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2604A -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2604A
CN106032604A CN201510116457.3A CN201510116457A CN106032604A CN 106032604 A CN106032604 A CN 106032604A CN 201510116457 A CN201510116457 A CN 201510116457A CN 106032604 A CN106032604 A CN 106032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narrowing
needle
sinker
dy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64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2604B (zh
Inventor
李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LONG MACHINERY PL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LONG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LONG MACHINERY PL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LONG MACHINERY PL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164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326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32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26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26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26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该横编机至少具有一针床,该针床具有多个织针与多个信克片,该针床上方具有一机头;该方法包括:将该信克片的前端设一凹槽与一鼻凸部;控制该机头使该织针动作形成一分段收针行程,该分段收针行程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收针段、一第二收针段与一延迟收针段;同时喂入一第一色纱与一第二色纱于该横编机;使该信克片于该第二收针段的期间通过鼻凸部前缘推纱编织成一标准镀圈,并持续以标准镀圈进行编织一单面布匹;以及,当所述单面布匹编织至预定位置时,控制该机头使该织针动作另形成一换纱收针行程,并使该信克片于该换纱收针行程的期间得以该鼻凸部后缘与该凹槽交接处挑纱后再释放来编织成一换纱镀圈。

Description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横编机镀圈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背景技术
所述横编机(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目前而言,通常会具有前针床(Front Needle Bed)与后针床(Rear Needle Bed),织造时可单独使用其中一针床来单面编织,亦或同时使用前/后针床交互织造来达成单面编织或互锁双面编织。值得一提的是,单面编织有所谓的平织(Plain Stitch),其所织出的布匹(Knitting Fabrics)是以其技术正面(Technical Face)来做为该布匹的正面使用。另外,所谓的镀圈(Plating),又被称为添纱或迭纱,即是在织造时将两根不同颜色的纱线(Yarn)同时喂入,而所织出的布匹其技术正面与技术背面(Technical Back)则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然而,为了增加该布匹的色彩变化或其图形变化,现有技术则会同时喂入两根不同颜色的纱线,并在前针床平织中另以其后针床来加入反织(PlainStitch)形成该布匹的色彩变化或其图形变化的镀圈;也就是说,上述现有技术所织造出的布匹会在编织者所预定区块上出现技术背面的镀圈穿插于技术正面的镀圈中,并把出现在该技术正面的该技术背面镀圈用来当成该布匹的正面使用;关于这样以反织来镀圈的布匹,其背面结构外观与不同颜色的技术背面镀圈则会在技术正面镀圈上形成类似提花布(Jacquard Fabric)的提花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市场上所需求的布匹,其重点在于布面上要能够织造出不同的色彩变化及其图形变化;然而,织造者为了要能节省工时以利于降低织造成本与增加产能,故均以上述现有技术来一次性地织造出具有技术背面镀圈的单面平织布匹,以迎合市场的需求;但是,该现有技术织造出的该布匹并未能完全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现有技术的单面平织布匹上所存在的技术背面镀圈的结构外观,与用以当正面使用的该布匹技术正面镀圈的结构外观是完全不同的,对于具有一般审美能力的人而言,其均可发现此二者的结构外观确实非常不协调且使人难以接受,其感觉就像在技术正面的布匹上沾粘了不同颜色的物体一般。