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9038A - 一种电池极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极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9038A
CN106099038A CN201610458567.2A CN201610458567A CN106099038A CN 106099038 A CN106099038 A CN 106099038A CN 201610458567 A CN201610458567 A CN 201610458567A CN 106099038 A CN106099038 A CN 106099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area
district
positive pole
pole
pol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85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9038B (zh
Inventor
吕正中
姜倩荣
刘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JINQU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JINQUAN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JINQUAN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5856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90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9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9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电池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正极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内涂覆区,相邻两个正极内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正极内空箔区,正极集流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外涂覆区,相邻两个正极外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正极外空箔区,正极活性材料涂覆在正极内涂覆区和正极外涂覆区上。本发明通过间隔设置若干涂覆区,并在相邻涂覆区之间设置空箔区,使该空箔区形成缓冲空间,在保证电池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有效缓冲极片材料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应力,从而防止极片断裂。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极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极片。
背景技术
从2009年3月发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锂离子电池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逐步从高容量的电子消费品电池市场走向高功率的动力型市场。而目前高能高功率电池的主要研究方向则是正负极材料。
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广泛使用石墨及改性石墨,但是其理论容量仅为372mAh/g,大大制约了高能量电池的发展。因此,高压实负极石墨的使用对提高电池比能量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压实密度过高,负极石墨的反弹系数要高于低压实密度情况,所述高压实负极石墨在原有低压实负极石墨的极片结构下将会出现负极极片开裂异常。而锂金属和IV族元素(硅,锗,锡)基负极材料由于其较高的理论容量(分别为锂3860mAh/g,硅3579mAh/g,锗1600mAh/g,锡994mAh/g)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以金属锂作为电池的负极时,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具有安全隐患的锂金属枝晶外。此外,负极厚度也会随着锂金属在负极表面的析出而增加,当膨胀率过高时会引起电极片的断裂。而硅、锗、锡基负极材料在嵌锂和脱锂过程中材料体积会发生膨胀,其中硅负极在与锂合金化的过程中会产生高达400%的体积膨胀,致使电极片断裂和活性材料脱落,从而使大量活性材料失去与集流体的连接,造成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在嵌锂脱嵌过程中电极的断裂和损耗,对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在电池行业中,对于锂金属负极的膨胀问题仍未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而对于IV族元素的使用,则采用折中的方式,通过将一定比例的硅材料(<10%)与碳材料进行复合,形成硅碳复合材料。一方面利用高容量的硅材料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能量密度,另一方面利用高比例的碳材料来降低硅在充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但是,硅碳复合材料仍然受限于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无法提升硅材料的比例,也就限制了硅碳复合材料的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极片,在保证电池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有效缓冲极片材料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应力,从而防止极片断裂或活性材料脱落,提高电池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内涂覆区,相邻两个所述正极内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正极内空箔区,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外涂覆区,相邻两个所述正极外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正极外空箔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覆在所述正极内涂覆区和所述正极外涂覆区上。
通过所述正极内空箔区和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给电池极片在嵌锂脱锂过程的体积膨胀提供缓冲空间,有效削弱电池极片所受到的膨胀应力,从而防止极片断裂或活性材料脱落,提高电池可靠性。
具体地,所述正极内涂覆区在电池极片卷绕时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内侧,所述正极外涂覆区在电池极片卷绕时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外侧。
优选的,电池极片还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对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位置涂覆所述负极活性材料。
优选的,电池极片还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的端部,所述负极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正极集流体采用铝箔制成,所述负极集流体采用铜箔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错位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错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错位距离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长度的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
错位设置的所述正极内空箔区和所述正极外空箔区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负极极片的膨胀产生的应力,且错位距离越大,缓解负极极片应力集中的作用越明显。但是,相反地,错位距离越小,缓解正极极片应力集中的作用越明显,即若未设置错位,将能够对正极极片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因此,错位距离应当根据负极极片的实际膨胀情况进行限定,在保证有效缓解负极极片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对正极极片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对应的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集流体具有正极首端和正极末端,所述正极内涂覆区包括位于靠近所述正极首端的第一涂覆区和位于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第三涂覆区,所述正极外涂覆区包括位于靠近所述正极首端的第二涂覆区和位于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第四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首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首端的一端对齐,所述第三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错位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错位设置形成错位空箔区,所述错位空箔区位于所述第四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所述正极外空箔区和所述错位空箔区共同形成极片膨胀的缓冲空间。通过上述缓冲空间给电池极片在嵌锂脱锂过程的体积膨胀提供变形空间,有效削弱电池极片所受到的膨胀应力,从而防止极片断裂或活性材料脱落,提高电池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
