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41860A - 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41860A
CN105941860A CN201610434925.6A CN201610434925A CN105941860A CN 105941860 A CN105941860 A CN 105941860A CN 201610434925 A CN201610434925 A CN 201610434925A CN 105941860 A CN105941860 A CN 105941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weet potato
radix ipomoeae
microbial inoculum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49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鹏
王轶
周明
陈全秀
胡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m Product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Farm Product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m Product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Farm Product Processing and Nuclea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6104349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4186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41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41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7Re-use of by-products of food processing for fodder produ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由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而制成,多种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红薯副产物75~90份、食用菌预煮液7~12份、豆粕0.5~1.5份、麸皮0.2~0.6份、氯化钠0.3~1份、碳酸钙0.2~0.5份、蔗糖0.3~1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2~0.7份。该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将上述重量份计的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该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发酵方法实现对红薯副产物例如红薯渣、红薯藤的有效利用,且发酵过程简单,降低红薯副产物中的棉酚含量,改善其红薯副产物的口感,有利于牲畜吸收,且便于储存。

Description

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名山芋、地瓜、甘薯等,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在红薯淀粉的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红薯渣,在挖取红薯时也会留下大量的红薯藤,红薯渣和红薯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其常用于喂猪、牛等牲畜的饲料,但其中棉酚含量过高,不利于牲畜吸收,且红薯渣和红薯藤容易腐烂变质,不能有效地进行存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以实现对红薯副产物例如红薯渣、红薯藤的有效利用,降低红薯副产物中的棉酚含量,改善其红薯副产物的口感,有利于牲畜吸收,且便于储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发酵过程简单,在发酵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红薯副产物中的棉酚含量,改善红薯副产物的口感,便于牲畜吸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由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而制成,多种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红薯副产物75~90份、食用菌预煮液7~12份、豆粕0.5~1.5份、麸皮0.2~0.6份、氯化钠0.3~1份、碳酸钙0.2~0.5份、蔗糖0.3~1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2~0.7份。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红薯副产物包括红薯渣和红薯藤。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红薯渣和红薯藤的质量比为1.2~2:1。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红薯渣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红薯藤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22%。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酪酸梭菌菌剂1.5~2.5份;双歧杆菌菌剂2.5~3.5份;嗜酸乳杆菌菌剂1.5~2.5份;酵母菌菌剂3.5~4.5份;及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5~3.5份。
