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4438A -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4438A
CN106164438A CN201580017467.XA CN201580017467A CN106164438A CN 106164438 A CN106164438 A CN 106164438A CN 201580017467 A CN201580017467 A CN 201580017467A CN 106164438 A CN106164438 A CN 106164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ream
coupler
locked position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74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4438B (zh
Inventor
松本健雄
中西大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64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4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4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varying pump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13Ambie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30Engine incoming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08Temperature
    • F01P2025/32Engine outcoming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25/00Measuring
    • F01P2025/60Operating parameters
    • F01P2025/64Number of revolu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1/00Fail safe
    • F01P2031/18Detecting fluid lea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7/00Control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50/00Applications
    • F01P2050/24Hybrid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4Lubricant coo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08Cabin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在从闭锁着散热器流路(16)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阀门旋转角度向散热器流路(16)的开方向变化时,在流量控制阀(15)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的时点,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引擎(11)的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开始下降。在从闭锁着散热器流路(16)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阀门旋转角度向散热器流路(16)的开方向变化时,学习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或入口水温传感器(23)检测出的入口水温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因调节散热器流路等的冷却水流量的流量控制阀(15)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的变动造成的不良状况。

Description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照以2014年4月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078312号及2015年3月6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45177号为基础,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备调节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流量的流量控制阀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内燃机的冷却水流经该冷却水流路。
背景技术
作为控制内燃机的冷却水温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记述。它具备使冷却水穿过散热器而循环的散热器流路、使冷却水绕过散热器而循环的旁通流路、和调节散热器流路及旁通流路的冷却水流量的流量控制阀,控制该流量控制阀来控制冷却水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691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因为流量控制阀的个体差异(制造偏差)及老化等,有流量控制阀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将散热器流路闭锁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变动的情况,由于该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的变动(偏差),有可能发生以下这样的现象。
有通过在内燃机的暖机(预热)中停止向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的循环、促进冷却水的升温来促进内燃机的暖机(预热)的结构。但是,如果流量控制阀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变动,则当用流量控制阀将散热器流路闭锁而将向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的循环停止时,不能将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控制到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向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泄漏量(流到散热器流路中的冷却水的量)有可能增大。如果向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泄漏量增大,则冷却水的升温促进效果(内燃机的暖机促进效果)下降,有可能导致燃耗的恶化。
此外,在穿过散热器流路后的冷却水与穿过旁通流路后的冷却水间水温差较大,并且由于与旁通流路相比流过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的量多,所以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流量对于冷却水温的影响较大。但是,如果流量控制阀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变动,则当用流量控制阀控制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流量来控制冷却水温时,不能以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为基准来控制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性有可能下降。如果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性下降,则冷却水温的控制性下降,有可能导致燃耗或辐射(排放)的恶化。
所以,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流量控制阀的流路闭锁位置的变动(偏差)造成的不良状况、使冷却水温的控制性提高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具备:内燃机的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流路;流量控制阀,调节冷却水流路的冷却水流量;闭锁位置学习装置,学习作为将冷却水流路闭锁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的路闭锁位置。
在该结构中,即使因流量控制阀的个体差异(制造偏差)或老化等而流量控制阀的流路闭锁位置变动,也能够学习该流路闭锁位置而掌握正确的流路闭锁位置。由此,能够抑制因流量控制阀的流路闭锁位置的变动(偏差)造成的不良状况,使冷却水温的控制性提高。
在此情况下,冷却水流路也可以包括使冷却水穿过散热器而循环的散热器流路、使冷却水穿过加热器芯而循环的加热器芯流路、和使冷却水穿过油冷却器而循环的油冷却器流路中的至少一个;闭锁位置学习装置作为流路闭锁位置而学习将散热器流路闭锁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将加热器芯流路闭锁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和将油冷却器流路闭锁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这样,则能够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将散热器流路闭锁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将加热器芯流路闭锁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及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将油冷却器流路闭锁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例如,如果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则即使因流量控制阀的个体差异(制造偏差)或老化等而流量控制阀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变动,也能够学习该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从而掌握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由此,当在内燃机的暖机中由流量控制阀将散热器流路闭锁而将向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的循环停止时,能够将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控制为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能够减少向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泄漏量(即,流到散热器流路中的冷却水的量)。结果,能够抑制冷却水的升温促进效果(即,内燃机的暖机促进效果)的下降,抑制燃耗的恶化。此外,当用流量控制阀控制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流量从而控制冷却水温时,能够以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为基准控制流量控制阀的动作位置,能够使散热器流路的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性提高。结果,能够使冷却水温的控制性提高,能够抑制燃耗或辐射(排放)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引擎冷却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阀门旋转角度与各端口的开度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闭锁位置学习例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学习用控制的第1例的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学习用控制中的流量控制阀的通电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学习用控制的第2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学习用控制中的流量控制阀的通电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学习用控制的第3例的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学习用控制中的流量控制阀的通电方法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的时间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模式切换例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学习用控制的图。
