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5652A -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5652A
CN106025652A CN201610168880.2A CN201610168880A CN106025652A CN 106025652 A CN106025652 A CN 106025652A CN 201610168880 A CN201610168880 A CN 201610168880A CN 106025652 A CN106025652 A CN 106025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terminal
adapter
main body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88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25652B (zh
Inventor
新堂悟
田坂真司
服部孝
服部一孝
尾崎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ST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ST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T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ST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25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5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25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5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耐磨损性优异。以具有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端子部(30)和收纳有端子部(30)的连接器壳体部的连接器为对象。连接器壳体部具有:第一壳体(25),其形成有固定部(27a),该固定部(27a)对形成于端子部(30)的被固定部(37)进行固定;以及第二壳体,在将第一壳体(25)收纳于内部的状态下,其与固定在任一连接对象上的主体侧壳体卡合。

Description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010949号公报中,作为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电连接装置,公开有如图1所示那样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30,其固定于基板侧并且在内部收纳有基板侧的凸型端子3、4;第二壳体40,其在内部保持有凹型端子10并且被固定于第一壳体30;以及第三壳体50。在该电连接器中,在第一至第三壳体30、40、50被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凸型端子3、4与凹型端子10电连接。
而且,在例如由外部因素等导致上述的电连接器振动的情况下,凹型端子10与第二壳体40及第三壳体50摩擦。这样,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的表面被凹型端子10磨削,产生磨损粉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磨损性优异的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具有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和收纳有该端子部的连接器壳体部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壳体部具有:第一壳体,其形成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对形成于所述端子部的被固定部进行固定;以及第二壳体,在将所述第一壳体收纳于内部的状态下,该第二壳体与固定在任一所述连接对象上的主体侧壳体卡合。
在该结构中,由于形成于端子部的被固定部被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固定部,因此,即使在例如由于外部因素等导致连接器振动的情况下,端子部也与第一壳体一体地振动。因此,根据该结构,防止端子部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振动,因此,能够防止由树脂等构成的第一壳体被由金属等构成的端子部磨削。
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耐磨损性优异的连接器。
(2)优选为,在所述端子部上形成有作为所述被固定部的凸部,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作为所述固定部的孔部,通过将所述凸部压入到所述孔部,由此所述端子部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该结构中,仅通过将形成于端子部的作为被固定部的凸部压入到形成于第一壳体的凹部中,就能够将端子部相对于第一壳体固定。即,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比较简易的形状,将端子部固定于第一壳体。
(3)更优选为,在所述凸部上形成有从该凸部的表面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所述鼓出部在沿所述端子部的插拔方向的方向上鼓出,且其前端部与所述孔部抵接。在该结构中,能够适当地防止在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上产生的振动。
