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4071A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4071A
CN106004071A CN201610141230.9A CN201610141230A CN106004071A CN 106004071 A CN106004071 A CN 106004071A CN 201610141230 A CN201610141230 A CN 201610141230A CN 106004071 A CN106004071 A CN 1060040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liquid
circulation
state
branch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12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4071B (zh
Inventor
安藤将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04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4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以短时间将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的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具备:第1循环流路,具有流通从墨液贮存部朝向墨液排出头的墨液的循环去路和流通从墨液排出头朝向墨液贮存部的墨液的循环回路;加热部,对流通于循环去路的墨液进行加热;分支部,在加热部与墨液排出头之间使循环去路分支;支路,流通从分支部朝向墨液贮存部的墨液;以及控制部,能够对第1状态和第2状态进行切换,在第1状态下使由加热部加热后的墨液通过第1循环流路而向墨液贮存部返回,在第2状态下使由加热部加热后的墨液通过支路而向墨液贮存部返回,在从启动印刷装置开始到实施图像形成为止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期间为第2状态,在图像形成时为第1状态。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墨液进行加热的加热部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备:排出UV墨液的排出头、贮存UV墨液的副箱、墨液循环流路、加热机构以及过滤器的喷墨记录装置,上述墨液循环流路具有流通从副箱向排出头供给的UV墨液的循环去路以及流通从排出头返回至副箱的墨液的循环回路,上述加热机构设置于循环去路,对流通于循环去路的UV墨液进行加热,上述过滤器设置在循环去路的副箱与加热机构之间,对流通于循环去路的UV墨液进行过滤。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一边使UV墨液在墨液循环路内循环,一边利用加热机构将UV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据此可以将UV墨液形成为适合从排出头排出的粘度(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09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者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在以往的喷墨记录装置之类的印刷装置中,存在在墨液循环流路设置过滤部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墨液循环流路中的墨液的压力损耗大,因此,相应地,墨液在墨液循环流路内循环时在加热部处的墨液的流量降低。结果,墨液的加热效率低,将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所需的时间长。
另外,在以往的喷墨记录装置之类的印刷装置中,从加热机构到副箱为止的第1循环流路的流路长度比较长。因此,加热机构加热后的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中循环而再次到达加热机构为止从墨液释放的放热量会比较大。结果,墨液的加热效率低,将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所需的时间长。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短时间将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措施)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排出墨液的墨液排出头和贮存墨液的墨液贮存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备:第1循环流路,其具有流通从墨液贮存部向墨液排出头供给的墨液的循环去路以及流通从墨液排出头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的墨液的循环回路;加热部,其设置在循环去路,对流通于循环去路的墨液进行加热;分支部,其在加热部与墨液排出头之间使循环去路分支;支路,其流通从分支部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的墨液;以及控制部,能够对第1状态和第2状态进行切换,在第1状态下,使由加热部加热后的墨液通过第1循环流路而返回至墨液贮存部,在第2状态下,使由加热部加热后的墨液通过支路而返回至墨液贮存部,控制部在从启动印刷装置开始到从墨液排出头排出墨液而实施图像形成为止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控制为第2状态,在图像形成时控制为第1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与使由加热部加热后的墨液通过第1循环流路而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相比,使由加热部加热后的墨液通过支路而返回至墨液贮存部时对墨液的加热效率较高。
根据上述构成,具有与第1循环流路独立的、能够使加热后的墨液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的支路,与通过第1循环流路相比,通过支路而使墨液返回至墨液贮存部时对墨液的加热效率较高。因此,印刷装置能够以短时间将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
在此情况下,优选还具备能够获得第1状态和第2状态的阀,在第1状态下阻止墨液从循环去路中的比分支部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向支路流通,在第2状态下容许墨液从上游侧去路向支路流通。
