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9937A -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9937A
CN106049937A CN201610594123.1A CN201610594123A CN106049937A CN 106049937 A CN106049937 A CN 106049937A CN 201610594123 A CN201610594123 A CN 201610594123A CN 106049937 A CN106049937 A CN 106049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locking piece
fixed guide
elastic
transla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41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9937B (zh
Inventor
曾庆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59412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499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49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99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99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99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 E04H6/1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 E04H6/18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E04H6/22Garages for many vehicles with mechanical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with means for transport in vertical direction only or independently in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movable platforms for horizontal transport, i.e. cars being permanently parked on palet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立体停车技术领域,公开了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包括至少一条立柱、至少一条与立柱连接的纵梁、竖直滑动安装于立柱上的升降机构、设于升降机构上并可分别与至少一纵梁水平对接的支承引导部件、水平滑动安装于纵梁上且在支承引导部件与纵梁对接时可在支承引导部件与纵梁之间跨越平移的平移部件、连接于平移部件上的载车板、可驱动载车板绕立柱旋转的旋转部件,支承引导部件上设有锁定机构,平移部件上设有可与锁定机构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或者,平移部件上设有锁定机构,支承引导部件上设有可与锁定机构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本发明实现了真正的“无避让”多层停车,并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Description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停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车族越来越多,采用传统的平面停车场和平面停车库停车导致停车难的问题正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采用立体停车库来代替传统平面停车场和平面停车库的方案,然而,现有的立体停车库由于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而未能全面推广应用:
1)现有技术提出的立体车库产品种类虽然不少,但绝大部分都会影响原地面车位的停车,立体车位之间也相互牵连和需要联动,适用性差。虽然也有少数厂家开发了“无避让停车设备”,可避免和减少对地面停车和相邻车位的影响,但还是需要设置一立柱在地面移动和旋转,且地面还是需要设置移动和转移的动力机构,不能算是真正的“无避让”;同时,由于立柱的移动和转动,立柱需要承让较大的旋转力矩,这样对立柱的材料性能及机械性能要求非常高,无疑提高了产品的成本,而且这种结构模式对立柱的扰动非常大,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可靠性能和安全性能。
2)现有技术提出的少部分立体车库产品,虽然解决了上述立柱在地面移动和旋转的问题,实现了真正的“无避让”,但由于结构设计缺陷,实际应用中其结构受力条件不理想,故,使得其只能限于两层“无避让”停车,不能实现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无避让”停车,从而使得其能停放的车辆数量也比较有限,阻碍了这些立体车库产品的推广应用。
3)现有技术提出的立体车库产品普遍都忽略了锁止结构的设计,尤其是当车辆停留在一些运动中的部位上时,缺乏锁止结构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大,使得产品在使用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严重阻碍了产品的全面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之处,提供了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解决了现有立体停车库无法实现三层或三层以上真正“无避让”停车和由于忽略锁止结构设计导致安全隐患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包括至少一条固定于地面上的立柱、至少一条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纵梁、竖直滑动安装于所述立柱上的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并可通过移动或/和转动方式分别与至少一所述纵梁水平对接的支承引导部件、水平滑动安装于所述纵梁上且在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与所述纵梁对接时可在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与所述纵梁之间跨越平移同时当其移动到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上时可随所述支承引导部件升降运动的平移部件、连接于所述平移部件上的载车板、可在所述平移部件位于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上时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载车板绕所述立柱旋转的旋转部件,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平移部件上设有可与所述锁定机构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或者,所述平移部件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上设有可与所述锁定机构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停车、取车过程平稳可靠,纵梁无需升降,立柱也无需转动,地面无需布置任何动力机构,纵梁不会干涉停放于地面的车辆,实现了真正的无避让停车、取车效果,停车装置占地面积小,利于提高停车场地的利用率,且结构简单巧妙,停车方便,成本低。更为突出的是,本发明可以实现两层、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多层无避让停车,完全可以替代目前主流的升降横移式立体停车装置(市场占有率80%左右)。此外,本发明还通过在支承引导部件和平移部件上设置可锁止配合的锁止装置,相当于给该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增设了一个安全锁,这样,在平移部件随支承引导部件运动的过程中,平移部件及其承载的载车板始终被双向锁死而不能沿支承引导部件移动,有效防止了平移部件在支承引导部件出现倾斜的情况下滑出其安装轨道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解决了当车辆停留于一些运动中部位上容易滑动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消除了产品在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利于产品的全面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平移部件、支承引导部件、锁定机构和锁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在载车板位于车位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在载车板位于车道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平移部件、支承引导部件、锁定机构和锁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在载车板位于车位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支承引导部件和锁定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在载车板位于车位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支承引导部件、锁定机构和锁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支承引导部件、锁定机构和锁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在载车板位于车位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平移部件、支承引导部件、锁定机构和锁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在支承引导部件与纵梁对接状态下支承引导部件、锁定机构和锁止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支承引导部件旋转90度角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所说的纵梁一般为水平或大致水平,纵梁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车位长度方向。
如图1-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多层指两层或两层以上,包括至少一条固定于地面上的立柱1、至少一条与立柱1连接的纵梁2、竖直滑动安装于立柱1上的升降机构3、设于升降机构3上并可通过移动或/和转动方式分别与至少一纵梁2水平对接的支承引导部件4、水平滑动安装于纵梁2上且在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对接时可在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之间跨越平移同时在其移动到支承引导部件4上时可随支承引导部件4升降运动的平移部件5、连接于平移部件5上以用于承载汽车的载车板6、可在平移部件5位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时直接或间接驱动载车板6绕立柱1旋转的旋转部件7,支承引导部件4上设有锁定机构8,平移部件5上设有可与锁定机构8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9;或者,平移部件5上设有锁定机构8,支承引导部件4上设有可与锁定机构8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9。升降机构3可沿立柱1做上下升降运动。支承引导部件4可通过移动或/和转动方式分别与至少一纵梁2对接,以使平移部件5可在支承引导部件4与任一纵梁2对接时带动载车板6在支承引导部件4与该纵梁2之间跨越平移,并当平移部件5平移到支承引导部件4上后,平移部件5和载车板6可随升降机构3一起升降。平移部件5用于承载载车板6并可带动载车板6在纵梁2和支承引导部件4上移动,纵梁2和支承引导部件4都具有支承平移部件5行走的轨道(该轨道形式可以采用凸出的道轨,或者可采用凹槽,或者纵梁2上的轨道还可以直接采用纵梁2作为轨道,支承引导部件4上的轨道还可以直接采用支承引导部件4本体结构作为轨道),纵梁2的轨道与支承引导部件4的轨道型式大小相匹配或一致,以便两者对接时方便平移部件5跨越平移。纵梁2上设有用于驱动平移部件5水平移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动力构件和传动连接于动力构件与平移部件之间的传动机构,动力构件具体可为电机,传动机构具体可为链传动机构或者带传动机构或者丝杆传动机构等。