图16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步进(step)量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17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速度的设定方法的图。
图18是说明使第2实施方式的流量控制阀的动作步进量变小的情况下的效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多个形态。在各形态中,对与在先行的形态中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赋予相同的参考符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在各形态中仅说明结构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关于结构的其他部分可以应用先行说明的其他形态。不仅是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明示了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的组合,只要不特别在组合中发生障碍,即使不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彼此部分地组合。
(第1实施方式)
基于图1至图9说明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图1说明引擎冷却系统(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的概略结构。
在与作为内燃机的引擎11的水套(冷却水通路)的入口侧连接的入口流路12中,设有用来使引擎11的冷却水循环的水泵13。该水泵13是被引擎11的动力驱动的机械式的水泵。另一方面,在与引擎11的水套的出口侧连接的出口流路14上,经由流量控制阀15连接着散热器流路16、加热器芯流路17和油冷却器流路18三系统的冷却水流路。
散热器流路16是使引擎11的冷却水穿过散热器19循环的流路。此外,加热器芯流路17是使引擎11的冷却水穿过加热器芯20而循环的流路,油冷却器流路18是使引擎11的冷却水穿过油冷却器21而循环的流路。加热器芯流路17和油冷却器流路18都是使引擎11的冷却水不穿过散热器19而循环的旁通流路。这些流路16~18在水泵13的跟前合流,与水泵13的吸入口相连。
在散热器流路16的途中,设有使冷却水的热散热的散热器19。此外,在加热器芯流路17的途中,设有制暖用的加热器芯20,在油冷却器流路18的途中,设有将引擎油冷却的引擎油用的油冷却器21。另外,没有设置对应于冷却水温(冷却水的温度)而开闭的恒温阀门。
进而,在出口流路14中,设有检测引擎11的冷却水出口侧的冷却水温(以下称作“出口水温”)的出口水温传感器22,在入口流路12中,设有检测引擎11的冷却水入口侧的冷却水温(以下称作“入口水温”)的入口水温传感器23。
流量控制阀15构成为,具有将散热器端口(向散热器流路16的流入口)、加热器芯端口(向加热器芯流路17的流入口)和油冷却器端口(向油冷却器流路18的流入口)开闭的阀门(未图示),根据该阀门的旋转角度(动作位置)调节各流路16~18的冷却水流量。该流量控制阀15以马达等为驱动源,在通电时阀门旋转而阀门旋转角度变化,在通电停止时阀门的旋转停止而阀门旋转角度被保持在其旋转停止位置,即不具备在通电停止时阀门旋转角度回到初始位置的自返回功能。
如图2所示,当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动作位置)为全闭位置θ0时,散热器端口、加热器芯端口和油冷却器端口全部被闭锁,各流路16~18的冷却水的循环被停止。
如果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增加,超过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即超过将加热器芯端口闭锁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则加热器芯端口被开放。由此,冷却水以引擎11的水套→出口流路14→加热器芯流路17(加热器芯20)→水泵13→入口流路12→引擎11的水套的路径循环。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是加热器芯端口被开放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即冷却水要开始向加热器芯流路17循环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为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以上的规定区域(例如,图2中的θ1到θ11的区域)中,随着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增加,加热器芯端口的开度(开口面积)增加,加热器芯流路17的冷却水流量增加。
进而,如果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增加,超过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即超过将油冷却器端口闭锁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则油冷却器端口也被开放。由此,冷却水也以引擎11的水套→出口流路14→油冷却器流路18(油冷却器21)→水泵13→入口流路12→引擎11的水套的路径循环。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是油冷却器端口要被开放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即冷却水要开始向油冷却器流路18循环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为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以上的规定区域(例如,图2中的θ2到θ22的区域)中,随着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增加,油冷却器端口的开度(开口面积)增加,油冷却器流路18的冷却水流量增加。
进而,如果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增加,超过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即超过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则散热器端口也被开放。由此,冷却水也以引擎11的水套→出口流路14→散热器流路16(散热器19)→水泵13→入口流路12→引擎11的水套的路径循环。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是散热器端口要被开放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即冷却水要开始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以上的规定区域(例如,图2中的θ3到θ33的区域)中,随着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增加,散热器端口的开度(开口面积)增加,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增加。
上述各种传感器的输出被向电子控制单元(以下表述为“ECU”)24输入。该ECU24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来构成,通过执行存储在内置的ROM(存储媒体)中的各种引擎控制用的程序,根据引擎运转状态来控制燃料喷射量、点火时期、节流阀开度(吸入空气量)等。
此外,ECU24通过在引擎11的暖机中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设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以下而将散热器端口闭锁,将向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的循环停止,从而促进冷却水的升温而促进引擎11的暖机。
然后,在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或由入口水温传感器23检测出的入口水温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ECU24执行暖机后水温控制。在该暖机后水温控制中,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比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大而将散热器端口开放,使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进而,根据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控制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而控制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而控制冷却水温。此时,以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为基准控制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
可是,由于流量控制阀15的个体差异(例如制造偏差)或老化等,有流量控制阀15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即闭锁散热器端口从而闭锁散热器流路16的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变动的情况。
但是,如果流量控制阀15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变动,则当由流量控制阀15将散热器端口闭锁而将向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的循环停止时,不能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有可能向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泄漏量即流到散热器流路16中的冷却水的量增大。如果向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泄漏量增大,则冷却水的升温促进效果、换言之引擎11的暖机促进效果下降,有可能导致燃耗的恶化。
此外,如果流量控制阀15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变动,则当用流量控制阀15控制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而控制冷却水温时,不能以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为基准来控制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性有可能下降。如果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性下降,则冷却水温的控制性下降,有可能导致燃耗或辐射的恶化。
所以,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由ECU24执行后述的图3的闭锁位置学习例程100,基于出口水温和入口水温中的至少一方来学习(learn)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如果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则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而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变化。因而,只要监视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就能够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具体而言,当从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状态、即将散热器流路16闭锁的状态起,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换言之向散热器流路16的开方向变化时,学习出口水温和入口水温中的至少一方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即,当从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变化时,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时点,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而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开始下降。着眼于这样的特性,学习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即冷却水要开始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紧前的流量控制阀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以下,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ECU24执行的图3的闭锁位置学习例程100的处理内容。图3所示的闭锁位置学习例程100在ECU24的电源开启期间中被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执行闭锁位置学习例程100的ECU24的部分也可以被作为学习流路闭锁位置的闭锁位置学习装置的一例使用。如果本例程100被启动,则首先在步骤101中,判定是否加热器芯端口和油冷却器端口两者都被开放而散热器端口是闭锁的状态。