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将按重量份计75~90份的红薯副产物、7~12份的食用菌预煮液、0.5~1.5份的豆粕、0.2~0.6份的麸皮、0.3~1份的氯化钠、0.2~0.5份的碳酸钙、0.3~1份的蔗糖以及0.2~0.7份的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进行发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发酵是将红薯副产物、食用菌预煮液、豆粕、麸皮、氯化钠、碳酸钙、蔗糖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形成的混合原料密封压实后进行发酵。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对混合原料进行密封压实之前调节混合原料的水分至55~65%。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发酵的时间为3~7天。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在将红薯副产物与食用菌预煮液、豆粕、麸皮、氯化钠、碳酸钙、蔗糖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之前对红薯副产物进行粉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重量份数计的红薯副产物75~90份、食用菌预煮液7~12份、豆粕0.5~1.5份、麸皮0.2~0.6份、氯化钠0.3~1份、碳酸钙0.2~0.5份、蔗糖0.3~1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2~0.7份混合后进行发酵后形成饲料,从而达到对红薯渣和红薯藤等红薯副产物的充分地利用,并且食用菌预煮液、豆粕等为饲料提供蛋白质、多糖等营养。经过发酵后形成的饲料能够提高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减少虫卵和其他杂菌,提高口感和风味,使得红薯渣和红薯藤等副产物中的棉酚含量大大降低,从而使得上述发酵方法形成的饲料能够有利于牲畜进行吸收。并且,将红薯副产物发酵成饲料后,使得其不容易变质,能够更好地进行长期储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由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而制成,多种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红薯副产物75~90份、食用菌预煮液7~12份、豆粕0.5~1.5份、麸皮0.2~0.6份、氯化钠0.3~1份、碳酸钙0.2~0.5份、蔗糖0.3~1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2~0.7份。
优选地,红薯副产物包括红薯渣和红薯藤,红薯渣是在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优选地,红薯副产物包括质量比为1.2~2:1的红薯渣和红薯藤。
优选地,红薯渣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红薯藤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22%。具有上述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的红薯藤和红薯渣能够更好的满足发酵的条件,使得发酵效果更好。
其中,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酪酸梭菌菌剂1.5~2.5份、双歧杆菌菌剂2.5~3.5份、嗜酸乳杆菌菌剂1.5~2.5份、酵母菌菌剂3.5~4.5份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5~3.5份。
酪酸梭菌菌剂是将酪酸梭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酪酸梭菌培养基中,并在30~37℃的条件下培养45~50h而得到的。酪酸梭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11份、酵母粉2~3份、蔗糖9~11份、磷酸氢二钾0.8~1.2份、乙酸钠2~4份、柠檬酸二胺1.5~2.5份、七水硫酸镁0.1~0.3份、硫酸锰0.04~0.06份以及自来水900~1100份在PH值为6.5~6.8和118~125℃的条件下灭菌12~18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双歧杆菌菌剂是将双歧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双歧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6~38℃的条件下培养45~50h而得到的。双歧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10份、肝浸粉5~6份、牛肉浸膏3~4份、酵母浸膏5~6份、胰酪蛋白胨7~8份、可溶性淀粉0.4~0.6份、氯化钠1~2份、葡萄糖9~11份、磷酸氢二钾1~2份、磷酸二氢钾1~2份、硫酸铁0.01~0.02份、硫酸锰0.005~0.006份、L-半胱氨酸0.4~0.6份以及自来水900~1100份在PH值为7.1~7.3和118~125℃的条件下灭菌20~25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嗜酸乳杆菌菌剂是将嗜酸乳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嗜酸乳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0~37℃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5~50h而得到的。嗜酸乳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10份、牛肉膏9~11份、酵母膏5~6份、柠檬酸氢二铵2~3份、葡萄糖19~21份、乙酸钠5~6份、磷酸氢二钾2~3份、硫酸镁0.55~0.6份、硫酸锰0.2~0.3份、吐温-80 0.5~2份、自来水900~1100份在PH值为6.8~7.2和118~125℃的条件下灭菌12~18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酵母菌菌剂将酵母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酵母菌培养基中,并在30~37℃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5~50h而得到的。酵母菌培养基是由重量计的酪蛋白胨9~11份、肉汤提取物9~11份、酵母粉4~6份、葡萄糖18~22份、吐温80 0.8~1.2份、磷酸氢二钾1.5~2.5份、乙酸钠4~6份、柠檬酸二胺1.5~2.5份、七水硫酸镁0.1~0.3份、硫酸锰0.04~0.06份以及自来水900~1100份在PH值为6.2~6.5和118~125℃的条件下灭菌12~18min后,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是将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0~37℃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5~50h而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4~6份、牛肉浸取物2.5~4份、氯化钠4~6份、琼脂13~17份以及自来水900~1100份在PH值为6.8~7.2和118~125℃的条件下灭菌12~18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当然,酪酸梭菌菌剂、双歧杆菌菌剂、嗜酸乳杆菌菌剂、酵母菌菌剂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菌剂也可以选用市场上常见的菌剂。
