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1340A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1340A
CN106101340A CN201610397046.0A CN201610397046A CN106101340A CN 106101340 A CN106101340 A CN 106101340A CN 201610397046 A CN201610397046 A CN 201610397046A CN 106101340 A CN106101340 A CN 106101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apsid
mobile terminal
absorbing material
display screen
damping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70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和辉
林杨明
蔡军
李欣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70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1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1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34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8648 priority patent/WO201720658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88Arrangements for carrying or protecting transcei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18Telephone s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ships, mines, or other places exposed to adverse environment
    • H04M1/185Improving the rigidity of the casing or resistance to shoc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涉及终端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移动终端抗跌性能较弱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移动终端包括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内设有触控显示屏模组,所述前壳体的背部设有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之间和/或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本发明用于提高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在使用过程中的跌落,大部分是从手中、背包或者桌子上掉落,高度约为0.8m~1.2m。经实验验证,现有的移动终端仅能抵抗由0.7m高处的跌落,不能满足大部分跌落场景的需求,因此如何提升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是目前移动终端可靠性研究的关键。而由于移动终端中最易产生跌落损坏的部件为触控显示屏模组,因此如何对触控显示屏模组进行防护是提升移动终端抗跌性能的关键。
为了对触控显示屏模组进行安全防护,示例的,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移动终端,参见图1,包括触控显示屏模组01、前壳体02和后壳体03,触控显示屏模组01嵌设于前壳体02内,后壳体03连接于前壳体02的背部,前壳体02由塑胶材质制作,塑胶材质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由此当移动终端跌落时,移动终端与地面接触的瞬间,触控显示屏模组01与前壳体02之间、前壳体02与后壳体03之间均形成一定宽度的缓冲带,此缓冲带能够延长冲击作用时间,减小加速度变化,减小触控显示屏模组01与前壳体02之间、前壳体02与后壳体03之间的冲击作用力,从而减小了作用于触控显示屏模组01上的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对触控显示屏模组01进行了防护。
但是,由于前壳体02在移动终端内主要起支撑作用,不能大幅度地降低材料的硬度,可产生的弹性变形较小,因此抗冲击效果有限,防护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能够对触控显示屏模组进行有效防护,提升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内设有触控显示屏模组,所述前壳体的背部设有后壳体,所述前壳体与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之间和/或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前壳体的背面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前壳体的侧边边角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前壳体的外侧壁一周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的背面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的侧边边角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的侧壁一周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还包括摄像头,所述前壳体或所述后壳体上用于支撑所述摄像头或用于对所述摄像头进行限位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摄像头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在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高阻尼吸能材料为粘弹性材料。
在第九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方式,所述高阻尼吸能材料与所述前壳体或所述后壳体通过双射成型法或模内注塑成型法一体成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前壳体与触控显示屏模组之间和/或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高阻尼吸能材料的阻尼系数较高,使触控显示屏模组相对于前壳体和/或前壳体相对于后壳体处于悬浮状态,因此当移动终端跌落时,移动终端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前壳体与触控显示屏模组之间和/或前壳体与后壳体之间可产生错开冲击,错开冲击时,每个零部件的质量较小,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冲击力较小,而且高阻尼吸能材料使上层的零部件与下层零部件之间形成较宽的缓冲带,能够较大程度地延长上层零部件对下层零部件的冲击作用时间,减小上层零部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上层零部件的动能转化为高阻尼吸能材料的热能,由此减小了上层零部件与下层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冲击力,由此较大程度地减小了作用于触控显示屏模组上的冲击力,从而对触控显示屏模组进行了有效防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2所示移动终端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跌落时背面与地面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跌落时正面与地面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2和图3,图2和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前壳体1,所述前壳体1