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7027B -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7027B
CN106017027B CN201610346044.9A CN201610346044A CN106017027B CN 106017027 B CN106017027 B CN 106017027B CN 201610346044 A CN201610346044 A CN 201610346044A CN 106017027 B CN106017027 B CN 1060170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dyeing
conveyer belt
print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60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7027A (zh
Inventor
杨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zhou Daoyuan Textil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Xianyu Fiber Weaving And Dyeing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Xianyu Fiber Weaving And Dyeing Gar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Xianyu Fiber Weaving And Dyeing Gar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460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7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7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7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7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7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10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heating or supporting materials; Controlling movement, tension or position of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服装面料喷涂印染装置烘干效率不佳的问题。本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中,织物面料印染设备包括印染室和横向置于印染室内的输送带,本面料烘干装置包括设于输送带正上方的出气筒,印染室内还设有能够将热气输送至出气筒内的供气机构,输送带的下方设有呈碗形且与出气筒正对的挡风板,挡风板固定在印染室内且其开口朝上,输送带上贯穿有若干通气孔,位于同一侧的若干通气孔沿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布。本面料烘干装置具有烘干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特别是一种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织物面料的印染设备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服装面料喷涂印染装置[申请号:201520022141.3;授权公告号:CN204570238U]包括搅拌腔,所述搅拌腔左侧设置有左支撑柱,所述左支撑柱左侧下部设置有左电机;所述搅拌腔内左侧设置有电机搅拌柱,所述电机搅拌柱左部穿过左支撑柱下部与左电机右侧相连接,所述电机搅拌柱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搅拌腔内右部设置有搅拌柱,所述搅拌柱上连接有多个搅拌叶,所述搅拌柱上部中间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部连接有右下电机,所述右下电机设置在搅拌腔上部;所述搅拌腔上部右侧设置有抽液机,所述抽液机下部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下部连接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搅拌腔底部右侧,所述抽液机上部连接有弧形出液管;所述搅拌腔上部左侧连接有下料腔,所述下料腔上部连接有回收腔,所述回收腔与下料腔之间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部设置有支撑腔,所述支撑腔左部与左支撑柱上部右侧连接,所述支撑腔右部设置有右支撑柱,所述承载板左右分别与左支撑柱右侧中部和右支撑柱下部连接固定;所述左支撑柱上部设置有左辊轮,所述右支撑柱下部设置有右辊轮,所述左辊轮和右辊轮之间设置有服装面料,所述服装面料上部左侧设置有储料腔,所述储料腔下部连接有多个喷液管,所述储料腔上部连接有出液竖管,所述出液竖管上部与支撑腔内部上部固定,所述出液竖管右侧连接有出液横管,所述出液横管右部穿过右支撑柱上部与弧形出液管左侧连接;所述服装面料上部右侧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中间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腔上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右侧与右支撑柱左侧下部固定连接。