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
第一步,将按重量份计的75~90份的红薯副产物、7~12份的食用菌预煮液、0.5~1.5份的豆粕、0.2~0.6份的麸皮、0.3~1份的氯化钠、0.2~0.5份的碳酸钙、0.3~1份的蔗糖以及0.2~0.7份的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
具体地,首先,在红薯采收过程中收集红薯藤,使用清水洗净后,通风晾晒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22%,再用粉碎机对红薯藤进行粉碎。其次,收集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红薯渣,通过挤压脱水设备,使红薯渣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之后,再将红薯渣和红薯藤按1.2~2:1的质量比进行配比形成红薯副产物。然后,将按重量份计的75~90份的红薯副产物、7~12份的食用菌预煮液、0.5~1.5份的豆粕、0.2~0.6份的麸皮、0.3~1份的氯化钠、0.2~0.5份的碳酸钙、0.3~1份的蔗糖以及0.2~0.7份的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放置于发酵槽内进行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食用菌预煮液是在食用菌盐水加工过程中或者生产食用菌罐头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预煮液,比如双孢菇、杏鲍菇、白灵菇等预煮液,其可以为最终形成的饲料提供大量蛋白和多糖等营养。
第二步,进行发酵。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发酵是将需要进行发酵的物质与空气隔绝进行发酵,产生有机酸,经久不坏,可有效减少养分的损失。具体地,首先将红薯副产物、食用菌预煮液、豆粕、麸皮、氯化钠、碳酸钙、蔗糖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形成的混合原料的水分调节至55~65%。可以通过加水或者添加适量红薯副产物进行调节。然后将混合原料用环保型膜或者其他方式对混合原料进行包裹密封,压实后在常温下进行发酵3~7天。
通过红薯渣和红薯藤等红薯副产物与食用菌预煮液、豆粕、麸皮、氯化钠、碳酸钙、蔗糖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进行发酵后形成饲料,达到了对红薯渣和红薯藤等红薯副产物的充分地利用,并且食用菌预煮液、豆粕等为饲料提供蛋白质、多糖等营养。经过发酵后形成的饲料能够提高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减少虫卵和其他杂菌,提高口感和风味,使得红薯渣和红薯藤等副产物中的棉酚含量大大降低,从而使得上述发酵方法形成的饲料能够有利于牲畜进行吸收。并且,将红薯副产物发酵成饲料后,使得其不容易变质,能够更好地进行长期储存。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由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而制成,多种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红薯副产物75份、食用菌预煮液7份、豆粕0.5份、麸皮0.2份、氯化钠0.3份、碳酸钙0.2份、蔗糖0.3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2份。其中,红薯副产物为红薯渣和红薯藤的混合物,红薯渣和红薯藤的质量比为1.2:1。
其中,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酪酸梭菌菌剂1.5份、双歧杆菌菌剂2.5份、嗜酸乳杆菌菌剂1.5份、酵母菌菌剂3.5份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5份。
酪酸梭菌菌剂是将酪酸梭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酪酸梭菌培养基中,并在30℃的条件下培养45h而得到的。酪酸梭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份、酵母粉2份、蔗糖9份、磷酸氢二钾0.8份、乙酸钠2份、柠檬酸二胺1.5份、七水硫酸镁0.1份、硫酸锰0.04份以及自来水900份在PH值为6.5和118℃的条件下灭菌12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双歧杆菌菌剂是将双歧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双歧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6℃的条件下培养45h而得到的。双歧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份、肝浸粉5份、牛肉浸膏3份、酵母浸膏5份、胰酪蛋白胨7份、可溶性淀粉0.4份、氯化钠1份、葡萄糖9份、磷酸氢二钾1、磷酸二氢钾1、硫酸铁0.01份、硫酸锰0.005份、L-半胱氨酸0.4份以及自来水900份在PH值为7.1和118℃的条件下灭菌20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嗜酸乳杆菌菌剂是将嗜酸乳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嗜酸乳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0℃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5h而得到的。嗜酸乳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份、牛肉膏9份、酵母膏5份、柠檬酸氢二铵2份、葡萄糖19份、乙酸钠5份、磷酸氢二钾2份、硫酸镁0.55份、硫酸锰0.2份、吐温-80 0.5份、自来水900份在PH值为6.8和118℃的条件下灭菌12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酵母菌菌剂将酵母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酵母菌培养基中,并在30℃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5h而得到的。