具体地,旋转部件7在平移部件5位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时可驱动载车板6绕立柱1转动。上述转动过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1)旋转部件7驱动载车板6自身绕立柱1的旋转。此时旋转部件7可设于平移部件5和载车板6之间,平移部件5带动载车板6随升降机构3向上移动到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对接位置时,或者是平移部件5带动载车板6移动到支承引导部件4上后,使载车板6自身绕平移部件5转动。由于平移部件5、支承引导部件4、升降机构3皆位于立柱1上,故而形成载车板6自身绕立柱1的旋转,使载车板6在停车位和车道之间进行位置转换;(2)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带动平移部件5及载车板6绕立柱1的转动。此时旋转部件7可设于立柱1和支承引导部件4之间,在平移部件5带动载车板6移动到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对接位置时,或者是平移部件5带动载车板6移动到支承引导部件4上后,由支承引导部件4带动平移部件5及载车板6绕立柱1转动,使载车板6在停车位和车道之间进行位置转换。可以理解地,旋转部件7的设置以及安装方式还可以有多种,均是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具体地,纵梁2在立柱1上的设置可以是单一的整梁,可以是型材结构,如框型梁、工字梁、C型梁等等,也可以是分别固定于立柱1两个侧面的两根单一整梁的组合,使立柱1两侧均可以设置停车位。为了在立柱1两侧设置停车位,可以分别在立柱1左右两侧设置纵梁2,左右两侧的纵梁2还可连接成一体以提高其整体性;或者设置一条较宽的纵梁2,在该纵梁2两侧分别设置轨道用于支承平移部件5移动。纵梁2在立柱1上可有多种固定方式:(1)纵梁2的一端固定于一立柱1上,另一端固定于另一立柱1或墙体上;(2)纵梁2的两端均固定于墙体或其他建筑支撑体上;(3)纵梁2通过吊杆吊接于墙顶或顶梁上。可以理解地,纵梁2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适的固定方式。
本发明中,所谓对接是指升降机构3运动到设定的位置时,其上的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之间的对接,而使平移部件5可以在支承引导部件4和纵梁2之间做跨越平移,即平移部件5可以跨越支承引导部件4和纵梁2的对接处,从支承引导部件4位置平稳移动到纵梁2上,也可以从纵梁2移动到支承引导部件4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对接,既可以是贴合对接,也可以是间隙对接,即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之间可以是无缝对接或有缝对接;还可以是支承引导部件4上设置的某一结构和纵梁2上的某一结构的耦合对接,如对接斜面、折弯面、齿合面结构等,其对接处可以是直缝型、斜缝型或交错型等;只要能够保证平移部件5可以在支承引导部件4和纵梁2之间水平滑动的结构,皆符合上述对接之技术特征。因此,只要纵梁2与支承引导部件4的轨道对接能让平移部件5可以跨越平移即可。
本发明通过升降机构3设置的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之间的对接模式,使承载有载车板6的平移部件5可以方便、自如地在立柱1上做上下升降,同时,也可在到达设定的位置与纵梁2对接后跨越平移,可快捷形成载车板6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之间的转换,进一步通过旋转部件7,使载车板6完成在停车位和车道之间的切换过程。本发明通过升降机构3设置的支承引导部件4可以分别与不同高度的纵梁2对接,可以跨越下层纵梁2(如二层、三层等)而与上层纵梁2(如三层、四层)对接实现了多层无避让停车,且层数没有限制,适应于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以及十多层、二十多层的无避让停车,只要结构和材料的符合强度设计,满足要求即可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上述结构中,载车板6的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以及在在停车位和车道之间或者是停车位和停车位之间切换,是通过立柱1、升降机构3、平移部件5、纵梁2以及旋转部件7之间的巧妙配合完成,地面无需布置任何动力机构,立柱1无需移动和转动,同时纵梁2也无需升降,这样,一方面可降低对立柱1和纵梁2的强度要求和刚性要求,可降低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可保证纵梁2不会干涉停放于地面的车辆,从而较好的实现了整个装置无避让停车、取车之功效,且由于立柱1不会承载较大的旋转力矩,对立柱1和纵梁2的动态冲击小,故而整个装置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由于载车板6是通过平移部件5实现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这样可根据需要设计立柱1的高度和承载性,可以实现两层、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多层无避让停车,进而扩展了整个停车装置可使用的停车层数、数量和范围,而且可使整个停车装置占地面积小,有利于提高停车场地的利用率,停车方便,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均大大降低。本发明立柱1上固定连接有一条或多条纵梁2,这些纵梁2可以起到对立柱1支承的作用,相当于对一条较长的立柱1增加了多个支承点,减小了立柱1的受力跨度,大大减小了立柱1的弯曲变形。《简易升降类机械式停车设备》JB/T8909-2013规定载车板6的变形值不能超过悬挑长度的1/300,而立柱1的弯曲变形而引起的载车板6变形占比在60%以上,对三层或以上的无避让结构,立柱1较长,如不设置本发明的纵梁2,载车板6的变形将超过1/300,而设置了纵梁2以后,则能满足要求。因此,本发明在立柱1上固定连接纵梁2,不仅在运行布置上解决了无避让停车适应于多层的难题,而且还显著改变了立柱1的受力条件,有意想不到的力学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在每层停车面处还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横向支撑梁将多条立柱1联结起来,形成双向支撑,效果将更好。
此外,本发明中,锁定机构8和锁止结构9的锁止配合,具体指锁定机构8和锁止结构9连接配合在一起后二者具有相互锁止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平移部件5不能再沿支承引导部件4进行平移滑动。本发明通过在支承引导部件4和平移部件5上设置可锁止配合的锁止装置,相当于给该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增设了一个安全锁,这样,在平移部件5随支承引导部件4运动(包括上升运动、下降运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平移部件5及其承载的载车板6始终被双向锁死而不能沿支承引导部件4移动,有效防止了平移部件5在支承引导部件4出现倾斜的情况下滑出其安装轨道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解决了当车辆停留于一些运动中部位上容易滑动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消除了产品在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利于产品的全面推广应用。
优选地,锁定机构8为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或者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锁止结构9包括可与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或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耦合的孔槽结构91。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具体指该锁定机构8通过电磁方式触发动作,从而实现其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或者解除锁止。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具体指该锁定机构8通过机械方式触发动作,从而实现其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或者解除锁止。孔槽结构91具体指孔或者槽。此处,将锁定机构8设为可触发动作式的机构,将锁止结构9设为相对静止的孔槽结构91,既可实现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又利于实现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锁止连接的解除,且其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方便。
根据锁定机构8和锁止结构9设置方式的不同,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锁定机构8和锁止结构9的几种不同具体实施方案及其有益效果: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为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锁止结构9包括可与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耦合的孔槽结构91,即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通过电磁方式实现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及解除锁止,其锁止连接稳固可靠,且控制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孔槽结构91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具体应用中,孔槽结构91可随平移部件5滑动平移至与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相对对位的位置处,然后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再通过电磁触发方式进行动作最终实现与孔槽结构91的锁止连接。此处,将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可减少用于连接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的连接导线的移动布局设计。孔槽结构91具体可直接凹设于平移部件5上,即孔槽结构91与平移部件5为一体制造结构;或者,孔槽结构91也可为凹设于一与平移部件5分体制造成型且与平移部件5固定连接的额外部件上,即孔槽结构91也可与平移部件5为分体制造结构。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也可将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将孔槽结构91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
优选地,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包括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弹性锁定构件81和得电可吸合弹性锁定构件81、断电可松开弹性锁定构件81的电磁铁82。弹性锁定构件81具有良好的弹性,即弹性锁定构件81可在外力作用下移位变形、且在外力撤除后可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恢复原状。具体地,当电磁铁82得电时,会吸合弹性锁定构件81,弹性锁定构件81在电磁铁82的吸合力作用下,内部结构开始出现局部移位和局部弹性变形,从而驱动弹性锁定构件81运动;而当电磁铁82失电时,会松开弹性锁定构件81,弹性锁定构件81所受吸合力消失,弹性锁定构件81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其被电磁铁82吸合前的状态。这样,通过电磁铁82的吸合作用和弹性锁定构件81的弹性恢复作用,可使得弹性锁定构件81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可分别实现电磁触发式锁定结构与孔槽结构91的锁止连接和解除锁止,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控制方便。
