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9839B - 旋转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9839B
CN105899839B CN201580004153.6A CN201580004153A CN105899839B CN 105899839 B CN105899839 B CN 105899839B CN 201580004153 A CN201580004153 A CN 201580004153A CN 105899839 B CN105899839 B CN 1058998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shock absorber
relative
frame piece
actuate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41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9839A (zh
Inventor
F·施耐德
V·萨克西纳
H·J·浩克
J·H·海因里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n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n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400104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4001043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ner Inc filed Critical BorgWarn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99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9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9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98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16F15/1457Systems with a single m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14Masses driven by elastic elements
    • F16F15/1421Metallic springs, e.g. coil or spiral springs
    • F16F15/1428Metallic springs, e.g. coil or spiral springs with a single m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64Masses connected to driveline by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1471Masses connected to driveline by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with a kinematic mechanism, i.e. linkages, le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减振器(2),其具有基座件(18)、惯性质量件(20)和调节设备(60),所述基座件(18)可绕着旋转轴线(16)旋转;所述惯性质量部(20)布置在所述基座件(18)上,且可在恢复设备(24)恢复力的反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旋转。借助于所述调节设备(60),通过作用于所述惯性质量件(20)的所述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的变化可调节所述恢复设备(24);并且所述调节设备(60)具有布置在所述基座件(18)上的致动件(64),且所述致动件(64)在作用于所述致动件(64)的惯性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恢复设备(24)的调节,可绕着旋转轴线(16)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旋转。

Description

旋转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减振器,该旋转减振器具有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的基座件、具有被设置在基座件上且可相对于基座件沿与恢复设备的恢复力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惯性质量件,以及具有调节设备,所述恢复设备可以通过调节设备利用作用在惯性质量件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的变化进行调节。
背景技术
DE 199 07 216 C1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且为承载板形式的基座件的旋转减振器。在基座件上,布置了可相对于基座件沿与恢复设备的恢复力的反方向旋转的惯性质量件。恢复设备具有沿径向延伸且在一侧上被紧固到基座件上且在另一侧上被紧固到惯性质量件上的弯曲弹簧。此外,恢复设备具有在基座件上沿径向被引导且用于沿互相相反的旋转方向将弯曲弹簧支撑在基座件上的滑块。在这种情况下,滑块能够在弯曲弹簧的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弯曲弹簧在径向上向内或向外发生位移,以便改变弯曲弹簧的有效长度。因此,以这种方式,产生恢复设备,该恢复设备可以被调节以改变作用在惯性质量件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基座件的旋转速度的增加使得恢复设备的滑块在离心力作用下径向向外移动,因此导致作用在惯性质量件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的梯度增加。然而为了通过降低基座件的旋转速度使滑块再次在径向上向内发生位移,并因此再次减小作用在惯性质量件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的梯度,还提供了一种调节设备。该调节设备基本上由致动件形成,该致动件被设置在基座件上且为弹簧元件形式并且与恢复设备的滑块相互作用,使得所述滑块在与致动件的弹簧力相反的径向上发生位移,并且通过降低旋转速度,使所述滑块在致动件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再次在径向上向内移动。
因此,公知的旋转减振器具有以下缺点:用于调节恢复设备的调节设备必须在任何情况下具有恢复弹簧形式的致动件,以便当基座件的旋转速度降低时使恢复设备的滑块在径向上再次向内缩回。然而,弹簧元件形式的所述类型的致动件需要复杂的构造,这占用了旋转减振器的大量的结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化且节省结构空间构造的通用类型的旋转减振器。