在该步骤101中判定为加热器芯端口和油冷却器端口两者都被开放而散热器端口是闭锁的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102前进,判定引擎水温(引擎11的冷却水温)是否是规定值以上。在此情况下,例如,根据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或由入口水温传感器23检测出的入口水温是否为规定值以上,来判定引擎水温是否是规定值以上。或者,也可以根据出口水温和入口水温是否两者都为规定值以上来判定引擎水温是否是规定值以上。此外,也可以推测引擎壁温(即引擎11的壁温),判定推测的引擎壁温是否是规定值以上。
在该步骤102中判定为引擎水温是规定值以上或引擎壁温是规定值以上的时点,向步骤103前进。在步骤103中,执行散热器通水控制,该散热器通水控制进行使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的控制。
首先,在步骤104中,判定引擎运转状态(例如引擎旋转速度和负荷等)是否处于可学习区域内。这里,可学习区域被设定为引擎水温及引擎壁温不急剧上升那样的引擎运转区域(例如低旋转速度区域或低负荷区域)。
在该步骤104中判定为引擎运转状态不是可学习区域内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引擎水温或引擎壁温变得过高,向步骤110前进,执行暖机后水温控制。在该暖机后水温控制中,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比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大而将散热器端口开放,使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进而,根据出口水温或入口水温来控制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而控制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而控制冷却水温。此时,以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值为基准来控制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104中判定为引擎运转状态是可学习区域内的情况下,向步骤105前进,例如根据车速是否是规定值以下的低车速区域内且是恒速状态等来判定学习条件(例如水温稳定的条件)是否成立。也可以是,所谓恒速状态指不加速及减速的状态。在该步骤105中判定为学习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返回上述步骤104。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105中判定为学习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向步骤106前进,执行学习用控制。在该学习用控制中,例如如图4所示,首先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从而使成为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状态、即将散热器流路16闭锁的状态。
这里,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例如用以下的(1)或(2)的方法设定。
(1)不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前次的学习值的有无,都将从虚拟学习值(例如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设计中心值)向散热器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设定为基准位置θb。
(2)在有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前次的学习值的情况下,将从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前次的学习值向散热器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设定为基准位置θb。另一方面,在没有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前次的学习值的情况下(例如ECU24被更换的情况下等),将从虚拟学习值向散热器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设定为基准位置θb。
然后,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基准位置θb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每次以规定步进(step)量(一定值)逐渐变化。在此情况下,流量控制阀15的通电例如如图5所示,将通电占空比为一定且脉冲宽度为一定的通电脉冲以规定时间间隔向流量控制阀15输出。
在该学习用控制中,每当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变化,就向步骤107前进,判定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或由入口水温传感器23检测出的入口水温是否下降了规定值以上。
在该步骤107中判定为出口水温或入口水温没有下降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返回上述步骤106,继续学习用控制。
然后,在上述步骤107中判定为出口水温或入口水温下降了规定值以上的时点,判断为出口水温或入口水温开始下降,向步骤108前进,学习出口水温或入口水温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即流量控制阀15的前次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然后,向步骤109前进,执行将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此次的学习值向ECU24的备份RAM(未图示)等的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从而将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值(存储值)更新的储存处理。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指即使是ECU24的电源关闭中也能够保持存储数据的可改写的存储器。
然后,向步骤110前进,执行暖机后水温控制。在该暖机后水温控制中,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比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大而将散热器端口开放,使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进而,根据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来控制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而控制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而控制冷却水温。此时,以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值为基准控制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
在以上说明的本第1实施方式中,如果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则着眼于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而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变化,基于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来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如果这样,则即使因流量控制阀15的个体差异(制造偏差等)或老化等而流量控制阀15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变动,也能够学习该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而掌握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由此,当在引擎11的暖机中由流量控制阀15将散热器端口闭锁而将向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的循环停止时,能够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能够减少向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泄漏量。结果,能够抑制冷却水的升温促进效果换言之引擎11的暖机促进效果的下降,抑制燃耗的恶化。此外,当由流量控制阀15控制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而控制冷却水温时,能够以正确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为基准来控制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能够使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的控制性提高。结果,能够使冷却水温的控制性提高,能够抑制燃耗或辐射的恶化。
此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基于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及由入口水温传感器23检测出的入口水温来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如果这样,则能够利用在引擎11的冷却水温控制等中使用的出口水温传感器22及入口水温传感器23来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所以不需要新设置用来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传感器(例如检测冷却水的流量或压力的传感器等),就能够满足低成本化的要求。
当从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变化时,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时点,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开始下降。
着眼于这样的特性,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当从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变化时,学习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当出口水温或入口水温下降了规定值以上时,学习其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当出口水温和入口水温分别下降了规定值以上时,学习其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
或者,也可以基于引擎运转状态(例如引擎旋转速度及负荷等)通过映射图等计算预想引擎壁温,并且基于出口水温、入口水温和油温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引擎壁温推测值,当预想引擎壁温与引擎壁温推测值的差(偏离量)为规定值以上时,学习其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
或者,也可以用传感器检测实际引擎壁温,并且基于出口水温、入口水温和油温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引擎壁温推测值,当实际引擎壁温与引擎壁温推测值的差(偏离量)为规定值以上时,学习其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
此外,学习用控制并不限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也可以适当变更。
