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37435A - 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7435A
CN105937435A CN201510849173.5A CN201510849173A CN105937435A CN 105937435 A CN105937435 A CN 105937435A CN 201510849173 A CN201510849173 A CN 201510849173A CN 105937435 A CN105937435 A CN 105937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nal combustion
combustion engine
electrodynamic pump
cooling
cumulative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491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7435B (zh
Inventor
虫贺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37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7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7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74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varying pump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01P5/12Pump-driv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cutting in and out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13Ambie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32Engine outcoming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50Temperature using two or more temperature sen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1/00Fail safe
    • F01P2031/20War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判定用驱动处理部,在使电动泵停止的状态下,当水温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用驱动处理部驱动电动泵;以及异常判定处理部,该异常判定处理部以因判定用驱动处理部驱动电动泵而导致的由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水温的降低量为规定量以下这一情况作为条件,判定为水温传感器以及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方存在异常。判定用驱动处理部具备停止处理部,在伴随着电动泵的驱动而从电动泵被排出的冷却水的累计量达到规定的累计量的情况下,停止处理部使电动泵的驱动停止。规定的累计量根据从内燃机通路的入口到水温传感器为止的内燃机通路内的容量来设定。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如下的系统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上述系统具备:内燃机,该内燃机在内部具有作为冷却水的通路的内燃机通路;冷却回路,该冷却回路设置于上述内燃机的外部,且与上述内燃机通路连接;电动泵,该电动泵使上述冷却水循环;水温传感器,该水温传感器设置于上述内燃机;以及环境温度传感器,该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内燃机的周围的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
背景技术
例如,国际公开第2011/111174号公开了如下的控制装置:在内燃机启动时水温与进气温度(环境温度)之间的检测值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驱动电动水泵(电动泵),检测水温是否降低。对于该装置,当在驱动电动水泵之后水温并未降低的情况下,判定为水温传感器以及进气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方存在异常。
该装置利用在内燃机的停止状态下冷却水过渡至与周围环境呈热平衡状态的性质,以启动时水温传感器的检测值与环境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偏差大这一情况作为条件,判定为传感器存在异常。然而,在停止了朝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的期间中,当利用装配于内燃机的缸体加热器(block heater)等加热器进行内燃机的冷却水的加热处理的情况下,并不过渡至上述平衡状态。但是,缸体加热器是对滞留在内燃机的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因此内燃机的外部的冷却水的温度朝接近环境温度的值收敛。因此,若驱动电动泵,则水温传感器附近的水温降低。因此,在伴随着电动泵的驱动而由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降低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偏差较大的理由是由于缸体加热器等加热器所进行的加热处理的执行。因此,能够避免错误的异常判定。
