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63692A -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63692A
CN105963692A CN201610465798.6A CN201610465798A CN105963692A CN 105963692 A CN105963692 A CN 105963692A CN 201610465798 A CN201610465798 A CN 201610465798A CN 105963692 A CN105963692 A CN 105963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ined vaccine
virus
vaccine
antigen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57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63692B (zh
Inventor
刘可心
刘兆梅
王巍巍
张燕
张星星
李雅静
高强
尹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VAC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VAC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VAC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VAC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657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636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63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36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63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636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12Viral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whole cells, viruses or DNA/RNA
    • A61K2039/525Virus
    • A61K2039/5252Virus inactivated (kill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4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dose, timing or administration schedu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5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combination antigen/adjuvant
    • A61K2039/55505Inorganic adjuv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70Multivalent vacc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2770/00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ssRNA viruses positive-sense
    • C12N2770/00011Details
    • C12N2770/32011Picornaviridae
    • C12N2770/32311Enterovirus
    • C12N2770/32334Use of virus or viral component as vaccine, e.g. live-attenuated or inactivated virus, VLP, viral prote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ir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其含有灭活的EV71抗原、CA16抗原、CA10抗原。本发明通过将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病毒株EV71、CA16、CA10型进行培养、超滤浓缩、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超滤脱糖及除菌过滤,得到纯化的病毒液,进一步将该病毒液制备成免疫原性良好、安全性和稳定性高的手足口联合疫苗,本发明的疫苗可以同时预防多种肠道病毒对机体的侵染,并且这些抗原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相应的免疫原性较单独抗原激发的免疫原性不会降低;且使用本发明疫苗可以明显简化疫苗接种程序,提高接种效率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含肠道病毒抗原的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背景技术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丙类传染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较为常见。患者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1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除EV71(Enterovirus 71,EV71)及CA16型(Coxasckievirus A16,CA16)较为常见外,还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Coxasckievirus A,CA)的2、4、5、6、10型等,B组(Coxasckievirus B,CB)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68型(Enterovirus 68)以及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等。