例如,在图6中表示学习用控制的一例。在该例中,在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后,一边重复在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基准位置θb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变化规定步进量后向基准位置θb返回的处理,一边使规定步进量比前次增加。在此情况下,流量控制阀15的通电例如如图7所示,一边将通电占空比为一定的通电脉冲以规定时间间隔向流量控制阀15输出,一边每输出通电脉冲使脉冲宽度比前次增加。
或者,在图8中表示学习用控制的另一例。在该例中,在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后,一边重复在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基准位置θb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变化规定步进量而经过规定时间后向散热器端口的闭方向变化规定步进量的处理,一边使规定步进量比前次减少。在此情况下,流量控制阀15的通电例如如图9所示,一边将通电占空比为一定的通电脉冲以规定时间间隔向流量控制阀15输出,一边每输出通电脉冲使脉冲宽度比前次减少并且使规定时间间隔变短。
(第2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10至图18说明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但是,关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的部分将说明省略或简略化,主要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由ECU24执行后述的图11至图14的各例程200、300、400、500,在引擎11的暖机中学习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和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首先,在引擎11被启动的时点t0(或ECU24的电源刚开启后)将控制模式设定为MODE1。在该MODE1下,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全闭位置θ0,成为将散热器端口、加热器芯端口和油冷却器端口全部闭锁的状态、即将加热器芯流路17、油冷却器流路18和散热器流路16全部闭锁的状态。
在控制模式为MODE1的期间中,在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执行条件成立的时点t1(例如出口水温T1成为规定值以上的时点),如以下这样进行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
当从将加热器芯端口闭锁的状态、即将加热器芯流路17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加热器芯端口的开方向、即加热器芯流路17的开方向变化时,学习入口水温T2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
即,当从将加热器芯端口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加热器芯端口的开方向变化时,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时点,冷却水向加热器芯流路17循环,入口水温T2开始下降。着眼于这样的特性,学习入口水温T2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即冷却水要开始向加热器芯流路17循环紧前的流量控制阀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
然后,在出口水温T1成为目标水温以上的时点t2,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2。在该MODE2下,基于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在MODE2的使用范围内进行F/B控制(反馈控制)。MODE2的使用范围被设定为从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到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范围。由此,控制加热器芯端口的开度从而控制加热器芯流路17的冷却水流量,以使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变小。
在控制模式为MODE2的期间中,在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执行条件成立的时点t3(例如出口水温T1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T1为规定值以下的时点),如以下这样进行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
当从将油冷却器端口闭锁的状态、即将油冷却器流路18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油冷却器端口的开方向即油冷却器流路18的开方向变化时,学习入口水温T2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
即,当从将油冷却器端口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油冷却器端口的开方向变化时,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时点,冷却水向油冷却器流路18循环而入口水温T2开始下降。着眼于这样的特性,学习入口水温T2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即冷却水要开始向油冷却器流路18循环紧前的流量控制阀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
然后,在出口水温T1为目标水温以上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时点t4,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3。在该MODE3下,基于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在MODE3的使用范围内进行F/B控制。MODE3的使用范围被设定为从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到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范围。由此,控制油冷却器端口的开度从而控制油冷却器流路18的冷却水流量,以使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变小。
在控制模式为MODE3的期间中,在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执行条件成立的时点t5(例如出口水温T1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T1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时点),如以下这样进行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
当从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状态、即将散热器流路16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即散热器流路16的开方向变化时,学习入口水温T2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即,当从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状态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变化时,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时点,冷却水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入口水温T2开始下降。着眼于这样的特性,学习入口水温T2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即冷却水要开始向散热器流路16循环紧前的流量控制阀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然后,在出口水温T1为目标水温以上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时点t6,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4。在该MODE4下,基于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在MODE4的使用范围内进行F/B控制。MODE4的使用范围被设定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以上的范围。由此,控制散热器端口的开度从而控制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以使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变小。以下,说明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ECU24执行的图11至图14的各例程200、300、400、500的处理内容。
图11所示的模式切换例程200在ECU24的电源开启期间中被以规定周期反复执行。如果本例程200被启动,则首先在步骤201中,判定控制模式是否是MODE1。另外,控制模式在引擎始动时或ECU24的电源刚开启后被设定为MODE1。
在该步骤201中判定为控制模式是MODE1的情况下,向步骤202前进,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全闭位置θ0,成为将散热器端口、加热器芯端口和油冷却器端口全部闭锁的状态。
然后,向步骤203前进,判定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T1是否是目标水温以上,在判定为出口水温T1比目标水温低的情况下,在将控制模式设定为MODE1的状态下,结束本例程200。
然后,在上述步骤203中判定为出口水温T1是目标水温以上的时点,向步骤204前进,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2,结束本例程200。此时,在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完成后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2。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201中判定为控制模式不是MODE1的情况下,向步骤205前进,判定控制模式是否是MODE2。在该步骤205中判定为控制模式是MODE2的情况下,向步骤206前进,基于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在MODE2的使用范围(参照图10)内进行F/B控制。由此,控制加热器芯端口的开度从而控制加热器芯流路17的冷却水流量,以使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变小。
然后,向步骤207前进,判定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T1为目标水温以上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在判定为出口水温T1为目标水温以上的状态没有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在将控制模式设定为MODE2的状态下,结束本例程200。
然后,在上述步骤207中判定为出口水温T1为目标水温以上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时点,向步骤208前进,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3,结束本例程200。此时,也可以在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在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完成后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3。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205中判定为控制模式不是MODE2的情况下,向步骤209前进,判定控制模式是否是MODE3。
在该步骤209中判定为控制模式是MODE3的情况下,向步骤210前进,基于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在MODE3的使用范围(参照图10)内进行F/B控制。由此,控制油冷却器端口的开度从而控制油冷却器流路18的冷却水流量,以使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变小。
