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3099B - 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3099B
CN106043099B CN201610474097.9A CN201610474097A CN106043099B CN 106043099 B CN106043099 B CN 106043099B CN 201610474097 A CN201610474097 A CN 201610474097A CN 106043099 B CN106043099 B CN 1060430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paulin
track
fixedly connected
support
railway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740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3099A (zh
Inventor
张天军
陈阁
张磊
尚宏波
石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4740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430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43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3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3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30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7/00Securing or covering of load on vehicles
    • B60P7/02Covering of load
    • B60P7/04Covering of load by tarpaulins or like flexible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包括传动支撑系统和动力系统,传动支撑系统包括两个底部传动支撑机构和顶部支撑机构,两个底部传动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侧厢高边和轨道组合,顶部支撑机构包括交错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篷杆和多个第二支撑篷杆,第一支撑篷杆的两侧底部内侧均连接有第一滑轮组,第二支撑篷杆的两侧底部内部均连接有第二滑轮组;动力系统包括两个无杆气缸总成、动力篷杆总成和气动系统,无杆气缸总成包括无杆气缸、气缸前端固定支座和气缸尾端固定支座,无杆气缸与气动系统连接。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安全更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篷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货物在城市、居民生活区的运输,国内外(包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大量的生产厂家对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产品。但是,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篷布系统均采用钢丝绳、滑轮组传动。这种传动系统在意大利顶级篷布生产厂家给出的使用寿命是3个月,也就是说一套全新的系统,在工作3个月之后,篷布系统中的主要传动部件钢丝绳就会报废。而且,报废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散股、断股、灯笼型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类车辆工况极其复杂,钢丝绳报废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加之重卡上装系统空间有限,很难保证钢丝绳与滑轮组的布置、结构形式等满足最佳配合条件。因此单单从解决钢丝绳使用寿命入手很难解决上述问题。另外,现有的篷布系统的动力来源于悬置于前厢板上的电机,为了保证所需运转速度就必须配置减速器,同时增加一整套控制器,用以实现电机的软启动和减速停止,这就使得整套系统相对复杂得多,也就增加了故障点,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电机进行维护,而且,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也经常出现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其它问题,如:篷布系统的轨道焊接于侧向高边上,一旦涨厢将导致轨道变形,滑轮卡死,篷布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钢丝绳打滑,加速钢丝绳的磨损。而目前,国内污染严重,渣土车事故频频发生,各种关于渣土车抛洒废弃物导致各类事故的新闻报道不断。我国又处在治理雾霾的关键时期,环保,自然成为重点问题。如今,低碳、环保成为国家发展的主题,一套价格不菲的篷布系统却仅有三个月的使用寿命,完全不符合这一发展战略。况且,频繁的更换钢丝绳,对篷布也会有较大的伤害,最主要是严重影响了这类车辆的正常工作,或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严重故障,导致废弃物随处抛洒。