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外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
优选的,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外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10%或20%或30%或40%或50%或60%或70%或80%或90%。
所述正极内空箔区和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主要根据极片内部膨胀强度决定。空箔区长度越大,缓解作用越大,但是对电池体积比能量的降低也就越大;长度越小,缓解作用越小,同时对电池体积比能量影响也就越小。因此,空箔区的长度应当根据负极极片的实际膨胀情况进行限定,在保证有效缓解负极极片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同时将对电池体积比能量的影响降至最小。另外,若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或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大于其所在位置的周长,将会因为缺乏正极活性材料作为支撑而导致无法形成真正的空箔区,从而减弱对负极极片应力集中的缓解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的比值是1以上5以下。
优选的,所述第二涂覆区与所述第四涂覆区相邻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涂覆区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五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五涂覆区和所述第三涂覆区三者的长度比值是1:[0.5,1]:[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涂覆区与所述第四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六涂覆区。
优选的,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涂覆区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五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六涂覆区的长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五涂覆区和第七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第五涂覆区、第七涂覆区和第三涂覆区的长度依次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二涂覆区与所述第四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六涂覆区和第八涂覆区。
优选的,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涂覆区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五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六涂覆区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七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八涂覆区的长度。
各个涂覆区长度的比值决定了空箔区的位置,也就决定了空箔区对两侧涂膜区膨胀应力缓解的程度,长度比值越小越能缓解靠近正极首端一侧的涂膜区的膨胀应力,长度比值越大越能缓解靠近正极末端一侧的涂膜区的膨胀应力。
具体地,所述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五涂覆区、所述第七涂覆区和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趋势是: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最长,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最短。由于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呈向外传递趋势,导致正负极片承受的膨胀应力自内而外的递增,即正负极片末端所受到的膨胀应力最大,所以将空箔区设置在相对靠近正负极片末端的位置,有助于更加有效地减弱负极材料的膨胀应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的错位距离小于或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第四涂覆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沿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负极材料超出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宽度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宽度大1mm以上5mm以下。
优选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宽度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宽度大3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电池极片,通过间隔设置若干涂覆区,并在相邻涂覆区之间设置空箔区,使该空箔区形成缓冲空间,在保证电池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有效缓冲极片材料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应力,从而防止极片断裂或活性材料脱落,提高电池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对比例所述的电池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
10、正极集流体;101、正极首端;102、正极末端;103、正极内空箔区;104、正极外空箔区;105、错位空箔区;106、第一涂覆区;107、第二涂覆区;108、第三涂覆区;109、第四涂覆区;110、第五涂覆区;111、第六涂覆区;
20、正极活性材料;
30、正极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10和涂覆在所述正极集流体10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20,以及负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内涂覆区,相邻两个所述正极内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正极内空箔区103,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外涂覆区,相邻两个所述正极外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正极外空箔区104,所述正极活性材料20涂覆在所述正极内涂覆区和所述正极外涂覆区上;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对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20的位置涂覆所述负极活性材料。
通过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和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给电池极片在嵌锂脱锂过程的体积膨胀提供缓冲空间,有效削弱电池极片所受到的膨胀应力,从而防止极片断裂或活性材料脱落,提高电池可靠性。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内涂覆区在电池极片卷绕时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内侧,所述正极外涂覆区在电池极片卷绕时位于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外侧。电池极片还包括正极极耳30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30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端部,所述负极极耳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端部。所述正极集流体10采用铝箔制成,所述负极集流体采用铜箔制成。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错位设置,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的错位距离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长度的50%。错位设置的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和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能够更加有效地消除负极极片的膨胀产生的应力,且错位距离越大,缓解负极极片应力集中的作用越明显。