另外,在此情况下,分支部优选具有能够获得第1状态和第2状态的阀,在第1状态下阻止墨液从循环去路中的与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向支路流通,在第2状态下容许墨液从上游侧去路向支路流通。
根据上述构成,若阀成为第1状态,则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内循环而向墨液排出头供给墨液。由此,印刷装置成为能够从墨液排出头排出墨液的状态。另外,若阀成为第2状态,则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由此,如上所述,印刷装置成为能够以短时间加热墨液的状态。因此,根据本构成,通过使阀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切换,能够使印刷装置在可从墨液排出头排出墨液的状态与可以短时间加热墨液的状态之间切换。
在此情况下,优选还具备在印刷装置启动时将阀切换为第2状态的控制部。
根据上述构成,在印刷装置启动时,阀自动地切换为第2状态。
因此,根据本构成,在印刷装置启动时,即便使用者不执行将阀切换为第2状态的操作,也能够使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
在此情况下,优选还具备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在墨液排出头和循环去路的分支部与墨液排出头之间的至少一方,对流通于第1循环流路的墨液进行过滤。
根据上述构成,在具有循环去路中的与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和支路的第2循环流路未设置有过滤部。因此,第2循环流路的墨液的压力损耗比设置有过滤部的第1循环流路的墨液的压力损耗小。由此,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时在加热部处的墨液的流量比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内循环时在加热部处的墨液的流量多。因此,与一边使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内循环、一边利用加热部对墨液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若一边使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一边利用加热部对墨液进行加热,则墨液的加热效率提高。因此,印刷装置能够以短时间将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此外,在循环去路的分支部与墨液排出头之间设置过滤部的情况也包含过滤部设置在分支部的内部的方式。
在此情况下,当具有设置在循环去路的分支部与墨液排出头之间的第1过滤部作为过滤部时,优选支路的上游端设置在与第1过滤部相比靠上方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积留在第1过滤部的气泡在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之际利用气泡自身的浮力进入支路而向墨液贮存部排出。因此,在使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内循环之前,通过使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能够在气泡尽量不存在于第1过滤部的状态下,使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内循环。因此,根据本构成,可以抑制气泡被输送至墨液排出头侧。此外,具有设置在循环去路的分支部与墨液排出头之间的第1过滤部也包含第1过滤部设置在分支部的内部的方式。
在此情况下,优选循环去路中的与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的流路长度和支路的流路长度的合计而得的流路长度比第1循环流路的流路长度短。
根据上述构成,墨液在包含循环去路中的与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的流路长度和支路的流路长度的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时的放热量比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内循环时的放热量少。因此,根据本构成,墨液的加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排出墨液的墨液排出头和贮存墨液的墨液贮存部,所述印刷装置具备:第1循环流路,其具有流通从墨液贮存部向墨液排出头供给的墨液的循环去路以及流通从墨液排出头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的墨液的循环回路;加热部,其设置在循环去路,对流通于循环去路的墨液进行加热;分支部,其在加热部与墨液排出头之间使循环去路分支;支路,其流通从分支部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的墨液;操作部,其接受第1状态和第2状态的切换操作,在第1状态下,使由加热部加热后的墨液通过第1循环流路而返回至墨液贮存部,在第2状态下,使由加热部加热后的墨液通过支路而返回至墨液贮存部;以及控制部,在操作部接受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对第1状态和第2状态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构成,在操作部接受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切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因此,根据本构成,可以根据需要而变更墨液的循环路径。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排出墨液的墨液排出头;贮存墨液的墨液贮存部;第1循环流路,其具有循环去路和循环回路,循环去路流通从墨液贮存部向墨液排出头供给的墨液,循环回路流通从墨液排出头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的墨液;加热部,其设置在循环去路,对流通于循环去路的墨液进行加热;分支部,其在加热部与墨液排出头之间使循环去路分支;以及支路,其流通从分支部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的墨液,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第1循环流路而返回至所述墨液贮存部相比,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支路而返回至所述墨液贮存部时对所述墨液的加热效率较高,在所述印刷装置中,一边使墨液在具有循环去路中的与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和支路的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一边利用加热部对墨液进行加热。
