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920A - 接触件载体 - Google Patents

接触件载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30920A
CN106030920A CN201580008778.XA CN201580008778A CN106030920A CN 106030920 A CN106030920 A CN 106030920A CN 201580008778 A CN201580008778 A CN 201580008778A CN 106030920 A CN106030920 A CN 106030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arrier
region
contact
grafting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87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30920B (zh
Inventor
S·施耐德
H·迈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6030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30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30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接触元件并且用于和对应接触件载体进行接触的接触件载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接触件载体(1)具有:多个空腔(4),以保持接触元件,该空腔沿插接方向延伸穿过整个接触件载体;以及接触件载体的保持区域(3)和接触件载体的插接区域(2)。根据本发明,接触件载体(1)具有插入斜面(8),该插入斜面使得更容易将接触件载体(1)与对应接触件载体进行接触。本发明涉及插接区域中的改进,以避免两个接触件载体的不正确插接、特别是在插接过程中的接触件载体的抵靠。

Description

接触件载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独立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接触件载体。
在连接技术中需要此类型的接触件载体,以优选地在插接式连接器中接收接触件。此处,接触件载体用于接收接触元件,诸如电、气动或光学接触件。
接触件载体具有空腔,接触元件接收并紧固在空腔中。此处,空腔通常形成为完全贯穿接触件载体的孔。在接触件载体称为连接侧的一侧上,导体由此能够导电连接到接收在空腔中的接触元件。
在与连接侧相反的、称为插接侧的另一侧,接收在空腔中的接触元件设置有用于接触的第二接触件载体。这里,第二接触件载体同样优选接收在插接连接器中,插接连接器可以连接到第一接触件载体的插接连接器。
基于插接连接器和接触件载体的实施例,还可以想到将不同类型的接触元件布置在接触件载体中。作为示例,电源和信号线可以同时接触和传输。
在接触件载体的具体实施例中,这些形成为模块。多个这些模块可以组装一起地插入到插接连接器中。此实施例完全消除为每种具体应用生产用于插接连接器的专用接触件载体的需要,并且反而可以将具有不同接触元件的不同模块彼此组合。
本发明涉及此类型的模块化插接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具体类型的模块化插接连接器中,各个接触件载体(模块)插入到框架并且由此保持在一起。公知模块框架在插接连接器壳体中接收有插入的模块并且由此形成模块化插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从DE 197 07 120C1中已知用于紧固插接连接器模块并用于安装在插接连接器壳体中或用于旋接到壁表面的安装框架。这里,紧固装置设置在插接连接器模块上,紧固装置与安装框架的相对布置的壁部件中设置的凹入部配合作用。接收在安装框架中的插接连接器模块旨在用于与匹配插接连接器中的对应插接连接器模块接触。
这里,接触件载体(插接连接器模块)形状上基本为方形。这使得能够实现多个模块的紧密连续布置。从插接连接器的非模块化领域中也已知此类型的接触件载体。这里,相应较大的接触件载体插入到插接连接器壳体中并且用作接收和接触接触元件的绝缘体。
这些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模块化和非模块化绝缘体的缺点在于,当插接连接器与匹配插接连接器接触时,需要最小程度的精确度。只有当将足够的重视放在插接连接器和匹配插接连接器的对准上时才可以实现无故障接触。
然而,当插接连接器的接触不能够手动、即通过使用者手动进行、而自动进行时,不能够始终确保无故障接触。插接连接经常通过机器人、与机器部件或其它机器部件一起产生。作为示例,在大型工业设备中,更换整个机器模块,插接连接器当与机器元部件接合在一起时必须以非常小的公差彼此对准。
如果不是这样,当设备体不在另一个内部正确滑动而是搁在另一个的顶部时,这可能对插接连接器的构造导致最坏情况。大型设备中的此类型的错误只能在很大难度下被纠正。
当插接连接器系统实际上为模块化时,此问题愈加相关。因为每个单独插接连接器模块具有一定的公差并且这些公差加起来一起起作用。在最坏情况下,多个模块化插接连接器的接触在没有人为介入的情况下甚至不可行。
此类型的故障插接特别发生在当使用的矩形或方形接触件载体在两个空间维度中的公差使用到最大程度时。在每者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具有0.5mm公差的两个可接触接触件载体的系统中,在最大利用两个方向中的此公差的情况下,在两个方向之间的对角线方向上产生0.71mm的有效偏移 产生接触件载体的故障插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插接连接器的接触件载体,其消除或至少最小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接触件载体和插接连接器的缺点。这里,接触件载体和第二插接连接器的接触件载体可以容易地一个在另一个内部而导引到一起。最小化接触件载体抵靠在另一个的顶部的风险,即使在不精确接触的情况下亦是如此。
此问题通过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解决。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及。
接触件载体为基本矩形或方形的基体。基体分成保持区域和插接区域。一个或多个空腔设置在接触件载体中,使得其完全贯穿接触件载体并且区域性地布置在保持区域和插接区域中。
