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3096B -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3096B
CN105923096B CN201511011142.9A CN201511011142A CN105923096B CN 105923096 B CN105923096 B CN 105923096B CN 201511011142 A CN201511011142 A CN 201511011142A CN 105923096 B CN105923096 B CN 105923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e
piston
brake device
moving direction
attache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111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23096A (zh
Inventor
渡会悦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923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3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23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30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38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brak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02Front wheel forks or equivalent, e.g. single t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04Fork crow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05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rake elements, e.g. fastening of brake blocks in their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B62L1/06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 B62L1/1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by the elements mov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B62L1/06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 B62L1/1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by the elements mov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wheel axis
    • B62L1/14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the wheel rim being engaged by the elements mov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wheel axis the elements being mounted on levers pivotable about different a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包括摩擦构件、基体构件和活塞。基体构件包括液压缸。活塞能够在液压缸中沿移动方向移动,以使摩擦构件朝向可旋转构件运动。在基体构件附接到自行车车架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观察时,活塞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中。

Description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制动器装置。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正在变成越来越流行的娱乐形式和运输方式。而且,骑自行车已经变成对于业余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都非常流行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运输还是竞技,自行车行业都一直在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已经广泛地被重新设计的一个自行车部件是自行车制动器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包括摩擦构件、基体构件和活塞。基体构件包括液压缸。活塞能够在液压缸中沿移动方向移动,以使摩擦构件朝向可旋转构件运动。在基体构件附接到自行车车架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观察时,活塞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活塞具有中心轴线,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观察时,该中心轴线布置在车架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观察时,活塞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在附接状态下,活塞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布置凹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观察时,活塞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内部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布置凹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观察时,液压缸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的内部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沿着移动方向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摩擦构件和自行车车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还包括构造为相对于液压缸调节摩擦构件的静止位置的间隙调节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间隙调节构件包括操作部,该操作部构造为由使用者操作来调节摩擦构件的静止位置。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观察时,操作部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活塞联接到摩擦构件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活塞和摩擦构件之间的中间构件,使得中间构件响应于活塞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摩擦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构造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观察时,车架区域由自行车车架的前叉的轮廓限定。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当结合附图考虑时的详细描述,由于本发明及其许多伴随优点变得更好理解,因此将容易获得对本发明及其许多伴随优点的更完整认识,其中:
图1为设置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后视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沿着图2的线III-III剖开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侧视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6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8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沿着图8的线IX-IX剖开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1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2为设置有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侧视图;
图13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4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6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侧视图;
图17为沿着图16的线XVII-XVII剖开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8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19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0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1为如图1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2为设置有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后视图;
图23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4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5为设置有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26为设置有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27为设置有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28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29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0为设置有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侧视图;
图31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32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33为设置有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34为设置有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35为设置有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局部立体图;
图36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37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8为设置有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侧视图;
图39表示如图22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制动操作;
图40为设置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后视图;
图41为如图40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42为设置有如图40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自行车车架的侧视图;以及
图43为如图40所示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其中相同的参考标记在所有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应或相同的元件。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构造为安装到自行车车架2。虽然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在图示实施例中是前制动器装置,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后制动器装置。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安装到自行车车架2的前叉3并且构造为向可旋转构件4施加制动力,该可旋转构件4例如是能够旋转地附接到前叉3的自行车车轮。可旋转构件4也能够称为自行车车轮4。在图示实施例中,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构造为自行车轮缘制动器装置。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的结构能够应用于自行车盘式制动器装置。
在本申请中,下面的方向性术语“前”、“后”、“向前”、“向后”、“左”、“右”、“横向”、“向上”和“向下”以及任何其他相似的方向性术语是指基于面向车把(未示出)坐在自行车的车座(未示出)上的使用者(例如骑车者)来确定的那些方向。因而,这些术语当用来描述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时,应该相对于在水平面上以直立骑行位置使用的装备有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的自行车来解释。
如图1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包括摩擦构件12和基体构件14。摩擦构件12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14运动并且能够与自行车车轮4的自行车轮缘5一起滑动。摩擦构件12具有面向可旋转构件4的摩擦面15。基体构件14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
如图2所示,在基体构件14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的附接状态下,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当将摩擦构件12配置在静止位置P11(图1)时,在附接状态下,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布置凹部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