优选地,电磁铁82设于弹性锁定构件81的上方,弹性锁定构件81包括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安装于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上并可沿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升降运动的第一锁止件812和用于在电磁铁82断电后驱动第一锁止件812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813。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和电磁铁82都固定设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即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和电磁铁82都相对支承引导部件4静止。第一导向固定座811的设置,一方面可用于实现弹性锁定构件81与支承引导部件4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供第一锁止件812和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在其上进行安装定位,再一方面还可对第一锁止件812的升降运动起到导向作用。第一锁止件812可沿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下降运动卡插于孔槽结构91内,也可沿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上升运动从孔槽结构91内拔出;且第一锁止件812可被电磁铁82吸附,当电磁铁82通电时,第一锁止件812可被电磁铁82吸附上升运动,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则被第一锁止件812压缩;而在电磁铁82断电时,电磁铁82会松开第一锁止件812,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会驱动第一锁止件812下降运动。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具体可为支承引导部件4的局部结构,即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与支承引导部件4为一体制造成型;或者,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也可为区别于支承引导部件4的部件,即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与支承引导部件4也可为分体制造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锁止件812包括主杆体8121、设于主杆体8121底部并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锁止头8122和设于主杆体8121顶部以用于与电磁铁82吸附配合的第一吸合头8123,锁止头8122的最大外径大于主杆体8121的外径,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上设有与主杆体8121配合的导向孔,主杆体8121可在导向孔内上下升降滑动,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和锁止头8122卡于导向孔的下方,第一吸合头8123卡于导向孔的上方。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为底部敞开式的结构,主杆体8121局部穿设于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内,锁止头8122位于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外。具体地,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为固定连接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为横向设置的平板或者倒置的凵型板块,导向孔竖直贯穿设于固定板上,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和锁止头8122都位于固定板的下方,且第一弹性复位件813的两端分别抵顶于锁止头8122和固定板上,第一吸合头8123位于固定板的上方。具体应用中,当电磁铁82通电时,会对第一吸合头8123产生一磁力,从而驱动第一吸合头8123朝向电磁铁82上升运动,此时主杆体8121和锁止头8122会随着第一吸合头8123一起上升运动,且第一吸合头8123上升的过程会压缩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当电磁铁82断电时,第一吸合头8123所受磁力消除,第一锁止件812在其自身重力和第一弹性复位件81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此处,通过对第一锁止件812和第一导向固定座811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其结构简单,且控制非常简单、方便。
优选地,第一弹性复位件813为具有第一中空内孔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通过其第一中空内孔套设于主杆体8121上。第一中空内孔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主杆体8121的外径并小于锁止头8122的最大外径,且第一弹簧的外径大于导向孔的内径,这样,使得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只能卡于固定板与锁止头8122之间。此处,将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套设于主杆体8121上,可利用主杆体8121对第一弹性复位件813的伸缩进行导向、限位,从而利于防止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出现倾斜伸缩的现象,从而利于保证第一弹性复位件813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主杆体8121、锁止头8122和第一吸合头8123一体制造成型,其制造工艺简单;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主杆体8121、锁止头8122和第一吸合头8123也可采用分体制造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锁止件812和孔槽结构91都设有一个,且孔槽结构91为V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V形;锁止头8122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配合部,即配合部的外廓截面形状为V形。此处,将孔槽结构91和锁止头8122的配合部设为V型结构,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可利于锁止头8122在孔槽结构91内的插入、拔出,同时还可保证锁止头8122插于孔槽结构91内后,孔槽结构91对锁止头8122水平方向限位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在锁止头8122插于孔槽结构91内时平移部件5不可再相对支承引导部件4进行水平移动,充分保证了平移部件5锁紧定位的可靠性。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孔槽结构91和锁止头8122的形状不限于此,如:孔槽结构91也可为圆弧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圆弧形,锁止头8122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配合部,即配合部的外廓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者,孔槽结构91也可为倒梯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倒梯形,锁止头8122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配合部,即配合部的外廓截面形状为倒梯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的工作原理为:在平移部件5上孔槽结构91没有与第一锁止件812呈上下正对位的状态下,电磁铁82处于通电状态,此时第一锁止件812被电磁铁82吸合,第一锁止件812处于被向上提升的状态,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平移部件5可自由水平左右移动;当平移部件5平移到孔槽结构91刚好与第一锁止件812上下正对位的位置处时,会触发平移限位开关并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断电松开第一锁止件812,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自由长度并驱动第一锁止件812向下运动卡插于孔槽结构91内,从而实现第一锁止件812与孔槽结构91的锁止连接,达到锁定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不能水平左右移动;而当解锁时,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旋转90度角后,触动旋转限位开关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通电吸合第一锁止件812,第一锁止件812被向上提升,第一弹性复位件813被压缩,第一锁止件812随即从孔槽结构91内拔出,从而实现第一锁止件812与孔槽结构91锁止连接的解除,达到解锁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恢复自由水平移动。
本实施例的停车过程可以参考如下:
汽车驶入车道位置前,平移部件5带动停放于任一层停车位上空载的载车板6一起沿纵梁2从停车位向外(车道方向)水平移动,在平移部件5的带动下,载车板6及平移部件5跨越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的对接位置,滑至支承引导部件4上,当平移部件5平移到孔槽结构91刚好与第一锁止件812上下正对位的位置处时,会触发平移限位开关并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平移部件5停止水平移动并控制电磁铁82断电松开第一锁止件812,第一锁止件812在其自身重力和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驱动第一锁止件812向下运动卡插于孔槽结构91内,从而实现第一锁止件812与孔槽结构91的锁止连接,达到锁定目的。然后,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带动平移部件5和载车板6向外(车道方向)转动90度,使得支承引导部件4脱离与纵梁2的对接,并使得平移部件5和载车板6从停车位的前方旋转至车道的上方,在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带动平移部件5和载车板6向外(车道方向)转动90度后,会触动旋转限位开关,旋转部件7停止运行,升降机构3随之启动运行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带动平移部件5和载车板6一起沿立柱1下降至车道地面(一般为停车场的过道),升降机构3停止运行。车辆驶入载车板6上后,升降机构3再次启动运行,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带动平移部件5、载车板6和车辆一起沿立柱1向上移动。当支承引导部件4在升降机构3的带动下到达与纵梁2平齐的高度位置时,升降机构3停止运行,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带动平移部件5和载车板6向内(车位方向)转动90度,当支承引导部件4转动90度并处于与纵梁2的对接位置时,会触动旋转限位开关,旋转部件7停止运行,且控制系统会控制电磁铁82通电,第一锁止件812被电磁铁82吸附向上提升,第一弹性复位件813被压缩,第一锁止件812随即从孔槽结构91内拔出,从而实现第一锁止件812与孔槽结构91锁止连接的解除,达到解锁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恢复自由水平移动。控制系统控制平移部件5带动载有车辆的载车板6随平移部件5从支承引导部件4上平移至纵梁2上,直至载车板6移动到停车位位置停止移动,完成整个停车过程。
