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4942B - 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24942B
CN105324942B CN201380077687.2A CN201380077687A CN105324942B CN 105324942 B CN105324942 B CN 105324942B CN 201380077687 A CN201380077687 A CN 201380077687A CN 105324942 B CN105324942 B CN 1053249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signal
self
transmission signal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76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24942A (zh
Inventor
刘晟
余荣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24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49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249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249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20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 H04B3/23Reducing echo effects or singing; Opening or closing transmitting path; Conditioning for transmission in one direction or the other using a replica of transmitted signal in the time domain, e.g. echo cance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具体方案为: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根据自干扰信号对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并将自干扰信号与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本发明用于自干扰信号的抵消。

Description

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蜂窝通信系统、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局域网)、FWA(Fixed Wireless Access,固定无线接入)等无线通信系统中,BS(Base Station,基站)或AP(Access Point,接入点)、RS(Relay Station,中继站)以及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等通信节点通常具有发射自身信号和接收其它通信节点信号的能力。由于无线信号在无线信道中的衰减非常大,与自身的发射信号相比,来自通信对端的信号到达接收端时信号已非常微弱,例如,移动蜂窝通信系统中一个通信节点的收发信号功率差达到80dB~140dB甚至更大,因此,为了避免同一收发信机的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自干扰,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通常采用不同的频段或时间段加以区分。例如,在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频分双工)中,发送和接收使用相隔一定保护频带的不同频段进行通信,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中,发送和接收则使用相隔一定保护时间间隔的不同时间段进行通信,其中,FDD系统中的保护频带和TDD系统中的保护时间间隔都是为了保证接收和发送之间充分地隔离,避免发送对接收造成干扰。
无线全双工技术不同于现有的FDD或TDD技术,可以在相同无线信道上同时进行接收与发送操作,这样,理论上无线全双工技术的频谱效率是FDD或TDD技术的两倍。显然,实现无线全双工的前提在于尽可能地避免、降低与消除同一收发信机的发射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强干扰(称为自干扰,Self-interference),使之不对有用信号的正确接收造成影响。
参照图1所示,当信号经过天线发射时,除了由天线辐射到空间经散射体反射又重新进入接收端的自干扰信号外(这部分信号功率通常远远低 于主径自干扰信号的功率),进入接收端的主径自干扰信号还包括两个干扰信号:受环行器等收发隔离器件的隔离度(通常为20~30dB)限制,由发射端泄漏到接收端的自干扰信号S1,以及由天线端口反射进入接收端的自干扰信号S2。尽管在工作带宽内天线的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Ratio,驻波比)或发射系数变化不大,但其相位却会因为天线阻抗的变化而剧烈变化,而在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无法抵消天线端口反射的自干扰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包括:端口网络、第一幅相调节器、第一分路器及第一合路器;
其中,所述第一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端口网络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端口网络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分路器,用于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
所述端口网络,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分路器分离出的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
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所述第一合路器,用于将所述自干扰信号与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端口网络,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包括第一衰减器和第一移相器,所述第一衰减器 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移相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衰减器,用于将所述端口网络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所述第一移相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包括第一移相器和第一衰减器,所述第一移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移相器,用于将所述端口网络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所述第一衰减器,用于将所述第一移相器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端口网络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电感电容RLC电路,其中,所述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所述RLC电路相互串联,所述至少一个RLC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至少一个电容以及至少一个电感,所述至少一个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电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感相互并联;
所述端口网络,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通过所述至少一个RLC电路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端口网络包括:第二分支分路器、分支合路器、第二分支延时器、第二分支衰减器、第三分支分路器、第三分支延时器及第三分支衰减器;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 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分支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一分支信号和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用于从所述分支合路器合并的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
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分支合路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并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作为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第三分支信号、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及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端口网络还包括:第五分支分路器、第五分支延时器、第五分支衰减器、第六分支分路器、第六分支延时器及第六分支衰减器;
其中,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分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通过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与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相连,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分支延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通过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与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相连,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分支延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用于从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所述第五分支延时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五分支信号延时,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第五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五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五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分支合路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一分支信号、所述第五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和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信号;
所述第六分支延时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六 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第六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六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分支合路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及所述第六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
