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8140B -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8140B
TWI608140B TW104106966A TW104106966A TWI608140B TW I608140 B TWI608140 B TW I608140B TW 104106966 A TW104106966 A TW 104106966A TW 104106966 A TW104106966 A TW 104106966A TW I608140 B TWI608140 B TW I6081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yarn
color yarn
knitting
col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69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2672A (zh
Inventor
李志強
Original Assignee
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佰龍機械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069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81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32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26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8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8140B/zh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Description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橫編機鍍圈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所述橫編機(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目前而言,通常會具有前針床(Front Needle Bed)與後針床(Rear Needle Bed),織造時可單獨使用其中一針床來單面編織,亦或同時使用前/後針床交互織造來達成單面編織或互鎖雙面編織。值得一提的是,單面編織有所謂的平織(Plain Stitch),其所織出的布匹(Knitting Fabrics)是以其技術正面(Technical Face)來做為該布匹的正面使用。另外,所謂的鍍圈(Plating),又被稱為添紗或疊紗,即是在織造時將兩根不同顏色的紗線(Yarn)同時喂入,而所織出的布匹其技術正面與技術背面(Technical Back)則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然而,為了增加該布匹的色彩變化或其圖形變化,現有技術則會同時喂入兩根不同顏色的紗線,並在前針床平織中另以其後針床來加入反織(Plain Stitch)形成該布匹的色彩變化或其圖形變化的鍍圈;也就是說,上述現有技術所織造出的布匹會在編織者所預定區塊上出現技術背面的鍍圈穿插於技術正面的鍍圈之中,並把出現在該技術正面的該技術背面鍍圈用來當成該布匹的正面使用;關於這樣以反織來鍍圈的布匹,其背面結構外觀與不同顏色的技術背面鍍圈則會在技術正面鍍圈上形成類似提花布(Jacquard Fabric)的提花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市場上所需求的布匹,其重點在於布面上要能夠織造出不同的色彩變化及其圖形變化;然而,織造者為了要能節省工時以利於降低織造成本與增加產能,故皆以上述現有技術來一次性地織造出具有技術背面鍍圈的單面平織布匹,以迎合市場之需求;但是,該現有技術織造出的該布匹並未能完全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在於,該現有技術的單面平織布匹上所存在的技術背面鍍圈之結構外觀,與用以當正面使用的該布匹技術正面鍍圈的結構外觀是完全不同的,對於具有一般審美能力的人而言,其皆可發現此二者的結構外觀確實非常不協調且令人難以接受,其感覺就像在技術正面的布匹上沾粘了不同顏色的物體一般。因此,對於消費者不滿意現有技術所織造出的匹布其結構外觀發生不協調的問題,皆有待相關業者能儘快找出有效方式來加以解決。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織造出的匹布其結構外觀發生不協調的問題;本發明藉由信克片所設的凹槽與鼻凸部來配合織針不同行程的收針動作,即可達成僅需利用同一針床來平織即可變換不同顏色的紗線進行鍍圈,而織造出完全以技術正面來形成之不同色彩變化或其圖形變化的單面布匹;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織造出的匹布不但可完全迎合市場上的需求,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更可滿足織造者節省工時以降低織造成本與增加產能的需求。