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3135A -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3135A
CN106063135A CN201480076813.7A CN201480076813A CN106063135A CN 106063135 A CN106063135 A CN 106063135A CN 201480076813 A CN201480076813 A CN 201480076813A CN 106063135 A CN106063135 A CN 106063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mplitude
processing
phase
interfer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68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3135B (zh
Inventor
刘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6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3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3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分路器,用于根据发射信号,获取参考信号,并将该参考信号发送给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主接收天线,用于获取第一接收信号,并将该第一接收信号发送给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用于根据该参考信号,对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处理,以生成第一处理信号;参考接收天线,用于获取第二接收信号,并将该第二接收信号发送给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用于根据该参考信号,对该第二接收信号进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以生成第二处理信号;该近区干扰消除器,用于根据该第二处理信号,对该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Description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并且更具体地, 涉及用于干扰消除的 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移动蜂窝通信系统、 无线局域网 (WLAN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固定无线接入 ( FWA , Fixed Wireless Access )等无线通信系统 中, 基站(BS , Base Station )或接入点 (AP, Access Point )、 中继站(RS, Relay Station )以及用户设备 ( UE, User Equipment )等通信节点通常具有发 射自身信号和接收其它通信节点信号的能力。 由于无线信号在无线信道中的 衰减非常大, 与自身的发射信号相比, 来自通信对端的信号到达接收端时信 号已非常微弱, 例如, 移动蜂窝通信系统中一个通信节点的收发信号功率差 达到 80dB~140dB甚至更大, 因此, 为了避免同一收发信机的发射信号对接 收信号的自干扰, 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通常采用不同的频段或时间段加以 区分。 例如, 在频分双工 ( 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 中, 发送和接 收使用相隔一定保护频带的不同频段进行通信, 在时分双工 (TDD, Time Division Duplex ) 中, 发送和接收则使用相隔一定保护时间间隔的不同时间 段进行通信, 其中, FDD系统中的保护频带和 FDD系统中的保护时间间隔 都是为了保证接收和发送之间充分地隔离, 避免发送对接收造成干扰。
无线全双工技术不同于现有的 FDD或 TDD技术,可以在相同无线信道 上同时进行接收与发送操作, 这样, 理论上无线全双工技术的频谱效率是 FDD或 TDD技术的两倍。显然, 实现无线全双工的前提在于尽可能地避免、 降低与消除同一收发信机的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强干扰(称为自干扰, Self-interference ) , 使之不对有用信号的正确接收造成影响。
图 1为现有无线全双工系统的干扰抑制原理的示意性框图。 其中, 发射 通道的 DAC (数字模拟转换器)、 上变频及功率放大, 以及接收通道的低噪 声放大器( LNA, Low Noise Amplifier )、 下变频及 ADC (模拟数字转换器) 等是现有收发信机的中射频单元的功能模块。对发射信号造成的自干扰抵消 是通过图中所示空间干扰抑制、 射频前端模拟干扰抵消、 数字干扰抵消等单 元来完成的。
由于经过空间干扰抑制的接收信号中自干扰信号的强度远远高于有用 信号的强度,接收信号会造成接收机前端 LNA等模块的阻塞。因此,在 LNA 之前,射频前端模拟干扰抵消模块将从发射端功放之后耦合的射频信号作为 参考信号, 利用估计的本地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信道参数如幅度与相位 等, 调节参考信号使之尽可能地接近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成份, 从而在 模拟域抵消接收天线收到的本地自干扰信号。
如图 1 所示, 在现有的无线全双工系统中, 射频模拟自干扰抑制是在 LNA之前完成的, 但是, 除了发射信号从发射天线经视距(Light-of-sight, LOS )传播到达接收天线形成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外, 发射信号在空间传 播经过散射体发射后也会进入接收天线, 这样, 自干扰信号还将包括近区反 射自干扰信号以及远区反射自干扰信号等其它分量。
图 2示出了自干扰信号的组成, 如图 2所示, 远区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 功率很小, 不会对 LNA之后的接收通道造成影响, 可以在模拟数字转换器 ( ADC )之后在基带通过数字滤器进行干扰抵消, 但是, 近区反射自干扰信 号分量功率较大, 可能造成 LNA之后接收机的饱和。
因此, 希望提供一种技术, 能够对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进行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能够对近区反射自 干扰分量进行消除。
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 该装置包括: 分路器 110、 主接收天线 120、 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至少一个参考接收天线 140、 至 少一个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和至少一个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其中, 该 至少一个参考接收天线 140、 至少一个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和至少一个 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彼此之间——对应, 该分路器 110的第一输出端 112与 发射天线相连,该分路器 110的第二输出端 114与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的第一输入端 134相连, 该主接收天线 120的输出端与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 器 130的第二输入端 132相连, 该分路器 110的第二输出端 114与该第二主 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第一输入端 154相连, 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的输出端与 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第二输入端 152相连, 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输出端 136与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的第一输入端 162相连, 该第二 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输出端 156与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的第二输入端 164相连, 其中, 该分路器 110, 用于根据发射信号, 获取参考信号, 并将 该参考信号发送给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和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该主接收天线 120, 用于进行接收处理, 以获取第一接收信号, 并将该 第一接收信号发送给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用于根据该参考信号, 对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一处理信号, 并将该第一处理信号发送给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 用于进行接收处理, 以获取第二接收信号, 并将该第 二接收信号发送给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用于根据该参考信号, 对该第二接收信号进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 成第二处理信号, 并将该第二处理信号发送给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该近 区干扰消除器 160, 用于根据该第二处理信号, 对该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 干扰消除处理。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 该主接收天线 120 与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平行配置, 且该主接收天线 120与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之间的距离小于 等于第一预设值, 该第一预设值是根据该发射信号的波长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 一种实现方式中, 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包括: 第一幅度调节器, 用于基于 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第一相位调节器, 用于基于 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合路器, 用于将经该第一幅 度调节器和该第一相位调节器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结 合。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 一种实现方式中, 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还包括: 延迟器组, 包括至少一个 延迟器, 各该延迟器串联连接, 该延迟器组用于获取该第二处理信号, 并通 过各该延迟器, 依次对该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幅度调节器组, 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幅度调节器, 该至少一个第二幅度调节器与该至少一个延迟器 一一对应, 其中, 该第二幅度调节器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从所对 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相位调节器组, 包 括至少一个第二相位调节器, 该至少一个第二相位调节器与该至少一个延迟 器一一对应, 其中, 该第二相位调节器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从所 对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及该合路器具 体用于将经该第一幅度调节器和该第一相位调节器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 与经该幅度调节器组和该相位调节器组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结合之后, 与 该第一处理信号结合。
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 该方法由具有主接收天线 和至少一个参考接收天线的通信设备执行, 该方法包括: 根据发射信号, 获 取参考信号; 通过该主接收天线, 获取第一接收信号; 根据该参考信号, 对 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一处理信号; 通过该 参考接收天线, 获取第二接收信号; 根据该参考信号, 对该第二接收信号进 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根据该第二处理信号, 对 该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该主接收天线与该参考接收天线平行配 置, 且该主接收天线与该参考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 该 第一预设值是根据该发射信号的波长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 一种实现方式中, 该根据该第二处理信号, 对该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 消除处理, 包括: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对该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 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将经该幅度调节处理和该相位调节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 号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结合。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 一种实现方式中, 该根据该第二处理信号, 对该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 消除处理, 包括: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对该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 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以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对该第二处理信号进行至少一次 延迟处理, 以生成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号;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分别对 该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以生成至少一 个第五处理信号, 其中, 该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号与该至少一个第五处理信 号一一对应; 将该至少一个第五处理信号、 该第三信号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结 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通过设置参考接收天 线, 并对主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接收信号和参考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接 收信号进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 以消除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 径自干扰信号分量, 并通过近区干扰消除器, 利用消除了主径自干扰信号分 量的第二接收信号, 对消除了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第一接收信号, 进行近 区干扰消除处理, 能够实现对第一接收信号中的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消 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 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筒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 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 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是现有无线全双工系统的干扰抑制原理的示意性框图。