因此,必须有一套全新的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的篷布系统来代替现有篷布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安全更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支撑系统和动力系统,所述传动支撑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重型卡车左右两侧的两个底部传动支撑机构和架设在两个底部传动支撑机构上的顶部支撑机构,两个所述底部传动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侧厢高边和轨道组合,所述侧厢高边的前端与重型卡车的前厢部装固定连接,所述侧厢高边的后端与重型卡车的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组合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上;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包括交错间隔设置且用于支撑篷布和传递运动的多个门洞形的第一支撑篷杆和多个门洞形的第二支撑篷杆,所述第一支撑篷杆的两侧底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能沿轨道组合滚动的第一滑轮组,所述第二支撑篷杆的两侧底部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能够沿轨道组合滚动的第二滑轮组;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重型卡车左右两侧的两个无杆气缸总成和架设在两个无杆气缸总成上的门洞形的动力篷杆总成,以及用于为两个无杆气缸总成提供动力的气动系统,所述无杆气缸总成包括无杆气缸、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前端的气缸前端固定支座和固定连接在后立柱上的气缸尾端固定支座,所述无杆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前端固定支座上,所述无杆气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尾端固定支座上,所述侧厢高边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气缸前端固定支座和气缸尾端固定支座之间且用于支撑无杆气缸的中部支撑;所述动力篷杆总成的两侧底部分别与两根无杆气缸上的气缸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无杆气缸与气动系统连接。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厢部装上固定连接有篷布仓。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显示系统,所述监控显示系统包括安装在篷布仓上的监控摄像头和设置在重型卡车驾驶室内的显示器,所述监控摄像头与显示器连接。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厢高边的前端与重型卡车的前厢部装焊接,所述侧厢高边的后端与重型卡车的后立柱焊接,所述轨道组合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上。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合包括轨道、轨道固定板和轨道连接板,所述轨道固定板与侧厢高边固定连接,所述轨道连接板为L型板材,所述轨道连接板的竖直部分与轨道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轨道固定连接在轨道连接板的水平部分的端部;所述轨道由依次对接的三根第一轨道和一根第二轨道组成,所述第一轨道的直径和第二轨道的直径均为20mm,所述第一轨道的长度为2000mm,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为侧厢高边的长度减去第一轨道的总长度再减去余量L,其中,L的取值为5mm~20mm。本实施例中,L的取值为10mm,所述第二轨道的长度为565mm。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柱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无杆气缸与气缸尾端固定支座固定连接的一端下部且用于支撑无杆气缸的气缸尾端支撑。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的数量为八个,八个中部支撑的其中四个均匀设置在无杆气缸一端旁侧,八个中部支撑的另外四个均匀设置在无杆气缸另一端旁侧。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底座和螺纹连接在第一滑轮底座上且通过第一螺母固定的三根第一螺杆轴,三根所述第一螺杆轴呈倒三角形布设,所述第一螺杆轴上套装有与第一螺杆轴过渡配合的第一紫铜套,所述第一紫铜套上套装有与第一紫铜套过盈配合的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底座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滑轮组包括第二滑轮底座和螺纹连接在第二滑轮底座上且通过第二螺母固定的三根第二螺杆轴,三根所述第二螺杆轴呈三角形布设,所述第二螺杆轴上套装有与第二螺杆轴过渡配合的第二紫铜套,所述第二紫铜套上套装有与第二紫铜套过盈配合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篷杆总成通过多块动力篷杆连接板固定连接的两根门洞形的动力篷杆,所述动力篷杆的两侧底部分别与两根无杆气缸上的气缸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篷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翻转板固定座,所述翻转板固定座上通过销轴铰接有翻转板,两个翻转板通过翻转横杆连接,所述翻转板与动力篷杆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侧厢高边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翻转板相配合使篷布覆盖整个车厢的止位圆钢。