其中,所述第五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三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口网络还包括第一分支衰减器;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分支合路器通过所述第一分支衰减器与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相连;
所述第一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口网络还包括第四分支衰减器;
其中,所述第四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分支合路器通过所述第四分支衰减器与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相连;
所述第四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干扰抵消装置还包括:第二分路器、第二幅相调节器及第二合路器;
其中,所述第二分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分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所 述第二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端口网络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分路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
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所述第二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包括第二衰减器和第二移相器,所述第二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移相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衰减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所述第二移相器,用于将所述第二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包括第二移相器和第二衰减器,所述第二移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热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移相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所述第二衰减器,用于将所述第二移相器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第二方面,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 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其中,所述自干扰信号为所述发射信号反射回的干扰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并且将所述自干扰信号与所述幅相调节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并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并将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通过至少一个电阻电感电容RLC电路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其中,所述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所述RLC电路相互串联。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 号设定;
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和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并且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作为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第三分支信号、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及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五路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五路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及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延时后的所述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及所述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
其中,所述第五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三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幅相调节,并将所述幅相调节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所述幅相调节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并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并将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第三方面,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包括:
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
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其中,所述自干扰信号包括所述发射信号在天线端口反射回的干扰信号;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将所述自干扰信号与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包括: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将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包括:
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通过至少一个电阻电感电容RLC电路调节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其中,所述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所述RLC电路相互串联。
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包括:
将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 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和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从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
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作为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第三分支信号、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及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信号延时之后,还包括:
从所述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五路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五路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和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及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信号延时之后,还包括:
从所述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包括: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及所述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
其中,所述第五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三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自干扰信号还包括所述发射信号在发射端泄露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
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将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以便于抵消所述发射信号在泄漏端泄露的信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 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将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在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并将幅频特性调整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后与自干扰信号进行抵消,解决了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降低了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和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干扰信号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网络信号响应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端口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端口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41-端口网络;
42-第一幅相调节器;
43-第一合路器;
44-第一分路器;
45-第二分路器;
46-第二幅相调节器;
47-第二合路器;
421-第一衰减器;
422-第一移相器;
461-第二衰减器;
462-第二移相器;
4101-分支合路器;
4102-第二分支分路器;
4103-第二分支延时器;
4104-第二分支衰减器;
4105-第三分支延时器;
4106-第三分支衰减器;
4107-第三分支分路器;
4108-第一分支衰减器;
4109-第四分支衰减器;
4110-第五分支延时器;
4111-第五分支衰减器;
4112-第六分支延时器;
4113-第六分支衰减器;
4114-第五分支分路器;
4115-第六分支分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目前的无线通信领域内,使用的天线一般都是窄带的,天线自身的反射会带来很大干扰,而且,由于天线的等效阻抗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天线端口自身反射的干扰信号相位变化比较大,现有技术很难实现在 较大宽带范围内将抵消回路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相位对齐,导致了无法抵消天线端口反射的相位变化剧烈的干扰信号。当然,自干扰信号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干扰信号,本发明的实施例主要用于抵消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此处,以天线端口反射的干扰信号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参照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201、自干扰抵消装置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