(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连接装置具有:(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端子部和收纳有该端子部的连接器壳体部,并借助所述端子部将第一连接对象与作为第二连接对象的基板电连接;主体侧触头,其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主体侧壳体,其被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耐磨损性优异的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中,(A)是从后侧观察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图,(B)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纵剖视图,是示出连接器与主体侧壳体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主体侧凹型触头的形状的立体图。
图5中,(A)是芯部壳体的立体图,(B)是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6是芯部壳体的纵剖视图,是同时示出固定于芯部壳体的端子部的图。
图7是示出在插入有端子部的状态下的芯部壳体收纳于连接器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是省略连接器壳体的上侧部分进行表示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图,(A)是示出组合芯部壳体和端子部时的情形的图,(B)是示出将相互组合在一起的芯部壳体和端子部插入到连接器壳体内的情形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连接器相对于主体侧壳体的嵌合动作的图,(A)是示出连接器被压入到最靠基板侧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连接器相于主体侧壳体的嵌合结束的状态的图。
图10是以与图3不同的面切断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纵剖视图,是示出连接器被压入到最靠基板侧的状态的图。
标号说明
1:电连接装置;10:主体侧壳体;20:连接器;20a:连接器壳体部;21:连接器壳体(第二壳体);25:芯部壳体(第一壳体);27a:孔部(固定部);30:端子部;37:突出片(被固定部、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结构]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和具有该连接器20的电连接装置1的立体图。并且,图2中,(A)是从后侧观察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的图,(B)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的仰视图。并且,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的纵剖视图,是示出连接器20与主体侧壳体10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作为一例例如用于车载,电连接母线(省略图示)和从母线进行电源供给的设备(省略图示)的基板50。此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记作“前”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前侧或前方,将记作“后”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后侧或后方,将记作“右”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右侧,将记作“左”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左侧,将记作“上”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上侧或上方,将记作“下”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下侧或下方。上下方向对应于连接器20的插拔方向。
电连接装置1具有主体侧凸型触头2、主体侧壳体10、加强引板3、主体侧凹型触头4以及连接器20等。
主体侧凸型触头2是形成为销状的导电性的部件,固定在母线上。由此,主体侧凸型触头2与母线相同电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体侧凸型触头2的形状形成为销状,但不限于此,只要形成所谓的凸型,任何形状都可以。例如,可以弯折细长的片状的金属板而变成棒状等来形成主体侧凸型触头2。
主体侧壳体10是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方筒状的树脂制的部件。从上方观察,主体侧壳体1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具体而言,主体侧壳体10具有前壁部11、后壁部12、右壁部13以及左壁部14,它们一体地形成为大致方筒状。
在主体侧壳体10的后壁部12的下侧部分形成有阶梯差部15,该阶梯差部15形成为从该下侧部分朝向后侧鼓出的阶梯差状。并且,在主体侧壳体10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该主体侧壳体10的缝隙部16、16。
并且,在主体侧壳体10上形成有两个螺旋弹簧收纳部17a、17b。具体而言,一个螺旋弹簧收纳部17a是由将后壁部12和右壁部13之间的角部中的下侧部分以槽状切去而成的部分形成的。并且,另一个螺旋弹簧收纳部17b是由将后壁部12和左壁部14之间的角部中的下侧部分以槽状切去而成的部分形成的。在各螺旋弹簧收纳部17a、17b中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螺旋弹簧5a、5b。
并且,在主体侧壳体10上形成有主体侧卡合爪18。具体而言,主体侧卡合爪18形成于后壁部12的左右中央部分的靠阶梯差部15的稍稍上方的位置。主体侧卡合爪18形成为从后壁部12朝向后方突出。该主体侧卡合爪18与后文详述的连接器壳体21的连接器侧卡合爪23卡合。
加强引板3是通过弯折金属制的板状的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加强引板3设置为,在被插入并固定于主体侧壳体10的缝隙部16中的状态下,如上述那样弯折后的平坦状的弯折部3a面向下方。加强引板3被压入并固定于两个缝隙部16的每一个中。