上述的印染装置存在一个问题:只通过加热板对印染后的面料进行烘干,烘干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烘干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织物面料印染设备包括印染室和横向置于印染室内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本面料烘干装置包括设于输送带正上方的出气筒,且出气筒固定在印染室内,出气筒的轴向与输送带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该出气筒的内侧壁为圆锥面且其直径向下逐渐增大,所述的印染室内还设有能够将热气输送至出气筒内的供气机构,供气机构包括呈L形的进气管和固定在印染室内的送风机,所述的进气管包括竖直设置的出气部和水平设置的进气部,所述的出气筒的上端面上具有呈筒状凸出的输气部,所述的出气部插设并固定在输气部内,且出气部和输气部之间通过0形圈二形成密封,所述的进气部与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该进气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台阶,台阶内设有呈圆形的电加热丝层三,且电加热丝层三的中心轴线与进气部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的电加热丝层三由呈圆形的外壳以及包裹在外壳内的碳纤维发热丝组成,所述的外壳与进气部相固定,所述的外壳的左右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外壳的内腔连通的出气孔和进气孔,且出气孔和进气孔均有若干个,所述的输送带的下方设有呈碗形且与出气筒正对的挡风板,挡风板固定在印染室内且其开口朝上,所述输送带上贯穿有若干通气孔,位于同一侧的若干通气孔沿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布。
安装时,电加热丝层三与电源相连,并通过开关三来控制两者的通断。烘干过程如下:抽风机向进气部内送风,风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外壳内并与碳纤维发热丝接触变成热风,接着热风通过出气孔排入出气部内并最终进入到出气筒内,注入到出气筒内的热气在出气筒内壁锥度的作用下向四周扩散,以使整条经过喷涂的面料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热气的烘干,来提高喷涂的质量;由于织物面料其上密布有无数透气孔,使得喷射到面料上的热气经透气孔、位于两侧的通孔气进入到挡风板内,并在挡风板内壁的作用下,热气按原来的路径返回并重新喷射在面料上,从而增加面料在同一时间内与热气接触的量,继而加快面料的烘干速度。
通过设置出气筒的内壁为圆锥面且其直径向下逐渐增大,使出气筒内的热气在出气筒内壁锥度的作用下向四周扩散,以使整条经过喷涂的面料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热气的烘干,以确保面料的每处多能够得到较好的烘干,来提高喷涂的质量。通过在输送带的下侧设置呈碗形的挡风板以及在输送带上设置使挡风板内腔和出气筒内腔连通的通气孔,这样可以使出出气筒内喷出的热气在挡风板和出气筒之间往复移动,来增加面料在同一时间内与热气接触的量,继而加快面料的烘干速度。
在上述的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中,所述的进气部的侧壁上贯穿有螺纹孔一,螺纹孔一有若干个且沿进气部的周向均布,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孔二,螺纹孔二的数量与螺纹孔一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的螺纹孔一内均螺接有螺栓,且螺栓的端部螺接在对应的螺纹孔二内。
采用上述的结构,以实现电加热丝层三与进气管可拆卸固定,使电加热丝层三能够单独进行更换,以降低更换电加热丝层三所产生的成本。
在上述的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中,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四,且该连接槽四位于螺栓和送风机之间,所述的连接槽四内设有0形圈三,且0形圈三的外周面与所述的台阶的内壁相抵。
在0形圈三的作用下,外壳和进气管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使送风机产生的风完全流经电加热丝层三,以提高与面料接触的热风的热量,从而提高烘干速度,继而提高本印染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的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中,所述的出气部通过螺纹结构与输气部相固定,所述的出气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五,0形圈二位于连接槽五内,且0形圈二的外周面与输气部的内侧壁相抵。
螺纹结构本身就带有密封效果,在加上0形圈二的作用下,使出气部和输气部之间形成加强大的密封,使暖气完全通过出气筒排出并喷射到面料上,从而有效加快烘干的速度,继而提高本印染设备的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出气筒的内壁为圆锥面且其直径向下逐渐增大,使出气筒内的热气在出气筒内壁锥度的作用下向四周扩散,以使整条经过喷涂的面料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热气的烘干,以确保面料的每处多能够得到较好的烘干,来提高喷涂的质量。