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所述橫編機至少具有一針床,該針床具有複數的織針與複數樞設於該針床上端並鄰置於每一該織針旁的信克片,而該針床上方具一往復線性來回動作的機頭;該方法包括:將所述信克片的前端凹設一得與該織針交互動作的凹槽與一鄰接於該凹槽的鼻凸部;控制該機頭於該針床上方往復線性來回動作,令該織針動作形成一具有暫停收針動作的分段收針行程,而該分段收針行程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收針段、一第二收針段,以及一介於該第一收針段與該第二收針段之間產生該暫停收針動作的延遲收針段;同時喂入一第一色紗與一位於該第一色紗上方的第二色紗予該橫編機;令該信克片在該織針位於該第二收針段的期間得以該鼻凸部前緣將該第一色紗與該第二色紗同時推滑向下來進行編織,而形成一該第一色紗位於該第二色紗下方的標準鍍圈,並持續以該標準鍍圈進行編織一單面布匹;以及,當所述單面布匹以該標準鍍圈持續進行編織至預定位置時,控制該機頭令該織針動作另形成一換紗收針行程,並令該信克片在該織針位於該換紗收針行程的期間得以該鼻凸部後緣與該凹槽交接處將該第一色紗挑起至該第二色紗上方後再釋放來進行編織,而形成一該第二色紗位於該第一色紗下方的換紗鍍圈。
更進一步地,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中所述換紗鍍圈二端的交接處亦為該第二色紗位於該第一色紗下方。
更進一步地,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克片的該鼻凸部前緣下方延伸凹設一喉托部。
更進一步地,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中所述機頭至少包括一信克片控制山板與一設於該信克片控制山板下方的織針控制山板。
更進一步地,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中所述機頭於該針床上方往復線性來回動作而帶動該信克片的未端上下位移,並於該信克片控制山板上形成一信克軌跡;而該信克軌跡至少包括有一得以該鼻凸部後緣與該凹槽交接處將該第一色紗挑起至該第二色紗上方後再釋放的挑紗動作行程,以及一得以該鼻凸部前緣將該第一色紗與該第二色紗同時推滑向下的推紗動作行程;其中該挑紗動作行程具有一挑紗上坡段與一挑紗下坡段,而該推紗動作行程具有一推紗上坡段與一推紗下坡段。
更進一步地,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中所述機頭於該針床上方往復線性來回動作而帶動該織針上下位移,並於該織針控制山板上形成一具有該分段收針行程與該換紗收針行程且得以互換的織針軌跡。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相較於現有技術實質所達成的有益效果在於:一、發明藉由該信克片所設的該凹槽與該鼻凸部來配合該織針不同行程的收針動作,即可達成僅需利用同一針床來平織即可變換不同顏色的紗線進行鍍圈,而織造出完全以技術正面來形成之不同色彩變化或其圖形變化的單面布匹,有效解決現有技術所織造出的匹布其結構外觀發生不協調的問題;二、再者,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織造出的匹布不但可完全迎合市場上的需求,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更可滿足織造者節省工時以降低織造成本與增加產能的需求。
有關本發明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較佳實施例及詳細技術內容,茲配合圖式說明如後。首先,請同時參閱「圖1」~「圖3」所示;其中,「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橫編機局部側視平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信克片與織針編織形成標準鍍圈的軌跡局部平面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圖2」中信克片與織針於第一瞬間位置動作的局部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看出,所述橫編機10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包括二針床50 (Needle Bed)與一設於該針床50上方可往復線性來回動作的機頭20 (Carriage);其中,該針床50設有複數的織針60 (Latch Needle)與複數樞設於該針床50上端並鄰置於每一該織針60旁的信克片70 (Sinker) (由於該信克片70所設置的位置為該項技藝具通常知識者可得知,故省略無繪示。);其中,該織針60上端具一針鉤601 (Hook)與一針舌602 (Latch);而該機頭20則至少包括一信克片控制山板30 (Sinker Control Means)與一設於該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下方的織針控制山板40 (Needle Control Means);另外,該信克片70具有一樞設於該針床50的軸孔71 (Axle Hole),且該信克片70的前端還凹設有一得與該織針60交互動作的凹槽72 (Indentation)與一鄰接於該凹槽72的鼻凸部73 (請參考「圖3」所示),以及一位於該鼻凸部73前緣下方所延伸凹設的喉托部74,而該信克片70的未端則是用以提供該信克片控制山板30來帶動而可上下位移的信克托腳(由於此為該項技藝具通常知識者可得知,故省略無繪示),故當該信克托腳被上下帶動後,進而可藉由該軸孔71的樞接關係而造成該凹槽72、該鼻凸部73與該喉托部74的同步反向地上下位移。