以往认为,EV71和CA16为引起亚太国家多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但近年来由CA10引起HFMD暴发的报道逐渐增多,CA10曾于2010年引起发过一起HFMD的暴发。2009年北京地区CA10是非EV71和非CA16型肠道病毒中的优势型别。CA10和CA6是引起济南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且2012年CA10构成比最高(32.5%)。在中国武汉2013年发生的HFMD暴发中,分离出的病毒中CA10占41.0%(190/463)。2013年湖南省郴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CA6、CA10和CA16。近几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统计来看,CA10在我国多地替代EV71或CA16成为引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并能引发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病例。手足口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足口病的抗病毒药物,虽然现有已获批的EV71灭活疫苗,但由于HFMD肠道病毒病原谱的改变以及导致HFMD高发的主导毒株类型多样,且病毒株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无法实现对感染其他型别手足口病毒的机体保护,对防控HFMD提出了新的挑战。接种EV71疫苗难以控制CA16和CA10引起的手足口病的爆发和流行。因此,急需制备相应的多价、多联疫苗,以应对HFMD的暴发和重症疾病的流行。目前还没有EV71、CA16和CA10联合疫苗研制的相关报道,首先,EV71、CA16与CA10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在近期较短时间内才发生了大规模的爆发,其次,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分布,对于发生率相对较低的发达国家,投入研发的机构较少,再次,不同病毒抗原之间存在的免疫干扰作用未知,而此干扰作用可能直接降低疫苗单组份的免疫原性,影响免疫效果。因此,为了更大范围地保护机体免受手足口系列病毒的侵害,在我国建立完善的HFMD防控体系,通过制备联苗扩大保护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疫原性良好、安全性和稳定性高的包含肠道病毒抗原的手足口联合疫苗。
本发明的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含有灭活的EV71抗原、灭活的CA16抗原和灭活的CA10抗原。
进一步,本发明的联合疫苗中,EV71、CA16、CA10的抗原含量分别为100-1000U/人份、100-1000U/人份、100-1000U/人份。
优选地,EV71、CA16、CA10的抗原含量分别为200-800U/人份、200-800U/人份、200-800U/人份。
更优选地,EV71、CA16、CA10的抗原含量分别为400U/人份、400U/人份、400U/人份。
本发明的联合疫苗,其病毒纯化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分别将EV71、CA16、CA10病毒液灭活,超滤浓缩;
(2)分别对上述三种病毒浓缩液进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3)收集合并离心液。
步骤(1)中,EV71病毒液的制备方法为:EV71病毒接种人二倍体细胞,接种MOI为:0.0001-0.001,培养用血清浓度:2%牛血清,培养温度:36±1℃,收获时间为7-9d;
CA16病毒液的制备方法为:CA16病毒接种人二倍体细胞,接种MOI为:0.001-0.01,培养用血清浓度:1%牛血清,培养温度:35±1℃,收获时间为8-10d;
CA10病毒液的制备方法为:CA10病毒接种人二倍体细胞,接种MOI为:0.001-0.01,培养温度:35±1℃,收获时间为7-9d。
优选地,本发明培养EV71、CA16、CA10病毒的细胞为人二倍体细胞SLF-1。该细胞已在中国专利CN103255102A中公开。
进一步地,步骤(1)中,灭活方法为甲醛灭活,甲醛灭活的终浓度为67-200μg/ml。
其中,甲醛灭活时间为:37±1℃条件下,灭活2.7-5.4d。优选灭活4d。
其中,步骤(1)的病毒液超滤浓缩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病毒灭活液经切向流膜过滤或中空纤维过滤浓缩,浓缩倍数为50-200倍,使用截留分子量为100万-500万。
优选地,超滤浓缩采用孔径为300kD的超滤膜包。
其中,步骤(2)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为:
依次从离心机边孔以50-100rpm依次泵入超离缓冲液,病毒超滤浓缩液,低浓度蔗糖溶液,最后以50-150rpm泵入高浓度蔗糖溶液直至中孔流出液体离心转速为28000-35000rpm,离心时间为:6-20小时,离心温度为2-8℃。
超离缓冲液与病毒超滤浓缩液的体积比为1:5-1:10;病毒超滤浓缩液与低浓度蔗糖溶液的体积比为1:1-2:1;高浓度蔗糖加入标准为只要离心机中空流出液体即可停止加入高浓度蔗糖。
其中,所述低浓度蔗糖质量百分比为25%~45%,高浓度蔗糖质量百分比为55%-60%。
其中,超离缓冲液选自0.01-0.5M的PB、PBS和PBST中的一种。