本实施例的取车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停车过程,只不过取车时载车板6上停放有车辆,平移部件5带动载车板6及车辆平移至支承引导部件4上后,再随支承引导部件4一起转动、下降至车道地面上,然后车辆驶离载车板6,然后再按上述停车过程使载车板6空载回归至停车位上或下一车辆重复上述停车过程。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支承引导部件4与平移部件5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8和锁止结构9,故,充分保证了平移部件5平移至支承引导部件4上后锁紧定位的可靠性。这样,在平移部件5随支承引导部件4运动(包括上升运动、下降运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平移部件5及其承载的载车板6始终被双向锁死而不能沿支承引导部件4移动,有效防止了平移部件5在支承引导部件4出现倾斜的情况或因惯性或外部撞击滑出其安装轨道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了产品在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利于产品的全面推广应用。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也为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锁止结构9也包括可与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耦合的孔槽结构91,即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也通过电磁方式实现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及解除锁止。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也包括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弹性锁定构件81和得电可吸合弹性锁定构件81、断电可松开弹性锁定构件81的电磁铁82。电磁铁82也设于弹性锁定构件81的上方,弹性锁定构件81也包括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安装于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上并可沿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升降运动的第一锁止件812和用于在电磁铁82断电后驱动第一锁止件812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813。第一锁止件812具体也为设有一个,第一锁止件812也包括主杆体8121、设于主杆体8121底部并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锁止头8122和设于主杆体8121顶部以用于与电磁铁82吸附配合的第一吸合头8123。本实施例中,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也优选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孔槽结构91优选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上述结构由于设置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和锁止结构9的结构不同,具体体现如下:实施例一中,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为底部敞开式的结构,主杆体8121局部穿设于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内,锁止头8122位于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外,锁止结构9优选为直接设于平移部件5上的孔槽结构91;而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固定座811为底部封闭式的结构,主杆体8121和锁止头8122都位于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内,第一导向固定座811的侧向开设有第一插孔8111,锁止结构9包括固定连接于平移部件5上的插杆92和凹设于插杆92上的孔槽结构91。在平移部件5移动的带动下,插杆92可平移插入第一插孔8111内,也可从第一插孔8111内平移拔出。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孔8111和插杆92的设置,主要用于保证孔槽结构91可平移至锁止头8122正下方的位置处,从而保证锁止结构9与锁定机构8锁止连接的可行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孔槽结构91为倒梯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倒梯形;第一锁止件812的底部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配合部,即配合部的外廓截面形状为倒梯形。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孔槽结构91和第一锁止件812的形状不限于此,如:孔槽结构91也可为V型槽或者圆弧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V形或圆弧形,第一锁止件812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配合部。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的工作原理为:在平移部件5上孔槽结构91没有与第一锁止件812上下正对位的状态下,电磁铁82处于通电状态,此时第一锁止件812被电磁铁82吸合,第一锁止件812处于被向上提升的状态,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平移部件5可自由水平左右移动;当平移部件5从纵梁2上平移至支承引导部件4上时,插杆92可以插入第一插孔8111内直至孔槽结构91位于锁止头8122正下方的位置处,此时,会触发平移限位开关并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断电松开第一锁止件812,第一弹性复位件813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自由长度并驱动第一锁止件812向下运动卡插于孔槽结构91内,从而实现第一锁止件812与孔槽结构91的锁止连接,达到锁定目的,平移部件5不能水平左右移动;而当解锁时,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旋转90度角后,触动旋转限位开关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通电吸合第一锁止件812,第一锁止件812被向上提升,第一弹性复位件813被压缩,第一锁止件812随即从孔槽结构91内拔出,从而实现第一锁止件812与孔槽结构91锁止连接的解除,达到解锁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可从支承引导部件4上平移至纵梁2上,插杆92可以随平移部件5移动从第一插孔8111内拔出。
采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和锁止结构9的结构设置方案,锁止结构9既可随平移部件5移动至使孔槽结构91与锁止头8122上下正对位的位置处,也可随平移部件5平移远离锁定机构8,从而也可实现锁止结构9与锁定机构8的锁止连接和解除锁止。
除了上述第一导向固定座811和锁止结构9的结构设置不同之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的其它结构都可参照实施例一进行优化设计,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如图6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也为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锁止结构9也包括可与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耦合的孔槽结构91,即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也通过电磁方式实现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及解除锁止。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也包括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弹性锁定构件81和得电可吸合弹性锁定构件81、断电可松开弹性锁定构件81的电磁铁82。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也优选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孔槽结构91优选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
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电磁铁82设于弹性锁定构件81的上方;而本实施例中,电磁铁82设于弹性锁定构件81的旁侧,且弹性锁定构件81具体包括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并可沿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升降运动或者可在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摆动的第二锁止件815、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并可被电磁铁82吸附的滑动件816、连接于滑动件816与第二锁止件815之间的中间连接件817和套设于滑动件816上并抵顶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以用于在电磁铁82断电后驱动滑动件816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件818。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和电磁铁82都固定设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即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和电磁铁82都相对支承引导部件4静止。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设有水平设置以用于供滑动件816滑动安装的导轨,导轨的设置,可利于提高滑动件816滑动的平稳性。第二导向固定座814的设置,一方面可用于实现弹性锁定构件81与支承引导部件4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供第二锁止件815、滑动件816、中间连接件817和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在其上进行安装定位,再一方面还可对第二锁止件815的运动和滑动件816的水平滑动起到导向作用。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具体可为支承引导部件4的局部结构,即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与支承引导部件4为一体制造成型;或者,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也可为区别于支承引导部件4的部件,即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与支承引导部件4也可为分体制造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滑动件816可被电磁铁82吸附,当电磁铁82通电时,滑动件816可被电磁铁82吸附朝向电磁铁82水平滑动运动,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则被滑动件816压缩,滑动件816的滑动会通过中间连接件817带动第二锁止件815运动,以使得第二锁止件815与孔槽结构91处于解锁状态;而在电磁铁82断电时,电磁铁82会松开滑动件816,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会驱动滑动件816朝远离电磁铁82的方向水平滑动,滑动件816的滑动会通过中间连接件817带动第二锁止件815运动,以使得第二锁止件815与孔槽结构91处于锁止连接状态。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815设有一个,且第二锁止件815通过两个弹性支撑件819竖直升降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中间连接件817包括倾斜连接于滑动件816与锁止件之间的斜杆8171。第二锁止件815可沿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下降运动卡插于孔槽结构91内,也可沿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升运动从孔槽结构91内拔出。第二锁止件815的顶部两侧设有两个支撑于两弹性支撑件819上的支撑凸台,支撑凸台的底部还可设有延伸插入弹性支撑件819内的定位杆。弹性支撑件819的设置,一方面可用于支撑第二锁止件815,另一方面可使得第二锁止件815在竖直方向有一定的上下移动空间,从而保证第二锁止件815既可下降运动卡插于孔槽结构91内又可上升运动从孔槽结构91内拔出,进而保证了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锁止连接和解除锁止动作的可行性。
优选地,滑动件816包括水平杆体8161、设于水平杆体8161一端并与中间连接件817连接的滑动头8162和设于水平杆体8161另一端以用于与电磁铁82吸附配合的第二吸合头8163,滑动头8162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的导轨滑动配合,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设有与水平杆体8161配合的滑孔,水平杆体8161可在滑孔内左右水平滑动,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和滑动头8162位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并卡于滑孔的一侧,第二吸合头8163位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外并卡于滑孔的另一侧。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为底部敞开式的结构,第二导向固定座814的底部设有供第二锁止件815上下滑动穿设的底孔,第二锁止件815可穿过底孔卡插于孔槽结构91内或者从孔槽结构91内拔出。