上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系统包括设置在重型卡车的底盘上且内部存储有压缩空气的储气瓶、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第一分流集流阀和第二分流集流阀,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的进气口P通过第一输气管与储气瓶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集流阀的集流口通过第二输气管与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集流阀的两个分流口分别通过第三输气管和第四输气管与两个无杆气缸的推程端口连接;两个无杆气缸的回程端口分别通过第五输气管和第六输气管与第二分流集流阀的两个分流口连接,所述第二分流集流阀的集流口通过第七输气管与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的工作油口B连接,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的出气口T连接有第八输气管,所述第四输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现方便。
2、本发明采用无杆气缸作为动力件,无杆气缸可以实现滑块在导轨上沿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在0.6Mpa的气压下就可以提供近300公斤的动力,6000mm的行程就可以满足6500mm的车辆的使用要求;一次安装使用寿命在1年左右,使用寿命长,完全满足运输车辆的使用要求。
3、本发明中采用动力篷杆和支撑篷杆分层布置,既保证了无杆气缸不至于承受较大的径向压力,又能很好的提供动力;并且,这种布置极大的减小了动力系统的工作压力,使得无杆气缸的刚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4、本发明采用了第一滑轮组连接第一支撑蓬杆,采用了第二滑轮组连接第二支撑蓬杆,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设计新颖,一改国内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内置滚动轴承的滑轮为滑动轴承滑轮,这种滑动轴承相比滚动轴承,摩擦力增加很小,同时简化了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结构,提高了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卡死,使用寿命长。
5、本发明的轨道组合将为第一支撑篷杆和第二支撑篷杆提供支撑及运行轨道,保证其可在重型卡车上装系统中平稳、可靠、流畅的运行;整个轨道由依次对接的三根第一轨道和一根第二轨道组成,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减小重型卡车的侧厢、侧厢高边在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形中引起的对称循环变应力对轨道形变量及强度的影响,保证轨道不至于在短期内发生塑性变形,影响整套篷布系统的运行。
6、本发明采用无杆气缸提供动力,气源可以直接取自底盘上的储气瓶,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额外增加电机等其它设备,安装、使用方便。
7、本发明采用气动系统对整套系统进行控制,实现方便、简单可靠,无需增加额外的控制器就可以实现对整套系统的控制;所述动力系统中的无杆气缸内置进、回气气路,有效地减少了进、回气管路的长度,且性能稳定,很少出现泄漏、折弯现象。
8、本发明包括由安装在篷布仓上的监控摄像头和设置在重型卡车驾驶室内的显示器构成的监控显示系统,司机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对篷布系统进行控制,安全性更高,使用更加方便。
9、本发明的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安全更高,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篷布打开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篷布闭合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无杆气缸总成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轨道组合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右视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支撑篷杆与第一滑轮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滑轮组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支撑篷杆与第二滑轮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滑轮组的立体图。
图14为图13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动力篷杆总成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5的右视图。
图18为本发明气动系统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厢部装; 2—后立柱; 3—动力篷杆总成;
3-1—翻转板; 3-2—拉簧; 3-3—动力篷杆;
3-4—翻转板固定座; 3-5—动力篷杆连接板; 3-6—翻转横杆;
4—第一支撑篷杆; 5—第二支撑篷杆; 6—篷布仓;
7—气动系统; 7-1—储气瓶; 7-2—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
7-3—第一分流集流阀; 7-4—第二分流集流阀; 7-5—第一输气管;
7-6—第二输气管; 7-7—第五输气管; 7-8—第六输气管;
7-9—第七输气管; 7-10—第八输气管; 7-11—单向阀;
7-12—第三输气管; 7-13—第四输气管; 8—轨道组合;
8-1—轨道固定板; 8-2—轨道连接板; 8-3—轨道;
8-31—第一轨道; 8-32—第二轨道; 9—无杆气缸总成;
9-1—无杆气缸; 9-2—气缸前端固定支座;
9-3—气缸尾端固定支座; 9-4—中部支撑; 9-5—气缸滑块;
10—侧厢高边; 11—止位圆钢; 12—气缸尾端支撑;
13—第一滑轮组; 13-1—第一滑轮底座; 13-2—第一紫铜套;
13-3—第一滑轮; 13-4—第一螺母; 13-5—第一螺杆轴;
13-6—第一螺纹孔; 14—第二滑轮组; 14-1—第二滑轮底座;