其中,自干扰信号包括发射信号在天线端口反射回的干扰信号,因为天线端口反射回的干扰信号是发射信号通过天线发射时被天线端口反弹回的干扰信号,因此发射信号和自干扰信号的频率是一致的,需要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并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生成与自干扰信号幅相特性相同的信号,再通过移相和衰减后与自干扰信号合并,达到抵消自干扰信号的目的。当然,自干扰信号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干扰信号,此处第一发射信号主要用于抵消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
202、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
具体可选的,可以通过至少一个RLC(Resistor inductor capacitor,电阻电感电容)电路调节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使得当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时,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变化与天线反射回来的自干扰信号的相位变化一致或者相近,其中,当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该RLC电路相互串联。
或者,通过衰减器、延时器、合路器及分路器组成的端口网络进行调节。这样,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节一致,此处,幅频特性为幅度随频率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样使得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的幅相特性相同,然后对第一发射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再与自干扰信号合并就可以抵消自干扰信号了。
203、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自干扰信号将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此处,幅相调节包括对第一发射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而且,移相和衰减无先后顺序,可以先移相,后衰减,也可以先衰减,后移相。通过衰 减可以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调节到与自干扰信号相同或者近似,当然,最佳效果是幅度相同,但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所以调整到近似也是可以的,通过移相将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自干扰信号相反或近似相反,这样就可以使第一发射信号抵消自干扰信号。
204、自干扰抵消装置将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合并。
因为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的第一发射信号与天线端口反射回的干扰信号都是来源于发射信号,两者频率变化一致,这样当自干扰信号相位变化剧烈时,通过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幅度随频率的变化规律)与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节一致,模拟生成与自干扰信号相同幅相特性的第一发射信号,然后对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使其与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幅度相同,再将该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合并,就能达到抵消自干扰信号的目的,当然,因为误差等现实原因,可能不会完全消除干扰,只能尽量提高抵消干扰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方法,在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并对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后与自干扰信号进行抵消,解决了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降低了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参照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301、自干扰抵消装置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
因为自干扰信号主要是发射信号在天线端口反弹回的干扰信号和发射信号在发射端泄露的信号,所以自干扰信号的频率与发射信号频率一致,因此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然后通过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和幅相特性使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这样就能使第一发射信号抵消自干扰信号。
302、自干扰抵消装置从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
从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可以用来抵消发射信号在 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也就是说,第二发射信号主要针对相位变化不剧烈的自干扰信号,增加了抵消自干扰信号的效果,当然可以分离出多路第二发射信号来提高抵消干扰的效果。
303、自干扰抵消装置将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此处,幅相调节包括对第二发射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而且,移相和衰减无先后顺序,可以先移相,后衰减,也可以先衰减,后移相。通过衰减可以将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调节到预设幅度,通过移相将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调节到预设相位,这样就可以使第二发射信号抵消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增加了抵消干扰信号的效果。
步骤301之后,还包括:
304、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
具体可选的,可以通过至少一个RLC电路调节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使得当信号的频率发生变化时,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变化与天线反射回来的自干扰信号的相位变化一致或者相近,其中,当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该RLC电路相互串联。
或者,通过衰减器、延时器、合路器及分路器组成的端口网络进行调节。其中,延时器用于通过延时将信号移相,衰减器用于将信号衰减,这样,通过衰减器调节衰减因子、通过延时器调节延时因子,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节一致,把第一发射信号模拟成与自干扰信号幅相特性相同的信号,再通过移相和衰减使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这样就可以抵消自干扰信号了。
具体的,步骤304包括以下步骤:
304a、自干扰抵消装置将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304b、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及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304c、自干扰抵消装置将第一分支信号和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 成第四分支信号。
304d、自干扰抵消装置从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
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及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304e、自干扰抵消装置将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第四分支信号。
304f、自干扰抵消装置将第四分支信号作为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第二分支信号与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第一分支信号、第三分支信号、第四分支信号及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或者,具体可选的,步骤304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4a、自干扰抵消装置将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304b、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第一分支信号衰减。
其中,该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步骤304a之后还包括:
304c、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二分支信号延时。
其中,该第二分支延时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304d、自干扰抵消装置从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304e、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五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延时后的第五分支信号衰减。
其中,该第五分支延时因子与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步骤304c之后,还包括:
304f、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第二分支信号衰减。
其中,该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步骤304b、步骤304e和步骤304f之后,还包括:
304g、自干扰抵消装置将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和衰减后的第一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304h、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将第四分支信号衰减。
其中,该第四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304i、自干扰抵消装置从衰减后的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
304j、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三分支信号延时。
其中,该第三分支延时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304k、自干扰抵消装置从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信号。
304l、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
其中,该第六分支延时因子与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步骤304j之后,还包括:
304m、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第三分支信号衰减。
其中,该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304n、自干扰抵消装置将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及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第四分支信号。
