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9122B -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99122B CN105899122B CN201580004381.3A CN201580004381A CN105899122B CN 105899122 B CN105899122 B CN 105899122B CN 201580004381 A CN201580004381 A CN 201580004381A CN 105899122 B CN105899122 B CN 1058991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nction
- type endoscope
- capsule type
- endoscope device
- described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1—Capsule endoscopes for imag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 A61B1/0000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of control sign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11—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 A61B1/00016—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signal transmission using wireless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 A61B1/00027—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power suppl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02—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 A61B1/00025—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 A61B1/00027—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power supply
- A61B1/0002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end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power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power supply externally powered, e.g. wireles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5—Control thereof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G02B23/2476—Non-opt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mountings, sup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picking-up images in sites, inaccessible due to their dimensions or hazardous conditions, e.g. endoscopes or borescop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被导入到被检体来获取该被检体内的体内信息并将该体内信息发送到外部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具备:共用线圈(29),其能够发送和接收电波且能够实现多个功能;功能切换部(27),其对共用线圈(29)的功能进行切换;以及切换控制部(28),其能够在规定的定时利用功能切换部(27)来切换共用线圈(29)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导入被检体并在被检体的体腔内移动来获取被检体的信息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内窥镜领域,已知一种在形成为能够导入患者等被检体的消化道内的大小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在胶囊形状的壳体内内置有摄像功能、无线通信功能等。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在从被检体的口被吞入后,一边通过蠕动运动等在消化道内等被检体内部移动,一边依次拍摄被检体内部来生成图像数据,并依次对该图像数据进行无线发送。
在这种胶囊型内窥镜装置中,为了实现小型化,已知一种使用交流起动器线圈来代替簧片开关的技术,该簧片开关是在置于磁场中的状态下触点打开的电源开关(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9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图像发送用的无线用天线与作为电源开关的交流起动器线圈的电波的相互干扰,必须将无线用天线和交流起动器线圈相分离地配置在壳体内,阻碍了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被导入到被检体来获取该被检体内的体内信息并将该体内信息发送到外部,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共用线圈,其能够发送和接收电波,能够实现多个功能;功能切换部,其对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进行切换;以及切换控制部,其在规定的定时利用所述功能切换部来切换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多个功能是以下功能中的两个以上功能:发送所述体内信息的发送功能;接收来自外部的电波来使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起动或停止的接收功能;接收来自外部的电波来向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供电的供电功能;以及通过产生交流磁场来使外部设备探测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位置位置探测功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具备摄像部,该摄像部对摄像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该摄像区域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切换控制部基于由所述摄像部生成所述图像数据的定时,利用所述功能切换部来切换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还具备记录部,该记录部记录由所述摄像部生成的所述图像数据,其中,所述切换控制部基于向所述记录部记录了规定的数据量的所述图像数据的定时,利用所述功能切换部来切换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切换控制部在由所述摄像部生成所述图像数据的每一帧的期间内,利用所述功能切换部依次切换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部是多个像素二维状地排列而成的,各像素通过接收光并进行光电转换来分别生成所述图像数据,所述切换控制部在从所述摄像部中的一行所述像素读出所述图像数据的每一行期间内,利用所述功能切换部依次切换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在所述一行期间内,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为所述接收功能的时间比将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为所述发送功能的时间与从接收到来自外部的电波起至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起动或停止为止的时间相加而得到的时间长。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部是将多个像素二维状排列而成的,各像素通过接收光并进行光电转换来分别生成所述图像数据,所述切换控制部每隔所述摄像部中的规定的行,利用所述功能切换部依次切换所述共用线圈的功能。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摄像部具有拍摄互不相同的视野区域的第一摄像部和第二摄像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发挥以下效果:利用一个共用线圈进行电波的发送和接收,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各图只是将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以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的程度概要地示出。即,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各图中例示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关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示了包括处理装置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该处理装置从被导入到被检体的体内来拍摄被检体的体内图像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接收无线信号并显示被检体的体内图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对同一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1具备: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其对被检体100内的体内图像进行拍摄;接收天线单元3,其接收从被导入到被检体100内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发送的无线信号;接收装置4,接收天线单元3装卸自如地连接于该接收装置4,该接收装置4对由接收天线单元3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并进行记录或显示;起动器5,其用于使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起动或停止;以及图像处理装置6,其对与由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拍摄到的被检体100内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进行处理和/或显示。