图 2是表示自干扰信号的组成的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 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 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 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近区干扰消除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 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近区干扰消除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 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附图标记:
110-分路器
111-发射天线
120-主接收天线
130-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2-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的第二输入端
134-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的第一输入端
140-参考接收天线
150-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2-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的第二输入端
154-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的第一输入端
160-近区干扰消除器 162-近区干扰消除器的第一输入端
164-近区干扰消除器的第二输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多个实施例,其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本文中的相 同元件。 在下面的描述中, 为便于解释, 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 以便提供对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 然而, 4艮明显, 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 实现所述实施例。 在其它例子中, 以方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结构和设备, 以便 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 "模块"、 "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 关的实体、 硬件、 固件、 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软件、 或执行中的软件。 例如, 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 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 执行线程、程序和 /或计算机。 通过图示, 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 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 /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 于一个计算机上和 /或分布在 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 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 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 /或网络间的另 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 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 信号通过本地和 /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可以设置于或本身即为采用无线 全双工技术的接入终端。 接入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 用户单元、 用户站、 移 动站、 移动台、 远方站、 远程终端、 移动设备、 用户终端、 终端、 无线通信 设备、 用户代理、 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 User Equipment )。 接入终端 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 SIP (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 ) 电话、 WLL ( Wireless Local Loop, 无线本地环路 )站、 PDA (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个人数字处理)、 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 计算设备或连接 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还可以设置于或本身即为采 用无线全双工技术的基站。 基站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 基站可以是 WiFi 的 AP ( Access Point, 无线接入点 ), 或者是 GSM (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 全球移动通讯 )或 CDMA (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 中的 BTS (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 也可以是 WCDMA ( 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宽带码分多址)中的 NB ( NodeB , 基站;),还可以是 LTE (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 )中的 eNB或 eNodeB ( Evolutional Node B , 演进型基站), 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 或者未来 5G网 络中的基站设备等。
此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 /或工 程技术的制品。 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 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 例如,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 但不限于: 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 光盘(例如, CD ( Compact Disk, 压缩盘)、 DVD ( Digital Versatile Disk, 数字通用盘)等), 智能卡和闪存器 件(例: ¾口, EPROM (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可擦写可 编程只读存储器)、 卡、 棒或钥匙驱动器等)。 另外, 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 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 /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 术语"机 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 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 包含和 /或承载指令和 / 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干扰消除可以是消除信号中的全 部干扰分量(包括主径干扰信号和近区干扰信号), 也可以是消除信号 中的部分干扰分量 (包括主径干扰信号的一部分和近区干扰信号的一 部分)。
图 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 3 所示, 该装置 100包括:
分路器 110、 主接收天线 120、 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至少一个参考 接收天线 140、 至少一个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和至少一个近区干扰消除 器 160, 其中, 该至少一个参考接收天线 140、 至少一个第二主径干扰消除 器 150和至少一个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彼此之间——对应, 该分路器 110的 第一输出端 112与发射天线相连, 该分路器 110的第二输出端 114与该第一 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第一输入端 134相连, 该主接收天线 120的输出端与 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第二输入端 132相连, 该分路器 110的第二输 出端 114与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第一输入端 154相连, 该参考接收 天线 140的输出端与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第二输入端 152相连, 该 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输出端 136与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的第一输入 端 162相连, 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输出端 156与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的第二输入端 164相连, 其中,
该分路器 110, 用于根据发射信号, 获取参考信号, 并将该参考信号发 送给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和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该主接收天线 120, 用于进行接收处理, 以获取第一接收信号, 并将该 第一接收信号发送给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用于根据该参考信号, 对该第一接收信号 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一处理信号, 并将该第一处理信号发 送给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 用于进行接收处理, 以获取第二接收信号, 并将 该第二接收信号发送给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用于根据该参考信号, 对该第二接收信号 进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并将该第二处理信号发 送给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用于根据该第二处理信号, 对该第一处理信号 进行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下面, 分别对各器件的连接关系、 结构及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A. 主接收天线 120
用于接收信号, 并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作为第一接收信号, 输入至 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第二输入端 132, 其中, 主接收天线 120接收 信号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中天线接收信号的过程相似, 这里, 为了 避免赘述, 省略其说明。
B. 参考接收天线 140
用于接收信号, 并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作为第二接收信号, 输入至 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第二输入端 152, 其中, 参考接收天线 140接收 信号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中天线接收信号的过程相似, 这里, 为了 避免赘述, 省略其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仅配置一个参考接收天线, 也 可以配置多个参考接收天线, 其中, 在配置多个参考接收天线时, 需要配置 同样数量的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和近区干扰消除器, 以使各参考接收天线、 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与各近区干扰消除器彼此之间一一对应, 即, 一个第二 主径干扰消除器仅用于消除一个参考接收天线的信号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 量(即, 主径干扰信号), 一个近区干扰消除器仅用于基于来自一个参考接 收天线的信号消除来自主接收天线的信号中对应的近区干扰信号分量(即, 近区干扰信号)。
由于各参考接收天线的功能和结构相似,各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的功能 和结构相似, 各近区干扰消除器的功能和结构相似, 以下, 以仅配置一个参 考接收天线、 一个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和一个近区干扰消除器的情况为例, 进行说明。
可选地, 该主接收天线 120与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平行配置。
具体地说, 通过使参考接收天线与主接收天线平行配置, 能够增强第一 接收信号(由主接收天线接收)和第二接收信号(由参考接收天线接收) 中 自干扰信号(包括主径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和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相关 性。
