进行插值,来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因此,相比于实施方式1,能够更正确地设定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因此,即使在开始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更稳定的燃烧控制。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即使在低负载运转时,也能够在满足NOX、CO等的排放限制值的同时实现稳定的燃气涡轮的运转。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图13对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均根据从输入部60发送的输入数据(输入数据组)61,将涡轮输出(发电机输出MW)或者涡轮入口温度和管理参数的关系数据库化,根据该数据库,设定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并设定阀开度。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3中,不使用管理参数,将涡轮入口温度(TIT)和输入数据61的关系数据库化,并根据该数据库设定各阀的阀开度,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数据库的结构与其他的实施方式不同,但是准备第一运转模式的数据库和第二运转模式的数据库,并根据这些数据库计算规定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的修正方法的基本思路与实施方式2是相同的。在此,根据数据库计算的对象,除了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之外,还包括涡轮入口温度(TIT),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涡轮入口温度(TIT)和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成比例关系,因此,能够将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置换为涡轮入口温度(TIT)。
在图13中,根据从输入部60输出的测量值、控制值以及外部指令值的输入数据61,作为准备阶段,在燃料分配设定部100中,将涡轮入口温度(TIT)与输入数据61的关系分别制作为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综合数据库100a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二综合数据库100b。
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101具有如下功能:设定与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TIT)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相当的插值数据101a、101b。具体而言,根据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综合数据库100a,计算与第一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TIT1)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1)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101a。并且,根据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二综合数据库100b,计算与第二运转模式的涡轮入口温度(TIT2)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2)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101b。上述数据输出至燃料分配修正部102的控制变量插值部103。
控制变量插值部103具有如下功能:根据从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101输出的第一插值数据101a以及第二插值数据101b,设定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修正后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MTIT)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具体而言,根据第一运转模式的第一插值数据101a和第二运转模式的第二插值数据101b,使用特定参数,计算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MTIT)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特定参数为机室压比(CPR)只是一例。
在计算规定运转模式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MTIT)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时,能够应用实施方式2的使用图11说明的利用内插法或外插法的直线插值法。另外,针对本实施方式应用实施方式2的图11的情况,也可以将纵轴的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置换为涡轮入口温度(TIT)。而且,作为特定参数,也可以代替机室压比(CPR)而应用其他特定参数。所计算出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MTIT)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被输出至燃料分配计算部104。
使用从控制变量插值部103发送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MTIT)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在燃料分配计算部104中,计算规定运转(实际运转)模式的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燃料分配比率FDR的计算顺序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计算的第一燃料回路18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燃料分配比率FDR被输出至阀开度设定部80的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
燃料阀开度设定部81设定第一燃料回路18的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第二燃料回路19的主燃料调整阀24的阀开度。各自的阀的阀开度的设定顺序与实施方式1相同。设定的阀开度指令值PVS、MVS被输出至辅助燃料调整阀23以及主燃料调整阀24。
接下来,在图14中示出实施方式3的控制方法的处理的流程。利用粗线的方框表示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的方法不同的处理的流程。如所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将涡轮入口温度(TIT)和输入数据组的关系分别数据库化(第一综合数据库100a、第二综合数据库100b)。使用上述数据库,计算涡轮入口温度(TIT)或者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的第一插值数据101a以及第二插值数据101b,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修正涡轮入口温度(MTIT)或者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MCLCSO),在这一点上,与实施方式2不同。其他处理的流程与实施方式2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相比,能够实现更稳定的燃烧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存入比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更大范围的测量值以及控制值和外部指令值,并进行数据库化。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设定涡轮入口温度(TIT)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CLCSO),由于能够决定各燃料阀开度,因此能够消除不稳定的燃烧状态,也能够消除NOX、燃烧振动的问题。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从通常运转切换为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燃烧器的稳定的燃烧控制,能够避免NOX的增大等,也能够抑制燃烧振动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燃气涡轮的稳定的运转。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同样地,即使在低负载运转时中,也能够在满足NOX、CO等的排放限制值的同时实现稳定的燃气涡轮的运转。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即使在从通常运转切换至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燃烧器的稳定的燃烧控制,能够避免NOX的增大等,也能够抑制燃烧振动的产生。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燃气涡轮的稳定的运转。并且,即使在低负载运转(部分负载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满足排放限制值的同时实现稳定的运转。
附图标记说明:
1 燃气涡轮;
2 压缩机;
3 燃烧器;
4 涡轮;
5 发电机;
6 机室;
7 吸气设备;
8 旋转轴;
11 吸气管;
12 抽气配管;
13 排气管;
14 涡轮旁通配管;
15 辅助喷嘴;
16 主喷嘴;
17 燃料主回路;
18 第一燃料回路;
19 第二燃料回路;
20 入口导流叶片(IGV);
21 IGV驱动部;
22 抽气阀;
23 辅助燃料调整阀;
24 主燃料调整阀;
25 涡轮旁通阀;
30 机室温度计;
31 机室压计;
32 大气温度计;
33 大气压计;
34 吸气温度计;
35 吸气压计;
36 抽气流量计;
37 燃料流量计;
38 燃料温度计;
39 废气温度计;
40 发电机输出检测部;
50 燃烧控制装置;
60 输入部;
61 输入数据;
61a 发电机输出;
61b IGV开度;
61c 吸气温度;
61d 吸气流量;
61e 涡轮旁通流量;
61f、ΔT 吸气温度差;
61g 大气温度;
61h、CPR 机室压比;
61i 抽气量;
61j 吸气压力;
61k 大气压;
61m 抽气阀开度;
61p 机室压力;
70、90、100 燃料分配设定部;
80 阀开度设定部;
70a、90a、90b、100a、100b 数据库;
71 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