如上所述,通过驱动电动泵而由水温传感器检测到的水温降低的时刻是几乎未承受由缸体加热器等加热器产生的热的冷却水到达水温传感器时。因此,在超过该时刻而长时间驱动电动泵的情况下,成为比异常判定原本需要的时间更长时间地驱动电动泵的情况。因此,到内燃机的暖机结束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变长。但是,在上述国际公开第2011/111174号中,关于在对电动泵进行之后使电动泵停止这一情况没有任何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异常判定精度的确保和暖机所需要的时间的缩短之间的适当的平衡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如下的系统,上述系统具备:内燃机,该内燃机形成有作为冷却水的通路的内燃机通路;冷却回路,该冷却回路形成在上述内燃机的外部,且与上述内燃机通路连接;电动泵,该电动泵使上述冷却水循环;水温传感器,该水温传感器设置于上述内燃机;以及环境温度传感器,该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上述内燃机的周围的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判定用驱动处理部,在使上述电动泵停止的状态下,当由上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水温与由上述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环境温度之间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上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驱动上述电动泵;以及异常判定处理部,该异常判定处理部以因上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驱动上述电动泵而导致的由上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水温的降低量为规定量以下这一情况作为条件,判定为上述水温传感器以及上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方存在异常。上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具备停止处理部,在伴随着上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所进行的上述电动泵的驱动而从上述电动泵被排出的冷却水的累计量达到规定的累计量的情况下,上述停止处理部使上述电动泵的驱动停止。上述规定的累计量根据从上述内燃机通路的入口到上述水温传感器为止的上述内燃机通路内的容量来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控制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异常判定处理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出量的计算所使用的图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温度控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内燃机10具备金属制的缸盖12以及缸体14。而且,缸盖12以及缸体14在内部具有用于使对内燃机10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的内燃机通路16。这里,冷却水并不限于仅由水分子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凝固点比水低的不冻液等为了使其具有所希望的功能而包含了水分子以外的成分的液体。而且,在内燃机通路16连接有形成于缸盖12以及缸体14的外部的冷却回路。
即,在内燃机通路16中的冷却水的入口IN连接有由橡胶软管形成的入口通路20。在入口通路20连接有电动泵22的排出口。电动泵22是为了使冷却水循环而对冷却水赋予流速的致动器。电动泵22具备马达22a和对马达22a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22b。驱动电路22b与电池24连接。电池24的电力经由驱动电路22b被供给至马达22a。驱动电路22b能够变更从电池24输入电动泵22的电力。换言之,驱动电路22b能够变更电动泵22的消耗电力。
在电动泵22的吸入口连接有散热器下游通路26、30。在散热器下游通路26、30之间设置有温度自动调节器28。另外,在散热器下游通路30连接有散热器32。散热器32是用于使冷却水散热的散热装置,将冷却水的热释放到周围环境。
在散热器32连接有散热器上游通路34。散热器上游通路34与内燃机通路16的出口EX连接。
另外,在出口EX连接有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废气再循环)冷却器通路36。EGR冷却器通路36与散热器下游通路26连接。而且,在EGR冷却器通路36的中途设置有EGR冷却器38。EGR冷却器38是利用冷却水对EGR气体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EGR气体是指在从燃烧室被排出之后又返回到进气通路的废气、即经由进气通路被吸入燃烧室的废气。
并且,在出口EX连接有暖气风箱上游通路39。在暖气风箱上游通路39连接有利用冷却水的热对朝车厢内供给的空气进行加热的暖气风箱42。而且,在暖气风箱42连接有返回通路48。返回通路48与散热器下游通路26连接。因此,从出口EX流出后的冷却水能够经由暖气风箱上游通路39、暖气风箱42、返回通路48流入入口IN。而且,在暖气风箱上游通路39的中途设置有调整暖气风箱上游通路39的流路面积的暖气风箱用阀40。暖气风箱用阀40通过闭阀来阻止暖气风箱上游通路39、暖气风箱42以及返回通路48与内燃机通路16协作而成为冷却水循环的通路。
另外,在出口EX连接有加温器上游通路43。在加温器上游通路43连接有利用冷却水的热对变速器的工作油进行加热的油加温器46。而且,油加温器46与返回通路48连接。因此,从出口EX流出后的冷却水能够经由加温器上游通路43、油加温器46、返回通路48流入入口IN。而且,在加温器上游通路43的中途设置有调整加温器上游通路43的流路截面积的加温器用阀44。加温器用阀44通过闭阀来阻止加温器上游通路43、油加温器46以及返回通路48与内燃机通路16协作而成为冷却水循环的通路。
上述冷却回路具备入口通路20、电动泵22、散热器下游通路26、温度自动调节器28、散热器下游通路30、散热器32、散热器上游通路34、EGR冷却器通路36、EGR冷却器38、暖气风箱上游通路39、暖气风箱用阀40、暖气风箱42、加温器上游通路43、加温器用阀44、油加温器46、以及返回通路48。
