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3831B - 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3831B
CN105913831B CN201610394656.5A CN201610394656A CN105913831B CN 105913831 B CN105913831 B CN 105913831B CN 201610394656 A CN201610394656 A CN 201610394656A CN 105913831 B CN105913831 B CN 105913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vibration
musical instrument
resonance box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46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3831A (zh
Inventor
叶滨
沈泽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yez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yez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yez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yezi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46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13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3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3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3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3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D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WIND MUSICAL INSTRUMENTS; ACCORDIONS OR CONCERTINAS; PERCUSSION MUSICAL INSTRUMENTS; AEOLIAN HARPS; SINGING-FLAME MUSICAL INSTRUMENTS; MUSICAL INSTRU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D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e.g. slide-bars
    • G10D3/02Resonating means, horns or diaphragm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36Accompanimen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44Tun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乐器及发声方法,涉及乐器技术领域,能够使乐器发声方式更加多样化。所述乐器,包括: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振动模块接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振动信号并振动,振动模块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乐器的发声方法,包括: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所述共鸣箱根据接收的所述振动模块产生的振动而振动发出声音。本发明适用于具有音板的乐器的伴奏或混合发声。

Description

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背景技术
有琴弦的乐器,诸如吉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琵琶和筝等,发声原理是:琴弦振动,并通过琴弦与琴体接触的部分(如琴鞍、琴码等)将振动传递给琴身,琴身发生共振,琴弦和琴身发出的声音在琴身的腔体部分发生多次反射和叠加,从而产生音色优美、音量较大的乐音。
发明人发现,目前如吉他和提琴等乐器,都是通过音板承受来自琴弦的振动而发声的,发声方式较为单一,趣味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发声方式更加多样化。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乐器,包括弦、连接装置和共鸣箱,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弦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还包括:外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振动模块;其中,
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振动模块接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振动信号并振动,所述振动模块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模块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的内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琴码,所述琴码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的外侧,所述振动模块与所述琴码相对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装置互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信号处理子模块,用于以蓝牙通信协议的方式与外部装置互连。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用于以电缆连接的方式与外部装置互连。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数模转换子模块;其中,
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功率放大子模块;其中,
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放大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数模转换子模块和功率放大子模块;其中,
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给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将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放大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乐器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共鸣箱远离琴弦的一面,用于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振动模块提供电源。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定子和线圈;其中
所述定子包括永磁体;
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所述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定子产生恒定磁场,所述线圈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电磁感应并与所述定子产生的恒定磁场相互作用使得定子与线圈弹性振动,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为: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通过弹簧连接,或者:
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外壳,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设置在外壳内的两端,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之间填充有弹性介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模块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为:所述振动模块的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通过胶体粘结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内侧;或者
所述线圈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内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乐器为吉他、提琴、琵琶或筝。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乐器的发声方法,包括:
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所述共鸣箱根据接收的所述振动模块产生的振动而振动发出声音。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包括:
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音频信号;
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音频信号处理后输出模拟信号给所述振动模块;
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音频信号,包括:
外部信号接收模块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收音频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音频信号,包括:
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根据蓝牙通信协议,通过无线方式接收音频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音频信号处理后输出模拟信号给所述振动模块,包括:
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或者,
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进行放大处理,将进行放大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或者,
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定子和线圈;其中,
所述定子包括永磁体;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