发明内容
所述目的通过以下特征来实现:一种旋转减振器具有基座件、惯性质量件以及调节设备,所述基座件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惯性质量件布置在所述基座件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座件与恢复设备的恢复力反方向地旋转,可借助于所述调节设备通过作用在所述惯性质量件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征曲线的变化来调节所述恢复设备,其中,所述调节设备具有布置在所述基座件上的致动件,并且所述致动件在作用在所述致动件上的惯性力的作用下,可通过所述恢复设备的调整,相对于所述基座件绕着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具有基座件,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且可以例如结合地旋转紧固至驱动从动轴的输出侧,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基座件优选地在旋转轴线的区域中结合地旋转连接至从动轴的输出侧。基座件可以例如由大体上在径向上延伸的底座或承板形成。旋转减振器还具有布置在基座件上的惯性质量件。在这种情况下,惯性质量件可间接地或直接地布置在基座件上,例如,间接地经由以下所述的恢复装置。因此,旋转减振器还具有恢复设备,其中,惯性质量件能够克服所述恢复设备的恢复力而相对于基座件旋转。恢复设备可以例如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的弹簧装置,一个或多个弹簧元件可以用于间接地或直接地产生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的恢复力。恢复设备能够通过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征曲线的变化来进行调节。因此,例如,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征曲线的梯度可以通过对恢复设备的调节来增加或降低,从而使得恢复设备的刚度相应地增加或降低。提供了一种调节设备来对恢复设备进行调节。调节设备具有致动件,其设置在基座件上,并且在作用于致动件的惯性力的作用下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旋转,从而调节恢复设备。对应地,调节设备的致动件因此呈现为第二惯性质量件的形式。因此,调节设备的致动件利用如下事实:不管设置在基座件上的且克服恢复设备的恢复力而相对于基座件旋转的惯性质量件如何,基座件仍然都会经受(尽管较小)旋转振动。由于调节设备的致动件的惯性的缘故,在经受旋转振动的基座件的情况下,致动件能够在一个旋转方向和相对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地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旋转,从而实现对恢复设备的调节并且由此实现作用于惯性质量件恢复力的恢复力特征曲线的变化。因此,通过致动件在一个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的旋转,恢复力特征曲线能够以一种方式发生变化,例如,在其梯度减小这一意义上,而通过致动件在相对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的旋转,恢复力特征曲线能够以相对的方式发生变化,例如,在恢复力特征曲线的梯度增加这一意义上。因此,借助调节设备的致动件对恢复设备的调节在惯性作用下在两个方向上都是可能的,而从DE19907216C1得知的滑块的调节在惯性或离心力的作用下仅在一个调节方向上发生,并且在形式为弹簧元件的致动件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在另一个致动方向上发生,其中,从DE19907216C1得知的旋转减振器的形式为弹簧元件的致动件自身在惯性作用下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是不可旋转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优选实施例中,致动件可以进行锁定,以防止致动件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进行旋转。换句话说,以这种方式进行锁定的致动件不能在一个旋转方向上或者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进行旋转。这样是有利的,其原因在于,通过与基座件的旋转速度无关的致动件的锁定,可以实现作用于惯性质量件的恢复力的均匀的恢复力特征曲线。因此,例如在基座件的预定旋转速度范围中,可以通过锁定致动件来实现均匀的恢复力特征曲线。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致动件可以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致动件在一个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可旋转,而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是不可旋转的。如果在对致动件进行这种固定的情况下,基座件经受(尽管较小)旋转振动,那么,由于作用于致动件的惯性力的缘故,致动件在暂时分开的阶段中在一个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以梯度形式进行旋转,其中,固定的致动件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不可旋转这一事实具有如下效果:每次在一个旋转方向上进行旋转之后,致动件不会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底座再次旋转回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致动件进行固定,致动件仅在两个旋转方向中的一个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以梯度形式进行旋转,从而实现了作用于惯性质量件恢复力的恢复力特征曲线的目标变化,例如,恢复力特征曲线的梯度的增加或者恢复力特征曲线的梯度的减少。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有利实施例中,致动件通过对恢复设备的调节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可旋转。换句话说,通过两个端部位置进行固定,为致动件指定了最大旋转角度范围,其中,在相应的端部位置中,致动件可以优选地在一个旋转方向上或者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基座件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另一个有利实施例中,致动件在两个端部位置之间的位置处是可锁定的,从而防止致动件相对于基座件进行旋转,以便防止致动件在一个旋转方向上并且也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基座件进行旋转以及由此防止致动件在一个端部位置的方向上和另一个端部位置的方向上进行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致动件在上述端部位置之间的位置处是可固定的,从而使得致动件在一个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可旋转,而在相反的旋转方向上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基座件不可旋转。