如图1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附加摩擦构件16和附接基体构件18。附加摩擦构件16也能够称为摩擦构件16。附加基体构件18也能够称为基体构件18。附加摩擦构件16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18运动并且能够与自行车车轮4的自行车轮缘5一起滑动。附加摩擦构件16沿着与自行车车轮4的旋转轴线RA1平行的横向方向D1与摩擦构件12间隔开。附加摩擦构件16具有面向可旋转构件4的附加摩擦面19。附加基体构件18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摩擦构件12和附加摩擦构件16关于与旋转轴线RA1垂直的中心假想平面PL1对称。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具有关于中心假想平面PL1对称的结构。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构造为将基体构件14联接到附加基体构件18的联接构件20。附加基体构件18沿横向方向D1与基体构件14间隔开。在图示实施例中,联接构件20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联接构件20包括第一联接端22和与第一联接端22相对的第二联接端24。基体构件14固定到联接构件20的第一联接端22。附加基体构件18固定到联接构件20的第二联接端24。即,基体构件14经由联接构件20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附加基体构件18经由联接构件20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
如图2所示,联接构件20具有构造为将联接构件20安装到自行车车架2的安装结构26。安装结构26具有沿着安装轴线A1延伸的安装开口28。在图示实施例中,安装开口28沿着横向方向D1设置在第一联接端22和第二联接端24之间。安装螺栓(未示出)延伸穿过安装开口28。联接构件20经由安装结构26和安装螺栓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
如图1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包括连杆结构30。连杆结构30构造为将摩擦构件12联接到基体构件14,以使摩擦构件12相对于基体构件14在静止位置P11和制动位置P12之间运动。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构造为经由制动器操作装置(未示出)被操作。当不经由制动器操作装置操作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时,将摩擦构件12配置在静止位置P11。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附加连杆结构32。附加连杆结构32构造为将附加摩擦构件16联接到附加基体构件18,以使附加摩擦构件16相对于附加基体构件18在附加静止位置P21和附加制动位置P22之间运动。附加连杆结构32也能够称为连杆结构32。附加静止位置P21也能够称为静止位置P21。附加制动位置P22也能够称为制动位置P22。当不经由制动器操作装置操作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时,将摩擦构件16配置在静止位置P21。
如图3所示,基体构件14包括液压缸34。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包括能够在液压缸34中沿移动方向D21移动的活塞36,以使摩擦构件12朝向可旋转构件4运动。液压缸34包括沿移动方向D21延伸的缸孔38。活塞36能够移动地设置在缸孔38中。活塞36具有平行于移动方向D21的中心轴线A21。
附加基体构件18包括附加液压缸40。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包括能够在附加液压缸40中沿附加移动方向D22移动的附加活塞42,以使附加摩擦构件16朝向可旋转构件4运动。附加液压缸40包括沿附加移动方向D22延伸的附加缸孔44。附加活塞42能够移动地设置在附加缸孔44中。附加活塞42具有平行于附加移动方向D22的附加中心轴线A22。附加液压缸40也能够称为液压缸40。附加活塞42也能够称为活塞42。附加中心轴线A22也能够称为中心轴线A22。
如图4所示,在基体构件14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图3)观察时,活塞3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4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活塞36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然而,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活塞36能够部分地设置车架区域4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车架区域46由自行车车架2的前叉3的轮廓限定。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活塞36的中心轴线A21布置在车架区域46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液压缸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液压缸34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液压缸34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基体构件1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基体构件14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基体构件14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
如图4所示,在附接状态下,活塞3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活塞36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活塞36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活塞36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活塞36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内部空间7在前叉3的第一叉臂或叶片3a和第二叉臂或叶片3b之间限定并且包括布置凹部6。
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34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34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液压缸34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液压缸34 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
在附接状态下基体构件1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基体构件14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基体构件14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基体构件14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基体构件14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
如图3所示,活塞36构造为推动连杆结构30以使摩擦构件12从静止位置P11朝向制动位置P12移动。如图5所示,连杆结构30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11枢转地将摩擦构件12联接到基体构件14。连杆结构30包括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1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4第一连杆构件48。活塞36构造为推动第一连杆构件48以使摩擦构件12从静止位置P11朝向制动位置P12移动。
如图5所示,连杆结构30包括第一连杆销50,第一连杆销50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11枢转地将第一连杆构件48联接到基体构件14。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杆销50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11枢转地将第一连杆构件48联接到基体构件14和联接构件20。
如图5所示,连杆结构30包括第二连杆构件52,第二连杆构件52能够绕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1的第二枢转轴线PA12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连杆构件48。摩擦构件12附接到第二连杆构件52。连杆结构30包括第二连杆销54,第二连杆销54构造为能够绕第二枢转轴线PA12枢转地将第二连杆构件52联接到第一连杆构件48。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包括构造为将摩擦构件12联接到第二连杆构件52的联接螺栓56(图6)。摩擦构件12能够与第二连杆构件52一起相对于基体构件14运动。
如图6所示,活塞36构造为操作性地联接到摩擦构件12。具体来说,第一连杆构件48包括能够与活塞36接触的接纳部58。活塞36构造为推动第一连杆构件48的接纳部58。活塞36联接到第一连杆构件48而没有固定到第一连杆构件48。在图示实施例中,活塞36不固定到第一连杆构件48,而只是能够与连杆构件的接纳部58接触。即,活塞36联接到摩擦构件12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12。活塞36设置在第一枢转轴线PA11和摩擦构件12之间。活塞36设置在第一枢转轴线PA11和第二枢转轴线PA12之间。
如图5所示,第一连杆构件48包括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1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4的第一车架部60。接纳部58固定到第一车架部60。第一车架部60经由第一连杆销50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1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4。第一车架部60经由第二连杆销54能够绕第二枢转轴线PA12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连杆构件52。第一车架部60从第一枢转轴线PA11延伸到第二枢转轴线PA12。
如图7所示,第一连杆构件48包括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1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4的第二车架部62。接纳部58固定到第二车架部62。第二车架部62经由第一连杆销50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1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4。第二车架部62经由第二连杆销54能够绕第二枢转轴线PA12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连杆构件52。第二车架部62从第一枢转轴线PA11延伸到第二枢转轴线PA12。
即,如图6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活塞36和摩擦构件12之间的中间构件64,使得中间构件64响应于活塞36的移动而移动摩擦构件12。在图示实施例中,中间构件64也能够称为第一连杆构件48和第二连杆构件52中的至少一方。
如图8所示,第一车架部60沿着与第一枢转轴线PA11平行的轴向方向D3与第二车架部62间隔开。接纳部58沿轴向方向D3设置在第一车架部60和第二车架部62之间,并且将第一车架部60联接到第二车架部62。
如图8所示,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活塞3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第一连杆构件48的轮廓限定的连杆区域66中。在图8中,连杆区域66由粗线示出。在图示实施例中,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活塞36整体地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中心轴线A21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连杆区域66由接纳部58、第一车架部60和第二车架部62限定。
如图9所示,摩擦构件12附接到第二连杆构件52,使得能够调节摩擦构件12相对于第二连杆构件52的朝向。在图示实施例中,摩擦构件12包括制动靴68、靴附接构件70、紧固件71、调节垫圈72和螺母元件74。制动靴68包括摩擦面15并且附接到靴附接构件70。靴附接构件70包括与摩擦面15相对的第一弯曲面70a。紧固件71附接到靴附接构件70以相对于靴附接构件70定位制动靴68。
调节垫圈72设置在靴附接构件70和第二连杆构件52之间并且包括第二弯曲面72a。第二弯曲面72a相对于第一弯曲面70a具有互补形状。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面70a是凸面,并且第二弯曲面72a是凹面。
螺母元件74包括具有内螺纹的附接孔74a。联接螺栓56与螺母元件74的附接孔74a螺纹地接合。第二连杆构件52夹在调节垫圈72和联接螺栓56的头部56a之间。能够沿着第一弯曲面70a和第二弯曲面72a调节制动靴68相对于第二连杆构件52的朝向。
如图6和图10所示,基体构件14构造为引导第二连杆构件52,以在静止位置P11和制动位置P12之间维持摩擦构件12的摩擦面15的朝向。基体构件14包括引导面78。连杆结构30包括安装在第二连杆构件52上的引导构件80。引导构件80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二连杆构件52上。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连杆构件52包括支撑杆82。引导构件80能够绕引导旋转轴线A31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杆82上。引导构件80与引导面78接触,以在静止位置P11和制动位置P12之间维持摩擦构件12的摩擦面15的朝向。
如图11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构造为将第一连杆构件48相对于基体构件14朝向活塞36偏压的第一偏压构件84。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偏压构件84是扭转弹簧并且安装到第一连杆销50。第一偏压构件84包括第一端84a、第二端84b、第一螺旋体84c、第二螺旋体84d和第一中间部84e。第一端84a从第一螺旋体84c延伸。第二端84b从第二螺旋体84d延伸。第一中间部84e设置在第一螺旋体84c和第二螺旋体84d之间并且将第一螺旋体84c联接到第二螺旋体84d。第一连杆销50延伸穿过第一螺旋体84c和第二螺旋体84d。第一端84a和第二端84b与第一连杆构件48的接纳部58接合。第一中间部84e与联接构件20接合。