可选地,该主接收天线 120与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 第一预设值, 该第一预设值是根据该发射信号的波长确定的。
具体地说, 由于来自远端通信对端的信号(即,接收信号中的有用分量) 的传播路径较长, 并且, 信号(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反射和 散射, 因此, 对于两个或多个天线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的有用分量, 彼此 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并且, 由于接收信号中的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传播路径交短, 因此, 对于距离较近两个或多个天线, 所接收的信号中的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相 关性较强且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与发 射信号的波长之间的比例确定, 例如, 如果两个天线相距的距离为发射信号 的波长的 1~2倍以内, 则可以判定为两个天线距离较近。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通过使主接收天线 120 与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平行配置,且该主接收天线 120与该参考接收天线 140 之间的距离较短(例如, 相距 1 ~ 2个波长), 能够增强主接收天线与参考接 收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中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相关性, 从而, 能够进一步 提高近区干扰消除处理的效果。
C. 分路器 110 具体地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采用例如, 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作 为分路器 110。
并且, 可以将例如, 图 1中经发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数模转换模块、 上变频模块及功率放大模块处理后的信号作为待发射的信号, 并输入至该分 路器 110。
从而, 能够通过分路器 110将该待发射的信号分成两路, 一路信号作为 发射信号, 通过分路器 110的第一输出端 112而被传输至发射天线, 另一路 信号作为参考信号, 通过该分路器 110的第二输出端 114被传输至后述第一 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该分路器 110的第二输出端 114与 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第一输入端 134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 连, 并且, 该分路器 110的第二输出端 114与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 第一输入端 154可以直接相连, 也可以间接相连。
例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再采用间接相连的情况下, 分路器 110可以 首先将该参考信号发送至一个分路器(由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构成), 该分 路器将参考信号分成两路, 一路信号发送至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另一 路信号发送至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应理解, 以上列举的该分路器 110与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和第二主 径干扰消除器 150之间的连接关系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其他能够使参考信号与发送信号相对应 (例如, 波形相同或近似相同), 并 使输入至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参考信号相 对应 (例如, 例如, 波形相同或近似相同)的实施方式, 均落入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上述发射信号与上述参考信号的功 率可以相同, 也可以相异, 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
通过将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作为分路器 110, 能够使从该分路器 110输 出的参考信号与发射信号的波形一致,从而有利于后述基于参考信号的主径 干扰处理。
应理解, 以上列举的作为分路器 110的耦合器和功率分配器仅为示例性 说明, 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其他能够使参考信号的波形与发射信号的波形 之间的相似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装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发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数模转换模块、 上 变频模块及功率放大模块对信号的处理过程, 以及发射天线对发射信号的发 射过程, 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 这里, 为了避免赘述, 省略其说明。
D. 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
具体地说, 如图 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由例如,相位调节器、 幅度调节器以及合路器构成。 并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一主径干扰消除 器 130具有两个输入端。
其中, 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第二输入端 132 (即, 合路器的一个 输入端口)与主接收天线 120的输出端连接, 并且, 经由从第二输入端 132 而从主接收天线 120的输出端输入的信号(即, 第一接收信号 )被输入合路 器的一个输入端口。
可选地, 该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130 )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接收信号, 对该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 该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使该参考信号的 相位与该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 或
基于该第一接收信号, 对该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 理,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该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或近似相同,使该参考信号的相位与该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 位相差 180° 或接近相差 180° ;
将经该幅度调节处理和该相位调节处理后的参考信号与该第一接收信 号结合。
具体地说, 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第一输入端 134与该分路器 110 的第二输出端 114连接, 并且, 经由第一输入端 134而从该分路器 110的第 二输出端 114输入的信号(即, 参考信号 )被输入至由幅度调节器和相位调 节器串联构成的调节电路, 该调节电路用于通过移相和衰减等方式, 对信号 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 例如,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接近上 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即, 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 当 然, 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同,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 近似相同也是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 到与第一接收信号(具体地说,是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 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或者,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上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 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幅度相反, 当然, 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反, 但由于实 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反也是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 过移相, 将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第一接收信号 (具体地说, 是第 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 4尤信号分量) 相同或近似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近似" 可以是指二者之间的相似度 在预设的范围之内, 该预设范围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和需要任意确定, 本发 明并未特别限定。 以下为了避免赘述, 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 省略对相似 描述的说明。
其后,经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参考信号被输入至合路器的另一个输入端 口, 从而, 合路器可以将该第一接收信号与经由上述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参 考信号结合(例如, 相加), 以抵消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 从而实现对第一接收信号的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作为幅度调节器, 可以是用例 如, 衰减器等。 作为相位调节器可以适用例如, 延迟器或移相器等。
从而, 从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输出端 136 (具体地说, 是从合路 器的输出端)所输出的第一处理信号为从第一接收信号中消除主径自干扰信 号分量而生成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基于上述合路器的输出, 以使 从合路器输出的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的方式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 并 且, 以上列举的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的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 定于此, 只要使第一接收信号的强度减小 (或者说, 使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 小于第一接收信号的强度 ), 则能够起到干扰消除的效果。
E. 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具体地说, 如图 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由例如,相位调节器、 幅度调节器以及合路器构成。 并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二主径干扰消除 器 150具有两个输入端。
其中, 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第二输入端 152 (即, 合路器的一个 输入端口)与参考接收天线 140的输出端连接,并且,经由从第二输入端 152 而从参考接收天线 140的输出端输入的信号(即, 第二接收信号 )被输入合 路器的一个输入端口。 可选地, 该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150 )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二接收信号, 对该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 该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使该参考信号的 相位与该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 或
基于该第二接收信号, 对该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 理,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该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或近似相同,使该参考信号的相位与该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 位相差 180° 或接近相差 180° ;
将经该幅度调节处理和该相位调节处理后的参考信号与该第二接收信 号结合。
具体地说且,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第一输入端 154与该分路器 110 的第二输出端 114连接, 经由第二输入端 154而从分路器 110的第二输出端 114输入的信号 (即, 参考信号)被输入至由相位调节器和幅度调节器串联 构成的调节电路, 该调节电路用于通过移相和衰减等方式, 对信号的幅度和 相位进行调节, 例如,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接近上述第二接 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 (即, 主径干扰信号) 的幅度, 当然, 最 佳效果是幅度相同,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相 同也是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第 二接收信号(具体地说, 是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或者,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上述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 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幅度相反, 当然, 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反, 但由于实 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反也是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 过移相, 将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第二接收信号 (具体地说, 是第 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 4尤信号分量) 相同或近似相同。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作为幅度调节器, 可以是用例 如, 衰减器等。 作为相位调节器可以适用例如, 延迟器或移相器等。