2、通过在输送带的下侧设置呈碗形的挡风板以及在输送带上设置使挡风板内腔和出气筒内腔连通的通气孔,这样可以使出出气筒内喷出的热气在挡风板和出气筒之间往复移动,来增加面料在同一时间内与热气接触的量,继而加快面料的烘干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出液管和喷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印染室;1a、门板;1b、滑槽;2、输送带;2a、通气孔;3、放料辊;4、卷料辊;5、出液管;5a、套设部;6、喷头;7、出气筒;7a、输气部;8、驱动件;9、挡风板;10、搅拌箱;10a、进液口;10b、出液口;10c、箱体;10d、密封板一;10d1、连接部;10e、密封板二;11、抽液机;12、电机;13、输送辊;14、导布辊;15、连接板;16、进气管;17、送风机;18、0形圈二;19、电加热丝层三;19a、外壳;19a1、进气孔;19a2、出气孔;19b、碳纤维发热丝;20、螺栓;21、0形圈三;22、连接杆;23、管道;24、进液管;25、连接管;25a、环形凸肩;26、密封垫三;27、密封圈二;27a、支撑环二;27b、密封环二;28、0形圈一;29、环形密封垫一;30、电加热丝层一;31、电源;32、开关一;33、控制器一;34、搅拌桨;35、密封圈一;35a、支撑环一;35b、密封环一3;36、进液筒;37、电加热丝层二;38、盖板;39、开关二;40、温度传感器二;41、控制器二;42、过滤网;43、环形密封垫二;44、漏斗;45、温度传感器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由印染室1、输送带2、放料辊3、卷料辊4、出液管5、喷头6、出气筒7、供气机构、驱动件8、挡风板9、搅拌箱10、抽液机11、电机12、连接件等组成。
其中,印染室1一侧设有供操作人员进出的门口,且门口处铰接有门板1a。印染室1内轴向固定有两根输送辊13,两输送辊13位置正对,且其中一根输送辊13与一旋转电机12一相连(未图示)。输送带2横向设置在印染室1内,该输送带2绕设在两输送辊13上,使旋转电机12一带动输送带2运动。
放料辊3和卷料辊4分别设于输送带2的左右两侧。放料辊3和卷料辊4均轴向固定在印染室1内,且卷料辊4与一旋转电机12二相连(未图示),以实现卷料辊4主动卷收经过染色后的面料。进一步说明,卷料辊4和输送带2以及放料辊3和输送带2之间均设有导布辊14,两导布辊14均轴向固定在印染室1内,以提高面料输送的稳定性。
出液管5呈直管状,且该出液管5的两端均封闭。出液管5位于印染室1内并位于输送带2上方。如图1和图9所示,出液管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输送带2的宽度延伸方向相一致,该出液管5的下侧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喷头6,喷头6有若干个且沿出液管5的长度方向均布,此时,每个喷头6均与输送带2正对。驱动件8固定在印染室1内,且该驱动件8能够驱动出液管5沿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往复平移,以有效加大染料的喷洒范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8为气缸或油缸均是可以的,且驱动件8通过一块连接板15与印染室1的顶壁相固定;印染室1的后侧壁上设有呈长条状的滑槽1b,滑槽1b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输送带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一致,且出液管5的后端插在滑槽1b内,以对出液管5的移动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来提高染料喷洒的稳定性。
如图1所述,输送带2的正上方设有呈筒状的出气筒7,该出气筒7通过支架固定在印染室1内,且此时,出液管5位于出气筒7和输送带2之间。进一步说明,出气筒7的轴线延伸方向与输送带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出气筒7的内侧壁为圆锥面且其直径向下逐渐增大,以加大热风的散发面积。供气机构设于印染室1内,且该供气机构能够将热气输送至出气筒7内。
具体来说,如图1、图6和图7所示,供气机构包括呈L形的进气管16和固定在印染室1内的送风机17。其中,进气管16包括竖直设置的出气部和水平设置的进气部,且进气部和出气部为一体式结构。出气筒7的上端面上具有呈筒状凸出的输气部7a,输气部7a和出气筒7同轴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如图1所示,出气部插设并固定在输气部7a内,且出气部和输气部7a之间通过0形圈二18形成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出气部通过螺纹结构与输气部7a可拆卸固定,出气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五,0形圈二18位于连接槽五内,且0形圈二18的外周面与输气部7a的内侧壁相抵,以使出气部和输气部7a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自然,输气部7a和出气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也是可以的。