控制装置50是以内燃机10作为控制对象的电子控制装置。另外,控制装置50也是为了进行内燃机10的填充效率等的控制而控制冷却水的温度的温度控制装置。控制装置50通过对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发送操作信号MS而使这些阀40、44开闭。
控制装置50取得由设置于内燃机10的水温传感器52检测到的水温THW,并根据该水温THW来驱动或者停止电动泵22。即,控制装置50通过向驱动电路22b发送操作信号MS而经由驱动电路22b驱动马达22a,通过停止操作信号MS的发送而使马达22a停止。水温传感器52浸入内燃机通路16的出口EX部分的冷却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入口IN位于内燃机通路16中的铅垂方向最下方的位置。出口EX位于内燃机通路16中的铅垂方向最上方的位置。这是用于使得在电动泵22的停止中出口EX周边的冷却水的温度容易成为内燃机通路16内的冷却水的温度的最高值的设定。由此,能够根据由水温传感器52检测到的水温THW,准确地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内燃机10的冷却、换言之是否应该驱动电动泵22。
控制装置50执行判定水温传感器52有无异常的判定处理。详细而言,控制装置50取得由用于检测内燃机10的周围的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的进气温度传感器54检测到的环境温度TA。控制装置50基于水温THW与环境温度TA之间的比较,判定水温传感器52有无异常。进气温度传感器54是暴露于内燃机10的进气通路内的气体而检测温度的传感器。进气通路内的气体的温度能够视为内燃机10的周围的气体的温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进气温度传感器54的检测值作为环境温度TA。
图2示出上述异常判定处理的步骤。图2所示的处理由控制装置50例如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
在这一系列的处理中,控制装置50首先判定异常判定的执行条件是否成立(S10)。这里,执行条件例如可以为下述条件(1)与条件(2)的逻辑积为真这一情况,其中,条件(1)为:是内燃机10启动时,条件(2)为:这次启动时与前次停止时之间的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以上。这里,条件(2)是用于使冷却水与内燃机10的周围的气体充分地接近热平衡状态的条件。规定时间设定成冷却水与内燃机10的周围的气体充分地接近热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上述(1)的条件用于在即将进行车辆的运转之前判定水温传感器52有无异常,并且,还使得能够抑制后述的因电动泵22的驱动处理而导致的电池24的端子电压的降低。即,若内燃机10的曲轴旋转,则能够利用交流发电机将曲轴的旋转能的一部分转换成电力。因此,能够抑制因电动泵22的驱动而导致的电池24的端子电压的降低。
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异常判定的执行条件成立的情况下(S10:是),判定水温THW与环境温度TA之间的偏差是否比规定值Δth小(S12)。该处理是用于判定水温传感器52是否没有异常的处理。即,在上述(1)的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认为内燃机的周围的气体与冷却水充分地接近热平衡状态。因此,认为水温THW与环境温度TA之间的偏差小。因此,在水温THW与环境温度TA之间的偏差比规定值Δth小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判定为水温传感器52正常。
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水温THW与环境温度TA之间的偏差为规定值Δth以上的情况下(S12:否),认为水温传感器52可能存在异常,执行判定在内燃机10停止后、内燃机10启动前冷却水是否处于被加热的状况的处理。所谓在内燃机10启动前冷却水被加热的状况,例如假想如下的状况:在缸体设置有缸体加热器,通过对缸体加热器通电而冷却水被加热。如图1的区域A所示,缸体加热器安装于内燃机10的铅垂方向下方。虽然缸体加热器的安装位置是确定的,但控制装置50可以并不具有在内燃机10是否安装有缸体加热器的信息。特别是,以下,假定控制装置50不具有由缸体加热器进行的冷却水的加热的历史信息。
控制装置50首先为了驱动电动泵22而取得电池状态信息INB(S1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池状态信息INB,假定为电池24的端子电压。接着,控制装置50基于电池状态信息INB决定电动泵22的消耗电力P(S16)。这是为了抑制电池24的电压陷于过度降低等境地这一情况。具体而言,例如在电池24的端子电压低的情况下,与电池24的端子电压高的情况相比,使消耗电力P减少即可。
然后,控制装置50根据所决定的消耗电力P来驱动电动泵22(S18)。接下来,控制装置50计算每单位时间的电动泵22的排出量ΔV(S20)。详细而言,控制装置50使用自身存储的图表数据来计算排出量ΔV。
图3示出图表数据。如图3所示,图表数据根据暖气风箱用阀40的开闭状态和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的每个,规定消耗电力P与排出量ΔV之间的关系。若给定暖气风箱用阀40的开闭状态和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则排出量ΔV被设定为消耗电力P越大则越大的值。但是,排出量ΔV并不由消耗电力P唯一地确定,而依存于暖气风箱用阀40的开闭状态和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
返回图2,控制装置50执行通过累计步骤S18的处理开始以后的排出量ΔV来计算累计量V的处理(S22)。然后,控制装置50判定累计量V是否为规定的累计量Vth以上(S24)。该处理是用于判定是否使电动泵22停止的处理。规定的累计量Vth被设定为内燃机通路16的容积。这是用于将内燃机通路16内的冷却水完全更换为在电动泵22驱动前位于内燃机通路16外的冷却水的设定。
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累计量V未达到规定的累计量Vth的情况下(S24:否),返回步骤S14的处理。定义排出量ΔV的单位时间设定为步骤S14~S24的处理被反复执行的情况下的反复周期即可。