酵母菌培养基是由重量计的酪蛋白胨9份、肉汤提取物9份、酵母粉4份、葡萄糖18份、吐温80 0.8份、磷酸氢二钾1.5份、乙酸钠4份、柠檬酸二胺1.5份、七水硫酸镁0.1份、硫酸锰0.04份以及自来水900份在PH值为6.2和118℃的条件下灭菌12min后,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是将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0℃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5h而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4份、牛肉浸取物2.5份、氯化钠4份、琼脂13份以及自来水900份在PH值为6.8和118℃的条件下灭菌12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该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首先,在红薯采收过程中收集红薯藤,使用清水洗净后,通风晾晒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22%,再用粉碎机对红薯藤进行粉碎。其次,收集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红薯渣,通过挤压脱水设备,使红薯渣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之后,再将红薯渣和红薯藤按1.2:1的质量比进行配比形成红薯副产物。然后,将按重量份计的红薯副产物75份、食用菌预煮液7份、豆粕0.5份、麸皮0.2份、氯化钠0.3份、碳酸钙0.2份、蔗糖0.3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2份放置于发酵槽内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其中,食用菌预煮液是双孢菇预煮液。
其次,将红薯副产物、食用菌预煮液、豆粕、麸皮、氯化钠、碳酸钙、蔗糖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形成的混合原料的水分调节至55%。再将混合原料用环保型膜或者其他方式对混合原料进行包裹密封,压实后在常温下进行发酵3天。
发酵前测得红薯渣和红薯藤混合后形成的红薯副产物中的棉酚的含量为1430mg/Kg,发酵后形成的饲料中的棉酚的含量为260mg/Kg。发酵后形成的饲料的保质期为6个月。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由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而制成,多种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红薯副产物90份、食用菌预煮液12份、豆粕1.5份、麸皮0.6份、氯化钠1份、碳酸钙0.5份、蔗糖1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7份。其中,红薯副产物为红薯渣和红薯藤的混合物,红薯渣和红薯藤的质量比为2:1。
其中,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酪酸梭菌菌剂2.5份、双歧杆菌菌剂3.5份、嗜酸乳杆菌菌剂2.5份、酵母菌菌剂4.5份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菌剂3.5份。
酪酸梭菌菌剂是将酪酸梭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酪酸梭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条件下培养50h而得到的。酪酸梭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11份、酵母粉3份、蔗糖11份、磷酸氢二钾1.2份、乙酸钠4份、柠檬酸二胺2.5份、七水硫酸镁0.3份、硫酸锰0.06份以及自来水1100份在PH值为6.8和125℃的条件下灭菌18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双歧杆菌菌剂是将双歧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双歧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8℃的条件下培养50h而得到的。双歧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10份、肝浸粉6份、牛肉浸膏4份、酵母浸膏6份、胰酪蛋白胨8份、可溶性淀粉0.6份、氯化钠2份、葡萄糖11份、磷酸氢二钾2份、磷酸二氢钾2份、硫酸铁0.02份、硫酸锰0.006份、L-半胱氨酸0.6份以及自来水1100份在PH值为7.3和125℃的条件下灭菌25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嗜酸乳杆菌菌剂是将嗜酸乳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嗜酸乳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50h而得到的。嗜酸乳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10份、牛肉膏11份、酵母膏6份、柠檬酸氢二铵3份、葡萄糖21份、乙酸钠6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6份、硫酸锰0.3份、吐温-80 2份、自来水1100份在PH值为7.2和125℃的条件下灭菌18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酵母菌菌剂将酵母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酵母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50h而得到的。酵母菌培养基是由重量计的酪蛋白胨11份、肉汤提取物11份、酵母粉6份、葡萄糖22份、吐温80 1.2份、磷酸氢二钾2.5份、乙酸钠6份、柠檬酸二胺2.5份、七水硫酸镁0.3份、硫酸锰0.06份以及自来水1100份在PH值为6.5和125℃的条件下灭菌18min后,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是将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50h而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6份、牛肉浸取物4份、氯化钠6份、琼脂17份以及自来水1100份在PH值为7.2和125℃的条件下灭菌18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该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首先,在红薯采收过程中收集红薯藤,使用清水洗净后,通风晾晒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22%,再用粉碎机对红薯藤进行粉碎。其次,收集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红薯渣,通过挤压脱水设备,使红薯渣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之后,再将红薯渣和红薯藤按2:1的质量比进行配比形成红薯副产物。然后,将按重量份计的红薯副产物90份、食用菌预煮液12份、豆粕1.5份、麸皮0.6份、氯化钠1份、碳酸钙0.5份、蔗糖1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7份放置于发酵槽内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其中,食用菌预煮液是杏鲍菇预煮液。