但是,相反地,错位距离越小,缓解正极极片应力集中的作用越明显,即若未设置错位,将能够对正极极片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因此,错位距离应当根据负极极片的实际膨胀情况进行限定,在保证有效缓解负极极片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同时实现对正极极片的保护。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与对应的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的长度相等。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集流体10具有正极首端101和正极末端102,所述正极内涂覆区包括位于靠近所述正极首端101的第一涂覆区106和位于靠近所述正极末端102的第三涂覆区108,所述正极外涂覆区包括位于靠近所述正极首端101的第二涂覆区107和位于靠近所述正极末端102的第四涂覆区109,所述第一涂覆区106靠近所述正极首端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涂覆区107靠近所述正极首端101的一端对齐,所述第三涂覆区108靠近所述正极末端10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涂覆区109靠近所述正极末端102的一端错位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三涂覆区108靠近所述正极末端102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涂覆区109靠近所述正极末端102的一端错位设置形成错位空箔区105,所述错位空箔区105位于所述第四涂覆区109靠近所述正极末端102的一侧。所述错位空箔区105的长度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长度的50%。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和所述错位空箔区105共同形成极片膨胀的缓冲空间。通过上述缓冲空间给电池极片在嵌锂脱锂过程的体积膨胀提供变形空间,有效削弱电池极片所受到的膨胀应力,从而防止极片断裂或活性材料脱落,提高电池可靠性。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60%;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60%。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和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的长度主要根据极片内部膨胀强度决定。空箔区长度越大,缓解作用越大,但是对电池体积比能量的降低也就越大;长度越小,缓解作用越小,同时对电池体积比能量影响也就越小。因此,空箔区的长度应当根据负极极片的实际膨胀情况进行限定,在保证有效缓解负极极片应力集中的情况下同时将对电池体积比能量的影响降至最小。另外,若所述正极内空箔区103或所述正极外空箔区104的长度大于其所在位置的周长,将会因为缺乏正极活性材料20作为支撑而导致无法形成真正的空箔区,从而减弱对负极极片应力集中的缓解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覆区106与所述第三涂覆区108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涂覆区106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涂覆区108的长度的比值是2:1。所述第二涂覆区107与所述第四涂覆区109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涂覆区106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区107的长度。所述第三涂覆区108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涂覆区109的长度。各个涂覆区长度的比值决定了空箔区的位置,也就决定了空箔区对两侧涂膜区膨胀应力缓解的程度,长度比值越小越能缓解靠近正极首端101一侧的涂膜区的膨胀应力,长度比值越大越能缓解靠近正极末端102一侧的涂膜区的膨胀应力。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沿所述正极活性材料20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负极材料超出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宽度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宽度大3mm。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20采用将钴酸锂正极材料、导电碳黑、粘结剂按95:3:2的质量比例与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通过一定的工序充分搅拌均匀的方式制成。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采用将Si含量为40%的硅碳复合材料、导电碳黑、粘结剂按95:3:2的质量比例与水通过一定的工序充分搅拌均匀的方式制成。其中,正极面密度175g/m2,负极面密度按照正极容量的1.1倍进行设定。待本实施例的电池极片充分干燥后制作成08570软包电池100pcs,并按0.1C(电池容量的10%)进行化成充电。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2所示,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三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内涂覆区,所述正极集流体10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三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外涂覆区,即所述第一涂覆区106与所述第三涂覆区108之间设置有第五涂覆区110,所述第一涂覆区106、所述第五涂覆区110和所述第三涂覆区108三者的长度比值是1:1:1。所述第二涂覆区107与所述第四涂覆区109之间设置有第六涂覆区111。所述第一涂覆区106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区107的长度。所述第三涂覆区108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涂覆区109的长度。所述第五涂覆区110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六涂覆区111的长度。
待本实施例的电池极片充分干燥后制作成08570软包电池100pcs,并按0.1C(电池容量的10%)进行化成充电。
对比例:
对比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3所示,正极活性材料20按照一段的方式连续涂于正极集流体10表面,负极活性材料按照一段的方式连续涂于负极集流体表面。
待对比例的电池极片充分干燥后制作成08570软包电池100pcs,并按0.1C(电池容量的10%)进行化成充电。
将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与对比例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由于负极材料中包括Si含量为40%的硅碳复合材料,所以负极材料的厚度会出现近1.8倍的膨胀。从对比结果可知,采用对比例的电池极片制成的100pcs电池中,出现断裂的电池数量为100pcs,即对比例的电池极片全部出现断裂;采用实施例一的电池极片制成的100pcs电池中,出现断裂的电池数量为0pcs,出现开裂的电池数量为28pcs,正常的电池数量为72pcs;采用实施例二的电池极片制成的100pcs电池中,出现断裂的电池数量为0pcs,出现开裂的电池数量为0pcs,正常的电池数量为100pcs,即实施例二的电池极片全部未出现异常。
根据上述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具有多段间隔涂覆区的电池极片能够有效地解决负极材料膨胀引起的极片断裂的问题。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错位距离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长度的10%。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10%;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外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10%。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的比值是1:1。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沿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负极材料超出部,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宽度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宽度大1mm。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错位距离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长度的100%。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90%;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外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90%。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的比值是5:1。