另外,關於本發明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該橫編機10至少具有一針床50,該針床50具有複數的織針60與複數樞設於該針床50上端並鄰置於每一該織針60旁的信克片70,而該針床50上方具一往復線性來回動作的機頭20;該方法包括:將所述信克片70的前端凹設一得與該織針60交互動作的凹槽72與一鄰接於該凹槽72的鼻凸部73;控制該機頭20於該針床50上方往復線性來回動作,令該織針60動作形成一具有暫停收針動作的分段收針行程440,而該分段收針行程440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收針段441 (First Stitching Section)、一第二收針段442 (Second Stitching Section),以及一介於該第一收針段441與該第二收針段442之間產生該暫停收針動作的延遲收針段443 (Delayed Stitching Section);同時喂入一第一色紗91 (First Coloration Yarn)與一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上方(若以相對於該橫編機10所織造出的技術正面布匹而言,亦可稱之為「後方」)的第二色紗92 (Second Coloration Yarn)予該橫編機10;令該信克片70可利用該織針60在該延遲收針段443產生該暫停收針動作所造成的延遲收針時間,才能在該織針60位於該第二收針段442的期間得以該鼻凸部73前緣將該第一色紗91與該第二色紗92同時推滑向下來進行編織,而形成一該第一色紗91位於該第二色紗92下方(若以相對於該橫編機10所織造出的技術正面布匹而言,亦可稱之為「前方」)的標準鍍圈80 (Standard Plating)(如「圖9」與「圖10」所示),並持續以該標準鍍圈80進行編織一單面布匹;以及,當所述單面布匹以該標準鍍圈80持續進行編織至預定位置時,控制該機頭20令該織針60動作另形成一換紗收針行程45,並令該信克片70在該織針60位於該換紗收針行程45直接收針而讓該第一色紗91降低的期間,剛好才得以該鼻凸部73後緣與該凹槽72交接處將該第一色紗91挑起至該第二色紗92上方(後方)之後再釋放來進行編織,而形成一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的換紗鍍圈90 (Interchanged Plating) (如「圖17」~「圖19」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該換紗鍍圈90二端的交接處900亦為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前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機頭20於該針床50上方往復線性來回動作而帶動該信克片70的未端上下位移時,該信克片70的未端則將會於該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上形成一如「圖2」中以假想線(Phantom Line 又稱:鏈線)表示的信克軌跡31 (Sinker Track);而該信克軌跡31則至少包括有一得以該鼻凸部73後緣與該凹槽72交接處將該第一色紗91挑起至該第二色紗92上方後再釋放的挑紗動作行程32,以及一得以該鼻凸部73前緣將該第一色紗91與該第二色紗92同時推滑向下的推紗動作行程33;其中該挑紗動作行程32具有一挑紗上坡段321與一挑紗下坡段322,而該推紗動作行程33具有一推紗上坡段331與一推紗下坡段332 (如「圖2」或「圖11」所示)。
為了能更清楚說明本發明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首先,請同時參閱「圖2」與「圖11」所示;其中,「圖2」為本發明信克片與織針編織形成標準鍍圈的軌跡局部平面示意圖;而「圖11」為本發明信克片與織針編織形成換紗鍍圈的軌跡局部平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看出,除了上述內容所述該信克片70會於該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上形成該信克軌跡31之外,該織針60亦會被該織針控制山板40帶動而上下位移,並於該織針控制山板40上形成一具有該分段收針行程440與該換紗收針行程45且得以互換的織針軌跡44(Needle Main Track 44,於圖中分別以「假想線」表示);然而於「圖2」中,我們亦可於該分段收針行程440旁邊看到另有一以虛線(Hidden Line 又稱:隱藏線)表示的換紗收針行程45,且由該換紗收針行程45即可看出,當使用者並未控制該機頭20令該織針60形成該換紗收針行程45時,則該織針60常態是以該分段收針行程440來延遲收針而織造出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上方(若以相對於該橫編機10所織造出的技術正面布匹而言,亦可稱之為「後方」)的標準鍍圈80,且該織針60常態皆會於該織針控制山板40上形成該分段收針行程440;而於「圖11」中,我們同樣可於該換紗收針行程45旁邊看到另有一以虛線(Hidden Line)表示的該分段收針行程440,且由「圖11」可看出,當使用者控制該機頭20令該織針60形成該換紗收針行程45時,該織針60則可直接收針而織造出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若以相對於該橫編機10所織造出的技術正面布匹而言,亦可稱之為「前方」)的換紗鍍圈90,達成本發明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