其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中,纯化EV71、CA16、CA10病毒时,收集并合并抗原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比大于5U/μg的离心液。采用300KD膜包超滤脱糖,方法为:EV71病毒液等体积超滤8次,CA16病毒液3倍体积超滤8次,CA10病毒液等体积超滤8次。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联合疫苗还含有铝佐剂。
所述铝佐剂为氢氧化铝,其在联合疫苗中的终浓度为0.36-1.73mg/ml。
优选地,氢氧化铝,其在联合疫苗中的终浓度为1.44mg/ml。
进一步地,所述联合疫苗的剂型为注射剂。
本发明通过采用申请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病毒,相比非人源细胞基质疫苗,在细胞基质上有了提升,排除了非人源蛋白、非人源DNA和潜在致瘤性等不安全因素;同时疫苗纯化过程中完全采用物理方法进行,去除了PEG、DNA酶等的残留风险,为疫苗安全提供了保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利用当前致手足口病流行株制备得到的预防手足口联合疫苗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疫苗采用人二倍体细胞基质培养病毒,为疫苗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同时采用的人二倍体细胞是申请人自主知识产权的SLF-1株,无知识产权壁垒。
(2)制苗苗工艺一致性良好,工艺稳定;经过大量实验,筛选了最佳的灭活工艺参数,既能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实现完全灭活,又能将甲醛的使用量控制在最小限度,节省成本。
(3)本发明的联合疫苗包含手足口病主要致病病原,能够很好的预防由EV71、CA16和CA10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发生。本发明研究表明,上述三种抗原在免疫受种者后互相不干扰抗原性和免疫效果,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4)本发明提供的联合疫苗可以同时预防多种病原体的侵染,并且这些抗原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相应的免疫原性较单独抗原激发的免疫原性不会降低。联合疫苗的使用可以明显简化疫苗接种程序,提高接种效率并降低成本,是未来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未来市场需求所在。
(5)本发明疫苗稳定性好,可长期保存。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甲醛灭活浓度在不同时间下CA16病毒滴度变化曲线。
图2A为CA16病毒收获液电镜照片(100000×)。
图2B为CA16疫苗原液电镜照片(1000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等均可市售获得,若未具体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本发明EV71病毒株保藏号为CGMCC No.3544,已在中国专利CN103386126A中公开;CA16病毒株保藏号为CGMCC No.5371,已在中国专利CN103386126A中公开;CA10病毒株保藏号为VR-1016AS/MKTM(购买自ATCC)。
本发明培养EV71、CA16、CA10病毒的细胞为人二倍体细胞SLF-1,该细胞已在中国专利CN103255102A中公开。
实施例1病毒液的制备
1、细胞培养复苏SLF-1细胞,使用含20%牛血清的MEM溶液,置37±1℃培养,贴壁后换液,使用含10%牛血清的MEM溶液。单层后洗涤、0.25%胰蛋白酶消化,按1:4比例分种至培养瓶或细胞工厂中,传至40层细胞工厂,长至单层后,准备接种病毒。
2、病毒培养
EV71病毒以MOI 0.0001接种细胞,采用含2%牛血清的培养液,置36±1℃培养,8d收获病毒。
CA16病毒以MOI 0.001接种细胞,采用含1%牛血清的培养液,置35±1℃培养,10d收获病毒。
CA10病毒以MOI 0.001接种细胞,采用不含牛血清的培养液,置35±1℃培养,9d收获病毒。
实施例2病毒的灭活
(1)澄清将病毒液经连续2级孔径为3-0.8μm、0.65-0.22μm的滤芯过滤或离心(包括连续流离心)转速为3000rpm,离心时间为0.5个小时,得到病毒澄清液;
(2)灭活将EV71、CA16、CA10病毒澄清液分别分成9组,每组加入不同体积的1:200福尔马林溶液,使其理论终浓度为200、100、67μg/ml,每个浓度3组平行样品,置37±1℃条件下灭活,分组信息见表1。在灭活的0、2、4、6、8、10、12、14、16、18、20、22、24小时进行取样,取样结束后立即用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和甲醛,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对每组灭活剂浓度的病毒滴度取平均值(结果见表2)。根据病毒滴度分别绘制EV71、CA16和CA10病毒灭活动力学曲线(不同甲醛灭活浓度下CA16病毒滴度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根据灭活动力学曲线推算病毒完全灭活所需时间(结果见表3)。
表1分组信息
表2不同浓度甲醛灭活后病毒滴度(lg CCID50/ml)
注:绘制灭活动力学曲线时,若滴度值为小于某值时就按此值计算,如<1.50lgCCID50/ml按1.50lg CCID50/ml绘制曲线
表3不同甲醛浓度灭活时间的推算
由表3可见三种不同浓度甲醛溶液(200、100、67μg/ml)在31h内均能将EV71完全灭活,32h内均能将CA16完全灭活,28h内均能将CA10完全灭活,在但是考虑到灭活疫苗规模化生产病毒灭活的安全性风险,慎重起见选择1:2000作为甲醛灭活的终浓度,即200μg/ml甲醛终浓度作为灭活剂量,37±1℃灭活4天。
实施例3病毒的纯化
(1)病毒液的超滤浓缩 选择截留分子量为100kD、300kD和500kD三种孔径的超滤膜包,分别将EV71(或CA16或CA10)同一批灭活液进行超滤浓缩,固定超滤压力,浓缩相同倍数(100倍),固定洗滤次数(洗滤8次),比较超滤时间以及三种膜包的抗原回收率,杂蛋白去除率和超滤浓缩前后产品的活性比(抗原含量/蛋白质含量),并检测各滤出液的抗原含量。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超滤用膜包孔径。结果见表4。