根据上述构成,具有与第1循环流路独立的、可以使加热后的墨液返回至墨液贮存部的支路,与通过第1循环流路相比,使墨液通过支路而返回至墨液贮存部时对墨液的加热效率较高,一边使墨液在具有循环去路中的与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和支路的第2循环流路内循环,一边对墨液进行加热。因此,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能够以短时间将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墨液供给部的配管系统图。
图3是示出在图2所示的墨液供给部执行的墨液加热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变形例所涉及的墨液供给部的配管系统图。
图5是示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墨液供给部的配管系统图。
图6是示出其他变形例所涉及的墨液供给部的配管系统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印刷装置;12:墨液排出头;25:副箱;28:第1循环流路;31:加热部;36:循环去路;36c:上游侧干路;36d:下游侧干路;37:循环回路;51:第2循环流路;54:去路侧第2支路;58:过滤器元件;59:过滤器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进行说明。
参照图1,对印刷装置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印刷装置1针对所放置的印刷介质100排出紫外线固化型墨液(以下称为“UV墨液”。),据此进行印刷。印刷介质100是带状的连续纸。此外,作为印刷介质100的材质,无特殊的限制,可以使用纸类、膜类等各种材质。
印刷装置1具备进给部2、墨液排出部3、照射部4。另外,印刷装置1具备向墨液排出部3供给UV墨液的墨液供给部5(参照图2),在图1中对其省略了图示。
进给部2以辊对辊方式输送印刷介质100。进给部2具备:输送卷轴6、卷取卷轴7、旋转滚筒8以及多个辊9。
从输送卷轴6输送出的印刷介质100经由旋转滚筒8和多个辊9而卷取于卷取卷轴7。旋转滚筒8是被未图示的支承机构支承成能够旋转的圆筒形状的滚筒。若沿着旋转滚筒8的周面输送印刷介质100,则旋转滚筒8利用周面与印刷介质100之间的摩擦力从动旋转。旋转滚筒8作为针对墨液排出部3的压板发挥作用。
墨液排出部3具备多个印刷头组件11。多个印刷头组件11沿着旋转滚筒8的周面并排设置。多个印刷头组件11与多个种类(例如CMYK的4色)的UV墨液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各印刷头组件11具备多个以喷墨方式排出UV墨液的墨液排出头12(参照图2)。印刷头组件11向被旋转滚筒8的周面支承的印刷介质100排出UV墨液。由此,在印刷介质100上形成彩色图像。
照射部4具备多个暂时固化用照射器13和正式固化用照射器14。多个暂时固化用照射器13沿着旋转滚筒8的周面与多个印刷头组件11逐个交替地排列设置。暂时固化用照射器13相对于对应的印刷头组件11设置在印刷介质100的进给路径下游侧。暂时固化用照射器13向被排出了UV墨液的印刷介质100照射紫外线。由此,刚附着在印刷介质100的UV墨液暂时固化,可以抑制点的扩散和/或混色。正式固化用照射器14与设置在进给路径的最下游侧的暂时固化用照射器13相比设置在更靠下游侧。正式固化用照射器14向被执行了UV墨液的排出和暂时固化的印刷介质100照射与暂时固化用照射器13相比更大的累计光量的紫外线。由此,附着在印刷介质100的UV墨液完全地固化而定影于印刷介质100。
此外,暂时固化用照射器13和正式固化用照射器14可以使用例如照射紫外线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高压水银灯等。
参照图2对墨液供给部5进行说明。墨液供给部5具备墨液盒21、供给流路22、供给开闭阀23、供给泵24、副箱25、液位传感器26、加减压部27、第1循环流路28、加热部31、脱气部32、去路过滤器30、单向阀33、第2循环流路51、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控制部53。
墨液盒21容纳有UV墨液。墨液盒21安装于托架34。供给流路22的上游端插入安装于托架34的墨液盒21,供给流路22的下游端插入副箱25。在供给流路22从上游侧依次设置有供给开闭阀23和供给泵24。供给开闭阀23使供给流路22开闭。作为供给开闭阀23,例如可以使用电磁操作阀。供给泵24将容纳于墨液盒21的UV墨液经由供给流路22向副箱25输送。
副箱25暂时地贮存从墨液盒21输送来的UV墨液。副箱25具有开放式的结构。液位传感器26检测副箱25内的UV墨液的液位是否在第1液位L1以上,并且检测是否在比第1液位L1高的第2液位L2以上。若利用液位传感器26检测出副箱25内的UV墨液的液位低于第1液位L1,则从墨液盒21向副箱25供给UV墨液。若利用液位传感器26检测出副箱25内的UV墨液的液位在第2液位L2以上,则停止从墨液盒21向副箱25的UV墨液的供给。由此,副箱25的液位维持在第1液位L1与第2液位L2之间。因此,墨液排出头12的喷嘴面与副箱25的液面的水位差ΔH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由此,墨液排出头12的内部的UV墨液的背压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例如,-400Pa以上且3000Pa以下),在墨液排出头12的喷嘴处形成良好的弯液面。
加减压部27经由空气流路35向副箱25内供给空气或者将副箱25内的空气排出,据此,对副箱25内进行加压或者减压。加减压部27例如在UV墨液向第1循环流路28的初始充填时和/或在墨液排出头12的清洁时等对副箱25进行加压。
第1循环流路28是从副箱25经由墨液排出头12而返回至副箱25的UV墨液的流路。第1循环流路28具备循环去路36和循环回路37。
循环去路36流通从副箱25向墨液排出头12供给的UV墨液。循环去路36具备去路侧干路36a和从去路侧干路36a分支出的多个去路侧第1支路36b。去路侧干路36a的上游端插入于副箱25。去路侧干路36a从上游侧依次设置有循环泵29、加热部31、脱气部32、去路过滤器30。此外,将与去路过滤器30相比靠上游侧的去路侧干路36a称为上游侧干路36c,将与去路过滤器30相比靠下游侧的去路侧干路36a称为下游侧干路36d。去路侧第1支路36b针对1个墨液排出头12设置有1个。去路侧第1支路36b的下游端与墨液排出头12连接。
循环回路37流通从墨液排出头12返回至副箱25的UV墨液。也就是说,从副箱25经由循环去路36而已供给至墨液排出头12的UV墨液中的、未从墨液排出头12排出的UV墨液经由循环回路37而返回至副箱25。循环回路37具备:多个回路侧支路37b、多个回路侧支路37b在其下游侧合流而成的回路侧干路37a。回路侧支路37b针对1个墨液排出头12设置有1个。回路侧支路37b的上游端与墨液排出头12连接。回路侧干路37a的下游端插入于副箱25。在回路侧干路37a设置有单向阀33。
循环泵29将已贮存于副箱25的UV墨液朝向墨液排出头12侧输送。此外,作为循环泵29,由于可以抑制颤动并且时效的流量变动少,因此可以优选使用齿轮泵。