71a、91a 第一输出插值数据;
71b、91b 第二输出插值数据;
72 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
73 修正系数计算部;
74 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
74a 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
74b 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
75 控制变量计算部;
76、94、104 燃料分配计算部;
81 燃料阀开度设定部;
91、101 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
91c 第三输出插值数据;
91d 第四输出插值数据;
91e、101a 第一插值数据;
91f、101b 第二插值数据;
92、102 燃料分配修正部;
93、103 控制变量插值部;
AID 防结冰指令值;
MW 涡轮输出指令值;
F 输出修正系数;
FDR 燃料分配比率;
PR辅助比;
TIT 涡轮入口温度;
MTIT 修正涡轮入口温度;
CLCSO 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
MCLCSO 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装备于燃气涡轮,并设定向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
所述燃气涡轮具备:
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
所述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
涡轮;
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以及
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具备:
燃料分配设定部,其设定根据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并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设定所述燃料分配比率;以及
阀开度设定部,其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设于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调整阀的阀开度,
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根据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来修正所述燃料分配比率的修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
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其分别计算第一插值数据和第二插值数据,所述第一插值数据相当于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所述第二插值数据相当于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以及
燃料分配修正部,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修正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燃料分配比率,该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防结冰运转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
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其对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
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分别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防结冰运转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控制变量计算部,其根据修正后的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以及修正后的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来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以及
燃料分配计算部,其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包括:
修正系数计算部,其计算与所述特定参数对应地变化的输出修正系数;以及
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其使用所述输出修正系数来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分配修正部包括:
控制变量插值部,其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根据所述特定参数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以及
燃料分配计算部,其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包括如下机构:
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的机构;
使用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计算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的机构;
计算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三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四输出插值数据的机构;以及
使用所述第三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四输出插值数据,计算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的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参数为吸气温度差、机室压比、所述抽气量以及所述抽气阀的阀开度中的任一者。
8.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其是如下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
所述燃气涡轮具备:
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
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
涡轮;
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
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相当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的第一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
对根据第二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相当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的第二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
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防结冰运转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以及
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9.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是如下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
所述燃气涡轮具备:
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
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
涡轮;
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
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计算与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涡轮入口温度对应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计算与额定负载运转时所涉及的涡轮入口温度对应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
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来计算输出修正系数,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防结冰运转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输出修正系数来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并计算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
根据所述输出修正系数来修正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并计算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
使用所述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根据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涡轮输出来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
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以及
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10.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是如下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
所述燃气涡轮具备:
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
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