另外,再請同時參閱「圖2」~「圖10」所示;其中,「圖3」~「圖10」為本發明「圖2」中信克片與織針於各瞬間位置連續動作的局部示意圖。為了能更清楚說明該織針60的該分段收針行程440與該信克片70動作得以相互配合並形成該標準鍍圈80,故於「圖2」中發明人還以八條假想線的瞬間位置1~8 (Moment Position 1~8)來標示,並另將該織針60與該信克片70之間的相互動作關係分別以位於各該瞬間位置1~8的方式來繪製與呈現其連續動作;以下,發明人將分別就「圖2」中該瞬間位置1~8來詳加說明該織針60與該信克片70之間的相互動作關係。首先,如「圖3」所示;於該瞬間位置1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尚未被帶動進入該挑紗上坡段321時,則該凹槽72亦並無任何位移動作,而此時圖中以實線表示的該第一色紗91與其上方以虛線表示的該第二色紗92同時被餵入,且此時該織針60亦尚未進入該第一收針段441而無收針動作。如「圖4」所示;於該瞬間位置2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正當要被帶動進入該挑紗上坡段321而向上位移時,則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亦同時開始要向下位移,而此時該織針60已開始進入該第一收針段441要進行第一段的收針動作,但該織針60並未接觸到該第一色紗91與該第二色紗92。如「圖5」所示;於該瞬間位置3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經位於該挑紗上坡段321而向上位移時,則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亦已同時向下位移,此時該織針60則已位於該延遲收針段443而暫停收針動作,因此該織針60亦未接觸到該第一色紗91與該第二色紗92。如「圖6」所示;於該瞬間位置4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向上位移至該挑紗上坡段321的最高點後,則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亦已同時向下位移至最低點,而此時該織針60仍然位於該延遲收針段443維持暫停收針動作,因此該織針60亦未接觸到該第一色紗91與該第二色紗92;另外,此時該信克片70的未端則正準備進入該挑紗下坡段322,而該織針60此時則正準備進入該第二收針段442以便進行下一段的收針動作。如「圖7」所示;於該瞬間位置5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向下位移至該挑紗下坡段322最低點時,則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同時亦停止向上位移,此時該織針60正位於該第二收針段442而再次進行收針動作,故以實線表示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其上方以虛線表示的該第二色紗92則同時被該針鉤601向下勾拉,且該針舌602亦已被上一次所形成的該標準鍍圈80所帶動而封閉該針鉤601。如「圖8」所示;於該瞬間位置6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先經由該推紗上坡段331向上位移之後再進入該推紗下坡段332又向下位移時,則表示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亦會同時先向下位移後再向上位移,而該織針60則此時仍位於該第二收針段442持續進行收針動作,此即可讓同時被勾拉下來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其上方的該第二色紗92先觸及到該凹槽72後而順勢滑過向下位移的該鼻凸部73又再次被向上位移的該鼻凸部73頂推,此動作之目的實為了讓該第一色紗91與在其上方的該第二色紗92的關係位能更加確實。如「圖9」所示;於該瞬間位置7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向下位移正要進入該推紗下坡段332的最下方時,該信克片70的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則同時也向上位移正要進入停止位移動作的階段,此時該織針60已離開該第二收針段442而停止了收針動作,而在下方(亦即:前方;由於本案圖中所示的技術正面是由下向上觀之,故可謂為「前方」)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上方(後方)的該第二色紗92則已被下拉成環(形成另一標準鍍圈80),且已停止了持續被下拉的動作;另外,此時該標準鍍圈80所延伸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其上方的該第二色紗92則可順勢滑入了該信克片70的該喉托部74內。