通过将如上述那样固定于主体侧壳体10的加强引板3的弯折部3a焊接在基板50上,主体侧壳体10被固定于基板50。
图4是示出主体侧凹型触头4的形状的立体图。主体侧凹型触头4通过弯折例如借助冲压冲裁加工形成的金属板而形成如图4所示那样的形状。主体侧凹型触头4具有形成为方筒状的方筒部4a和焊接部4b,且这两部分形成为一体。在方筒部4a的内侧形成有弹簧部4c,在弹簧部4c与方筒部4a之间夹入保持被插入到方筒部4a中的连接器侧的凸型触头31(后述详细情况)。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侧凹型触头4沿左右方向排列有五个,在各自的焊接部4b被焊接在基板50上的状态下,主体侧凹型触头4收纳于被固定在基板50上的状态下的主体侧壳体10中。在该状态下,各主体侧凹型触头4的上侧的开口部经由主体侧壳体10的上侧的开口部向上方露出。
[连接器的结构]
图5是连接器20所具有的端子部30和芯部壳体25的立体图,(A)是芯部壳体25的立体图,(B)是端子部30的立体图。并且,图6是芯部壳体25的纵剖视图,是同时示出在固定于芯部壳体25的状态下的端子部30的图。并且,图7是示出在插入有端子部30的状态下的芯部壳体25收纳于连接器壳体21中的状态的立体图,是省略连接器壳体21的上侧部分进行表示的图。
连接器20具有连接器壳体21(第二壳体)、芯部壳体25(第一壳体)以及端子部30,是通过将这三部分组装在一起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连接器壳体21和芯部壳体25构成连接器壳体部20a。
参照图1至图3,连接器壳体21是通过例如树脂成型而形成的部件,通过从形成于下侧的开口部侧插入芯部壳体25和端子部30,连接器壳体21将芯部壳体25和端子部30收纳于内部。
在连接器壳体21的后侧部分形成有悬臂梁状的爪部22,该悬臂梁状的爪部22具有与形成于主体侧壳体10的后壁部12的主体侧卡合爪18卡合的连接器侧卡合爪23。连接器侧卡合爪23形成为从爪部22的下侧的前侧部分向前方突出。在爪部22中,将上侧部分作为基端部,形成为下侧部分向前后方向挠曲。
并且,在连接器壳体21的内部形成有将该连接器壳体2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五个空间S的四个分隔壁24(参照图8的(B))。该分隔壁24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上扩展,在左右方向上等间隔排列。在由这四个分隔壁24分隔出的五个空间S的每一个中插入有如后面详述那样相互组合在一起的芯部壳体25和端子部30。
芯部壳体25是由例如树脂材料如图5的(A)和图6所示那样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方筒状的部件。在芯部壳体25的前侧壁部的上侧部分形成有朝向外侧(前侧)呈阶梯状鼓出的第一鼓出部26。而且,在第一鼓出部26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朝向与该第一鼓出部26相同的方向呈阶梯状鼓出的第二鼓出部27。并且,在芯部壳体25的后侧壁部的上侧部分形成有朝向后方开口的第一开口部28。而且,在芯部壳体25的左右两侧的壁部的上侧部分形成有被从后侧朝向前侧被切去而成的缺口部29。并且,在第二鼓出部27处形成有孔部27a(固定部),该孔部27a由沿前后方向贯穿该第二鼓出部27的贯穿孔形成。从前后方向观察时,该孔部27a的内周面的形状形成为矩形状。
通过弯折由例如冲压冲裁加工而形成的金属板,端子部30形成为如图5的(B)所示那样的形状。端子部30具有凸型触头31(连接器侧凸型触头)、凹型触头35(连接器侧凹型触头)以及连结部40,这三部分形成为一体。
凸型触头31由触头部32构成。如图5的(B)所示,通过按照沿上下方向的弯折线弯折并重叠板状的部分而形成触头部32。由此,触头部32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大致棒状。
凹型触头35由具有方筒部36a和弹簧部36b的触头部36构成。方筒部36a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筒状。在方筒部36a的内部形成有与该方筒部36a一体地形成的弹簧部36b。在凹型触头35中,通过将主体侧凸型触头2插入到方筒部36a的内部,主体侧凸型触头2被该方筒部36a的内侧部分和弹簧部36b夹入保持。并且,突出片37(被固定部、凸部)与凹型触头35一体地形成。突出片37形成为从凹型触头35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朝向前方突出。在该突出片37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向上方鼓出的鼓出部37a。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出部37a沿着沿端子部30的插拔方向(即,连接器20的插拔方向)的方向(上下方向)鼓出。
如上所述,关于凸型触头31,由于形状比较简单,因此,与比该凸型触头31形状复杂的凹型触头35相比,整体尺寸稍小。
连结部40具有第一直线部41、第二直线部42以及连接部43,是以这三部分呈U字状的方式一体地形成的部分。
第一直线部41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直线状部分,一端侧(下侧)与凸型触头31相连。在第一直线部41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比该第一直线部4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宽的宽幅部41a。
第二直线部42是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直线状部分,一端侧(下侧)与凹型触头35相连。第二直线部42设置为与第一直线部41并行延伸。并且,与第一直线部41相比,第二直线部42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稍短。
连接部43设置为沿与第一直线部41和第二直线部42垂直的方向延伸,连接第一直线部41的上侧的端部和第二直线部42的上侧的端部。连接部43的两端部被设置为形成为圆弧状的R部43a、43a。由此,即使外力作用于端子部30,也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于第一直线部41和连接部43的连接部分、以及第二直线部42和连接部43的连接部分。
[连接器的组装工序]