加热部31将流通于第1循环流路28的UV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例如35~40℃)。上述预定的温度是指供给至墨液排出头12的UV墨液成为适合从墨液排出头12排出的粘度的温度。印刷装置1在印刷装置1启动时,将比预定的温度低的温度的UV墨液利用加热部31加热至预定的温度后,开始印刷工作。
加热部31具备:具有加热器和温度计的温水箱41、温水循环流路42、温水泵43、热交换器44。温水箱41贮存被调节至预定的温度范围的温水。温水循环流路42是从温水箱41经由热交换器44而返回至温水箱41的流路。温水泵43使温水在温水循环流路42内循环。热交换器44在流通于温水循环流路42的温水与流通于第1循环流路28的UV墨液之间进行热交换。
脱气部32对流通于第1循环流路28的UV墨液进行脱气。由此,可以防止含有气泡的UV墨液供给至墨液排出头12。脱气部32具备脱气模块45和负压泵46。脱气模块45具备例如多个中空丝膜。负压泵46对中空丝膜的外侧进行减压。由此,在中空丝膜内流通的UV墨液被脱气。
去路过滤器30对流通于循环去路36的UV墨液进行过滤,据此除去UV墨液中的异物。上述异物例如是供给流路22的上游端插入墨液盒21时混入的尘埃、气泡、因作为齿轮泵的循环泵29所产生的摩擦热而产生的UV墨液的聚合物、在热交换器44中与温水反应而成的UV墨液的聚合物、由脱气模块45的中空丝膜产生的纤维等。此外,虽然在墨液排出头12的流入侧也设置有过滤UV墨液的排出头过滤器38,但是通过在循环去路36设置去路过滤器30可以使难以更换的排出头过滤器38耐用。
去路过滤器30具备过滤器元件58和过滤器罩壳59。过滤器元件58对UV墨液进行过滤。过滤器元件58容纳于过滤器罩壳59。过滤器罩壳59具备:设置在与过滤器元件58相比靠上游侧的第1接头部61和第2接头部62、设置在与过滤器元件58相比靠下游侧的第3接头部63。第1接头部61与上游侧干路36c的下游端连接。第2接头部62与去路侧第2支路54的上游端连接。第3接头部63与下游侧干路36d的上游端连接。第1接头部61和第2接头部62设置在与过滤器元件58相比靠上方,第3接头部63设置在与过滤器元件58相比靠下方。过滤器罩壳59在加热部31与过滤器元件58之间,使循环去路36分支为与第2接头部62连接的去路侧第2支路54和与第3接头部63连接的下游侧干路36d。
单向阀33容许UV墨液在循环回路37从墨液排出头12侧向副箱25侧流通,阻止UV墨液从副箱25侧向墨液排出头12侧逆流。利用上述单向阀33抑制在循环回路37逆流的UV墨液所含的异物流入至墨液排出头12。此外,在为了更换一部分的墨液排出头12而从副箱25取出循环回路37的情况下等,UV墨液在循环回路37向墨液排出头12侧逆流。
第2循环流路51是从副箱25通过循环泵29、加热部31以及脱气部32后的UV墨液以不通过过滤器元件58和墨液排出头12的方式返回至副箱25的流路。第2循环流路51具备去路侧第2支路54和上述的上游侧干路36c。
去路侧第2支路54在过滤器罩壳59,也就是说在加热部31与过滤器元件58之间,从循环去路36分支。如上所述,去路侧第2支路54的上游端与去路过滤器30的第2接头部62连接,去路侧第2支路54的下游端插入至副箱25。在去路侧第2支路54设置有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
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使去路侧第2支路54开闭。即,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可以获得第1状态和第2状态,在第1状态下,闭塞去路侧第2支路54,阻止UV墨液从上游侧干路36c向去路侧第2支路54流通,在第2状态下,开放去路侧第2支路54,容许UV墨液从上游侧干路36c向去路侧第2支路54流通。在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为第1状态的状态下,若循环泵29运转,则UV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28内循环。另一方面,在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为第2状态的状态下,若循环泵29运转,则已从副箱25输送至去路过滤器30的UV墨液中的一部分通过过滤器元件58而向下游侧干路36d流通,但大部分向去路侧第2支路54流通,因此,UV墨液主要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被控制成:在下述的墨液加热处理时,成为第2状态,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成为第1状态。作为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例如,能够使用电磁操作阀。
第2循环流路51的流路长度、即上游侧干路36c的流路长度与去路侧第2支路54的流路长度的合计而得的流路长度比第1循环流路28的流路长度短。因此,UV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时的放热量会比UV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28内循环时的放热量少。另外,在第2循环流路51内未设置有过滤器元件58和排出头过滤器38。因此,去路侧第2支路54中的UV墨液的压力损耗比设置有过滤器元件58和排出头过滤器38的第1循环流路28中的UV墨液的压力损耗小。由此,UV墨液主要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时(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为第2状态时)的加热部31处的UV墨液的流量会比UV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28内循环时(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为第1状态时)的加热部31处的UV墨液的流量多。因此,若一边使UV墨液主要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一边利用加热部31对UV墨液进行加热,则与一边使UV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28内循环、一边利用加热部31加热UV墨液的情况相比,UV墨液的加热效率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去路过滤器30的第2接头部62、也就是说去路侧第2支路54的上游端设置在与过滤器元件58相比靠上方。因此,积留于过滤器元件58的气泡在UV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时,利用气泡自身的浮力通过第2接头部62而进入去路侧第2支路54,并向副箱25排出。
控制部53具备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在控制部53的ROM存储有用于执行下述的墨液加热处理的程序。控制部53的CPU从ROM加载程序而使用RAM执行,控制温水箱41的加热器、温水泵43、循环泵29以及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