如「圖10」所示;於該瞬間位置8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完全離開該推紗下坡段332時,該信克片70的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則亦已停止位移動作,此時該織針60早已完全停止了收針動作,而在下方(前方)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上方(後方)的該第二色紗92所形成的該標準鍍圈80現已完全成環,且該織針60則將會等待下一次的起針、清環與鉤紗等持續的連續動作完成該單面布匹。如上所述,該信克片70在該織針60位於該第二收針段442的期間得以該鼻凸部73前緣將該第一色紗91與該第二色紗92同時推滑向下來進行編織,而形成該第一色紗91位於該第二色紗92下方(前方)的該標準鍍圈80,並可持續以該標準鍍圈80進行編織單面布匹。然而,當所述單面布匹以該標準鍍圈80持續進行編織至預定位置時,該信克片70在該織針60位於該換紗收針行程45的期間得以該鼻凸部73後緣與該凹槽72交接處將該第一色紗91挑起至該第二色紗92上方(後方)之後再釋放來進行編織,形成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前方)的該換紗鍍圈90之動作,以下將加以詳細說明。
請同時參閱「圖11」~「圖19」所示;其中,「圖12」~「圖19」為本發明「圖11」中信克片與織針於各瞬間位置連續動作的局部示意圖。同樣地,為了能更清楚說明該織針60的該換紗收針行程45與該信克片70的挑紗動作得以相互配合並形成該換紗鍍圈90,故於「圖11」中發明人也以八條假想線的瞬間位置1~8 (Moment Position 1~8)來標示,並另將該織針60與該信克片70之間的相互動作關係分別以位於各該瞬間位置1~8的方式來繪製與呈現其連續動作;以下,發明人將分別就「圖11」中該瞬間位置1~8來詳加說明該織針60與該信克片70之間的相互動作關係。首先,如「圖12」所示;於該瞬間位置1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尚未被帶動進入該挑紗上坡段321時,則該凹槽72亦並無任何位移動作,而此時圖中以實線表示的該第一色紗91與其上方以虛線表示的該第二色紗92同時被餵入,且此時該織針60亦尚未進入該第一收針段441而無收針動作。如「圖13」所示;於該瞬間位置2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正當要被帶動進入該挑紗上坡段321而向上位移時,則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亦同時開始要向下位移,並令該第一色紗91可進入該信克片70的該凹槽72上方,而此時該織針60已開始進入該換紗收針行程45要直接進行收針動作,雖然該織針60並未接觸到該第一色紗91(以實線表示)與該第二色紗92(以虛線表示),但該織針60正在迅速地進行收針動作。如「圖14」所示;於該瞬間位置3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經位於該挑紗上坡段321而向上位移時,則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亦已同時向下位移,此時該織針60則仍在該換紗收針行程45正迅速地持續進行收針動作,而位於該凹槽72上方的該第一色紗91則會因為被快速下拉而觸及到該鼻凸部73,並被該鼻凸部73後緣與該凹槽72交接處挑起至該第二收針段442的上方(後方)。如「圖15」所示;於該瞬間位置4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向上位移至該挑紗上坡段321的最高點後,則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亦已同時向下位移至最低點,而此時該織針60亦仍在該換紗收針行程45亦迅速地持續進行收針動作,故該第一色紗91早已被挑至該第二色紗92上方而迅速地被該針鉤601向下勾拉,且該針舌602亦已被先前的該標準鍍圈80所帶動而封閉該針鉤601,並另外形成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前方)的該換紗鍍圈90;另外,該換紗鍍圈90所延伸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其下方(前方)的該第二色紗92,則會因為該鼻凸部73向下位移至最低點而被釋放,並開始順勢滑至該該鼻凸部73前緣。如「圖16」所示;於該瞬間位置5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向下位移進入該挑紗下坡段322最低點時,則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同時亦會向上位移之後而停止,此時該織針60則仍在該換紗收針行程45持續進行收針動作,然而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前方)的該換紗鍍圈90持續被該織針60收針動作所下拉,因此該換紗鍍圈90所延伸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其下方(前方)的該第二色紗92則已滑至該鼻凸部73前緣並仍在持續地向下滑動中。