如图8、图9和图11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构造为将第二连杆构件52相对于第一连杆构件48朝向基体构件14偏压的第二偏压构件86。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偏压构件86是扭转弹簧并且安装到第二连杆销54。第二偏压构件86包括第三端86a、第四端86b、第三螺旋体86c、第四螺旋体86d和第二中间部86e(图11)。第三端86a从第三螺旋体86c延伸。第四端86b从第四螺旋体86d延伸。第二连杆销54延伸穿过第三螺旋体86c和第四螺旋体86d。第三端86a和第四端86b与第二连杆构件52的支撑杆82接合。
如图11所示, 第二中间部86e设置在第三螺旋体86c和第四螺旋体86d之间并且联接第三螺旋体86c和第四螺旋体86d。第二中间部86e与第一连杆构件48的接纳部58接合。
如图10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构造为相对于液压缸34调节摩擦构件12的静止位置P11的间隙调节构件88。间隙调节构件88包括操作部89,操作部89构造为由使用者操作来调节摩擦构件12的静止位置P11。在图示实施例中,操作部89具有盘形形状,使得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够操作操作部89。换言之,调节构件88构造为无工具的调节构件。
如图10和图11所示,间隙调节构件88包括能够绕调节旋转轴线A41旋转地安装到基体构件14的调节杆90。调节杆90包括第一杆端90a和沿着调节旋转轴线A41与第一杆端90a相对的第二杆端90b。操作部89设置在第一杆端90a处。第二杆端90b与第一连杆构件48接触。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杆端90b与第一连杆构件48的第一车架部60接触。
如图11所示,调节杆90包括外螺纹。基体构件14包括螺纹孔14a。调节杆90经由外螺纹与螺纹孔14a螺纹地接合。间隙调节构件88相对于基体构件14的旋转使得间隙调节构件88沿着调节旋转轴线A41相对于基体构件14移动,从而改变第一连杆构件48相对于基体构件14的位置。这能够改变摩擦构件12的静止位置P11。第一偏压构件84构造为将第一连杆构件48推靠于调节杆90的第二杆端90b。
如图4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操作部89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操作部89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操作部89能够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杆9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杆90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杆90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或者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46之外。虽然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旋转轴线A41设置在车架区域46中,但是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旋转轴线A41也能够设置在车架区域46之外。
如图8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操作部89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操作部89部分地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操作部89能够整体地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杆9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杆90整体地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杆90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或者整体地设置在连杆区域66之外。虽然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旋转轴线A41设置在连杆区域66中,但是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调节旋转轴线A41也能够设置在连杆区域66之外。
如图12所示,在基体构件18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图3)观察时,活塞4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9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活塞42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然而,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活塞42能够部分地设置车架区域9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车架区域92由自行车车架2的前叉3的轮廓限定。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活塞42的中心轴线A22布置在车架区域92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液压缸4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液压缸40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液压缸40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基体构件1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基体构件18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基体构件18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
如图12所示,在附接状态下活塞4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活塞42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活塞42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活塞42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活塞42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
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4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40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40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液压缸40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液压缸40 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
在附接状态下基体构件1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基体构件18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基体构件18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布置凹部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基体构件18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基体构件18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的内部空间7中。
如图3所示,附加活塞42构造为推动附加连杆结构32以使附加摩擦构件16从附加静止位置P21朝向附加制动位置P22移动。如图13所示,连杆结构32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21枢转地将摩擦构件16联接到基体构件18。连杆结构32包括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2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8的第一连杆构件94。活塞42构造为推动第一连杆构件94以使摩擦构件16从静止位置P21朝向制动位置P22移动。
如图13所示,连杆结构32包括第一连杆销96,第一连杆销96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21枢转地将第一连杆构件94联接到基体构件18。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连杆销96构造为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21枢转地将第一连杆构件94联接到基体构件18和联接构件20。
如图13所示,连杆结构32包括第二连杆构件98,第二连杆构件98能够绕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21的第二枢转轴线PA22枢转地联接到第一连杆构件94。摩擦构件16附接到第二连杆构件98。连杆结构32包括第二连杆销100,第二连杆销100构造为能够绕第二枢转轴线PA22枢转地将第二连杆构件98联接到第一连杆构件94。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包括构造为将摩擦构件16联接到第二连杆构件98的联接螺栓102。摩擦构件16能够与第二连杆构件98一起相对于基体构件18运动。
如图14所示,附加活塞42构造为操作性地联接到附加摩擦构件16。具体来说,第一连杆构件94包括能够与活塞42接触的接纳部104。活塞42构造为推动第一连杆构件94的接纳部104。活塞42联接到第一连杆构件94而没有固定到第一连杆构件94。在图示实施例中,活塞42不固定到第一连杆构件94,而只是能够与连杆构件的接纳部104接触。即,活塞42联接到摩擦构件16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16。活塞42设置在第一枢转轴线PA21和摩擦构件16之间。活塞42设置在第一枢转轴线PA2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2之间。
如图13所示,第一连杆构件94包括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2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8的第一车架部106。接纳部104固定到第一车架部106。第一车架部106经由第一连杆销96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2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8。第一车架部106经由第二连杆销100能够绕第二枢转轴线PA22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连杆构件98。第一车架部106从第一枢转轴线PA21延伸到第二枢转轴线PA22。
如图15所示,第一连杆构件94包括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2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8的第二车架部108。接纳部104固定到第二车架部108。第二车架部108经由第一连杆销96能够绕第一枢转轴线PA21枢转地联接到基体构件18。第二车架部108经由第二连杆销54能够绕第二枢转轴线PA22枢转地联接到第二连杆构件98。第二车架部108从第一枢转轴线PA21延伸到第二枢转轴线PA22。
即,如图14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活塞42和摩擦构件16之间的中间构件110,使得中间构件110响应于活塞42的移动而移动摩擦构件16。在图示实施例中,中间构件110也能够称为第一连杆构件94和第二连杆构件98中的至少一方。
如图16所示,第一车架部106沿着与第一枢转轴线PA21平行的轴向方向D3与第二车架部108间隔开。接纳部104沿轴向方向D3设置在第一车架部106和第二车架部108之间,并且将第一车架部106联接到第二车架部108。
如图16所示,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活塞4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第一连杆构件94的轮廓限定的连杆区域112中。在图16中,连杆区域112由粗线示出。在图示实施例中,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活塞42整体地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中心轴线A22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连杆区域112由接纳部104、第一车架部106和第二车架部108限定。
如图17所示,摩擦构件16附接到第二连杆构件98,使得能够调节摩擦构件16相对于第二连杆构件98的朝向。在图示实施例中,摩擦构件16包括制动靴114、靴附接构件116、紧固件117、调节垫圈118和螺母元件120。制动靴114包括摩擦面19并且附接到靴附接构件116。靴附接构件116包括与摩擦面15相对的第一弯曲面116a。紧固件117附接到靴附接构件116以相对于靴附接构件116定位制动靴114。
调节垫圈118设置在靴附接构件116和第二连杆构件98之间并且包括第二弯曲面118a。第二弯曲面118a相对于第一弯曲面116a具有互补形状。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面116a是凸面,并且第二弯曲面118a是凹面。
螺母元件120包括具有内螺纹的附接孔120a。联接螺栓102与螺母元件120的附接孔120a螺纹地接合。第二连杆构件98夹在调节垫圈118和联接螺栓102的头部102a之间。能够沿着第一弯曲面116a和第二弯曲面118a调节制动靴114相对于第二连杆构件98的朝向。
如图14和图18所示,基体构件18构造为引导第二连杆构件98,以在静止位置P21和制动位置P22之间维持摩擦构件16的摩擦面15的朝向。基体构件18包括引导面124。连杆结构32包括安装在第二连杆构件98上的引导构件126。引导构件126能够旋转地安装在第二连杆构件98上。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连杆构件98包括支撑杆128。引导构件126能够绕引导旋转轴线A32旋转地安装在支撑杆128上。引导构件126与引导面124接触,以在静止位置P21和制动位置P22之间维持摩擦构件16的摩擦面15的朝向。
如图19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第一偏压构件130,第一偏压构件130构造为将第一连杆构件94相对于基体构件18朝向活塞42偏压。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偏压构件130是扭转弹簧并且安装到第一连杆销96。第一偏压构件130包括第一端130a、第二端130b、第一螺旋体130c、第二螺旋体130d和第一中间部130e。第一端130a从第一螺旋体130c延伸。第二端130b从第二螺旋体130d延伸。第一中间部130e设置在第一螺旋体130c和第二螺旋体130d之间并且将第一螺旋体130c联接到第二螺旋体130d。第一连杆销96延伸穿过第一螺旋体130c和第二螺旋体130d。第一端130a和第二端130b与第一连杆构件94的接纳部104接合。第一中间部130e与联接构件20接合。