送风机17设于驱动件8上方并与上述的连接板15相固定;进气部与送风机17的出风口连通,以将送风机17制造的风引入到进气管16内。进气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台阶,台阶内设有呈圆形的电加热丝层三19,且电加热丝层三19的中心轴线与进气部的中心轴线共线。如图1所示,电加热丝层三19由呈圆形的外壳19a以及包裹在外壳19a内的碳纤维发热丝19b组成。其中,外壳19a与进气部相固定;外壳19a左右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外壳19a的内腔连通的出气孔19a2和进气孔19a1,且出气孔19a2和进气孔19a1均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部的侧壁上贯穿有螺纹孔一,螺纹孔一有若干个且沿进气部的周向均布。外壳19a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孔二,螺纹孔二的数量与螺纹孔一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螺纹孔一内均螺接有螺栓20,且螺栓20的端部螺接在对应的螺纹孔二内,以将电加热丝层三19可拆卸地定位在台阶内,这样不仅能稳定地对气体进行加热,而且还可以实现电加热丝层三19的单独更换。进一步说明,外壳19a的外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四,且该连接槽四位于螺栓20和送风机17之间。连接槽四内设有0形圈三21,且0形圈三21的外周面与台阶的内壁相抵,以使送风机17产生的风完全流经电加热丝层三19。
如图1所示,输送带2的下方设有呈碗状的挡风板9,且挡风板9的开口朝上。挡风板9和印染室1底壁之间竖直设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的两端分别与印染室1的底壁和挡风板9的底壁相固定,以将挡风板9稳定地定位在印染室1内。如图8所示,输送带2上贯穿有若干通气孔2a,且位于同一侧的若干通气孔2a沿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均布,以使从出气筒7内排出的热气能够经过通气孔2a流到挡风板9内,并在挡风板9的作用下,重新反回到输送带2上。
搅拌箱10置于印染室1外,该搅拌箱10顶部设有进液口10a且其右侧设有出液口10b。抽液机11设于搅拌箱10和印染室1之间,该抽液机11的进口通过管道23与出液口10b连通,且抽液机11的出口通过一呈管状的连接件与出液管5的内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连接件包括均置于印染室1内的进液管24和连接管25,进液管24和连接管25均呈直管状且两者的长度延伸方向均与输送带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一致。
连接管25位于进液管24和出液管5之间,其中,连接管25的右端与出液管5密封固定,且此时,连接管25的内腔与出液管5的内腔相连通。具体来说,出液管5的侧壁上具有呈筒状凸出的套设部5a,套设部5a和出液管5为一体式结构,且套设部5a的内腔与出液管5的内腔连通。连接管25的右端套在套设部5a上,且两者通过螺纹结构相固定。进一步说明,连接管25的右端内侧壁上具有环形凸肩25a,且环形凸肩25a与连接管25同轴。环形凸肩25a的右端面上贴靠并固定有呈环状的密封垫三26,且密封垫三26的右端面与套设部5a的端面紧密贴靠,以有效确保连接管25和套设部5a连接的密封性。
如图4所示,连接管25的左端套在进液管24上,且连接管25能够沿进液管24的轴向滑动。进液管24的左端伸出印染室1并与抽液机11的出口连通。进液管24的右端外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二,连接槽二内设有密封圈二27,且密封圈二27的外侧壁和连接管25的内侧壁相抵,以确保在连接管25滑动的过程中,连接管25和进液管24在密封圈二27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密封相连。进一步说明,密封圈二27包括支撑环二27a和套在支撑环二27a上的密封环二27b,且支撑环二27a和密封环二27b为一体式结构。密封环二27b的轴向长度小于支撑环二27a的轴向长度,密封环二27b有两条且沿支撑环二27a的轴向分布,两密封环二27b之间形成一呈环状且用于储存润滑油脂的储油槽二,每个密封环二27b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且密封环二27b的外侧壁与连接管25的内侧壁相抵。采用上述的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密封圈二27的寿命,而且能够延长连接管25和进液管24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的时间。
进一步优化,连接管25的左端内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三,连接槽三内设有0形圈一28,且0形圈一28的内周面与进液管24的外侧壁相抵,以进一步加强连接管25和进液管24之间形成密封的可靠性。连接管25和进液管24均为内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外部铁皮组成的夹层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搅拌箱10包括由保温材料制成的箱体10c,且保温材料选用挤塑聚苯板、复合木材中的一种均是可以的。箱体10c具有内腔,且该箱体10c的顶部和底部均敞口。箱体10c上可拆卸固定有分别将箱体10c的顶部敞口以及底部敞口封闭的密封板一10d和密封板二10e,即此时,进液口10a位于密封板一10d上,出液口10b位于箱体10c上。其中,密封板二10e和密封板一10d均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材料可以选用不锈钢或铜。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板一10d和密封板二10e均通过螺丝与箱体10c可拆卸固定;箱体10c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呈环状的密封槽,两密封槽内均设有环形密封垫一29,位于顶部的环形密封垫一29的两端面分别与密封板一10d和对应的密封槽的底壁相抵,位于底部的环形密封垫一29的两端面分别与密封板二10e和对应的密封槽的底壁相抵,以使密封板一10d和箱体10c以及密封板二10e和箱体10c之间均形成可靠的密封。