其后,经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参考信号被输入至合路器的另一个输入端 口, 从而, 合路器可以将该第二接收信号与经由上述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参 考信号结合(例如, 相加), 以抵消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 从而实现对第二接收信号的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基于上述合路器的输出, 以使 从合路器输出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的方式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 并 且, 以上列举的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的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 定于此, 只要使第二接收信号的强度减小 (或者说, 使第二处理信号的强度 小于第二接收信号的强度), 则能够起到干扰消除的效果。
此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参考接收天线获取第二接收信号的过 程可以与现有技术中天线接收信号的过程相似, 这里, 为了避免赘述, 省略其说明。
从而, 从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输出端 156 (具体地说, 是从合路 器的输出端)所输出的第二处理信号为从第二接收信号中消除主径自干扰信 号分量而生成的信号。
F. 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可选地, 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包括:
第一幅度调节器, 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 度;
第一相位调节器, 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 位;
合路器,用于将经该第一幅度调节器和该第一相位调节器处理后的第二 处理信号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结合。
具体地说,如图 6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由一个相位调节器(第 一幅度调节器)、 一个幅度调节器(即, 第一相位调节器) 以及合路器构成 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并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具有 两个输入端。
其中,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输出端 136与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的 第一输入端 162 (即,合路器的一个输入端口)相连, 经由从第一输入端 162 而从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 130的输出端 136的信号(即, 第一处理信号 )被 输入合路器的一个输入端口。
可选地, 该第一幅度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 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 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该第二相位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 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与该第 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近似相同; 或 该第二幅度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 的幅度,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 号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 该第二相位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 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 号的相位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具体地说,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的输出端 156与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的第二输入端 164相连, 经由第二输入端 164而从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150 的输出端 156输入的信号(即, 第二处理信号 )被输入至由相位调节器和幅 度调节器串联构成的调节电路, 该调节电路用于通过移相和衰减等方式, 对 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 例如,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 度接近上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即,第一近区干扰信号, 例如, 图 2所示的近区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中的左起第三个时延分量)的幅 度, 当然, 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同,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 调整到近似相同也是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第二处理信号的 相位调节到与第一处理信号(具体地说, 是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 信号分量) 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或者,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与上述第一处理信号中 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幅度相反, 当然, 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反, 但由 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反也是可以的, 并且, 可 以通过移相, 将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第一处理信号(具体地说, 是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 相同或近似相同。
其后,经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第二处理信号被输入至合路器的另一个输 入端口, 从而, 合路器可以将该第一处理信号与经由上述幅度和相位调节后 的第二处理信号结合(例如, 相加), 以抵消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 信号分量, 从而实现对第一处理信号的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基于上述合路器的输出, 以使 从合路器输出的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的方式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 并 且, 以上列举的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的方式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 定于此, 只要使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减小, 则能够起到干扰消除的效果。
从而, 从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的输出端 (具体地说, 是从合路器的输 出)所输出的信号为从第一处理信号中消除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而生成的信 号。
可选地, 该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还包括:
延迟器组, 包括至少一个延迟器, 各该延迟器串联连接, 该延迟器组用 于获取该第二处理信号, 并通过各该延迟器, 依次对该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延 迟处理;
幅度调节器组, 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幅度调节器, 该至少一个第二幅度调 节器与该至少一个延迟器一一对应, 其中, 该第二幅度调节器用于基于该第 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 幅度;
相位调节器组, 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相位调节器, 该至少一个第二相位调 节器与该至少一个延迟器一一对应, 其中, 该第二相位调节器用于基于该第 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 幅度; 以及
该合路器具体用于将经该第一幅度调节器和该第一相位调节器处理后 的第二处理信号与经该幅度调节器组和该相位调节器组处理后的第二处理 信号结合之后, 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结合。
具体地说, 如图 2所示, 在近区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包括多个时延分量 的情况下, 如果仅配置一个幅度调节器(即, 上述第一幅度调节器)和一个 相位调节器(即, 上述第一相位调节器), 则仅能够消除近区反射自干扰信 号分量中的一个时延分量, 例如图 2所示的, 近区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中存 在 4个时延分量,如果仅配置一个幅度调节器和一个相位调节器则仅能够消 除强度(或者说, 能量)最大的时延分量, 即, 近区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中 的左起第三个时延分量。
鉴于上述问题, 如图 7所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近区干扰消除器可以 包括多条支路, 每条支路分别设置有一个相位调节器和一个幅度调节器。
并且, 在近区干扰消除器中, 配置串联的多个延迟器(例如, 模拟延迟 线), 第二处理信号被依次输入至各延迟器, 例如, 输入首条支路的第二处 理信号可以是未经延迟器的延迟处理的信号,输入第二条支路的第二处理信 号可以是经一个延迟器的延迟处理的信号, 以此类推,输入第 N条支路的第 二处理信号可以是经 N _ 1个延迟器的延迟处理的信号。 其中,一个经延迟处理的信号可以对应近区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中一个 时延分量。
如图 7所示,位于同一行的相位调节器与幅度调节器构成近区干扰消除 器的一条支路。 或者说, 位于同一行相位调节器与幅度调节器彼此相对应。
可选地, 该第二幅度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从所对 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 号的幅度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的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 以及
该第二相位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延迟 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具体地说, 各支路中的幅度调节器和相位调节器, 通过移相和衰减等方 式, 对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 例如, 可以通过衰减, 使经过规定时延 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接近上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中 对应时延分量(即, 第二近区干扰信号) 的幅度, 当然, 最佳效果是幅度 相同,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也是可以的, 并 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该经过规定时延的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 第一处理信号的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中对应时延分量相差 180° 相反或 近似相差 180° 。
可选地, 该第二幅度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从所对 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 号的幅度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的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 以及
该第二相位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延迟 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近似相同。
具体地说, 可以通过衰减, 使经过规定时延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与上 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中对应时延分量(即, 第二近区干 扰信号) 的幅度相反, 当然, 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反,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 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反也是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该经过规定时延的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第一处理信号的近区自 干扰信号分量中对应时延分量相同或近似相同。