图8是用于说明连接器20的组装工序的图,(A)是示出组合芯部壳体25和端子部30时的情形的图,(B)是示出将组合在一起的芯部壳体25和端子部30插入到连接器壳体21内的情形的图。此外,示意性地示出图8的(B)的连接器壳体21的上侧部分的形状。
在组装连接器20时,首先,如图8的(A)所述,组合芯部壳体25和端子部30。具体而言,将凹型触头35从第一开口部28侧插入到芯部壳体25内,使得凹型触头35的突出片37收纳于芯部壳体25的第二鼓出部27内。由此,由于突出片37和鼓出部37a被压入到第二鼓出部27内,因此,能够防止端子部30从芯部壳体25脱落。更详细地,参照图6,由于突出片37的下侧部分和鼓出部37a由形成于第二鼓出部27的内侧的孔部27a的内周面上的上侧的面和下侧的面夹入保持,因此,能够防止端子部30从芯部壳体25脱落。由此,能够将端子部30固定于芯部壳体25。并且,此时,凸型触头31的触头部32和凹型触头35的触头部36被配置为朝向下方。此外,在这样将芯部壳体25和端子部30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成为宽幅部41a被载置于芯部壳体25的缺口部29上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五个端子部30分别与五个芯部壳体25的每一个组合。
接着,将安装有端子部30的上述芯部壳体25插入到连接器壳体21内。具体而言,各所述芯部壳体25以各该芯部壳体25的第二开口部25a朝向下侧的方式被插入到由分隔壁24分隔出的各空间S(参照图8的(B))中。此时,通过将各芯部壳体25向连接器壳体21侧插入,直至第二鼓出部27贯穿插入到形成于连接器壳体21的前侧壁部的狭缝孔21a(参照图3)中,由此防止各芯部壳体25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1的脱离。通过这样将安装有端子部30的各芯部壳体25固定于连接器壳体21,完成了连接器20的组装。
[连接器相对于主体侧壳体的嵌合]
图9是用于说明连接器20相对于主体侧壳体10的嵌合动作的图,(A)是示出连接器20被压入到最靠基板50侧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连接器20相对于主体侧壳体10的嵌合结束的状态的图。以下,参照图3和图9,对连接器20相对于主体侧壳体10的嵌合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3的状态即连接器20与主体侧壳体10嵌合之前的状态下,是如下状态:主体侧的触头(凸型触头2和凹型触头4)与连接器侧的触头(凹型触头35和凸型触头31)彼此没有接触,母线与具有基板50的设备未电连接。在该状态下,当将连接器20向基板50侧压入时,连接器20向主体侧壳体10侧移动。于是,通过连接器20侧的凹型触头35向凸型触头2侧移动,凸型触头2被插入到凹型触头35内,另一方面,连接器20侧的凸型触头31被插入到凹型触头4内。由此,凸型触头2与凹型触头35电连接,并且凸型触头31与凹型触头4电连接,因此能够将母线与具有基板50的设备电连接。
当如上述那样向基板50侧压入连接器20时,连接器壳体21的后侧部分与螺旋弹簧5a、5b抵接。通过克服该螺旋弹簧5a、5b的作用力而进一步向基板50侧压入连接器20,连接器20进一步向主体侧壳体10侧移动。
然后,通过如上述那样一边克服螺旋弹簧5a、5b的作用力一边向基板50侧压入连接器20,连接器20的爪部22的前端部向后侧挠曲并且连接器侧卡合爪23越过主体侧卡合爪18。由此,连接器侧卡合爪23进入到比主体侧卡合爪18靠下侧的位置(参照图9的(A))。此外,图10是在从后方观察电连接装置1的情况下的剖视图,是连接器20被压入到最靠基板50侧的状态的图。
在如上述那样连接器20被压入到最靠基板50侧的状态下,当解除对连接器20向基板50侧的按压时,借助螺旋弹簧5a、5b的作用力,连接器20被向上方按压,连接器侧卡合爪23和主体侧卡合爪18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紧密接触。由此,能够使连接器20与主体侧壳体10嵌合而连接器壳体21不会相对于主体侧壳体10晃动。
[关于连接器的抗振性]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作为一个例子用于例如车载,因此,被用于振动比较多的环境下。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连接对象的母线和作为第二连接对象的设备被设置为各自独立,因此,它们分别在各自的振动模式下振动。这样,例如固定于母线侧的部件(例如主体侧凸型触头2)和固定于基板50侧的部件(例如主体侧壳体10)摩擦,或者固定于基板50侧的部件(例如主体侧壳体10)和固定于连接器20侧的部位(例如凸型触头31)摩擦,由此,可以认为各部件较明显地磨损。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中,在端子部30的一侧形成凸型触头31。这样,能够增长将形成于端子部30的两端部的触头31、35之间连结起来的连结部40的长度。详细说明的话,由于与凹型触头35相比,凸型触头31的结构简单化且尺寸也较小,因此,能够将连结部40的靠凸型触头31侧的端部(第一直线部41的下端部)向凸型触头31侧延展来形成凸型触头31。由此,与例如在端子部的两端侧形成有凹型触头的情况相比,能够增长连结部。其结果为,即使两个连接对象(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母线和具有基板50的设备)各自分别振动,也能够借助充分确保了长度的连结部40来吸收其振动。
[关于连接器的耐磨损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中,在例如固定于母线侧的主体侧凸型触头2或者固定于基板50侧的凹型触头4振动的情况下,与它们接触的端子部30也振动。这样,可以认为由于端子部30和芯部壳体25摩擦而导致芯部壳体25被端子部30磨削,从而产生磨损粉末。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中,壳体采用两部分结构(芯部壳体25和连接器壳体21),且将端子部30固定于芯部壳体25。这样,由于端子部30和芯部壳体25一体地振动,因此,其结果为,芯部壳体25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1振动。这里,由于芯部壳体25和连接器壳体21双方由树脂构成,由树脂之间的摩擦引起的磨损粉末的产生较少,因此,由芯部壳体25相对于连接器壳体21的振动引起的磨损粉末的产生减少。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中,由于形成于端子部30的作为被固定部的突出片37被固定于芯部壳体25的作为固定部的孔部27a中,因此,即使在例如由外部因素等导致连接器20振动的情况下,端子部30也与芯部壳体25一体地振动。由此,根据连接器20,防止端子部30相对于芯部壳体25的振动,因此,能够防止由树脂构成的芯部壳体25被由金属构成的端子部30磨损。