密封板二10e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固定有电加热丝层一30。具体来说,电加热丝层一30呈圆形,且其由呈圆形的壳体一和设于壳体内的发热丝组成。如图3所示,凹槽的底壁以及密封板二10e的底面均为平面,电加热丝层一30的上端面与凹槽的底壁相贴靠,且壳体一通过粘结的方式与密封板二10e相固定,从而将电加热丝层一30稳定地定位在凹槽内。密封板二10e的四周侧壁上均贯穿有与凹槽的内腔连通的进气孔19a1,且在实际使用时,其中一个进气孔19a1用于供电加热丝层一30的电缆线伸出,其他进气孔19a1用于进气和排气。电加热丝层一30的电缆线与电源31相连,并通过开关一32来控制电加热丝层一30与电源31的通断。箱体10c外侧固定有通过设置在箱体10c内的温度传感器一45来控制开关一32的开合的控制器一33,以将箱体10c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搅拌箱10内设有搅拌桨34,且该搅拌箱10外侧设有能驱动搅拌桨34转动的电机12。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搅拌桨34竖直设于箱体10c内,电机12固定在密封板一10d上。密封板一10d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有通孔,搅拌桨34的上端呈直杆状且该上端穿过通孔并与电机12相连。搅拌桨34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设有密封圈一35,且密封圈一35的外侧壁与通孔的内壁相抵,以使搅拌桨34的侧壁和通孔的内壁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进一步说明,密封圈一35包括支撑环一35a和套在支撑环一35a上的密封环一35b,且支撑环一35a和密封环一35b为一体式结构。密封环一35b的轴向长度小于支撑环一35a的轴向长度,密封环一35b有两条且沿支撑环一35a的轴向分布,两密封环一35b之间形成一呈环状且用于储存润滑油脂的储油槽一,每个密封环一35b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且密封环一35b的外侧壁与通孔的内侧壁相抵。
如图2所示,密封板一10d的顶部具有呈筒状凸出的连接部10d1,连接部10d1和密封板一10d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部10d1的内腔与进液口10a连通。连接部10d1上套设并固定有进液筒36,进液筒36的内侧壁和连接部10d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密封,且进液筒36的下端面与密封板一10d的顶壁相贴靠。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筒36和连接部10d1通过螺纹结构相固定,螺纹结构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密封性;同时,又实现进液筒36和连接部10d1可拆卸固定。自然,采用“连接部10d1的外侧壁和进液筒36的内侧壁均为圆柱面且两者相贴靠并形成密封”这一技术方案同样能够实现连接部10d1和进液筒36密封相连。
进一步说明,进液筒36为内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外部铁皮组成的夹层结构。位于内侧的铁皮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呈环状的定位槽,定位槽内插设并固定有呈筒状的电加热丝层二37,且电加热丝层二37由壳体二以及包裹在壳体二内的发热丝组成。进液筒36的上端固定有将定位槽的槽口封闭的盖板38,进液筒36的外侧壁上设有与定位槽的内腔连通的排气孔,且电加热丝层二37的电缆线穿过排气孔并与上述的电源31相连。电源31和电加热丝层二37之间设有控制两者通断的开关二39,进液筒36上固定有通过设置在进液筒36内的温度传感器二40来控制开关二39的开合的控制器二41,以将进液筒36内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如图2所示,进液筒36的内侧壁上具有呈环状的挡肩,且挡肩与进液筒36同轴。进液筒36内插有呈圆形的过滤网42,过滤网42和进液筒36两者的中心轴线共线,且过滤网42夹于挡肩和连接部10d1的上端面之间,以对染料起到过滤的作用。密封板一10d的顶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一,连接槽一内设有环形密封垫二43,且环形密封垫二4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槽一的底壁和进液筒36的下端面相抵。进液筒36上端设有漏斗44,漏斗44包括呈筒状的出液部,出液部插在进液筒36内且两者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一起,以提高了将染料注入到进液筒36内的方便性。
安装时,未经过印染的面料绕在放料辊3上,面料一端经过输送带2并绕在卷料辊4上,以将印染后的面料卷收起来。