然而,在印刷装置1启动时,在将UV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之际,也可以一边使UV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28内循环,一边利用加热部31加热UV墨液,但在此情况下,与如上述那样使UV墨液主要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的情况相比,加热部31处的UV墨液的流量比较少,因此,UV墨液的加热效率低。因此,为将UV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需要较长时间(例如15分钟)。也就是说,从印刷装置1启动到开始印刷工作为止的等待时间会变长。于是,控制部53在印刷装置1启动时,执行如下的墨液加热处理。
参照图3对控制部53执行的墨液加热处理进行说明。控制部53若开始墨液加热处理,则在步骤S1中使温水箱41的加热器成为“导通”。此外,控制部53基于温水箱41内的温水的检测温度,对温水箱41的加热器进行反馈控制。控制部53进行到步骤S2,使温水泵43成为“导通”。控制部53进行到步骤S3,使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为第2状态。即,控制部53使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工作,以便使去路侧第2支路54开放。控制部53进行到步骤S4,使循环泵29为“导通”。由此,UV墨液主要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
控制部53进行到步骤S5,使内置于控制部53的定时器起动。控制部53进行到步骤S6,判断定时器是否经过了预定的时间(例如10分钟)。通过利用实验等求取UV墨液被加热至预定的温度的时间,使上述预定的时间是预先设定的时间。控制部53在判断为定时器未经过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S6;否),反复执行步骤S6。控制部53在判断为定时器经过了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S6;是),进行到步骤S7。控制部53在步骤S7中使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为第1状态。即,控制部53使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工作,以便闭塞去路侧第2支路54。由此,UV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28内循环。控制部53若执行步骤S7,则结束墨液加热处理。
控制部53执行上述的墨液加热处理,据此,印刷装置1在印刷装置1启动时,一边在预定的时间使UV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一边利用加热部31将UV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在此情况下,由于如上述那样加热部31处的UV墨液的流量比较多,因此UV墨液的加热效率提高。因此,印刷装置1能够以短时间(例如10分钟)将UV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能够以短时间将UV墨液加热至预定的温度。换言之,印刷装置1能够缩短从印刷装置1启动到开始印刷工作为止的等待时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通过使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在第1状态与第2状态之间切换,能够使印刷装置1在可以从墨液排出头12排出UV墨液的状态与可以以短时间加热UV墨液的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在印刷装置1启动时,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自动地切换为第2状态。因此,在印刷装置1启动时,即便使用者不执行将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切换为第2状态的操作,也可以使UV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在印刷装置1启动时,在印刷工作之前,执行墨液加热处理。即,印刷装置1在使UV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28内循环之前使UV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于是,积留于过滤器元件58的气泡在使UV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之际,利用气泡自身的浮力通过第2接头部62而进入去路侧第2支路54,并且向副箱25排出。因此,能够在容易积留气泡的过滤器元件58中尽量不存在气泡的状态下,使UV墨液在第1循环流路28内循环。由此,可以抑制气泡被输送至墨液排出头12侧,减少因气泡导致墨液排出头12的排出不良的情况。因此,印刷装置1能够抑制印刷图像产生漏点(点遗漏)。
此外,副箱25是“墨液贮存部”的一例。排出头过滤器38和过滤器元件58是“过滤部”的一例。过滤器元件58是“第1过滤部”的一例。过滤器罩壳59是“分支部”的一例。
去路侧第2支路54是“支路”的一例。上游侧干路36c是“上游侧去路”的一例。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是“阀”的一例。
不言而喻,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各种构成。例如,本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以下那样的方式。
参照图4,对变形例的墨液供给部5A进行说明。墨液供给部5A具有与上述的墨液供给部5大致同样的构成,但在去路侧第2支路54经由分支接头70从去路侧干路36a分支这一点上是不同的。分支接头70具备第1连接口71、第2连接口72、第3连接口73。第2连接口72向与第1连接口71和第3连接口73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第3连接口73向第1连接口71的相反侧突出。第1连接口71与上游侧干路36c的下游端连接。第2连接口72与去路侧第2支路54的上游端连接。第3连接口73与去路过滤器30的第1接头部61连接。此外,去路过滤器30不具备上述的第2接头部62。分支接头70在加热部31与过滤器元件58之间将去路侧干路36a分支为与第2连接口72连接的去路侧第2支路54和经由去路过滤器30与第3连接口73相连的下游侧干路36d。这样构成的墨液供给部5A发挥与上述的墨液供给部5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分支接头70是“分支部”的一例。