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沿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负极材料超出部,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宽度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宽度大5mm。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三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内涂覆区,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三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外涂覆区,即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五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五涂覆区和所述第三涂覆区三者的长度比值是1:0.5:0.1。所述第二涂覆区与所述第四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六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涂覆区的长度。所述第五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六涂覆区的长度。
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错位距离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长度的10%。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10%;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外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10%。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沿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负极材料超出部,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宽度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宽度大2mm。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三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内涂覆区,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三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外涂覆区,即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五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五涂覆区和所述第三涂覆区三者的长度比值是1:0.7:0.5。所述第二涂覆区与所述第四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六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涂覆区的长度。所述第五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六涂覆区的长度。
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错位距离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长度的100%。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90%;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外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的90%。所述负极活性材料沿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边缘向外延伸设置有负极材料超出部,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宽度比所述正极活性材料的宽度大4mm。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四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内涂覆区,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四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外涂覆区,即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五涂覆区和第七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五涂覆区、所述第七涂覆区和所述第三涂覆区三者的长度比值是1:0.7:0.5:0.3。所述第二涂覆区与所述第四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六涂覆区和第八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四涂覆区的长度。所述第五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六涂覆区的长度。所述第七涂覆区的长度等于所述第八涂覆区的长度。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仅仅是为了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内涂覆区,相邻两个所述正极内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正极内空箔区,所述正极集流体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正极外涂覆区,相邻两个所述正极外涂覆区之间设置有正极外空箔区,所述正极活性材料涂覆在所述正极内涂覆区和所述正极外涂覆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与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错位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具有正极首端和正极末端,所述正极内涂覆区包括位于靠近所述正极首端的第一涂覆区和位于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第三涂覆区,所述正极外涂覆区包括位于靠近所述正极首端的第二涂覆区和位于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第四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首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首端的一端对齐,所述第三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内空箔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内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
所述正极外空箔区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正极外空箔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涂覆区的长度与所述第三涂覆区的长度的比值是1以上5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五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五涂覆区和所述第三涂覆区三者的长度比值是1:[0.5,1]:[0.1,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区与所述第三涂覆区之间设置有第五涂覆区和第七涂覆区,所述第一涂覆区、第五涂覆区、第七涂覆区和第三涂覆区的长度依次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涂覆区靠近所述正极末端的一端的错位距离小于或等于极片卷绕时所述第四涂覆区所在位置的卷芯周长。
CN201610458567.2A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电池极片 Active CN106099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8567.2A CN106099038B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电池极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8567.2A CN106099038B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电池极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9038A true CN106099038A (zh) 2016-11-09
CN106099038B CN106099038B (zh) 2019-06-25

Family

ID=57237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8567.2A Active CN106099038B (zh) 2016-06-22 2016-06-22 一种电池极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903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612A (zh) * 2018-12-05 2019-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10611116A (zh) * 2019-09-26 2019-12-24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卷芯用的电极片及柱状或纽扣电池