使用过程如下:染料经进液筒36、连接部10d1和进液口10a进入到搅拌箱10内,并在搅拌桨34的搅拌下,以将染料充分搅匀;在搅拌过程中,电加热丝层一30工作对染料进行加热,来提高染料的活性。经过充分搅拌后的染料在抽液机11的抽取下依次经过管道23、抽液机11、进液管24、连接管25和出液管5并最终通过喷头6喷涂到放置在输送带2上的面料上;驱动件8带动出液管5沿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多个喷头6跟随一起运动,以使置于输送带2上的面料能够得到完整的喷涂,在实际喷涂过程中,驱动件8会带动喷头6往复多次,以提高喷涂的均匀性;喷涂完毕后,供气机构工作以向出气筒7内注入热气,注入到出气筒7内的热气在出气筒7内壁锥度的作用下向四周扩散,以使整条经过喷涂的面料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得到热气的烘干,来提高喷涂的质量;由于织物面料其上密布有无数透气孔,使得喷射到面料上的热气经透气孔、位于两侧的通孔气进入到挡风板9内,并在挡风板9内壁的作用下,热气按原来的路径返回并重新喷射在面料上,从而增加面料在同一时间内与热气接触的量,继而加快面料的烘干速度,来提高印染效率;烘干完毕后,在卷料辊4和输送带2的共同作用下,将经过印染后的面料从输送带2上取下并绕设在卷料辊4上,此时,绕在放料辊3上的面料会释放一段面料在输送带2上,以使整个印染工序重新进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4)

1.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织物面料印染设备包括印染室和横向置于印染室内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本面料烘干装置包括设于输送带正上方的出气筒,且出气筒固定在印染室内,出气筒的轴向与输送带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垂直,该出气筒的内侧壁为圆锥面且其直径向下逐渐增大,所述的印染室内还设有能够将热气输送至出气筒内的供气机构,供气机构包括呈L形的进气管和固定在印染室内的送风机,所述的进气管包括竖直设置的出气部和水平设置的进气部,所述的出气筒的上端面上具有呈筒状凸出的输气部,所述的出气部插设并固定在输气部内,且出气部和输气部之间通过0形圈二形成密封,所述的进气部与送风机的出风口连通,该进气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台阶,台阶内设有呈圆形的电加热丝层三,且电加热丝层三的中心轴线与进气部的中心轴线共线,所述的电加热丝层三由呈圆形的外壳以及包裹在外壳内的碳纤维发热丝组成,所述的外壳与进气部相固定,所述的外壳的左右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外壳的内腔连通的出气孔和进气孔,且出气孔和进气孔均有若干个,所述的输送带的下方设有呈碗形且与出气筒正对的挡风板,挡风板固定在印染室内且其开口朝上,所述输送带上贯穿有若干通气孔,位于同一侧的若干通气孔沿输送带的长度方向均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部的侧壁上贯穿有螺纹孔一,螺纹孔一有若干个且沿进气部的周向均布,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螺纹孔二,螺纹孔二的数量与螺纹孔一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的螺纹孔一内均螺接有螺栓,且螺栓的端部螺接在对应的螺纹孔二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的外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四,且该连接槽四位于螺栓和送风机之间,所述的连接槽四内设有0形圈三,且0形圈三的外周面与所述的台阶的内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部通过螺纹结构与输气部相固定,所述的出气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呈环状的连接槽五,0形圈二位于连接槽五内,且0形圈二的外周面与输气部的内侧壁相抵。
CN201610346044.9A 2016-05-24 2016-05-24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Active CN106017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6044.9A CN106017027B (zh) 2016-05-24 2016-05-24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6044.9A CN106017027B (zh) 2016-05-24 2016-05-24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7027A CN106017027A (zh) 2016-10-12
CN106017027B true CN106017027B (zh) 2018-09-04

Family

ID=57097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6044.9A Active CN106017027B (zh) 2016-05-24 2016-05-24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70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6417B (zh) * 2017-04-28 2019-12-10 浙江赵公布业有限公司 带烘干装置的织物面料加工整理设备
CN107574602A (zh) * 2017-09-12 2018-01-12 湖州博仁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面料喷涂染色烘干装置