涡轮;
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
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制作数据库,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数据库,来计算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
根据所述数据库,来计算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
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防结冰运转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以及
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参数为吸气温度差、机室压比、所述抽气量以及所述抽气阀的阀开度中的任一者。
12.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

Claims (12)

1.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装备于燃气涡轮,并设定向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
所述燃气涡轮具备:
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
所述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
涡轮;
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以及
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具备:
燃料分配设定部,其设定根据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并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设定所述燃料分配比率;以及
阀开度设定部,其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设于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调整阀的阀开度,
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根据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来修正所述燃料分配比率的修正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
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其分别计算第一插值数据和第二插值数据,所述第一插值数据相当于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所述第二插值数据相当于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以及
燃料分配修正部,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修正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燃料分配比率,该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分配设定部包括:
输出插值数据计算部,其对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
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分别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控制变量计算部,其根据修正后的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以及修正后的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来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以及
燃料分配计算部,其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包括:
修正系数计算部,其计算与所述特定参数对应地变化的输出修正系数;以及
输出插值数据修正部,其使用所述输出修正系数来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分配修正部包括:
控制变量插值部,其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根据所述特定参数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以及
燃料分配计算部,其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设定部包括如下机构:
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的机构;
使用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计算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的机构;
计算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三输出插值数据和额定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第四输出插值数据的机构;以及
使用所述第三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四输出插值数据,计算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的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参数为吸气温度差、机室压比、所述抽气量以及所述抽气阀的阀开度中的任一者。
8.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其是如下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
所述燃气涡轮具备:
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
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
涡轮;
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
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相当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的第一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
对根据第二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而运算出的、相当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的第二插值数据进行计算,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
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以及
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9.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是如下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
所述燃气涡轮具备:
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
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
涡轮;
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
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计算与无负载运转时输出所涉及的涡轮入口温度对应的第一输出插值数据,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计算与额定负载运转时所涉及的涡轮入口温度对应的第二输出插值数据;
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来计算输出修正系数,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输出修正系数来修正所述第一输出插值数据,并计算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
根据所述输出修正系数来修正所述第二输出插值数据,并计算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
使用所述第一修正输出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修正输出插值数据,根据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涡轮输出来计算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
根据所述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所述燃料分配比率;以及
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10.一种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是如下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
所述燃气涡轮具备:
压缩机,其具备入口导流叶片;
燃烧器,其具备多个燃料喷嘴;
涡轮;
抽气配管,其使来自机室的抽气空气返回至吸气设备的入口;
抽气阀,其设置于所述抽气配管,且用于调节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以及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其设定向所述燃烧器供给的燃料的燃料回路的流量分配比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第一运转模式以及第二运转模式下的输入数据来制作数据库,所述第一运转模式是所述燃气涡轮不进行防结冰运转的情况下的运转模式,所述第二运转模式是设定恒定的抽气量并使来自所述机室的所述抽气空气的一部分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防结冰运转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数据库,来计算与所述第一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一插值数据;
