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88433B -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88433B
CN106088433B CN201610678240.6A CN201610678240A CN106088433B CN 106088433 B CN106088433 B CN 106088433B CN 201610678240 A CN201610678240 A CN 201610678240A CN 106088433 B CN106088433 B CN 1060884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imposed sheet
bottom plate
sheet bottom
groove
reinforcing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782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88433A (zh
Inventor
张瀑
鲁兆红
黄爱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filed Critical Sichu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Priority to CN20161067824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884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88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884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884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884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包括至少两个相邻并排设置的叠合板底板(1),叠合板底板(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叠合板底板(1)正面设置有凹槽(3),凹槽沿叠合板底板(1)边缘向叠合板底板(1)内部开设,叠合板底板(1)内部配有钢筋(2),钢筋(2)端部弯曲后插入凹槽(3)内,且钢筋(2)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1)正面;在凹槽内设置环形钢筋(8),且钢筋(2)的端部插入环形钢筋(8)的内环区域,在灌浆凹槽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浇筑体(6)。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建筑技术中,叠合楼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薄板的预应力主筋即是叠合楼板的主筋,上部混凝土现浇层仅配置负弯矩钢筋和构造钢筋。即现有的现浇层的底板有内设置钢筋的混凝土板,这种结构的叠合板底板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但其抗剪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达到提高抗剪性的目的。
为了解决现有叠合板底板抗剪性差的问题,我们发明设计了一种叠合板底板,包括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叠合板底板,所述叠合板底板正面设置有凹槽,凹槽沿叠合板底板边缘向叠合板底板内部开设。本发明在叠合板底板边缘设置凹槽,可以在后期施工时,现浇混凝土可以直接灌浆到凹槽内,使得现浇混凝土与叠合板底板完整的结合在一起,起到提高抗剪性的目的。优选的,叠合板底板内部配有钢筋,钢筋端部弯曲后从凹槽底面向上垂直插入凹槽内,且钢筋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正面。本发明还使得叠合板底板内配的钢筋弯曲进入凹槽内,使得上层现浇混凝土与钢筋配接,进一步提高抗剪性,同时,本发明使得叠合板底板弯曲进入凹槽内,可以保证钢筋的一致性,结构整体性能好,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抗剪性提高20-30%。
为了将该叠合板底板应用到实际环境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向受力叠合板,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相邻并排设置的叠合板底板,叠合板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叠合板底板正面设置有凹槽,凹槽沿叠合板底板边缘向叠合板底板内部开设,叠合板底板内部配有钢筋,钢筋端部弯曲后插入凹槽内,且钢筋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正面;在凹槽内设置环形钢筋,且相邻2个叠合板底板的钢筋的端部都插入环形钢筋的内环区域,在灌浆凹槽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浇筑体。
利用两个相邻的凹槽构成灌浆凹槽,我们采用环形钢筋加载在该灌浆凹槽内,使得2个相邻叠合板底板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再采用灌浆封堵,必要时,还可以在叠合板底板正面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层,其中,环形钢筋可以采用矩形钢筋或圆形钢筋或其他形状的钢筋结构,只要能保证分别位于2个叠合板底板内的钢筋捆扎在一个钢筋结构内即可。采用上述搭接结构形成的整体搭接楼板,可以起到很好的抗剪性,且其整体性能优于传统直接往相邻板间隙灌浆的搭接楼板的整体性。