因此,对于消费者不满意现有技术所织造出的匹布其结构外观发生不协调的问题,均有待相关业者能尽快找出有效方式来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织造出的匹布其结构外观发生不协调的问题;本发明通过信克片所设的凹槽与鼻凸部来配合织针不同行程的收针动作,即可达成仅需利用同一针床来平织即可变换不同颜色的纱线进行镀圈,而织造出完全以技术正面来形成的不同色彩变化或其图形变化的单面布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织造出的匹布不但可完全迎合市场上的需求,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满足织造者节省工时以降低织造成本与增加产能的需求。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所述横编机至少具有一针床,该针床具有多个织针与多个枢设于该针床的上端并邻置于每一该织针旁的信克片,而该针床上方具一往复线性来回动作的机头;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信克片的前端凹设一与该织针交互动作的凹槽以及一邻接于该凹槽的鼻凸部;控制该机头于该针床上方往复线性动作,使该织针动作形成一具有暂停收针动作的分段收针行程,而该分段收针行程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收针段、一第二收针段以及一介于该第一收针段与该第二收针段之间而产生该暂停收针动作的延迟收针段;同时喂入一第一色纱与一位于该第一色纱上方的第二色纱至该横编机;使该信克片在该织针位于该第二收针段的期间,通过该鼻凸部的前缘将该第一色纱与该第二色纱同时推滑向下来进行编织,而形成一该第一色纱位于该第二色纱下方的标准镀圈,并持续以该标准镀圈进行编织一单面布匹;以及,当所述单面布匹以该标准镀圈持续进行编织至预定位置时,控制该机头使该织针动作另形成一换纱收针行程,并使该信克片在该织针位于该换纱收针行程的期间通过该鼻凸部的后缘与该凹槽交接处将该第一色纱挑起至该第二色纱的上方后再释放来进行编织,而形成一该第二色纱位于该第一色纱下方的换纱镀圈。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换纱镀圈的两端的交接处,该第二色纱位于该第一色纱下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中在所述信克片的该鼻凸部的前缘的下方延伸凹设一喉托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中所述机头至少包括一信克片控制山板与一设于该信克片控制山板的下方的织针控制山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中所述机头在该针床的上方往复线性动作而带动该信克片的末端上下位移,并于该信克片控制山板上形成一信克轨迹;而该信克轨迹至少包括有一通过该鼻凸部的后缘与该凹槽交接处将该第一色纱挑起至该第二色纱的上方后再释放的一挑纱动作行程,以及一通过该鼻凸部的前缘将该第一色纱与该第二色纱同时推滑向下的推纱动作行程;其中该挑纱动作行程具有一挑纱上坡段与一挑纱下坡段,而该推纱动作行程具有一推纱上坡段与一推纱下坡段。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中所述机头在该针床的上方往复线性动作而带动该织针上下位移,并在该织针控制山板上形成一具有该分段收针行程与该换纱收针行程且能够互换的织针轨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实质所达成的有益效果在于:一、发明通过该信克片所设的该凹槽与该鼻凸部来配合该织针不同行程的收针动作,即可达成仅需利用同一针床来平织即可变换不同颜色的纱线进行镀圈,而织造出完全以技术正面来形成的不同色彩变化或其图形变化的单面布匹,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所织造出的匹布其结构外观发生不协调的问题;二、再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织造出的匹布不但可完全迎合市场上的需求,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满足织造者节省工时以降低织造成本与增加产能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横编机的局部侧视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信克片与织针编织形成标准镀圈的轨迹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3至图10为本发明图2中信克片与织针在各瞬间位置连续动作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信克片与织针编织形成换纱镀圈的轨迹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12至图19为本发明图11中信克片与织针在各瞬间位置连续动作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述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优选实施例及详细技术内容,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横编机局部侧视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信克片与织针编织形成标准镀圈的轨迹局部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图2中信克片与织针在第一瞬间位置动作的局部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所述横编机10(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包括两个针床50(Needle