304o、自干扰抵消装置将衰减后的第四分支信号作为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305、自干扰抵消装置根据自干扰信号将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此处,幅相调节包括对第一发射信号移相和衰减,而且,移相和衰减无先后顺序,可以先移相,后衰减,也可以先衰减,后移相。通过衰减可 以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调节到与自干扰信号相同或者近似,通过移相将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调节到与自干扰信号相反或近似相反,这样就可以使第一发射信号抵消自干扰信号。
步骤303和步骤305之后,还包括:
306、自干扰抵消装置将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
307、自干扰抵消装置将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合并。
将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合并后,就可以实现对自干扰信号的抵消。
因为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的第一发射信号与天线端口反射的干扰信号都是来源于发射信号,两者频率变化一致,这样当自干扰信号相位变化剧烈时,通过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幅度随频率的变化规律)与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节一致,模拟生成与自干扰信号相同幅相特性的第一发射信号,然后调节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使得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幅度相同,这样就能达到抵消自干扰信号的目的。同时,又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二发射信号,因为自干扰信号不仅包含了天线端口反射回的干扰信号,也可能包含了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而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只需要将第二发射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就可以抵消,当然,因为误差等现实原因,可能不会完全消除干扰,只能尽量提高抵消干扰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方法,在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并对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后与自干扰信号进行抵消,解决了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降低了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与全双工收发天线及环形器相连,当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装置也可以与其他收发装置相连,并不局限于全双工收发天线,此处以全双工收发天线为例进行说明,其结构参照图4所示,该自干扰抵消装置4包括:端口网络41、第 一幅相调节器42、第一合路器43及第一分路器44。
其中,第一分路器44的输出端与端口网络41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幅相调节器42的输入端与端口网络41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合路器43的输入端与第一幅相调节器42的输出端相连。
该端口网络41有两个端口,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2,参照图6所示,可以用散射参数S来分析其响应,假设输入该端口网络41的信号为a1,输入信号反弹回的信号为b1,输出信号为b2,输出信号的反弹信号为a2,b1与a2为端口网络41自身的干扰信号,S21表示端口2对于端口1输入信号a1的响应,S11表示端口1相对于端口1输入信号的响应,端口1接入第一发射信号,端口2接匹配装置,对于匹配装置,反弹信号a2数值为零。则S21可以表示为:
经过天线发射的信号为为:
b1=S11·a1
则结合上述两个公式,可以得到:
S21=k×S11其中,
第一分路器44,用于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
因为自干扰信号主要是发射信号在天线端口反弹回的干扰信号和发射信号在发射端泄露的信号,所以自干扰信号的频率与发射信号频率一致,因此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然后通过调整幅频特性和幅相特性使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幅度相同,相位相反,这样就能使第一发射信号抵消自干扰信号。
端口网络41,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分路器44分离出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
第一幅相调节器42,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将端口网络41调整幅频特 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此处,幅相调节包括移相和衰减,移相和衰减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移相和衰减的最佳结果当然是让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相位相反,但是,由于实际应用中存在误差,所以调整到近似也是可以的。
第一合路器43,用于将自干扰信号与第一幅相调节器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装置,在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并对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后与自干扰信号进行抵消,解决了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降低了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具体可选的,参照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装置4中,端口网络41,还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使得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相同。
可选的,第一幅相调节器42包括第一衰减器421和第一移相器422。
其中,第一衰减器421的输出端与第一移相器422的输入端相连;
或者第一移相器422的输出端与第一衰减器421的输入端相连。
第一衰减器421与第一移相器422连接并无先后顺序,图4中只给出了第一衰减器421在第一移相器422之前的连接方式,两者位置互换也是可以的。
具体的,第一衰减器421,用于将端口网络41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第一移相器422,用于将第一衰减器421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或者,第一移相器422,用于将端口网络41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移相后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第一衰减器421,用于将第一移相器422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可选的,该自干扰抵消装置4还可以包括:第二分路器45、第二幅相调节器46及第二合路器47。
其中,第二分路器45的输入端与第一分路器44的输出端相连,第二分路器45的输出端与端口网络41的输入端和第二幅相调节器46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幅相调节器46的输出端与第二合路器47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幅相调节器42的输出端与第二合路器47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合路器47的输出端与第一合路器43的输入端相连。
第二分路器45,用于从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
第二幅相调节器46,用于将第二分路器45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第二合路器47,用于将第二幅相调节器46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
可选的,第二幅相调节器46包括第二衰减器461和第二移相器462。
其中,第二衰减器461的输出端与第二移相器462的输入端相连;
或者,第二移相器462的输出端与第二衰减器461的输入端相连。
第二衰减器461与第二移相器462连接并无先后顺序,图4中只给出了第二衰减器461在第二移相器462之前的连接方式,两者位置互换也是可以的。
第二衰减器461,用于将第二分路器45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第二移相器462,用于将第二衰减器461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或者,第二移相器462,用于将第二分路器45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第二衰减器461,用于将第二移相器462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第二发射信号可以用来抵消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当然,自干扰信号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干扰信号,此处,第二发射信号主要针对相位变化不剧烈的干扰信号,增加了抵消自干扰信号的效果,当然可以分离出多 路第二发射信号来提高抵消干扰的效果。
具体可选的,参照图7所示,端口网络41可以通过RLC电路构成,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电感电容RLC电路,其中,当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该RLC电路相互串联,至少一个RLC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至少一个电容以及至少一个电感,至少一个电阻、至少一个电容以及至少一个电感相互并联。
具体的,通过调整电感、电阻和电容的数值,使得第一发射信号和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近似或相同。
端口网络41,具体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通过至少一个RLC电路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
或者,参照图8所示,该端口网络41还可以通过分路器、延时器、衰减器、合路器这些器件构成,具体包括: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分支合路器4101、第二分支延时器4103、第二分支衰减器4104、第三分支分路器4107、第三分支延时器4105及第三分支衰减器4106。
其中,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支延时器4103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的输出端与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分支延时器4103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支衰减器4104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分支衰减器4104的输出端与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分支分路器4107的输入端与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出端相连,第三分支分路器4107的输出端与第三分支延时器4105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分支延时器4105的输出端与第三分支衰减器4106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分支衰减器4106的输出端与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入端相连。