14-2—第二紫铜套; 14-3—第二滑轮; 14-4—第二螺母;
14-5—第二螺杆轴; 14-6—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包括传动支撑系统和动力系统,所述传动支撑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重型卡车左右两侧的两个底部传动支撑机构和架设在两个底部传动支撑机构上的顶部支撑机构,两个所述底部传动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侧厢高边10和轨道组合8,所述侧厢高边10的前端与重型卡车的前厢部装1固定连接,所述侧厢高边10的后端与重型卡车的后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组合8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10上;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包括交错间隔设置且用于支撑篷布和传递运动的多个门洞形的第一支撑篷杆4和多个门洞形的第二支撑篷杆5,结合图9,所述第一支撑篷杆4的两侧底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能沿轨道组合8滚动的第一滑轮组13,结合图12,所述第二支撑篷杆5的两侧底部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能够沿轨道组合8滚动的第二滑轮组14;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均为方管冷弯成型,根据重型卡车的车长选择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的数量,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的安装次序无特殊要求,但需二者在任何安装位置均不能出现同型号相邻安装的情况,不同型号相邻安装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篷布系统的闭合尺寸;第一滑轮组13和第二滑轮组14在轨道组合8上作纯滚动,摩擦力小,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的运动顺畅,使得篷布的闭合与打开顺畅;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重型卡车左右两侧的两个无杆气缸总成9和架设在两个无杆气缸总成9上的门洞形的动力篷杆总成3,以及用于为两个无杆气缸总成9提供动力的气动系统7,结合图5和图6,所述无杆气缸总成9包括无杆气缸9-1、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10前端的气缸前端固定支座9-2和固定连接在后立柱2上的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所述无杆气缸9-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前端固定支座9-2上,所述无杆气缸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上,所述侧厢高边1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气缸前端固定支座9-2和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之间且用于支撑无杆气缸9-1的中部支撑9-4;所述动力篷杆总成3的两侧底部分别与两根无杆气缸9-1上的气缸滑块9-5固定连接;所述无杆气缸9-1与气动系统7连接。所述动力系统能够为整个篷布系统提供可靠、持久、易于控制的动力。其中,气缸前端固定支座9-2用于限制无杆气缸9-1向前移动,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用于限制无杆气缸9-1向后移动,保证无杆气缸9-1处于正确位置;动力篷杆总成3直接与无杆气缸9-1上的气缸滑块9-5连接,气缸滑块9-5作为无杆气缸总成9的动力输出端,整套篷布系统将由它提供动力,并经动力篷杆总成3传递给篷布,依次带动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进而实现整套篷布系统闭合与打开;所述储气瓶7-1为无杆气缸9-1的气源,存储在储气瓶7-1中的压缩空气为整套篷布系统的动力介质,保证气缸滑块9-5能够在无杆气缸9-1上做往复运动,并输出动力。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厢部装1上固定连接有篷布仓6。具体实施时,所述篷布仓6与前厢部装1焊接,另外,还可以在篷布仓6与前厢部装1之间增加一些加强和支撑的结构,也均采用焊接;篷布仓6将用于保护篷布闭合时的该篷布系统。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还包括监控显示系统,所述监控显示系统包括安装在篷布仓6上的监控摄像头和设置在重型卡车驾驶室内的显示器,所述监控摄像头与显示器连接。监控摄像头能够监控该篷布系统的闭合与打开情况,显示器能够显示监控摄像头监控到的画面,司机能够根据这些信息来对该篷布系统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厢高边10的前端与重型卡车的前厢部装1焊接,所述侧厢高边10的后端与重型卡车的后立柱2焊接,所述轨道组合8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10上。具体实施时,所述侧厢高边中间冷弯压筋一道,能够有效减少涨厢所导致的侧厢高边10的变形,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所述前厢部装1中的前厢板上开有与侧厢高边10轮廓相配合的轮廓线,侧厢高边10与前厢板焊接;侧厢高边10用于安装固定、支撑及保护轨道组合8和无杆气缸总成9。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组合8包括轨道8-3、轨道固定板8-1和轨道连接板8-2,所述轨道固定板8-1与侧厢高边10固定连接,所述轨道连接板8-2为L型板材,所述轨道连接板8-2的竖直部分与轨道固定板8-1固定连接,所述轨道8-3固定连接在轨道连接板8-2的水平部分的端部;所述轨道8-3由依次对接的三根第一轨道8-31和一根第二轨道8-32组成,所述第一轨道8-31的直径和第二轨道8-32的直径均为20mm,所述第一轨道8-31的长度为2000mm,所述第二轨道8-32的长度为侧厢高边10的长度减去第一轨道8-31的总长度再减去余量L,其中,L的取值为5mm~20mm。