因此,为了实现所述效果,在可以呈现在致动件的端部位置之间的位置处,致动件的固定也是可能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尤其优选实施例中,致动件可以上述方式被液压锁定和/或固定。致动件的液压锁定和/或固定能力具有以下优点:旋转减振器可具有简易并且紧凑结构。另外,为了致动件的锁定和/或固定,可利用在任何情况中提供的(与旋转减振器一起布置在传动系中的其他部件的)液压布置(尤其是其的液压介质供应器),其允许与已经存在的液压部件一起简单集成至传动系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其中致动件是可液压锁定和/或固定的),调节设备具有带有气缸和导向在气缸中的活塞的液压装置,所述活塞被布置在致动件或基座件上且气缸被布置在基座件或致动件上。在此实施例中,因此例如活塞可布置在致动件上,而气缸布置在基座件上。相反地,活塞同样可布置在基座件上,而气缸设置在致动件上。然而,为了液压介质的更容易供应和排出的目的,优选的是,活塞布置在致动件上,而气缸布置在基座件上。在此处,表达“气缸”和“活塞”是以最广泛意义理解并且不会构成对它们的几何设计约束;实情是,活塞和气缸限定液压功能空间(诸如,例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的第一和/或第二腔室)并且在相互作用时具有液压活塞-气缸布置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中,液压装置的上述气缸是呈双作用气缸的形式。表达“双作用气缸”在此处是以最广泛意义理解。因此,双作用气缸还可以由两个单作用气缸形成,所述两个单作用气缸归因于它们与活塞的共同相互作用而具有双作用气缸的功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中,双作用气缸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液压装置可(例如)通过可切换定向阀(可能结合一个或两个止回阀或单向阀)移动至锁定状态中,其中防止液压介质流入和流出第一和第二腔室。因此,以此方式可以如上文已经描述的简易方式实现致动件的锁定,以防止致动件相对于基座件绕旋转轴线的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液压装置可(例如)通过可切换定向阀(可能结合一个或两个止回阀或单向阀)移动至第一致动状态中,其中液压介质可由受到惯性力的致动件排出第一腔室但不排出第二腔室。以此方式,致动件的上述固定可以特别简单方式实现使得致动件可相对于基座件绕旋转轴线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且不可相对于基座件绕旋转轴线在相反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液压装置可(例如)通过定向阀(可能结合一个或两个止回阀或单向阀)移动至第二致动状态中,其中液压介质可通过受到惯性力的致动件而排出第二腔室但不排出第一腔室。因此,以此方式,致动件可尤其易于以上述方式固定使得致动件可相对于基座件绕旋转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旋转且不可相对于基座件绕旋转轴线在相反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尤其有利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和/或第二致动状态中,液压介质可被引入至第二和/或第一腔室中。在此实施例的情况中,优选的是,可被引入至第二和/或第一腔室中的液压介质是由从第一和/或第二腔室中排出的液压介质形成。因此,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实现用于液压介质的基本上封闭区域,使得基本上不需要从外部来源主动添加另外的液压介质或另外的液压压力。以此方式,液压装置的构造大幅简化,且所述液压装置可以空间节省方式布置在旋转减振器上。然而,在此实施例中,优选的是,用于第一和第二腔室的液压介质的基本上封闭区域另外填充有来自外部来源的液压介质或液压压力或系统压力以补偿例如活塞和气缸的区域中的任何泄漏损失。然而,另外无须从外部来源供应液压介质或液压压力来实现致动件相对于基座件绕旋转轴线的旋转。这还可被称为致动件的被动致动。
如上文已经指示,恢复设备将可具有用于产生致动力的装置(例如,弹簧装置),其中所述装置的致动力可直接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使得所产生的致动力同样地构成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的恢复力。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尤其有利实施例中,恢复设备具有至少一个可枢转杠杆元件,致动力可通过所述可枢转杠杆元件传输至惯性质量件以产生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的恢复力。这首先具有以下优点:产生致动力的恢复设备的装置(例如,弹簧装置)无须直接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并且反而可被布置在旋转减振器的基座件上的某个其他位置处,从而允许用于产生致动力的装置的空间节省且更灵活布置。其次,归因于优选地呈刚性刚刚元件的形式的杠杆元件,可设置杠杆比,基于所述杠杆比,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的恢复力大于或小于由恢复设备的对应装置产生的致动力。因此可例如以目标方式通过杠杆元件的杠杆比增加恢复设备的硬度,而无需用于产生致动力的特定刚性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的尤其优选的实施例中,杠杆元件可绕着铰接点旋转,其中铰接点间接或直接地与致动件进行交互,使得通过致动件相对于围绕着旋转轴线的底座布局的旋转,所述铰接点是可调整和/或可移动的,并因此是可变化的,其中杠杆元件的杠杆比各不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调整和/或移动铰接点来以尤其简单的方式对恢复设备装置进行调整,其中作用在惯性质量件上的恢复力的恢复力特征曲线各不相同。因此,能够通过调整和/或移动杠杆元件的铰接点来以简单的方式改变恢复设备的刚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基座件上设置有突出的凸起,其可沿着位移行程移动,用于形成铰接点。因此,例如,能够对突出的凸起进行设置,使得其可沿着基座件上的引导件移动。原则上,位移行程(可能为基座件上的引导件)可具有任意的期望轮廓。然而,位移行程(可能为引导件)优选为沿着径向和/或以直线的方式延伸。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果致动件具有相对于位移行程倾斜地延伸并与突出的凸起交互的导正件,则是优选的。这种情况下的导正件还可具有偏离直线的轮廓。