然后,向步骤211前进,判定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T1为目标水温以上的状态是否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在判定为出口水温T1为目标水温以上的状态没有持续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在将控制模式设定为MODE3的状态下结束本例程200。
然后,在上述步骤211中判定为出口水温T1为目标水温以上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以上的时点,向步骤212前进,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4,结束本例程200。此时,也可以在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在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完成后将控制模式切换为MODE3。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209中判定为控制模式不是MODE3的情况下,向步骤213前进,判定控制模式是否是MODE4。
在该步骤213中判定为控制模式是MODE4的情况下,向步骤214前进,基于由出口水温传感器22检测出的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在MODE4的使用范围(参照图10)内进行F/B控制。由此,控制散热器端口的开度从而控制散热器流路16的冷却水流量,以使出口水温T1与目标水温的偏差变小。
图12所示的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300在ECU24的电源开启期间中以规定周期被反复执行。也可以是执行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300的ECU24的部分被作为学习流路闭锁位置的闭锁位置学习装置的一例使用。如果本例程300被启动,则首先在步骤301中判定控制模式是否是MODE1,在判定为控制模式不是MODE1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302以后的处理而结束本例程300。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301中判定为控制模式是MODE1的情况下,向步骤302前进,例如根据出口水温T1是否是规定值(例如目标水温或比其稍低的温度)以上,来判定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执行条件是否成立。
在该步骤302中判定为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执行条件成立的时点,向步骤303前进,判定是否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即是否是预测到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精度恶化的状态。例如,根据是否以下的(1)~(6)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成立,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
(1)处于将引擎11的燃料喷射停止的燃料供给停止中
(2)处于使引擎11的一部分的汽缸的燃烧停止的减缸运转中
(3)处于将引擎11的运转停止而仅以马达的动力使车辆行驶的EV行驶中(其中是混合动力车的情况下)
(4)车辆的停车中
(5)车速是规定值以上的高速行驶中
(6)处于外界气温为规定值以下的低温状态
由于在燃料供给停止中、减缸运转中、EV行驶中、及停车中,引擎11的发热量及冷却水的流量变得比通常少,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时的入口水温T2(判定参数)的动态变得与通常不同,所以能够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此外,由于在高速行驶中、及在外界气温为规定值以下的低温状态下,冷却水的散热量变得比通常多,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时的入口水温T2(判定参数)的动态变得与通常不同,所以能够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
只要满足上述(1)~(6)的条件中的某一个,就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而如果上述(1)~(6)的条件全部不满足,则判定不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
在该步骤303中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的情况下,将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禁止,返回上述步骤302。
然后,在上述步骤303中判定为不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304前进,执行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用控制。在该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用控制中,如图15所示,首先,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1,成为将加热器芯端口闭锁的状态、即将加热器芯流路17闭锁的状态。
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1设定为从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前次的学习值向加热器芯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或者,设定为从虚拟学习值(例如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设计中心值)向加热器芯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
然后,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基准位置θb1向加热器芯端口的开方向(即在图15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以每次规定的动作步进量变化或以规定的动作速度变化。此时,根据外界气温、水泵13的旋转速度和开放流路数量,设定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或动作速度。所谓开放流路数量,是指散热器流路16、加热器芯流路17和油冷却器流路18中的开放的流路的数量。
具体而言,外界气温越低则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参照图16)或使动作速度越慢(参照图17)。此外,水泵13的旋转速度(引擎旋转速度)越高则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参照图16)或使动作速度越慢(参照图17)。进而,开放流路数量越少则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参照图16)或使动作速度越慢(参照图17)。这里,开放流路数量在学习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情况下为“0”,在学习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情况下为“1”,在学习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情况下为“2”。
在此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使用以外界气温、水泵13的旋转速度和开放流路数量为参数的动作步进量或动作速度的映射图,计算与外界气温、水泵13的旋转速度和开放流路数量对应的动作步进量或动作速度。或者,也可以使用与外界气温对应的修正值、与水泵13的旋转速度对应的修正值、及与开放流路数量对应的修正值,来修正动作步进量的基础值或动作速度的基础值,求出与外界气温、水泵13的旋转速度和开放流路数量对应的动作步进量或动作速度。
然后,向步骤305前进,判定由入口水温传感器23检测出的入口水温T2是否下降了规定值以上。在该步骤305中判定为入口水温T2没有下降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返回上述步骤304,继续学习用控制。
然后,在上述步骤305中判定为入口水温T2下降了规定值以上的时点,判断为入口水温T2开始下降,向步骤306前进,学习入口水温T2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即,流量控制阀15的前次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
然后,向步骤307前进,实施将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此次的学习值向ECU24的备份RAM等的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更新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的学习值(存储值)的储存处理。
图13所示的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400在ECU24的电源开启期间中以规定周期被反复执行。也可以是执行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400的ECU24的部分被作为学习流路闭锁位置的闭锁位置学习装置的一例使用。如果本例程400被启动,则首先在步骤401中,判定控制模式是否是MODE2,在判定为控制模式不是MODE2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402以后的处理,结束本例程400。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401中判定为控制模式是MODE2的情况下,向步骤402前进,例如根据出口水温T1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T1是否是规定值以下(出口水温T1稳定)来判定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执行条件是否成立。
在该步骤402中判定为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执行条件成立的时点,向步骤403前进,用与上述图12的步骤303同样的方法,判定是否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即是否是预测到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精度恶化的状态。在该步骤403中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的情况下,将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禁止,返回上述步骤402。
然后,在上述步骤403中判定为不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404前进,执行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用控制。在该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用控制中,首先,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2,从而设为将油冷却器端口闭锁的状态(将油冷却器流路18闭锁的状态)。
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2设定为从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前次的学习值向油冷却器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或者,设定为从虚拟学习值(例如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设计中心值)向油冷却器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
然后,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基准位置θb2向油冷却器端口的开方向以每次规定的动作步进量变化或以规定的动作速度变化。此时,用与上述图12的步骤304同样的方法,根据外界气温、水泵13的旋转速度和开放流路数量,设定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或动作速度。即,外界气温越低则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此外,水泵13的旋转速度(引擎旋转速度)越高则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进而,开放流路数量越少则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