其次,将红薯副产物、食用菌预煮液、豆粕、麸皮、氯化钠、碳酸钙、蔗糖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形成的混合原料的水分调节至65%。再将混合原料用环保型膜或者其他方式对混合原料进行包裹密封,压实后在常温下进行发酵7天。
发酵前测得红薯渣和红薯藤混合后形成的红薯副产物中的棉酚的含量为1300mg/Kg,发酵后形成的饲料中的棉酚的含量为240mg/Kg。发酵后形成的饲料的保质期为6个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由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而制成,多种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红薯副产物80份、食用菌预煮液10份、豆粕1份、麸皮0.4份、氯化钠0.7份、碳酸钙0.3份、蔗糖0.7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5份。其中,红薯副产物为红薯渣和红薯藤的混合物,红薯渣和红薯藤的质量比为1.5:1。
其中,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酪酸梭菌菌剂2份、双歧杆菌菌剂3份、嗜酸乳杆菌菌剂2份、酵母菌菌剂4份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菌剂3份。
酪酸梭菌菌剂是将酪酸梭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酪酸梭菌培养基中,并在36℃的条件下培养48h而得到的。酪酸梭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10份、酵母粉2.5份、蔗糖10份、磷酸氢二钾1份、乙酸钠3份、柠檬酸二胺2份、七水硫酸镁0.2份、硫酸锰0.05份以及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6.7和121℃的条件下灭菌15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双歧杆菌菌剂是将双歧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双歧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条件下培养48h而得到的。双歧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份、肝浸粉5.5份、牛肉浸膏3.5份、酵母浸膏6份、胰酪蛋白胨7份、可溶性淀粉0.5份、氯化钠1.5份、葡萄糖10份、磷酸氢二钾1.5份、磷酸二氢钾1.5份、硫酸铁0.02份、硫酸锰0.004份、L-半胱氨酸0.5份以及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7.2和122℃的条件下灭菌22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嗜酸乳杆菌菌剂是将嗜酸乳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嗜酸乳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6℃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8h而得到的。嗜酸乳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份、牛肉膏10份、酵母膏5份、柠檬酸氢二铵2.5份、葡萄糖20份、乙酸钠6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6份、硫酸锰0.3份、吐温-80 2份、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7.1和121℃的条件下灭菌16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酵母菌菌剂将酵母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酵母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8h而得到的。酵母菌培养基是由重量计的酪蛋白胨10份、肉汤提取物10份、酵母粉6份、葡萄糖20份、吐温80 1.0份、磷酸氢二钾2份、乙酸钠5份、柠檬酸二胺2份、七水硫酸镁0.2份、硫酸锰0.05份以及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6.4和121℃的条件下灭菌15min后,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是将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6℃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8h而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6份、牛肉浸取物3份、氯化钠5份、琼脂15份以及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7.0和122℃的条件下灭菌15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该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首先,在红薯采收过程中收集红薯藤,使用清水洗净后,通风晾晒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22%,再用粉碎机对红薯藤进行粉碎。其次,收集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红薯渣,通过挤压脱水设备,使红薯渣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之后,再将红薯渣和红薯藤按1.5:1的质量比进行配比形成红薯副产物。然后,将按重量份计的红薯副产物80份、食用菌预煮液10份、豆粕1份、麸皮0.4份、氯化钠0.7份、碳酸钙0.3份、蔗糖0.7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5份放置于发酵槽内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其中,食用菌预煮液是杏鲍菇预煮液。
其次,将红薯副产物、食用菌预煮液、豆粕、麸皮、氯化钠、碳酸钙、蔗糖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形成的混合原料的水分调节至60%。再将混合原料用环保型膜或者其他方式对混合原料进行包裹密封,压实后在常温下进行发酵6天。