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累计量V为规定的累计量Vth以上的情况下(S24:是),使电动泵22停止(S26)。然后,控制装置50判定相对于执行步骤S12的处理时的当前的水温THW的降低量ΔTHW是否大于规定量ΔTth(S28)。该处理是用于判断水温传感器52是否存在异常的处理。即,在水温THW的降低量ΔTHW大于规定量ΔTth的情况下,认为在步骤S12中作出否定判定的重要因素在于:冷却水与内燃机10的周围的气体之间远未达到成为热平衡状态的状态。与此相对,在水温THW的降低量ΔTHW为规定量ΔTth以下的情况下,认为尽管冷却水与内燃机10的周围的气体之间充分地接近热平衡状态,但在步骤S12中却作出了否定判定。因此,控制装置50在判定为水温THW的降低量ΔTHW为规定量ΔTth以下的情况下(S28:否),判定为水温传感器52存在异常(S30)。
控制装置50当在步骤S12、S28中作出肯定判定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作出否定判定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30的处理结束后的情况下,暂时结束该一系列的处理。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50在水温传感器52的异常判定的执行条件成立后,当判定为水温THW与环境温度TA之间的偏差为规定值Δth以上的情况下,驱动电动泵22。然后,在内燃机通路16内的冷却水完全更换为在电动泵22驱动前位于内燃机通路16的外部的冷却水的时间点,电动泵22停止。然后,判定由水温传感器52检测到的水温THW的降低量ΔTHW是否大于规定量ΔTth。当在内燃机10安装有缸体加热器而在内燃机10的停止中进行了由缸体加热器执行的加热处理的情况下,内燃机通路16内的冷却水与内燃机10的周围的气体并不接近热平衡状态。详细而言,若利用安装于图1的区域A的缸体加热器进行加热,则因为缸体14、缸盖12的导热系数高,因此缸体加热器的热朝缸体14、缸盖12扩散。另外,若内燃机通路16内的冷却水中的、位于缸体加热器周边的铅垂方向下方的冷却水被赋予热,则该热借助冷却水的对流而传递到内燃机通路16中的铅垂方向上方。因此,内燃机通路16内的冷却水的温度借助缸体加热器的热而大幅上升。
与此相对,在入口通路20周边,与缸体14、缸盖12相比较导热系数低,因此难以接受来自缸体加热器的热。并且,入口通路20与出口EX周边相比位于铅垂方向的下方,因此也难以产生因冷却水的对流而导致的热传递。
因此,认为:当在内燃机10停止时利用缸体加热器进行了加热的情况下,若内燃机通路16内的冷却水被更换为在电动泵22驱动前位于内燃机通路16的外部的冷却水,则由水温传感器52检测到的水温THW降低。而且,在水温THW没有降低的情况下,认为是下述情况中的任一种:并未利用缸体加热器对冷却水进行加热、或者水温传感器52存在异常。在冷却水未被加热的情况下,鉴于电动泵22的驱动开始前水温THW与环境温度TA之间的偏差为规定值Δth以上,认为水温传感器52存在异常。不过,尽管冷却水被加热,但在水温传感器52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通过电动泵22的驱动而水温THW没有降低的情况。不管怎样,在水温THW的降低量ΔTHW是规定量ΔTth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判定为水温传感器52存在异常。
并且,电动泵22通过排出量ΔV的累计量V成为规定的累计量Vth而被停止。认为:当在内燃机10停止时进行了利用缸体加热器执行的加热的情况下,在排出量ΔV的累计量V达到规定的累计量Vth的时间点,由水温传感器52检测到的水温THW降低。因此,能够抑制过度地驱动电动泵22的情况。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排出量ΔV的累计量V达到了规定的累计量Vth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使电动泵22的驱动停止。由此,能够实现异常判定精度的确保和暖机所需要的时间的缩短之间的适当的平衡。
(2)控制装置50基于消耗电力P来计算电动泵22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ΔV,判定排出量ΔV的累计量V是否成为规定的累计量Vth。在消耗电力P大的情况下,与消耗电力P小的情况相比,排出量ΔV变大。因此,在消耗电力P大的情况下,与消耗电力P小的情况相比,电动泵22的排出总量达到规定的累计量Vth为止的时间变短。在如上述那样基于消耗电力P来计算排出量ΔV的情况下,排出量ΔV的累计量V达到规定的累计量Vth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在消耗电力P大的情况下比消耗电力P小的情况下短。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超出需要而长时间驱动电动泵22这一情况。
(3)控制装置50根据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来计算排出量ΔV。由此,鉴于即便消耗电力P恒定但电动泵22的排出量ΔV也根据冷却水的循环路径而不同这一情况,能够高精度地计算电动泵22的排出量ΔV。即,在上述阀40,44的开闭状态为增大排出量ΔV的状态的情况下,与上述阀40,44的开闭状态为减小排出量ΔV的状态的情况相比,排出量ΔV的累计量V达到规定的累计量Vth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变短。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超出需要而长时间驱动电动泵22这一情况。
(4)规定的累计量Vth是内燃机通路16的内部的容积。由此,在利用缸体加热器对内燃机10进行了加热的情况下,能够使水温传感器52附近的冷却水的温度可靠地降低,并且能够适当地抑制超出需要而长时间驱动电动泵22这一情况。
<其他的实施方式>
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变更而加以实施。以下,存在利用标号等例示了“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事项与上述实施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上述事项限定为所例示的对应关系。
·关于“规定的累计量(Vth)”
规定的累计量Vth并不限于内燃机10的内燃机通路16内的容量。例如,规定的累计量Vth也可以比内燃机10的内燃机通路16内的容量稍多。另外,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水温传感器52配置于内燃机通路16、且配置于入口IN附近,规定的累计量Vth比内燃机通路16的容积小。在该情况下,优选规定的累计量Vth为内燃机通路16中的从入口IN到水温传感器52之间的容量的程度。