然而,同样能够提供直线延伸的导正件,以实现致动件相对于基座件的旋转路径与突出的凸起相对于基座件的位移路径之间的预定不变比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惯性质量件在维持其与旋转轴线之间的预定径向间隔的同时,可相对于基座件进行旋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避免惯性质量件在径向上的振动或移动,使得惯性质量件在径向上的这种振动或移动的补偿可在旋转减振器的设计中忽略,这可获得一种简化且节省空间的旋转减振器结构。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的有利实施例中,杠杆元件具有位于致动力作用点与铰接点之间的第一杠杆段和位于铰接点与恢复力作用点之间的第二杠杆段,其中能够通过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基座件的旋转来改变第一杠杆段和第二杠杆段的长度,其中杠杆比大体上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杠杆段和第二杠杆段的变化(即伸长或缩短)可通过任意的期望方式来实现;例如,所述杠杆段可,例如,具有套管形式。不管相应的设计变体如何,如上所述,杠杆段的伸长或缩短使得惯性质量件在维持其与基座件的旋转轴线之间的预定径向间隔的同时,能够相对于基座件进行旋转。本实施例还包括设计变体,在设计变体中,由于设计设置,尤其是在铰接点、致动力作用点和/或恢复力作用点的区域中的设计设置,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基座件的旋转可导致杠杆比发生轻微的改变。这种轻微变化的发生可,例如,归因于如下情况:在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基座件的旋转期间,致动力作用点沿着直线(可能为平行于径向线的直线)移动,而恢复力作用点则沿着围绕着旋转轴线的圆形路径移动。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及在其他情况下,由于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基座件的旋转,设计应当优选地进行设置,使得杠杆比的变化至多为5%,尤其优选地为至多3%或至多1%。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两个上述点(即,铰接点、致动力作用点和恢复力作用点中的两个)可利用杠杆段的长度变化而相对于杠杆元件发生位移。在此处,优选的是一方面铰接点和另一方面致动力作用点或恢复力作用点可利用杠杆段的长度变化而相对于杠杆元件发生位移,而剩余点尤其优选地不可移动地布置在杠杆元件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中,恢复设备-如上文已指示般-具有用于产生致动力(因此是弹力)的弹簧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中,用于产生致动力的弹簧装置具有彼此相对地作用于杠杆元件上的第一弹簧元件和第二弹簧元件。在此实施例中,彼此相对地作用于杠杆元件上的两个弹簧元件优选地呈压缩弹簧(可能螺旋压缩弹簧)的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杠杆元件在预装入弹簧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弹簧元件下布置在初始状态中。这具有以下优点:始终处于初始状态中的杠杆元件的旋转角范围中获得弹簧装置的特别高的硬度。在此实施例中,另外第一和第二弹簧元件优选地被预装入使得它们均在惯性质量件相对于底座部分的最大旋转角范围内施加相应的致动力于杠杆元件上。以此方式,在惯性质量件的最大旋转角范围内确保弹簧装置的硬度不断增加。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弹簧元件和第二弹簧元件各自具有径向地向外偏离基座件的旋转轴线的纵向轴线。以此方式确保旋转减振器的基座件可在旋转轴线的区域中可固定地共同联合旋转地连接至部件的外侧(例如,飞轮质量的外侧、驱动单元的外侧或扭振阻尼器的外侧),且弹簧装置的弹簧元件不会面临阻碍或约束。在此背景下,已证实弹簧元件且不仅仅是其纵向轴线与基座件的旋转轴线在径向上分隔开是有利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弹簧元件的纵向轴线沿共同直线和/或平行于旋转减振器的径向线延伸。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中,致动件和/或惯性质量件具有环形形式。以此方式,仅仅需要设置一个致动件和/或惯性质量件。因此,例如,环形形式的致动件尤其同时适用于两个或更多个恢复设备的调整。另外,致动件和/或惯性质量件的环形形式可能是归因于针对避免失衡的环形设计和多余的目标平衡。在此实施例的情况中,另外致动件优选地呈环形盘形式的形式以实现上述优点并且同样地确保旋转减振器的短轴向结构长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进一步有利实施例中,致动件是呈刚性致动件的形式和/或杠杆元件是呈刚性杠杆元件的形式。同时在刚性致动件的情况中,确保精度和目标调整而不受致动件的变形影响,刚性形式的杠杆元件确保致动力的目标且精确传输或确保致动力到作用于惯性质量件上的恢复力的转换不受杠杆元件的变形影响。
附图说明
下文将基于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杠杆元件处于初始状态中,
图2是图1的旋转减振器的部分说明,其中被示意指示的液压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中,
图3展示图2的旋转减振器,其中液压装置处于第一致动状态中,
图4示出了图2和3的旋转减振器,其中液压装置处于第二致动状态中,以及
图5示出了图2至4的旋转减振器,其中杠杆元件枢转脱离初始状态。
图1至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转减振器2的实施例。在图中,旋转减振器2的相互相反的轴向方向4、6、相互相反的径向8、10以及相互相反的旋转方向12、14(也可以被称为相互相反的圆周方向)是通过对应箭头指示,其中旋转减振器2具有在轴向方向4、6上延伸的旋转轴线16。在下文中,两个旋转方向12、14又被称为第一旋转方向12和第二旋转方向14。
具体实施方式
旋转减振器2具有可在旋转方向12、14上绕旋转轴线16旋转的基座件18。基座件18可以例如具有板状形式,其中基座件18优选地在由径向8、10跨越的平面(在此情况中,图的平面)中延伸。基座件18在旋转轴线16的区域中可以连接至传动系内的部件的输出侧或形成所述部件的输出侧,其中所述类型的部件优选地是内燃机、飞轮质量或扭振阻尼器。
惯性质量件20被布置在基座件18上。惯性质量件20具有环形形式并且在径向8的外侧处布置于基座件18上,其中惯性质量件20无须强制地被支撑在外侧22上,所述惯性质量件20被定位成在径向8的外侧最远离基座件18。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惯性质量件20在径向8、10上与所述外侧22分隔得相当开,使得惯性质量件20与基座件18的外侧22之间的此处不会发生摩擦接触。然而,或者,惯性质量件20被间接或直接支撑在外侧22上也将是可能的。惯性质量件20可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旋转以克服恢复设备24的恢复力。因此,惯性质量件20可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在第一旋转方向12和相反第二旋转方向14上旋转。在此处,惯性质量件20可相对于基座件18旋转,并同时维持相距旋转轴线16的预定径向间距r1