本实施例中,L的取值为10mm,所述第二轨道8-32的长度为565mm。具体实施时,所述轨道固定板8-1焊接在侧厢高边10上,所述轨道固定板8-1的上表面距离侧厢高边10上边板下表面的距离为20mm,所述轨道连接板8-2的竖直部分通过螺栓与轨道固定板8-1固定连接,所述轨道连接板8-2的水平部分端部设置为与轨道8-3配合的圆弧面,轨道8-3直接焊接在轨道连接板8-2的水平部分端部;所述轨道组合8将为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提供支撑及运行轨道,保证其可在重型卡车上装系统中平稳、可靠、流畅的运行;整个轨道8-3由依次对接的三根第一轨道8-31和一根第二轨道8-32组成,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减小重型卡车的侧厢、侧厢高边10在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形中引起的对称循环变应力对轨道8-3形变量及强度的影响,保证轨道8-3不至于在短期内发生塑性变形,影响整套篷布系统的运行。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立柱2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无杆气缸9-1与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固定连接的一端下部且用于支撑无杆气缸9-1的气缸尾端支撑12。所述气缸尾端支撑12作为尾端支撑部件,用于消除无杆气缸9-1的悬臂布置带来的挠曲变形。具体实施时,所述气缸尾端支撑12由底座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的支撑块构成,所述支撑块依靠几何形状锁闭在无杆气缸9-1的缸体上。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支撑9-4的数量为八个,八个中部支撑9-4的其中四个均匀设置在无杆气缸9-1一端旁侧,八个中部支撑9-4的另外四个均匀设置在无杆气缸9-1另一端旁侧。这样在无杆气缸9-1中间留有悬置区间,悬置区间不至于影响无杆气缸9-1的刚度,而又恰好是车厢涨厢变形最严重的区域,这种布置很好的避开了变形危险区,又保证了整个无杆气缸9-1的刚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滑轮组13包括第一滑轮底座13-1和螺纹连接在第一滑轮底座13-1上且通过第一螺母13-4固定的三根第一螺杆轴13-5,三根所述第一螺杆轴13-5呈倒三角形布设,所述第一螺杆轴13-5上套装有与第一螺杆轴13-5过渡配合的第一紫铜套13-2,所述第一紫铜套13-2上套装有与第一紫铜套13-2过盈配合的第一滑轮13-3,所述第一滑轮底座13-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3-6;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第二滑轮组14包括第二滑轮底座14-1和螺纹连接在第二滑轮底座14-1上且通过第二螺母14-4固定的三根第二螺杆轴14-5,三根所述第二螺杆轴14-5呈三角形布设,所述第二螺杆轴14-5上套装有与第二螺杆轴14-5过渡配合的第二紫铜套14-2,所述第二紫铜套14-2上套装有与第二紫铜套14-2过盈配合的第二滑轮14-3,所述第二滑轮底座14-1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4-6。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滑轮13-3与轨道8-3配合的弧面部分的曲率半径略大于轨道8-3的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滑轮14-3与轨道8-3配合的弧面部分的曲率半径略大于轨道8-3的曲率半径,这样方便第一滑轮组13和第二滑轮组14安装在轨道8-3上,也可以保证第一滑轮组13和第二滑轮组14在轨道8-3上滑动时不会卡滞。另外,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滑轮组13组装过程中,在第一紫铜套13-2、第一滑轮13-3和第一螺杆轴13-5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注入润滑油,能够保证第一滑轮13-3自由顺畅的转动;所述第二滑轮组14组装过程中,在第二紫铜套14-2、第二滑轮14-3和第二螺杆轴14-5之间形成的密封腔内注入润滑油,能够保证第二滑轮14-3自由顺畅的转动;所述第一滑轮底座13-1与第一支撑篷杆4通过螺纹连接到第一螺纹孔13-6中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底座14-1与第二支撑篷杆5通过螺纹连接到第二螺纹孔14-6中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组13和第二滑轮组14均省略了滚动轴承的结构,使滑轮组的结构变的简单,可靠性得以提高。通过将第一滑轮组13中三根所述第一螺杆轴13-5呈倒三角形布设,将第二滑轮组14中三根所述第二螺杆轴14-5呈三角形布设,使得第一滑轮组13中的三个第一滑轮13-3呈倒三角形布设,第二滑轮组14中的三个第二滑轮14-3呈倒三角形布设,能够使得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靠近时,第一滑轮组13和第二滑轮组14相互嵌入配合,有利于减小该篷布系统的闭合尺寸。