Bed)与一设于该针床50的上方可往复线性动作的机头20(Carriage);其中,该针床50设有多个织针60(Latch Needle)与多个枢设于该针床50的上端并邻置于每一该织针60旁的信克片70(Sinker)(由于该信克片70所设置的位置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得知,故省略无绘示。);其中,该织针60的上端具有一针钩601(Hook)与一针舌602(Latch);而该机头20则至少包括一信克片控制山板30(Sinker Control Means)与一设于该信克片控制山板30的下方的织针控制山板40(Needle ControlMeans);另外,该信克片70具有一枢设于该针床50的轴孔71(Axle Hole),且该信克片70的前端还凹设有一与该织针60交互动作的凹槽72(Indentation)以及一邻接于该凹槽72的鼻凸部73(请参考图3所示)以及一位于该鼻凸部73的前缘的下方而延伸凹设的喉托部74,而该信克片70的末端则是用以提供该信克片控制山板30来带动而可上下位移的信克托脚(由于此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得知,故省略无绘示),故当该信克托脚被上下带动后,进而可通过该轴孔71的枢接关而造成该凹槽72、该鼻凸部73与该喉托部74的同步反向地上下位移。
另外,关于本发明所述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该横编机10至少具有一针床50,该针床50具有多个织针60与多个枢设于该针床50的上端并邻置于每一该织针60旁的信克片70,而该针床50的上方具有一往复线性动作的机头20;该方法包括:将所述信克片70的前端凹设一与该织针60交互动作的凹槽72以及一邻接于该凹槽72的鼻凸部73;控制该机头20在该针床50的上方往复线性动作,使该织针60动作形成一具有暂停收针动作的分段收针行程440,而该分段收针行程440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收针段441(First Stitching Section)、一第二收针段442(Second Stitching Section)以及一介于该第一收针段441与该第二收针段442之间而产生该暂停收针动作的延迟收针段443(Delayed StitchingSection);同时喂入一第一色纱91(First Coloration Yarn)与一位于该第一色纱91的上方(若以相对于该横编机10所织造出的技术正面布匹而言,也可称之为“后方”)的第二色纱92(Second Coloration Yarn)予该横编机10;使该信克片70可利用该织针60在该延迟收针段443产生该暂停收针动作所造成的延迟收针时间,才能在该织针60位于该第二收针段442的期间通过该鼻凸部73的前缘将该第一色纱91与该第二色纱92同时推滑向下来进行编织,而形成一该第一色纱91位于该第二色纱92的下方(若以相对于该横编机10所织造出的技术正面布匹而言,也可称之为“前方”)的标准镀圈80(Standard Plating)(如“图9”与“图10”所示),并持续以该标准镀圈80进行编织一单面布匹;以及,当所述单面布匹以该标准镀圈80持续进行编织至预定位置时,控制该机头20使该织针60动作另形成一换纱收针行程45,并使该信克片70在该织针60位于该换纱收针行程45直接收针而让该第一色纱91降低的期间,刚好才通过该鼻凸部73后缘与该凹槽72交接处将该第一色纱91挑起至该第二色纱92的上方(后方)之后再释放来进行编织,而形成一该第二色纱92位于该第一色纱91下方的换纱镀圈90(Interchanged Plating)(如图17~图19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在该换纱镀圈90的两端的交接处900,该第二色纱92位于该第一色纱91的下方(前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机头20在该针床50的上方往复线性动作而带动该信克片70的末端上下位移时,该信克片70的末端则将会在该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上形成一如图2中以假想线(Phantom Line又称:链线)表示的信克轨迹31(Sinker Track);而该信克轨迹31则至少包括有一通过该鼻凸部73的后缘与该凹槽72交接处将该第一色纱91挑起至该第二色纱92的上方后再释放的挑纱动作行程32,以及一通过该鼻凸部73的前缘将该第一色纱91与该第二色纱92同时推滑向下的推纱动作行程33;其中该挑纱动作行程32具有一挑纱上坡段321与一挑纱下坡段322,而该推纱动作行程33具有一推纱上坡段331与一推纱下坡段332(如图2或图11所示)。
为了能更清楚说明本发明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首先,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11所示;其中,图2为本发明信克片与织针编织形成标准镀圈的轨迹局部平面示意图;而图11为本发明信克片与织针编织形成换纱镀圈的轨迹局部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除了上述内容所述该信克片70会于该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上形成该信克轨迹31之外,该织针60也会被该织针控制山板40带动而上下位移,并在该织针控制山板40上形成一具有该分段收针行程440与该换纱收针行程45且能够互换的织针轨迹44(Needle Main Track 