CN107726749A (zh) * 2017-10-19 2018-02-23 蒋志远 一种木材晒干装置
CN110986545A (zh) * 2019-12-28 2020-04-10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极片干燥装置
CN112880335A (zh) * 2021-01-29 2021-06-01 成都寻彷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制造的纺织面料均匀烘干设备
CN113074526A (zh) * 2021-03-11 2021-07-06 曾雪玲 一种化工制药的烘干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5230A (en) * 1973-12-14 1977-01-25 Vepa Ag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particularly dyeing and printing of goods
CN102865726A (zh) * 2011-07-04 2013-01-09 常州宝丽丝纤维有限公司 纱线烘箱
KR20130112438A (ko) * 2012-04-04 2013-10-14 이호우 식물 추출물을 고착한 기능성 섬유의 제조장치
CN204570238U (zh) * 2015-01-06 2015-08-1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面料喷涂印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5230A (en) * 1973-12-14 1977-01-25 Vepa Ag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particularly dyeing and printing of goods
CN102865726A (zh) * 2011-07-04 2013-01-09 常州宝丽丝纤维有限公司 纱线烘箱
KR20130112438A (ko) * 2012-04-04 2013-10-14 이호우 식물 추출물을 고착한 기능성 섬유의 제조장치
CN204570238U (zh) * 2015-01-06 2015-08-19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面料喷涂印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7027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4178B (zh) 带供气机构的织物面料印染设备
CN106017027B (zh)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面料烘干装置
CN105803710B (zh)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染料喷洒装置
CN106702633B (zh) 一种螺旋式纱线印染设备
CN105908429B (zh)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染料搅拌装置
CN105803708B (zh) 织物面料印染设备的染料进入装置
CN205688185U (zh) 轧染设备
CN105887385A (zh) 轧染设备及其轧染方法
CN113684629A (zh) 一种纺织品加工用布料印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47530U (zh) 浸渍染色设备
CN207933677U (zh) 一种新型染色烘干一体机
CN213389282U (zh)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CN210215835U (zh) 一种针织类面料印染装置
CN217922619U (zh) 一种高温高压染色机走布机构
CN208533105U (zh) 一种辊压染色装置
CN107620189A (zh) 一种布料密闭快速上色装置
CN210916622U (zh) 一种透气抗菌型涤纶染色布用烘干设备
CN207371405U (zh) 一种化料桶
CN207484087U (zh) 一种布料密闭快速上色装置
CN112647211A (zh) 一种棉纤维染色装置
CN112251965A (zh) 衣服面料可精确定位的印染设备
CN207376265U (zh) 一种染色均匀的溢流染色机
CN208235118U (zh) 一种全自动面料改色设备
CN105862297B (zh) 一种采用两相法工艺的蒸化机
CN215713954U (zh) 一种高效型针织品染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0

Address after: 324000 Room 101, plant 4, No. 18, Xingbei Road, Longy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ohuan Township, Longyou County,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uzhou Daoyuan Text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400 Shidai Road, Hain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XIANYU FIBER WEAVING AND DYEING GAR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