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具有对被检体100内进行拍摄的摄像功能和向接收天线单元3发送体内信息的无线通信功能,该体内信息包含对被检体100内进行拍摄而得到的图像数据。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通过被吞入被检体100内而经过被检体100内的食道,通过消化管腔的蠕动运动而在被检体100的体腔内移动。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一边在被检体100的体腔内移动一边以微小的时间间隔、例如0.5秒间隔逐次对被检体100的体腔内进行拍摄,生成拍摄到的被检体100内的图像数据并将该图像数据依次发送到接收天线单元3。此外,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详细结构后述。
接收天线单元3具备接收天线3a~3h。接收天线3a~3h从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接收无线信号并将该无线信号发送到接收装置4。接收天线3a~3h使用环形天线构成,被配置在被检体100的体外表面上的规定位置处,例如被配置在与作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经过路径上的被检体100内的各脏器对应的位置处。
接收装置4对从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经由接收天线3a~3h发送的无线信号中包含的被检体100内的图像数据进行记录或者显示与被检体100内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接收装置4将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位置信息及表示时间的时间信息等与经由接收天线3a~3h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相关联地进行记录。在由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进行检查的期间、例如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从被检体100的口被导入后经过消化管内而从被检体100内被排出为止的期间,该接收装置4以收纳于接收装置保持件(未图示)的方式由被检体100携带。在由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进行的检查结束后,从被检体100卸下接收装置4,将接收装置4与图像处理装置6连接,以传送从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等。
起动器5输出用于驱动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起动信号和用于使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停止的停止信号。具体地说,起动器5通过产生磁场来使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起动或停止。通过操作未图示的开关,起动器5产生磁场或使磁场停止。
图像处理装置6显示与经由接收装置4获取到的被检体100内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图像处理装置6具备从接收装置4读取图像数据等的托架61以及键盘、鼠标等操作输入设备62。托架61在被安装了接收装置4时,从接收装置4获取图像数据、与该图像数据相关联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以及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识别信息等关联信息,并将获取到的各种信息传送到图像处理装置6。操作输入设备62受理由用户进行的输入。用户对操作输入设备62进行操作,并且一边观看由图像处理装置6依次显示的被检体100内的图像一边观察被检体100内部的生物体部位、例如食道、胃、小肠以及大肠等,来诊断被检体100。并且,用户通过对操作输入设备62进行操作来使起动器5产生磁场,由此进行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起动或停止。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结构〕
接着,对在图1中说明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2所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具备摄像部21、照明部22、信号处理部23、记录部24、电源控制部25、电池26、功能切换部27、切换控制部28以及共用线圈29。
摄像部21具有使光学图像成像的光学系统和CCD(Charge Coupled Devi 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是将多个像素二维状地排列而成的,各像素通过接收由该光学系统在受光面上形成的光学图像并对该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被检体100的体内图像数据。摄像部21在信号处理部23的控制下,以规定的帧频、例如2fps对被检体100的摄像区域进行拍摄,并生成被检体100内的图像数据。
照明部22在信号处理部23的控制下,与摄像部21的帧频同步地向被检体100内照射照明光。照明部22使用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来实现。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中内置有形成有分别驱动摄像部21和照明部22的驱动电路等的电路基板(未图示),摄像部21和照明部22以使视野从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一端侧朝向外侧的状态被固定于该电路基板。
信号处理部23控制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各部。另外,信号处理部23通过对从摄像部21输出的模拟的图像数据进行A/D转换来生成数字的图像数据,并对该图像数据进行规定的信号处理。
记录部24暂时性地记录表示由信号处理部23执行的各种动作的程序以及在信号处理部23中被实施了信号处理的图像数据。另外,记录部24记录用于识别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识别信息。
电源控制部25基于从后述的功能切换部27输入的信号来控制电池26的起动或停止。
电池26在电源控制部25的控制下对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内的各部供给电源。此外,电池26中包含纽扣电池等一次电池或二次电池以及将从纽扣电池供给的电力进行升压等的电源电路(未图示)。
功能切换部27在切换控制部28的控制下对共用线圈29的功能进行切换。功能切换部27使用多个电路来构成,在切换控制部28的控制下,根据电波的发送或接收来切换频率,由此使共用线圈29执行预先设定的多个功能。例如,在发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功能切换部27通过切换为规定的频率来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
切换控制部28在规定的定时利用功能切换部27来切换共用线圈29的功能。具体地说,切换控制部28基于由摄像部21生成图像数据的定时使功能切换部27切换共用线圈29的功能。
共用线圈29能够发送和接收电波,能够实现多个功能。在此,多个功能是如下功能:向外部发送图像数据(体内信息)的发送功能及从起动器5接收电波来使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起动或停止的接收功能;接收来自外部的电波来对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电池26进行供电的供电功能;以及使外部设备探测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位置的位置探测功能。例如,共用线圈29发送从信号处理部23输入的图像数据、或者接收与从起动器5产生的交流磁场相应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起动信号或停止信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为了简化说明,关于共用线圈29的功能,对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进行说明。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由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执行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由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3中,图3的(a)表示与由起动器5输出的交流磁场相应的起动信号和停止信号的定时,图3的(b)表示共用线圈29的动作定时,图3的(c)表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动作定时。另外,在图3中,横轴表示时间。