并且,在连接器20中,仅通过将形成于端子部30的作为被固定部的凸部(突出片37)压入到形成于芯部壳体25的孔部27a中,就能够将端子部30相对于芯部壳体25固定。即,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比较简易的形状,将端子部30固定于芯部壳体25。
并且,在连接器20中,在突出片37上形成有在沿端子部30的插拔方向的方向(图6和图9的上下方向)上鼓出的鼓出部37a。而且,在端子部30固定于芯部壳体25的状态下,该鼓出部37a的前端部与孔部27a抵接。由此,在连接器20中能够适当地防止在连接器20的插拔方向上产生的振动。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能够提供具有耐磨损性优异的连接器20的电连接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实施各种变更。
[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于端子部30的被固定部,例示了突出片37,作为形成于芯部壳体25的固定部,例示了孔部27a,但不限于此。具体而言,只要是能够使端子部相对于芯部壳体固定的形状,固定部和被固定部可以是任何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适用于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具有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和收纳有该端子部的连接器壳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壳体部具有:
第一壳体,其形成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对形成于所述端子部的被固定部进行固定;以及
第二壳体,在将所述第一壳体收纳于内部的状态下,该第二壳体与固定在任一所述连接对象上的主体侧壳体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部上形成有作为所述被固定部的凸部,
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作为所述固定部的孔部,
通过将所述凸部压入到所述孔部中,由此所述端子部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部上形成有从该凸部的表面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
所述鼓出部在沿所述端子部的插拔方向的方向上鼓出,且其前端部与所述孔部抵接。
4.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端子部和收纳有该端子部的连接器壳体部,并借助所述端子部将第一连接对象与作为第二连接对象的基板电连接;
主体侧触头,其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
主体侧壳体,其被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CN201610168880.2A 2015-03-30 2016-03-23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Active CN106025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9074 2015-03-30
JP2015069074A JP6368267B2 (ja) 2015-03-30 2015-03-30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5652A true CN106025652A (zh) 2016-10-12
CN106025652B CN106025652B (zh) 2019-06-14

Family

ID=57015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8880.2A Active CN106025652B (zh) 2015-03-30 2016-03-23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4141B2 (zh)
JP (1) JP6368267B2 (zh)
CN (1) CN1060256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7746B2 (ja) * 2015-03-30 2018-08-0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JP6345287B1 (ja) * 2017-02-17 2018-06-2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JP7099393B2 (ja) 2019-04-04 2022-07-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構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7386A (en) * 1989-03-01 1991-03-0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Connectors
US5421735A (en) * 1993-01-21 1995-06-06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1238577A (zh) * 1998-06-05 1999-12-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止插接件壳和护罩和由之组成的插接件错误组装的结构
CN2473774Y (zh) * 2001-01-11 2002-01-23 莫列斯公司 电池连接器