规定的累计量Vth根据从内燃机通路16的入口到水温传感器52为止的内燃机通路16内的容量设定并不意味着仅根据该容量设定。具体而言,例如,根据内燃机通路16内的容积设定规定的累计量Vth并不意味着仅根据内燃机通路16内的容积设定规定的累计量Vth。例如,在图1中的缸体14中,在设置内燃机通路16的第二出口等设置第二、第三出口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直至在电动泵22的驱动前位于内燃机通路16外的冷却水到达水温传感器52为止从电动泵22被排出的冷却水的累计量仅根据内燃机通路16的内部的容积无法确定的可能性。在该情况下,优选考虑来自第二出口等出口的流出来设定规定的累计量Vth。
·关于“排出量计算处理部(S20)”
确定消耗电力P与排出量ΔV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并不限于按照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的每个开闭状态规定消耗电力P与排出量ΔV之间的关系的图表。例如,图表也可以是按照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的每个开闭状态,规定环境温度TA以及消耗电力P与排出量ΔV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该情况下可以设定成:对于同一消耗电力P,环境温度TA越低,则排出量ΔV越小。由此,能够考虑到如下情况:水温越低则冷却水的粘性越高,在粘性高的情况下,与粘性低的情况相比,排出量ΔV减少。
在步骤S18的处理中,如果将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设定为该步骤S18的处理特有的状态,则无需设定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的每个开闭状态的图表。即便在未预先确定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在步骤S18的处理中是特定的状态的情况下,也无需设定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的每个开闭状态的图表。在该情况下,采用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是排出量最少时的状态的情况下的上述图表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动泵22的排出量ΔV的计算时,并未特意考虑温度自动调节器28的开闭状态。这是因为:认为在使用了缸体加热器的状况下,温度自动调节器28闭阀,因此认为即便不考虑该温度自动调节其28的开闭状态也无妨。但是,例如在温度自动调节器28为电子控制式,存在有意地使其开阀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根据温度自动调节器28的开闭状态来计算排出量ΔV这一做法在提高排出量ΔV的计算精度的方面是优选的。
作为根据阀的开闭状态来计算排出量ΔV的做法,并不限于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将排出量ΔV设定为相互不同的值,例如也可以按照阀的每个开口度而将排出量ΔV计算为相互不同的三个值以上的值。
作为用于计算排出量ΔV的参数,并不限于消耗电力P,例如也可以是马达22a的旋转速度。旋转速度越高,排出量ΔV越大。
·关于“累计量判定处理部(S24)”
判定所被排出的冷却水的累计量是否达到规定的累计量Vth的处理并不限于判定所计算出的排出量ΔV的累计量V是否达到规定的累计量Vth。例如,作为累计量判定处理,也可以采用从步骤S18的电动泵22的驱动处理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是否为阈值时间以上的判断。在该情况下,阈值时间可以根据消耗电力P和暖气风箱用阀40以及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而以能够变更地设定。这例如能够按照以下方式实现。即,首先,将消耗电力P最大、且暖气风箱用阀40以及加温器用阀44的开闭状态是相对于同一消耗电力P而排出量ΔV最大的状态的情况下,排出量ΔV的累计量达到规定的累计量Vth的时间定义为基准时间。然后,将该基准时间设定为阈值时间的初始值,根据实际的消耗电力P、开闭状态而每次对阈值时间进行延长修正。
另外,例如,后面即将叙述,若判定用驱动处理部以恒定的消耗电力P驱动电动泵22,则作为累计量判定处理也可以采用从上述步骤S18的电动泵22的驱动处理的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是否为阈值时间以上的判断。在该情况下,阈值时间也可以被固定。
·关于“判定用驱动处理部(S18)”
决定电动泵22的消耗电力P时的电池状态信息INB并不限于电池24的电压信息。例如,电池状态信息INB也可以是电池24的充电率(SOC:State of Charge:充电状态)。并且,并不限于电池状态信息INB,例如也可以考虑将内燃机10的曲轴的旋转能转换成电能的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力。另外,也可以不使用电池状态信息INB,而电动泵22的消耗电力P基于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力能够变更地设定。
不过,并不限于使电动泵22的消耗电力P根据电池状态信息INB等电池信息而能够变化。例如,也可以无论电池24的状态如何,而将正常时能够供给的电力设定为电动泵22的消耗电力P。
·关于“异常判定处理部(S3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动泵22的驱动后,当水温THW的降低量ΔTHW为规定量ΔTth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水温传感器52存在异常,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判断为水温传感器52以及进气温度传感器54中的至少一方存在异常。在该情况下,可以形成为:以之后通过其它的处理判定为进气温度传感器54正常这一情况作为条件,判定为水温传感器52存在异常。当进气温度传感器54存在异常的情况下,维持在水温传感器52以及进气温度传感器54中的至少一方存在异常这一判定。
·关于“水温传感器”