44,在图中分别以“假想线”表示);然而在图2中,我们也可在该分段收针行程440旁边看到另有一以虚线(Hidden Line又称:隐藏线)表示的换纱收针行程45,且由该换纱收针行程45即可看出,当使用者并未控制该机头20使该织针60形成该换纱收针行程45时,则该织针60常态是以该分段收针行程440来延迟收针而织造出该第二色纱92位于该第一色纱91的上方(若以相对于该横编机10所织造出的技术正面布匹而言,也可称之为“后方”)的标准镀圈80,且该织针60常态均会在该织针控制山板40上形成该分段收针行程440;而在图11中,我们同样可在该换纱收针行程45旁边看到另有一以虚线(Hidden Line)表示的该分段收针行程440,且由图11可看出,当使用者控制该机头20使该织针60形成该换纱收针行程45时,该织针60则可直接收针而织造出该第二色纱92位于该第一色纱91的下方(若以相对于该横编机10所织造出的技术正面布匹而言,也可称之为“前方”)的换纱镀圈90,达成本发明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
另外,再请同时参阅图2~图10所示;其中,图3~图10为本发明图2中信克片与织针于各瞬间位置连续动作的局部示意图。为了能更清楚说明该织针60的该分段收针行程440与该信克片70动作通过相互配合并形成该标准镀圈80,故在图2中发明人还以八条假想线的瞬间位置1~8(Moment Position 1~8)来标示,并另将该织针60与该信克片70之间的相互动作关系分别以位于各该瞬间位置1~8的方式来绘制与呈现其连续动作;以下,发明人将分别就图2中该瞬间位置1~8来详加说明该织针60与该信克片70之间的相互动作关系。首先,如图3所示;在该瞬间位置1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尚未被带动进入该挑纱上坡段321时,则该凹槽72也并无任何位移动作,而此时图中以实线表示的该第一色纱91与其上方以虚线表示的该第二色纱92同时被喂入,且此时该织针60也尚未进入该第一收针段441而无收针动作。如图4所示;在该瞬间位置2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正当要被带动进入该挑纱上坡段321而向上位移时,则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也同时开始要向下位移,而此时该织针60已开始进入该第一收针段441要进行第一段的收针动作,但该织针60并未接触到该第一色纱91与该第二色纱92。如图5所示;在该瞬间位置3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经位于该挑纱上坡段321而向上位移时,则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也已同时向下位移,此时该织针60则已位于该延迟收针段443而暂停收针动作,因此该织针60也未接触到该第一色纱91与该第二色纱92。如图6所示;在该瞬间位置4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向上位移至该挑纱上坡段321的最高点后,则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也已同时向下位移至最低点,而此时该织针60仍然位于该延迟收针段443维持暂停收针动作,因此该织针60也未接触到该第一色纱91与该第二色纱92;另外,此时该信克片70的末端则正准备进入该挑纱下坡段322,而该织针60此时则正准备进入该第二收针段442以便进行下一段的收针动作。如图7所示;在该瞬间位置5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向下位移至该挑纱下坡段322最低点时,则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同时也停止向上位移,此时该织针60正位于该第二收针段442而再次进行收针动作,故以实线表示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其上方以虚线表示的该第二色纱92则同时被该针钩601向下勾拉,且该针舌602亦已被上一次所形成的该标准镀圈80所带动而封闭该针钩601。如图8所示;在该瞬间位置6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先经由该推纱上坡段331向上位移之后再进入该推纱下坡段332又向下位移时,则表示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也会同时先向下位移后再向上位移,而该织针60则此时仍位于该第二收针段442持续进行收针动作,此即可让同时被勾拉下来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其上方的该第二色纱92先触及到该凹槽72后而顺势滑过向下位移的该鼻凸部73又再次被向上位移的该鼻凸部73顶推,此动作的目的实为了让该第一色纱91与在其上方的该第二色纱92的关系位能更加确实。如图9所示;在该瞬间位置7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向下位移正要进入该推纱下坡段332的最下方时,该信克片70的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则同时也向上位移正要进入停止位移动作的阶段,此时该织针60已离开该第二收针段442而停止了收针动作,而在下方(也即:前方;由于本案图中所示的技术正面是由下向上观之,故可谓为前方)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上方(后方)的该第二色纱92则已被下拉成环(形成另一标准镀圈80),且已停止了持续被下拉的动作;另外,此时该标准镀圈80所延伸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其上方的该第二色纱92则可顺势滑入了该信克片70的该喉托部74内。