空腔旨在接收接触元件,其中所述接触元件紧固并保持在接触件载体的保持区域中。接触元件可选地可以是电、气动或光学接触元件。接触元件优选形成使得,它们可以通过布置在保持区域中的部件连接到待连接的导体。连接的导体可以离开接触件载体的保持区域中的空腔。
在使用电接触元件的情况下,便于由绝缘材料生产接触件载体,以确保接触元件相对于彼此的电绝缘。
接触件载体的保持区域方便地在其外侧具有适于将接触件载体紧固到插接连接器中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形成为紧固凸缘,以使用螺钉或相似辅助件将接触件载体紧固在插接连接器壳体中。
根据又一实施例,在接触件载体的模块化插接连接器区域中设置成形件,通过该成形件,接触件载体可以形状配合方式接收在例如安装框架中。
接触件载体的插接侧具有至少四个侧面,其延伸离开保持区域并且由界定插接侧终端的盖面所界定终端。空腔的开口设置在盖面中并且延伸穿过接触件载体。空腔中的接触元件的接近和接触通过开口确保。
在侧面和盖面之间,接触件载体形成周边边缘。根据本发明,边缘设有用作插入斜面的倒角。插入斜面解决了本发明提高插接可靠性以及防止由接触件载体一个抵靠在另一个顶部而引起的故障插接的问题。
在方便实施例中,接触件载体上的插接斜面横向于插接方向具有0.2mm和2.5mm之间的尺寸。在符合标准EN 175301-801:2006的实施例中,插接斜面横向于插接方向为至少0.5mm宽。在优选实施例中,插接斜面横向于插接方向在0.3mm和0.8mm之间。
插入斜面的45°角的设计已经被证实是特别方便的。但是,也可以想象具有20°和70°之间的角的插入斜面。30°和55°之间范围中的插入斜面是有利的。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形成接触件载体,使得在彼此邻接的各两个侧面之间不形成边缘(Kante,边线),而是半径(Radius,半径部)。在接触件载体的此实施例中,当接合到另一接触件载体时,故障插接的问题非常大。
由于侧面之间的圆形边缘,盖面上形成插入斜面的倒角同样形成半径。例如,在0.5mm的均一周边倒角的情况下,接触件载体相对于对应接触件载体在X和Y方向的每个方向中的0.5mm的最大偏移导致对角方向(即沿侧面之间的圆形边缘的方向)的0.71mm的有效偏移
然而,因为周边插入斜面在任一点处仅允许0.5mm的偏移,接触件载体不能够插入到对应接触件载体。为了消除此故障,根据本发明的接触件载体在侧面之间的圆形边缘的区域中在盖面中具有阶梯形凹入部。因此,接触件载体被防止抵靠在对应接触件载体上。
阶梯形凹入部方便地形成有与接触件载体上的插入斜面相同的尺寸。由此确保防止在圆形角落区域中的抵靠,即使在两个接触件载体相对彼此的最大偏移的情况下亦是如此。
此类型的插接连接器的偏移也在标准中规定。根据EN 175301-801:2006的插接连接器因此必须能够补偿纵向和横向方向中的0.5mm的偏移。如上所述,在0.5mm的插入斜面下,这是不可能的。为避免必须使得插入斜面不必要的较大,根据本发明的插接连接器满足EN 175301-801:2006的要求。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可行实施例示例,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接触件载体的立体图;
图2示出接触件载体与对应接触件载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3示出另一接触件载体与对应接触件载体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4示出另一接触件载体与对应接触件载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包含部分简化的示意性图示。相同标号有时用于表示相似、但可能不完全相同的元件。相同元件的不同视图可能不同地进行缩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接触件载体1的立体图。接触件载体1具有两个区域,其中这里在底部示出的区域形成保持区域3,而这里在顶部示出的区域形成插接区域2。
多个空腔4形成于接触件载体1中。这里,空腔4从界定插接区域2终端的盖面6延伸穿过整个插接区域2以及整个保持区域3。空腔4在保持区域3的终端面(该面此处不可见)上从接触件载体1的保持区域3离开-以及也从插接区域2离开。
空腔4旨在接收接触元件。这里,接触元件保持在空腔4的保持区域3中并且经由插接端延伸到插接区域2中。接触元件可以通过保持区域3中的空腔4的开口连接到待连接的线缆。
除了容纳和紧固接触元件之外,保持区域3还旨在紧固接触件载体1自身。为此,在接触件载体1的保持区域3中设置装置5,该装置旨在接收接触件载体1并将其紧固在插接连接器中。
这里,装置5可以呈现现有技术中公知的不同实施例。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直角六方体(矩形)成形件设置在接触件载体1上作为装置5。直角六方体装置5可以插入到模块化框架中的对应凹入部中。接触件载体1由此保持在模块化框架中。
通过将多个接触件载体1插入到此类型的模块化框架中,由此组装模块化插接连接器。成品的已装载模块化框架可以紧固在插接连接器壳体中。也可以想象将接触件载体1直接紧固在插接连接器壳体中。
接触件载体1的插接区域2设置用于接合到对应接触件载体20的插接区域。通过将插接区域2插接到接触件载体20的插接区域中,接收在接触件载体1、20中的接触元件彼此连接并且彼此接触。
接触件载体20的插接区域方便地形成,使得其在插入状态下围绕接触件载体1的插接区域2。突入到接触件载体20的插接区域中的接触元件可以由此突入到接触件载体1的空腔4中并且接触接收在其中的接触元件。
接触件载体1的插接区域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侧面7以及界定终端的盖面6。这里,侧面7皆通过半径10互连。
周边倒角设置在接触件载体1上的侧面7与盖面6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周边倒角用作插入斜面8。由此简化接触件载体1的插入区域2插入到对应接触件载体20的插入区域中。基于插入斜面8的大小,接触件载体1、20可在较大公差的情况下一个在另一个内部地接合。
根据本发明,凹入部9形成在接触件载体1的插入区域2的角落区域中。凹入部9的尺寸被设计成,使得他们省略半径10所围绕的插入斜面8的角落区域。由此消除根据本发明的问题,即在两个方向(y、y)中利用插入斜面8的情况下阻止接触件载体1、20的接合在一起。在图2中将更详细地再次图示根据本发明的问题。
图2示出接触件载体1和布置在其上的对应接触件载体20的细节(Ausschnitt)。这里,局部示出接触件载体20,以提供接触件载体1、20的接触的内部视图。
仅示出接触件载体20的部分插入区域。为简化缘故,未示出接触件载体20位于插入区域上方的其他部分。接触件载体20的侧面21在其前方区域中被切开。由此可以示出在底部处示出的接触件载体1的插入斜面8的视图。也仅仅部分示出接触件载体1。
此视图中已经省略诸如空腔4的细节。仅仅图示与解释相关的元件。
