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0235A -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0235A
CN105910235A CN201610286704.9A CN201610286704A CN105910235A CN 105910235 A CN105910235 A CN 105910235A CN 201610286704 A CN201610286704 A CN 201610286704A CN 105910235 A CN105910235 A CN 105910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conditioner
pipe type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67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0235B (zh
Inventor
古宗敏
黄钊
何远荣
王臣臣
杨森
贺俊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8670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102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0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0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0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02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34Heater, e.g. gas burner, electric air he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送风风机、导风装置、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所述导风装置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以对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进行调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换热器和电辅热装置的受风均匀性进行控制,进而能够优化制冷制热性能,同时也能够实现更优的低温除湿效果。

Description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一种风管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风管式分体空调器的室内机由于结构的限制,导致经过换热器的风速不均,进而会导致换热器换热不均,影响整机的制冷制热性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现有的室内机结构设计为保证静压,仅依靠风道的改变,这种方案难以实现换热器表面和PTC(Positive Temperature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电辅热的风场均匀性,并且内置PTC电辅热因表面风速不均导致低风档功率发挥不佳。
因此,如何能够对风管式空调器的结构及控制进行改进,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优化风管式空调器的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换热器和电辅热装置的受风均匀性进行控制,进而能够优化制冷制热性能,同时也能够实现更优的低温除湿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具有该控制装置的风管式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送风风机、导风装置、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所述导风装置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以对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风管式空调器的壳体内依次设置送风风机、导风装置、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即将导风装置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换热器之间,进而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来对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得在风管式空调器以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运行时,可以通过调节导风装置使换热器和电辅热装置上受风均匀,进而能够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制热和制冷性能。同时也能够在低温除湿模式时,通过调整导风装置来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以降低蒸发温度,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低温除湿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具体包括: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在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以使所述送风风机的风向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
在该实施例中,当室内温度小于预定温度值时,说明风管式空调器是以低温除湿模式进行运行,因此通过控制导风装置朝向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使得能够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进而能够降低蒸发温度,提升风管式空调器的低温除湿性能。其中,预定温度值可以在8℃至22℃的范围内,优选地,预定温度值可以为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为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部。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导风装置朝向换热器的上端部倾斜,使得送风风机吹出的风能够朝向换热器的上端部,进而能够在保证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的前提下,避免导风装置将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向下导流而导致除湿时的冷风吹向人体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在该实施例中,当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时,说明空调器进行的是常规除湿,因此可以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以保证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受风均匀,进而确保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除湿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在该实施例中,当风管式空调器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可以保证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受风均匀,进而确保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制冷制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具体包括:接收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器发送的角度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角度调节指令,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送风风机、导风装置、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所述导风装置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以对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进行调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通过在风管式空调器的壳体内依次设置送风风机、导风装置、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即将导风装置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换热器之间,进而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来对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得在风管式空调器以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运行时,可以通过调节导风装置使换热器和电辅热装置上受风均匀,进而能够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制热和制冷性能。同时也能够在低温除湿模式时,通过调整导风装置来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以降低蒸发温度,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低温除湿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以使所述送风风机的风向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