表4不同膜包孔径超滤效果比较结果
表4的研究结果显示,滤过液EV71(或CA16或CA10)抗原含量检测结果均小于检测下限,表明三种膜包均能有效截留目的病毒。随着膜包孔径的增大,超滤用时逐渐缩短,虽然抗原回收率下降,但是蛋白质去除率和活性比提高。综合抗原回收率、蛋白质去除率及对目的病毒的截留效果研究结果,确定超滤浓缩工艺膜包孔径为300kD。
(2)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蔗糖溶液的低、高浓度分别为40%,55%。密度梯度离心缓冲液为0.5mol/L PBS缓冲液,其pH值为:6.5。使用日立CP70MX/ME超速离心机,依次从边孔以100rpm泵入100ml超离心缓冲液,约700ml的步骤(1)超滤浓缩获得的EV71(或CA16或CA10)病毒超滤液,低浓度蔗糖溶液500ml,最后以100rpm泵入高浓度蔗糖溶液直至中孔流出液体,4℃离心12小时,先收集800ml废液,后分管收集500ml病毒液,经抗原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检测后,合并抗原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比大于5U/μg所在区段。
300KD膜包超滤脱糖,等体积或三倍体积洗滤8次,用50ml的0.01M PBST(pH7.2)溶液顶洗1次,用50ml的0.01M PBST(pH7.2)溶液洗膜2次。得到各病毒脱糖液。检测BSA含量,滤出液抗原含量,比较抗原回收率和蛋白质去除率(结果见表5)。确定超滤脱糖洗滤体积。
表5超滤脱糖不同洗滤体积效果比较
表5结果显示,滤过液EV71(或CA16或CA10)抗原含量检测结果均小于检测下限,表明三种膜包均能有效截留目的病毒。BSA为各病毒液中的主要杂质,考虑到疫苗的质量,结合抗原回收率和蛋白去除率,确定EV71病毒超滤脱糖工艺为等体积超滤8次,CA16病毒超滤脱糖工艺为3倍体积超滤8次,CA10病毒超滤脱糖工艺为等体积超滤8次。
(3)除菌过滤 各病毒脱糖液经0.22μm孔径滤膜除菌过滤,即获得各病毒疫苗原液。
实施例4动物模型的确定
(1)免疫原性动物模型的确定用0.85%生理盐水将铝佐剂稀释至1.0mg/ml,用0.01M PBS将EV71(或CA16或CA10)抗原稀释至1600U/ml,室温下将稀释后的铝佐剂滴加入稀释后的EV71(或CA16或CA10)抗原中,使二者等体积进行吸附,边加边搅拌,完毕后继续室温混合30分钟,获得EV71(或CA16或CA10)铝吸附疫苗。
EV71(或CA16或CA10)疫苗以相同剂量,分别一针(0d免28d采血)、两针(0d、14d免28d采血)腹腔免疫小鼠和肌肉免疫大鼠。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见表6。
表6 EV71(或CA16或CA10)疫苗免疫原性结果
通过表6研究结果显示,EV71疫苗免疫大鼠、小鼠均可以产生相当滴度的抗体,为了方便以后操作,考虑到成本,选择小鼠为EV71疫苗动物免疫模型。CA16疫苗(或CA10疫苗)免疫大鼠可以产生相当滴度的抗体,但小鼠抗体滴度低,选择大鼠为CA16疫苗(或CA10疫苗)动物免疫模型。
(2)攻毒保护动物模型建立了EV71疫苗(或CA16苗或CA10疫苗)的攻毒保护模型,具体方法如下:
疫苗免疫与攻毒程序:将疫苗分别稀释至200U、50U、12.5U、3.12U、0.78U/0.5ml,采用腹腔免疫亲本雌鼠,每个剂量免疫10只雌鼠,0.5ml/只,每组雌鼠均与雄鼠同笼1~2天后分笼,初免第一针,14天后免疫第二针,21天左右(二免后约1周)产乳鼠,待乳鼠长至5~7日龄时,用鼠适应性攻毒株分别对每窝乳鼠进行腹腔攻毒,0.1ml/只,攻毒量为10LD50/只。乳鼠攻毒后观察14天,记录乳鼠发病、死亡数量,统计各剂量下乳鼠发病及死亡保护率
试验对照:如上方法两针免疫亲本母鼠0.01M PBS,0.5ml/只,用鼠适应性攻毒株分别对每窝乳鼠进行攻毒,腹腔0.1ml/只,攻毒量为10LD50/只。
试验成立条件:对照组乳鼠应全部死亡。
试验过程控制:在每只笼子上标明实验数量、组别、免疫日期。
临床观察项目与频率:攻毒后每天观察动物有无肢体麻痹、皮疹症状及死亡情况。在整个试验期内,所有动物的健康情况、行为变化等都详细记录,结果见实施例8。
实施例5免疫剂量与免疫程序的确定
(1)免疫剂量的确定
为控制每剂疫苗的蛋白质含量(各组分蛋白质含量≤4μg/人份,根据多批疫苗原液纯化结果统计,每剂EV71/CA16/CA10联合疫苗中EV71抗原含量不应高于1000U/人份,CA16抗原含量不应高于1000U/人份,CA10抗原含量不应高于1000U/人份。
联苗剂量选择参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比较,并确定,即:A.根据现在已上市EV71疫苗的剂量(400U/人份),每剂联苗中EV71疫苗剂量选择设计剂量25U、100U、400U、1000U;B.根据CA16单苗免疫剂量确定实验,拟用临床免疫剂量为400U/人份,每剂联苗中CA16疫苗剂量选择设计剂量25U、100U、400U、1000U;C.根据CA10单苗免疫剂量确定实验,拟用临床免疫剂量为400U/人份,每剂联苗中CA10疫苗剂量选择设计剂量25U、100U、400U、1000U;D.联苗各组分配比原则,按上述每个组分的设计剂量,第一个配比为选择各组分临床用剂量进行配比,即EV71、CA16、CA10抗原含量分别为400U、400U、400U,第二个配比考虑到各组分之间可能的相互抑制作用选择最高剂量进行配比,即EV71、CA16、CA10抗原含量分别为1000U、1000U、1000U,另一配比方式为考虑到各组分之间可能的相互增强作用选择低剂量进行配比,即EV71、CA16、CA10抗原含量分别为(100U、100U、100U)或(25U、25U、25U)。
用上述四种配比剂量组分别两针(0d、14d免28d采血)腹腔免疫小鼠和肌肉免疫大鼠,同时设立单苗对照和阴性对照。重复三次。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见表7。联和疫苗中各病毒组份免疫原性分别与相对应单价苗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见表7。
表7单价苗与联合疫苗各病毒组份免疫中和抗体结果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联苗1:EV71、CA16、CA10抗原含量分别为25U、25U、25U