在左侧,可以看到接触件载体1的侧面7之间的半径10,该半径在面向接触件载体20的上端处同样通过插入斜面8形成倒角。由于插入斜面8,在朝向盖面6的边缘11处的半径10更小。
接触件载体1、20的插入区域的尺寸方便地设计,使得接触件载体1的插入区域2可以形状配合方式引入到接触件载体20的插入区域中。为此,有利地将接触件载体20的侧面21之间的半径22选择成稍大于接触件载体1的侧面7之间的半径10。
图2图示接触件载体1、20接合时插入斜面8在X方向和在Y方向中完全利用的状态。由于接触件载体1相对于接触件载体20在X和Y方向上偏移插入斜面8的宽度,所以导致朝半径22的对角偏移。然而,此偏移大于插入斜面8在半径22的区域F中的宽度。接触件载体20由此在区域F以最大X和Y偏移抵靠在接触件载体1上。
在接触件载体1、20的机械、非人工接触的情况下,由此在接触件载体1、20处产生不可避免的损坏。
与图2完全相同的视角,图3示出接触件载体1以及布置在其上的对应接触件载体20的细节。然而,在图3中,图示另一个实施例的接触件载体1,其中凹入部9形成于接触件载体1的角落区域中的插入斜面8中。
在图2中更详细解释的本发明的问题通过接触件载体1的角落区域中的凹入部9解决。避免接触件载体20的半径22与接触件载体1的插入斜面8处的更小半径11的重叠。甚至当在X方向和Y方向上完全利用插入斜面8时,接触件载体20不再会抵靠在接触件载体1上。
特别是在自动化领域中,当插接连接件通过机器人机械插接时或当替换更大机器模块时,因此不再需要手动介入来确保完全接触。显著最小化瑕疵接触区域F(图2)中的故障插接的危险。
图4中图示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其再次如图2从完全相同的视角示出接触件载体1和布置在其上的对应接触件载体20的细节。然而,在图4中,接触件载体1在接触件载体1的角落区域中不设有凹入部9。
凹入部9的功能在此实施例中由半径11的扩大来提供。由于插入斜面8与半径10区域中的盖面6之间的更大半径,具有半径11的边缘与接触件载体20的半径22配合。
由于半径扩大,获得与通过引入凹入部9所获得的相同效果。接触件载体20不再抵靠在接触件载体1上,即使在X方向和在Y方向上完全利用插入斜面8的情况下亦是如此。
图5和6示出本发明的两个又一特殊实施例。与图2、3、和4的实施例相同的视角图示该实施例。
在图5的实施例中,如同从图1-4已知的那样,插入斜面8一体成形于接触件载体1上。相比而言,凹入部9设置在对应接触件载体20上。
这里,凹入部9面向接触件载体1布置在侧面21之间的角落区域中。由此根据本发明实现如第一所示实施例(图1和图3)的相同效果。
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也实现相同的效果。这里,插入斜面8一体成形在对应接触件载体20上。如图3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一样,凹入部9一体成形于接触件载体1上。
元件符号列表
1 接触件载体
2 插接区域
3 保持区域
4 空腔
5 紧固装置
6 盖面
7 侧面
8 插入斜面
9 凹入部
10 半径
11 内径
12 空腔
20 接触件载体
21 侧面
22 半径
X X方向
Y Y方向
F 瑕疵接触区域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接触件载体(1、20),其由绝缘材料形成,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形成用于接收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空腔(4),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具有插接区域(2)和保持区域(3),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腔(4)沿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插接方向至少延伸穿过所述保持区域(3),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在所述保持区域(3)上具有用于紧固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装置(5),以及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所述插接区域(2)包括远离所述保持区域(3)延伸的至少四个侧面(7、21),并且还
包括盖面(6),其终止所述插接区域(3)并且形成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插接面,
周边边缘形成于所述插接区域(2)的所述侧面(7、21)和所述盖面(6)之间的区域中,其中所述边缘形成为插入斜面(8),
其中,所述插接区域(2)在彼此邻接的各两侧面(7、21)之间设有半径(10、22),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具有凹入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相对于所述盖面(6)具有20°和70°之间的角。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具有至少0.2mm到至多2.5mm的尺寸。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的所述凹入部(9)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所述盖面的高度逆着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所述插接方向减少至少所述插入斜面(8)的高度。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的所述凹入部(9)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所述凹入部(9)从所述侧面(7、21)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至少所述插入斜面(8)的宽度进入所述插接区域(2)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在空腔(4)接近一个所述侧面(7、21)的区域中具有凹入部(13)。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空腔(4)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接触件载体(1),延伸穿过所述保持区域(3)和所述插接区域(2)。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件载体(20)的所述插接区域(2)包括另一个空腔(12),其能够从所述盖面(6)接近,并且所述空腔(12)的内侧形成所述侧面(21)。