参照图5,对其他变形例的墨液供给部5B进行说明。墨液供给部5B具有与上述的墨液供给部5A大致同样的构成,但在具备电磁操作方式的三通阀80来取代分支接头70这一点上是不同的。三通阀80具备第1口81、第2口82、第3口83。第2口82向与第1口81和第3口83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第3口83向与第1口81相反侧突出。第1口81与上游侧干路36c的下游端连接。第2口82与去路侧第2支路54的上游端连接。第3口83与去路过滤器30的第1接头部61连接。三通阀80在加热部31与过滤器元件58之间将去路侧干路36a分支为与第2口82连接的去路侧第2支路54和经由去路过滤器30与第3口83相连的下游侧干路36d。三通阀80可以获得第1状态和第2状态,在第1状态下,第1口81与第3口83连通,阻止UV墨液从上游侧干路36c向去路侧第2支路54流通,在第2状态下,第1口81与第2口82连通,容许UV墨液从上游侧干路36c向去路侧第2支路54流通。三通阀利用控制部53进行控制,以便对第1状态和第2状态进行切换。这样构成的墨液供给部5B发挥与上述的墨液供给部5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三通阀80是具有“阀”的“分支部”的一例。
参照图6,对其他变形例的墨液供给部5C进行说明。墨液供给部5C具有与上述的墨液供给部5大致同样的构成,但在循环去路36在加热部31与脱气部32之间分支这一点上不同。即,去路过滤器30的过滤器罩壳59设置在加热部31与脱气部32之间。在使UV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时被加热至预定的温度的UV墨液的容量增加的动机下,优选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包括脱气部32的墨液供给部5的构成。另一方面,在抑制脱气部32处的因压力损耗导致的流量降低的动机下,优选在第2循环流路51内不包括脱气部32的墨液供给部5C的构成。因此,在脱气部32的容量大、脱气部32处的压力损耗小的情况下,优选墨液供给部5的构成,在脱气部32的容量小、脱气部32处的压力损耗大的情况下,优选墨液供给部5C的构成。
印刷装置1具备接受用于将上述的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和/或三通阀80切换为第2状态的切换操作的操作部,控制部53也可以在操作部接受了切换操作的情况下将第2循环流路开闭阀52和/或三通阀80切换为第2状态。由此,可以根据需要使UV墨液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循环。也就是说,使用者在想以短时间加热UV墨液的情况下,对操作部执行切换操作即可。作为操作部,例如可以使用操作面板、各种开关等。
控制部53也可以利用设置在第2循环流路51内(包括副箱25)的温度计检测第2循环流路51内的UV墨液达到了预定的温度。
用于印刷装置1的墨液不局限于UV墨液,也可以是如水性墨液、油性墨液、溶剂墨液、升华型墨液。
另外,也可以仅设置排出头过滤器38和过滤器元件58中的任意一方。

Claims (10)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排出墨液的墨液排出头和贮存所述墨液的墨液贮存部,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第1循环流路,其具有循环去路和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去路流通从所述墨液贮存部向所述墨液排出头供给的所述墨液,所述循环回路流通从所述墨液排出头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的所述墨液;
加热部,其设置在所述循环去路,对流通于所述循环去路的所述墨液进行加热;
分支部,其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墨液排出头之间使所述循环去路分支;
支路,其流通从所述分支部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的所述墨液;以及
控制部,其能够对第1状态和第2状态进行切换,在所述第1状态下,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第1循环流路而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在所述第2状态下,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支路而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
所述控制部,在从启动所述印刷装置开始到从所述墨液排出头排出所述墨液而实施图像形成为止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期间控制为所述第2状态,在所述图像形成时控制为所述第1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第1循环流路而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时相比,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支路而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时对所述墨液的加热效率较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能够获得第1阀状态和第2阀状态的阀,在所述第1阀状态下,阻止所述墨液从所述循环去路中的与所述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向所述支路流通,在所述第2阀状态下,容许所述墨液从所述上游侧去路向所述支路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部具有能够获得第1阀状态和第2阀状态的阀,在所述第1阀状态下,阻止所述墨液从所述循环去路中的与所述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向所述支路流通,在所述第2阀状态下,容许所述墨液从所述上游侧去路向所述支路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印刷装置启动时,将所述阀切换为所述第2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在所述墨液排出头和所述循环去路的所述分支部与所述墨液排出头之间的至少一方,对流通于所述第1循环流路的所述墨液进行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具有设置在所述循环去路的所述分支部与所述墨液排出头之间的第1过滤部作为所述过滤部时,所述支路的上游端设置在与所述第1过滤部相比靠上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去路中的、与所述分支部相比靠上游侧的上游侧去路的流路长度和所述支路的流路长度合计而得的流路长度,比所述第1循环流路的流路长度短。