如图3所示,首先,在共用线圈29的功能为接收功能且处于从起动器5接收信号的起动期间(时间t1~时间t4)的情况下,在从起动器5输出了起动信号时(时间t1),切换控制部28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起动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起动(时间t2)。其结果,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起动。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时间t3)。
之后,摄像部21开始对摄像区域进行拍摄,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将由摄像部21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共用线圈29(时间t4)。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在图像数据的发送完成后(时间t5),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起动期间)(时间t5)。在该情况下,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对摄像区域进行照射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时间t6)。
之后,摄像部21开始对摄像区域进行拍摄,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将由摄像部21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共用线圈29(时间t7)。在该情况下,在从起动器5输出了停止信号时(时间t8),切换控制部28在由共用线圈29发送图像数据的发送期间(时间t7~时间t9)结束后(时间t9),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从起动器5接收信号的接收功能(时间t9)。此时,功能切换部2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从起动器5接收到的停止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停止(时间t9)。这样,将一帧期间内摄像部21未进行拍摄的期间(例如时间t5~时间t7)设为接收来自起动器5的信号的起动期间(接收功能),由此能够利用一个共用线圈29兼任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能够省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中的物理构件,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1,切换控制部28基于摄像部21的图像数据的生成定时,利用功能切换部27对共用线圈29的功能进行切换,因此能够利用一个共用线圈29来进行图像数据的发送和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起动或停止,因此能够实现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1,使一个共用线圈29兼任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因此能够防止互相干扰,能够减少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壳体内的配置的限制条件。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使一个共用线圈29兼任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因此部件数减少,由此能够减少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组装工时,因此能够削减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果是在一帧期间或一帧内的起动期间内,则起动器5可以通过输出规定的图案、例如使接通和断开以规定的间隔重复的脉冲状的图案来进行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起动或停止。由此,能够防止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误动作。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相同的结构,但所执行的动作不同。具体地说,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在一帧期间内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但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在一行期间内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因此,以下仅说明由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动作〕
图4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4中,图4的(a)表示由起动器5输出的起动信号和停止信号的定时,图4的(b)表示共用线圈29的动作定时,图4的(c)表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动作定时。另外,在图4中,横轴表示时间。
如图4所示,首先,在共用线圈29的功能为接收功能且处于起动期间(时间t10~时间t15)的情况下,在从起动器5输出了起动信号时(时间t11),功能切换部2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起动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起动(时间t12)。其结果,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开始驱动。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时间t13),摄像部21按每一行进行从一行像素读出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14)。在该行读出期间(时间t14~时间t15),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将从摄像部21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共用线圈29(时间t15~时间t16)。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16~时间t17)。在该起动期间(接收期间)内(时间t16~时间t17),摄像部21从下一行进行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16~时间t18)。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将从摄像部21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共用线圈29(时间t17~时间t18)。在该图像发送期间(时间t17~时间t18)内从起动器5输出了停止信号时(时间t17),切换控制部28在共用线圈29对一行的图像数据的发送结束之后,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18)。此时,功能切换部2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从起动器5接收到的停止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停止。在该情况下,切换控制部28进行设定,使得在一行期间内,共用线圈29的功能为接收功能的时间(时间t16~时间t17)比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为发送图像的发送功能的时间(时间t17~时间t18)与从接收到来自外部的电波起至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起动或停止为止的时间(时间t18~时间t19)相加而得到的时间长。由此,用户无需留意摄像部21的摄像定时,而能够在任意的定时进行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起动和停止。即,切换控制部28将接收功能的时间设定为用户意识不到的程度的时间。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从摄像部21读出图像数据的一行期间内,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因此用户能够在任意的定时进行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起动和停止。
(实施方式3)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相同的结构,但所执行的动作不同。具体地说,上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在摄像部21进行读出之后立即利用共用线圈29发送一行的图像数据,但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是在将一行的图像数据暂时性地记录于记录部之后立即进行发送。因此,以下仅说明由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动作〕
图5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5中,图5的(a)表示由起动器5输出的起动信号和停止信号的定时,图5的(b)表示共用线圈29的动作定时,图5的(c)表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动作定时,图5的(d)表示记录部24的记录定时。另外,在图5中,横轴表示时间。
如图5所示,首先,在共用线圈29的功能为接收功能且处于起动期间(时间t21~时间t28)的情况下,在从起动器5输出了起动信号时(时间t22),功能切换部2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起动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起动(时间t23)。其结果,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开始驱动。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时间t24),摄像部21按每一行进行从蓄积有电荷的像素读出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25)。