如图16、图17和图19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第二偏压构件132,第二偏压构件132构造为将第二连杆构件98相对于第一连杆构件94朝向基体构件18偏压。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偏压构件132是扭转弹簧并且安装到第二连杆销100。第二偏压构件132包括第三端132a、第四端132b、第三螺旋体132c、第四螺旋体132d和第二中间部132e(图19)。第三端132a从第三螺旋体132c延伸。第四端132b从第四螺旋体132d延伸。第二连杆销100延伸穿过第三螺旋体132c和第四螺旋体132d。第三端132a和第四端132b与第二连杆构件98的支撑杆128接合。
如图19所示, 第二中间部132e设置在第三螺旋体132c和第四螺旋体132d之间并且联接第三螺旋体132c和第四螺旋体132d。第二中间部132e与第一连杆构件94的接纳部104接合。
如图18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还包括构造为相对于液压缸40调节摩擦构件16的静止位置P21的间隙调节构件134。间隙调节构件134包括操作部135,操作部135构造为由使用者操作来调节摩擦构件16的静止位置P21。在图示实施例中,操作部135具有盘形形状使得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够操作操作部135。换言之,调节构件134构造为无工具的调节构件。
如图18和图19所示,间隙调节构件134包括能够绕调节旋转轴线A42旋转地安装到基体构件18的调节杆136。调节杆136包括第一杆端136a和沿着调节旋转轴线A42与第一杆端136a相对的第二杆端136b。操作部135设置在第一杆端136a处。第二杆端136b与第一连杆构件94接触。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杆端136b与第一连杆构件94的第一车架部106接触。
如图19所示,调节杆136包括外螺纹。基体构件18包括螺纹孔18a。调节杆136经由外螺纹与螺纹孔18a螺纹地接合。间隙调节构件134相对于基体构件18的旋转使得间隙调节构件134沿着调节旋转轴线A42相对于基体构件18移动,从而改变第一连杆构件94相对于基体构件18的位置。这能够改变摩擦构件16的静止位置P21。第一偏压构件130构造为将第一连杆构件94推靠于调节杆136的第二杆端136b。
如图12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操作部13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操作部135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操作部135能够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杆13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杆136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杆136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或者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92之外。虽然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旋转轴线A42设置在车架区域92中,但是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旋转轴线A42也能够设置在车架区域92之外。
如图16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操作部135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操作部135部分地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操作部135能够整体地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杆13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杆136整体地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杆136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或者整体地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之外。虽然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旋转轴线A42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中,但是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调节旋转轴线A42也能够设置在连杆区域112之外。
如图20所示,液压缸34包括流体通路138,流体通路138连接到由液压缸34和活塞36限定的液压腔室140。附加液压缸40包括附加流体通路142,附加流体通路142连接到由附加液压缸40和附加活塞42限定的附加液压腔室144。联接构件20包括构造为将流体通路138连接到附加流体通路142的中间流体通路146。
在图示实施例中,中间流体通路146包括入口通路148、第一连接通路150和第二连接通路152。第一连接通路150将入口通路148连接到基体构件14的流体通路138。第二连接通路152将入口通路148连接到基体构件18的附加流体通路142。
如图21所示,中间流体通路146至少部分地沿着与安装轴线A1平行的安装方向D4延伸。在图示实施例中,入口通路148沿着安装方向D4延伸。如图11所示,安装轴线A1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11和第二枢转轴线PA12。如图19所示,安装轴线A1平行于第一枢转轴线PA21和第二枢转轴线PA22。联接构件20包括主体20a和从主体20a沿安装方向D4延伸的连接管20b。入口通路148部分地设置在连接管20b中。
换言之,如图20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包括基体结构154。基体结构154包括液压缸34、附加液压缸40和内部流体通路156。如图20和图21所示,内部流体通路156包括单个入口端口156a、出口端口156b和附加出口端口156c。出口端口156b连接到液压缸34。附加出口端口156c连接到附加液压缸40。对接接头8经由对接接头附接螺栓9连接到入口端口156a。
如图20和图21所示,当由使用者操作制动器操作装置(未示出)时,液压压力从制动器操作装置的主缸(未示出)经由联接构件20的中间流体通路146传递到液压腔室140和附加液压腔室144。
如图6所示,液压压力使得活塞36克服第一偏压构件84的偏压力而相对于基体构件14沿移动方向D21朝向连杆结构30的接纳部58移动。这使得活塞36相对于基体构件14从静止位置P11朝向制动位置P12移动。
类似地,如图14所示,液压压力使得活塞42克服第一偏压构件130的偏压力而相对于基体构件18沿移动方向D22朝向连杆结构32的接纳部104移动。这使得活塞42相对于基体构件18从静止位置P21朝向制动位置P22移动。因此,自行车轮缘5夹在摩擦构件12和16之间,从而将来自摩擦构件12和16中的每个的制动力施加到自行车车轮4的自行车轮缘5。
因为沿着基体构件14的引导面78对引导构件80进行引导,所以当摩擦构件12从静止位置P11朝向制动位置P12运动时,维持了摩擦构件12的朝向。类似地,因为沿着基体构件18的引导面124对引导构件126进行引导,所以当摩擦构件12从静止位置P21朝向制动位置P22运动时,维持了摩擦构件12的朝向。
利用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如图4所示,在基体构件14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观察时,活塞3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46中。因此,能够使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更紧凑。
类似地,如图12所示,在基体构件18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观察时,活塞4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92中。因此,能够使自行车制动器装置10更紧凑。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22至图38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对于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的元件,在这里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在这里将不再次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这些元件。
首先参考图22,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构造为安装到自行车车架202。在图示实施例中,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第一制动器单元BU1和第二制动器单元BU2。虽然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制动器单元BU1与第二制动器单元BU2是分离的,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第一制动器单元BU1和第二制动器单元BU2彼此一体地设置。虽然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在图示实施例中是前制动器装置,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后制动器装置。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安装到自行车车架202的前叉203并且构造为向可旋转构件204施加制动力,该可旋转构件204例如是能够旋转地附接到前叉203的自行车车轮。可旋转构件204也能够称为自行车车轮204。在图示实施例中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构造为自行车轮缘制动器装置。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的结构能够应用于自行车盘式制动器装置。
如图22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摩擦构件212。摩擦构件212构造为面向自行车车轮204的自行车轮缘205。摩擦构件212能够与自行车车轮204的自行车轮缘205一起滑动。摩擦构件212具有面向可旋转构件204的摩擦面213。摩擦构件212设置在自行车轮缘205和自行车车架202之间。在图示实施例中,前叉203包括第一叉臂203a和第二叉臂203b。摩擦构件212设置在自行车轮缘205和第一叉臂203a之间。摩擦构件21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凹部202a中。
如图22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摩擦构件214。摩擦构件214构造为面向自行车轮缘205。摩擦构件214能够与自行车车轮204的自行车轮缘205一起滑动。摩擦构件214能够与自行车车轮204的自行车轮缘205一起滑动。摩擦构件214具有面向可旋转构件204的摩擦面215。摩擦构件214沿着与自行车车轮204的旋转轴线RA2平行的横向方向D201与摩擦构件212间隔开。摩擦构件214设置在自行车车轮204的自行车轮缘205和自行车车架202之间。在图示实施例中,摩擦构件214设置在自行车轮缘205和第二叉臂203b之间。摩擦构件21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凹部202b中。
摩擦构件212和摩擦构件214关于与旋转轴线RA2垂直的中心假想平面PL2对称。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具有相对于中心假想平面PL2对称的结构。
如图22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推动结构216。推动结构216构造为将摩擦构件212推靠于自行车车轮204的自行车轮缘205。推动结构216安装到自行车车架202。在图示实施例中,推动结构216安装到前叉203的第一叉臂203a。具体来说,推动结构216包括基体构件218。基体构件218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在图示实施例中,基体构件218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前叉203(例如第一叉臂203a)。
如图22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推动结构220。推动结构220构造为将摩擦构件212推靠于自行车车轮204的自行车轮缘205。推动结构220安装到自行车车架202。在图示实施例中,推动结构220安装到前叉203的第一叉臂203a。具体来说,推动结构220包括基体构件222。基体构件222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在图示实施例中,基体构件222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前叉203(例如第二叉臂203b)。
如图23所示,摩擦构件212包括上游部224和下游部226。在当自行车向前运动时自行车轮缘205旋转的驱动旋转方向D202上,下游部226与上游部224相对。
在图示实施例中,上游部224是摩擦构件212的上游半部,并且下游部226是摩擦构件212的下游半部。
如图23所示,推动结构216构造为向下游部226施加第一推力F11。推动结构216构造为向上游部224施加第二推力F12。推动结构216构造为将摩擦构件212推靠于可旋转构件204,使得第一推力F11大于第二推力F12。
如图23所示,基体构件218包括第一液压缸228和第二液压缸230。即,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基体构件218。第一液压缸228也能够称为液压缸228。第二液压缸230也能够称为液压缸230。基体构件218包括液压缸228和液压缸230。
推动结构216包括第一活塞232和第二活塞234。第一活塞232也能够称为活塞232。第二活塞234也能够称为活塞234。即,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活塞232和活塞234。推动结构216构造为经由第一活塞232向下游部226施加第一推力F11。推动结构216构造为经由第二活塞234向上游部224施加第二推力F12。
如图23所示,第一活塞232能够在第一液压缸228中移动并且相比于上游部224更靠近下游部226。第一活塞232设置成将下游部226推到可旋转构件204。活塞232能够在液压缸228中沿移动方向D211移动,以使摩擦构件212朝向可旋转构件204移动。第一液压缸228包括沿移动方向D211延伸的第一缸孔236。第一活塞232能够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缸孔236中。