在一阶网络中,即上述连接关系中,延时器与衰减器的连接并无先后顺序,图8中只给出了延时器在衰减器之前的连接情况,但并不代表延时器不能连接在衰减器之后。
假设端口网络输出的第一发射信号为Y,输入的第一发射信号为X,而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等,所以可以依此建立等式:
(1+a1z-1)Y=(b0-b1z-1)X
其中,a1、b0、b1为衰减因子,z-1为频率因子,对上述等式进行变换即可得到:
当频率变化时,频率因子的变化会导致端口网络输出的信号Y随之变化,这样端口网络就可以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节一致。
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用于将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第二分支延时器4103,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分离出的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其中,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第二分支衰减器4104,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第二分支延时器4103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分支合路器4101,用于将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分离出的第一分支信号和第二分支衰减器4104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第三分支分路器4107,用于从分支合路器4101合并的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
第三分支延时器4105,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三分支分路器4107分离出的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其中,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第三分支衰减器4106,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第三分支延时器4105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分支合路器4105,还用于将第三分支衰减器4106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第四分支信号,并将第四分支信号作为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第二分支信号与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第一分支信号、第三分支信号、第四分支信号及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可选的,图8中,该端口网络还可以包括:第一分支衰减器4108、第四分支衰减器4109、第五分支分路器4114、第五分支延时器4110、第五分支衰减器4111、第六分支分路器4114、第六分支延时器4112及第六分 支衰减器4113。
其中,第一分支衰减器4108的输入端与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分支衰减器4108的输出端与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分支合路器4101通过第一分支衰减器4108与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相连。
第四分支衰减器4109的输入端与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出端相连,第四分支衰减器4109的输出端与第三分支分路器4107的输入端相连,分支合路器4101通过第四分支衰减器4109与第三分支分路器4107相连。
第五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与第二分支延时器4103的输出端相连,第五分支分路器4114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支衰减器4104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分支衰减器4104通过第五分支分路器4114与第二分支延时器4103相连,第五分支分路器4114的输出端与第五分支延时器4110的输入端相连,第五分支延时器4110的输出端与第五分支衰减器4111的输入端相连,第五分支衰减器4111的输出端与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入端相连,第六分支分路器4114的输入端与第三分支延时器4105的输出端相连,第六分支分路器4114的输出端与第三分支衰减器4106的输入端相连,第三分支衰减器4106通过第六分支分路器4114与第三分支延时器4105相连,第六分支分路器4114的输出端与第六分支延时器4112的输入端相连,第六分支延时器4112的输出端与第六分支衰减器4113的输入端相连,第六分支衰减器4113的输出端与分支合路器4101的输入端相连。
增加了第五分支与第六分支后,就可以构成二阶网络,通过以下公式调节幅频特性:
其中,a1、b0、b1、b2、a2为衰减因子,z-1、z-2为频率因子。
当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端口网络不局限于一阶和二阶,可以通过相同的结构构造出三阶或三阶以上的网络,能够进一步增加端口网络模拟自干扰信号的精度,从而增加抵消干扰的效果。
第一分支衰减器4108,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分离出的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 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第四分支衰减器4109,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分支合路器4101合并的第四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第五分支分路器4114,用于从第二分支延时器4103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第五分支延时器4110,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五分支分路器4114分离出的第五分支信号延时,其中,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第五分支衰减器4111,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第五分支延时器4110延时后的第五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分支合路器4101,还用于将第二分支分路器4102分离出的第一分支信号、第五分支衰减器4111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和第二分支衰减器4104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第六分支分路器4114,还用于从第三分支延时器4105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信号。
第六分支延时器4112,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第六分支分路器4114分离出的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其中,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第六分支衰减器4113,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第六分支延时器4112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分支合路器4101,还用于将第三分支衰减器4106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及第六分支衰减器4112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第四分支信号
其中,第五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第六分支信号与第三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因为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的第一发射信号与天线端口反射的干扰信号都是来源于发射信号,两者频率变化一致,这样当自干扰信号相位变化剧烈时,通过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幅度随频率的变化规律)与自 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节一致,模拟生成与自干扰信号相同幅相特性的第一发射信号,然后调节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使得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幅度相同,这样就能达到抵消自干扰信号的目的。同时,又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二发射信号,因为自干扰信号不仅包含了天线端口反射回的干扰信号,也可能包含了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而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只需要将第二发射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就可以抵消,当然,因为误差等现实原因,可能不会完全消除干扰,只能尽量提高抵消干扰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装置,在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并对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后与自干扰信号进行抵消,解决了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降低了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9001,参照图9所示,该装置可以嵌入或本身就是微处理计算机,比如:通用计算机、客户定制机、手机终端或平板机等便携设备,该自干扰抵消装置9001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1、存储器9012、和总线9013,该至少一个处理器9011和存储器9012通过总线9013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该总线9013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 Component,外部设备互连)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等。该总线901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其中:
存储器9012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901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处理器901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9011(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为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 路。