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篷杆总成3通过多块动力篷杆连接板3-5固定连接的两根门洞形的动力篷杆3-3,所述动力篷杆3-3的两侧底部分别与两根无杆气缸9-1上的气缸滑块9-5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篷杆3-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翻转板固定座3-4,所述翻转板固定座3-4上通过销轴铰接有翻转板3-1,两个翻转板3-1通过翻转横杆3-6连接,所述翻转板3-1与动力篷杆3-3之间连接有拉簧3-2;所述侧厢高边10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翻转板3-1相配合使篷布覆盖整个车厢的止位圆钢11。具体实施时,所述动力篷杆3-3为方管冷弯成型,两根所述动力篷杆3-3均通过螺栓与气缸滑块9-5固定连接,连接安全可靠,且方便拆装、更换;所述止位圆钢11焊接在侧厢高边10上。通过在动力篷杆总成3中设置两根动力篷杆3-3,并通过多块动力篷杆连接板3-5固定连接两根动力篷杆3-3,能够保证它们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所述止位圆钢11与侧厢高边10焊接,当翻转板3-1运行至货厢的尾端时会碰到止位圆钢11,这时翻转板3-1会顺时针旋转不大于90度,将车厢很好的覆盖;当篷布闭合时,拉簧3-2会将翻转板3-1拉回。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动系统7包括设置在重型卡车的底盘上且内部存储有压缩空气的储气瓶7-1、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第一分流集流阀7-3和第二分流集流阀7-4,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进气口P通过第一输气管7-5与储气瓶7-1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集流阀7-3的集流口通过第二输气管7-6与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工作油口A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集流阀7-3的两个分流口分别通过第三输气管7-12和第四输气管7-13与两个无杆气缸9-1的推程端口连接;两个无杆气缸9-1的回程端口分别通过第五输气管7-7和第六输气管7-8与第二分流集流阀7-4的两个分流口连接,所述第二分流集流阀7-4的集流口通过第七输气管7-9与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工作油口B连接,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出气口T连接有第八输气管7-10,所述第四输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7-11。所述气动系统7的工作原理为:压缩空气经过第一输气管7-5进入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进气口P,当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处于左位时,压缩空气通过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工作油口A流出,经过第二输气管7-6进入第一分流集流阀7-3的集流口,而后通过第一分流集流阀7-3,再分别经过第三输气管7-12和第四输气管7-13进入两个无杆气缸9-1的推程端口,推动气缸滑块9-5滑动,气缸滑块9-5带动动力篷杆总成3向远离篷布仓6的位置运动,动力篷杆总成3带动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向远离篷布仓6的位置运动,篷布打开,两个无杆气缸9-1的回程端的气体分别经过第五输气管7-7和第六输气管7-8进入第二分流集流阀7-4的两个分流口,而后通过第二分流集流阀7-4,再通过第七输气管7-9进入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工作油口B,而后经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出气口T流出,并经单向阀7-11和第八输气管7-10流出到空气中;当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处于右位时,压缩空气通过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工作油口B流出,经过第七输气管7-9进入第二分流集流阀7-4的集流口,而后通过第二分流集流阀7-4,再分别经过第五输气管7-7和第六输气管7-8进入两个无杆气缸9-1的回程端口,推动气缸滑块9-5滑动,气缸滑块9-5带动动力篷杆总成3向靠近篷布仓6的位置运动,动力篷杆总成3带动第一支撑篷杆4和第二支撑篷杆5向靠近篷布仓6的位置运动,篷布闭合,两个无杆气缸9-1的推程端的气体分别经过第三输气管7-12和第四输气管7-13进入第一分流集流阀7-3的两个分流口,而后通过第一分流集流阀7-3,再通过第二输气管7-6进入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工作油口A,而后经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出气口T流出,并经单向阀7-11和第八输气管7-10流出到空气中。
另外,具体实施时,后立柱2的外侧设置有后立柱边板,后立柱边板上开有凸字型的孔,能够保证无杆气缸9-1、气缸滑块9-5顺利滑入后立柱2,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保证货箱完全覆盖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所需无杆气缸9-1的行程,这种结构设计也能够为无杆气缸9-1的固定和支撑提供更好的方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支撑系统和动力系统,所述传动支撑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重型卡车左右两侧的两个底部传动支撑机构和架设在两个底部传动支撑机构上的顶部支撑机构,两个所述底部传动支撑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侧厢高边(10)和轨道组合(8),所述侧厢高边(10)的前端与重型卡车的前厢部装(1)固定连接,所述侧厢高边(10)的后端与重型卡车的后立柱(2)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组合(8)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10)上;所述顶部支撑机构包括交错间隔设置且用于支撑篷布和传递运动的多个门洞形的第一支撑篷杆(4)和多个门洞形