水温传感器并不限于配置于出口EX。例如,水温传感器也可以配置于缸盖12内的内燃机通路16。
·关于“环境温度传感器”
环境温度传感器并不限于进气温度传感器54。例如,除了进气温度传感器54之外,作为环境温度传感器也可以采用测定认为在内燃机10停止后与冷却水之间实现了热平衡状态的内燃机10的周围的气体的温度的传感器、且是水温传感器52等的异常判定专用的传感器。
·关于“冷却回路(20、26~48)”
冷却回路并不限于图1所例示的冷却回路。例如,在温度自动调节器28闭阀的情况下,也可以从绕过散热器32的迂回通路,删除暖气风箱42、油加温器46、EGR冷却器38中的至少一个。另外,例如,也可以删除暖气风箱用阀40,或者例如也可以删除加温器用阀44。
调整冷却水所通过的通路的流路截面积的阀并不限于暖气风箱用阀40、加温器用阀44。冷却回路也可以具备通过电动泵22的驱动而循环的冷却水用的多个通路。也可以采用用于从冷却水的循环路径除去上述多个通路中的一部分通路的阀、使一部分通路的流路截面积能够按照三个值以上的值变更的阀。即便是这样的结构,根据阀的开闭状态、开口度来掌握电动泵22的排出量的做法也是有效的。

Claims (6)

1.一种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应用于如下的系统,所述系统具备:内燃机,该内燃机在内部具有作为冷却水的通路的内燃机通路;冷却回路,该冷却回路设置于所述内燃机的外部,且与所述内燃机通路连接;电动泵,该电动泵使所述冷却水循环;水温传感器,该水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内燃机;以及环境温度传感器,该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内燃机的周围的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
其中,
所述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具备:
判定用驱动处理部,在使所述电动泵停止的状态下,当由所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水温与由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环境温度之间的偏差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驱动所述电动泵;以及
异常判定处理部,该异常判定处理部以因所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驱动所述电动泵而导致的由所述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水温的降低量为规定量以下这一情况作为条件,判定为所述水温传感器以及所述环境温度传感器中的至少一方存在异常,
所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具备停止处理部,在伴随着所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所进行的所述电动泵的驱动而从所述电动泵被排出的冷却水的累计量达到规定的累计量的情况下,所述停止处理部使所述电动泵的驱动停止,
所述规定的累计量根据从所述内燃机通路的入口到所述水温传感器为止的所述内燃机通路内的容量来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其中,
当所述电动泵的消耗电力大的情况下,与所述电动泵的消耗电力小的情况相比较,在从所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所进行的所述电动泵的驱动开始起的经过时间更短的时刻,所述停止处理部认为所述被排出的冷却水的累计量达到规定的累计量而使所述电动泵的驱动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用驱动处理部为能够变化地设定所述电动泵的消耗电力的处理部,
所述停止处理部具备累计量判定处理部,所述累计量判定处理部基于所述电动泵的消耗电力以及内置于所述电动泵的马达的旋转速度中的任一方,判定所述被排出的冷却水的累计量是否已达到规定的累计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累计量判定处理部具备排出量计算处理部,所述排出量计算处理部基于所述电动泵的消耗电力以及内置于所述电动泵的马达的旋转速度中的任一方计算所述电动泵的每单位时间的排出量,所述累计量判定处理部判定由所述排出量计算处理部计算出的排出量的累计量是否会成为规定的累计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规定的累计量为所述内燃机通路的内部的冷却水量以上的冷却水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水温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内燃机的所述内燃机通路的出口部分。
CN201510849173.5A 2015-03-03 2015-11-27 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374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1250 2015-03-03
JP2015041250A JP6241435B2 (ja) 2015-03-03 2015-03-03 内燃機関の温度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7435A true CN105937435A (zh) 2016-09-14
CN105937435B CN105937435B (zh) 2018-05-25

Family

ID=56738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4917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37435B (zh) 2015-03-03 2015-11-27 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77458B2 (zh)
JP (1) JP6241435B2 (zh)
CN (1) CN105937435B (zh)