处理器9011,用于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其中,自干扰信号为发射信号反射回的干扰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将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并且将自干扰信号与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装置,在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并对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后与自干扰信号进行抵消,解决了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降低了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具体可选的,处理器9011,具体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使得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相同。
可选的,处理器9011,具体用于将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并将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或者,处理器9011,具体用于将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并将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可选的,处理器9011,还用于从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将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并将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器9011,具体用于将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并将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或者,处理器9011,具体用于将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并将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自干扰信号还可以包括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调节第二发射信号可以抵消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当然,自干扰信号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干扰信号,此处,第二发射信号主要针对相位变化不剧烈的自干扰信号,,增加了抵消自干扰信号的效果,当然可以分离出多路第二发射信号来提高抵消干扰的效果。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器9011,具体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通过至少一个电阻电感电容RLC电路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其中,当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该RLC电路相互串联。
或者,处理器9011,具体用于将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及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第一分支信号和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处理器9011,还用于从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及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第四分支信号,并且将第四分支信号作为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第二分支信号与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第一分支信号、第三分支信号、第四分支信号及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可选的,处理器9011,还用于从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第五路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延时后的第五路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及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及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处理器9011,还用于从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 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及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及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第四分支信号。
其中,第五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第六分支信号与第三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处理器9011,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处理器9011,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将第四分支信号衰减,其中,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根据自干扰信号设定。
因为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的第一发射信号与天线端口反射的干扰信号都是来源于发射信号,两者频率变化一致,这样当自干扰信号相位变化剧烈时,通过将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幅度随频率的变化规律)与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节一致,模拟生成与自干扰信号相同幅相特性的第一发射信号,然后调节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使得第一发射信号与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幅度相同,这样就能达到抵消自干扰信号的目的。同时,又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二发射信号,因为自干扰信号不仅包含了天线端口反射回的干扰信号,也可能包含了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而发射端泄露的干扰信号只需要将第二发射信号进行移相和衰减就可以抵消,当然,因为误差等现实原因,可能不会完全消除干扰,只能尽量提高抵消干扰的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干扰抵消装置,在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并对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后与自干扰信号进行抵消,解决了相位变化剧烈的自干扰信号无法抵消的问题,降低了自干扰信号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用硬件实现,或固件实现,或它们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当使用 软件实现时,可以将上述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内存)、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即只读光盘)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此外。任何连接可以适当的成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专线)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传输的,那么同轴电缆、光纤光缆、双绞线、DSL或者诸如红外线、无线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所属介质的定影中。如本发明所使用的盘和碟包括CD(Compact Disc,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DVD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通用光)、软盘和蓝光光碟,其中盘通常磁性的复制数据,而碟则用激光来光学的复制数据。上面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1)

1.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口网络、第一幅相调节器、第一分路器及第一合路器;
其中,所述第一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端口网络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端口网络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第一分路器,用于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
所述端口网络,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分路器分离出的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
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所述第一合路器,用于将所述自干扰信号与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
所述端口网络包括至少一个电阻电感电容RLC电路,其中,所述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所述RLC电路相互串联,所述至少一个RLC电路包括至少一个电阻、至少一个电容以及至少一个电感,所述至少一个电阻、所述至少一个电容以及所述至少一个电感相互并联;所述端口网络,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通过所述至少一个RLC电路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
或者
所述端口网络包括:第二分支分路器、分支合路器、第二分支延时器、第二分支衰减器、第三分支分路器、第三分支延时器及第三分支衰减器;其中,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端口网络,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包括第一衰减器和第一移相器,所述第一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移相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衰减器,用于将所述端口网络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所述第一移相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包括第一移相器和第一衰减器,所述第一移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移相器,用于将所述端口网络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所述第一衰减器,用于将所述第一移相器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分支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一分支信号和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用于从所述分支合路器合并的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
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分支合路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并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作为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第三分支信号、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及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网络还包括:第五分支分路器、第五分支延时器、第五分支衰减器、第六分支分路器、第六分支延时器及第六分支衰减器;