9.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排出墨液的墨液排出头和贮存所述墨液的墨液贮存部,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第1循环流路,其具有循环去路和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去路流通从所述墨液贮存部向所述墨液排出头供给的所述墨液,所述循环回路流通从所述墨液排出头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的所述墨液;
加热部,其设置在所述循环去路,对流通于所述循环去路的所述墨液进行加热;
分支部,其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墨液排出头之间使所述循环去路分支;
支路,其流通从所述分支部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的所述墨液;
操作部,其接受第1状态和第2状态的切换操作,在所述第1状态下,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第1循环流路而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在所述第2状态下,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支路而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操作部接受了所述切换操作的情况下,对所述第1状态和所述第2状态进行切换。
10.一种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排出墨液的墨液排出头;
贮存所述墨液的墨液贮存部;
第1循环流路,其具有循环去路和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去路流通从所述墨液贮存部向所述墨液排出头供给的所述墨液,所述循环回路流通从所述墨液排出头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的所述墨液;
加热部,其设置在所述循环去路,对流通于所述循环去路的所述墨液进行加热;
分支部,其在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墨液排出头之间使所述循环去路分支;以及
支路,其流通从所述分支部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的所述墨液,
在所述印刷装置中,在从启动所述印刷装置开始到从所述墨液排出头排出所述墨液而实施图像形成为止的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支路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在所述图像形成时,使由所述加热部加热后的所述墨液通过所述第1循环流路向所述墨液贮存部返回。
CN201610141230.9A 2015-03-26 2016-03-14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 Active CN1060040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3919 2015-03-26
JP2015063919A JP2016182725A (ja) 2015-03-26 2015-03-26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加熱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4071A true CN106004071A (zh) 2016-10-12
CN106004071B CN106004071B (zh) 2019-10-25

Family

ID=55542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1230.9A Active CN106004071B (zh) 2015-03-26 2016-03-14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4594B2 (zh)
EP (1) EP3072696A1 (zh)
JP (1) JP2016182725A (zh)
CN (1) CN10600407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16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供应方法
CN111688359A (zh) * 2019-03-15 2020-09-22 株式会社宫腰 喷墨打印装置
CN111716910A (zh) * 2019-03-19 2020-09-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4179523A (zh) * 2020-09-15 2022-03-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喷墨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7261B2 (ja) * 2015-07-14 2020-01-29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消去装置、画像消去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92556B2 (ja) * 2019-02-15 2022-12-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7388026B2 (ja) * 2019-07-22 2023-11-2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濾過モジュール、脱気濾過ユニット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7434915B2 (ja) * 2020-01-20 2024-0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加熱制御方法
JP2021154697A (ja) * 2020-03-30 2021-10-0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循環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904A (en) * 1982-11-05 1984-07-17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ink handling system
US20100259587A1 (en) * 2009-04-09 2010-10-14 Plastipak Packaging, Inc. Ink delivery system