DE (1) DE102015119420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2099A (zh) * 2019-01-08 2020-07-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快速暖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12015165A (zh) * 2020-08-27 2020-12-01 余姚市工易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器自检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1632B2 (ja) * 2016-11-09 2019-03-27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用冷却装置
GB2574625B (en) * 2018-06-13 2020-09-09 Delphi Automotive Systems Lux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use of a block heater
JP7109143B2 (ja) * 2018-06-28 2022-07-29 ロベルト・ボッシュ・ゲゼルシャフト・ミト・ベシュ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加熱システム
KR20210049491A (ko)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KR20210049492A (ko)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KR20210049490A (ko)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KR20210049494A (ko)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KR20210049493A (ko) * 2019-10-25 2021-05-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통합유량제어 밸브를 적용한 차량 열관리 시스템 및 냉각회로 제어 방법
JP2022108688A (ja) * 2021-01-13 2022-07-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温調システム
CN112804844B (zh) * 2021-02-08 2022-03-29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散热通讯机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1174A1 (ja) * 2010-03-09 2011-09-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ンサ異常検出装置及びブロックヒータ装着判定装置
WO2012063113A1 (en) * 2010-11-11 2012-05-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oolant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WO2012063114A1 (en) * 2010-11-11 2012-05-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oolant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WO2013190619A1 (ja) * 2012-06-18 2013-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69168A (ja) * 2002-03-14 2003-09-25 Toyota Motor Corp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の運転方法
JP3851881B2 (ja) * 2003-02-20 2006-11-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水の温度センサの故障を診断する装置
JP4479465B2 (ja) 2004-10-29 2010-06-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水温センサの異常診断装置
JP2006207449A (ja) * 2005-01-27 2006-08-1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4172594B2 (ja) * 2005-08-25 2008-10-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の故障判定装置
JP2008303775A (ja) * 2007-06-07 2008-12-18 Nippon Soken Inc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US7975536B2 (en) * 2008-06-24 2011-07-1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liquid-cooled engine supplemental heater
EP2487346B1 (en) * 2009-10-05 2015-01-1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ooling device for vehicle
JP5251844B2 (ja) * 2009-11-24 2013-07-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の異常判定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の異常判定方法
JP5276636B2 (ja) * 2010-09-07 2013-08-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US8140246B1 (en) 2010-10-25 2012-03-20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a presence of a block heater in an automobile