9.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部(9)通过扩大形成于所述插入斜面(8)和所述盖面(6)之间的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内径(11)而形成。
10.一种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由绝缘材料形成,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每者形成用于接收对应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空腔(4),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每者具有插接区域(2)和保持区域(3),
其中,每个接触件载体(1、20)的所述至少一个空腔(4)沿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插接方向至少延伸穿过所述保持区域(3),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在所述保持区域(3)上具有用于紧固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装置(5),以及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所述插接区域(2)包括远离所述保持区域(3)延伸的至少四个侧面(7、21),并且还
包括盖面(6),其终止所述插接区域(3)并且形成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插接面,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载体(1)形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空腔(4)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接触件载体(1),延伸穿过所述保持区域(3)和所述插接区域(2),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载体(20)形成使得,所述接触件载体(20)的所述插接区域(2)包括另一个空腔(12),其能够从所述盖面(6)接近,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载体(1)的所述插接区域(2)能够接收在所述第二接触件载体(20)的所述插接区域(2)的所述空腔(12)中,
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接触件载体(1、20)在所述接触件载体的所述插接区域(2)的所述侧面(7、21)和所述盖面(6)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周边边缘,其中整个边缘形成为插入斜面(8),以及
另一个所述接触件载体(20、1)在所述接触件载体的各两个侧面(21、7)和所述盖面(6)之间的角落区域中具有凹入部(9)。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相对于所述盖面(6)具有20°和70°之间的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0-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具有至少0.2mm到至多2.5mm的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区域(2)在彼此邻接的各两侧面(7、21)之间设有半径(10、2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部(9)设置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所述凹入部(9)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所述盖面(16)的高度减少至少所述插入斜面(8)的高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5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部(9)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所述凹入部(9)从所述侧面(7、21)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至少所述插入斜面(8)的宽度。

Claims (18)

1.一种接触件载体(1、20),其由绝缘材料形成,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形成用于接收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空腔(4),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具有插接区域(2)和保持区域(3),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空腔(4)沿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插接方向至少延伸穿过所述保持区域(3),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在所述保持区域(3)上具有用于紧固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装置(5),以及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所述插接区域(2)包括远离所述保持区域(3)延伸的至少四个侧面(7、21),并且还
包括盖面(6),其终止所述插接区域(3)并且形成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插接面,
其特征在于,
周边边缘形成于所述插接区域(2)的所述侧面(7、21)和所述盖面(6)之间的区域中,