第二活塞234能够在第二液压缸230中移动并且相比于下游部226更靠近上游部224。第二活塞234设置成将上游部224推到可旋转构件204。活塞234能够在液压缸230中沿移动方向D212移动,以使摩擦构件212朝向可旋转构件204运动。第二液压缸230包括沿移动方向D212延伸的第二缸孔238。第二活塞234能够移动地设置在第二缸孔238中。
如图23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还包括支撑构件240。支撑构件240能够移动地安装到基体构件218。支撑构件240联接到摩擦构件212以便相对于基体构件218能够移动地支撑摩擦构件212。支撑构件240设置在第一活塞232和第二活塞234之间。
如图23所示,支撑构件240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218沿着与支撑中心轴线A213平行的移动方向D213移动。具体来说,基体构件218包括支撑孔241。支撑构件240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孔241中。基体构件218构造为防止支撑构件240相对于基体构件218旋转。例如,支撑孔241包括引导凹槽(未示出)。支撑构件240包括设置在引导凹槽中的从动件(未示出)。引导凹槽和从动件允许支撑构件240相对于基体构件218沿移动方向移动,同时防止支撑构件240相对于基体构件218旋转。
第一活塞232包括第一中心轴线A211。第二活塞234包括平行于第一中心轴线A211的第二中心轴线A212。第一中心轴线A211也能够称为中心轴线A211。第二中心轴线A212也能够称为中心轴线A212。支撑构件240包括平行于第一和第二中心轴线A211和A212的支撑中心轴线A213。第一中心轴线A211和支撑中心轴线A213之间的第一距离L11与第二中心轴线A212和支撑中心轴线A213之间的第二距离L12不同。第一距离L11比第二距离L12长。第一中心轴线A211、第二中心轴线A212和支撑中心轴线A213能够基本上彼此平行。
上游部224包括上游端224a。下游部226包括在驱动旋转方向D202上与上游端224a相对的下游端224b。第一活塞232和下游端224b之间的第三距离L13与第二活塞234和上游端224a之间的第四距离L14不同。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三距离L13比第四距离L14短。
如图23所示,活塞232联接到摩擦构件212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212。第一活塞232构造为将摩擦构件212推到可旋转构件204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212。第一活塞232与摩擦构件212接触。活塞234联接到摩擦构件212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212。第二活塞234构造为将摩擦构件212推到可旋转构件204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212。第二活塞234与摩擦构件212接触。
下游部226包括第一接纳面226b。第一活塞232包括能够与下游部226的第一接纳面226b接触的第一接触面232a。当第一活塞232推动下游部226时,第一接触面232a与第一接纳面226b接触。上游部224包括第二接纳面224b。第二活塞234包括能够与下游部226的第一接纳面226b接触的第二接触面234a。当第二活塞234推动上游部224时,第二接触面234a与第二接纳面224b接触。
如图24所示,第一活塞232具有第一直径DM11。第二活塞234具有不同于第一直径DM11的第二直径DM12。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直径DM11大于第二直径DM12。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第一直径DM11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直径DM12。
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11不同于第二距离L12,并且第一直径DM11不同于第二直径DM12。然而,当第一直径DM11不同于第二直径DM12时,第一距离L11能够等于第二距离L12。此外,当第一距离L11不同于第二距离L12时,第一直径DM11能够等于第二直径DM12。
如图23所示,第一液压腔室242由第一液压缸228和第一活塞232限定。第二液压腔室244由第二液压缸230和第二活塞234限定。如图24所示,基体构件218包括将第一液压腔室242连接到第二液压腔室244的连接流体通路246。连接流体通路246的端部被端塞塞住。基体构件218包括入口端口248。在图示实施例中,入口端口248连接到第二液压腔室244。基体构件218包括第一排出端口250和第二排出端口252。第一排出端口250连接到第一液压腔室242(图23)。第二排出端口252连接到第二液压腔室244(图23)。例如,在第一排出端口250和第二排出端口252中的每个附接有排出嘴(未示出)。
供应至第一液压腔室242(图23)的压力基本等于供应至第二液压腔室244(图23)的压力。因为第一直径DM11大于第二直径DM12(图24),所以第一推力F11大于第二推力F12(图23)。例如,将第一推力F11设定在第二推力F12的从大约150%到大约200%的范围内。将第一和第二距离L11和L12和/或第一和第二活塞232和234的第一和第二直径DM11和DM12设定为第一推力F11处于第二推力F12的从大约150%到大约200%的范围内。
如图25所示,第一活塞23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凹部202c中。第一液压缸22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凹部202c中。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活塞232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凹部202c中。第一液压缸228部分地设置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凹部202c中。第一凹部202c设置在前叉3的第一叉臂203a的前表面203c上,并且沿第一活塞232的移动方向D211延伸。
如图26所示,第二活塞2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凹部202d中。第二液压缸23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凹部202d中。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活塞234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凹部202d中。第二液压缸230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凹部202d中。第二凹部202d设置在前叉3的第一叉臂203a的后表面203d上并且沿第二活塞234的移动方向D212延伸。
如图23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还包括构造为相对于液压缸228调节摩擦构件212的静止位置P211的间隙调节构件254。间隙调节构件254构造为调节支撑构件240和基体构件218之间的相对位置。支撑构件240包括螺纹孔240a。间隙调节构件254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218旋转。在图示实施例中,间隙调节构件254能够绕支撑旋转轴线A213相对于基体构件218和支撑构件240旋转。间隙调节构件254包括螺纹螺栓256。螺纹螺栓256螺纹地设置在螺纹孔240a中,使得间隙调节构件254相对于基体构件218的旋转改变支撑构件240和基体构件218之间的相对位置。
间隙调节构件254包括操作部258,操作部258构造为由使用者操作来调节摩擦构件212的静止位置P11。在图示实施例中,操作部258具有盘形形状,使得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够操作操作部258。换言之,调节构件254构造为无工具的调节构件。螺纹螺栓256包括第一端256a和与第一端256a相对的第二端256b。操作部258设置在螺纹螺栓256的第一端256a处。
如图23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还包括调节偏压构件260,调节偏压构件260构造为经由间隙调节构件254和支撑构件240将摩擦构件212从制动位置P212朝向静止位置P211偏压。在图示实施例中,调节偏压构件260设置在基体构件218和间隙调节构件254的操作部258之间。调节偏压构件260构造为偏压间隙调节构件254使得操作部258远离基体构件218运动。间隙调节构件254包括能够与基体构件218接触的凸缘262。凸缘262从螺纹螺栓256径向地延伸并且设置在支撑孔241中。基体构件218包括能够与凸缘262接触的止动件264。利用调节偏压构件254的偏压力将凸缘262推靠于止动件264。这能够将摩擦构件212定位在静止位置P211。
如图27所示,基体构件218包括固定部266,固定部266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使得能够相对于自行车车架202调节摩擦构件212的朝向。在图示实施例中,固定部266包括第一固定部分268和第二固定部分270。第一固定部分268安装到基体构件218并且从基体构件218延伸。第二固定部分270安装到基体构件218并且从基体构件218延伸。第二固定部分270与第一固定部分268相对。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还包括第一调节螺栓272和第二调节螺栓274。第一调节螺栓272构造为将第一固定部分268联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第二调节螺栓274构造为将第二固定部分270联接到自行车车架202。
如图23所示,在摩擦构件212没有被推动结构216推动地配置的静止状态下,在下游部226和可旋转构件204之间限定第一间隙CL11。在静止状态下在上游部224和可旋转构件204之间限定第二间隙CL12。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静止状态下摩擦构件212配置在静止位置P211。
如图28所示,固定部266包括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的弯曲面,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11和第二间隙CL12中的至少一个。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分268包括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的第一弯曲面268a,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11和第二间隙CL1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分270包括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的第二弯曲面270a,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11和第二间隙CL12中的至少一个。具体来说,第一弯曲面268a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11和第二间隙CL12。第二弯曲面270a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11和第二间隙CL12。
如图29所示,固定部266包括第一调节垫圈276和第二调节垫圈278。第一调节垫圈276包括能够与第一固定部分268的第一弯曲面268a接触的第一弯曲接纳面276a。第二调节垫圈278包括能够与第二固定部分270的第二弯曲面270a接触的第二弯曲接纳面278a。第一弯曲接纳面276a相对于第一固定部分268的第一弯曲面268a具有互补形状。第二弯曲接纳面278a相对于第二固定部分270的第二弯曲面270a具有互补形状。
第一固定部分268包括第一开口268b。第二固定部分270包括第二开口270b。自行车车架202包括第一通孔202e和第二通孔202f。第一调节螺栓272延伸穿过第一开口268b和第一通孔202e。第二调节螺栓274延伸穿过第二开口270b和第二通孔202f。
固定部266还包括第一补充垫圈280和第二补充垫圈282。第一补充垫圈280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分268和第一调节螺栓272的第一头部分272a之间。第二补充垫圈282设置在第二固定部分270和第二调节螺栓274的第二头部分274a之间。不管基体构件218的朝向如何,第一调节垫圈276和第一补充垫圈280都能够保持第一调节螺栓272相对于自行车车架202的朝向(图27)。不管基体构件218的朝向如何,第二调节垫圈278和第二补充垫圈282都能够保持第二调节螺栓274相对于自行车车架202的朝向(图27)。
如图30所示,在基体构件218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图23)观察时,活塞23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284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图23)观察时,车架区域284由自行车车架202的前叉203的轮廓限定。
在图示实施例中,车架区域284由没有开口(例如第一凹部202c和第二凹部202d)的自行车车架202的前叉203的轮廓限定。在图30中,例如,车架区域284由前叉3的第一叉臂203a的前表面203c和后表面203d限定,使得第一凹部202c和第二凹部202d由前表面203c和后表面203d补充。
如图30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观察时,活塞23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车架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284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观察时,活塞232能够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284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观察时,中心轴线A211布置在车架区域284中。
如图30所示,在基体构件218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2(图23)观察时,活塞2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284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2观察时,活塞234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284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2观察时,活塞234能够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284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2观察时,中心轴线A212布置在车架区域284中。
如图30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3(图23)观察时,操作部25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284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3观察时,操作部258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284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3观察时,操作部258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284中。