根据所述数据库,来计算与所述第二运转模式下的涡轮入口温度或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相当的第二插值数据;
在防结冰运转中,根据规定运转模式下的由所述抽气空气的抽气量决定的特定参数,使用所述第一插值数据以及所述第二插值数据,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所述规定运转模式是选定稳定燃烧所需要的抽气量并使抽出的抽气空气循环至所述吸气设备的运转模式;
根据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或所述修正涡轮入口温度相当控制变量,来计算所述规定运转模式下的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燃料分配比率;以及
根据所述燃料分配比率,来设定每个所述燃料回路的阀开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参数为吸气温度差、机室压比、所述抽气量以及所述抽气阀的阀开度中的任一者。
12.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用于执行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方法。
CN201580014883.4A 2014-03-25 2015-03-24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103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1915 2014-03-25
JP2014061915A JP6257035B2 (ja) 2014-03-25 2014-03-25 ガスタービンの燃焼制御装置および燃焼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CT/JP2015/058950 WO2015146994A1 (ja) 2014-03-25 2015-03-24 ガスタービンの燃焼制御装置および燃焼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3942A true CN106103942A (zh) 2016-11-09
CN106103942B CN106103942B (zh) 2018-01-09

Family

ID=54195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883.4A Active CN106103942B (zh) 2014-03-25 2015-03-24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8678B2 (zh)
JP (1) JP6257035B2 (zh)
KR (1) KR101775861B1 (zh)
CN (1) CN106103942B (zh)
DE (1) DE112015001394B4 (zh)
WO (1) WO20151469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186A (zh) * 2016-12-15 2019-07-19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控制装置、燃气轮机控制方法
CN111386390A (zh) * 2017-12-28 2020-07-07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燃气轮机、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01250A1 (de) * 2015-06-03 2016-12-0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etrieb einer gasturbine mit einer interpolierten fahrlinienabweichung
JP5989218B1 (ja) * 2015-11-18 2016-09-07 東芝プラン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発電プラントにおける空気循環制御装置および空気循環制御方法
MY190077A (en) * 2016-02-26 2022-03-24 8 Rivers Capital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plant
JP6706936B2 (ja) * 2016-03-09 2020-06-10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制御装置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の制御方法
KR200485522Y1 (ko) * 2016-03-14 2018-01-19 한국서부발전 주식회사 가스 및 경유 혼소 발전소의 제어 장치
JP6786233B2 (ja) * 2016-03-22 2020-11-18 三菱パワー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特性評価装置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の特性評価方法
US11248525B2 (en) * 2019-02-05 2022-02-15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let temperature distortion of an engine
CN110094267A (zh) * 2019-06-04 2019-08-06 上海睿瑞航空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小型航空涡轮发动机高空燃油供油系统
US11535386B2 (en) * 2019-06-17 2022-12-27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ulti-engine rotorcraft for ice accretion shedding
JP7252861B2 (ja) * 2019-08-22 2023-04-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燃焼制御装置、燃焼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25894B2 (ja) 2020-10-26 2024-01-3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出力修正方法、制御方法、これらの方法を実行する装置、及びこれら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KR20230071178A (ko) 2020-10-30 2023-05-23 미츠비시 파워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스 터빈의 최대 출력 작성 방법, 가스 터빈의 제어용 출력 작성 방법, 가스 터빈의 제어 방법, 이들 방법을 실행하는 장치, 및 이들 방법을 컴퓨터에 실행시키는 프로그램
CN112943452B (zh) * 2021-02-23 2022-03-15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燃机侧控制燃气机组运行全过程nox排放的系统
CA3126779C (en) * 2021-06-02 2023-12-19 Yantai Jereh Petroleum Equipment & Technologies Co., Ltd. Turbine fracturing system,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ontroll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3204096A1 (ja) * 2022-04-20 2023-10-2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制御装置、ガスタービン制御方法、及び、ガスタービン制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8290A (ja) * 1994-12-20 1996-07-12 Toshiba Corp ガスタービン燃料供給装置
JP2004116384A (ja) * 2002-09-26 2004-04-1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制御装置
CN1908405A (zh) * 2005-08-03 2007-02-0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的进口导叶控制装置
CN1932265A (zh) * 2005-09-14 2007-03-2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的燃烧控制装置
JP2013053552A (ja) * 2011-09-02 2013-03-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の燃焼制御方法
JP2013209917A (ja) * 2012-03-30 2013-10-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0195A (en) 1995-02-13 1996-10-01 General Electric Co. Gas turbine inlet heating system using jet blower
JPH09291833A (ja) 1996-04-30 1997-11-11 Toshiba Corp ガスタービン空気圧縮機再循環流量制御装置
US6685425B2 (en) 2002-06-26 2004-02-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let bleed heater for heating inlet air to a compressor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and transporting the heater
JP2004132255A (ja) * 2002-10-10 2004-04-3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燃焼器制御装置
JP4119908B2 (ja) * 2005-09-14 2008-07-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燃焼制御装置
JP4831820B2 (ja) * 2006-05-22 2011-12-0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出力学習回路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ガスタービンの燃焼制御装置
JP4838785B2 (ja) * 2007-11-06 2011-12-1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運転制御装置および運転制御方法
US7966802B2 (en) * 2008-02-05 2011-06-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gas turbine engine systems