优选地,第二弹性复位件818为具有第二中空内孔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通过其第二中空内孔套设于水平杆体8161上。第二中空内孔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水平杆体8161的外径并小于滑动头8162的最大外径,且第二弹簧的外径大于滑孔的内径,这样,使得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只能卡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侧壁与滑动头8162之间。此处,将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套设于水平杆体8161上,可利用水平杆体8161对第二弹性复位件818的伸缩进行导向,从而利于防止第二弹性复位件818产生倾斜伸缩的现象,从而利于保证第二弹性复位件818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孔槽结构91为V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V形;第二锁止件815的底部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配合部,即配合部的外廓截面形状为V形。此处,将孔槽结构91和第二锁止件815的配合部设为V型结构,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可利于第二锁止件815在孔槽结构91内的插入、拔出,同时还可保证第二锁止件815插于孔槽结构91内后,孔槽结构91对第二锁止件815水平方向限位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在第二锁止件815插于孔槽结构91内时平移部件5不可再相对支承引导部件4进行水平移动,充分保证了平移部件5锁紧定位的可靠性。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孔槽结构91和第二锁止件815的形状不限于此,如:孔槽结构91也可为圆弧型槽或者倒梯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倒梯形,第二锁止件815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配合部。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的工作原理为:在平移部件5上孔槽结构91没有与第二锁止件815上下正对位的状态下,电磁铁82处于通电状态,此时滑动件816被电磁铁82吸合,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第二锁止件815处于被向上提升的状态,平移部件5可自由水平左右移动;当平移部件5平移到孔槽结构91刚好与第二锁止件815上下正对位的位置处时,会触发平移限位开关并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断电松开滑动件816,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自由长度并驱动滑动件816朝远离电磁铁82的方向滑动,滑动件816的滑动会进一步带动第二锁止件815向下运动卡插于孔槽结构91内,从而实现第二锁止件815与孔槽结构91的锁止连接,达到锁定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不能水平左右移动;而当解锁时,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旋转90度角后,触动旋转限位开关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通电吸合滑动件816,第二弹性复位件818被压缩,第二锁止件815被向上提升,第二锁止件815随即从孔槽结构91内拔出,从而实现第二锁止件815与孔槽结构91锁止连接的解除,达到解锁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恢复自由水平移动。由此可见,采用本实施例中弹性锁定构件81与电磁铁82的设置方式也可实现锁止结构9与锁定机构8的锁止连接和解除锁止。
实施例四:
如图8和图9所示,与实施例三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也为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锁止结构9也包括可与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耦合的孔槽结构91,即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也通过电磁方式实现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及解除锁止。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也包括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弹性锁定构件81和得电可吸合弹性锁定构件81、断电可松开弹性锁定构件81的电磁铁82。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也优选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孔槽结构91优选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电磁铁82也设于弹性锁定构件81的旁侧,且弹性锁定构件81具体包括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并可沿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升降运动或者可在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摆动的第二锁止件815、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的滑动件816、连接于滑动件816与第二锁止件815之间的中间连接件817和套设于滑动件816上并抵顶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以用于在电磁铁82断电后驱动滑动件816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件818。优选地,滑动件816与图7相同,也包括水平杆体8161、设于水平杆体8161一端并与中间连接件817连接的滑动头8162和设于水平杆体8161另一端以用于与电磁铁82吸附配合的第二吸合头8163,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也设有与水平杆体8161配合的滑孔,水平杆体8161可在滑孔内左右水平滑动,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和滑动头8162也位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卡于滑孔的一侧,第二吸合头8163也位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外并卡于滑孔的另一侧。第二弹性复位件818也优选为具有第二中空内孔的第二弹簧。
与实施例三不同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三中,第二锁止件815和孔槽结构91都只设有一个,且第二锁止件815通过两个弹性支撑件819竖直升降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中间连接件817包括倾斜连接于滑动件816与锁止件之间的斜杆8171;而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815和孔槽结构91都设有两个,两第二锁止件815间隔摆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中间连接件817包括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的滑动铰接件8172、连接于滑动铰接件8172与滑动件816之间的驱动拉杆8173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滑动铰接件8172与两第二锁止件815之间的第一从动拉杆8174。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和电磁铁82都优选固定设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即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和电磁铁82都相对支承引导部件4静止。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具体可为支承引导部件4的局部结构,即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与支承引导部件4为一体制造成型;或者,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也可为区别于支承引导部件4的部件,即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与支承引导部件4也可为分体制造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具体地,两第二锁止件815分别通过两销轴转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第二锁止件815具有与销轴连接的铰接部、与第一从动拉杆8174连接的驱动部和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卡插部,驱动部和卡插部都位于铰接部的下方,且驱动部位于靠近铰接部的一侧。卡插部具体位于第二锁止件815底部的一拐角交汇处,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设有竖直设置的竖向滑槽和两个间隔设于竖向滑槽下方的避让孔,两第二锁止件815的卡插部可分别穿过两避让孔上下摆动;滑动铰接件8172滑动安装于竖向滑槽内,即滑动铰接件8172可沿竖向滑槽竖直向上滑动或者竖直向下滑动。两第一从动拉杆8174呈倒V型连接于滑动铰接件8172与两第二锁止件815之间。
优选地,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为底部封闭式的结构,第二锁止件815位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第二导向固定座814的侧向开设有位于避让孔下方的第二插孔8141,两第二锁止件815的卡插部可分别穿过两避让孔下摆伸于第二插孔8141内,从而实现与两孔槽结构91的卡插配合。锁止结构9包括固定连接于平移部件5上的插杆92和两个间隔凹设于插杆92上的孔槽结构91。插杆92可滑动卡插于第二插孔8141内,即:在平移部件5移动的带动下,插杆92可平移插入第二插孔8141内,也可从第二插孔8141内平移拔出。本实施例中,第二插孔8141和插杆92的设置,主要用于保证孔槽结构91可平移至卡插部正下方的位置处,从而保证锁止结构9与锁定机构8锁止连接的可行性。
优选地,孔槽结构91为V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V形;第二锁止件815的底部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卡插部,即卡插部的外廓截面形状为V形。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孔槽结构91也可为圆弧型槽或者倒梯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圆弧形或倒梯形,第二锁止件815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卡插部。