发酵前测得红薯渣和红薯藤混合后形成的红薯副产物中的棉酚的含量为1356mg/Kg,发酵后形成的饲料中的棉酚的含量为253mg/Kg。发酵后形成的饲料的保质期为6个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由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而制成,多种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红薯副产物85份、食用菌预煮液9份、豆粕1份、麸皮0.4份、氯化钠0.6份、碳酸钙0.4份、蔗糖0.6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4份。其中,红薯副产物为红薯渣和红薯藤的混合物,红薯渣和红薯藤的质量比为1.6:1。
其中,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酪酸梭菌菌剂2.3份、双歧杆菌菌剂2.8份、嗜酸乳杆菌菌剂1.8份、酵母菌菌剂3.8份以及枯草芽孢杆菌菌剂3份。
酪酸梭菌菌剂是将酪酸梭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酪酸梭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条件下培养49h而得到的。酪酸梭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10份、酵母粉2.5份、蔗糖10份、磷酸氢二钾1份、乙酸钠3份、柠檬酸二胺2份、七水硫酸镁0.2份、硫酸锰0.05份以及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6.7和122℃的条件下灭菌16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双歧杆菌菌剂是将双歧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到双歧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条件下培养49h而得到的。双歧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份、肝浸粉5.5份、牛肉浸膏3.5份、酵母浸膏6份、胰酪蛋白胨7份、可溶性淀粉0.5份、氯化钠1.5份、葡萄糖10份、磷酸氢二钾1.5份、磷酸二氢钾1.5份、硫酸铁0.02份、硫酸锰0.004份、L-半胱氨酸0.5份以及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7.1和123℃的条件下灭菌20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嗜酸乳杆菌菌剂是将嗜酸乳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嗜酸乳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6℃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8h而得到的。嗜酸乳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9份、牛肉膏10份、酵母膏5份、柠檬酸氢二铵2.5份、葡萄糖20份、乙酸钠6份、磷酸氢二钾3份、硫酸镁0.6份、硫酸锰0.3份、吐温-80 2份、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7.1和121℃的条件下灭菌16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酵母菌菌剂将酵母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酵母菌培养基中,并在37℃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8h而得到的。酵母菌培养基是由重量计的酪蛋白胨10份、肉汤提取物10份、酵母粉6份、葡萄糖20份、吐温80 1.0份、磷酸氢二钾2份、乙酸钠5份、柠檬酸二胺2份、七水硫酸镁0.2份、硫酸锰0.05份以及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6.4和121℃的条件下灭菌15min后,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是将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在无菌条件下接入到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中,并在36℃的温度条件下静止培养48h而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是由重量份计的蛋白胨6份、牛肉浸取物3份、氯化钠5份、琼脂15份以及自来水1000份在PH值为7.0和121℃的条件下灭菌16min后混合,再在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而得到。
该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首先,在红薯采收过程中收集红薯藤,使用清水洗净后,通风晾晒至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22%,再用粉碎机对红薯藤进行粉碎。其次,收集红薯淀粉加工过程中的红薯渣,通过挤压脱水设备,使红薯渣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之后,再将红薯渣和红薯藤按1.6:1的质量比进行配比形成红薯副产物。然后,将按重量份计的红薯副产物85份、食用菌预煮液9份、豆粕1份、麸皮0.4份、氯化钠0.6份、碳酸钙0.4份、蔗糖0.6份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4份放置于发酵槽内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其中,食用菌预煮液是杏鲍菇预煮液。
其次,将红薯副产物、食用菌预煮液、豆粕、麸皮、氯化钠、碳酸钙、蔗糖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形成的混合原料的水分调节至62%。再将混合原料用环保型膜或者其他方式对混合原料进行包裹密封,压实后在常温下进行发酵5天。
发酵前测得红薯渣和红薯藤混合后形成的红薯副产物中的棉酚的含量为1456mg/Kg,发酵后形成的饲料中的棉酚的含量为280mg/Kg。发酵后形成的饲料的保质期为6个月。
试验例
将实施例3产生的红薯副产物饲料与由红薯渣和红薯藤直接组成的饲料以及现有的猪饲料分别对小猪进行为期20天的饲养,得到表1中的数据。
红薯副产物饲料 红薯渣和红薯藤混合物 现有饲料
头数 70 70 70
初均重(Kg) 45.2 45.6 45.3
末均重(Kg) 65.3 55.6 60.1
日均增重(Kg) 1.005 0.5 0.74
日均采食(Kg) 2.312 1.898 2.154
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3中的红薯副产物饲料更能够被小猪多吃,其相对两外两种饲料口感更好,且小猪吃红薯副产物饲料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其他两种饲料。从吃红薯副产物饲料和吃红薯渣和红薯藤混合物的小猪的生长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经过发酵后形成的红薯副产物饲料其营养更丰富,更易被小猪吸收,从而使得小猪生长的速度更快。