如图31所示,摩擦构件214包括上游部286和下游部288。在当自行车向前运动时自行车轮缘205旋转的驱动旋转方向D202上,下游部288与上游部286相对。
在图示实施例中,上游部286是摩擦构件214的上游半部,并且下游部288是摩擦构件214的下游半部。
如图31所示,推动结构220构造为向下游部288施加第一推力F21。推动结构220构造为向上游部286施加第二推力F22。推动结构220构造为将摩擦构件214推靠于可旋转构件204,使得第一推力F21大于第二推力F22。
如图31所示,基体构件222包括第一液压缸290和第二液压缸292。即,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基体构件222。第一液压缸290也能够称为液压缸290。第二液压缸292也能够称为液压缸292。基体构件222包括液压缸290和液压缸292。
推动结构220包括第一活塞294和第二活塞296。第一活塞294也能够称为活塞294。第二活塞296也能够称为活塞296。即,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包括活塞294和活塞296。推动结构220构造为经由第一活塞294向下游部288施加第一推力F21。推动结构220构造为经由第二活塞296向上游部286施加第二推力F22。
如图31所示,第一活塞294能够在第一液压缸290中移动并且相比于上游部286更靠近下游部288。第一活塞294设置成将下游部288推到可旋转构件204。活塞294能够在液压缸290中沿移动方向D221移动,以使摩擦构件214朝向可旋转构件204运动。第一液压缸290包括沿移动方向D221延伸的第一缸孔298。第一活塞294能够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缸孔298中。
第二活塞296能够在第二液压缸292中移动并且相比于下游部288更靠近上游部286。第二活塞296设置成将上游部286推到可旋转构件204。活塞296能够在液压缸292中沿移动方向D222移动,以使摩擦构件214朝向可旋转构件204运动。第二液压缸292包括沿移动方向D222延伸的第二缸孔300。第二活塞296能够移动地设置在第二缸孔300中。
如图31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还包括支撑构件302。支撑构件302能够移动地安装到基体构件222。支撑构件302联接到摩擦构件214以便相对于基体构件222能够移动地支撑摩擦构件214。支撑构件302设置在第一活塞294和第二活塞296之间。
如图31所示,支撑构件302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222沿着与支撑中心轴线A223平行的移动方向D223移动。具体来说,基体构件222包括支撑孔303。支撑构件302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支撑孔303中。基体构件222构造为防止支撑构件302相对于基体构件222旋转。例如,支撑孔303包括引导凹槽(未示出)。支撑构件302包括设置在引导凹槽中的从动件(未示出)。引导凹槽和从动件允许支撑构件302相对于基体构件222沿移动方向移动,同时防止支撑构件302相对于基体构件222旋转。
第一活塞294包括第一中心轴线A221。第二活塞296包括平行于第一中心轴线A221的第二中心轴线A222。第一中心轴线A221也能够称为中心轴线A221。第二中心轴线A222也能够称为中心轴线A222。支撑构件302包括平行于第一和第二中心轴线A221和A222的支撑中心轴线A223。第一中心轴线A221和支撑中心轴线A223之间的第一距离L21与第二中心轴线A222和支撑中心轴线A223之间的第二距离L22不同。第一距离L21比第二距离L22长。第一中心轴线A221、第二中心轴线A222和支撑中心轴线A223能够基本彼此平行。
上游部286包括上游端286a。下游部288包括在驱动旋转方向D202上与上游端286a相对的下游端286b。第一活塞294和下游端286b之间的第三距离L23与第二活塞296和上游端286a之间的第四距离L24不同。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三距离L23比第四距离L24短。
如图31所示,活塞294联接到摩擦构件214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214。第一活塞294构造为将摩擦构件214推到可旋转构件204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214。第一活塞294与摩擦构件214接触。活塞296联接到摩擦构件214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214。第二活塞296构造为将摩擦构件214推到可旋转构件204而没有固定到摩擦构件214。第二活塞296与摩擦构件214接触。
下游部288包括第一接纳面288b。第一活塞294包括能够与下游部288的第一接纳面288b接触的第一接触面294a。当第一活塞294推动下游部288时,第一接触面294a与第一接纳面288b接触。上游部286包括第二接纳面286b。第二活塞296包括能够与下游部288的第一接纳面288b接触的第二接触面296a。当第二活塞296推动上游部286时,第二接触面296a与第二接纳面286b接触。
如图32所示,第一活塞294具有第一直径DM21。第二活塞296具有不同于第一直径DM21的第二直径DM22。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直径DM21大于第二直径DM22。然而,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则第一直径DM21可以等于或小于第二直径DM22。
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距离L21不同于第二距离L22,并且第一直径DM21不同于第二直径DM22。然而,当第一直径DM21不同于第二直径DM22时,第一距离L21能够等于第二距离L22。此外,当第一距离L21不同于第二距离L22时,第一直径DM21能够等于第二直径DM22。
如图31所示,第一液压腔室304由第一液压缸290和第一活塞294限定。第二液压腔室306由第二液压缸292和第二活塞296限定。如图32所示,基体构件222包括将第一液压腔室304连接到第二液压腔室306的连接流体通路308。连接流体通路308的端部被端塞塞住。基体构件222包括入口端口310。在图示实施例中,入口端口310连接到第二液压腔室306。基体构件222包括第一排出端口312和第二排出端口314。第一排出端口312连接到第一液压腔室304(图31)。第二排出端口314连接到第二液压腔室306(图31)。例如,在第一排出端口312和第二排出端口314中的每个上附接有排出嘴(未示出)。
供应至第一液压腔室304(图31)的压力基本等于供应至第二液压腔室306(图31)的压力。因为第一直径DM21大于第二直径DM22(图32),所以第一推力F21大于第二推力F22(图31)。例如,将第一推力F21设定在第二推力F22的从大约150%到大约200%的范围内。将第一和第二距离L21和L22和/或第一和第二活塞294和296的第一和第二直径DM21和DM22设定为第一推力F21处于第二推力F22的从大约150%到大约200%的范围内。
如图33所示,第一活塞29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凹部202g中。第一液压缸29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凹部202g中。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活塞294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凹部202g中。第一液压缸290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凹部202g中。第一凹部202g设置在前叉3的第一叉臂203a的前表面203e上并且沿第一活塞294的移动方向D221延伸。
如图34所示,第二活塞29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凹部202h中。第二液压缸29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凹部202h中。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活塞296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凹部202h中。第二液压缸292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凹部202h中。第二凹部202h设置在前叉3的第一叉臂203a的后表面203f上并且沿第二活塞296的移动方向D222延伸。
如图31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还包括构造为相对于液压缸290调节摩擦构件214的静止位置P211的间隙调节构件316。间隙调节构件316构造为调节支撑构件302和基体构件222之间的相对位置。支撑构件302包括螺纹孔302a。间隙调节构件316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222旋转。在图示实施例中,间隙调节构件316能够绕支撑旋转轴线A223相对于基体构件222和支撑构件302旋转。间隙调节构件316包括螺纹螺栓318。螺纹螺栓318螺纹地设置在螺纹孔302a中,使得间隙调节构件316相对于基体构件222的旋转改变支撑构件302和基体构件222之间的相对位置。
间隙调节构件316包括操作部320,操作部320构造为由使用者操作来调节摩擦构件214的静止位置P11。在图示实施例中,操作部320具有盘形形状,使得不需要任何工具就能够操作操作部316。换言之,调节构件320构造为无工具的调节构件。螺纹螺栓318包括第一端318a和与第一端318a相对的第二端318b。操作部320设置在螺纹螺栓318的第一端318a处。
如图31所示,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还包括调节偏压构件322,调节偏压构件322构造为经由间隙调节构件316和支撑构件302将摩擦构件214从制动位置P214朝向静止位置P211偏压。在图示实施例中,调节偏压构件322设置在基体构件222和间隙调节构件316的操作部320之间。调节偏压构件322构造为偏压间隙调节构件316,使得操作部320远离基体构件222运动。间隙调节构件316包括能够与基体构件222接触的凸缘324。凸缘324从螺纹螺栓318径向地延伸并且设置在支撑孔303中。基体构件222包括能够与凸缘324接触的止动件326。利用调节偏压构件316的偏压力将凸缘324推靠于止动件326。这能够将摩擦构件214定位在静止位置P211。
如图35所示,基体构件222包括固定部328,固定部328构造为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使得能够相对于自行车车架202调节摩擦构件214的朝向。在图示实施例中,固定部328包括第一固定部分330和第二固定部分332。第一固定部分330安装到基体构件222并且从基体构件222延伸。第二固定部分332安装到基体构件222并且从基体构件222延伸。第二固定部分332与第一固定部分330相对。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还包括第一调节螺栓334和第二调节螺栓336。第一调节螺栓334构造为将第一固定部分330联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第二调节螺栓336构造为将第二固定部分332联接到自行车车架202。
如图31所示,在摩擦构件214没有被推动结构220推动地配置的静止状态下,在下游部288和可旋转构件204之间限定第一间隙CL21。在静止状态下,在上游部286和可旋转构件204之间限定第二间隙CL22。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静止状态下将摩擦构件214配置在静止位置P211。
如图36所示,固定部328包括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的弯曲面,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21和第二间隙CL22中的至少一个。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分330包括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的第一弯曲面330a,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21和第二间隙CL22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固定部分332包括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的第二弯曲面332a,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21和第二间隙CL22中的至少一个。具体来说,第一弯曲面330a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21和第二间隙CL22。第二弯曲面332a能够与自行车车架202接触,从而改变第一间隙CL21和第二间隙CL22。
如图37所示,固定部328包括第一调节垫圈338和第二调节垫圈340。第一调节垫圈338包括能够与第一固定部分330的第一弯曲面330a接触的第一弯曲接纳面338a。第二调节垫圈340包括能够与第二固定部分332的第二弯曲面332a接触的第二弯曲接纳面340a。第一弯曲接纳面338a相对于第一固定部分330的第一弯曲面330a具有互补形状。第二弯曲接纳面340a相对于第二固定部分332的第二弯曲面332a具有互补形状。
第一固定部分330包括第一开口330b。第二固定部分332包括第二开口332b。自行车车架202包括第一通孔202i和第二通孔202j。第一调节螺栓334延伸穿过第一开口330b和第一通孔202i。第二调节螺栓336延伸穿过第二开口332b和第二通孔202j。
固定部328还包括第一补充垫圈342和第二补充垫圈344。第一补充垫圈342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分330和第一调节螺栓334的第一头部分334a之间。第二补充垫圈344设置在第二固定部分332和第二调节螺栓336的第二头部分336a之间。不管基体构件222的朝向如何,第一调节垫圈338和第一补充垫圈342都能够保持第一调节螺栓334相对于自行车车架202的朝向(图35)。不管基体构件222的朝向如何,第二调节垫圈340和第二补充垫圈344都能够保持第二调节螺栓336相对于自行车车架202的朝向(图35)。
如图38所示,在基体构件222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1(图31)观察时,活塞29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34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1(图31)观察时,车架区域346由自行车车架202的前叉203的轮廓限定。
在图示实施例中,车架区域346由没有开口(例如第一凹部202g和第二凹部202h)的自行车车架202的前叉203的轮廓限定。在图38中,例如,车架区域346由前叉3的第一叉臂203a的前表面203e和后表面203f限定,使得第一凹部202g和第二凹部202h由前表面203e和后表面203f补充。
如图38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1观察时,活塞294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34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2观察时,活塞294能够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34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2观察时,中心轴线A221布置在车架区域346中。