的第二支撑篷杆(5),所述第一支撑篷杆(4)的两侧底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能沿轨道组合(8)滚动的第一滑轮组(13),所述第二支撑篷杆(5)的两侧底部内部均固定连接有能够沿轨道组合(8)滚动的第二滑轮组(14);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重型卡车左右两侧的两个无杆气缸总成(9)和架设在两个无杆气缸总成(9)上的门洞形的动力篷杆总成(3),以及用于为两个无杆气缸总成(9)提供动力的气动系统(7),所述无杆气缸总成(9)包括无杆气缸(9-1)、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10)前端的气缸前端固定支座(9-2)和固定连接在后立柱(2)上的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所述无杆气缸(9-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前端固定支座(9-2)上,所述无杆气缸(9-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上,所述侧厢高边(10)上固定连接有多个位于气缸前端固定支座(9-2)和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之间且用于支撑无杆气缸(9-1)的中部支撑(9-4);所述动力篷杆总成(3)的两侧底部分别与两根无杆气缸(9-1)上的气缸滑块(9-5)固定连接;所述无杆气缸(9-1)与气动系统(7)连接;
所述前厢部装(1)上固定连接有篷布仓(6);
所述侧厢高边(10)的前端与重型卡车的前厢部装(1)焊接,所述侧厢高边(10)的后端与重型卡车的后立柱(2)焊接,所述轨道组合(8)固定连接在侧厢高边(10)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显示系统,所述监控显示系统包括安装在篷布仓(6)上的监控摄像头和设置在重型卡车驾驶室内的显示器,所述监控摄像头与显示器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组合(8)包括轨道(8-3)、轨道固定板(8-1)和轨道连接板(8-2),所述轨道固定板(8-1)与侧厢高边(10)固定连接,所述轨道连接板(8-2)为L型板材,所述轨道连接板(8-2)的竖直部分与轨道固定板(8-1)固定连接,所述轨道(8-3)固定连接在轨道连接板(8-2)的水平部分的端部;所述轨道(8-3)由依次对接的三根第一轨道(8-31)和一根第二轨道(8-32)组成,所述第一轨道(8-31)的直径和第二轨道(8-32)的直径均为20mm,所述第一轨道(8-31)的长度为2000mm,所述第二轨道(8-32)的长度为侧厢高边(10)的长度减去第一轨道(8-31)的总长度再减去余量L,其中,L的取值为5mm~20m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立柱(2)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无杆气缸(9-1)与气缸尾端固定支座(9-3)固定连接的一端下部且用于支撑无杆气缸(9-1)的气缸尾端支撑(1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9-4)的数量为八个,八个中部支撑(9-4)的其中四个均匀设置在无杆气缸(9-1)一端旁侧,八个中部支撑(9-4)的另外四个均匀设置在无杆气缸(9-1)另一端旁侧。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13)包括第一滑轮底座(13-1)和螺纹连接在第一滑轮底座(13-1)上且通过第一螺母(13-4)固定的三根第一螺杆轴(13-5),三根所述第一螺杆轴(13-5)呈倒三角形布设,所述第一螺杆轴(13-5)上套装有与第一螺杆轴(13-5)过渡配合的第一紫铜套(13-2),所述第一紫铜套(13-2)上套装有与第一紫铜套(13-2)过盈配合的第一滑轮(13-3),所述第一滑轮底座(13-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3-6);所述第二滑轮组(14)包括第二滑轮底座(14-1)和螺纹连接在第二滑轮底座(14-1)上且通过第二螺母(14-4)固定的三根第二螺杆轴(14-5),三根所述第二螺杆轴(14-5)呈三角形布设,所述第二螺杆轴(14-5)上套装有与第二螺杆轴(14-5)过渡配合的第二紫铜套(14-2),所述第二紫铜套(14-2)上套装有与第二紫铜套(14-2)过盈配合的第二滑轮(14-3),所述第二滑轮底座(14-1)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14-6)。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篷杆总成(3)通过多块动力篷杆连接板(3-5)固定连接的两根门洞形的动力篷杆(3-3),所述动力篷杆(3-3)的两侧底部分别与两根无杆气缸(9-1)上的气缸滑块(9-5)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篷杆(3-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翻转板固定座(3-4),所述翻转板固定座(3-4)上通过销轴铰接有翻转板(3-1),两个翻转板(3-1)通过翻转横杆(3-6)连接,所述翻转板(3-1)与动力篷杆(3-3)之间连接有拉簧(3-2);所述侧厢高边(10)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翻转板(3-1)相配合使篷布覆盖整个车厢的止位圆钢(11)。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系统(7)包括设置在重型卡车的底盘上且内部存储有压缩空气的储气瓶(7-1)、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第一分流集流阀(7-3)和第二分流集流阀(7-4),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进气口P通过第一输气管(7-5)与储气瓶(7-1)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集流阀(7-3)的集流口通过第二输气管(7-6)与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工作油口A连接,所述第一分流集流阀(7-3)的两个分流口分别通过第三输气管(7-12)和第四输气管(7-13)与两个无杆气缸(9-1)的推程端口连接;两个无杆气缸(9-1)的回程端口分别通过第五输气管(7-7)和第六输气管(7-8)与第二分流集流阀(7-4)的两个分流口连接,所述第二分流集流阀(7-4)的集流口通过第七输气管(7-9)与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工作油口B连接,所述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7-2)的出气口T连接有第八输气管(7-10),所述第四输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7-11)。