其中所述边缘形成为插入斜面(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相对于所述盖面(6)具有20°和70°之间的角。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具有至少0.2mm到至多2.5mm的尺寸。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区域(2)在彼此邻接的各两侧面(7、21)之间有半径(10、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具有凹入部(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的所述凹入部(9)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所述盖面的高度逆着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所述插接方向减少至少所述插入斜面(8)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的所述凹入部(9)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所述凹入部(9)从所述侧面(7、21)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至少所述插入斜面(8)的宽度进入所述插接区域(2)中。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在空腔(4)接近所述侧面(7、21)的区域中具有凹入部(13)。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空腔(4)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接触件载体(1),延伸穿过所述保持区域(3)和所述插接区域(2)。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2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件载体(20)的所述插接区域(2)包括另一个空腔(12),其能够从所述盖面(6)接近,并且所述空腔(12)的内侧形成所述侧面(21)。
11.根据权利要求5-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接触件载体(1、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部(9)通过扩大形成于所述插入斜面(8)和所述盖面(6)之间的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内径(11)而形成。
12.一种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由绝缘材料形成,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每者形成用于接收对应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空腔(4),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每者具有插接区域(2)和保持区域(3),
其中,每个接触件载体(1、20)的所述至少一个空腔(4)沿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插接方向至少延伸穿过所述保持区域(3),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在所述保持区域(3)上具有用于紧固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装置(5),以及
其中,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所述插接区域(2)包括远离所述保持区域(3)延伸的至少四个侧面(7、21),并且还
包括盖面(6),其终止所述插接区域(3)并且形成所述接触件载体(1、20)的插接面,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载体(1)形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空腔(4)沿所述插接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接触件载体(1),延伸穿过所述保持区域(3)和所述插接区域(2),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件载体(20)形成使得,所述接触件载体(20)的所述插接区域(2)包括另一个空腔(12),其能够从所述盖面(6)接近,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件载体(1)的所述插接区域(2)能够接收在所述第二接触件载体(20)的所述插接区域(2)的所述空腔(12)中,
其特征在于,
一个所述接触件载体(1、20)在所述接触件载体的所述插接区域(2)的所述侧面(7、21)和所述盖面(6)之间的区域中形成周边边缘,其中整个边缘形成为插入斜面(8),以及
另一个所述接触件载体(20、1)在所述接触件载体各两个侧面(21、7)和所述盖面(6)之间的角落区域中具有凹入部(9)。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相对于所述盖面(6)具有20°和70°之间的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2-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斜面(8)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具有至少0.2mm到至多2.5mm的尺寸。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区域(2)在彼此邻接的各两侧面(7、21)之间设有半径(10、2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部(9)设置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所述凹入部(9)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所述盖面(16)的高度减少至少所述插入斜面(8)的高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7所述的由两个接触件载体(1、20)构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入部(9)在所述半径(10、22)的区域中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所述凹入部(9)从所述侧面(7、21)横向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至少所述插入斜面(8)的宽度。