如「圖17」所示;於該瞬間位置6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先經由該推紗上坡段331向上位移之後再進入該推紗下坡段332又向下位移時,則表示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亦會同時先向下位移後再向上位移,而該織針60此時則已離開了該換紗收針行程45而停止了收針動作,在下方(前方)的該第二色紗92與在上方(後方)的該第一色紗91則已被下拉成環(該換紗鍍圈90),且已停止了持續被下拉的動作;另外,此時該換紗鍍圈90所延伸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其下方(前方)的該第二色紗92,則已順勢滑入了該信克片70的該喉托部74之內。如「圖18」所示;於該瞬間位置7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向下位移正要進入該推紗下坡段332的最下方時,該信克片70的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則同時也向上位移正要進入停止位移動作的階段,此時該織針60早已離開了該換紗收針行程45且停止收針,而在下方(前方)的該第二色紗92與在上方(後方)的該第一色紗91則早已被下拉成環(該換紗鍍圈90),且早已停止持續被下拉的動作;另外,此時該換紗鍍圈90所延伸的該第一色紗91與在其下方(前方)的該第二色紗92,則已早已滑入該信克片70的該喉托部74之內。「圖19」所示;於該瞬間位置8時,即當該信克片70的未端已完全離開該推紗下坡段332時,該信克片70的該凹槽72與該鼻凸部73則亦已停止位移動作,此時該織針60早已完全停止了收針動作,而在下方(前方)的該第二色紗92與在上方(後方)的該第一色紗91所形成的(該換紗鍍圈90現已完全成環,且該織針60則將會等待下一次的起針、清環與鉤紗等持續的連續動作完成該單面布匹。如上所述,該信克片70在該織針60位於該換紗收針行程45的期間,以該鼻凸部73後緣與該凹槽72交接處將該第一色紗91挑起至該第二色紗92上方後再釋放來進行編織,而形成一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的換紗鍍圈90之技術手段,達成本發明僅需利用同一針床來平織即可變換不同顏色的紗線進行鍍圈,並織造出完全以技術正面來形成之不同色彩變化或其圖形變化的單面布匹。
以上已將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爲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即凡依本發明請求項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的專利涵蓋範圍內。
1~8‧‧‧瞬間位置
10‧‧‧橫編機
20‧‧‧機頭
30‧‧‧信克片控制山板
31‧‧‧信克軌跡
32‧‧‧挑紗動作行程
321‧‧‧挑紗上坡段
322‧‧‧挑紗下坡段
33‧‧‧推紗動作行程
331‧‧‧推紗上坡段
332‧‧‧推紗下坡段
40‧‧‧織針控制山板
44‧‧‧織針軌跡
440‧‧‧分段收針行程
441‧‧‧第一收針段
442‧‧‧第二收針段
443‧‧‧延遲收針段
45‧‧‧換紗收針行程
50‧‧‧針床
60‧‧‧織針
601‧‧‧針鉤
602‧‧‧針舌
70‧‧‧信克片
71‧‧‧軸孔
72‧‧‧凹槽
73‧‧‧鼻凸部
74‧‧‧喉托部
80‧‧‧標準鍍圈
90‧‧‧換紗鍍圈
900‧‧‧交接處
91‧‧‧第一色紗
92‧‧‧第二色紗
圖1,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橫編機局部側視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信克片與織針編織形成標準鍍圈的軌跡局部平面示意圖。 圖3 ~ 圖10,為本發明「圖2」中信克片與織針於各瞬間位置連續動作的局部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信克片與織針編織形成換紗鍍圈的軌跡局部平面示意圖。 圖12 ~ 圖19,為本發明「圖11」中信克片與織針於各瞬間位置連續動作的局部示意圖。
1~8‧‧‧瞬間位置
31‧‧‧信克軌跡
32‧‧‧挑紗動作行程
321‧‧‧挑紗上坡段
322‧‧‧挑紗下坡段
33‧‧‧推紗動作行程
331‧‧‧推紗上坡段
332‧‧‧推紗下坡段
44‧‧‧織針軌跡
440‧‧‧分段收針行程
441‧‧‧第一收針段
442‧‧‧第二收針段
443‧‧‧延遲收針段
45‧‧‧換紗收針行程
60‧‧‧織針
601‧‧‧針鉤
602‧‧‧針舌

Claims (4)