如可从图1中得知,旋转减振器2具有彼此相对地布置在旋转减振器2上并且在此情况中具有基本上结构类似形式的两个恢复设备24,使得下文将仅仅参考一个恢复设备24来描述恢复设备24,其中描述同样地应用于另一恢复设备24。恢复设备24具有用于产生致动力的弹簧装置26并且具有可枢转杠杆元件28,经由所述可枢转杠杆元件28,弹簧装置26的致动力可被传输至惯性质量件20以产生作用于惯性质量件20上的恢复力。
相对于基座件18,杠杆元件28可围绕铰接点30枢转。因此,相对于基座件18,围绕枢转轴可枢转的杠杆元件28在轴向方向4、6上延伸。为了这一目的,在基座件18上设置有用以形成该铰接点30的突出的凸起34,其课沿着位移行程32移动并在径向8、10上直线延伸。为形成位移行程32,可以举个例子,在基座件18上设置用于突出的凸起34的相应的引导件。该突出的凸起34在杠杆元件28内沿轴向方向4、6延伸进引导件36,其引导件在该杠杆元件28的范围的方向延伸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为细长切口形式。
杠杆元件28在致动力作用点40和致动点30之间具有第一杠杆段38,在致动力作用点40处,弹簧装置26的致动力被传送到杠杆元件28。另外,杠杆元件28具有第二杠杆段42,其在致动点30和恢复力作用点44之间延伸,其中由弹簧装置26造成的恢复力在恢复力作用点44作用于惯性质量件20。第一杠杆段38具有长度l1,然而第二杠杆段42具有长度l2。杠杆元件28因此具有杠杆比l1/l2,意思是l1除以l2
两个长度l1和l2可以是变化的,因此可增加或可减少,通过惯性质量件20相对于基座件18的旋转,如图5所示出的,对于杠杆比l1/l2基本上得以保持不变。为了这一目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首先,情况是铰接点30相对于杠杆元件28是可移动的,其在上文中已参考突出的凸起34和引导件36被描述,并且其次,致动力作用点40相对于杠杆元件28是可移动的。例如,后者在凸起46被实现,凸起46形成致动力作用点40并设置在杠杆元件28的引导件48内,其中引导件48,像引导件36一样,在杠杆元件28的范围方向延伸,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杠杆元件28内为细长切口形式。与之相反,恢复力作用点44被固定地布置在杠杆元件28上,其中杠杆元件28,在恢复力作用点44,相对于惯性质量件20围绕枢转轴是可枢转的在轴向方向4、6上延伸。
恢复设备24的弹簧装置26具有第一弹簧元件50和第二弹簧元件52。两个弹簧元件50、52为压缩弹簧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为螺旋状压缩弹簧,并且在杠杆元件上彼此相反的作用。因此,两个弹簧元件50、52每个被支撑在基座件18上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在凸起54上的一侧,和在致动力作用点40或突出的凸起46上的另一侧,其中凸起46优选地被布置在可移动滑架上(未示出),这样也可以说在恢复力作用点44或突起部分46上的支撑是间接的。
杠杆元件28在第一和第二弹簧元件50、52的预载下被布置在图1到4中所示的初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弹簧元件50、52被预载,以致相对于基座件18,两个弹簧元件50、52在杠杆元件28上施加相应的致动力超过惯性质量件20的最大旋转角度范围。换句话说,选择弹簧元件50、52的预载,以致所述预载在忽略惯性质量件20相对于基座件18的旋转度的情况下至少部分地保持不变。
第一弹簧元件50和第二弹簧元件52各自具有纵向轴线56、58,其中,纵向轴线56、58在径向8上向外偏置成与旋转减振器2的旋转轴线16相关。在此情况中,两个纵向轴线56、58沿共同直线延伸,使得还可认为纵向轴线56、58被配置成彼此对准。两个纵向轴线56、58还平行于旋转减振器2的径向线延伸。另外,不仅仅弹簧元件50、52的纵向轴线56、58在径向8上向外偏置成与旋转轴线16相关;而且,弹簧元件50、52自身也被配置成在径向8上与旋转轴线16分隔开,如径向间距r2所指示。以此方式,基座件18在旋转轴线16的区域中可共同联合旋转地连接至机动车辆中的传动系的部件的输出侧,且所述类型的连接不会被弹簧装置26阻碍或甚至阻止。
杠杆元件28是呈基本上刚性杠杆元件28的形式。然而上述杠杆比l1/l2是可变的。因此,设立恢复设备24,所述恢复设备24可进行调整以改变在恢复力作用点44处作用于惯性质量件20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这可以凭借于铰接点30或形成铰接点30的突出的凸起34相对于基座件18沿位移行程32发生位移而实现,如图3和4中所指示。可以通过旋转减振器2的调节设备60可利用作用于惯性质量件20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的变化或铰接点30或突出的凸起34沿位移行程32相对于基座件18的位移对恢复设备24进行调节,如下文将更详细地解释。
如从图2中可得知,调节设备60基本上包括液压装置62和致动件64,其中调节设备60的致动件64与图1中所示的两个恢复设备24相互作用。因此,为两个或更多个恢复设备24设置一个调节设备60或一个致动件64。致动件64是环形的,并且呈基本上刚性致动件64的形式。在此情况中,致动件64至少部分是呈环形盘状形式以确保旋转减振器2的小轴向结构长度。致动件64被布置在基座件18上并且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至少在最大旋转角范围内旋转。因此,致动件64类似地还形成惯性质量件,由于基座件18的旋转振动,所述惯性质量件可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在第一旋转方向12和第二旋转方向14上旋转,所述旋转可归属于惯性力在基座件18的旋转振动期间作用于致动件64上。
致动件64与恢复设备24或与铰接点30或形成铰接点30的凸起34相互作用,使得恢复设备24利用作用于惯性质量件20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的变化来进行调整。更精确地,致动件64与铰接点30或与形成铰接点30的突出的凸起34相互作用,使得所述铰接点或突出的凸起可通过致动件64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的旋转并利用杠杆元件28的杠杆比l1/l2的变化而调整和/或发生位移且因此改变。出于此目的,致动件64具有导正件66,其相对于位移行程32倾斜地延伸且穿过位移行程32并且与形成铰接点30的突出的凸起34相互作用。更精确地,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突出的凸起34在轴向方向4、6上延伸至导正件66中,在此情况中所述导正件66继而又呈致动件64中的长形切口的形式。导正件66具有直线形式,其中给导正件66提供偏离直线的轮廓也可能是有利的。