联苗2:EV71、CA16、CA10抗原含量分别为100U、100U、100U
联苗3:EV71、CA16、CA10抗原含量分别为400U、400U、400U
联苗4:EV71、CA16、CA10抗原含量分别为1000U、1000U、1000U
通过表7研究结果显示,4种联苗的免疫中和抗体与单苗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联苗各组分之间无免疫干扰。同时对此四种联苗各组分免疫原性进行两两比较可知,联苗2、3、4各组分免疫中和抗体水品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苗2、3、4各组分免疫中和抗体水平与联苗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以上结果,结合单苗评价中EV71、CA16、CA10的拟用临床剂量,确定每剂联苗中EV71、CA16、CA10抗原组分最优组合为400U、400U、400U。
(2)免疫程序的确定
根据实施例4(1)中确定的免疫原性动物模型,EV71/CA16/CA10联合疫苗以相同剂量400U/400U/400U/人份,分别一针(0d免28d采血)、两针(0d、14d免28d采血)腹腔免疫小鼠和肌肉免疫大鼠。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见表8。
表8不同免疫程序联苗免疫中和抗体结果
通过表8研究结果显示,EV71/CA16/CA10联合疫苗以相同剂量400U/400U/400U/人份,分别一针(0d免28d采血)、两针(0d、14d免28d采血)腹腔免疫小鼠和肌肉免疫大鼠,测得每个组分的免疫动物抗中和抗体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V71/CA16/CA10联合疫苗2针免疫中和抗体滴度高于1针免疫中和抗体滴度。
根据EV71/CA16/CA10联合疫苗不同剂量、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原性研究结果,初步确定EV71/CA16/CA10联合疫苗免疫剂量为400U/400U/400U/人份,免疫程序为两针免疫。
实施例6制剂工艺
(1)制剂处方
铝吸附疫苗的制备:用0.85%生理盐水将铝佐剂(丹麦BrenntagBiosector公司生产的氢氧化铝)稀释至1.0mg/ml,用0.01M PBS将EV71(或CA16或CA10)抗原稀释至1600U/ml,室温下将稀释后的铝佐剂滴加入稀释后的EV71(或CA16或CA10)抗原中,使二者等体积进行吸附,边加边搅拌,完毕后继续室温混合30分钟,获得EV71(或CA16或CA10)铝吸附疫苗。
EV71(或CA16或CA10)无铝吸附疫苗的制备:用0.01M PBS将EV71(或CA16或CA10)抗原稀释至800U/ml。
两种不同制剂处方制备的EV71(或CA16或CA10)疫苗以相同剂量,分别两针腹腔免疫小鼠和肌肉免疫大鼠。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见表9。
表9铝吸附疫苗与无铝苗免疫原性结果
表9结果显示,EV71疫苗相同免疫剂量及免疫程序下,含铝佐剂疫苗与不含铝佐剂疫苗在大鼠中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无铝疫苗(P<0.05);在小鼠水平上两组中和抗体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此剂量经过两针免疫,相对于小鼠可能已经达到免疫耐受剂量范围有关;CA16疫苗相同免疫剂量及免疫程序下,含铝佐剂疫苗无论在大鼠水平还是小鼠水平上均显著高于无铝疫苗(P<0.05);CA10疫苗相同免疫剂量及免疫程序下,含铝佐剂疫苗无论在大鼠水平还是小鼠水平上均显著高于无铝疫苗(P<0.05)。
综合考虑大鼠、小鼠中和抗体结果,以及抗原的缓释和抗体的持续水平需要,确定EV71(或CA16或CA10)疫苗制剂处方为:疫苗原液经稀释后添加铝佐剂。
(2)铝佐剂对EV71(或CA16或CA10)抗原的吸附载量
用0.85%生理盐水将铝佐剂稀释至氢氧化铝含量为2.89mg/ml,用0.01M PBS分别将EV71、CA16和CA10抗原稀释至12000U、8000U、4000U,室温下将稀释后的铝佐剂滴加入稀释后的各病毒抗原中,使二者等体积进行吸附,边加边搅拌,完毕后继续室温混合30分钟。检测上清抗原含量和解离后抗原含量,计算吸附率及解离率,看铝佐剂对EV71(或CA16或CA10)抗原的吸附载量。结果见表10。
吸附率=(1-上清抗原含量÷理论吸附抗原量)×100%
解离率=解离抗原含量÷理论吸附抗原量×100%
表10铝佐剂对EV71(或CA16或CA10)抗原的吸附载量
通过表10研究结果显示,每毫升铝佐剂对EV71抗原的吸附载量为8000U/ml,铝佐剂对CA16抗原的吸附载量为12000U/ml,铝佐剂对CA10抗原的吸附载量为8000U/ml。
(3)铝佐剂对EV71/CA16/CA10混合抗原的吸附载量
用0.85%生理盐水将铝佐剂稀释至氢氧化铝含量为2.89mg/ml,用0.01M PBS分别将EV71、CA16和CA10抗原稀释混合,使EV71/CA16/CA10混合抗原分别为8000U/8000U/8000U、4000U/4000U/4000U、1000U/1000U/1000U,室温下将稀释后的铝佐剂滴加入混合后的各病毒抗原中,使二者等体积进行吸附(与佐剂等体积吸附后,抗原含量即为表中对应的4000、2000、1000),边加边搅拌,完毕后继续室温混合30分钟。检测上清抗原含量和解离后抗原含量,计算吸附率及解离率,看铝佐剂对EV71/CA16/CA10混合抗原的吸附载量(吸附载量即本次实验可以吸附上的最大抗原含量所对应的蛋白量)。结果见表11。
表11铝佐剂对EV71/CA16/CA10混合抗原的吸附载量
通过表11结果显示,EV71、CA16、CA10抗原按抗原含量8000U/8000U/8000U、4000U/4000U/4000U、1000U/1000U/1000U混合后,均能与氢氧化铝含量为2.89mg/ml的铝佐剂吸附。
(4)疫苗的铝吸附工艺
根据疫苗原液的抗原含量,用0.01M PBS(pH 7.2)溶液和氢氧化铝溶液适当稀释,使半成品中氢氧化铝含量终浓度为1.44mg/ml,半成品的EV71、CA16、CA10抗原含量分别为800U/ml、800U/ml、1200U/ml,室温搅拌吸附30±5分钟,即为疫苗半成品。