优选的,每个叠合板底板正面嵌入有吊环,任意一个叠合板底板有对称设置的4对吊环,上述叠合板底板制作完成后起吊前,一般采用4对吊环,在吊环处安装吊具,并在吊环位置插入插销,每个吊具上形成吊点,而吊具在叠合板底板完成安装后拆除,而吊环可以拆卸也可以留在叠合板底板内,叠合板底板安装完成后,布置好环形钢筋后,进行浇筑形成现浇层。因此,还包括现浇层,现浇层在所有叠合板底板正面浇筑混凝土形成。
还包括梁或墙,现浇层搭接在梁或墙上。
任一叠合板底板相对两边设置有对称的2个凹槽,叠合板底板内部配有钢筋,钢筋两端端部弯曲后分别插入对称的两个凹槽内,且钢筋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正面。
所述凹槽沿叠合板底板边缘绕叠合板底板一周连续开设。
所述叠合板底板的厚度为h,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4 h -1/2h,所述深度为叠合板底板正面至叠合板底板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厚度为叠合板底板正面至叠合板底板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叠合板底板的厚度为h,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3h,所述深度为叠合板底板正面至叠合板底板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厚度为叠合板底板正面至叠合板底板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相邻凹槽之间的间隙为400-800mm。
所述凹槽在叠合板底板正面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
另外,由于叠合板底板较薄,且叠合板底板的周边采用凹槽设计,因此会导致叠合板底板周边结构以及本身结构容易在运输中损坏,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专门针对该叠合板底板的转运结构,一种叠合板底板的运转结构,包括叠合板底板和从嵌入叠合板底板正面嵌入的吊环,还包括贯穿吊环内环区域的插销,还包括2个分别位于吊环两侧的槽钢,插销插入2个槽钢的槽底面,2个槽钢和插销构成吊具;所述叠合板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叠合板底板正面设置有凹槽,凹槽沿叠合板底板边缘向叠合板底板内部开设,叠合板底板内部配有钢筋,钢筋端部弯曲后插入凹槽内,且钢筋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正面。
上述结构中,本发明在原叠合板底板的基础上加载吊环,并利用2个槽钢和插销连接到吊环上,在运输过程中,2个叠合板底板之间采用上述吊具作为垫块,避免2个叠合板底板接触而发生磕碰,同时在吊装叠合板底板的过程中,槽钢可以与起吊设备连接,方便起到设备吊装,在吊装后,取下槽钢和插销即可,而吊环可以留在叠合板底板中,也可以取下。
基于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叠合板底板吊装到预定平面,使得相邻两个叠合板底板并排设置,
S2:在凹槽内设置环形钢筋,使得钢筋插入环形钢筋的内环区域,利用绑筋技术将环形钢筋与钢筋扎接在一起形成钢筋笼,
S3:在凹槽内和叠合板底板正面填充混凝土,凹槽处形成混凝土浇筑体,叠合板底板正面形成现浇层。
S1的具体步骤为:从叠合板底板正面向内预埋吊环,采用2个槽钢和插销构成吊具,插销插入2个槽钢和贯穿吊环内环区域,2个槽钢分别位于吊环两侧,启用吊机连接槽钢,将叠合板底板吊装至运输工具上然后转移至工地,再采用吊机连接槽钢将叠合板底板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吊装到预定平面,最后拆卸2个槽钢和插销。
优选的,所述凹槽在叠合板底板正面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采用上述形状,可以方便制作模具,施工简单。
优选的,所述凹槽沿叠合板底板边缘绕叠合板底板一周连续开设。即所述的凹槽只有1个,即将叠合板底板边缘整体下沉形成凹槽,便于采用多个相邻板与板(小板)拼接成一个整体大板时,提高整体受力性。
本发明的优点有:整体结构抗剪性能提高20-30%,且能保证钢筋不外露,结构强度高,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叠合板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叠合板底板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叠合板底板中只有一个凹槽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搭接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搭接系统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叠合板底板上加载吊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叠合板底板上加载吊具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叠合板底板;2、钢筋;3、凹槽;4、吊具;43、吊环;42、插销;41、槽钢;5、梁或墙;6、混凝土浇筑体;7、现浇层;8、环形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达到提高抗剪性的目的。