JP5858026B2 (ja) * 2013-11-01 2016-0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故障診断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の故障診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1174A1 (ja) * 2010-03-09 2011-09-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センサ異常検出装置及びブロックヒータ装着判定装置
WO2012063113A1 (en) * 2010-11-11 2012-05-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oolant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WO2012063114A1 (en) * 2010-11-11 2012-05-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coolant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WO2013190619A1 (ja) * 2012-06-18 2013-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2099A (zh) * 2019-01-08 2020-07-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快速暖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11412099B (zh) * 2019-01-08 2021-04-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快速暖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12015165A (zh) * 2020-08-27 2020-12-01 余姚市工易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器自检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7435B (zh) 2018-05-25
DE102015119420B4 (de) 2020-01-16
JP2016160852A (ja) 2016-09-05
DE102015119420A1 (de) 2016-09-08
US9677458B2 (en) 2017-06-13
US20160258343A1 (en) 2016-09-08
JP6241435B2 (ja) 201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7435A (zh) 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US10829005B2 (en) Vehicular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06103931B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184921B (zh) 液冷式内燃机和用于运行所述类型内燃机的方法
CN106246328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US8932743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controls for a vehicle having a rechargeable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02897019B (zh) 用于管理电动车的废热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70824B (zh) 用于改进的发动机工作的热管理
CN106164438A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2105658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EP3691020B1 (en) Temperature regulation system for vehicle-mounted battery
CN105164382B (zh) 冷却水控制装置
US20180281557A1 (en) Hvac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CN103352752B (zh) 具有分流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CN102791987B (zh) 内燃机冷却装置
JP2013121817A (ja) 車両の蓄熱装置
CN105531455B (zh) 冷却水控制设备
CN106299411A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6194393A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US106731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battery temperature
CN105633484A (zh) 电动车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109599613A (zh) 车载电池的温度调节方法和温度调节系统
EP3249314B1 (en) Heat supply system
JP5828219B2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排熱利用装置、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及び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CN205297711U (zh) 一种基于分体冷却及反向冷却的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