本实施例,通过两第二锁止件815和两孔槽结构91的配合实现锁定,其锁定可靠,两第二锁止件815通过摆动方式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并通过滑动铰接件8172、驱动拉杆8173、两个第一从动拉杆8174实现与滑动件816的连接,其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的工作原理为:在平移部件5上两孔槽结构91没有与两第二锁止件815上下正对位的状态下,电磁铁82处于通电状态,此时,滑动件816被电磁铁82吸合,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滑动铰接件8172处于被驱动拉杆8173下拉的状态,两第一从动拉杆8174对应处于被滑动铰接件8172向下推的状态,两第二锁止件815分别被两第一从动拉杆8174向下推动并绕铰接部转动,两第二锁止件815之用于孔槽结构91配合的卡插部处于上摆的状态,平移部件5可自由水平左右移动;当平移部件5从纵梁2上平移至支承引导部件4上时,插杆92可以插入第二插孔8141内直至孔槽结构91位于卡插部正下方的位置处,此时,会触发平移限位开关并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断电松开滑动件816,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自由长度并驱动滑动件816朝远离电磁铁82的方向滑动,滑动件816的滑动会通过驱动拉杆8173推动滑动铰接件8172沿竖向滑槽向上滑动,滑动铰接件8172的滑动会进一步拉动两第一从动拉杆8174向上移动,两第二锁止件815会对应被两第一从动拉杆8174拉扯摆动,两第二锁止件815的卡插部向下摆动分别卡插于两孔槽结构91内,从而达到锁定目的,平移部件5不能自由水平移动;而当解锁时,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旋转90度角后,触动旋转限位开关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通电吸合滑动件816朝向电磁铁82滑动,第二弹性复位件818被压缩,滑动铰接件8172被驱动拉杆8173拉动沿竖向滑槽下滑,两第一从动拉杆8174被滑动铰接件8172向下推,两第二锁止件815分别被两第一从动拉杆8174向下推动并绕铰接部转动,两第二锁止件815的卡插部随即分别从两孔槽结构91内拔出向上摆动,从而实现两第二锁止件815与两孔槽结构91锁止连接的解除,达到解锁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恢复自由水平移动。
实施例五:
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也为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锁止结构9也包括可与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耦合的孔槽结构91,即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也通过电磁方式实现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及解除锁止。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也包括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弹性锁定构件81和得电可吸合弹性锁定构件81、断电可松开弹性锁定构件81的电磁铁82。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也优选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孔槽结构91优选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电磁铁82也设于弹性锁定构件81的旁侧,且弹性锁定构件81具体包括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并可沿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升降运动或者可在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摆动的第二锁止件815、水平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的滑动件816、连接于滑动件816与第二锁止件815之间的中间连接件817和套设于滑动件816上并抵顶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上以用于在电磁铁82断电后驱动滑动件816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件818。
与实施例四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止件815和孔槽结构91也都设有两个,两第二锁止件815也间隔摆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两第二锁止件815也分别通过两销轴转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第二锁止件815也具有与销轴连接的铰接部、与中间连接件817连接的驱动部和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卡插部,驱动部和卡插部都位于铰接部的下方,且驱动部也位于靠近铰接部的一侧,卡插部也位于第二锁止件815底部的一拐角交汇处。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也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避让孔,两第二锁止件815的卡插部也可分别穿过两避让孔上下摆动。
与实施例四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接件817包括固定于滑动件816一端的抵压滚轮8175、支撑于抵压滚轮8175下方并可在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升降运动的弹性按压构件8176和两个分别连接于弹性按压构件8176与两第二锁止件815之间的第二从动拉杆8177。驱动部具体与第二从动拉杆8177连接。弹性按压构件8176具有弹性复位性能,这样使得弹性按压构件8176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升降运动空间,而弹性按压构件8176的升降又可通过两第二从动拉杆8177分别带动两第二锁止件815进行摆动。抵压滚轮8175与滑动件816固定连接,并可随滑动件816水平左右滑动。抵压滚轮8175一方面可滑动于弹性按压构件8176上,并使得弹性按压构件8176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从弹性按压构件8176滑脱,以松开对弹性按压构件8176的抵压,从而使得弹性按压构件8176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形。本实施例通过两第二锁止件815和两孔槽结构91的配合实现锁定,其锁定可靠,两第二锁止件815通过摆动方式安装于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并通过抵压滚轮8175、弹性按压构件8176实现与滑动件816的连接,其结构简单,控制简单、方便。
优选地,弹性按压构件8176包括按压杆81761和套设于按压杆81761上的支撑弹簧81762,按压杆81761包括支撑于抵压滚轮8175底部的横杆部和设于横杆部下方且横向尺寸小于横杆部横向尺寸的竖杆部,第二导向固定座814内横向延伸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贯穿设有供竖杆部穿设的滑动导向孔,支撑弹簧81762套设于竖杆部上,且支撑弹簧81762的两端分别抵顶于横杆部与支撑板上。两第二从动拉杆8177呈倒V型连接于竖杆部与两第二锁止件815之间。
优选地,孔槽结构91为圆弧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圆弧形;第二锁止件815的底部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卡插部,即卡插部的外廓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孔槽结构91也可为V型槽或者倒梯型槽,即孔槽结构91的内廓截面为V形或倒梯形,第二锁止件815具有外廓形状与孔槽结构91内廓形状匹配设置的卡插部。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的工作原理为:在平移部件5上两孔槽结构91没有与两第二锁止件815上下正对位的状态下,电磁铁82处于通电状态,此时,滑动件816被电磁铁82吸合,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按压杆81761处于被抵压滚轮8175下压的状态,支撑弹簧81762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两第二从动拉杆8177对应处于被按压杆81761向下推的状态,两第二锁止件815分别被两第二从动拉杆8177向下推动并绕铰接部转动,两第二锁止件815之用于孔槽结构91配合的卡插部处于上摆的状态,平移部件5可自由水平左右移动;当平移部件5从纵梁2上平移至支承引导部件4上时,插杆92可以插入第二插孔8141内直至孔槽结构91位于卡插部正下方的位置处,此时,会触发平移限位开关并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断电松开滑动件816,第二弹性复位件818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自由长度并驱动滑动件816朝远离电磁铁82的方向滑动,滑动件816的滑动会通过驱动抵压滚轮8175滑动脱离按压杆81761,支撑弹簧81762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自由长度并驱动按压杆81761向上滑动,按压杆81761的上升滑动会进一步拉动两第二从动拉杆8177向上移动,两第二锁止件815会对应被两第二从动拉杆8177拉扯摆动,两第二锁止件815的卡插部向下摆动分别卡插于两孔槽结构91内,从而达到锁定目的,平移部件5不能自由水平移动;而当解锁时,旋转部件7驱动支承引导部件4旋转90度角后,触动旋转限位开关向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得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铁82通电吸合滑动件816朝向电磁铁82滑动,第二弹性复位件818被压缩,抵压滚轮8175被拉动至抵压于按压杆81761上,按压杆81761被抵压滚轮8175抵压向下滑动,两第二从动拉杆8177对应被按压杆81761向下推,两第二锁止件815分别被两第二从动拉杆8177向下推动并绕铰接部转动,两第二锁止件815的卡插部随即分别从两孔槽结构91内拔出向上摆动,从而实现两第二锁止件815与两孔槽结构91锁止连接的解除,达到解锁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恢复自由水平移动。
实施例六: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与实施例一至五不同的是:实施例一至五中,锁定机构8都为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即实施例一至五中的锁定结构都是通过电磁方式实现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及解除锁止;而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为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即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通过机械方式实现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及解除锁止。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孔槽结构91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这样,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可随平移部件5滑动平移至与孔槽结构91相对对位的位置处,然后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再通过机械触发方式动作实现与孔槽结构91的锁止连接。