(5)灌装对得到的疫苗半成品进行注射器灌装,疫苗成品剂量为0.5ml/人份。联合疫苗各病毒组分蛋白质含量≤4μg/人份。各组分蛋白浓度(μg/ml)=【各组分总蛋白含量(μg/ml)×目标抗原含量(U/ml)】÷各病毒原液抗原含量(U/ml)。
实施例7三批疫苗一致性检验
(1)连续三批EV71、CA16、CA10疫苗原液制备
按照实施例1~3确定的工艺,进行连续三批大规模EV71疫苗原液的生产,对各疫苗原液进行抗原含量、蛋白质含量、BSA含量、纯度(HPLC法)检测,并对各批次病毒灭活液和疫苗原液进行灭活效果验证,计算总抗原回收率和总蛋白质去除率。结果见表12。并对EV71病毒收获液和原液进行电镜观察。
表12连续三批EV71疫苗纯化效果
按照实施例1~3确定的工艺,进行连续三批大规模CA16疫苗原液的生产,对各疫苗原液进行抗原含量、蛋白质含量、BSA含量、纯度(HPLC法)检测,并对各批次病毒灭活液和疫苗原液进行灭活效果验证,计算总抗原回收率和总蛋白质去除率。结果见表13。并对CA16病毒收获液和原液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见图2A和图2B。
表13连续三批CA16疫苗纯化效果
按照实施例1~3确定的工艺,进行连续三批大规模CA10疫苗原液的生产,对各疫苗原液进行抗原含量、蛋白质含量、BSA含量、纯度(HPLC法)检测,并对各批次病毒灭活液和疫苗原液进行灭活效果验证,计算总抗原回收率和总蛋白质去除率。结果见表14。并对CA10病毒收获液和原液进行电镜观察。
表14连续三批CA10疫苗纯化效果
通过表12-14研究结果显示,显示灭活工艺安全可靠、纯化工艺稳定可控,可线性放大用于规模化生产。
(2)连续三批联合疫苗的制备
利用实施例7(1)中制备的三批原液按实施例6确定的制剂工艺进行连续三批联合疫苗的制备(EV71目标量400U/人份、CA16目标量400U/人份、CA10目标量400U/人份;0.5ml/人份)。检测EV71/CA16/CA10联苗成品中的氢氧化铝含量、上清抗原含量、解离后抗原含量,计算吸附率及解离率,结果见表15。
表15联苗成品检测结果
(3)免疫原性 采用三批联苗按实施例4(1)确定的动物模型,分别两针免疫大鼠和小鼠,检测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滴度。同时设立单价苗对照和阴性对照。重复三次。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中和抗体效价。检定用细胞为RD细胞,中和实验在37℃培养7天,观察细胞病变。中和抗体效价及阳转率结果见表16。联和疫苗中各病毒组份免疫原性分别与相对应单价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7。根据统计分析,联苗与单苗的中和抗体GMT值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
表16单价苗与联合疫苗各病毒组份免疫中和抗体效价
注:表中数据为三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表17联合疫苗各病毒组份免疫中和抗体效价与单价苗比较(P值)
批次 EV71 CA16 CA10
1 >0.05 >0.05 >0.05
2 >0.05 >0.05 >0.05
3 >0.05 >0.05 >0.05
(4)攻毒保护 采用三批联苗按实施例4(2)的攻毒保护方法进行攻毒,计算半数死亡保护剂量和半数发病保护剂量,结果见表18。
表18联苗攻毒保护结果
实施例8联合疫苗安全性评价
(1)在评估各联合疫苗免疫原性的整个实验期内,所有动物均健康存活,临床表现无异常。
(2)对实施例7的三批EV71/CA16/CA10联合疫苗并进行了动物安全性评价,包括异常毒性试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豚鼠主动过敏试验。
异常毒性试验包括小鼠试验和豚鼠试验。小鼠试验中,EV71/CA16/CA10联合疫苗注射18~22g小鼠5只,0.5ml/只,观察7d。观察期内,小鼠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小鼠体重增加。豚鼠试验中,EV71/CA16/CA10联合疫苗注射250~350g豚鼠2只,5ml/只,观察7d。观察期内,豚鼠全部健存,且无异常反应,到期时豚鼠体重增加。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EV71/CA16/CA10联合疫苗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肌肉注射给予昆明小鼠,剂量为8000U/kg体重(相当于体重0.5岁儿童临床使用剂量的约120倍),给药动物未出现异常临床症状和死亡。
豚鼠主动过敏试验中,Hartley豚鼠经肌肉注射致敏给予联合疫苗3次,致敏剂量0.5ml/只/次,隔天给药。在末次致敏给药后第14天经静脉注射激发给药,激发剂量1.0ml/只/次,给药1次。试验动物在激发给药后连续观察过敏反应,试验结果显示EV71/CA16/CA10联合疫苗在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中过敏反应为阴性。
实施例9联合疫苗稳定性评价
将实施例6制得的联苗成品1、成品2和成品3储存在2-8℃环境下,按时间点取样检测抗原含量、外观、装量、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细菌内毒素、甲醛含量等。记录数据至12个月,并在12月检测疫苗的异常毒性及免疫原性。联苗成品2-8℃放置12个月,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下降。结果见表19和表20。
表19 2~8℃联苗成品抗原含量检测结果(标示量的百分比)
表20 2~8℃联苗成品检测结果
注:“-”表示未进行此项检测。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灭活的EV71抗原、灭活的CA16抗原和灭活的CA10抗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疫苗EV71、CA16、CA10的抗原含量分别为100-1000U/人份、100-1000U/人份、100-1000U/人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EV71、CA16、CA10的抗原含量分别为200-800U/人份、200-800U/人份、200-800U/人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其病毒纯化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分别将EV71、CA16、CA10病毒液灭活,超滤浓缩;