内设有触控显示屏模组2,所述前壳体1的背部设有后壳体3,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2之间和/或所述前壳体1与所述后壳体3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前壳体1与触控显示屏模组2之间和/或前壳体1与后壳体3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4,高阻尼吸能材料4的阻尼系数较高,使触控显示屏模组2相对于前壳体1和/或前壳体1相对于后壳体3处于悬浮状态,因此当移动终端跌落时,移动终端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前壳体1与触控显示屏模组2之间和/或前壳体1与后壳体3之间可产生错开冲击,错开冲击时,每个零部件的质量较小,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冲击力较小,而且高阻尼吸能材料4使上层的零部件与下层零部件之间形成较宽的缓冲带,能够较大程度地延长上层零部件对下层零部件的冲击作用时间,减小上层零部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上层零部件的动能转化为高阻尼吸能材料4的热能,由此减小了上层零部件与下层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冲击力,由此较大程度地减小了作用于触控显示屏模组2上的冲击力,从而对触控显示屏模组2进行了有效防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高阻尼吸能材料4可以为如图3所示设置于前壳体1的背面与后壳体3之间,当移动终端跌落且正面与地面接触时,即如图5所示,前壳体1与后壳体3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4,此高阻尼吸能材料4将移动终端分隔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如图5所示的I)为触控显示屏模组2与前壳体1组成的整体,第二部分(如图5所示的II)为后壳体3,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处于悬浮状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错开冲击,相比于整个移动终端,第一部分的质量较小,与地面接触时,冲击力较小,作用于触控显示屏模组2上的冲击力较小。而且,高阻尼吸能材料4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了一个缓冲带,此缓冲带可延长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的冲击作用时间,减小第二部分跌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从而减小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的冲击力,进而减小了后壳体3通过前壳体1传递至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冲击力。当移动终端跌落且背面与地面接触时,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如图4所示的I)相对于第二部分(如图4所示的II)处于悬浮状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错开冲击,在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后,由于高阻尼吸能材料4的缓冲作用,第一部分向下冲击的作用时间较长,加速度变化较小,部分动能被高阻尼吸能材料4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由此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冲击力降低,后壳体3通过前壳体1传递至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冲击力降低。由此在移动终端跌落且正面或背面与地面接触的场景下,对触控显示屏模组2进行了有效防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高阻尼吸能材料4可以设置于前壳体1的侧边边角与后壳体3之间,当移动终端跌落且任一侧边边角与地面接触时,高阻尼吸能材料4将移动终端分隔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触控显示屏模组2与前壳体1组成的整体,第二部分为后壳体3,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处于悬浮状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错开冲击,在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后,由于高阻尼吸能材料4的缓冲作用,第一部分向下冲击的作用时间较长,加速度变化较小,部分动能被高阻尼吸能材料4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由此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冲击力降低,后壳体3通过前壳体1传递至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冲击力降低。由此在移动终端跌落且侧边边角与地面接触的场景下,对触控显示屏模组2进行了有效防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高阻尼吸能材料4可以为如图6所示设置于前壳体1的外侧壁一周与后壳体3之间,当移动终端跌落且任一侧边边角或任一侧边与地面接触时,高阻尼吸能材料4将移动终端分隔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触控显示屏模组2与前壳体1组成的整体,第二部分为后壳体3,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处于悬浮状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错开冲击,在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后,由于高阻尼吸能材料4的缓冲作用,第一部分向下冲击的作用时间较长,加速度变化较小,部分动能被高阻尼吸能材料4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由此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冲击力降低,后壳体3通过前壳体1传递至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冲击力降低。由此在移动终端跌落且侧边边角或外侧壁与地面接触的场景下,对触控显示屏模组2进行了有效防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而且软质的高阻尼吸能材料4夹设于前壳体1的外侧壁一周与后壳体3之间,有利于防水保护。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高阻尼吸能材料4可以为如图7所示设置于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背面与前壳体1之间,当移动终端跌落且正面与地面接触时,即,触控显示屏模组2与前壳体1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4,此高阻尼吸能材料4将移动终端分隔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触控显示屏模组2,第二部分为前壳体1与后壳体3组成的整体,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处于悬浮状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错开冲击,相比于整个移动终端,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质量较小,与地面接触时,冲击力较小,作用于触控显示屏模组2上的冲击力较小。而且,高阻尼吸能材料4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了一个缓冲带,此缓冲带可延长第二部分对第一部分的冲击作用时间,减小第二部分跌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从而减小第二比分对第一部分的冲击力,即减小了前壳体1和后壳体3组成的整体对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冲击力。