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1892A -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1892A
CN110391892A CN201810356505.XA CN201810356505A CN110391892A CN 110391892 A CN110391892 A CN 110391892A CN 201810356505 A CN201810356505 A CN 201810356505A CN 110391892 A CN110391892 A CN 110391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ort
reception
antenna
double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565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1892B (zh
Inventor
黄晶晶
淦明
左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999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7429A/zh
Priority to CN201810356505.XA priority patent/CN11039189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79415 priority patent/WO201920105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391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892A/zh
Priority to US17/072,589 priority patent/US1148312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1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1892B/zh
Priority to US17/949,848 priority patent/US2023038795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1Suppression of signals in the return path, i.e. bidirectional contro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28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radiating a circular polarised wave
    • H01Q9/0435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radiating a circular polarised wave using two feed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包括: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分别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合并,以减弱所述发射天线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本申请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解决了现有天线干扰消除方法中存在的天线数量限制和天线位置限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背景技术
为缓解随着无线设备指数级的增加,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稀缺的问题,通信领域通常采用同频全双工(Co-time Co-frequency Full Duplex,CCFD)技术以提高无线频谱资源的利用率。CCFD模式相比传统的半双工(Half Duplex,HD)模式(比如频分双工模式,时分双工模式)提高近一倍的频谱利用率。CCFD系统一般由接收机和发射机组成,由于接收机的接收天线与发射机的发射天线距离较近,接收天线会接收到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因此,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将严重影响接收天线的正常接收,CCFD系统中发射天线对接收天线的干扰称为自干扰,自干扰消除是实现全双工技术的热门研究问题。
国内外业界对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自干扰消除技术包括天线干扰消除。天线干扰消除方法中CCFD系统包括两根发射天线和一根接收天线,其中一根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距离是d,且另一根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距离为d+nλ/2,n为奇数,λ为波长。这样使得使两根发射天线的信号到达接收天线时有半个波长的延迟,即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来自两个发射天线的干扰信号恰好相差π相位,使得从两根发射天线发射出的信号到达接收天线时相互叠加抵消,因而自干扰会得到显著衰减。
但是上述天线干扰消除方法需要3根天线,且对3根天线之间的位置存在较高要求。因此,上述天线干扰消除方法存在天线数量限制和天线位置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用于解决现有天线干扰消除方法中存在天线数量限制和天线位置限制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应用于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至少可以包括双极化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包括:
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分别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
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合并,以减弱所述发射天线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的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同时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对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进行调整,并合并包括调整后信号的两路信号,以减弱自干扰。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减少了天线数量,降低了成本且对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再有要求,从而降低了全双工系统的成本,解决了全双工系统中存在的天线位置限制问题。
同时,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发射天线和双极向接收天线为全向天线,具有较大的信号覆盖范围。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具有第一极化方向,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具有第二极化方向,所述发射天线具有第三极化方向,所述第一极化方向、所述第二极化方向、所述第三极化方向互相正交。
通过将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具有的极化方向均与发射天线具有的第三极化方向正交,使得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与发射天线的发送端口存在隔离,进而使得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减弱,对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减弱后的干扰信号进行调整与合并,进一步减弱了发射天线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同时,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的极化方向与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便于在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确定幅度较大的信号,从而对幅度较大的信号进行幅度衰减和相位调整,并在信号调整后进行信号合并,实现了自干扰减弱。通过确定幅度较大的信号,可避免在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引入有源器件对幅度较小的信号进行幅度放大而导致的引入干扰的问题,提高了自干扰减弱效果,同时方便了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接收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的调整电路的固化,简化了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结构。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合并,包括:
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并对所述调整后的信号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或
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并对所述调整后的信号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或
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并对调整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行合并的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进行合并的两路信号的幅度相同。