CN201580008778.XA 2014-02-20 2015-02-19 接触件载体 Active CN1060309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02171.1A DE102014102171B4 (de) 2014-02-20 2014-02-20 Kontaktträger
DE102014102171.1 2014-02-20
PCT/DE2015/100067 WO2015124146A1 (de) 2014-02-20 2015-02-19 Kontaktträg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30920A true CN106030920A (zh) 2016-10-12
CN106030920B CN106030920B (zh) 2019-02-19

Family

ID=5282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8778.XA Active CN106030920B (zh) 2014-02-20 2015-02-19 接触件载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66689B2 (zh)
EP (1) EP3108546B1 (zh)
CN (1) CN106030920B (zh)
DE (1) DE102014102171B4 (zh)
PL (1) PL3108546T3 (zh)
RU (1) RU2641708C1 (zh)
WO (1) WO20151241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7107569U1 (de) 2017-12-13 2018-01-08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Kontaktträger mit Aussparung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2432A (en) * 1978-12-06 1982-06-01 Molex Incorporated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assembly
US5263871A (en) * 1991-08-27 1993-11-23 Yazaki Corporation Device for interconnecting connectors
CN201994451U (zh) * 2010-12-01 2011-09-28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侧立式电连接器
CN102738675A (zh) * 2011-04-08 2012-10-17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导体连接插头、插接器和由它们组成的套件
DE202013103611U1 (de) * 2013-08-12 2013-09-19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Halterahmen für Steckverbind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5515A (en) * 1985-07-12 1987-04-07 Amp Incorporated Double row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252089A (en) * 1989-12-20 1993-10-12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apparatus
JP2500240Y2 (ja) * 1991-01-11 1996-06-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低挿抜力コネクタ
JP2784366B2 (ja) * 1993-04-12 1998-08-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駆動レバーを有する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JP2799444B2 (ja) * 1993-04-21 1998-09-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割多極コネクタ
RU2064213C1 (ru) * 1993-11-02 1996-07-20 Калмыков 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Герметичны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JP2604378Y2 (ja) * 1993-12-06 2000-05-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ホルダ付き二重係止コネクタ
JP2962156B2 (ja) * 1994-08-09 1999-10-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分割式コネクタ
JP3278028B2 (ja) * 1994-11-07 2002-04-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3688411B2 (ja) * 1996-11-13 2005-08-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の結合構造
DE19707120C1 (de) 1997-02-22 1998-06-25 Harting Kgaa Halterahmen
US6869292B2 (en) 2001-07-31 2005-03-22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Modular mezzanine connector
JP4094342B2 (ja) * 2002-06-03 2008-06-04 東京コスモス電機株式会社 Icソケット
US6881100B2 (en) * 2002-10-15 2005-04-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ion Modular socket