为了解决现有叠合板底板抗剪性差的问题,我们发明设计了一种叠合板底板,包括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叠合板底板,所述叠合板底板正面设置有凹槽,凹槽沿叠合板底板边缘向叠合板底板内部开设。本发明在叠合板底板边缘设置凹槽,可以在后期施工时,现浇混凝土可以直接灌浆到凹槽内,使得现浇混凝土与叠合板底板完整的结合在一起,起到提高抗剪性的目的。优选的,叠合板底板内部配有钢筋,钢筋端部弯曲后插入凹槽内,且钢筋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正面。本发明还使得叠合板底板内配的钢筋弯曲进入凹槽内,使得上层现浇混凝土与钢筋配接,进一步提高抗剪性,同时,本发明使得叠合板底板弯曲进入凹槽内,可以保证钢筋的一致性,结构整体性能好,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抗剪性提高20-30%。
为了将该叠合板底板应用到实际环境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搭接系统,该搭接系统专门用于搭接该叠合板底板,因此,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包括至少两个上述相邻并排设置的叠合板底板1,叠合板底板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叠合板底板1正面设置有凹槽3,凹槽沿叠合板底板1边缘向叠合板底板1内部开设,叠合板底板1内部配有钢筋2,钢筋2端部弯曲后插入凹槽3内,且钢筋2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1正面;在凹槽内设置环形钢筋8,且相邻2个叠合板底板内的钢筋2的端部插入环形钢筋8的内环区域,在凹槽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浇筑体6。
该搭接系统利用两个相邻的凹槽构成灌浆凹槽,我们采用环形钢筋加载在该灌浆凹槽内,使得2个相邻叠合板底板1形成一个完成的结构,再采用灌浆封堵,必要时,还可以在叠合板底板1正面浇筑混凝土形成现浇层7,其中,环形钢筋可以采用矩形钢筋或圆形钢筋或其他形状的钢筋结构,只要能保证分别位于2个叠合板底板1内的钢筋捆扎在一个钢筋结构内即可。采用上述搭接结构形成的整体搭接楼板,可以起到很好的抗剪性,且其整体性能优于传统直接往相邻板间隙灌浆的搭接楼板的整体性。
优选的,每个叠合板底板1正面嵌入有吊环43,任意一个叠合板底板1有对称设置的4对吊环43,上述叠合板底板制作完成后起吊前,一般采用4对吊环,在吊环处安装吊具,并在吊环位置插入插销,每个吊具上形成吊点,而吊具在叠合板底板完成安装后拆除,而吊环可以拆卸也可以留在叠合板底板内,叠合板底板安装完成后,布置好环形钢筋后,进行浇筑形成现浇层。因此,还包括现浇层7,现浇层7在所有叠合板底板1正面浇筑混凝土形成。
还包括梁或墙5,现浇层7搭接在梁或墙5上。
任一叠合板底板1相对两边设置有对称的2个凹槽3,叠合板底板1内部配有钢筋2,钢筋2两端端部弯曲后分别插入对称的两个凹槽3内,且钢筋2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1正面。
所述凹槽3沿叠合板底板1边缘绕叠合板底板1一周连续开设。
所述叠合板底板1的厚度为h,所述凹槽3的深度为1/4 h -1/2h,所述深度为叠合板底板1正面至叠合板底板1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厚度为叠合板底板1正面至叠合板底板1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叠合板底板1的厚度为h,所述凹槽3的深度为1/3h,所述深度为叠合板底板1正面至叠合板底板1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厚度为叠合板底板1正面至叠合板底板1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相邻凹槽3之间的间隙为400-800mm。
所述凹槽3在叠合板底板1正面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
实施例2:
如图1-图7所示:
由于叠合板底板较薄,且叠合板底板的周边采用凹槽设计,因此会导致叠合板底板周边结构以及本身结构容易在运输中损坏,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专门针对该叠合板底板的转运结构,一种叠合板底板的运转结构,包括叠合板底板1和从嵌入叠合板底板1正面嵌入的吊环43,还包括贯穿吊环43内环区域的插销42,还包括2个分别位于吊环43两侧的槽钢,插销42插入2个槽钢的槽底面,2个槽钢和插销42构成吊具4;所述叠合板底板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叠合板底板1正面设置有凹槽3,凹槽沿叠合板底板1边缘向叠合板底板1内部开设,叠合板底板1内部配有钢筋2,钢筋2端部弯曲后插入凹槽3内,且钢筋2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1正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一个叠合板底板1内安装有8个吊环,每2个吊环安装在一个吊具上,共有4个吊具,形成4个起吊点。
上述结构中,本发明在原叠合板底板1的基础上加载吊环43,并利用2个槽钢和插销42连接到吊环上,在运输过程中,2个叠合板底板1之间采用上述吊具4作为垫块,避免2个叠合板底板1接触而发生磕碰,同时在吊装叠合板底板1的过程中,槽钢可以与起吊设备连接,方便起到设备吊装,在吊装后,取下槽钢和插销42即可,而吊环可以留在叠合板底板1中,也可以取下。
实施例3:
如图1-图7所示:
基于一种新型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叠合板底板1吊装到预定平面,使得相邻两个叠合板底板1并排设置,
S2:在凹槽内设置环形钢筋8,使得钢筋2插入环形钢筋8的内环区域,利用绑筋技术将环形钢筋8与钢筋2扎接在一起形成钢筋笼,
S3:在凹槽内和叠合板底板1正面填充混凝土,凹槽内形成混凝土浇筑体6,叠合板底板1正面形成现浇层7。
S1的具体步骤为:从叠合板底板1正面向内预埋吊环43,采用2个槽钢和插销42构成吊具4,插销42插入2个槽钢和贯穿吊环43内环区域,2个槽钢分别位于吊环43两侧,启用吊机连接槽钢,将叠合板底板1吊装至运输工具上然后转移至工地,再采用吊机连接槽钢将叠合板底板1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吊装到预定平面,最后拆卸2个槽钢和插销42。