其后,经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各时延分量的被输入至合 路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口, 从而, 合路器可以将该第一处理信号与经由上述幅 度和相位调节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各时延分量结合(例如, 相加), 以抵消 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的各时延分量,从而实现对第一处理 信号的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应理解, 以上列举的基于第二处理信号对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 除处理的方法和过程, 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 也可 以基于上述合路器的输出, 以使从合路器输出的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 的方式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 并且, 以上列举的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的方式 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只要使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减小, 则能够起到干扰消除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通过使近区干扰消除器具有 与多条支路, 是多条支路分别与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的多个时延分量相对 应, 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的消除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 在以上实施例中, 列举了配置一个参考天线的实施例, 例如, 在配置 N个参考天线时, 可以配置 N个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和 N个 近区干扰消除器, 其中, 一个参考天线与一个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以及近区 干扰消除器构成一条干扰消除支路, 同一支路中的一个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 用于消除来自该支路中的参考天线的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分量, 同一支路 中的近区干扰消除器用于消除来自该支路中的参考天线的接收信号中的近 区干扰分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 通过设置参考接收天线, 并 对主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接收信号和参考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接收信 号进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消除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 干扰信号分量, 并通过近区干扰消除器, 利用消除了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 第二接收信号, 对消除了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第一接收信号, 进行近区干 扰消除处理, 能够实现对第一接收信号中的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消除。
以上,结合图 1至图 7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 下面, 结合图 8, 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 图 8 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 200 的示意性流程 图,该方法 200由具有主接收天线和至少一个参考接收天线的通信设备执行, 如图 8所示, 该方法 200包括:
S210, 根据发射信号, 获取参考信号;
S220, 通过该主接收天线, 获取第一接收信号;
S230,根据该参考信号,对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一处理信号;
S240, 通过该参考接收天线, 获取第二接收信号;
S250,根据该参考信号,对该第二接收信号进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S260,根据该第二处理信号,对该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具体地说, 在 S210, 可以将例如, 图 1 中经发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数模转换模块、 上变频模块及功率放大模块处理后的信号作为待发射的信 号, 并输入至通过例如, 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
从而, 能够通过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将该待发射的信号分成两路, 一路 信号作为发射信号, 被传输至发射天线, 另一路信号作为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上述发射信号与上述参考信号的功 率可以相同, 也可以相异, 本发明并未特别限定。
可选地, 该根据发射信号, 获取参考信号, 包括:
根据发射信号的波形, 确定参考信号,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波形与该发射 信号的波形之间的相似度在预设范围内。
具体地说, 通过使用耦合器或功率分配器获取参考信号和发射信号, 能 够使参考信号与发射信号的波形一致, 其中, 波形一致包括与发射信号波形 相同或相似度在预设范围内, 从而有利于后述基于参考信号的主径干扰处 理。
应理解, 以上列举的通过耦合器和功率分配器获取参考信号的方法仅为 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 其他能够使参考信号的波形与发射信号 的波形之间的相似度在预设范围内的装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另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发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数模转换模块、 上 变频模块及功率放大模块对信号的处理过程, 以及发射天线对发射信号的发 射过程, 可以与现有技术相似, 这里, 为了避免赘述, 省略其说明。 在 S220 , 可以通过主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并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作 为第一接收信号, 其中, 主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 中天线接收信号的过程相似, 这里, 为了避免赘述, 省略其说明。
可选地, 该根据该参考信号, 对该第一接收信号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 处理, 包括:
基于该第一接收信号, 对该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 理,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该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 或近似相反,使该参考信号的相位与该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 目同 妻 ϋ目同; 或
基于该第一接收信号, 对该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 理,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该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或近似相同,使该参考信号的相位与该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 位相差 180° 或接近相差 180° 。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由例如, 相位调节器和幅度调节器串联构成的 调节电路,从而, 在 S230 , 可以通过该调节电路,采用移相和衰减等方式, 对参考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 例如,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参考信号的 幅度接近上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幅度, 当然, 最佳 效果是幅度相同,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也是 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第一接收 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即, 主径干扰信号) 相反或近似相反。
其后, 可以将经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参考信号与第一接收信号结合(例 如, 相加), 以抵消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 从而实现对第 一接收信号的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作为第一处理信号。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作为幅度调节器, 可以是用例 如, 衰减器等。 作为相位调节器可以适用例如, 延迟器或移相器等。
应理解, 以上列举的基于参考信号对第一接收信号进行主径干扰消除处 理的方法和过程, 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 还可以采 用使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的方式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
在 S240可以通过参考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并将所接收到的信号作 为第二接收信号其中,参考接收天线接收信号的过程可以与现有技术中 天线接收信号的过程相似, 这里, 为了避免赘述, 省略其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可以仅配置一个参考接收天线, 也 可以配置多个参考接收天线, 其中, 在配置多个参考接收天线时, 分别消除 来自各参考接收天线的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 并且, 基于各来自参 考接收天线的信号消除来自主接收天线的信号中对应的近区干扰信号分量 (随后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各参考接收天线的功能和结构相似, 消除来自各参考接收天线的信 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过程和方法相似, 并且, 基于各来自参考接收 天线的信号消除来自主接收天线的信号中对应的近区干扰信号分量的过程 和方法相似, 以下, 以仅配置一个参考接收天线的情况为例, 进行说明。
可选地, 该主接收天线与该参考接收天线平行配置。
并且, 可选地, 该主接收天线与该参考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 一预设值, 该第一预设值是根据该发射信号的波长确定的。
具体地说, 由于来自远端通信对端的信号(即,接收信号中的有用分量) 的传播路径较长, 并且, 信号(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反射和 散射, 因此, 对于两个或多个天线所接收到的接收信号中的有用分量, 彼此 之间的相关性较小。
并且, 由于接收信号中的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传播路径交短, 因此, 对于距离较近两个或多个天线, 所接收的信号中的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相 关性较强且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与发 射信号的波长之间的比例确定, 例如, 如果两个天线相距的距离为发射信号 的波长的 1~2倍以内, 则可以判定为两个天线距离较近。
因此,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 通过使主接收天线与 该参考接收天线平行配置,且该主接收天线与该参考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较 短, 能够增强主接收天线与参考接收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中近区反射自干扰 分量的相关性, 从而, 能够进一步提高近区干扰消除处理的效果。
可选地, 该根据该参考信号, 对该第二接收信号进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 处理, 包括:
基于该第二接收信号, 对该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 理,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该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 或近似相反,使该参考信号的相位与该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 目同 妻 目同; 或
基于该第二接收信号, 对该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 理, 以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与该第二接收信号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 使该 参考信号的相位与该第二接收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接近相差 180° 。
在 S250 , 可以通过该调节电路, 采用移相和衰减等方式, 对参考信号 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 例如,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参考信号的幅度接近上 述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幅度, 当然, 最佳效果是幅度 相同,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同也是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参考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第二接收信号中的 主径自干 4尤信号分量(即, 主径干 4尤信号)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其后, 可以将经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参考信号与第二接收信号结合(例 如, 相加), 以抵消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 从而实现对第 二接收信号的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作为第二处理信号。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作为幅度调节器, 可以是用例 如, 衰减器等。 作为相位调节器可以适用例如, 延迟器或移相器等。
应理解, 以上列举的基于参考信号对第二接收信号进行主径干扰消除处 理的方法和过程, 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 还可以采 用使第二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的方式调节移相器和衰减器。
从而, 在 S260 , 可以基于如上所述获得的第二处理信号, 消除第 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