CN101252244A (zh) * 2006-08-23 2008-08-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单元
CN101331653A (zh) * 2005-12-19 2008-12-24 3M创新有限公司 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板安装式接头
CN101743667A (zh) * 2007-07-13 2010-06-16 3M创新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31307B1 (fr) * 2008-05-19 2010-05-07 Ncs Pyrotechnie & Tech Piece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formee d'un boitier a deux branches orientes a 90°
US8246391B1 (en) * 2011-04-20 2012-08-2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onnector terminal
JP5964673B2 (ja) 2012-06-28 2016-08-0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メス型端子
JP2014019323A (ja) * 2012-07-19 2014-02-03 Isuzu Motors Ltd 車両の惰性走行制御装置
JP5805230B2 (ja) * 2014-02-04 2015-11-0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72602B2 (ja) 2014-02-04 2016-03-0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7386A (en) * 1989-03-01 1991-03-05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Connectors
US5421735A (en) * 1993-01-21 1995-06-06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1238577A (zh) * 1998-06-05 1999-12-1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防止插接件壳和护罩和由之组成的插接件错误组装的结构
CN2473774Y (zh) * 2001-01-11 2002-01-23 莫列斯公司 电池连接器
CN101331653A (zh) * 2005-12-19 2008-12-24 3M创新有限公司 电缆连接器组件的板安装式接头
CN101252244A (zh) * 2006-08-23 2008-08-2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单元
CN101743667A (zh) * 2007-07-13 2010-06-16 3M创新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5652B (zh) 2019-06-14
US10044141B2 (en) 2018-08-07
JP6368267B2 (ja) 2018-08-01
US20160294100A1 (en) 2016-10-06
JP2016189274A (ja) 2016-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25625A (zh)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JP6086244B2 (ja) 多接点型端子
US7419411B2 (en) Exposed-spring female terminal
JP6379403B2 (ja) 芯線の保持、固定機能を有し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103636071A (zh) 阴端子
CN106025652A (zh)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JP201306206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6144528B2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用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81561A (ja) 雌端子
US20180248282A1 (en) Terminal block
JP6405235B2 (ja) 雌型電気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JP5732327B2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US20220399670A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N107636907B (zh) 连接器
JP7202937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7615591B (zh) 连接器
CN203950933U (zh) 用于导线端子座的金属弹片改良结构
WO2023276663A1 (ja) 端子
WO2023224011A1 (ja) 端子と電線の接続構造
WO2015002215A1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7310251B2 (ja) 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ケーブル保持構造
WO2021131786A1 (ja) メス端子、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KR101819968B1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JP4672510B2 (ja) 接続端子
JP2015005406A (ja) 端子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