优选的,所述凹槽在叠合板底板正面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或半圆形。采用上述形状,可以方便制作模具,施工简单。
优选的,所述凹槽沿叠合板底板边缘绕叠合板底板一周连续开设。即所述的凹槽只有1个,即将叠合板底板边缘整体下沉形成凹槽,便于采用多个相邻板与板(小板拼接成一个整体大板时,提高整体受力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相邻并排设置的叠合板底板(1),叠合板底板(1)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每个叠合板底板(1)正面设置有凹槽(3),凹槽沿叠合板底板(1)边缘向叠合板底板(1)内部开设,叠合板底板(1)内部配有钢筋(2),钢筋(2)端部弯曲后从凹槽(3)底面向上垂直插入凹槽(3)内,且钢筋(2)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1)正面;在凹槽内设置环形钢筋(8),且相邻2个叠合板底板内的钢筋(2)的端部都插入环形钢筋(8)的内环区域,利用绑筋技术将环形钢筋(8)与钢筋(2)扎接在一起形成钢筋笼,使得贯通环形钢筋(8)的内环区域的轴线垂直于凹槽(3)的底面;在灌浆凹槽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浇筑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叠合板底板(1)正面嵌入有吊环(43),任意一个叠合板底板(1)有对称设置的4对吊环(43),共计8个吊环(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现浇层(7),现浇层(7)在所有叠合板底板(1)正面浇筑混凝土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任一叠合板底板(1)相对两边设置有对称的2个凹槽(3),叠合板底板(1)内部配有钢筋(2),钢筋(2)两端端部弯曲后分别插入对称的两个凹槽(3)内,且钢筋(2)端部在垂直方向的位置低于或等于叠合板底板正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沿叠合板底板(1)边缘绕叠合板底板(1)一周连续开设。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底板(1)的厚度为h,所述凹槽(3)的深度为1/4 h -1/2h,所述深度为叠合板底板(1)正面至叠合板底板(1)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厚度为叠合板底板(1)正面至叠合板底板(1)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底板(1)的厚度为h,所述凹槽(3)的深度为1/3h,所述深度为叠合板底板(1)正面至叠合板底板(1)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所述厚度为叠合板底板(1)正面至叠合板底板(1)背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8.基于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叠合板底板(1)吊装到预定平面,使得相邻两个叠合板底板(1)并排设置;
S2:在凹槽内设置环形钢筋(8),使得钢筋(2)插入环形钢筋(8)的内环区域,利用绑筋技术将环形钢筋(8)与钢筋(2)扎接在一起形成钢筋笼;
S3:在凹槽内和叠合板底板(1)正面填充混凝土,凹槽内形成混凝土浇筑体(6),叠合板底板(1)正面形成现浇层(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S1的具体步骤为:从叠合板底板(1)正面向内预埋吊环(43),采用2个槽钢和插销(42)构成吊具(4),插销(42)插入2个槽钢和贯穿吊环(43)内环区域,2个槽钢分别位于吊环(43)两侧,启用吊机连接槽钢,将叠合板底板(1)吊装至运输工具上然后转移至工地,再采用吊机连接槽钢将叠合板底板(1)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吊装到预定平面,最后拆卸2个槽钢和插销(42)。
CN201610678240.6A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Active CN1060884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8240.6A CN10608843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8240.6A CN10608843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88433A CN106088433A (zh) 2016-11-09
CN106088433B true CN106088433B (zh) 2019-03-12

Family

ID=58070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78240.6A Active CN106088433B (zh) 2016-08-17 2016-08-17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884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0728A (zh) * 2017-09-30 2018-02-16 沈阳建筑大学 易连接带抗剪键混凝土叠合楼板结构及连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2299Y (zh) * 2008-03-21 2008-12-10 天津大学 一种单向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63258B1 (fr) * 1984-04-18 1987-03-20 Decotignie Marnier Henri Procede de prefabrication d'elements autoportants pour la realisation de plancher isolant, elements prefabriques et planchers ainsi obtenus