其中,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通过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与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相连,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分支延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五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通过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与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相连,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分支延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分支延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六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用于从所述第二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所述第五分支延时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五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五分支信号延时,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第五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五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五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分支合路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一分支信号、所述第五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和所述第二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三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信号;
所述第六分支延时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六分支分路器分离出的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第六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六分支延时器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分支合路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三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及所述第六分支衰减器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
其中,所述第五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三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网络还包括第一分支衰减器;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分支合路器通过所述第一分支衰减器与所述第二分支分路器相连;
所述第一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网络还包括第四分支衰减器;
其中,所述第四分支衰减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分支合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四分支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分支合路器通过所述第四分支衰减器与所述第三分支分路器相连;
所述第四分支衰减器,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干扰抵消装置还包括:第二分路器、第二幅相调节器及第二合路器;
其中,所述第二分路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分路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分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端口网络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幅相调节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合路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合路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分路器,用于从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
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所述第二合路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包括第二衰减器和第二移相器,所述第二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移相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衰减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所述第二移相器,用于将所述第二衰减器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二幅相调节器包括第二移相器和第二衰减器,所述第二移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衰减器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二移相器,用于将所述第二分路器分离出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所述第二衰减器,用于将所述第二移相器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12.一种自干扰抵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其中,所述自干扰信号为所述发射信号反射回的干扰信号,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并且将所述自干扰信号与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通过至少一个电阻电感电容RLC电路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其中,所述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所述RLC电路相互串联;
或者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和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并且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作为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第三分支信号、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及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并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并将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五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五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及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延时后的所述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及所述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
其中,所述第五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三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并将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并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并将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22.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发射信号中分离出第一发射信号;
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其中,所述自干扰信号包括所述发射信号在天线端口反射回的干扰信号;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将所述自干扰信号与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合并;
所述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包括: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通过至少一个电阻电感电容RLC电路调节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其中,所述RLC电路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所述RLC电路相互串联
或者
所述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包括:
将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分离成第一分支信号与第二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二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和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从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中分离出第三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三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
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作为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输出;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一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第三分支信号、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及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包括:
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调整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使得所述第一发射信号的幅频特性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频特性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将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将所述调整幅频特性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相位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相位相反;