在该实施例中,当室内温度小于预定温度值时,说明风管式空调器是以低温除湿模式进行运行,因此通过控制导风装置朝向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使得能够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进而能够降低蒸发温度,提升风管式空调器的低温除湿性能。其中,预定温度值可以在8℃至22℃的范围内,优选地,预定温度值可以为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为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部。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导风装置朝向换热器的上端部倾斜,使得送风风机吹出的风能够朝向换热器的上端部,进而能够在保证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的前提下,避免导风装置将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向下导流而导致除湿时的冷风吹向人体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在该实施例中,当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时,说明空调器进行的是常规除湿,因此可以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以保证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受风均匀,进而确保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除湿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在该实施例中,当风管式空调器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可以保证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受风均匀,进而确保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制冷制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运行模式为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器发送的角度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角度调节指令,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送风风机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电辅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以除湿模式运行时对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的示意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中第一导风条的摆动位置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7中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送风风机和换热器3,该换热器3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其中,送风风机具有蜗壳组件2,该蜗壳组件2的出风口即为送风风机的出风口。换热器3优选为V型换热器3,该V型换热器3的开口正对送风风机的出风口。
风管式空调器的壳体1内还设置有电辅热装置3,该电辅热装置3优选为PTC电辅热装置,其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与换热器3之间,用于通过感应温度来调节空调器的发热量,以提高空调器的性能。
本发明中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换热器3之间设置了导风装置5,该导风装置5用于改变送风风机吹向电辅热装置4和换热器3的风向。
其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导风装置5包括:第一导风条51,该第一导风条51用于改变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在竖直方向上的风向。第一导风条51也可称作上下导风条,即在竖直方向上将风向在上下两个方向上调整。
如图2所示,可以设置步进电机6对第一导风条51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风装置5还包括:第二导风条52,该第二导风条52用于改变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在水平方向上的风向。第二导风条52也可称作左右导风条,即在水平方向上将风向在左右两个方向上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导风装置5既包含了上述的第一导风条51,又包含了第二导风条52,以实现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风向调节。而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第一导风条51或第二导风条52。
作为第二导风条52的一种优选结构,第二导风条52包括多个导风条,所述多个导风条排列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该多个导风条的设置位置和倾斜方向关于出风口的中心对称。第二导风条52的这种结构使得经过第二导风条52之后的风量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实现左右均匀分布。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电机来对第二导风条52的摆动进行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二导风条包括5个导风条,该5个导风条中设置在最外侧的两个导风条与送风风机的原始出风方向呈第一夹角y,该5个导风条中设置在次外侧的两个导风条与送风风机的原始出风方向呈第二夹角x。其中,送风风机的原始出风方向即为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在未经过导风装置5导流前的出风方向。
其中,第一夹角y在0度至60度的范围内,第二夹角x在0度至45度的范围内。优选地,第一夹角y可以为10度,第二夹角x可以为5度。
在上述介绍的风管式空调器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10,检测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其中,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低温除湿模式、常规除湿模式和送风模式。
步骤S20,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以对送风风机吹向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的风向进行调节。
在步骤S20中,由于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换热器3之间设置了导风装置5,因此通过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导风装置5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得在风管式空调器以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或常规除湿模式进行工作时,可以通过调节导风装置5使换热器3和电辅热装置4上受风均匀,进而能够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制热、制冷和除湿性能。同时也能够在低温除湿模式时,通过调整导风装置5来提高换热器3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以降低蒸发温度,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低温除湿性能。
其中,若导风装置5的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即导风装置5包括第一导风条51和第二导风条52,第二导风条52包括的多个导风条排列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该多个导风条的设置位置和倾斜方向关于出风口的中心对称,则对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实质上是对第一导风条51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当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0具体包括:
步骤S210,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
该步骤主要是确定空调器是低温除湿还是常规除湿。其中,常规除湿和低温除湿的区别在于室内温度的不同,当空调器需要以除湿模式进行工作,且室内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值时,确定为低温除湿;当空调器需要以除湿模式进行工作,且室内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值时,确定为常规除湿。该预定温度值可以在8℃至22℃的范围内,优选地,可以为1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通过图1中所示的设置在蜗壳组件2上的温度传感器7来检测室内温度。
步骤S212,在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以使所述送风风机的风向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
在步骤S212中,当室内温度小于预定温度值时,说明风管式空调器是以低温除湿模式进行运行,因此通过控制导风装置朝向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使得能够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进而能够降低蒸发温度,提升风管式空调器的低温除湿性能。
优选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为换热器的上端部。具体地,通过控制导风装置朝向换热器的上端部倾斜,使得送风风机吹出的风能够朝向换热器的上端部,进而能够在保证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的前提下,避免导风装置将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向下导流而导致除湿时的冷风吹向人体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步骤S214,在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在步骤S214中,当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时,说明空调器进行的是常规除湿,因此可以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以保证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受风均匀,进而确保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除湿性能。
当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0具体包括:
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如上所述,当风管式空调器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可以保证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受风均匀,进而确保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制冷制热性能。
当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0具体包括:接收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器发送的角度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角度调节指令,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其中,空调器的控制器可以是遥控器等。
对于风管式空调器以送风模式运行时的处理过程,以下以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进行说明:
在该实施例中,导风装置5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即导风装置5包括第一导风条51和第二导风条52,且第二导风条52包括了多个导风条,该多个导风条排列设置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该多个导风条的设置位置和倾斜方向关于出风口的中心对称。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对导风装置5的控制主要是对第一导风条51进行控制。控制过程如下:
初定位:即在风管式空调器上电之初保证第一导风条51回到基准位置的操作,该操作通过逆时针调整第一导风条51的摆动角度,然后再顺时针摆动到基准位置,即图5中的位置2来实现。初定位操作具有最高的执行优先级,初定位操作完成之后才可进行其它操作。
风向调整功能:风向调整功能仅用于送风模式,当用户按下空调器的遥控器上的水平风键时,可进行风向的调整功能。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当用户第一次按下水平风键开启摇摆功能时,第一导风条51在图5中所示的上下限位置,即位置1和位置3之间摇摆;再次按下水平风键,第一导风条51停止摇摆,并停在当前位置。
第一导风条51的摇摆说明:1)取消摇摆时,第一导风条51停在当前位置;2)关机时,第一导风条51恢复到基准位置(图5中的位置2);3)送风风机关闭时(如关机或制热防冷风时),第一导风条51摇摆功能无效;4)正常关机、定时关机时,第一导风条51的摇摆功能自动取消,且当运行模式转换或者故障停机时,摇摆设置不变。
其中,图5中所示的位置0为基准点,其它位置的第一导风条51的角度以该位置作为参照点,位置4即为风管式空调器在低温除湿时,第一导风条51所在的位置。
综上,本发明提出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具体如图6所示,包括:
步骤S602,用户进行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选择,此时空调器检测用户选择的运行模式,若是制冷模式、制热模式或常规除湿模式,则执行步骤S604;若是低温除湿模式,则执行步骤S606;若是送风模式,则执行步骤S608。
步骤S604,控制上下导风条,即上述第一导风条51处于基准位置,而其余部件根据相应的模式进行调节,在此不做限定。通过控制第一导风条51处于基准位置,可以确保换热器3和电辅热装置4受风均匀,以达到更优的制热、制冷和除湿性能。
步骤S606,将上下导风条调整为向上倾斜,保证风向吹向换热器3上部,而其余部件根据相应的模式进行调节,在此同样不做限定。通过控制上下导风条向上倾斜,保证风向吹向换热器3上部,使得能够在保证提高换热器3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的前提下,避免上下导风条将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向下导流而导致除湿时的冷风吹向人体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步骤S608,上下导风条响应遥控器的角度调节指令,基于角度调节指令进行角度调节,而其余部件根据相应的模式进行调节,在此也不做限定。
步骤S610,风管式空调器以选择的模式进行运行。
步骤S612,判断风管式空调器是否达到设定的温湿度要求或是否需要停机,若是,则停机或待机,并将上下导风条调整到基准位置;否则,返回步骤S61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更优的除湿性能,也可采用电磁阀关闭部分换热器的方式来减少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以在调整导风装置来减少风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蒸发温度,实现更优的除湿效果。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加灵活地控制风管式空调器吹出的风向,可以在壳体1的出风口处也设置一个导风装置(图1和图2中均未示出),以通过该导风装置来调节风管式空调器吹出的风向,同时,该导风装置的控制方式也可以分为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调整,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700,具体如图7所示,包括:检测单元702和控制单元704。
其中,检测单元702用于检测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其中,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主要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低温除湿模式、常规除湿模式和送风模式。
控制单元704用于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以对送风风机吹向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的风向进行调节。
由于在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换热器3之间设置了导风装置5,因此控制单元704通过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导风装置5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使得在风管式空调器以制热模式、制冷模式或常规除湿模式进行工作时,可以通过调节导风装置5使换热器3和电辅热装置4上受风均匀,进而能够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制热、制冷和除湿性能。同时也能够在低温除湿模式时,通过调整导风装置5来提高换热器3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以降低蒸发温度,进而提升空调器的低温除湿性能。
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当检测单元702检测到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04包括:判断单元7042和执行单元7044。
其中,判断单元7042用于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判断单元7042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空调器是低温除湿还是常规除湿。其中,常规除湿和低温除湿的区别在于室内温度的不同,当空调器需要以除湿模式进行工作,且室内温度低于预定温度值时,确定为低温除湿;当空调器需要以除湿模式进行工作,且室内温度高于预定温度值时,确定为常规除湿。该预定温度值可以在8℃至22℃的范围内,优选地,可以为12℃。
执行单元7044用于在判断单元7042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以使所述送风风机的风向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
具体地,当室内温度小于预定温度值时,说明风管式空调器是以低温除湿模式进行运行,因此通过控制导风装置朝向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使得能够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进而能够降低蒸发温度,提升风管式空调器的低温除湿性能。
优选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为换热器的上端部。具体地,通过控制导风装置朝向换热器的上端部倾斜,使得送风风机吹出的风能够朝向换热器的上端部,进而能够在保证提高换热器附近风场的不均匀性的前提下,避免导风装置将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向下导流而导致除湿时的冷风吹向人体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的执行单元7044还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7042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具体来说,当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时,说明空调器进行的是常规除湿,因此可以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以保证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受风均匀,进而确保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除湿性能。
当检测单元702检测到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04具体用于: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控制单元704的控制原理在于:当风管式空调器以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时,通过控制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可以保证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受风均匀,进而确保在同样部件同风量的条件下,实现更优的制冷制热性能。
当检测单元702检测到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为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704具体用于:接收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器发送的角度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角度调节指令,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
尽管具有随附权利要求,但本发明也由以下条款限定:
1.一种风管式空调器,包括: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送风风机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
电辅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
第一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
2.根据条款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
第一导风条,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在竖直方向上的风向。
3.根据条款2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还包括:
步进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条的摆动角度。
4.根据条款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所述第一导风装置包括:
第二导风条,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出的风在水平方向上的风向。
5.根据条款4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所述第二导风条包括多个导风条,所述多个导风条排列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所述多个导风条的设置位置和倾斜方向关于所述出风口的中心对称。
6.根据条款5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所述第二导风条包括5个导风条,所述5个导风条中设置在最外侧的两个导风条与所述送风风机的原始出风方向呈第一夹角,所述5个导风条中设置在次外侧的两个导风条与所述送风风机的原始出风方向呈第二夹角。
7.根据条款6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所述第一夹角在0度至60度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夹角在0度至45度的范围内。
8.根据条款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所述电辅热装置为PTC电辅热装置。