其中,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包括:
所述定子产生恒定磁场,所述线圈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电磁感应并与所述定子产生的恒定磁场相互作用使得定子与线圈弹性振动,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为: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通过弹簧连接,或者:
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外壳,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设置在外壳内的两端,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之间填充有弹性介质。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模块的线圈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包括:
所述振动模块的线圈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的音板。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发声方法,还包括:所述乐器的琴弦产生振动,并将所述琴弦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所述共鸣箱根据同时接收的所述振动模块产生的振动和所述琴弦产生的振动而振动发出声音。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乐器为吉他、提琴、琵琶或筝。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通过共鸣箱承受琴弦的振动而发声之外,还可通过共鸣箱承受振动模块的振动来发声,由此使得发声方式更加多样化。此外,演奏者在单人拨动乐器的琴弦进行练习或演奏乐器时,也可通过振动模块接收振动信号而产生的振动来实现伴奏,并且,共鸣箱接收琴弦振动所产生的发声和接收振动模块的振动所产生的发声相混合,从而能够达到混声的效果,使乐器发声和伴奏方式更加多样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乐器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乐器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乐器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乐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振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为本发明乐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振动模块与音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乐器的发声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乐器的发声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乐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乐器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乐器,包括弦1、连接装置2和共鸣箱3,所述连接装置2用于将所述弦1固定在所述共鸣箱3上,连接装置2将弦的振动传递给共鸣箱3;所述乐器还包括: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信号处理模块5和振动模块6;图1中未示出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和信号处理模块5;其中,
图2中示出了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信号处理模块5和振动模块6之间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参看图2,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振动模块6接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输出的振动信号并振动,所述振动模块6固定在所述共鸣箱3上。所述振动模块6可固定在所述共鸣箱3上的任何位置,只要能把振动模块6自身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3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可用于接收乐器外部的音频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接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并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以使所述共鸣箱振动发声。
本实施例中,所述乐器可为吉他、提琴、琵琶或筝等。其中的提琴可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乐器,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通过共鸣箱承受琴弦的振动而发声之外,还可通过共鸣箱承受振动模块的振动来发声,由此使得发声方式更加多样化。此外,演奏者在单人拨动乐器的琴弦进行练习或演奏乐器时,也可通过振动模块接收振动信号而产生的振动来实现伴奏,并且,共鸣箱接收琴弦振动所产生的发声和接收振动模块的振动所产生的发声相混合,从而能够达到混声的效果,使乐器发声和伴奏方式更加多样化。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乐器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看图1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乐器,包括弦1、连接装置2和共鸣箱3;所述连接装置2用于将所述弦1固定在所述共鸣箱3上,连接装置2将弦1的振动传递给共鸣箱3;所述乐器还包括: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信号处理模块5和振动模块6;其中,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振动模块6接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输出的振动信号并振动,所述振动模块6固定在所述共鸣箱3上。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主要部分或模块进行详细说明。
参看图1,所述共鸣箱3,可包括音板31、底板32和侧板33;底板32和音板31相对应,底板32和音板31之间通过侧板33连接在一起,音板31、底板32和侧板33共同围成一腔体。
尽管有琴弦的乐器演奏的方式不同、音板31的结构不同。小提琴和吉他的音板位于琴弦下方,在音板上有开孔7(又称音孔);古筝乐器的音板没有开孔,而是在共鸣箱底板上有开孔。所述音板根据从弦振动中获得的能量而产生振动,使得共鸣箱中的空气被压缩产生声波,声波通过底板的反射从音孔传出。音板承受来自弦的振动而增强音幅射,这样不但增大了音量,也美化了音色。音板材料多选用云衫、泡桐木等木质材料。
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琴码(也称琴桥,bridge),所述琴码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的外侧。
弦1,也可称为琴弦,可通过下弦枕(Bridge Saddle)固定在琴码上。
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作为一可选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装置互连,接收外部装置传送的音频信号。所述外部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等能够与外界进行无线通信且能够播放音乐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包括蓝牙信号处理子模块,用于以蓝牙通信协议的方式与外部装置互连。
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作为另一可选实施方式,可以用于以电缆连接的方式与外部装置互连,接收外部装置传送的音频信号。所述外部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等能够与外界进行有线通信连接且能够播放音乐的电子设备。
参看图3,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可以包括数模转换子模块51和功率放大子模块52。其中,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51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51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52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52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51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字信号即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即模拟音频信号后输出给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52,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52将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51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放大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6,所述振动模块6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3的音板31,以使所述音板31振动。
作为另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数模转换子模块;其中,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作为又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功率放大子模块;其中,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放大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所述的乐器,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共鸣箱远离琴弦的一面,比如设置在共鸣箱远离琴弦的外表面,用于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振动模块提供电源。