然后,向步骤405前进,判定由入口水温传感器23检测出的入口水温T2是否下降了规定值以上。在该步骤405中判定为入口水温T2没有下降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返回上述步骤404,继续学习用控制。
然后,在上述步骤405中判定为入口水温T2下降了规定值以上的时点,判断为入口水温T2开始下降,向步骤406前进,学习入口水温T2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流量控制阀15的前次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
然后,向步骤407前进,实施将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此次的学习值向ECU24的备份RAM等的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更新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的学习值(存储值)的储存处理。
图14所示的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500在ECU24的电源开启期间中以规定周期被反复执行。也可以是执行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例程500的ECU24的部分被作为学习流路闭锁位置的闭锁位置学习装置的一例使用。如果本例程500被启动,则首先在步骤501中,判定控制模式是否是MODE3,在判定为控制模式不是MODE3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502以后的处理,结束本例程500。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501中判定为控制模式是MODE3的情况下,向步骤502前进,例如根据出口水温T1的每规定时间的变化量ΔT1是否是规定值以下(出口水温T1是否稳定),判定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执行条件是否成立。
在该步骤502中判定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执行条件成立的时点,向步骤503前进,用与上述图12的步骤303同样的方法,判定是否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即是否是预测到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精度恶化的状态。在该步骤503中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的情况下,将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禁止,返回上述步骤502。
然后,在上述步骤503中判定为不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的情况下,向步骤504前进,执行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用控制。在该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用控制中,首先,将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控制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3,成为将散热器端口闭锁的状态、即将散热器流路16闭锁的状态。
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用控制的基准位置θb3设定为从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前次的学习值向散热器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或者,设定为从虚拟学习值(例如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设计中心值)向散热器端口的闭方向返回了规定量的阀门旋转角度。
然后,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从基准位置θb3向散热器端口的开方向以每次规定的动作步进量变化或以规定的动作速度变化。此时,用与上述图12的步骤304同样的方法,根据外界气温、水泵13的旋转速度和开放流路数量,设定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或动作速度。即,外界气温越低,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此外,水泵13的旋转速度(引擎旋转速度)越高,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进而,开放流路数量越少,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
然后,向步骤505前进,判定由入口水温传感器23检测出的入口水温T2是否下降了规定值以上。在该步骤405中判定为入口水温T2没有下降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返回上述步骤504,继续学习用控制。
然后,在上述步骤505中判定为入口水温T2下降了规定值以上的时点,判断为入口水温T2开始下降,向步骤506前进,学习入口水温T2要开始下降紧前的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即,流量控制阀15的前次的阀门旋转角度),作为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
然后,向步骤507前进,实施将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此次的学习值向ECU24的备份RAM等的可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更新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的学习值(存储值)的储存处理。
在以上说明的本第2实施方式中,学习流量控制阀15的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和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如果这样,则即使因流量控制阀15的个体差异(例如制造偏差)或老化等而流量控制阀15的加热器芯流路闭锁位置θ1、油冷却器流路闭锁位置θ2或散热器流路闭锁位置θ3变动,也能够学习这些流路闭锁位置而掌握正确的流路闭锁位置。由此,能够使各控制模式(MODE2~4)下的冷却水温的控制性提高。
此外,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判定是否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即是否是预测到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精度恶化的状态。在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时,将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禁止。如果这样,则能够将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精度的恶化防止于未然,能够避免流路闭锁位置的误学习。
此时,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当燃料供给停止中、减缸运转中、EV行驶中、停车中、高速行驶中、及外界气温为规定值以下的低温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时,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在燃料供给停止中、减缸运转中、EV行驶中、及停车中,由于引擎11的发热量及冷却水的流量变得比通常少,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时的入口水温T2(判定参数)的动态变得与通常不同,所以能够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此外,在高速行驶中、及在外界气温为规定值以下的低温状态下,由于冷却水的散热量变得比通常多,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时的入口水温T2(判定参数)的动态变得与通常不同,所以能够判定是精度恶化预测状态。
顺便说一下,在为了学习流路闭锁位置而使流量控制阀15动作的学习用控制时,需要在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而冷却水温(入口水温T2)变化紧前,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变化。此时,相应于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的量,从引擎侧向流路侧的冷却水泄漏量增加,所以外界气温越低则冷却水温越下降,引擎11的暖机越有可能变慢。
所以,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学习用控制时,外界气温越低则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如果这样,则外界气温越低,能够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变小相当于超过流路闭锁位置的量,能够使冷却水泄漏量减少。由此,在外界气温较低时,也能够使由学习用控制带来的冷却水温的下降变少,抑制暖机延迟(参照图18)。并且,通过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变小或使动作速度变慢,能够使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误差(即,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值与正确的流路闭锁位置的差)变小,使学习精度提高。
此外,由于有水泵13的旋转速度越高、则与流量控制阀15的开度变化对应的冷却水的流量变化越大的趋势,所以即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的量相同,水泵13的旋转速度越高,从引擎侧向流路侧的冷却水泄漏量也越增加。
所以,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学习用控制时,水泵13的旋转速度(引擎旋转速度)越高,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如果这样,则水泵13的旋转速度越高,与流量控制阀15的开度变化对应的冷却水的流量变化越大,对应于此,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能够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的量变小,能够抑制冷却水泄漏量的增加。由此,即使是水泵13的旋转速度较高时,也能够使由学习用控制带来的冷却水温的下降变少,抑制暖机延迟(参照图18)。并且,通过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变小或使动作速度变慢,能够使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误差变小,使学习精度提高。
此外,由于有开放流路数量(冷却水流路16~18中的开放的流路的数量)越少、与流量控制阀15的开度变化对应的冷却水的流量变化越大的趋势,所以即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的量相同,开放流路数量越少,从引擎侧向流路侧的冷却水泄漏量也越增加。
所以,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学习用控制时,开放流路数量越少,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越小或使动作速度越慢。如果这样,则开放流路数量越少,与流量控制阀15的开度变化对应的冷却水的流量变化越大,对应于此,能够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变小或使动作速度变慢,使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变小相当于超过流路闭锁位置的量,能够抑制冷却水泄漏量的增加。由此,即使是开放流路数量较少时,也能够使由学习用控制带来的冷却水温的下降变少而抑制暖机延迟(参照图18)。并且,通过使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变小或使动作速度变慢,能够使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误差变小,使学习精度提高。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学习用控制时,根据外界气温、水泵13的旋转速度和开放流路数量设定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或动作速度。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外界气温、水泵13的旋转速度和开放流路数量中的一个或两个来设定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或动作速度。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基于入口水温学习流路闭锁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出口水温学习流路闭锁位置,或基于入口水温和出口水温来学习流路闭锁位置。