综上所述,通过将按重量份数计的红薯副产物75~90份、食用菌预煮液7~12份、豆粕0.5~1.5份、麸皮0.2~0.6份、氯化钠0.3~1份、碳酸钙0.2~0.5%、蔗糖0.3~1%以及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0.2~0.7%混合后进行发酵后形成饲料,从而达到对红薯渣和红薯藤等红薯副产物的充分地利用,并且食用菌预煮液、豆粕等为饲料提供蛋白质、多糖等营养。经过发酵后形成的饲料能够提高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减少虫卵和其他杂菌,提高口感和风味,使得红薯渣和红薯藤等副产物中的棉酚含量大大降低,从而使得上述发酵方法形成的饲料能够有利于牲畜进行吸收。并且,将红薯副产物经过微生物发酵成饲料后,使得其不容易变质,能够更好地进行长期储存。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特征在于,其由多种原料混合后进行发酵而制成,所述多种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
红薯副产物 75~90份;
食用菌预煮液 7~12份;
豆粕 0.5~1.5份;
麸皮 0.2~0.6份;
氯化钠 0.3~1份;
碳酸钙 0.2~0.5份;
蔗糖 0.3~1份;及
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 0.2~0.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薯副产物包括红薯渣和红薯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薯渣和所述红薯藤的质量比为1.2~2: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薯渣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5~35%,所述红薯藤的水分质量百分比含量为18~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副产物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按重量份计包括:酪酸梭菌菌剂1.5~2.5份;双歧杆菌菌剂2.5~3.5份;嗜酸乳杆菌菌剂1.5~2.5份;酵母菌菌剂3.5~4.5份;及枯草芽孢杆菌菌剂2.5~3.5份。
6.一种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按重量份计75~90份的红薯副产物、7~12份的食用菌预煮液、0.5~1.5份的豆粕、0.2~0.6份的麸皮、0.3~1份的氯化钠、0.2~0.5份的碳酸钙、0.3~1份的蔗糖以及0.2~0.7份的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进行发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是将所述红薯副产物、所述食用菌预煮液、所述豆粕、所述麸皮、所述氯化钠、所述碳酸钙、所述蔗糖以及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后形成的混合原料密封压实后进行发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混合原料进行密封压实之前调节所述混合原料的水分至55~65%。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的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的时间为3~7天。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薯副产物饲料的微生物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红薯副产物与所述食用菌预煮液、所述豆粕、所述麸皮、所述氯化钠、所述碳酸钙、所述蔗糖以及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菌剂混合之前对所述红薯副产物进行粉碎。
CN201610434925.6A 2016-06-17 2016-06-17 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Pending CN1059418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4925.6A CN105941860A (zh) 2016-06-17 2016-06-17 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4925.6A CN105941860A (zh) 2016-06-17 2016-06-17 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41860A true CN105941860A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0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4925.6A Pending CN105941860A (zh) 2016-06-17 2016-06-17 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4186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6571A (zh) * 2017-10-25 2018-03-27 广西沙田仙人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红薯渣生产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0881A (zh) * 2019-03-24 2019-07-26 张学海 一种益生菌饲料固态发酵的工艺方法
CN110537522A (zh) * 2019-08-16 2019-12-06 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麻鸡雏鸡生长的林下生态养殖方法
CN114304407A (zh) * 2022-01-10 2022-04-12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反刍动物的饲用益生菌添加剂及其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5880A (zh) * 2005-04-29 2005-10-26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红薯藤或红薯块根的青贮方法
CN101897381A (zh) * 2010-07-19 2010-12-01 湖南农业大学 利用薯类酒糟生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CN102643767A (zh) * 2012-04-19 2012-08-22 郑州大学 一株植物乳杆菌及其在红薯茎叶发酵和青贮中的应用