US20100283808A1 (en) * 2009-05-07 2010-11-11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US20110242156A1 (en) * 2010-04-01 2011-10-0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JP2014180829A (ja) * 2013-03-21 2014-09-29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3048B2 (ja) * 1998-09-29 2007-08-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5406778B2 (ja) * 2010-04-02 2014-02-0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2086489A (ja) * 2010-10-21 2012-05-10 Riso Kagaku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215376B2 (ja) 2010-12-27 2013-06-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循環制御プログラム、液体吐出装置
US10029483B2 (en) * 2012-04-25 2018-07-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ultraviolet-ray curable i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171312B2 (ja) 2012-04-27 2017-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904A (en) * 1982-11-05 1984-07-17 Xerox Corporation Ink jet ink handling system
US20100259587A1 (en) * 2009-04-09 2010-10-14 Plastipak Packaging, Inc. Ink delivery system
US20100283808A1 (en) * 2009-05-07 2010-11-11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US20110242156A1 (en) * 2010-04-01 2011-10-0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JP2014180829A (ja) * 2013-03-21 2014-09-29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3716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供应方法
US10688792B2 (en) 2017-07-07 2020-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CN109203716B (zh) * 2017-07-07 2021-03-16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供应方法
CN111688359A (zh) * 2019-03-15 2020-09-22 株式会社宫腰 喷墨打印装置
CN111688359B (zh) * 2019-03-15 2023-01-17 株式会社宫腰 喷墨打印装置
CN111716910A (zh) * 2019-03-19 2020-09-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1716910B (zh) * 2019-03-19 2022-09-20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CN114179523A (zh) * 2020-09-15 2022-03-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喷墨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694594B2 (en) 2017-07-04
EP3072696A1 (en) 2016-09-28
US20160279964A1 (en) 2016-09-29
JP2016182725A (ja) 2016-10-20
CN106004071B (zh)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071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墨液加热方法
JP522043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27320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気泡除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装置を利用した気泡除去方法
EP3112172B1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6943035B2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CN110936715B (zh) 印刷装置、印刷系统、印刷方法
CN106042647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中的维护方法
JP54067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CN106004062B (zh) 印刷装置
CN105984240A (zh) 印刷装置
JP743491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加熱制御方法
US9844948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ink circulation flow path
JP2016179654A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11688359B (zh) 喷墨打印装置
JP6561536B2 (ja) 印刷装置
JP541842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330832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液体循環方法
KR20150087501A (ko) 염액배출구를 갖는 래피드 염색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