之后,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将从摄像部21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暂时性地记录于记录部24的暂时记录(时间t26)。
接着,摄像部21开始从下一行进行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27)。
之后,在向记录部24暂时性地记录了一行的数据量的图像数据时(时间t28),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将记录部24中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在时间t25~时间t27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共用线圈29(时间t28)。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29),摄像部21从下一行进行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29),并且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将从摄像部21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在时间t27~时间t29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暂时性地记录于记录部24的暂时记录(时间t28)。
之后,当完成向记录部24暂时记录一行的图像数据时(时间t30),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将记录部24中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在时间t27~时间t29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共用线圈29(时间t30)。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摄像部21从下一行进行图像数据的行读出,并且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将从摄像部21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暂时性地记录于记录部24的暂时记录(时间t31)。
接着,当完成向记录部24暂时记录一行的图像数据时(时间t32),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将记录部24中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在时间t29~时间t31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共用线圈29(时间t32)。在该图像数据的发送期间(时间t32~时间t33)从起动器5输出了停止信号的情况下,共用线圈29未切换为接收功能,因此无法接收来自起动器5的停止信号。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在传送图像数据后(时间t33)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在该情况下,功能切换部2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停止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停止(时间t34)。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3,即使在从摄像部21读出一行的图像数据的期间,也能够利用一个共用线圈29来进行图像数据的发送和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起动或停止,因此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进一步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一行期间内将功能切换部27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但也可以在一帧期间内切换为接收功能和发送功能。
(实施方式4)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相同的结构,但所执行的动作不同。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在每一行期间内将共用线圈的功能依次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供电功能、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功能中的任一功能。因此,以下仅说明由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动作〕
图6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6中,图6的(a)表示由起动器5输出的起动信号和停止信号的定时,图6的(b)表示共用线圈29的动作定时,图6的(c)表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动作定时。另外,在图6中,横轴表示时间。
如图6所示,首先,在共用线圈29的功能为接收功能且处于起动期间(时间t41~时间t45)的情况下,在从起动器5输出了起动信号时(时间t42),功能切换部2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起动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起动(时间t43)。其结果,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开始驱动。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时间t44)。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用于探测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位置的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45)。具体地说,电源控制部25通过功能切换部27使电流从电池26施加于共用线圈29以产生交流磁场,由此使位置被外部的位置探测装置探测。此时,摄像部21按每一行进行从一行的像素读出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45)。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时间t47),该供电功能是将从外部发送的电波转换为电力来向电池26供电的功能。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起动期间)(时间t48)。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开始发送从摄像部21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时间t49)。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50)。此时,摄像部21开始从下一行进行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50)。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时间t51)。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52)。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开始发送从摄像部21读出的一行的图像数据(时间t53)。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54)。此时,摄像部21开始从下一行进行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54)。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时间t55)。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56)。在该起动期间从起动器5输出了停止信号的情况下(时间t5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停止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停止(时间t58)。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4,能够利用一个共用线圈29兼任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供电功能以及位置探测功能,因此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进一步小型化。
(实施方式5)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相同的结构,但所执行的动作不同。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每隔摄像部中的规定行将共用线圈的功能依次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供电功能、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功能中的任一功能。因此,以下仅说明由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动作〕
图7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7中,图7的(a)表示由起动器5输出的起动信号和停止信号的定时,图7的(b)表示共用线圈29的动作定时,图7的(c)表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动作定时,图7的(d)表示记录部24的记录定时。另外,在图7中,横轴表示时间。