可选地, 该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对该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 和相位调节处理, 包括: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 号的幅度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 并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号 的相位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近似相同; 或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 号的幅度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 并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号 的相位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近似相 差 180。 。 具体地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 例如, 可以通过衰减, 使该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接近上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 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即, 第一近区干扰信号) 的幅度, 当然, 最佳效果 是幅度相同,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同也是 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第一处 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 4尤信号分量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其后,可以将该第一处理信号与经由上述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第二处理 信号结合(例如, 相加), 以抵消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信号分量, 从而实现对第一处理信号的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并且, 上述列举的通过第二处理信号消除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 干扰信号分量的方法仅为示例性说明,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 还可以 采用使与第二处理信号结合后的第一处理信号的强度最小化的方式调节第 二处理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可选地, 该根据该第二处理信号, 对该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除 处理, 包括: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对该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 处理, 以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对该第二处理信号进行至少一次延迟处理, 以生成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 号;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分别对该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 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以生成至少一个第五处理信号, 其中, 该至少一个第四 处理信号与该至少一个第五处理信号——对应;
将该至少一个第五处理信号、 该第三信号与该第一处理信号结合。
具体地说, 在近区反射自干扰信号分量包括多个时延分量的情况下, 可 以通过 N - 1个延迟器(例如, 模拟延迟线 )对第二处理信号进行 N _ 1次 延迟, 并设置包括 N条支路,每条支路分别设置有一个相位调节器和一个幅 度调节器。
并且,输入首条支路的第二处理信号可以是未经延迟器的延迟处理的信 号, 输入第二条支路的第二处理信号可以是经一个延迟器的延迟处理的信 号, 以此类推, 输入第 N条支路的第二处理信号可以是经 N _ 1个延迟器的 延迟处理的信号。 可选地, 该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分别对该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号进行 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包括: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四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该第四处理信 号的幅度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 号的相位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近似相同。
或者, 可选地, 该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分别对该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 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包括: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四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该第二处理信 号的幅度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 基于该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该第四处理信号的相位, 使该第二处理信号 的相位与该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近似相 差 180。 。
具体地说, 各支路中的幅度调节器和相位调节器, 通过移相和衰减等方 式, 对所输入的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进行调节, 例如, 可以通过衰减, 使经过 规定时延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接近上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信 号分量中对应时延分量(即, 第二近区干扰信号) 的幅度, 当然, 最佳效 果是幅度相同, 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 所以调整到近似相同也 是可以的, 并且, 可以通过移相, 将该经过规定时延的第二处理信号的 相位调节到与第一处理信号(具体地说, 是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 信号分量) 中对应时延分量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其后,将该第一处理信号与经由上述幅度和相位调节后的第二处理信号 的各时延分量结合(例如, 相加), 以抵消第一处理信号中的近区自干扰信 号分量的各时延分量, 从而实现对第一处理信号的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对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多次延 迟处理, 能够使第二处理信号的多个延迟分量与是第一处理信号中的多个近 区自干 4尤信号分量相对应, 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近区自干 4尤信号分量的消除的 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 通过设置参考接收天线, 并 对主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一接收信号和参考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第二接收信 号进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消除第一接收信号和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自 干扰信号分量, 并通过近区干扰消除器, 利用消除了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 第二接收信号, 对消除了主径自干扰信号分量的第一接收信号, 进行近区干 扰消除处理, 能够实现对第一接收信号中的近区反射自干扰分量的消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 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 能够以电子硬件、 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 合来实现。 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 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 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 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筒洁, 上述描 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 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列举了 "相加" 作为 "结合" 的实施例, 但本发明 并不限定于此, 可以根据幅度和相位的调节情况, 进行变更, 例如, 如果将 参考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调节至与干扰信号相同, 则也可以通过 "相减" 的方 式将参考信号与干扰信号进行抵消。
应理解,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 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 着执行顺序的先后, 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而不应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装置可以通过 其它的方式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 所述单元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 方式, 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特 征可以忽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 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 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 可 以是电性, 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 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 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 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 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 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 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 ROM, Read-Only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 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 想到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
    分路器(110 ), 用于根据发射信号, 获取参考信号, 并将所述参考信号 发送给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130 )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150 ), 将所述 发射信号发送至发射天线;
    主接收天线(120 ), 用于接收第一接收信号, 并将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发 送给所述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130 );
    所述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器(130 ), 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 对所述第一 接收信号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一处理信号, 并将所述第一 处理信号发送给近区干扰消除器(160 );
    参考接收天线(140 ), 用于接收第二接收信号, 并将所述第二接收信号 发送给所述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150 );
    所述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器(150 ), 用于根据所述参考信号, 对所述第二 接收信号进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并将所述第二 处理信号发送给所述近区干扰消除器( 160 );
    所述近区干扰消除器(160 ),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一 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接收天线(120 ) 与所述参考接收天线 (140 )平行配置。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接收天线(120 ) 与所述参考接收天线 (140 )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 所述第一预 设值是根据所述发射信号的波长确定的。
  4. 4、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主径干扰消除器(130 )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 对所述参考信号 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以使所述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接 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 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 或
    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 处理, 以使所述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 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 4尤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接近相差 180° ; 将经所述幅度调节处理和所述相位调节处理后的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一 接收信号结合。