  1. 一種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所述橫編機(10)至少具有一針床(50),該針床(50)具有複數的織針(60)與複數樞設於該針床(50)上端的信克片(70),每一該信克片(70)分別鄰置於每一該織針(60)旁,而該針床(50)上方具一往復線性來回動作的機頭(20),該機頭(20)至少包括一用以控制該些信克片(70)的信克片控制山板(30)與一設於該信克片控制山板(30)下方並用以控制該些織針(60)的織針控制山板(40);該方法包括:將所述信克片(70)的前端凹設一得與該織針(60)交互動作的凹槽(72)與一鄰接於該凹槽(72)的鼻凸部(73);控制該機頭(20)於該針床(50)上方往復線性來回動作而帶動該信克片(70)上下位移,令該信克片(70)形成單一的一信克軌跡(31),同時間,控制該機頭(20)於該針床(50)上方往復線性來回動作而帶動該織針(60)上下位移,令該織針(60)動作形成一織針軌跡(44),該織針軌跡(44)具有一暫停收針動作的分段收針行程(440),而該分段收針行程(440)至少包括有一第一收針段(441)、一第二收針段(442),以及一介於該第一收針段(441)與該第二收針段(442)之間產生該暫停收針動作的延遲收針段(443);同時喂入一第一色紗(91)與一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上方的第二色紗(92)予該橫編機(10);令該信克片(70)在該織針(60)位於該第二收針段(442)的期間得以該鼻凸部(73)前緣將該第一色紗(91)與該第二色紗(92)同時推滑向下來進行編織,而形成一該第一色紗(91)位於該第二色紗(92)下方的標準鍍圈(80),並持續以該標準鍍圈(80)進行編織一單面布匹;以及,當所述單面布匹以該標準鍍圈(80)持續進行編織至預定位置時,利用 該織針(60)於該織針軌跡(44)中另進入一換紗收針行程(45),並利用該信克片(70以該鼻凸部(73)後緣與該凹槽(72)交接處將該第一色紗(91)挑起至該第二色紗(92)上方後再釋放來進行編織,而形成一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的換紗鍍圈(90)。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中所述換紗鍍圈(90)二端的交接處(900)亦為該第二色紗(92)位於該第一色紗(91)下方。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克片(70)的該鼻凸部(73)前緣下方延伸凹設一喉托部(74)。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其中該信克軌跡(31)至少包括有一得以該鼻凸部(73)後緣與該凹槽(72)交接處將該第一色紗(91)挑起至該第二色紗(92)上方後再釋放的挑紗動作行程(32),以及一得以該鼻凸部(73)前緣將該第一色紗(91)與該第二色紗(92)同時推滑向下的推紗動作行程(33);其中該挑紗動作行程(32)具有一挑紗上坡段(321)與一挑紗下坡段(322),而該推紗動作行程(33)具有一推紗上坡段(331)與一推紗下坡段(332)。
TW104106966A 2015-03-05 2015-03-05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TWI6081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6966A TWI608140B (zh) 2015-03-05 2015-03-05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06966A TWI608140B (zh) 2015-03-05 2015-03-05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672A TW201632672A (zh) 2016-09-16
TWI608140B true TWI608140B (zh) 2017-12-11

Family

ID=57443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6966A TWI608140B (zh) 2015-03-05 2015-03-05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814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77590A (en) * 1926-09-17 1934-10-16 Scott & Williams Inc Process and machine for making plated fabrics
US3859824A (en) * 1973-04-02 1975-01-14 Alexandr Iosifovich Krylov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king weft knitted fabrics including warp yarns and weft yarns interconnected by ground loops
US5345789A (en) * 1991-07-11 1994-09-13 Shima Seiki Mfg.,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placement of yarn feeders
TW246698B (en) * 1993-11-08 1995-05-01 Shima Seiki Mfg Production process of knitted article