优选地,孔槽结构91具体可直接凹设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即孔槽结构91与支承引导部件4为一体制造结构;或者,孔槽结构91也可为凹设于一与支承引导部件4分体制造成型且与支承引导部件4固定连接的额外部件上,即孔槽结构91与支承引导部件4为分体制造结构。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也可将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将孔槽结构91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包括第三导向固定座83、可相对第三导向固定座83升降运动的第三锁止件84和连接于第三导向固定座83内顶壁与第三锁止件84顶部之间的弹性连接件85,第三锁止件84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杆841和设于立杆841底部并可与孔槽结构91锁止配合的行走滚轮842,孔槽结构91具有便于行走滚轮842滑进、滑出的导向斜壁911。第三导向固定座83固定设于平移部件5上,即第三导向固定座83相对平移部件5静止。第三导向固定座83的设置,一方面可用于实现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与平移部件5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供弹性连接件85和第三锁止件84在其上进行安装定位。第三导向固定座83具有固定位于弹性连接件85和第三锁止件84上方的横向顶板,弹性连接件85连接于横向顶板与第三锁止件84之间。第三导向固定座83具体可为平移部件5的局部结构,即第三导向固定座83与平移部件5为一体制造成型;或者,第三导向固定座83也可为区别于平移部件5的部件,即第三导向固定座83与平移部件5也可为分体制造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弹性连接件85的设置,可使得立杆841和行走滚轮842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升降运动空间,从而利于实现行走滚轮842在孔槽结构91内的滑进、滑出。具体应用中,在行走滚轮842没有与孔槽结构91上下相对时,行走滚轮842的底部受到纵梁2或者支承引导部件4上轨道的抵压,立杆841处于被向上顶的状态,弹性连接件85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行走滚轮842随平移部件5移动至孔槽结构91的位置处时,行走滚轮842可在其自身重力和弹性连接件85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沿导向斜壁911滑动陷入于孔槽结构91内,从而实现行走滚轮842与孔槽结构91的锁止配合,达到锁定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不能自由水平移动;而当解锁时,在外部拖曳力(驱动平移部件5在纵梁2和支承引导部件4上水平移动的动力)的作用下,行走滚轮842可克服其受到的坡道阻力沿导向斜壁911滑出孔槽结构91外,从而达到解锁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可自由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行走滚轮842利用其自身重力和弹性连接件85的弹性恢复力滑入孔槽结构91内,从而实现与孔槽结构91的锁定配合;并利用平移部件5正常平移滑动的系统动力拖曳滑出孔槽结构91外,进而实现与孔槽结构91的解锁。行走滚轮842在实现与孔槽结构91锁定和解锁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额外设计动力机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不会造成该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控制系统的复杂化。
本实施例中,将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可移动的平移部件5上,在解锁时可利用平移部件5滑动产生的牵引力拉动机械触发式机构从孔槽结构91内滑出,利于简化机械触发式机构的结构和控制复杂度。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的工作原理为:在平移部件5上第三锁止件84没有与支承引导部件4上孔槽结构91上下正对位的状态下,行走滚轮842抵压于纵梁2或者支承引导部件4上的轨道,弹性连接件85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第三锁止件84和行走滚轮842可随平移部件5自由水平左右移动;当平移部件5平移至行走滚轮842与孔槽结构91相对的位置时,行走滚轮842陷入孔槽结构91内,弹性连接件85在其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自由长度并驱动第三锁止件84向下滑动,当行走滚轮842完全陷入孔槽结构91内时,行走滚轮842受到孔槽结构91的坡道阻力远远大于平移部件5自身的歪斜侧向力,使得行走滚轮842被锁紧于孔槽结构91内,从而达到锁定目的,平移部件5不能自由水平移动;而当解锁时,平移部件5被动力拖曳向纵梁2运行,当平移部件5所受到的拖曳力足够大时,使得行走滚轮842可以沿孔槽结构91的导向斜壁911滑出孔槽结构91外,立杆841在行走滚轮842的抵压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压缩弹性连接件85直到行走滚轮842完全滑出孔槽结构91外,从而实现锁定机构8与孔槽结构91锁止连接的解除,达到解锁目的,此时,平移部件5恢复自由水平移动。
实施例七: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与实施例六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锁定机构8也为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即本实施例中的锁定结构也是通过机械方式实现与锁止结构9的锁止连接及解除锁止。
与实施例六不同的是:实施例六中,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孔槽结构91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且实施例六中的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包括第三导向固定座83、可相对第三导向固定座83升降运动的第三锁止件84和连接于第三导向固定座83内顶壁与第三锁止件84顶部之间的弹性连接件85,第三锁止件84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杆841和设于立杆841底部并可与孔槽结构91锁止配合的行走滚轮842,孔槽结构91具有便于行走滚轮842滑进、滑出的导向斜壁911;而本实施例中,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孔槽结构91设置于平移部件5上,且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包括第四导向固定座86、固定于第四导向固定座86内的导向杆87、两个间隔摆动安装于第四导向固定座86内的第四锁止件88、滑动套装于导向杆87上并位于第四锁止件88上方的压板89、弹性支撑于压板89下方的第四弹性复位件804、两个分别连接于压板89与两第四锁止件88之间的摆杆801、两个分别从第四导向固定座86两侧插穿于第四导向固定座86内的弹性压杆轮组802和两个用于分别触发两弹性压杆轮组802水平移动的弹性触发结构803,弹性压杆轮组802具有支撑于压板89上并可在压板89上水平滑动的压轮8021。第四导向固定座86固定设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即第四导向固定座86相对支承引导部件4静止。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的设置位置和具体结构都与实施例六不同。
具体地,两第四锁止件88分别通过两销轴转动安装于第四导向固定座86内,第四锁止件88具有与销轴连接的铰接部、与摆杆801连接的驱动部和与孔槽结构91卡插配合的卡插部,驱动部和卡插部都位于铰接部的下方,且驱动部位于靠近铰接部的一侧。卡插部具体位于第四锁止件88底部的一拐角交汇处,第四导向固定座86内设有两个间隔分布的避让孔,两第四锁止件88的卡插部可分别穿过两避让孔上下摆动。
优选地,第四导向固定座86为底部封闭式的结构,第四锁止件88位于第四导向固定座86内,第四导向固定座86的侧向开设有位于避让孔下方的第三插孔861,两第四锁止件88的卡插部可分别穿过两避让孔下摆伸于第三插孔861内,从而实现与两孔槽结构91的卡插配合。锁止结构9包括固定连接于平移部件5上的插杆92和两个间隔凹设于插杆92上的孔槽结构91。插杆92可滑动卡插于第三插孔861内,即:在平移部件5移动的带动下,插杆92可平移插入第三插孔861内,也可从第三插孔861内平移拔出。本实施例中,第三插孔861和插杆92的设置,主要用于保证孔槽结构91可平移至卡插部正下方的位置处,从而保证锁止结构9与锁定机构8锁止连接的可行性。
优选地,弹性压杆轮组802包括滑动安装于压板89上的压轮8021、穿设于第四导向固定座86上并连接于压轮8021与弹性触发结构803之间的触发连杆8022和设于压轮8021与第四导向固定座86内侧壁之间的第三弹性复位件8023。第四导向固定座86的侧部设有供触发连杆8022在其内穿设滑动的侧向开孔。
优选地,第四导向固定座86内横向延伸有横向隔板,导向杆87固定于横向隔板上,第四弹性复位件804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压板89与横向隔板上,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还包括设于两压轮8021之间的滑动导杆805。两压轮802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触发连杆8022连接,并可沿滑动导杆805进行左右滑动。滑动导杆805的设置,可使得两压轮8021的滑动更加平稳。
优选地,导向杆87和第四弹性复位件804都设有两个,两导向杆87间隔固定于横向隔板上,两第四弹性复位件804分别套设于两导向杆87上。导向杆87可对压板89的升降滑动和第四弹性复位件804的伸缩运动起到导向作用,利于保证压板89升降中的平衡性,并可对第四弹性复位件804的伸缩进行导向、限位,从而利于防止第四弹性复位件804出现倾斜伸缩的现象,从而利于保证第四弹性复位件804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弹性触发结构803包括两个设于支承引导部件4两侧的弹性伸缩件8031和两个分别摆动连接于两弹性伸缩件8031与两弹性压杆轮组802之间的摆动连接件8032。弹性伸缩件8031包括推杆80311和套设于推杆80311上的第五弹性复位件80312,推杆80311包括主杆部和凸设于主杆部上的限位凸台,第五弹性复位件80312套设于主杆部上,且第五弹性复位件80312的两端分别抵顶于限位凸台与支承引导部件4上。两摆动连接件8032的中间部位分别通过两转轴转动安装于支承引导部件4的两侧,两摆动连接件8032的一端分别与两推杆80311连接,两摆动连接件8032的另一端分别与两弹性压杆轮组802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设置于支承引导部件4上,在解锁时可利用弹性触发结构803与立柱1或纵梁2的抵压驱动两第四锁止件88从孔槽结构91内滑出,利于简化机械触发式机构的结构和控制复杂度。本实施例中,第四锁止件88在实现与孔槽结构91锁定和解锁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额外设计动力机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不会造成该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控制系统的复杂化。
本实施例中,锁定机构8与锁止结构9的工作原理为:在支承引导部件4与纵梁2对接时,弹性触发结构803处于被立柱1或纵梁2压缩的状态,两压轮8021分别抵压于压板89的两侧,两第四弹性复位件804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压板89推动两摆杆801下压,两摆杆801分别推动两第四锁止件88摆动,两第四锁止件88的卡插部处于上摆状态,此时,第四锁止件88与孔槽结构91处于解锁状态,平移部件5可自由水平移动;当支承引导部件4在旋转部件7的驱动下转动脱离与纵梁2对接后,两第五弹性复位件80312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驱动两推杆80311复位,两弹性压杆轮组802被拉动背向运动,两压轮8021分别滑动脱离压板89,压板89在两第四弹性复位件804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两摆杆801被压板89拉动向上移动并驱动两第四锁止件88摆动,两第四锁止件88的卡插部处于下摆状态,此时,第四锁止件88与孔槽结构91处于锁定状态,平移部件5不能自由水平移动。当需要解锁时,只需使支承引导部件4旋转至与纵梁2对接的状态,即可通过弹性触发结构803来驱动两第四锁止件88从两孔槽结构91内拔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条固定于地面上的立柱、至少一条与所述立柱连接的纵梁、竖直滑动安装于所述立柱上的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并可通过移动或/和转动方式分别与至少一所述纵梁水平对接的支承引导部件、水平滑动安装于所述纵梁上且在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与所述纵梁对接时可在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与所述纵梁之间跨越平移同时当其移动到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上时可随所述支承引导部件升降运动的平移部件、连接于所述平移部件上的载车板、可在所述平移部件位于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上时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载车板绕所述立柱旋转的旋转部件,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平移部件上设有可与所述锁定机构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或者,所述平移部件上设有锁定机构,所述支承引导部件上设有可与所述锁定机构锁止配合的锁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为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或者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可与所述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或所述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耦合的孔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触发式锁定机构包括与所述