(2)分别对上述三种病毒浓缩液进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3)收集合并离心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EV71病毒液的制备方法为:EV71病毒接种人二倍体细胞,接种MOI为:0.0001-0.001,培养用血清浓度:2%牛血清,培养温度:36±1℃,收获时间为7-9d;
CA16病毒液的制备方法为:CA16病毒接种人二倍体细胞,接种MOI为:0.001-0.01,培养用血清浓度:1%牛血清,培养温度:35±1℃,收获时间为8-10d;
CA10病毒液的制备方法为:CA10病毒接种人二倍体细胞,接种MOI为:0.001-0.01,培养温度:35±1℃,收获时间为7-9d。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灭活方法为甲醛灭活,甲醛灭活的终浓度为67-200μg/ml。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甲醛灭活时间为:37±1℃条件下,灭活2.7-5.4d。
8.如权利要求5-7任一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步骤(1)超滤浓缩采用孔径为300kD的超滤膜包,EV71病毒灭活液等体积超滤8次,CA16病毒灭活液3倍体积超滤8次,CA10病毒灭活液等体积超滤8次。
9.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还含有铝佐剂。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铝佐剂为氢氧化铝,其在联合疫苗中的氢氧化铝含量终浓度为0.36~1.73mg/ml。
CN201610465798.6A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Active CN1059636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5798.6A CN105963692B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5798.6A CN105963692B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3692A true CN105963692A (zh) 2016-09-28
CN105963692B CN105963692B (zh) 2021-02-09

Family

ID=5701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5798.6A Active CN105963692B (zh) 2016-06-23 2016-06-23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6369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9233A (zh) * 2020-01-19 2020-05-1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广谱中和抗EV71、CA16、CA10和CA6人-鼠嵌合IgM型单克隆抗体及应用
CN112717128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91179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070210A1 (en) * 2020-09-29 2022-04-07 Bharat Biote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Stable formulations of low abundance enteroviruses vaccines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WO2022141266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106102A (zh) * 2023-10-23 2023-11-2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肠道病毒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0278A (zh) * 2009-09-29 2010-07-21 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二价手足口病灭活疫苗
CN103386126A (zh) * 2013-06-25 2013-11-13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含肠道病毒抗原的多价免疫原性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0278A (zh) * 2009-09-29 2010-07-21 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二价手足口病灭活疫苗
CN103386126A (zh) * 2013-06-25 2013-11-13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含肠道病毒抗原的多价免疫原性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毛群颖等: "《我国手足口病病原谱以及疫苗研究新动态》",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9233A (zh) * 2020-01-19 2020-05-1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广谱中和抗EV71、CA16、CA10和CA6人-鼠嵌合IgM型单克隆抗体及应用