为了避免音板的振动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比如音板的长期振动可能会造成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中的电子器件的损坏或其之间的连接不良等缺陷,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4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5可固定在所述琴箱的底板32或侧板33上。
所述振动模块6可固定在共鸣箱3的音板31上的任何位置,只要能够将振动模块产生的振动传递给音板即可。参看图1及图3,优选地,所述振动模块6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31的内侧,且与所述琴码相对设置。这样不仅能够保持乐器简洁的外观,更有利于所述振动模块将振动传递给所述音板,增强音板的发声效果。
图4为本实施例中振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参看图4,作为一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振动模块6包括:定子61和线圈62。
其中,所述定子61包括永磁体;永磁体是指在开路状态下能长期保留较高剩磁的磁体。本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为钕铁硼磁铁。
所述线圈62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31的内侧,并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比如通过弹性元件63如弹簧、弹性片等连接在所述定子上;可选地,所述振动模块6可包括外壳,所述线圈62和所述定子61设置在外壳内的两端,所述线圈62和定子61之间填充有弹性介质如海绵等。
所述线圈62可采用多种方式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31的内侧,比如可通过胶体8粘结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内侧,参看图5所示,所述胶体8可以是强力胶水,例如AB胶,也可以是环氧树脂等,其中的环氧树脂俗称环氧胶或环氧树脂胶。所述线圈也可通过紧固件9如螺钉、铆钉等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内侧,参看图6所示。
所述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定子产生恒定磁场,所述线圈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音频电流信号产生电磁感应并与所述定子产生的恒定磁场相互作用,由于线圈在变化磁场中的受力变化,使得定子与线圈的距离发声变化,从而产生弹性振动,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的音板。本实施例中,模拟音频信号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会使所述线圈根据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场的极性及强弱发送变化,也就是说,所述线圈根据所述功率放大模块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产生大小与方向变化的交变磁场,所述恒定磁场和交变磁场的相互作用使所述线圈产生振动,所述线圈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音板。
本发明乐器实施例中,不限于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的振动模块,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的电磁式振动模块。
图7为本发明乐器的发声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乐器的发声方法,适用于带有共鸣箱的乐器,比如吉他、提琴、琵琶或筝等。所述乐器,包括弦、连接装置和共鸣箱;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弦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连接装置将弦的振动传递给共鸣箱。
参看图7,本实施例的乐器的发声方法包括步骤:
S101、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拟信号为模拟音频信号。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音频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S102、所述共鸣箱根据接收的所述振动模块产生的振动而振动发出声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乐器的发声方法,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通过共鸣箱承受琴弦的振动而发声之外,还可通过共鸣箱承受振动模块的振动来发声,由此使得发声方式更加多样化。此外,演奏者在单人拨动乐器的琴弦进行练习或演奏乐器时,也可通过振动模块接收振动信号而产生的振动来实现伴奏,并且,共鸣箱接收琴弦振动所产生的发声和接收振动模块的振动所产生的发声相混合,从而能够达到混声的效果,使乐器发声和伴奏方式更加多样化。
图8为本发明乐器的发声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乐器的发声方法,适用于带有共鸣箱的乐器,比如吉他、提琴、琵琶或筝等。所述乐器包括弦、连接装置和共鸣箱;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弦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连接装置将弦的振动传递给共鸣箱。
参看图8,本实施例的乐器的发声方法包括步骤:
S201、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音频信号。
本实施例中,外部信号接收模块可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收乐器外部的音频信号。其中,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音频信号,可以包括: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根据蓝牙通信协议,通过无线方式接收乐器外部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等传送的音频信号。
S202、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音频信号处理后输出模拟信号给所述振动模块。
本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或者,
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后进行放大处理,将进行放大处理后的模拟音频信号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或者,
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模拟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
S203、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模块的线圈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的音板,以使所述音板产生振动。
本实施例中,振动模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前述乐器实施例中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S204、所述乐器的琴弦产生振动,并将所述琴弦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音频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的同时,所述乐器的演奏者可拨动乐器的琴弦进行练习或的演奏,所述乐器的琴弦产生振动,所述琴弦产生的振动通过连接装置如琴码(也称琴桥,bridge)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S205、所述共鸣箱根据同时接收的所述振动模块产生的振动和所述琴弦产生的振动而振动发出声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乐器的发声方法,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通过共鸣箱承受琴弦的振动而发声之外,还可通过共鸣箱承受振动模块的振动来发声,由此使得发声方式更加多样化。此外,演奏者在单人拨动乐器的琴弦进行练习或演奏乐器时,也可通过振动模块接收振动信号而产生的振动来实现伴奏,并且,共鸣箱接收琴弦振动所产生的发声和接收振动模块的振动所产生的发声相混合,从而能够达到混声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乐器,包括弦、连接装置和共鸣箱,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弦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振动模块;其中,
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振动模块接收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振动信号并振动,所述振动模块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数模转换子模块和功率放大子模块;其中,
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给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将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放大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定子和线圈;其中,
所述定子包括永磁体;
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为: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通过弹簧连接,或者: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外壳,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设置在外壳内的两端,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之间填充有弹性介质;所述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定子产生恒定磁场,所述线圈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电磁感应并与所述定子产生的恒定磁场相互作用使得定子与线圈弹性振动,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所述乐器为吉他、提琴、琵琶或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模块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琴码,所述琴码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的外侧,所述振动模块与所述琴码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包括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外部装置互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蓝牙信号处理子模块,用于以蓝牙通信协议的方式与外部装置互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用于以电缆连接的方式与外部装置互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数模转换子模块;其中,