如图10所示;在该瞬间位置8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完全离开该推纱下坡段332时,该信克片70的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则也已停止位移动作,此时该织针60早已完全停止了收针动作,而在下方(前方)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上方(后方)的该第二色纱92所形成的该标准镀圈80现已完全成环,且该织针60则将会等待下一次的起针、清环与钩纱等持续的连续动作完成该单面布匹。如上所述,该信克片70在该织针60位于该第二收针段442的期间通过该鼻凸部73前缘将该第一色纱91与该第二色纱92同时推滑向下来进行编织,而形成该第一色纱91位于该第二色纱92下方(前方)的该标准镀圈80,并可持续以该标准镀圈80进行编织单面布匹。然而,当所述单面布匹以该标准镀圈80持续进行编织至预定位置时,该信克片70在该织针60位于该换纱收针行程45的期间通过该鼻凸部73后缘与该凹槽72交接处将该第一色纱91挑起至该第二色纱92上方(后方)之后再释放来进行编织,形成该第二色纱92位于该第一色纱91下方(前方)的该换纱镀圈90的动作,以下将加以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1~图19所示;其中,图12~图19为本发明图11中信克片与织针在各瞬间位置连续动作的局部示意图。同样地,为了能更清楚说明该织针60的该换纱收针行程45与该信克片70的挑纱动作通过相互配合并形成该换纱镀圈90,故在图11中发明人也以八条假想线的瞬间位置1~8(Moment Position 1~8)来标示,并另将该织针60与该信克片70之间的相互动作关系分别以位于各该瞬间位置1~8的方式来绘制与呈现其连续动作;以下,发明人将分别就图11中该瞬间位置1~8来详加说明该织针60与该信克片70之间的相互动作关系。首先,如图12所示;在该瞬间位置1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尚未被带动进入该挑纱上坡段321时,则该凹槽72也并无任何位移动作,而此时图中以实线表示的该第一色纱91与其上方以虚线表示的该第二色纱92同时被喂入,且此时该织针60也尚未进入该第一收针段441而无收针动作。如图13所示;在该瞬间位置2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正当要被带动进入该挑纱上坡段321而向上位移时,则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也同时开始要向下位移,并使该第一色纱91可进入该信克片70的该凹槽72上方,而此时该织针60已开始进入该换纱收针行程45要直接进行收针动作,虽然该织针60并未接触到该第一色纱91(以实线表示)与该第二色纱92(以虚线表示),但该织针60正在迅速地进行收针动作。如图14所示;在该瞬间位置3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经位于该挑纱上坡段321而向上位移时,则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也已同时向下位移,此时该织针60则仍在该换纱收针行程45正迅速地持续进行收针动作,而位于该凹槽72上方的该第一色纱91则会因为被快速下拉而触及到该鼻凸部73,并被该鼻凸部73后缘与该凹槽72交接处挑起至该第二收针段442的上方(后方)。如图15所示;在该瞬间位置4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向上位移至该挑纱上坡段321的最高点后,则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也已同时向下位移至最低点,而此时该织针60也仍在该换纱收针行程45亦迅速地持续进行收针动作,故该第一色纱91早已被挑至该第二色纱92上方而迅速地被该针钩601向下勾拉,且该针舌602也已被先前的该标准镀圈80所带动而封闭该针钩601,并另外形成该第二色纱92位于该第一色纱91下方(前方)的该换纱镀圈90;另外,该换纱镀圈90所延伸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其下方(前方)的该第二色纱92,则会因为该鼻凸部73向下位移至最低点而被释放,并开始顺势滑至该该鼻凸部73前缘。如图16所示;在该瞬间位置5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向下位移进入该挑纱下坡段322最低点时,则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同时也会向上位移之后而停止,此时该织针60则仍在该换纱收针行程45持续进行收针动作,然而该第二色纱92位于该第一色纱91的下方(前方)的该换纱镀圈90持续被该织针60收针动作所下拉,因此该换纱镀圈90所延伸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其下方(前方)的该第二色纱92则已滑至该鼻凸部73前缘并仍在持续地向下滑动中。如图17所示;在该瞬间位置6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先经由该推纱上坡段331向上位移之后再进入该推纱下坡段332又向下位移时,则表示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也会同时先向下位移后再向上位移,而该织针60此时则已离开了该换纱收针行程45而停止了收针动作,在下方(前方)的该第二色纱92与在上方(后方)的该第一色纱91则已被下拉成环(该换纱镀圈90),且已停止了持续被下拉的动作;另外,此时该换纱镀圈90所延伸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其下方(前方)的该第二色纱92,则已顺势滑入了该信克片70的该喉托部74之内。