孔槽结构卡插配合的弹性锁定构件和得电可吸合所述弹性锁定构件、断电可松开所述弹性锁定构件的电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定构件包括第一导向固定座、安装于所述第一导向固定座上并可沿所述第一导向固定座升降运动的第一锁止件和用于在所述电磁铁断电后驱动所述第一锁止件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主杆体、设于所述主杆体底部并与所述孔槽结构卡插配合的锁止头和设于所述主杆体顶部以用于与所述电磁铁吸附配合的吸合头,所述第一导向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主杆体配合的导向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锁定构件包括第二导向固定座、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上并可沿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做升降运动或者可在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内摆动的第二锁止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内并可被所述电磁铁吸附的滑动件、连接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第二锁止件之间的中间连接件和套设于所述滑动件上并抵顶于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上以用于在所述电磁铁断电后驱动所述滑动件复位的第二弹性复位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件设有一个,且所述第二锁止件通过两个弹性支撑件竖直升降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上,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倾斜连接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锁止件之间的斜杆;或者,所述第二锁止件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二锁止件间隔摆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内,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沿竖直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内的滑动铰接件、连接于所述滑动铰接件与所述滑动件之间的驱动拉杆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滑动铰接件与两所述第二锁止件之间的第一从动拉杆;或者,所述第二锁止件设有两个,两所述第二锁止件间隔摆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内,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滑动件一端的抵压滚轮、支撑于所述抵压滚轮下方并可在所述第二导向固定座内升降运动的弹性按压构件和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按压构件与两所述第二锁止件之间的第二从动拉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包括第三导向固定座、可相对所述第三导向固定座升降运动的第三锁止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三导向固定座与所述第三锁止件之间的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三锁止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杆和设于所述立杆底部并可与所述孔槽结构锁止配合的行走滚轮;
或者,所述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包括第四导向固定座、固定于所述第四导向固定座内的导向杆、两个间隔摆动安装于所述第四导向固定座内的第四锁止件、滑动套装于所述导向杆上并位于所述第四锁止件上方的压板、弹性支撑于所述压板下方的第四弹性复位件、两个分别连接于所述压板与两所述第四锁止件之间的摆杆、两个分别从所述第四导向固定座两侧穿插于所述第四导向固定座内的弹性压杆轮组和两个用于分别触发两所述弹性压杆轮组水平移动的弹性触发结构,所述弹性压杆轮组具有支撑于所述压板上并可在所述压板上水平滑动的压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杆轮组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压板上的所述压轮、穿设于所述第四导向固定座上并连接于所述压轮与所述弹性触发结构之间的触发连杆和设于所述压轮与所述第四导向固定座内侧壁之间的第三弹性复位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向固定座内横向延伸有横向隔板,所述导向杆固定于所述横向隔板上,所述第四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压板与所述横向隔板上,所述机械触发式锁定机构还包括设于两所述压轮之间的滑动导杆。
CN201610594123.1A 2016-07-25 2016-07-25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Active CN1060499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4123.1A CN106049937B (zh) 2016-07-25 2016-07-25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4123.1A CN106049937B (zh) 2016-07-25 2016-07-25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9937A true CN106049937A (zh) 2016-10-26
CN106049937B CN106049937B (zh) 2019-01-29

Family

ID=57418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4123.1A Active CN106049937B (zh) 2016-07-25 2016-07-25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4993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9433A (zh) * 2016-12-31 2017-05-10 郑俭余 一种立体车库的可分离升降系统
CN107013062A (zh) * 2017-05-27 2017-08-04 扬州力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
CN115288503A (zh) * 2022-08-16 2022-11-04 合肥市神雕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式无避让智能停车库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0372A (ja) * 1999-01-07 2000-07-18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駐車装置
CN201963074U (zh) * 2011-02-01 2011-09-07 赵志伟 一种双联安全机械锁
CN102677926A (zh) * 2012-05-08 2012-09-19 楼小军 立体车库
CN104234478A (zh) * 2014-09-30 2014-12-24 曾庆义 立体停车装置及其车台板
CN204457002U (zh) * 2014-12-18 2015-07-08 曾庆义 排架式立体停车装置
CN205077921U (zh) * 2015-08-11 2016-03-09 杨海斌 家用停车系统
CN105556046A (zh) * 2013-08-14 2016-05-04 施耐德博士塑料工厂有限公司 具有“推-推”机构的装置
CN205857859U (zh) * 2016-07-25 2017-01-04 曾庆义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0372A (ja) * 1999-01-07 2000-07-18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駐車装置
CN201963074U (zh) * 2011-02-01 2011-09-07 赵志伟 一种双联安全机械锁
CN102677926A (zh) * 2012-05-08 2012-09-19 楼小军 立体车库
CN105556046A (zh) * 2013-08-14 2016-05-04 施耐德博士塑料工厂有限公司 具有“推-推”机构的装置
CN104234478A (zh) * 2014-09-30 2014-12-24 曾庆义 立体停车装置及其车台板
CN204457002U (zh) * 2014-12-18 2015-07-08 曾庆义 排架式立体停车装置
CN205077921U (zh) * 2015-08-11 2016-03-09 杨海斌 家用停车系统
CN205857859U (zh) * 2016-07-25 2017-01-04 曾庆义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9433A (zh) * 2016-12-31 2017-05-10 郑俭余 一种立体车库的可分离升降系统
CN106639433B (zh) * 2016-12-31 2023-12-22 金华市西比特立体车库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的可分离升降系统
CN107013062A (zh) * 2017-05-27 2017-08-04 扬州力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立体停车设备
CN115288503A (zh) * 2022-08-16 2022-11-04 合肥市神雕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式无避让智能停车库
CN115288503B (zh) * 2022-08-16 2024-01-12 安徽神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式无避让智能停车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9937B (zh) 201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57859U (zh)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CN106193729B (zh) 载车构件、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及其停车方法、取车方法
CN106049937A (zh) 带安全锁的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
AU2009230956B2 (en) Multi-purpose load lifting working platform or/and composite bridge structure
CN206220605U (zh) 无避让多层停车装置及其载车构件
CN102277987B (zh) 立体无阻碍停车装置
CN205669333U (zh) 一种带有防坠落装置的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
CN205527239U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同步门刀及同步门刀系统
WO2023160058A1 (zh) 汽车电梯连杆式自动伸缩限位阻挡装置及汽车电梯
CN105587214B (zh) 单开塞拉门系统
CN105863322A (zh) 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的防坠落方法及简易式双层立体车库
CN104389446B (zh) 一种简易升降立体车库
CN202047625U (zh) 立体无阻碍停车装置
CN2438791Y (zh) 地铁站台应急门解锁机构
CN205527182U (zh) 一种接力式楼道电梯
CN202320592U (zh) 公共自行车自动锁合机构
CN105569393B (zh) 无避让龙门斗提活动顶拉杆式双层车库
CN103321464B (zh) 一种停车系统及其取用车辆的方法
CN109665414A (zh) 一种底部悬空式外用井道电梯系统
CN202970422U (zh) 一种折叠梯子
CN205527188U (zh) 楼道电梯及其轨道箱体
CN104712161A (zh) 一种悬臂式智能平面移动车库
CN205527189U (zh) 楼道电梯及其驱动机构
CN205935851U (zh)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CN204978362U (zh) 一种主梁轨道及厢式货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