CN201610474097.9A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430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4097.9A CN106043099B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74097.9A CN106043099B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3099A CN106043099A (zh) 2016-10-26
CN106043099B true CN106043099B (zh) 2018-01-02

Family

ID=5716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7409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43099B (zh) 2016-06-24 2016-06-24 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4309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4759A (en) * 1997-02-17 1999-07-20 Demonte; Walter P. Tarp enclosure system for flat bed trucks and trailers
CN202782854U (zh) * 2012-09-26 2013-03-13 张仁昌 自动双向移动式防尘车厢篷
CN103434527A (zh) * 2013-07-25 2013-12-11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顶篷
CN103707799A (zh) * 2014-01-16 2014-04-09 石超 一种新型伸缩车棚
CN205836643U (zh) * 2016-06-24 2016-12-2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气动式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6150B1 (en) * 2008-05-09 2012-07-24 Agri-Cover, Inc Roll-up tarp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4759A (en) * 1997-02-17 1999-07-20 Demonte; Walter P. Tarp enclosure system for flat bed trucks and trailers
CN202782854U (zh) * 2012-09-26 2013-03-13 张仁昌 自动双向移动式防尘车厢篷
CN103434527A (zh) * 2013-07-25 2013-12-11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铁路货车顶篷
CN103707799A (zh) * 2014-01-16 2014-04-09 石超 一种新型伸缩车棚
CN205836643U (zh) * 2016-06-24 2016-12-2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气动式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3099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36643U (zh) 一种气动式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CN103738748B (zh) 一种流动式高效螺旋平料机
CN201817231U (zh) 平衡吊
CN108487738A (zh) 一种具有车辆防护和防火灾功能的立体式停车设备
CN104742787A (zh) 喷洒车用喷洒机构和喷洒车
CN109334550A (zh) 智能搬运设备
CN108128312B (zh) 轨道列车
CN106043099B (zh) 一种重型卡车上装用篷布系统
CN104631233B (zh) 收轨引导、拨轨小车及长钢轨运输车组
CN204353696U (zh) 一种弧形龙门焊接定位工装
CN218950846U (zh) 一种防爆型起重机行车轮
CN201953738U (zh) 举高喷射消防车及其罐顶消防水炮升降装置和伸缩缸
CN103407940A (zh) 具有宽视野的叉车两级全自由门架
CN105819320B (zh) 一种可调式液压联合阻车机构
CN203623489U (zh) 喷洒车用喷洒机构和喷洒车
CN102092335A (zh) 隧道检测车遮蔽罩
CN204775538U (zh) 厢式挂车升降式活动顶盖
CN201961857U (zh) 一种车钩开启装置
CN102991443A (zh) 工程机械及防护装置
CN219098747U (zh) 一种海洋平台直升机用加油装置
CN203612680U (zh) 一种流动式高效螺旋平料机
CN201694576U (zh) 一种硬顶开顶箱
CN206031176U (zh) 一种新型半挂油罐车
CN114312886B (zh) 一种铁路漏斗车抽拉式观察装置和铁路漏斗车
CN206721652U (zh) 一种铁路桥梁伸缩缝橡胶防水带的锁紧条铺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