此外,在上述各第1、第2实施方式中,每当学习流路闭锁位置时将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值(存储值)更新。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考虑到流路闭锁位置与流量控制阀15的全闭位置及全开位置连动地变动,所以也可以在全闭位置和全开位置中的一方或两方变动了规定值以上时更新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值。
此外,在上述各第1、第2实施方式中,基于由水温传感器检测出的冷却水温(出口水温及入口水温)来学习流路闭锁位置。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由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冷却水的压力、由流量传感器检测出的冷却水的流量或水泵13的旋转速度来学习流路闭锁位置。如果流量控制阀15的阀门旋转角度超过流路闭锁位置,则冷却水的压力、冷却水的流量、水泵13的旋转速度等变化,所以只要监视冷却水的压力、冷却水的流量、水泵13的旋转速度等,就能够学习流路闭锁位置。
此外,在上述各第1、第2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应用到随着流量控制阀的阀门旋转角度增加、以加热器芯流路→油冷却器流路→散热器流路(加热器芯端口→油冷却器端口→散热器端口)的顺序被开放的系统中。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公开应用到随着流量控制阀的阀门旋转角度增加而以油冷却器流路→加热器芯流路→散热器流路(油冷却器端口→加热器芯端口→散热器端口)的顺序被开放的系统、或以其以外的其他顺序被开放的系统中。
此外,在上述各第1、第2实施方式中,将本公开应用到用一个流量控制阀调节各冷却水流路(加热器芯流路、油冷却器流路和散热器流路)的流量的系统中,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公开应用到用多个(两个以上)流量控制阀调节各冷却水流路的流量的系统中。
进而,也可以将本公开应用到具备上述以外的其他冷却水流路(例如,设有传动油用的油冷却器的油冷却器流路、设有EGR冷却器的EGR冷却器流路、增压器冷却用的冷却水流路、节流圈阀门冷却用的冷却水流路等)的系统中,学习其他冷却水流路的流路闭锁位置。
此外,在上述各第1、第2实施方式中,为设有由引擎的动力驱动的机械式的水泵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设有由马达驱动的电动式的水泵的结构。
除此以外,本公开也可以将引擎冷却系统的结构(例如,各冷却水流路的连接方法、流量控制阀的位置及数量、水温传感器的位置及数量等)适当变更等,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地变更来实施。

Claims (10)

1.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具备:
冷却水流路(16、17、18),流经内燃机(11)的冷却水;
流量控制阀(15),调节该冷却水流路(16、17、18)的冷却水流量;以及
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学习将上述冷却水流路(16、17、18)闭锁的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即流路闭锁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上述冷却水流路包括使上述冷却水经过散热器(19)而循环的散热器流路(16)、使上述冷却水经过加热器芯(20)而循环的加热器芯流路(17)、和使上述冷却水经过油冷却器(21)而循环的油冷却器流路(18)中的至少一个;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学习将上述散热器流路(16)闭锁的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将上述加热器芯流路(17)闭锁的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和将上述油冷却器流路(18)闭锁的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作为上述流路闭锁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使用上述冷却水的温度、上述冷却水的压力、上述冷却水的流量、和使上述冷却水循环的水泵(13)的旋转速度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判定参数;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基于上述判定参数来学习上述流路闭锁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在从闭锁着上述冷却水流路(16、17、18)的状态使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向上述冷却水流路(16、17、18)的开方向变化时,学习上述判定参数开始变化紧前的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位置,作为上述流路闭锁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还具备检测上述内燃机(11)的冷却水出口侧的冷却水的温度即出口水温的出口水温传感器(22)、和检测上述内燃机(11)的冷却水入口侧的冷却水的温度即入口水温的入口水温传感器(23)中的至少一方;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使用上述出口水温和上述入口水温中的至少一方作为上述判定参数。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判定是否是预测到上述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精度恶化的状态即精度恶化预测状态,在判定为是上述精度恶化预测状态时,禁止上述流路闭锁位置的学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在上述内燃机(11)的燃料供给停止中、上述内燃机(11)的减缸运转中、停止上述内燃机(11)的运转而仅以马达的动力使车辆行驶的EV行驶中、车辆的停车中、车速为规定值以上的高速行驶中、及外界气温为规定值以下的低温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时,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判定为是上述精度恶化预测状态。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在为了学习上述流路闭锁位置而使上述流量控制阀(15)动作的学习用控制时,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而使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变小或使动作速度变慢。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在为了学习上述流路闭锁位置而使上述流量控制阀(15)动作的学习用控制时,随着使上述冷却水循环的水泵(13)的旋转速度的上升而使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变小或使动作速度变慢。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上述闭锁位置学习装置(24)在为了学习上述流路闭锁位置而使上述流量控制阀(15)动作的学习用控制时,随着上述冷却水流路(16、17、18)中的开放的流路的数量的减少而使上述流量控制阀(15)的动作步进量变小或使动作速度变慢。
CN201580017467.XA 2014-04-07 2015-04-02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Active CN106164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8312 2014-04-07
JP2014-078312 2014-07-04
JP2015-045177 2015-03-06
JP2015045177A JP6394441B2 (ja) 2014-04-07 2015-03-06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PCT/JP2015/001891 WO2015155964A1 (ja) 2014-04-07 2015-04-02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4438A true CN106164438A (zh) 2016-11-23
CN106164438B CN106164438B (zh) 2019-07-05

Family

ID=54287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7467.XA Active CN106164438B (zh) 2014-04-07 2015-04-02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2227B2 (zh)
EP (1) EP3130777B1 (zh)
JP (1) JP6394441B2 (zh)
CN (1) CN106164438B (zh)
WO (1) WO201515596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1726A (zh) * 2016-11-28 2017-02-15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缸套水的冷却系统
CN107246313A (zh) * 2017-07-20 2017-10-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车辆冷却系统的流量控制结构
CN109488442A (zh) * 2017-09-12 2019-03-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13532899A (zh) * 2021-07-22 2021-10-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小功率散热性能试验进口油、水温度稳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4105B2 (ja) 2015-04-06 2018-04-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6493146B2 (ja) * 2015-10-19 2019-04-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弁制御装置
US10669922B2 (en) * 2015-12-02 2020-06-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rate of coolant flow through an engine based on coolant pressure
US20170169333A1 (en) * 2015-12-10 2017-06-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tilizing crowd source viewing behavior of users to recommend a viewing order to a user
FR3048260B1 (fr) * 2016-02-29 2020-03-06 Renault S.A.S Systeme de commande d'un moyen de regulation thermique d'un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udit systeme de commande
DE102016203549B4 (de) * 2016-03-03 2021-08-12 Audi Ag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eines Verhaltens eines in einem Fahrzeug verbauten Ventils, sowie ein Fahrzeug
US9926901B2 (en) * 2016-05-17 2018-03-27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Hydraulic starter and pre-lubrica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6572824B2 (ja) * 2016-05-18 2019-09-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冷却装置
KR101816413B1 (ko) 2016-06-20 2018-01-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냉각수조절밸브의 진단장치 및 그 진단방법