如图38所示,在基体构件222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2(图31)观察时,活塞29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34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2观察时,活塞296部分地设置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34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1观察时,活塞296能够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346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2观察时,中心轴线A222布置在车架区域346中。
如图38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3(图31)观察时,操作部32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34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3观察时,操作部320整体地设置在车架区域34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3观察时,操作部320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车架区域346中。
如图39所示,当摩擦构件212被推动结构216推靠于自行车轮缘5时,上游部224可能由于上游部224和自行车轮缘5之间的摩擦力而被拉向自行车轮缘5。这使得摩擦构件212相对于基体构件218枢转,从而导致下游部226远离自行车轮缘5运动。
然而在图示实施例中,因为第一推力F11大于第二推力F12,所以减小了摩擦构件212的枢转。即,推动结构216构造为在制动期间将上游部224和下游部226推靠于自行车轮缘205,使得下游部226和自行车轮缘205之间的第一接触压力接近上游部224和自行车轮缘205之间的第二接触压力。本文使用的短语“第一接触压力接近第二接触压力”意味着第一接触压力处于第二接触压力的从大约50%到大约100%的范围内。
类似地,如图39所示,当摩擦构件214被推动结构220推靠于自行车轮缘5时,上游部286可能由于上游部286和自行车轮缘5之间的摩擦力而被拉向自行车轮缘5。这使得摩擦构件214相对于基体构件222枢转,从而导致下游部288远离自行车轮缘5运动。
然而在图示实施例中,因为第一推力F21大于第二推力F22,所以减小了摩擦构件214的枢转。即,推动结构220构造为在制动期间将上游部286和下游部288推靠于自行车轮缘205,使得下游部288和自行车轮缘205之间的第一接触压力接近上游部286和自行车轮缘205之间的第二接触压力。
利用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如图30所示,在基体构件218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观察时,活塞23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284中。因此,能够使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更紧凑。
类似地,如图30所示,在基体构件218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2观察时,活塞23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284中。因此,能够使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更紧凑。
如图38所示,在基体构件222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1观察时,活塞294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346中。因此,能够使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更紧凑。
类似地,如图38所示,在基体构件222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22观察时,活塞29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自行车车架202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346中。因此,能够使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更紧凑。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40至图43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410。除了自行车制动器装置410的布置之外,自行车制动器装置410具有与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基本上相同的构造。因此,对于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具有基本上相同功能的元件,在这里将标注相同的标记,并且为了简洁在这里将不再次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这些元件。
如图40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410构造为安装到自行车车架202。不同于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自行车制动器装置410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布置凹部406中。
如图41所示,在附接状态下,沿移动方向D211,液压缸22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摩擦构件212和自行车车架202之间。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沿移动方向D211,液压缸228整体地设置在摩擦构件212和自行车车架202之间。然而,在附接状态下,沿移动方向D211,液压缸228也能够部分地设置在摩擦构件212和自行车车架202之间。
如图42所示,在附接状态下,活塞23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布置凹部40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活塞232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布置凹部40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活塞232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布置凹部406中。
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22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布置凹部406中。在图示实施例中,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228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布置凹部406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液压缸228能够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布置凹部406中。
如图42所示,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观察时,活塞232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内部空间407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观察时,活塞232能够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内部空间407中。
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观察时,液压缸228整体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内部空间407中。然而,在附接状态下,当从移动方向D211观察时,液压缸22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内部空间407中。
如图40所示,第一固定部分268经由第一调节螺栓272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一附接部分490。第二固定部分270经由第二调节螺栓274附接到自行车车架202的第二附接部分492。第一附接部分490和第二附接部分492设置在自行车车架202的布置凹部406中。
如图43所示,第一附接部分490包括能够与第一固定部分268的第一弯曲面268a接触的第一弯曲接纳面490a。第二附接部分492包括能够与第二固定部分270的第二弯曲面270a接触的第二弯曲接纳面492a。这些结构允许相对于自行车车架202调节摩擦构件212的朝向。
因为第一制动器单元BU1和第二制动器单元BU2关于中心假想平面PL2是对称的,所以为了简洁在这里将不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第二制动器单元BU2的结构。
利用自行车制动器装置410,能够获得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210基本相同的有利效果。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及其派生词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旨在成为开放式术语,其明确说明所述特征、元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但不排除其他未述特征、元件、部件、组、整体和/或步骤的存在。该概念也适用于具有相似意思的词,例如术语“具有”、“包含”和它们的派生词。
术语“构件”、“段”、“部”、“部分”、“元件”、“体”和“结构”当用作单数时可以具有单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双重意思。
在本申请中记载的例如“第一”和“第二”等序数仅为标识符,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元件”本身不暗示存在“第二元件”,并且术语“第二元件”本身不暗示存在“第一元件”。
术语“对”当在本文中使用时,除了包含一对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之外,还可以包含一对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或结构的构造。
最后,程度术语例如“基本上”、“大约”、“近似”当在本文中使用时,意味着被修饰术语的合理偏离量,使得最终结果不被显著改变。
显然,鉴于上述教导,本发明的许多变更和变形是可能的。因此可以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以不同于本文中具体描述的方式实施本发明。

Claims (11)

1.一种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包括:
摩擦构件;
包括液压缸的基体构件;
活塞,能够在所述液压缸中沿移动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摩擦构件朝向可旋转构件运动,在所述基体构件附接到自行车车架的附接状态下,当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活塞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由所述自行车车架的轮廓限定的车架区域中,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当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摩擦构件从所述车架区域部分地伸出;和
构造为相对于所述液压缸调节所述摩擦构件的静止位置的间隙调节构件,其中
所述间隙调节构件包括构造为由使用者操作来调节所述摩擦构件的静止位置的操作部,并且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当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操作部被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车架区域中并且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车架区域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活塞具有中心轴线,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当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时,该中心轴线布置在所述车架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当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活塞整体地设置在所述车架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活塞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自行车车架的布置凹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当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活塞整体地设置在所述自行车车架的内部空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液压缸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自行车车架的布置凹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当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液压缸整体地设置在所述自行车车架的内部空间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所述液压缸沿着所述移动方向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摩擦构件和所述自行车车架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所述活塞联接到所述摩擦构件而没有固定到所述摩擦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活塞和所述摩擦构件之间的中间构件,使得所述中间构件响应于所述活塞的移动而移动所述摩擦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制动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附接状态下,当从所述移动方向观察时,所述车架区域由所述自行车车架的前叉的轮廓限定。
CN201511011142.9A 2015-02-27 2015-12-30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23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633,910 US9701362B2 (en) 2015-02-27 2015-02-27 Bicycle brake device