US8126629B2 (en) 2008-04-25 2012-02-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ng gas turbine engine systems
US8112216B2 (en) * 2009-01-07 2012-02-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ate lean injection with adjustable air splits
JP5566683B2 (ja) 2009-12-25 2014-08-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
US20120023953A1 (en) * 2010-07-27 2012-02-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fuel splits to a gas turbine combustor
JP5743117B2 (ja) 2012-01-13 2015-07-01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装置、燃料流量制御装置、およびガスタービン発電プラント
JP6079091B2 (ja) 2012-09-21 2017-02-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自立包装袋
US20150040571A1 (en) * 2013-08-07 2015-02-1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for fuel split control to a gas turbine using a modified turbine firing temperature
JP6223847B2 (ja) * 2014-02-05 2017-11-01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制御装置、ガスタービン、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の制御方法
JP6217451B2 (ja) * 2014-02-26 2017-10-25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燃料制御装置、燃焼器、ガスタービン、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35720B2 (ja) * 2014-08-26 2018-05-30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システム及び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8290A (ja) * 1994-12-20 1996-07-12 Toshiba Corp ガスタービン燃料供給装置
JP2004116384A (ja) * 2002-09-26 2004-04-1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燃焼制御装置
CN1908405A (zh) * 2005-08-03 2007-02-0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的进口导叶控制装置
CN1932265A (zh) * 2005-09-14 2007-03-21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的燃烧控制装置
JP2013053552A (ja) * 2011-09-02 2013-03-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及びガスタービンの燃焼制御方法
JP2013209917A (ja) * 2012-03-30 2013-10-1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ガスタービン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6186A (zh) * 2016-12-15 2019-07-19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控制装置、燃气轮机控制方法
CN110036186B (zh) * 2016-12-15 2021-06-22 三菱动力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控制装置、燃气轮机控制方法
US11378019B2 (en) 2016-12-15 2022-07-0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Gas turbine control apparatus and gas turbine control method
CN111386390A (zh) * 2017-12-28 2020-07-07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燃气轮机、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11386390B (zh) * 2017-12-28 2023-06-06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燃气轮机的控制装置和方法、燃气轮机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75861B1 (ko) 2017-09-06
DE112015001394B4 (de) 2024-05-23
WO2015146994A1 (ja) 2015-10-01
KR20160123374A (ko) 2016-10-25
JP6257035B2 (ja) 2018-01-10
CN106103942B (zh) 2018-01-09
DE112015001394T5 (de) 2016-12-15
US20170074175A1 (en) 2017-03-16
US10208678B2 (en) 2019-02-19
JP2015183619A (ja)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3942A (zh) 燃气涡轮的燃烧控制装置、燃烧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5591462B2 (ja) 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の多段圧縮機からタービン部分に空気を送給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US9441545B2 (en) Fuel supply apparatus, fuel-flow-rate-control unit, and gas-turbine power generating plant
US10711705B2 (en)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pgrade method for gas turbine, and setting change method for gas turbine control system
CN107208556A (zh) 燃气轮机的冷却系统、具备该燃气轮机的冷却系统的燃气轮机设备及燃气轮机的部件冷却方法
CN109611217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过渡态控制规律优化的设计方法
US10024197B2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turbo-expander using same
EP3070295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EP3070294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turbo-expander for supplemental generator
US20160153365A1 (en) Method of Operation of a Gas Turbine Engine
US20160053721A1 (en) Gas turbine eng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9828887B2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turbo-expander to increase turbine exhaust gas mass flow
US10612783B2 (en) Combustor replacement method and gas turbine plant
EP3070302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eductor for augmenting same
EP3070299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supplemental compressor therefor
JP2021193298A (ja) ガスタービンエンジンの拡張された排出量適合動作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6536899A (zh) 控制装置、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EP305080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ir management of aircraft systems
US20160273407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burner module therefor
EP3070300B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cooling fluid injection therefor
US10221777B2 (en) Gas turbine combus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mbu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for
EP3070291B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turbo-expander using same
EP3070298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eductor for process air demand
JP2021195951A (ja) ヘッドエンド温度制御のためのガスタービン燃料スプリットを決定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EP3070297A1 (en)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having compressor creating excess air flow and storage vessel for augmenting excess air flo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