  5.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 主径干扰消除器(150 )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 对所述参考信号 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以使所述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接 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 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 或
    基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 处理, 以使所述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 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 4尤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接近相差 180° ;
    将经所述幅度调节处理和所述相位调节处理后的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 接收信号结合。
  6. 6、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区 干扰消除器(160 ) 包括:
    第一幅度调节器, 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的幅度;
    第一相位调节器, 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的相位;
    合路器, 用于将经所述第一幅度调节器和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器处理后的 第二处理信号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结合。
  7.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幅度调节器具 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所述第 二处理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 或近似相反, 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 述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中的第一近区干 4尤信号的相位相同或近似相同; 或
    所述第二幅度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调节所述第二处 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 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 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所 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所述第二处理信号中 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近似相 差 180。 。
  8. 8、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区干扰消除 器(160 )还包括:
    延迟器组, 包括至少一个延迟器, 各所述延迟器串联连接, 所述延迟器 组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并通过各所述延迟器, 依次对所述第二处理 信号进行延迟处理;
    幅度调节器组, 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幅度调节器,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幅度 调节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延迟器一一对应, 其中, 所述第二幅度调节器用于基 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 理信号的幅度;
    相位调节器组, 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相位调节器,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相位 调节器与所述至少一个延迟器一一对应, 其中, 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器用于基 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 理信号的相位; 以及
    所述合路器具体用于将经所述第一幅度调节器和所述第一相位调节器 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与经所述幅度调节器组和所述相位调节器组处理后 的第二处理信号结合之后, 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结合。
  9.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幅度调节器具 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 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的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幅度相反或近似相反, 以及
    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 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近似相同。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幅度调节器具 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 的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的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幅度相同或近似相同, 以及
    所述第二相位调节器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调节从所对应的 延迟器输出的经延迟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使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 相位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近似相 差 180。 。
  11. 11、 一种用于干扰消除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在具有主接收天 线和至少一个参考接收天线的设备中执行, 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发射信号, 获取参考信号;
    通过所述主接收天线, 获取第一接收信号;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 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一处理信号;
    通过所述参考接收天线, 获取第二接收信号;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 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以生成第二处理信号;
    根据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接收天线与所 述参考接收天线平行配置。
  13.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接收天线与所 述参考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所述第一预设值是根据所 述发射信号的波长确定的。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1至 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 据所述参考信号, 对所述第一接收信号进行第一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 处理, 以使所述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 度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 4尤信号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 或
    基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 处理, 以使所述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 度相同或近似相同,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 4尤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接近相差 180° 。
  15. 15、 根据权利要求 11至 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 据所述参考信号, 对所述第二接收信号进行第二主径干扰消除处理, 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 处理, 以使所述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扰信号的幅 度相反或近似相反,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中的主径干 4尤信号的相位相同或接近相同; 或
    基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对所述参考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 处理, 以使所述参考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幅度相同或近似相 同, 使所述参考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二接收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接近相 差 180。 。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11至 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 据所述第二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 调节处理;
    将经所述幅度调节处理和所述相位调节处理后的第二处理信号与所述 第一处理信号结合。
  17.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处 理信号, 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所述第二 处理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 近似相反, 并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 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相 位相同或近似相同; 或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所述第二 处理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或 近似相同, 并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 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一近区干扰信号的相 位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18. 18、 根据权利要求 16或 1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第 二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一处理信号进行近区干扰消除处理, 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 调节处理, 以生成第三处理信号;
    对所述第二处理信号进行至少一次延迟处理, 以生成至少一个第四处理 信号;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 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理, 以生成至少一个第五处理信号, 其中, 所述至少一 个第四处理信号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处理信号——对应;
    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处理信号、 所述第三信号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结 合。
  19.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处 理信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 理, 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四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所述第四 处理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反或 近似相反;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的相位, 以使所述第二 处理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同或 近似相同。
  20. 20、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处 理信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个第四处理信号进行幅度调节处理和相位调节处 理, 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四处理信号的幅度, 以使所述第二 处理信号的幅度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或 近似相同;
    基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 调节所述第四处理信号的相位, 使所述第二处 理信号的相位与所述第一处理信号中的第二近区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差 180° 或近似相差 180° 。
CN201480076813.7A 2014-03-07 2014-03-07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60631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3059 WO2015131397A1 (zh) 2014-03-07 2014-03-07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3135A true CN106063135A (zh) 2016-10-26