9.根据条款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所述换热器为V型换热器,所述V型换热器的开口正对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
10.根据条款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还包括:
第二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用于改变所述风管式空调器吹出的风向。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案,可以根据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对换热器和电辅热装置的受风均匀性进行控制,进而能够优化制冷制热性能,同时也能够实现更优的低温除湿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送风风机、导风装置、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所述导风装置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以对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进行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
在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以使所述送风风机的风向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为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行模式为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的步骤,具体包括:
接收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器发送的角度调节指令;
基于所述角度调节指令,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
7.一种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式空调器包括壳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送风风机、导风装置、电辅热装置和换热器,所述导风装置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以对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进行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室内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预定温度值;
执行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小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倾斜,以使所述送风风机的风向朝向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部为所述换热器的上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室内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定温度值时,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基准位置,其中,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所述基准位置时,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受风均匀。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运行模式为送风模式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器发送的角度调节指令,基于所述角度调节指令,对所述导风装置的摆动角度进行控制。
13.一种风管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送风风机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处;
电辅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
导风装置,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用于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向所述电辅热装置和所述换热器的风向;以及
如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式空调器的控制装置。
CN201610286704.9A 2016-04-28 2016-04-28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ctive CN1059102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6704.9A CN105910235B (zh) 2016-04-28 2016-04-28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6704.9A CN105910235B (zh) 2016-04-28 2016-04-28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0235A true CN105910235A (zh) 2016-08-31
CN105910235B CN105910235B (zh) 2018-12-28

Family

ID=5675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6704.9A Active CN105910235B (zh) 2016-04-28 2016-04-28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1023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9263A (zh) * 2020-05-27 2021-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机构及空调柜机
CN114396657A (zh) * 2022-01-10 2022-04-2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送风装置、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102B2 (zh) * 1983-06-30 1989-06-23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EP1674308A1 (de) * 2004-12-22 2006-06-28 Behr France Rouffach SAS Klimaanlage, insbesondere Zusatzklimaanlage mit elektrischem Zuheizer
JP2013047590A (ja) * 2011-08-29 2013-03-07 Chofu Seisakusho Co Ltd デシカント換気扇
CN204757136U (zh) * 2015-06-05 2015-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05157168A (zh) * 2015-08-24 2015-12-16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102B2 (zh) * 1983-06-30 1989-06-23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EP1674308A1 (de) * 2004-12-22 2006-06-28 Behr France Rouffach SAS Klimaanlage, insbesondere Zusatzklimaanlage mit elektrischem Zuheizer
JP2013047590A (ja) * 2011-08-29 2013-03-07 Chofu Seisakusho Co Ltd デシカント換気扇
CN204757136U (zh) * 2015-06-05 2015-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105157168A (zh) * 2015-08-24 2015-12-16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39263A (zh) * 2020-05-27 2021-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风机构及空调柜机
CN114396657A (zh) * 2022-01-10 2022-04-2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送风装置、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0235B (zh) 2018-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1752U (zh) 风冷冰箱
WO2017041726A1 (zh) 风量调节装置及方法和空调柜机
JP6253459B2 (ja) 空調用換気装置
CN102525773A (zh) 婴儿保暖器
CN105357939B (zh) 电气柜温度湿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5910235A (zh) 风管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205641209U (zh) 风管式空调器
CN106080096B (zh) 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系统
JP2017106717A (ja) 環境試験装置における冷凍機の動作制御方法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CN109982548A (zh) 一种电控箱及控制方法
JP2014238932A (ja) バッテリ温調装置
KR102141489B1 (ko) 냉각탑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675057B2 (ja) 熱交換形換気装置
JP5055973B2 (ja) 浴室サウナ装置
KR102314866B1 (ko) 전산실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CN107687676A (zh) 室内机
KR20110103781A (ko) 식물재배용 항온 항습장치
CN11366987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6152267B2 (ja) 環境試験装置における冷凍機の動作制御方法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JP2009133573A (ja) 環境試験装置における冷凍機の動作制御方法及び環境試験装置
KR102364624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107560088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5174630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太阳能空气除湿机系统
CN11604547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43251A (zh) 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