JP6523230B2 (ja) * 2016-09-09 2019-05-29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オイルミスト濃度管理装置、オイルミスト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オイルミスト管理方法
JP6604349B2 (ja) * 2017-03-16 2019-1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機関冷却システム
US10132403B1 (en) * 2017-05-18 2018-11-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CN107165715B (zh) * 2017-07-20 2019-09-2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冷却系统
JP6806016B2 (ja) * 2017-09-25 2020-12-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KR102391010B1 (ko) * 2017-10-18 2022-04-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각시스템의 페일세이프 제어방법
KR102398887B1 (ko) * 2017-10-25 2022-05-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각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KR102478089B1 (ko) * 2017-11-07 2022-12-1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냉각시스템 제어방법
US10961897B2 (en) * 2019-03-01 2021-03-30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s of controlling electrical coolant valv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7257243B2 (ja) * 2019-04-25 2023-04-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
KR20200141184A (ko) * 2019-06-10 2020-12-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엔진 냉각수 쿨링 시스템
KR102639777B1 (ko) * 2019-09-03 2024-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가스엔진 발전 시스템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엔진 냉각수의 제어 방법
US11078825B2 (en) * 2019-10-01 2021-08-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propulsion system warmup based on engine wall temperature
CN112648062B (zh) * 2019-10-10 2021-09-14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用温控模块的自学习方法
CN114046200B (zh) * 2021-11-09 2023-02-17 上海新动力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发动机的防过热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8900A (ja) * 2009-01-20 2010-08-05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WO2011086154A1 (de) * 2010-01-14 2011-07-21 Mann+Hummel Gmbh Steuerventileinheit für einen Flüssigkeitskreislauf
JP2013124656A (ja) * 2011-12-16 2013-06-24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20130255604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ngine cooling system control
WO2013180285A1 (ja) * 2012-06-01 2013-12-05 株式会社ミクニ 冷却水制御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44262B2 (ja) 1998-07-29 2005-04-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液冷式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JP4225645B2 (ja) * 1999-08-25 2009-02-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両用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のデータ書き換え装置
JP2003269171A (ja) * 2002-03-15 2003-09-25 Denso Corp 水温制御バルブの故障検出装置
JP4277677B2 (ja) * 2003-06-27 2009-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ディーゼル機関の噴射量制御装置
JP4494368B2 (ja) * 2006-05-23 2010-06-30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スロットル装置
JP4743030B2 (ja) 2006-07-07 2011-08-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ディーゼル機関用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JP2008196389A (ja) * 2007-02-13 2008-08-28 Isuzu Motors Ltd バルブ位置学習装置
JP5012442B2 (ja) * 2007-11-13 2012-08-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油圧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JP5642233B1 (ja) * 2013-07-12 2014-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68900A (ja) * 2009-01-20 2010-08-05 Nissan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WO2011086154A1 (de) * 2010-01-14 2011-07-21 Mann+Hummel Gmbh Steuerventileinheit für einen Flüssigkeitskreislauf
JP2013124656A (ja) * 2011-12-16 2013-06-24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20130255604A1 (en) * 2012-03-30 2013-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ngine cooling system control
WO2013180285A1 (ja) * 2012-06-01 2013-12-05 株式会社ミクニ 冷却水制御弁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1726A (zh) * 2016-11-28 2017-02-15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缸套水的冷却系统
CN106401726B (zh) * 2016-11-28 2019-07-16 新奥泛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缸套水的冷却系统
CN107246313A (zh) * 2017-07-20 2017-10-1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车辆冷却系统的流量控制结构
CN109488442A (zh) * 2017-09-12 2019-03-19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13532899A (zh) * 2021-07-22 2021-10-22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小功率散热性能试验进口油、水温度稳定装置
CN113532899B (zh) * 2021-07-22 2023-06-30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小功率散热性能试验进口油、水温度稳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06356A (ja) 2015-11-19
EP3130777A1 (en) 2017-02-15
CN106164438B (zh) 2019-07-05
WO2015155964A1 (ja) 2015-10-15
JP6394441B2 (ja) 2018-09-26
EP3130777B1 (en) 2019-07-31
US20170022881A1 (en) 2017-01-26
US10132227B2 (en) 2018-11-20
EP3130777A4 (en)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4438A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2482985B (zh) 恒温器诊断设备
CN106285906B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5937435B (zh) 内燃机的温度控制装置
JP5945306B2 (ja)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CN103362629B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控制
US10619554B2 (en) Engine cooling apparatus
CN106103931B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200300156A1 (en) Abnormality detection system of engine cooling water recirculation system
CN102575569A (zh) 车辆的冷却装置
US20140060794A1 (en) Heat storage apparatus,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heat storage method
CN103998739B (zh) 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
CN105736115A (zh)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61618A (zh) 发动机冷却装置
US20120241121A1 (en) Heat storage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6194393A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CN104583555A (zh) 冷却剂控制装置
CN108533379A (zh) 车载内燃机的冷却液循环系统
CN104350254A (zh) 冷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978599B2 (en) Cooling apparatu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vehicle
US889366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engine of vehicle
CN106368764A (zh) 用于从发动机油去除燃料的系统和方法
CN106481430A (zh)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KR102159290B1 (ko) 차량용 egr 쿨러의 냉각수 유동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Wilson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in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