将所述移相后的第一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一发射信号的幅度与所述自干扰信号的幅度相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二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二分支信号延时之后,还包括:
从所述延时后的第二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五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五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五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五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和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包括:
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所述衰减后的第五分支信号及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分支信号合并成第四分支信号;
所述根据预设的第三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三分支信号延时之后,还包括:
从所述延时后的第三分支信号中分离出一路第六分支信号;
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将所述第六分支信号延时,并根据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延时后的第六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延时因子及所述预设的第六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所述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包括: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三分支信号及所述衰减后的第六分支信号合并至所述第四分支信号;
其中,所述第五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二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所述第六分支信号与所述第三分支信号传输方向相同。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一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一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将所述第四分支信号衰减,其中,所述预设的第四分支衰减因子根据所述自干扰信号设定。
29.根据权利要求22-28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干扰信号还包括所述发射信号在发射端泄露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发射信号中分离出至少一路第二发射信号;
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
将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二发射信号合并至所述幅相调节后的第一发射信号,以便于抵消所述发射信号在泄漏端泄露的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将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进行幅相调节,包括:
将所述第二发射信号移相,使得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相位达到预设相位;
将所述移相后的第二发射信号衰减,使得所述衰减后的第二发射信号的幅度达到预设幅度。
CN201380077687.2A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3249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6706 WO2015066874A1 (zh)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24942A CN105324942A (zh) 2016-02-10
CN105324942B true CN105324942B (zh) 2017-06-06

Family

ID=53040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7687.2A Active CN105324942B (zh)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43483B1 (zh)
CN (1) CN105324942B (zh)
WO (1) WO20150668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31397A1 (zh) * 2014-03-07 2015-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7359897B (zh) * 2017-08-09 2019-09-2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一种宽带差分自干扰抵消器
CN109660271B (zh) * 2018-12-13 2020-04-0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圆极化天线的自干扰模拟对消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823A (zh) * 2007-11-01 2009-05-06 西门子公司 自干扰信号消除装置和方法以及射频识别读写器
CN202362811U (zh) * 2011-12-02 2012-08-01 江苏军一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频rfid自干扰消除装置
CN202472702U (zh) * 2012-01-30 2012-10-03 江苏军一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频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系统
CN103190090A (zh) * 2010-11-03 2013-07-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全双工mimo中继器中的自干扰抑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27213A1 (en) * 2008-03-10 2009-09-10 Arash Sadeghfam Compensation circuit for an rfid-reader unit and rfid reader device
US9042838B2 (en) * 2010-08-25 2015-05-26 Intel Corporation Transmit leakage cancellation in a wide bandwidt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5823A (zh) * 2007-11-01 2009-05-06 西门子公司 自干扰信号消除装置和方法以及射频识别读写器
CN103190090A (zh) * 2010-11-03 2013-07-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全双工mimo中继器中的自干扰抑制
CN202362811U (zh) * 2011-12-02 2012-08-01 江苏军一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高频rfid自干扰消除装置
CN202472702U (zh) * 2012-01-30 2012-10-03 江苏军一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频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3483B1 (en) 2020-01-01
CN105324942A (zh) 2016-02-10
WO2015066874A1 (zh) 2015-05-14
EP3043483A1 (en) 2016-07-13
EP3043483A4 (en)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7290B (zh) 用于发射机至接收机抑制的阻抗平衡
JP6214673B2 (ja) 送受切換え器および共存してい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受動リーク消去回路網
Phungamngern et al. Digital and RF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single-channel full-duplex transceiver using a single antenna
CN105900341B (zh) 使用rx分集天线的机会主义主动干扰消除的方法和装置
Laughlin et al. Passive and active electrical balance duplexers
WO201606113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eak suppression in a full duplex system
EP2989724A1 (en)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5324942B (zh) 一种自干扰抵消方法及装置
CN108964695B (zh) 射频电路调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17225105A (ja) 単一アンテナを用いるフルデュプレックスのための技術
CN107017913A (zh) 一种射频收发电路
US10003123B2 (en) Full-duplex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15060931A1 (en) Antenna detection with non-volatile memory powered by dc over coaxial cable
Krishnaswamy et al. 1 chip 2x the bandwidth
CN108966268A (zh) 一种路由器的无线性能测试拓扑及方法
CN114374408B (zh) 抗干扰测试系统
US10230347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prising an EBD circuit, a tunable impedance network and a method for tuning a tunable impedance network
CN109120353B (zh) 射频电路仿真方法、射频电路仿真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654150B2 (en) Module with duplexers coupled to diplexer
Shi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n electrical balance duplexer with independent and concurrent dual-band TX-RX isolation
US10523176B2 (en) Front-end module comprising an EBD circuit,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the front-end modul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m
AU2006274346A1 (en) Method for shaping the spectrum of access equipment output signal and access device
KR102071885B1 (ko) 평형구조 및 광대역 0°/180° 전력분배기를 이용한 동일대역 비자성체 전이중통신 무선 전단부 회로
CN109041094B (zh) 射频电路调试方法及相关装置
AU2014398168B2 (en) Method and entity in TDD radio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