如图18所示;在该瞬间位置7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向下位移正要进入该推纱下坡段332的最下方时,该信克片70的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则同时也向上位移正要进入停止位移动作的阶段,此时该织针60早已离开了该换纱收针行程45且停止收针,而在下方(前方)的该第二色纱92与在上方(后方)的该第一色纱91则早已被下拉成环(该换纱镀圈90),且早已停止持续被下拉的动作;另外,此时该换纱镀圈90所延伸的该第一色纱91与在其下方(前方)的该第二色纱92,则已早已滑入该信克片70的该喉托部74之内。图19所示;在该瞬间位置8时,即当该信克片70的末端已完全离开该推纱下坡段332时,该信克片70的该凹槽72与该鼻凸部73则亦已停止位移动作,此时该织针60早已完全停止了收针动作,而在下方(前方)的该第二色纱92与在上方(后方)的该第一色纱91所形成的(该换纱镀圈90现已完全成环,且该织针60则将会等待下一次的起针、清环与钩纱等持续的连续动作完成该单面布匹。如上所述,该信克片70在该织针60位于该换纱收针行程45的期间,以该鼻凸部73后缘与该凹槽72交接处将该第一色纱91挑起至该第二色纱92上方后再释放来进行编织,而形成一该第二色纱92位于该第一色纱91下方的换纱镀圈90的技术方案,达成本发明仅需利用同一针床来平织即可变换不同颜色的纱线进行镀圈,并织造出完全以技术正面来形成的不同色彩变化或其图形变化的单面布匹。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请求项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所述横编机(10)至少具有一针床(50),所述针床(50)具有多个织针(60)与多个枢设于所述针床(50)的上端并邻置于每一所述织针(60)旁的信克片(70),而所述针床(50)的上方具一往复线性动作的机头(2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信克片(70)的前端凹设一与所述织针(60)交互动作的凹槽(72)以及一邻接于所述凹槽(72)的鼻凸部(73);
控制所述机头(20)在所述针床(50)上方往复线性动作,使所述织针(60)动作形成一具有暂停收针动作的分段收针行程(440),而所述分段收针行程(440)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收针段(441)、一第二收针段(442)以及一介于所述第一收针段(441)与所述第二收针段(442)之间而产生所述暂停收针动作的延迟收针段(443);
同时喂入一第一色纱(91)与一位于所述第一色纱(91)上方的第二色纱(92)至所述横编机(10);
使所述信克片(70)在所述织针(60)位于所述第二收针段(442)的期间,通过所述鼻凸部(73)的前缘将所述第一色纱(91)与所述第二色纱(92)同时推滑向下来进行编织,而形成所述第一色纱(91)位于所述第二色纱(92)下方的一标准镀圈(80),并持续以所述标准镀圈(80)进行编织一单面布匹;以及,
当所述单面布匹以所述标准镀圈(80)持续进行编织至预定位置时,控制所述机头(20)使所述织针(60)动作另形成一换纱收针行程(45),并使所述信克片(70)在所述织针(60)位于所述换纱收针行程(45)的期间通过所述鼻凸部(73)的后缘与所述凹槽(72)交接处将所述第一色纱(91)挑起至所述第二色纱(92)的上方后再释放来进行编织,而形成所述第二色纱(92)位于所述第一色纱(91)下方的一换纱镀圈(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纱镀圈(90)的两端的交接处(900),所述第二色纱(92)位于所述第一色纱(91)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信克片(70)的所述鼻凸部(73)的前缘的下方延伸凹设一喉托部(7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0)至少包括一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与一设于所述信克片控制山板(30)的下方的织针控制山板(4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0)至少包括一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与一设于所述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下方的织针控制山板(4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0)在所述针床(50)的上方往复线性动作而带动所述信克片(70)的末端上下位移,并于所述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上形成一信克轨迹(31);而所述信克轨迹(31)至少包括有通过所述鼻凸部(73)的后缘与所述凹槽(72)交接处将所述第一色纱(91)挑起至所述第二色纱(92)的上方后再释放的一挑纱动作行程(32),以及通过所述鼻凸部(73)的前缘将所述第一色纱(91)与所述第二色纱(92)同时推滑向下的一推纱动作行程(33);其中,所述挑纱动作行程(32)具有一挑纱上坡段(321)与一挑纱下坡段(322),而所述推纱动作行程(33)具有一推纱上坡段(331)与一推纱下坡段(3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0)在所述针床(50)的上方往复线性动作而带动所述信克片(70)的末端上下位移,