CN111139233B (zh) * 2020-01-19 2023-04-25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广谱中和抗EV71、CA16、CA10和CA6人-鼠嵌合IgM型单克隆抗体及应用
WO2022070210A1 (en) * 2020-09-29 2022-04-07 Bharat Biote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Stable formulations of low abundance enteroviruses vaccines and proces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CN112717128A (zh) * 2020-12-30 2021-04-30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91179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2141266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91179B (zh) * 2020-12-30 2023-03-14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17128B (zh) * 2020-12-30 2023-07-21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4272755A4 (en) * 2020-12-30 2024-03-13 Sinovac Biotech Co Ltd COMBINED VACCINE FOR PREVENTING HAND-FOOT-MOUTH SYNDROME, METHOD FOR PREPARING IT AND ITS USE
CN117106102A (zh) * 2023-10-23 2023-11-2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肠道病毒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06102B (zh) * 2023-10-23 2024-02-0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肠道病毒多抗原表位融合蛋白、基因、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63692B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3692A (zh)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CN103442730B (zh) 组合七价疫苗
CN101695570B (zh) 一种手足口病单、双价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7963B (zh) 一种手足口病病毒疫苗
CN101099864B (zh) 预防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CN105999256A (zh)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CN106075423A (zh)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
CN105664150B (zh) 一种鸡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和禽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
CN105396129B (zh) 一种利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株生产的灭活疫苗
CN105535958B (zh) 一种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禽腺病毒三联灭活疫苗
CN104888213A (zh) 一种猪瘟脾淋源复合活疫苗的制备方法
CN103374549B (zh) 一株新型ev71病毒及其应用
CN102757941B (zh) 甲型肝炎病毒株hav-zl2012,由其制备得到的疫苗及应用
CN102988975A (zh) 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86245B (zh) 一种2型兔出血症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7857B (zh) 一种利用沙鼠肾细胞制备肠道病毒疫苗的方法
CN1911445B (zh) 流行性感冒原代地鼠肾细胞多价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0083A (zh) 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EP4272755A1 (en) Combined vaccine for preventing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02210858B (zh) 一种肠道病毒71型与甲型肝炎联合疫苗
CN106563125A (zh) 鸭甲肝病毒ⅲ型复合物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17128A (zh) 一种预防手足口病的联合疫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51747A (zh) 基于抗体检测用兔检验猪塞内卡病毒病灭活疫苗效力的方法
CN101306199A (zh) 生产和纯化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方法
CN105770885B (zh) 一种鸡新城疫病毒、禽腺病毒二联灭活疫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