因此可首先说明,致动件64可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在第一旋转方向12和第二旋转方向14上在由基座件18的旋转振动产生的惯性作用下旋转,使得恢复设备24或铰接点30可在一个方向和相反方向上通过相同致动件64进行调整并可能发生位移。致动件64还可被可释放地锁定以防止致动件64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旋转,例如以实现在(例如,预定旋转速度范围中的)一个操作状态中作用于惯性质量件20上的恢复力的均匀恢复力特性曲线。在此情况中,致动件64是可锁定的,以防止致动件64相对于基座件18尤其在致动件64的两个端位置之间的位置中旋转。在此情况中,端位置指定当致动件64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旋转至第一旋转方向12上的最小程度或第二旋转方向14上的最大程度时由致动件64呈现的位置,其中所述位置在结构上可以例如通过挡块来预定义。
当致动件64未被锁定时,基座件18的旋转振动将导致以产生致动件64交替地在第一旋转方向12和第二旋转方向14上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的旋转的惯性力作用于致动件64上,使得恢复设备24也将交替地在一个作用方向和相反作用方向上调整。因此,恢复设备24将不会只在一个作用方向上以目标方式进行调整。为了允许这样做,致动件64不但以上述方式锁定,而且致动件64还可凭借于致动件64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在一个旋转方向12或14上旋转但不可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在相反旋转方向14或12上旋转而被固定在上述端位置之间的位置中。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致动件64的锁定和另外固定是具体通过液压装置62以液压方式实现,所述液压装置62将在下文参考图2至4更详细地描述。
液压装置62具有活塞-气缸布置,其中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指示两个活塞-气缸布置。情况基本上是:仅仅需要一个活塞-气缸布置,但是为了避免失衡,在旋转减振器2上设置彼此相反的两个活塞-气缸布置。个别活塞-气缸布置具有气缸68以及导向在气缸68中的活塞70。在此情况中,气缸68布置在基座件18上,而活塞70布置在致动件64上,其中颠倒布置也基本上是可行的。如可从图中得知,气缸68是呈双作用气缸68的形式,使得后者具有用于容纳液压介质(例如,液压油)的第一腔室72和第二腔室74。
液压装置62另外具有两个管路76、78,其中的管路76分配至第一腔室72中,而管路78分配至第二腔室74中。在它们远距气缸68的端部处,管路76、78通向呈定向阀的形式的控制阀80,且在其远距管路76、78的侧上通向充有系统压力的管路82。另外,在远距管路82的控制阀80的所述侧上,设置管路84,所述管路84(将管路76、78之间的管路划分为连接管路86和连接管路88)分配至所述管路中。在两个连接管路86、88中,布置有相应的止回阀90、92,其中止回阀90、92(在此情况中呈单向阀、更精确地预装入弹簧的单向阀的形式)具有相互相反的作用方向。通过控制阀80,液压装置62可被传送至锁定状态、第一致动状态和第二致动状态中以实现致动件64的上述锁定或固定,其中所述状态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解释。
图2示出了液压装置62的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中,液压介质无法经由管路76流出第一腔室72,因为液压介质被止回阀92和控制阀80两者阻止了。对应地,液压介质也无法经由管路78流出第二腔室74,因为液压介质被止回阀90和控制阀80两者阻止了。另外,在液压装置62的锁定状态中,控制阀80防止液压介质经由管路76流入第一腔室72中和经由管路78流入第二腔室74中。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管路82、84和因此系统压力的施加仅仅用于补偿第一腔室72和第二腔室74中的任何-可能泄露-引起的-压力损失,因为在所述类型的压力损失的事件中,腔室72、74内的压力可通过系统压力来补偿,这是因为在此情况中,止回阀92和/或90可由系统压力打开以补偿压力损失。如果其中腔室72、74中没有发生压力损失的系统被用作基础,那么将可能完全免于提供管路82、84或施加系统压力,因为这将不影响液压装置62的运转。在根据图2的锁定状态中,即使在基座件18的旋转振动的情况下对应的惯性力在旋转方向12或14上作用于致动件64,仍然防止致动件64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的旋转。
图3示出了液压装置62的第一致动状态。在第一致动状态中,以由于基座件18的旋转振动产生的惯性力作用的致动件64或布置在致动件64上的活塞70可将液压介质排出第一腔室72但不排出第二腔室74。排出第一腔室72的液压介质经由管路76、控制阀80、管路84、连接管路86和管路78行进至第二腔室74中,使得在第一致动状态中,液压介质可被引入至第二腔室74中。在此情况中,由于第一腔室72中的增压,止回阀90打开,使得液压介质(在此情况中,从第一腔室72排出的液压介质)可被引入至第二腔室74中。在第一致动状态中,由止回阀90和控制阀80防止来自第二腔室74的液压介质由于作用于致动件64上的惯性力而同时排出。对应地,由于基座件18的旋转振动,致动件64在旋转方向12上相对于基座件18绕旋转轴线16以步进方式在惯性作用下旋转。在此情况中,致动件64中的导正件66与铰接点30或与形成铰接点30的突出的凸出部分34相互作用,使得所述铰接点或突出的凸出部分在径向10上沿位移行程32向内发生位移。因此,杠杆元件28的杠杆比l1/l2凭借于缩短第一杠杆段38和加长第二杠杆段42而降低。因此,通过将液压装置62移动至第一致动状态中,降低恢复设备24的硬度以及作用于惯性质量件20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性曲线的梯度。为了防止恢复力特性曲线进一步变动并同时取得恢复设备24的期望硬度,液压装置62可再次通过控制阀80移动至图2中所示的锁定状态中,其中致动件64接着保持在相对于基座件18所呈现的旋转位置。
图4示出处于类似于第一致动状态的第二致动状态的液压装置62,但是在第二致动状态,由于致动件64受到由于基座件18的旋转振动引起的惯性力的作用,液压介质能从第二腔室74排出而不能从第一腔室72排出。从而,止回阀92和控制阀80防止液压介质经过管路76从第一腔室72排出。相比之下,液压介质可从第二腔室74排出,经过管路78,经过控制阀80,通过打开止回阀92经过管路84,经过连接管路88,并且经过管路76,然后引入第一腔室72。因而,致动件64在惯性作用下,以步进方式围绕着旋转轴线16相对于基座件18在第二旋转方向14上旋转。导正件66与铰接点30或者与突出的凸起34相互作用,突出的凸起34在致动件64上形成铰接点30,导正件66在这里具有使得铰接点30或者形成铰接点30的突出的凸起34沿着位移行程32在径向8上向外移动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第二杠杆段42缩短,而第一杠杆段38延长了。因而,杠杆比l1/l2增加,使得恢复设备24的刚度或者作用在惯性质量件20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征曲线梯度增加。在恢复设备24达到所希望的刚度时,液压装置62可通过控制阀80的调整再一次转移到锁定状态,在那里恢复设备24的刚度或者致动件64相对于基座件18的旋转位置由于锁定作用被保持。
参考标号列表
2旋转减振器
4轴向
6轴向
8径向
10径向
12第一旋转方向
14第二旋转方向
16旋转轴线
18基座件
20惯性质量件
22外侧
24恢复设备
26弹簧装置
28杠杆元件
30铰接点
32位移行程
34突出的凸起
36引导件
38第一杠杆段
40致动力作用点
42第二杠杆段
44恢复力作用点
46凸起
48引导件
50第一弹簧元件