当移动终端跌落且背面与地面接触时,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处于悬浮状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错开冲击,在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后,由于高阻尼吸能材料4的缓冲作用,第一部分向下冲击的作用时间较长,加速度变化较小,部分动能被高阻尼吸能材料4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由此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冲击力降低,即触控显示屏模组2与前壳体1和后壳体3组成的整体之间冲击力降低。由此在移动终端跌落且正面或背面与地面接触的场景下,对触控显示屏模组2进行了有效防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高阻尼吸能材料4可以设置于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侧边边角与前壳体1之间,当移动终端跌落且任一侧边边角与地面接触时,高阻尼吸能材料4将移动终端分隔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触控显示屏模组2,第二部分为前壳体1与后壳体3组成的整体,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处于悬浮状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错开冲击,在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后,由于高阻尼吸能材料4的缓冲作用,第一部分向下冲击的作用时间较长,加速度变化较小,部分动能被高阻尼吸能材料4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由此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冲击力降低,即触控显示屏模组2与前壳体1和后壳体3组成的整体之间冲击力降低。由此在移动终端跌落且侧边边角与地面接触的场景下,对触控显示屏模组2进行了有效防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高阻尼吸能材料4可以为如图8所示设置于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侧壁一周与前壳体1之间,当移动终端跌落且任一侧边边角或任一侧边与地面接触时,高阻尼吸能材料4将移动终端分隔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触控显示屏模组2,第二部分为前壳体1与后壳体3组成的整体,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处于悬浮状态,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错开冲击,在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后,由于高阻尼吸能材料4的缓冲作用,第一部分向下冲击的作用时间较长,加速度变化较小,部分动能被高阻尼吸能材料4吸收并转化为热能,由此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冲击力降低,也即触控显示屏模组2与前壳体1和后壳体3组成的整体之间冲击力降低。由此在移动终端跌落且任一侧边边角或任一外侧壁与地面接触的场景下,对触控显示屏模组2进行了有效防护,提升了移动终端的抗跌性能,而且软质的高阻尼吸能材料4夹设于触控显示屏模组2的侧壁一周与前壳体1之间,有利于防水保护。
由于移动终端在跌落时,除了触控显示屏模组2容易损坏之外,还有其他易损部件,比如摄像头,摄像头通常安装于前壳体1或后壳体3上。为了对移动终端中的摄像头进行防护,优选的,如图9所示,前壳体1或后壳体3上用于支撑摄像头或用于对摄像头进行限位的表面为第一表面5,第一表面5与摄像头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4,由此通过在第一表面5与摄像头之间设置高阻尼吸能材料4,使摄像头处于悬浮状态,以延长冲击作用时间,减小振动冲击力由此对摄像头进行了有效防护。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高阻尼吸能材料4即为常温下(23℃)阻尼系数大于0.3且具有吸能、减振、缓冲功能的材料。具体的,高阻尼材料4可以为粘弹性材料(阻尼弹性体),比如为3M EAR C-8000系列粘弹性材料,由于其特有的黏弹性,在受到冲击时,通过分子的相对移动损耗冲击能量转化成热能,减少被保护物受到的力。阻尼弹性体为常用的高阻尼吸能材料,可注塑、挤出、压制成型,制作简单,容易实现。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高阻尼吸能材料4可以为单独成型的材料,也可以与前壳体1或后壳体3一体成型。当高阻尼吸能材料4为单独成型的材料时,在移动终端装配过程中,需增加将此高阻尼吸能材料4垫设于前壳体1与触控显示屏模组2之间和/或前壳体1与后壳体3之间的操作,且在垫设过程中需对高阻尼吸能材料4进行定位,操作过程复杂,耗时较长,装配效率较低。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优选高阻尼吸能材料4与前壳体1或后壳体3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后,装配过程与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装配过程相同,操作简单,而且一体成型方式可以采用双射成型法或模内注塑成型法,此两种成型工艺路线成熟,制作简单,容易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高阻尼吸能材料还可对移动终端中除触控显示面板和摄像头之外的其他关键部件进行保护,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前壳体,所述前壳体内设有触控显示屏模组,所述前壳体的背部设有后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与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之间和/或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背面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侧边角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外侧壁一周与所述后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的背面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的侧边边角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模组的侧壁一周与所述前壳体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所述前壳体或所述后壳体上用于支撑所述摄像头或用于对所述摄像头进行限位的表面为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摄像头之间设有高阻尼吸能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尼吸能材料为粘弹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尼吸能材料与所述前壳体或所述后壳体通过双射成型法或模内注塑成型法一体成型。
CN201610397046.0A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6101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7046.0A CN106101340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移动终端
PCT/CN2017/078648 WO2017206586A1 (zh) 2016-06-03 2017-03-29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7046.0A CN106101340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1340A true CN106101340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44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7046.0A Pending CN106101340A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1340A (zh)