通过将待合并的信号的相位差调整为180度的奇数倍以及待合并的信号的幅度调整为一致,可实现自干扰消除。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该系统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地,该系统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模块或器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包括:发射天线、双极化接收天线、信号处理器和合路器;其中,
所述发射天线发送信号;
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分别接收所述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器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
所述合路器合并包括调整后信号的两路信号,以减弱所述发射天线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具有第一极化方向,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具有第二极化方向,所述发射天线具有第三极化方向,所述第一极化方向、所述第二极化方向、所述第三极化方向互相正交。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信号处理器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所述合路器对所述调整后的信号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或
所述信号处理器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所述合路器对所述调整后的信号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或
所述信号处理器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所述合路器对调整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行合并的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进行合并的两路信号的幅度相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的原理示意图二;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的原理示意图三;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至少包括发射天线、双极化接收天线、信号处理器和合路器。发射天线通过发送端口0向外发送信号,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接收端口,如图1中的端口1和端口2同时接收发射天线通过端口0发送的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两个接收端口分别接收信号,信号处理器对两个接收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接收信号进行调整,合路器合并包括调整后信号的两路信号以实现接收天线的两路接收信号相互抵消,从而减弱发射天线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下面结合上述图1,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述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如图2所示,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包括:
S201、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分别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采用双极化接收天线,双极化接收天线具有两个极化方向,如图1所示,双极化接收天线包括第一端口(即图1中的端口1)和第二端口(即图1中的端口2),两个端口各自对应一个极化方向,极化方向为天线辐射时形成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示例性的,在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的发射天线向外发送信号时,同一系统中的双极化接收天线也会接收到该信号,影响了双极化接收天线的正常信号接收,因此发射天线存在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在具体的信号接收过程中,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具有相同的相位中心,也即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因而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相位相同。但是,由于两个端口具有不同的极化方向,不同的极化方向上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可能存在不同,因此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可能不同。故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两个信号存在相位一致,而幅度不同的情况。
S202、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合并,以减弱发射天线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示例性的,采用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同时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可得到仅幅度不同的两路信号,因而可利用这两路信号进行相互抑制,实现减弱发射天线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的目的。
具体的,为实现相互抑制,可对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进行调整,在调整后,待合并的两个信号的幅度更接近。同时,考虑到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为正弦波,调整后待合并的两个信号的相位差也更接近180度。此时,将待合并的两个信号合并即可减弱自干扰。
示例性的,可仅对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还可仅对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也可同时对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在进行信号调整后,合并信号以减弱自干扰。对应的,在仅对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时,合并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与调整后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在仅对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时,合并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与调整后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在同时对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时,合并调整后的第一接收到的信号和调整后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中,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的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同时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对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进行调整,并在调整后进行信号合并,以实现减弱自干扰。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的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同时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对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的至少一个信号进行调整,并合并包括调整后信号的两路信号,以减弱自干扰。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减少了天线数量,降低了成本且对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再有要求,从而降低了全双工系统的成本,解决了全双工系统中存在的天线位置限制问题。
同时,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发射天线和双极向接收天线为全向天线,具有较大的信号覆盖范围。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本实施例中对信号调整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
其中,在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时,具体包括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可选的,幅度调整可以为幅度放大和幅度缩小,相位调整可以为相位向前或向后移动。
其中,在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时,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项:
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或者;
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或者;
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幅度调整;或者;
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或者;
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幅度调整;或者;
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或者;
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
可选的,幅度调整可以为单个信号的幅度放大、单个信号的幅度缩小、两个信号的幅度放大不同倍数、两个信号的幅度缩小不同倍数以及两个信号的幅度一个放大一个缩小,相位调整可以为单个信号的相位向前移动、单个信号的相位向后移动、两个信号的相位向前移动不同度数、两个信号的相位移动不同度数以及两个信号的相位向不同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与幅度调整,可使得调整后的两路信号幅度更接近、相位差更接近180度,从而在两路信号合并时减弱自干扰。
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本实施例中为提高自干扰减弱效果,在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之后,进行合并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进行合并的信号的幅度相同,从而实现全双工自干扰消除。
具体的,当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时,将调整后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调整后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调整后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相同。
当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时,将调整后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调整后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调整后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相同。
具体的,当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调整后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调整后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调整后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调整后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调整后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相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待合并的信号的相位差调整至180度的奇数倍,将待合并的信号的幅度调整至相同,可使得两信号合并后相互抵消,从而实现自干扰消除。
进一步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本实施例中,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具有第一极化方向,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具有第二极化方向,发射天线具有第三极化方向;其中,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第三极化方向互相正交,进一步提高了自干扰减弱效果。
示例性的,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具有的极化方向均与发射天线具有的第三极化方向正交,因而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与发射天线的发送端口存在隔离,使得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减弱,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接收到的减弱后的干扰信号进行调整与合并,进一步减弱了发射天线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同时,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的极化方向与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便于在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确定幅度较大的信号,从而对幅度较大的信号进行幅度衰减和相位调整,并在信号调整后进行信号合并,实现了自干扰减弱。通过确定幅度较大的信号,可避免在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引入有源器件对幅度较小的信号进行幅度放大而导致的引入干扰的问题,提高了自干扰减弱效果,同时方便了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接收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的调整电路的固化,简化了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结构。
下面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的极化方向与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相互正交,便于在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中确定幅度较大的信号进行示例说明。
在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实际使用过程中,假设发射天线的相位中心位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Z轴,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相位中心位于X轴上。此时,发射天线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方向向量记为为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的传播方向。
例如,将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规定为Z轴时,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的原理示意图一。如图3所示,发射天线的第三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Z轴,双极化发射天线的第一端口的第一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双极化发射天线的第二端口的第二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Y轴。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如图3中的端口1)的极化方向沿X轴极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如图3中的端口2)的极化方向沿Y轴极化。
此时,信号的传播方向与X轴的夹角记为θ,由发射天线激励起的在双极化接收天线处的电场记为那么电场与Z轴之间也存在夹角θ。电场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沿着X轴方向的分量和沿着Z轴的分量
其中,由于端口2对应的极化方向沿Y轴方向,因此端口2的极化方向与电场的两个分量都正交,而端口1对应的极化方向沿X方向,因此端口1的极化方向与电场的沿Z轴的分量正交,与电场的沿X轴的分量平行。因此端口1接收的信号的强度要大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又由于两个端口的相位中心重合,可以认为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对端口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信号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即可实现自干扰减弱的效果。进一步的,可对端口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具体的,将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衰减为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一致,并将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调整为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此时,将调整后的端口1接收到的信号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即可实现自干扰消除的效果。
例如,将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规定为X轴时,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的原理示意图二。如图4所示,发射天线的第三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双极化发射天线的第一端口的第一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Z轴,双极化发射天线的第二端口的第二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Y轴。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如图4中的端口1)的极化方向沿Z轴极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如图4中的端口2)的极化方向沿Y轴极化。