CN102934736A (zh) * 2012-12-05 2013-02-20 蒋常德 一种红薯皮或红薯粉渣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3947837A (zh) * 2014-05-14 2014-07-30 张治国 一种红薯藤饲料加工方法
CN104171301A (zh) * 2014-07-08 2014-12-03 南宁学院 一种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CN104381594A (zh) * 2014-12-12 2015-03-04 重庆市双桥区危思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红薯藤生产饲料的方法
CN105076892A (zh) * 2015-09-23 2015-11-25 安徽省兴源草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母猪的甘薯藤发酵饲料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5880A (zh) * 2005-04-29 2005-10-26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红薯藤或红薯块根的青贮方法
CN101897381A (zh) * 2010-07-19 2010-12-01 湖南农业大学 利用薯类酒糟生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CN102643767A (zh) * 2012-04-19 2012-08-22 郑州大学 一株植物乳杆菌及其在红薯茎叶发酵和青贮中的应用
CN102934736A (zh) * 2012-12-05 2013-02-20 蒋常德 一种红薯皮或红薯粉渣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3947837A (zh) * 2014-05-14 2014-07-30 张治国 一种红薯藤饲料加工方法
CN104171301A (zh) * 2014-07-08 2014-12-03 南宁学院 一种青贮饲料的制作方法
CN104381594A (zh) * 2014-12-12 2015-03-04 重庆市双桥区危思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红薯藤生产饲料的方法
CN105076892A (zh) * 2015-09-23 2015-11-25 安徽省兴源草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母猪的甘薯藤发酵饲料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爱科: "《中国蛋白质饲料资源》", 31 January 2013,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郑桂春等: "食用菌预煮液的综合利用", 《食品科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36571A (zh) * 2017-10-25 2018-03-27 广西沙田仙人滩农业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红薯渣生产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0881A (zh) * 2019-03-24 2019-07-26 张学海 一种益生菌饲料固态发酵的工艺方法
CN110537522A (zh) * 2019-08-16 2019-12-06 广西富凤农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麻鸡雏鸡生长的林下生态养殖方法
CN114304407A (zh) * 2022-01-10 2022-04-12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反刍动物的饲用益生菌添加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1372B (zh) 一种乳化仔猪颗粒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90566B (zh) 多种微生物混合发酵剂及用其生产高能蛋白生物饲料的方法
CN107828699A (zh) 一种农用复合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43393A (zh) 一种食药用菌菌糠综合利用的加工方法
CN1989831B (zh) 提高公猪生殖性能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制作方法
CN105918614A (zh) 高效玉米秸秆生物饲料的集成化加工方法
CN105941860A (zh) 红薯副产物饲料及其微生物发酵方法
CN102987140A (zh) 一种利用有益菌和植物纤维生产反刍动物新型饲料的方法
CN104017751B (zh) 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制剂及其制备
CN106879821A (zh) 巨菌草发酵制备牛羊及草食动物饲料的方法
CN1285287C (zh) 一种果肉型复合蔬菜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33060A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173225A (zh) 一种固态发酵植物性蛋白饲料制备蛋白饲料添加剂的方法
CN102783561A (zh) 一种节粮型生物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56051B (zh) 一种利用复合菌种发酵豆渣制作蛋白饲料的方法
CN105211509A (zh) 一种利用柚子皮发酵制作的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37704A (zh) 一种复合益生菌发酵杏鲍菇菌糠饲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8142728A (zh) 鱼用发酵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05335A (zh) 一种菌菇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706270A (zh) 秸秆真菌发酵剂及秸秆生物发酵饲料的制作技术
CN106234755B (zh) 以甘蔗渣为原料分级发酵生产牛羊全价饲料的方法
CN104304666A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发酵秸秆生产饲料的方法
CN101836688B (zh) 一种不含抗生素的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制备方法
CN101584378B (zh) 一种以甜高粱秸秆为原料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方法
CN102578441B (zh) 一种利用复合微生物发酵秸秆生产青储饲料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