US6767241B1 (en) * 2003-05-28 2004-07-27 Avaya Technology Corp. Back-end variation control cap for use with a jack module
US7201607B2 (en) * 2005-02-24 2007-04-1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tackable modular general purpose rectangular connector
JP4591228B2 (ja) * 2005-06-21 2010-12-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7367850B1 (en) * 2007-02-20 2008-05-06 Telebox Industries Corp.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module jack assembly
EP2287974B1 (de) 2009-06-24 2011-10-19 Coninvers GmbH Elektrischer Push-Pull-Steckverbinder
US7878860B1 (en) * 2010-04-29 2011-02-01 Wincheste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odular connector system
JP5635338B2 (ja) * 2010-08-31 2014-12-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827741B2 (en) * 2011-04-08 2014-09-0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Housing insert contact protec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32432A (en) * 1978-12-06 1982-06-01 Molex Incorporated Low insertion force connector assembly
US5263871A (en) * 1991-08-27 1993-11-23 Yazaki Corporation Device for interconnecting connectors
CN201994451U (zh) * 2010-12-01 2011-09-28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侧立式电连接器
CN102738675A (zh) * 2011-04-08 2012-10-17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导体连接插头、插接器和由它们组成的套件
DE202013103611U1 (de) * 2013-08-12 2013-09-19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Halterahmen für Steckverbind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08546B1 (de) 2019-08-28
RU2641708C1 (ru) 2018-01-22
PL3108546T3 (pl) 2020-03-31
DE102014102171A1 (de) 2015-09-03
WO2015124146A1 (de) 2015-08-27
EP3108546A1 (de) 2016-12-28
CN106030920B (zh) 2019-02-19
US20160359259A1 (en) 2016-12-08
US9966689B2 (en) 2018-05-08
DE102014102171B4 (de) 2015-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32912U (zh) 电连接器
CN103943994B (zh) 电连接器
US2017022981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connector having same
EP2345112B1 (en) Circular connectors with power and signal contact pinout arrangement
KR200485712Y1 (ko) 복합형 연결 소켓
US20150111433A1 (en) Receptacle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3329359A (zh) 用于差分数据传输的插接连接器
CN207183616U (zh) 插座电连接器
EP2345111B1 (en) Connectors with power and signal contact structures
CN105637711B (zh) 插拔连接器模块
TWM529959U (zh) 插頭電連接器
US9490582B2 (en) Insulation body of a plug-in connector
US11804674B2 (en) Contact module, and female connector and male connector
CN101242039A (zh) 用于两个平行的印制电路板的印制电路板插塞连接装置
CN106030920A (zh) 接触件载体
TW201911684A (zh) 信號轉接裝置及轉接器總成
US9843112B2 (en) Connector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wires to transfer data
CN203312566U (zh) 电源连接器插头及电源连接器插座
CN105811177A (zh) 一种嵌装模块式高低频混装插头和插座的结构
CN104218375A (zh) 电连接器组合
EP3542420B1 (en) Press-fit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CN201449575U (zh) 一种信号传输系统
US9614329B2 (en) Power plug, power receptacle and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CN103762454B (zh) 接插件防呆结构
CN219123538U (zh) 网络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