此时,信号的传播方向与X轴的夹角记为θ,由发射天线激励起的在双极化接收天线处的电场记为那么电场与Z轴之间也存在夹角θ。电场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沿着X轴方向的分量和沿着Z轴的分量
其中,由于端口2对应的极化方向沿Y轴方向,因此端口2的极化方向与电场的两个分量都正交,而端口1对应的极化方向沿Z方向,因此端口1的极化方向与电场的沿Z轴的分量平行,与电场的沿X轴的分量正交。因此端口1接收的信号的强度要大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又由于两个端口的相位中心重合,可以认为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一致。
同样的,对端口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信号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即可实现自干扰减弱的效果。进一步的,可对端口1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具体的,将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衰减为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的幅度一致,并将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调整为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此时,将调整后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与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即可实现自干扰消除的效果。
例如,将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规定为Y轴时,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的原理示意图三。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发射天线的第三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Y轴,双极化发射天线的第一端口的第一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X轴,双极化发射天线的第二端口的第二极化方向为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Z轴。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如图5中的端口1)的极化方向沿X轴极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如图5中的端口2)的极化方向沿Z轴极化。
由发射天线激励起的在双极化接收天线处的电场记为此时电场的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
其中,由于端口1对应的极化方向沿Z方向,因此端口1的极化方向与电场正交,而端口2对应的极化方向沿X轴方向,因此端口2的极化方向与电场也正交,因此可以认为端口1接收的信号的强度和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基本相同;又由于两个端口的相位中心重合,可以认为两个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一致。
此种情况下,对端口1或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幅度调整,并将调整后的信号与未调整的信号进行合并,即可实现自干扰减弱的效果。进一步的,可对端口1或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例如,将端口1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调整为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此时,将调整后的信号与端口2接收到的信号合并,即可实现自干扰消除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的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和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极化方向相互正交,可根据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确定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接收端口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并采用衰减器对强度较大的信号进行幅度衰减,从而避免了在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引入有源器件对强度较小的信号进行幅度放大而导致的引入干扰的问题,方便了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中,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两个接收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的调整电路的固化,简化了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如图1所示,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包括:发射天线、双极化接收天线、信号处理器和合路器;其中,
所述发射天线发送信号;
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分别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
信号处理器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
合路器合并包括调整后信号的两路信号,以减弱发射天线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可选的,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具有第一极化方向,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具有第二极化方向,发射天线具有第三极化方向,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第三极化方向互相正交。
可选的,信号处理器具体用于,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和幅度调整。
示例性的,图1示例性的绘出了信号处理器用于对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的情况。
可选的,信号处理器可以包括幅度调整器和相位调整器。
可选的,进行合并的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进行合并的信号的幅度相同。
示例性的,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包括:发射链路,接收链路和自干扰消除电路。其中,发射链路包括:数模转换器、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待发送的基带数字信号Tb首先输入数模转换器,依次经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发送出去。接收链路包括:双极化接收天线、信号处理器、合路器1、合路器2、低噪声放大器、下变频器、模数转换器和合路器3。接收链路中双极化接收天线接收到信号依次经信号处理器、合路器1、低噪声放大器、下变频器和模数转换器完成信号的接收过程,得到减弱了自干扰后的接收信号基带数字信号Rb。自干扰消除电路包括天线自干扰消除器、模拟自干扰消除器和数字自干扰消除器。其中,天线自干扰消除器包括发射链路中的发射天线,以及接收链路中的双极化接收天线、信号处理器和合路器1。模拟自干扰消除器接收功率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并向合路器2提供模拟自干扰消除后的信号。数字自干扰消除器接收基带数字信号,并向合路器3提供数字自干扰消除后的信号。
具体的,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发射链路接收待发送的基带数字信号Tb,经过数模转换器变换为基带模拟信号。基带模拟信号经过上变频器和功率放大器,变为待发射的射频信号TX,TX通过发射天线被发射出去。发射天线在发送射频信号TX时,双极化接收天线接收TX,且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第一信号R1,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第二信号R2,第一信号R1和第二信号R2经信号处理器和合路器1之后得到消除了天线自干扰的射频信号RX。
模拟自干扰消除器基于射频信号TX获取射频信号RX的近似信号Ra,合路器2中将Ra从RX里面减去,实现了模拟自干扰消除。
经过模拟自干扰消除的射频信号RX,再经过低噪声放大器、下变频器和模数转换器变换为信号Rc。数字自干扰消除器基于基带数字信号Tb获取信号Rc的近似信号Rd,再在合路器3中将Rd从Rc里面减去,实现了数字自干扰消除。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可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分别接收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
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合并,以减弱所述发射天线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具有第一极化方向,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具有第二极化方向,所述发射天线具有第三极化方向,所述第一极化方向、所述第二极化方向、所述第三极化方向互相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合并,包括:
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并对所述调整后的信号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或
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并对所述调整后的信号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或
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并对调整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合并的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合并的两路信号的幅度相同。
6.一种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天线、双极化接收天线、信号处理器和合路器;其中,
所述发射天线发送信号;
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分别接收所述发射天线发送的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器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或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调整;
所述合路器合并包括调整后信号的两路信号,以减弱所述发射天线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干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具有第一极化方向,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具有第二极化方向,所述发射天线具有第三极化方向,所述第一极化方向、所述第二极化方向、所述第三极化方向互相正交。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器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所述合路器对所述调整后的信号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或
所述信号处理器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所述合路器对所述调整后的信号与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或
所述信号处理器对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一端口接收到的信号和所述双极化接收天线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相位调整和幅度调整,所述合路器对调整后的信号进行合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行合并的两路信号的相位相差180度的奇数倍。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行合并的两路信号的幅度相同。
CN201810356505.XA 2018-04-19 2018-04-19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Active CN1103918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99908.6A CN115037429A (zh) 2018-04-19 2018-04-19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CN201810356505.XA CN110391892B (zh) 2018-04-19 2018-04-19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PCT/CN2019/079415 WO2019201055A1 (zh) 2018-04-19 2019-03-25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US17/072,589 US11483121B2 (en) 2018-04-19 2020-10-16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weakening method and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weakening system
US17/949,848 US20230387950A1 (en) 2018-04-19 2022-09-21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weakening method and full-duplex self-interference weaken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56505.XA CN110391892B (zh) 2018-04-19 2018-04-19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9908.6A Division CN115037429A (zh) 2018-04-19 2018-04-19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1892A true CN110391892A (zh) 2019-10-29
CN110391892B CN110391892B (zh) 2022-05-13

Family

ID=6823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56505.XA Active CN110391892B (zh) 2018-04-19 2018-04-19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CN202210499908.6A Pending CN115037429A (zh) 2018-04-19 2018-04-19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99908.6A Pending CN115037429A (zh) 2018-04-19 2018-04-19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483121B2 (zh)
CN (2) CN110391892B (zh)
WO (1) WO20192010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882A (zh) * 2020-01-13 2020-05-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8239B (zh) * 2020-10-29 2022-05-24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多维度光电联合的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抑制系统及方法
US11726166B2 (en) * 2020-11-18 2023-08-15 Kabushiki Kaislia Toshiba Dual polar full duplex radar transceiver
US11838045B2 (en) * 2021-09-27 2023-12-05 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ntenna system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9487A (zh) * 2012-05-28 2012-11-07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多接收天线的自干扰消除系统及消除方法
CN103338172A (zh) * 2013-07-24 2013-10-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径环境下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抵消方法
CN103701480A (zh) * 2013-12-31 2014-04-02 上海交通大学 无线全双工单输入单输出通信模拟自干扰信号消除装置
CN104052531A (zh) * 2013-03-12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4170340A (zh) * 2014-04-04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39309A (zh) * 2014-12-25 2015-04-2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失配的功放非线性影响下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方法
CN106025547A (zh) * 2016-06-14 2016-10-12 南通大学 一种双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CN106063135A (zh) * 2014-03-07 2016-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6209151A (zh) * 2016-07-14 2016-12-07 上海志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无线信号收发系统及无线信号收发方法
US9577813B2 (en) * 2012-02-23 2017-02-2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wireless devices
CN107431673A (zh) * 2015-03-31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射频/基带自干扰消除方法