US14/633910 2015-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3096A CN105923096A (zh) 2016-09-07
CN105923096B true CN105923096B (zh) 2019-03-29

Family

ID=56682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111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23096B (zh) 2015-02-27 2015-12-30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01362B2 (zh)
CN (1) CN105923096B (zh)
DE (1) DE102016000845A1 (zh)
TW (1) TWI6378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0436B2 (ja) * 2013-12-16 2016-11-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接続用の端子および該端子の電線接続構造
US9764794B2 (en) 2015-02-27 2017-09-19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device and bicycle rim brake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0152C2 (zh) * 1983-03-21 1987-07-02 Giro Radsport Gmbh I. Gr., 5276 Wiehl, De
EP1862385A1 (en) * 2006-05-30 2007-12-05 Shang-Ju Tsai Bicycle structure with concealable brake
CN101954948A (zh) * 2009-07-17 2011-01-2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的液压卡钳制动器
EP2543583A1 (fr) * 2011-07-08 2013-01-09 Look Cycle International Ensemble porteur de roue de bicyclette muni de frein intégré
CN203345136U (zh) * 2013-05-08 2013-12-18 弘家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油压刹车器调整装置
CN103507901A (zh) * 2012-06-26 2014-01-15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轮圈制动器
CN105314046A (zh) * 2014-07-30 2016-02-10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轮缘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298A (en) * 1895-01-08 William b
US3338337A (en) * 1965-12-15 1967-08-29 Elmer E Freeland Hydraulic cycle brake
US3554334A (en) 1968-06-17 1971-01-12 Keizo Shimano Hydraulic bicycle brake system
US3776333A (en) 1971-09-09 1973-12-04 W Mathauser Bicycle brake arrangement
US3899057A (en) * 1972-01-25 1975-08-12 Dba Sa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US3921764A (en) 1973-07-25 1975-11-25 William R Mathauser Self-energizing bicycle brake
US3993174A (en) * 1973-12-06 1976-11-23 Lynn A. Williams Engineering Company Hydraulic bicycle brake system
US4036333A (en) 1976-02-13 1977-07-19 Mathauser William R Bicycle brake shoe with heat dissipating means
CH618931A5 (en) * 1977-08-22 1980-08-29 Paul J Zuppiger Hydraulically controlled braking device for cycles and mopeds
DE3336123A1 (de) 1983-10-05 1985-05-02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7432 Urach Hydraulische felgenbremse fuer fahrraeder
US4632225A (en) 1985-05-08 1986-12-30 Mathauser William R Brake device for bicycles
IT1257148B (it) 1992-09-11 1996-01-05 Campagnolo Srl Freno di bicicletta.
DE4237110A1 (de) * 1992-11-03 1994-05-05 Willi Waelte Elektronik Ingeni Hydraulische Bremse für Fahrräder
DE4241521A1 (de) 1992-12-10 1994-06-16 Fichtel & Sachs Ag Hydraulische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Bremsen und Schaltungen an Fahrrädern oder dergleichen
US5803207A (en) * 1995-11-14 1998-09-08 Nielsen; Peter M. Brake assembly for a cycle
CA2163475A1 (en) * 1995-11-22 1997-05-23 Joseph Debreczeni Hydraulic brake system
TW405564U (en) 1997-08-26 2000-09-11 John Sduwha Cable operated piston brake for bicycles
US6119818A (en) * 1998-03-13 2000-09-19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Disk brake
US6125973A (en) * 1998-12-29 2000-10-03 Irvine; Mark W. Brake pad holder
US7228485B1 (en) * 2003-04-03 2007-06-0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rror correction using error detection codes
US20050061587A1 (en) 2003-09-18 2005-03-24 Tsai Shih Fan Brake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spring member
US7318502B2 (en) * 2005-02-18 2008-01-15 Costa Vincenzo F Fluid passage layout for integrated motorcycle brake and suspension system
ITTO20050137U1 (it) * 2005-09-16 2007-03-17 Fioravanti Srl Forcella di bicicletta con freno idraulico integrato.
TWM286174U (en) * 2005-09-28 2006-01-21 Shang-Ru Tsai Bicycle frame structure capable of hiding brake
WO2007121362A2 (en) * 2006-04-13 2007-10-25 John Thomas Lyons Frame integrated bicyle brake system
US7464798B2 (en) 2006-05-01 2008-12-16 Montanari Sandro Hydraulic bicycle brake mechanism
FR2903650A1 (fr) * 2006-07-17 2008-01-18 Time Sport Internat Sa Dispositif de freinage pour roue a jante notamment pour une roue de velo
CA2596762C (en) 2006-08-10 2014-06-10 Philip White Fork with integrated braking system
TW201034902A (en) 2009-03-16 2010-10-01 R Ginster Nicholas Structure of link lever for bicycle brake
US8459416B2 (en) 2009-07-17 2013-06-11 Shimano, Inc. Quick-release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hydraulic caliper brake
US8448752B2 (en) * 2009-12-21 2013-05-28 Ashima Ltd. Hydraulic brake device
US8720651B2 (en) 2010-05-27 2014-05-13 Shimano, Inc. Reversible hydraulic caliper brake for a bicycle
DE102011003274A1 (de) 2011-01-27 2012-08-02 Gustav Magenwirth Gmbh & Co. Kg Hydraulische Felgenbremse und Fahrzeug
EP2495160B1 (en) 2011-03-04 2018-05-09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assembly
US8997943B2 (en) 2011-03-04 2015-04-07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with synchronized brake arms
TWM419727U (en) 2011-07-21 2012-01-01 Alhonga Entpr Co Ltd Hydraulic brake adjustment and control device
US9663184B2 (en) 2011-11-08 2017-05-30 Sram, Llc Hydraulic rim brake
US9457867B2 (en) 2013-03-14 2016-10-04 Specialized Bicycle Components, Inc. Bicycle brake assembly
US9764794B2 (en) 2015-02-27 2017-09-19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device and bicycle rim brak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0152C2 (zh) * 1983-03-21 1987-07-02 Giro Radsport Gmbh I. Gr., 5276 Wiehl, De
EP1862385A1 (en) * 2006-05-30 2007-12-05 Shang-Ju Tsai Bicycle structure with concealable brake
CN101954948A (zh) * 2009-07-17 2011-01-2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的液压卡钳制动器
EP2543583A1 (fr) * 2011-07-08 2013-01-09 Look Cycle International Ensemble porteur de roue de bicyclette muni de frein intégré
CN103507901A (zh) * 2012-06-26 2014-01-15 什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轮圈制动器
CN203345136U (zh) * 2013-05-08 2013-12-18 弘家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油压刹车器调整装置
CN105314046A (zh) * 2014-07-30 2016-02-10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轮缘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37877B (zh) 2018-10-11
US9701362B2 (en) 2017-07-11
CN105923096A (zh) 2016-09-07
DE102016000845A1 (de) 2016-09-01
US20160251054A1 (en) 2016-09-01
TW201630777A (zh) 2016-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12520B (zh) 拨链器
CN106043588B (zh) 链条张紧装置
CN105923096B (zh) 自行车制动器装置
CN104943803B (zh) 自行车液压操作装置
WO2006113282A3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varying stride in an elliptical exercise machine
TWI699304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CN105235812B (zh) 自行车踏板
US9326412B2 (en) Bicycle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US10711808B2 (en) Bar-end type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CN108082382A (zh) 自行车液压操作系统
CN104276253A (zh) 前拨链器
TW201512018A (zh) 車輛
US9637195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5984544B (zh) 自行车轮辋制动器
US9150275B2 (en) Hydraulic connector arrangement
CN113682413B (zh) 用于人力驱动车辆的活塞组件
US9381971B2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CN202222173U (zh) 作业车
CN104176194B (zh) 拨链器
US9469372B2 (en) Bicycle pedal
CN104859760B (zh) 自行车操作设备
AU2008298909B2 (en) Helix heated hose
CN105923097B (zh) 自行车制动装置和自行车车圈制动装置
CN106143697B (zh) 自行车座杆组件
TWI671227B (zh) 自行車輪圈制動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