CN110635106A (zh) * 2019-10-23 2019-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锂离子电池及极片的制作方法
CN113871570A (zh) * 2021-09-28 2021-12-31 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CN113948680A (zh) * 2021-10-18 2022-01-18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5995276A (zh) * 2023-03-22 2023-04-21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面密度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终端
EP4040551A4 (en) * 2019-09-26 2024-06-19 Guangdong Mic-power New Energy Co., Ltd. ELECTRODE PAD FOR A BATTERY ROLL CORE AND CYLINDER OR BUTTON BATTER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95549U (zh) * 2012-03-31 2012-10-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电芯
CN202495522U (zh) * 2012-02-27 2012-10-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结构方形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片
CN103236564A (zh) * 2013-04-17 2013-08-0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250Wh/Kg比能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方法
CN203733899U (zh) * 2013-11-28 2014-07-23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锂离子电芯
CN103959540A (zh) * 2012-11-23 2014-07-30 株式会社Lg化学 制备电极组件的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制备的电极组件
CN104966852A (zh) * 2015-07-07 2015-10-07 李震祺 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95522U (zh) * 2012-02-27 2012-10-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结构方形锂离子电池及其正极片
CN202495549U (zh) * 2012-03-31 2012-10-1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电芯
CN103959540A (zh) * 2012-11-23 2014-07-30 株式会社Lg化学 制备电极组件的方法和使用所述方法制备的电极组件
CN103236564A (zh) * 2013-04-17 2013-08-07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具有250Wh/Kg比能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方法
CN203733899U (zh) * 2013-11-28 2014-07-23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卷绕式锂离子电芯
CN104966852A (zh) * 2015-07-07 2015-10-07 李震祺 一种方型锂离子电池卷绕电芯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6612A (zh) * 2018-12-05 2019-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09616612B (zh) * 2018-12-05 2020-09-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10611116A (zh) * 2019-09-26 2019-12-24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卷芯用的电极片及柱状或纽扣电池
EP4040551A4 (en) * 2019-09-26 2024-06-19 Guangdong Mic-power New Energy Co., Ltd. ELECTRODE PAD FOR A BATTERY ROLL CORE AND CYLINDER OR BUTTON BATTERY
CN110635106A (zh) * 2019-10-23 2019-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锂离子电池及极片的制作方法
CN113871570A (zh) * 2021-09-28 2021-12-31 三一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极片、卷芯及电池
CN113948680A (zh) * 2021-10-18 2022-01-18 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5995276A (zh) * 2023-03-22 2023-04-21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锂电池极片面密度的确定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9038B (zh) 2019-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9038A (zh) 一种电池极片
CN111554878B (zh) 一种正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11540880B (zh)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8281609B (zh) 一种带极耳的正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正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04795559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4303913U (zh) 一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
CN114447280B (zh) 一种电芯
CN114464771B (zh) 一种电芯
CN113871572A (zh) 一种正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3000378A (zh) 一种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电容器的制备方法
CN113871571A (zh) 负极片、电芯及电池
CN103579683A (zh) 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池芯
CN112133885A (zh) 一种三层极片结构的电池芯、二次电池
KR20180113417A (ko) 리튬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14373890A (zh) 一种新型含硅负极及锂离子电池
CN106848378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软包叠片电池
CN102779981A (zh) 一种镍氢电池负极极片的制造方法
CN105390298A (zh)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219917211U (zh) 阴极极片结构和二次电池
CN205452051U (zh)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单元、电芯及锂离子电容器
CN207731993U (zh) 单向极耳高容量圆柱锂离子动力电池
CN20697644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
CN114142038B (zh) 一种负极片及锂电池
CN105591063A (zh) 一种高功率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US20060166094A1 (en)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48000, Hubei Jingmen high tech Zone Administrative office building, seven floor, Hubei Kimcheon New Material Co., Ltd. Jingmen

Patentee after: Hubei EVE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448000, Hubei Jingmen high tech Zone Administrative office building, seven floor, Hubei Kimcheon New Material Co., Ltd. Jingmen

Patentee before: HUBEI JINQUAN NEW MATERIAL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