52第二弹簧元件
54凸起
56纵向轴线
58纵向轴线
60调节设备
62液压装置
64致动件
66导正件
68气缸
70活塞
72第一腔室
74第二腔室
76管路
78管路
80控制阀
82管路
84管路
86连接管路
88连接管路
90止回阀
92止回阀
l1第一杠杆段的长度
l2第二杠杆段的长度
r1径向间距
r2径向间距

Claims (17)

1.一种旋转减振器(2),其具有基座件(18)、惯性质量件(20)以及调节设备(60),所述基座件(18)可围绕旋转轴线(16)旋转,所述惯性质量件(20)布置在所述基座件(18)上并且可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与恢复设备(24)的恢复力反方向地旋转,可借助于所述调节设备(60)通过作用在所述惯性质量件(20)上恢复力的恢复力特征曲线的变化来调节所述恢复设备(24),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设备(60)具有布置在所述基座件(18)上的致动件(64),并且所述致动件(64)在作用在所述致动件(64)上的惯性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绕着所述旋转轴线(16)旋转,从而调整所述恢复设备(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可锁定所述致动件(64)以防止所述致动件(64)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绕着所述旋转轴线(16)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可固定所述致动件(64)使所述致动件(64)可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绕着所述旋转轴线(16)以一个旋转方向(12;14)旋转,而不能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绕着所述旋转轴线(16)以相反的旋转方向(14;12)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64)可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绕着所述旋转轴线(16)在两端位置之间旋转,从而调整所述恢复设备(24),所述致动件(64)可锁定在所述两端位置之间的位置,从而防止所述致动件(64)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的旋转,和/或可固定在所述两端位置之间的位置,使所述致动件(64)可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绕着旋转轴线(16)以一个旋转方向(12;14)旋转,而不能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绕着所述旋转轴线(16)以相反的旋转方向(14;12)旋转。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64)可液压锁定和/或固定,所述调节设备(60)具有液压装置(62),其具有缸体(68)和在所述缸体(68)中引导的活塞(70),所述活塞(70)布置在所述致动件(64)和所述基座件(18)的其中一者上,且所述缸体(68)布置在所述基座件(18)和所述致动件(64)的其中另一者上,且所述缸体(68)的形式为双作用缸体(6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作用缸体(68)具有第一腔室(72)和第二腔室(74),且所述液压装置(62)可移动至锁定状态、第一致动状态,和/或第二致动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下,阻止液压介质进入以及离开所述第一腔室(72)和所述第二腔室(74),在第一致动状态下,液压介质可通过承受惯性力的所述致动件(64)从所述第一腔室(72)排出但不从所述第二腔室(74)排出,在所述第二致动状态下,液压介质可通过承受惯性力的所述致动件(64)从所述第二腔室(74)排出但不从所述第一腔室(72)排出,在所述第一致动状态的情况下,由从所述第一腔室(72)排出的所述液压介质形成的液压介质可引入到所述第二腔室(74),在所述第二致动状态的情况下,由从所述第二腔室(74)排出的所述液压介质形成的液压介质可引入到所述第一腔室(7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设备(24)具有至少一个可枢转杠杆元件(28),借助于所述可枢转杠杆元件(28),可将致动力传递至所述惯性质量件(20),从而产生作用于所述惯性质量件(20)上的恢复力,所述杠杆元件(28)可绕铰接点(30)枢转,所述铰接点(30)与所述致动件(64)相互作用,使得通过所述致动件(64)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绕所述旋转轴线(16)的旋转,所述铰接点可通过所述杠杆元件(28)的杠杆比(l1/l2)的变化进行调节和/或发生位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件(18)上设置有突出的凸起(34),其可沿着位移行程(32)发生位移以形成所述铰接点(30),所述位移行程(32)在径向(8、10)上直线延伸,所述致动件(64)具有导正件(66),其相对于所述位移行程(32)倾斜地延伸,或者直线延伸,且与所述突出的凸起(34)相互作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质量件(20)可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旋转,同时保持距所述旋转轴线(16)的预定径向间距(r1),和/或其中,所述杠杆元件(28)具有位于致动力作用点(40)和所述铰接点(30)之间的第一杠杆段(38),且具有位于所述铰接点(30)和恢复力作用点(44)之间的第二杠杆段(42),所述杠杆段的长度(l1、l2)可通过所述惯性质量件(20)相对于所述基座件(18)的旋转而发生改变,而所述杠杆比(l1/l2)基本保持不变,为以下情况:所述铰接点(30)、致动力作用点(40)和恢复力作用点(44)中的两个点可通过所述杠杆段(38、42)的所述长度(l1、l2)的变化相对于所述杠杆元件(28)发生位移,并且剩下的点固定不动地布置在所述杠杆元件(28)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恢复设备(24)具有用于产生所述致动力的弹簧装置(26),所述弹簧装置(26)具有第一弹簧元件(50)和第二弹簧元件(52),其彼此相对地作用于所述杠杆元件(28)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50)和所述第二弹簧元件(52)形式为压缩弹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是螺旋压缩弹簧。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元件(28)在所述第一弹簧元件(50)和所述第二弹簧元件(52)的预加载下以初始状态布置,所述第一弹簧元件(50)和所述第二弹簧元件(52)被预加载,使得两者都在所述惯性质量件(20)的最大旋转角范围内对所述杠杆元件(28)施加相应致动力。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50)和所述第二弹簧元件(52)分别具有纵向轴线(56、58),两者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16)径向向外偏离,所述纵向轴线(56、58)沿着公共直线延伸和/或平行于径向线延伸,和/或所述弹簧元件(50、52)在径向(8、10)上与所述旋转轴线(16)间隔开。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64)和/或所述惯性质量件(20)是环状的。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64)和/或所述杠杆元件(28)的形状是基本上刚性的致动件(64)和/或杠杆元件(28)。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旋转减振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64)是环形盘状的。