CN107580758A (zh) * 2015-05-07 2018-01-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支持全双工方案的通信系统中消除自干扰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24498B2 (en) * 2007-03-06 2011-04-12 Alphion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filtering
US9887728B2 (en) * 2011-02-03 2018-02-0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Single channel full 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3060026A1 (zh) * 2011-10-28 2013-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双工通信装置和方法
WO2015178964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Eltawil Ahmed Mohamed Full duplex reconfigurable antenna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ystems
CN104168052B (zh) * 2014-09-01 2015-11-1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信息处理的自干扰消除方法
US10090585B2 (en) * 2015-08-23 2018-10-02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based 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US10298336B1 (en) * 2016-10-20 2019-05-21 Google Llc Isolating dual polarized patch antennas
JP2019083427A (ja) * 2017-10-31 2019-05-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77813B2 (en) * 2012-02-23 2017-02-21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wireless devices
CN102769487A (zh) * 2012-05-28 2012-11-07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多接收天线的自干扰消除系统及消除方法
CN104052531A (zh) * 2013-03-12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自干扰信号消除方法及装置
CN103338172A (zh) * 2013-07-24 2013-10-0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径环境下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抵消方法
CN103701480A (zh) * 2013-12-31 2014-04-02 上海交通大学 无线全双工单输入单输出通信模拟自干扰信号消除装置
CN106063135A (zh) * 2014-03-07 2016-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干扰消除的装置和方法
CN104170340A (zh) * 2014-04-04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频干扰抵消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539309A (zh) * 2014-12-25 2015-04-2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失配的功放非线性影响下的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方法
CN107431673A (zh) * 2015-03-31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射频/基带自干扰消除方法
CN107580758A (zh) * 2015-05-07 2018-01-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支持全双工方案的通信系统中消除自干扰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CN106025547A (zh) * 2016-06-14 2016-10-12 南通大学 一种双极化介质谐振器天线
CN106209151A (zh) * 2016-07-14 2016-12-07 上海志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无线信号收发系统及无线信号收发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882A (zh) * 2020-01-13 2020-05-29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极化全双工通信实验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01055A1 (zh) 2019-10-24
CN110391892B (zh) 2022-05-13
US20210036837A1 (en) 2021-02-04
US11483121B2 (en) 2022-10-25
US20230387950A1 (en) 2023-11-30
CN115037429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ino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antenna design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lgorithms for in-band full duplex relays
CN110391892A (zh) 全双工自干扰减弱方法及全双工自干扰减弱系统
KR101197810B1 (ko) 안테나 간섭 소거 시스템 및 방법
EP2880771B1 (en) Same-aperture any-frequency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941827B1 (e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division free duplexing or full duplex operation
US8433242B2 (en) Active antenna array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multiple amplifiers using separate polarisations for transmission and a combination of polarisations for reception of separate protocol signals
CN105991170B (zh)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及装置
CN110692200A (zh) 天线隔离增强
CN111512558B (zh) 全双工收发机装置
US20160261308A1 (en) Architecture for cancelling self interference and enabling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s
US20170179593A1 (en) Auxiliary Antenna Array for Wideband Sidelobe Cancellation
WO20170917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mulation of wireless channels and multi-antenna transmit and receive circuits
US20180294826A1 (en) Radio transceiver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285504A1 (en) All-analog and hybrid radio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using cables, attenuators and power splitters
KR101725532B1 (ko) 풀 듀플렉스 안테나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1050498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Askar et al. Agile full-duplex transceiver: The concept and self-interference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KR102071885B1 (ko) 평형구조 및 광대역 0°/180° 전력분배기를 이용한 동일대역 비자성체 전이중통신 무선 전단부 회로
CN113131976A (zh) 一种分米波混合波束赋形方法、系统及应用
US20190326946A1 (en) Same-Aperture Any-Frequency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872631B (zh) 收发装置和基站
Venkatakrishnan et al. Comparison of RF Cancellation approaches for UWB STAR Radios
WO2015042336A1 (en) Radio with flexible degrees of freedom provision for transmit and receive rf chains
KR100926663B1 (ko) 가상 채널을 이용한 양방향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방법
CN114256640A (zh) 增强隔离的天线设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