并于所述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上形成一信克轨迹(31);而所述信克轨迹(31)至少包括有通过所述鼻凸部(73)的后缘与所述凹槽(72)交接处将所述第一色纱(91)挑起至所述第二色纱(92)的上方后再释放的一挑纱动作行程(32),以及通过所述鼻凸部(73)的前缘将所述第一色纱(91)与所述第二色纱(92)同时推滑向下的一推纱动作行程(33);其中所述挑纱动作行程(32)具有一挑纱上坡段(321)与一挑纱下坡段(322),而所述推纱动作行程(33)具有一推纱上坡段(331)与一推纱下坡段(33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0)在所述针床(50)的上方往复线性动作而带动所述织针(60)上下位移,并在所述织针控制山板(40)上形成一具有所述分段收针行程(440)与所述换纱收针行程(45)且能够互换的织针轨迹(44)。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0)在所述针床(50)的上方往复线性来回动作而带动所述织针(60)上下位移,并于所述织针控制山板(40)上形成一具有所述分段收针行程(440)与所述换纱收针行程(45)且能够互换的织针轨迹(44)。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20)在所述针床(50)的上方往复线性动作而带动所述织针(60)上下位移,并于所述织针控制山板(40)上形成一具有所述分段收针行程(440)与所述换纱收针行程(45)且能够互换的织针轨迹(44)。
CN201510116457.3A 2015-03-17 2015-03-17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Active CN1060326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6457.3A CN106032604B (zh) 2015-03-17 2015-03-17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16457.3A CN106032604B (zh) 2015-03-17 2015-03-17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2604A true CN106032604A (zh) 2016-10-19
CN106032604B CN106032604B (zh) 2017-10-31

Family

ID=5715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6457.3A Active CN106032604B (zh) 2015-03-17 2015-03-17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3260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7636A (zh) * 2018-04-16 2019-10-29 H.斯托尔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CN112176511A (zh) * 2019-07-01 2021-01-05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换纱线位置的纬编机针织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62688A (en) * 1919-10-08 1921-05-12 Richard Donald Spence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machine knitting
US2299797A (en) * 1937-07-28 1942-10-27 Hemphill Co Mechanism for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plating relations of yarns in knitted fabrics
US3859824A (en) * 1973-04-02 1975-01-14 Alexandr Iosifovich Krylov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king weft knitted fabrics including warp yarns and weft yarns interconnected by ground loops
EP0768411A1 (en) * 1995-10-13 1997-04-16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knitting plating stitch and knit fabric
GB2380203A (en) * 2001-10-01 2003-04-02 Sangiacomo Spa Patterned knit fabric with reverse plating
US6568222B1 (en) * 1999-11-17 2003-05-27 Shima Seiki Mfg., Ltd. Sinker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EP1728908A1 (en) * 2004-01-30 2006-12-06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method for wide rib texture by plat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62688A (en) * 1919-10-08 1921-05-12 Richard Donald Spence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machine knitting