KR101184362B1 (ko) * 2009-03-05 2012-09-24 동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티형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슬래브 및 슬래브시공방법
CN102337762A (zh) * 2011-07-18 2012-02-01 从卫民 一种叠合楼板的预制薄板吊装、连接装置
CN103469949A (zh) * 2013-10-07 2013-12-25 王睿敏 预制叠合楼板及楼板层和施工方法
CN103806546B (zh) * 2014-03-12 2015-11-18 初明进 一种预制混凝土板的连接方法
CN204590362U (zh) * 2015-03-09 2015-08-26 沈阳建筑大学 改进的带抗剪键的混凝土叠合板楼板
CN205045696U (zh) * 2015-10-12 2016-02-24 江苏华电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铁塔地脚热镀锌用吊挂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62299Y (zh) * 2008-03-21 2008-12-10 天津大学 一种单向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88433A (zh)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224B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106968381B (zh) 用组合式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预制剪力墙与叠合板节点
CN113202219B (zh) 一种全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楼盖体系及设计计算方法
CN108678220B (zh) 一种钢筋模板一体化安装的混凝土剪力墙
EP2630306B1 (en) Assemblable disposable shuttering for constructing modular formworks for making concrete foundations
CN103850352A (zh) 一种预制板的连接方法
CN108118890A (zh) 剪力墙变形缝中的待浇筑墙体模板体系及其支设方法
CN105507470B (zh) 一种周边叠合整体装配式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5113717B (zh) 内桁架式钢管混凝土l形柱及其施工方法
CN208251372U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CN109024699B (zh) 整体式止水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107130716A (zh) 后浇齿槽连接装配式楼屋盖
CN107130715A (zh) 一种后浇齿槽连接装配式楼屋盖的施工方法
CN106088433B (zh) 一种双向受力叠合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7660110U (zh) 一种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连梁结构
CN108412099A (zh) 全厚度后埋钢筋连接式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方法
CN209837333U (zh) 用于后浇带位置的钢筋混凝土诱导带结构
CN107237448A (zh) 一种预制内填充混凝土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40110491A (ko) 안장형 띠철근과 이중 대근을 이용한 hpc기둥의 제작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GB2495319A (en) Beam and slab floor construction
KR101260392B1 (ko) 저모멘트존에서 연결되는 pc기둥 및 보유닛의 조립식 구조
KR102229028B1 (ko) 프리캐스트와 현장타설 혼합형 기초구조물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CN205382595U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
CN210562997U (zh) 一种预制柱组件
CN107938902A (zh) 带槽式预埋件的双向密拼叠合楼板连接节点结构及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 section of Chengdu city Jinniu District 610000 North Road No. 55 in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A section of Chengdu city Jinniu District 610000 North Road No. 55 in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esearch Inst. of Architectonics, Sichuan Pr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