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数模转换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功率放大子模块;其中,
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振动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放大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功率放大子模块输出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共鸣箱远离琴弦的一面,用于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振动模块提供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模块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为:所述振动模块的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共鸣箱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通过胶体粘结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内侧;或者
所述线圈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共鸣箱的音板内侧。
12.一种乐器的发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包括: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音频信号;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音频信号处理后输出模拟信号给所述振动模块;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所述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所述对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音频信号处理后输出模拟信号给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或者,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后进行放大处理,将进行放大处理后的模拟信号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或者,将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输出给所述振动模块;
所述共鸣箱根据接收的所述振动模块产生的振动而振动发出声音;
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定子和线圈;其中,
所述定子包括永磁体;
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弹性连接为:所述线圈与所述定子通过弹簧连接,或者:所述振动模块包括外壳,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设置在外壳内的两端,所述线圈和所述定子之间填充有弹性介质;
其中,所述振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包括:
所述定子产生恒定磁场,所述线圈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电磁感应并与所述定子产生的恒定磁场相互作用使得定子与线圈弹性振动,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共鸣箱;
所述乐器为吉他、提琴、琵琶或筝。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接收音频信号,包括:
外部信号接收模块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收音频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信号接收模块通过无线方式接收音频信号,包括:
外部信号接收模块根据蓝牙通信协议,通过无线方式接收音频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任一项所述的发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模块的线圈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包括:
所述振动模块的线圈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产生振动,并将所述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的音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乐器的琴弦产生振动,并将所述琴弦产生的振动传递给所述乐器的共鸣箱;
所述共鸣箱根据同时接收的所述振动模块产生的振动和所述琴弦产生的振动而振动发出声音。
CN201610394656.5A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Active CN105913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4656.5A CN105913831B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4656.5A CN105913831B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3831A CN105913831A (zh) 2016-08-31
CN105913831B true CN105913831B (zh) 2024-01-16

Family

ID=5674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4656.5A Active CN105913831B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138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7223A (zh) * 2017-02-22 2017-06-23 安徽井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乐器扬声器用远程智能控制系统
CN108492811A (zh) * 2018-05-22 2018-09-04 广州吉木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吉他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1604U (zh) * 1991-12-25 1992-07-29 伊犁师范学院 圈动式弦乐音频接收传感装置
JP2014103483A (ja) * 2012-11-19 2014-06-05 Yamaha Corp 楽器スタンド型発音装置
CN104424934A (zh) * 2013-09-11 2015-03-18 威海碧陆斯电子有限公司 乐器型扬声器
CN105185357A (zh) * 2015-09-24 2015-12-23 钞晨 一种扩音木吉他
CN205900080U (zh) * 2016-06-06 2017-01-18 小叶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乐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1604U (zh) * 1991-12-25 1992-07-29 伊犁师范学院 圈动式弦乐音频接收传感装置
JP2014103483A (ja) * 2012-11-19 2014-06-05 Yamaha Corp 楽器スタンド型発音装置
CN104424934A (zh) * 2013-09-11 2015-03-18 威海碧陆斯电子有限公司 乐器型扬声器
CN105185357A (zh) * 2015-09-24 2015-12-23 钞晨 一种扩音木吉他
CN205900080U (zh) * 2016-06-06 2017-01-18 小叶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乐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3831A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9835B2 (en) Sound system in a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JP6550526B2 (ja) 電気弦楽器
CN102667915A (zh) 原声、电子兼用小提琴类弦乐器
US10540949B2 (en) Musical instrument capable of producing additional vibration sound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40202320A1 (en) Musical instrument device and method
JP4369847B2 (ja) 弦楽器に於ける音の処理方法とその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07836021B (zh) 乐器用拾音装置
CN105913831B (zh) 一种乐器及其发声方法
US10535331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sical instrument amplifier
US10540951B2 (en) Musical instrument amplifier
US9183823B2 (en) Pickup and sustainer for stringed instruments
JP3788382B2 (ja) 弦楽器
CN205900080U (zh) 一种乐器
WO2017049966A1 (zh) 一种扩音木吉他
KR101748859B1 (ko) 전기식 현악기
CN209390293U (zh) 发声器件
KR102006889B1 (ko) 현악기 픽업 장치, 현악기 픽업 장치를 이용한 연주 정보 출력 방법, 및 현악기
JP2015079272A (ja) 楽器
WO2008013003A1 (fr) Violon automatique
JP3159576U (ja) 低音自動ヴァイオリン族楽器
CN204010661U (zh) 一种琴用拾音器
WO2016152929A1 (ja) 振動供給装置及び楽器
CN213751940U (zh) 一种可拆接式拾音器
JP5668437B2 (ja) 楽器
CN111684519B (zh) 弓弦乐器的模拟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