US2299797A (en) * 1937-07-28 1942-10-27 Hemphill Co Mechanism for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plating relations of yarns in knitted fabrics
US3859824A (en) * 1973-04-02 1975-01-14 Alexandr Iosifovich Krylov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king weft knitted fabrics including warp yarns and weft yarns interconnected by ground loops
EP0768411A1 (en) * 1995-10-13 1997-04-16 Tsudakom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knitting plating stitch and knit fabric
US6568222B1 (en) * 1999-11-17 2003-05-27 Shima Seiki Mfg., Ltd. Sinker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GB2380203A (en) * 2001-10-01 2003-04-02 Sangiacomo Spa Patterned knit fabric with reverse plating
EP1728908A1 (en) * 2004-01-30 2006-12-06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ing method for wide rib texture by plati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7636A (zh) * 2018-04-16 2019-10-29 H.斯托尔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针织横机和方法
CN112176511A (zh) * 2019-07-01 2021-01-05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换纱线位置的纬编机针织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2604B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4871B2 (en)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rchanged plating on a technical face of a fabric for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JP6042475B2 (ja) 横編機が技術面片面で糸交換プレーティングを編織する方法
CN101654837A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
CN201268765Y (zh) 单系统电脑针织横机
CN201268764Y (zh) 三系统电脑针织横机
CN103334220A (zh) 在同一行内编织、集圈的单系统电脑横机及针织方法
CN204982262U (zh) 一种全电脑多功能自动嵌花机
CN106032604A (zh)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CN113818134B (zh) 一种提花三明治织物的山板装置、编织方法及织物
CN109989167A (zh) 一种横编织机无线头编织工艺
CN111648011B (zh) 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
CN214830979U (zh) 一种六工位衬垫提花圆纬机
CN112981678B (zh) 一种针织纬编添纱衬垫面纱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06616328U (zh) 一种电机款双层度目山板
CN202989455U (zh) 带有仿手勾花边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
CN201756630U (zh) 横机三角走针控制机构
CN202124727U (zh) 一种粗针距横机三角走针控制机构
CN206916352U (zh) 双针筒小圆机对针开针舌护针板
CN201148505Y (zh) 电脑织领机的三角机构
TWI608140B (zh)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CN205856757U (zh) 一种电脑横机用山板结构
CN204825235U (zh) 一种编织系统与导纱系统分离的针织编织机
CN215713742U (zh) 一种可选择编织方式的哈夫盘和无缝内衣机
CN206127581U (zh) 一种全自动嵌花机控制装置
KR101698078B1 (ko) 평판 편물기용 테크니컬 면의 일면에 교대 플레이팅을 편물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