CN106063135B CN106063135B (zh) 2019-04-23

Family

ID=54054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6813.7A Active CN106063135B (zh) 2014-03-07 2014-03-07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73233B2 (zh)
CN (1) CN106063135B (zh)
WO (1) WO201513139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7500A (zh) * 2018-11-26 2019-02-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391892A (zh) * 2018-04-19 2019-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CN114204962A (zh) * 2020-09-18 2022-03-1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30727A (zh) * 2019-11-12 2022-08-19 蓝色多瑙河系统有限公司 相控阵收发器中的发射器信号的消除
CN117411497A (zh) * 2023-12-13 2024-01-16 中山大学 一种全双工相控阵列及其射频去耦网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3135B (zh) * 2014-03-07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FR3052311B1 (fr) * 2016-06-06 2019-08-02 Airbus Ds Slc Dispositif et procede pour le traitement d'un signal recu par un recepteur perturbe par un emetteur
KR101861803B1 (ko) * 2016-07-07 2018-05-2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빌딩 내의 rf 케이블을 공유하는 5g 인빌딩 중계 시스템 및 5g 인빌딩 중계 방법
JP7124360B2 (ja) * 2018-03-14 2022-08-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装置、装置による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833723B2 (en) * 2019-03-18 2020-11-10 Apple Inc. Downlink receiver channel isolation
US11159197B2 (en) * 2019-04-29 2021-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in-band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11683706B2 (en) * 2021-07-16 2023-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Over the air digital pre-distortion measuremen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7747A1 (en) * 2006-03-06 2007-09-06 Paul Johnson Single frequency duplex radio link
CN101529729A (zh) * 2006-10-17 2009-09-0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具有用于移除由发射机生成的噪声的混合型自适应干扰消除器的收发信机
CN101604985A (zh) * 2009-07-20 2009-12-16 重庆大学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时域窄带干扰消除方法及其装置
US20120201173A1 (en) * 2011-02-03 2012-08-09 Mayank Jain Single channel full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30114468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Dennis Hui Dynamic space division duplex (s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91978A (en) * 1995-04-07 1997-11-25 Signal Science, Inc. Self-cancelling full-duplex RF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68171B2 (en) * 2002-06-04 2005-11-22 Sierra Wireless, Inc. Adaptive noise reduction system for a wireless receiver
TWI337492B (en) * 2007-04-24 2011-02-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Digitally synchronized receiv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US8055235B1 (en) * 2008-05-02 2011-11-08 Hypr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9331737B2 (en) * 2012-02-08 2016-05-0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ncelling interference using multiple attenuation delays
US10284356B2 (en) * 2011-02-03 2019-05-0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8954024B2 (en) * 2011-03-31 2015-02-10 Chien-Cheng Tung Full duplex wirel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864200B2 (ja) * 2011-05-20 2016-02-1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243719B2 (en) * 2011-11-09 2019-03-2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MIMO radios
EP2856662B1 (en) * 2012-05-13 2019-08-28 Amir Khandani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 channel state perturbation
US9490963B2 (en) * 2013-02-04 2016-11-08 Kumu Networks, Inc. Signal cancellation using feedforward and feedback paths
CN105324942B (zh) * 2013-11-07 2017-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EP3068055B1 (en) * 2013-11-29 2019-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ducing self-interference sig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078006A1 (zh) * 2013-11-29 2015-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减少通信系统自干扰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74549B (zh) * 2013-12-04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收发共用天线的自干扰消除方法、收发机和通信设备
CN106063135B (zh) * 2014-03-07 2019-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US9231647B2 (en) * 2014-03-19 2016-01-05 Trellisware Technologies, Inc. Joint analog and digit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6134095B (zh) * 2014-03-20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自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7747A1 (en) * 2006-03-06 2007-09-06 Paul Johnson Single frequency duplex radio link
CN101529729A (zh) * 2006-10-17 2009-09-09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具有用于移除由发射机生成的噪声的混合型自适应干扰消除器的收发信机
CN101604985A (zh) * 2009-07-20 2009-12-16 重庆大学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时域窄带干扰消除方法及其装置
US20120201173A1 (en) * 2011-02-03 2012-08-09 Mayank Jain Single channel full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30114468A1 (en) * 2011-11-07 2013-05-09 Dennis Hui Dynamic space division duplex (s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1892A (zh) * 2018-04-19 2019-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CN110391892B (zh) * 2018-04-19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US11483121B2 (en) 2018-04-19 2022-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weakening method and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weakening system
CN109347500A (zh) * 2018-11-26 2019-02-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930727A (zh) * 2019-11-12 2022-08-19 蓝色多瑙河系统有限公司 相控阵收发器中的发射器信号的消除
CN114204962A (zh) * 2020-09-18 2022-03-1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04962B (zh) * 2020-09-18 2023-11-1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7411497A (zh) * 2023-12-13 2024-01-16 中山大学 一种全双工相控阵列及其射频去耦网络
CN117411497B (zh) * 2023-12-13 2024-02-13 中山大学 一种全双工相控阵列及其射频去耦网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31397A1 (zh) 2015-09-11
CN106063135B (zh) 2019-04-23
US9973233B2 (en) 2018-05-15
US20160380669A1 (en) 2016-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3135A (zh)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US9973224B2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2081620B1 (ko) 트랜시버 및 트랜시버의 자체-간섭을 감소시키기 위한 방법
US9768826B2 (en)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transceiver,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for transmit/receive shared antenna
CN103986482B (zh) 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无源互调干扰抑制方法
CN106464616A (zh)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6464617A (zh) 一种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6134095A (zh) 用于自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5991157B (zh) 消除通信系统中的无源互调干扰信号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RU2009136440A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набора фильтров в адаптивном канальном ретрансляторе, использующем адаптивные антенные решетки
US11923888B2 (en)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063140A (zh)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2237906A (zh) 使用信号对消改善天线隔离的系统和方法
CN114667683B (zh) 一种干扰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4883202A (zh) 一种减少邻频干扰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US20150229368A1 (en) Fra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wireless system, and wireless system
CN103973612A (zh) 近区反射自干扰信号抵消方法及装置
CN105765860A (zh) 使用分数延迟计算来改善交叉调制性能
CN106161305B (zh) 一种降低干扰的方法和设备
EP3275091B1 (en) Preparing transmission signals for transmission
US20190068228A1 (en) Enhanced receive sensitivity for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s
Waheed et al. Digital cancellation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Method, complexity and measurements
KR100915226B1 (ko) 랜덤액세스 프리앰블 송신 방법
JP6827339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2022059407A (ja) 自己干渉キャンセル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