CN201580004153.6A 2014-01-25 2015-01-21 旋转减振器 Active CN1058998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001043.0A DE102014001043A1 (de) 2013-02-18 2014-01-25 Drehschwingungstilger
DE102014001043.0 2014-01-25
PCT/US2015/012178 WO2015112553A1 (en) 2014-01-25 2015-01-21 Rotary vibration absorb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9839A CN105899839A (zh) 2016-08-24
CN105899839B true CN105899839B (zh) 2019-03-15

Family

ID=53684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4153.6A Active CN105899839B (zh) 2014-01-25 2015-01-21 旋转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97321B1 (zh)
CN (1) CN105899839B (zh)
WO (1) WO20151125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4772A (ja) * 1991-08-12 1993-02-23 Kobe Steel Ltd 振動抑制装置
DE4209610C1 (zh) * 1992-03-25 1993-03-11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De
DE19538722C2 (de) * 1995-10-18 2003-06-12 Zf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Koppelelementen
DE19907216C1 (de) * 1999-02-19 2000-10-12 Univ Hannover Drehschwingungstilger
JP3800966B2 (ja) * 2001-02-13 2006-07-2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圧制御式制振器
JP2005299742A (ja) * 2004-04-08 2005-10-27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スプリングカップリング
DE102008017352A1 (de) * 2007-09-10 2009-03-12 Magna Powertrain Ag & Co Kg Zweimassenschwungrad
DE102008059236A1 (de) * 2007-12-19 2009-06-25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Schwingungstilger
DE102010054303A1 (de) * 2009-12-17 2011-06-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91074 Zweimassenschwungr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12553A1 (en) 2015-07-30
CN105899839A (zh) 2016-08-24
EP3097321A4 (en) 2017-11-29
EP3097321A1 (en) 2016-11-30
EP3097321B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773B (zh) 旋转惯性质量减震器
JP6259722B2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CN106460989A (zh) 用于运动阻尼的装置
CN107407060B (zh) 用于捣固轨道的轨枕的捣固单元
EP3093521B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for vehicle body
JP5185438B2 (ja) ねじり振動ダンパー
CN107429790B (zh) 离心摆和驱动系统
CN108474297A (zh) 用于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连杆
CN101883977A (zh) 带有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可变振幅的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的检测仪器
EP2503180A2 (en) Rotary damper
CN106151367B (zh) 车辆减震装置
CN102644690A (zh) 使用磁性形状记忆材料的实时可变阻尼模块
CN105899839B (zh) 旋转减振器
SE1651237A1 (en) Hydraulic damping appliance
TW577964B (en) Tensioner
EP2169258B1 (de)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CN107787277A (zh) 用于车辆的弹性的底盘导杆
JP7014905B2 (ja) ねじり振動減衰器またはねじり振動吸振器
CN103089418B (zh) 用于减小发动机转矩波动的装置
CN101094994A (zh) 与振荡器气缸相连的装置
JP2011190875A (ja) 可変絞り装置
CN105899310A (zh) 旋转减振器
RU2008100056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закрывания дверей
Zaluski Influence of the position of the swash plate rotation axis on the volumetric efficiency of the axial pistons pumps
US312709A (en) William 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