TW437755U (en) * 1999-05-31 2001-05-28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ring plating weft feeder of single-face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6568222B1 (en) * 1999-11-17 2003-05-27 Shima Seiki Mfg., Ltd. Sinker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TW201335455A (zh) * 2012-02-15 2013-09-01 Okamoto Corp 具有不同絨毛長度之編織物、編織製品及使用該編織物之襪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77590A (en) * 1926-09-17 1934-10-16 Scott & Williams Inc Process and machine for making plated fabrics
US3859824A (en) * 1973-04-02 1975-01-14 Alexandr Iosifovich Krylov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making weft knitted fabrics including warp yarns and weft yarns interconnected by ground loops
US5345789A (en) * 1991-07-11 1994-09-13 Shima Seiki Mfg.,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placement of yarn feeders
TW246698B (en) * 1993-11-08 1995-05-01 Shima Seiki Mfg Production process of knitted article
TW437755U (en) * 1999-05-31 2001-05-28 Pai Lung Machinery Mill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for ring plating weft feeder of single-face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US6568222B1 (en) * 1999-11-17 2003-05-27 Shima Seiki Mfg., Ltd. Sinker device of flat knitting machine
TW201335455A (zh) * 2012-02-15 2013-09-01 Okamoto Corp 具有不同絨毛長度之編織物、編織製品及使用該編織物之襪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2672A (zh) 2016-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4871B2 (en) Method for knitting interchanged plating on a technical face of a fabric for flat bed knitting machines
JP6042475B2 (ja) 横編機が技術面片面で糸交換プレーティングを編織する方法
CN101654837A (zh)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
CN112481787B (zh) 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TWI608140B (zh) 橫編機以技術正面單面編織出換紗鍍圈的方法
CN106032604B (zh) 横编机以技术正面单面编织出换纱镀圈的方法
CN111778625B (zh) 一种单面提花毛绒机及其编织工艺
CN111648011B (zh) 一种套针走编织工位方法
CN103850050A (zh) 一种带有纬纱送线装置的针织机
CN206916375U (zh) 一种不使用沉降片的拉舍尔经编机
CN202007303U (zh) 苎麻横机针织面料
KR101698078B1 (ko) 평판 편물기용 테크니컬 면의 일면에 교대 플레이팅을 편물하는 방법
CN202298053U (zh) 电脑横机编织三角系统
CN1936142A (zh) 针织工具
CN203065761U (zh) 针织横机的起底装置
CN203021743U (zh) 一种带有纬纱送线装置的针织机
CN212640780U (zh) 直选针织机及其山板结构
CN202936589U (zh) 一种针织机
CN212669960U (zh) 一种单面提花毛圈机
CN202124727U (zh) 一种粗针距横机三角走针控制机构
CN202849723U (zh) 编织三角机构
CN217757846U (zh) 一种单面衬垫提花用三角机构
CN216274608U (zh) 一种多纱筒电脑针织横机
CN212669958U (zh) 一种单面提花毛圈编织结构
CN214529495U (zh) 一种限位结构沉降片及针织横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