WO (1) WO201720658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586A1 (zh) * 2016-06-03 2017-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875967A (zh) * 2018-09-03 2020-03-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2968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380A (zh) * 2020-11-03 2021-02-05 深圳铭薪房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智能平板显示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854A (zh) * 2003-04-04 2004-10-13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便携式终端的冲击吸收装置
CN102026511A (zh) * 2010-12-15 2011-04-2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2638952A (zh) * 2012-04-17 2012-08-15 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器的耐冲击机壳
CN103248731A (zh) * 2013-05-21 2013-08-14 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摄像头的减震密封结构
CN203722680U (zh) * 2014-01-24 2014-07-16 深圳市多美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摔手机
CN104167153A (zh) * 2014-06-27 2014-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定位件及显示装置
CN104601762A (zh) * 2015-02-12 2015-05-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4406270U (zh) * 2014-12-25 2015-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4945543U (zh) * 2015-05-14 2016-01-06 泛泰大西(常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lcd显示屏组
CN205050114U (zh) * 2015-10-15 2016-02-2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组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1340A (zh) * 2016-06-03 2016-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6854A (zh) * 2003-04-04 2004-10-13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便携式终端的冲击吸收装置
CN102026511A (zh) * 2010-12-15 2011-04-2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2638952A (zh) * 2012-04-17 2012-08-15 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电器的耐冲击机壳
CN103248731A (zh) * 2013-05-21 2013-08-14 上海鼎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手机摄像头的减震密封结构
CN203722680U (zh) * 2014-01-24 2014-07-16 深圳市多美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摔手机
CN104167153A (zh) * 2014-06-27 2014-1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定位件及显示装置
CN204406270U (zh) * 2014-12-25 2015-06-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4601762A (zh) * 2015-02-12 2015-05-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4945543U (zh) * 2015-05-14 2016-01-06 泛泰大西(常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lcd显示屏组
CN205050114U (zh) * 2015-10-15 2016-02-2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组装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巧平,苏芳珍: "高阻尼材料的阻尼机制及发展趋势分析", 《延安大学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586A1 (zh) * 2016-06-03 2017-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0875967A (zh) * 2018-09-03 2020-03-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2968A (zh) * 2018-11-30 2020-06-09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06586A1 (zh) 2017-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1340A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5744770B (zh) 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6195873U (zh) 一种抗摔手机壳
CN205998317U (zh) 一种具抗冲击能力的包装板
CN104144580A (zh) 电子装置壳体
CN2888179Y (zh) 内延展复合式聚氨酯缓冲器
CN108548462A (zh) 一种工程爆破用炸药固定装置
CN105804265A (zh) 竖向粘弹性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装置及其工作模式
CN208036643U (zh) 一种新能源环境监测装置
CN206079401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03589098U (zh) 能提高手机防摔性能的手机电池
CN207304104U (zh) 一种防碰撞的移动电源
CN105870806A (zh) 一种电缆分支箱的减震装置
CN208400924U (zh) 一种具有抗震保护的新能源电池箱
CN204355483U (zh) 具有冲击缓冲保护结构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11711373U (zh) 一种用于运输led显示屏保护机构
CN208781722U (zh) 抗压散热型贴片式铝电解电容
CN203322129U (zh) 一种隔振承载平台
CN208935258U (zh) 一种通信设备用防撞安装基座
CN201473903U (zh) 一种汽车赛道防撞墙
CN207068821U (zh) 一种防碰撞芯片放置盒
CN202610813U (zh) 分离式被动防护网的钢丝绳网连接结构
CN204753873U (zh) 一种层间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限位保护装置
CN203871975U (zh) 减震型防爆电机
CN205793799U (zh) 电路板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