如图7所示,首先,在共用线圈29的功能为接收功能且处于起动期间(时间t61~时间t65)的情况下,在从起动器5输出了起动信号时(时间t62),功能切换部2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起动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起动(时间t63)。其结果,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开始驱动。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时间t64)。
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用于探测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位置的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65)。具体地说,电源控制部25通过功能切换部27使电流从电池26施加于共用线圈29以产生交流磁场,由此使位置被外部的位置探测装置探测。此时,摄像部21按每一行进行从一行的像素读出图像数据的行读出(时间t65)。
接着,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规定的行、例如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该供电功能是将从外部发送的电波转换为电力来向电池26供电的功能(时间t66)。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暂时性地记录从摄像部21读出的10行的图像数据的暂时记录(时间t66)。
之后,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起动期间)(时间t67)。
接着,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开始发送记录部24中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在时间t66~时间t67读出的图像数据)(时间t68)。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暂时性地记录从摄像部21读出的10行的图像数据的暂时记录(时间t67~时间t68的图像数据)(时间t68)。
之后,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69)。
接着,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时间t70)。
之后,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71)。
接着,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开始发送记录部24中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在时间t67~时间t70读出的图像数据)(时间t72)。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暂时性地记录从摄像部21读出的10行的图像数据的暂时记录(时间t71~时间t72的图像数据)(时间t72)。
之后,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73)。
接着,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时间t74)。
之后,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75)。
接着,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并且开始发送记录部24中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在时间t71~时间t74读出的图像数据)(时间t76)。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暂时性地记录从摄像部21读出的10行的图像数据暂时记录(时间t75~时间t76的图像数据)(时间t76)。
之后,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77)。
接着,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时间t78)。
之后,在从摄像部21读出的行经过了10行之后,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80)。在该起动期间从起动器5输出了停止信号的情况下(时间t79),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停止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停止(时间t80)。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5,利用一个共用线圈29,在每经过摄像部21中的规定行时对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供电功能以及位置探测功能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进一步小型化。
此外,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5,切换控制部28每隔摄像部21中的10行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依次切换为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供电功能以及位置探测功能,但能够适当设定切换的行数,例如也可以每隔5行、每隔20行或每隔25行切换共用线圈29的功能。
(实施方式6)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相同的结构,但所执行的动作不同。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在每隔摄像部的一帧期间将共用线圈的功能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供电功能、接收功能以及发送功能中的任一功能。因此,以下仅说明由本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执行的动作。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动作〕
图8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执行的动作的时序图。在图8中,图8的(a)表示由起动器5输出的起动信号和停止信号的定时,图8的(b)表示共用线圈29的动作定时,图8的(c)表示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动作定时,图8的(d)表示记录部24的记录定时。另外,在图8中,横轴表示时间。
如图8所示,首先,在共用线圈29的功能为接收功能且处于从起动器5接收信号的起动期间(时间t80~时间t83)的情况下,在从起动器5输出了起动信号时(时间t81),切换控制部28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起动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起动(时间t82)。其结果,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起动。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83)。之后,摄像部21开始对摄像区域进行拍摄(时间t84)。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时间t85)。在该情况下,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并且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暂时性地记录从摄像部21读出的一帧的图像数据的暂时记录(时间t85)。之后,摄像部21开始进行拍摄(时间t86)。
接着,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并且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时间t87)。之后,摄像部21开始对摄像区域进行拍摄(时间t88)。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发送功能(时间t89)。在该情况下,共用线圈29开始发送记录部24中暂时记录的图像数据(在时间t85~时间t89读出的图像数据)(时间t89)。之后,摄像部21开始对摄像区域进行拍摄(时间t90)。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位置探测功能(时间t91)。在该情况下,信号处理部23开始进行暂时性地记录从摄像部21读出的图像数据的暂时记录(时间t91)。之后,摄像部21开始对摄像区域进行拍摄(时间t92)。
接着,摄像部21开始进行由照明部22向摄像区域照射照明光并接收反射回的反射光的曝光,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供电功能(时间t93)。之后,摄像部21开始对摄像区域进行拍摄(时间t94)。在该情况下从起动器5输出了停止信号时(时间t95),由切换控制部28利用功能切换部27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切换为接收功能(时间t96),此时,功能切换部27向电源控制部25输出由共用线圈29接收到的来自起动器5的停止信号。由此,电源控制部25使电池26停止(时间t96)。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6,切换控制部28每隔摄像部21的一帧期间将一个共用线圈29的功能依次切换为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供电功能以及位置探测功能,因此能够使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进一步小型化。
此外,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6,切换控制部28每隔摄像部21的一帧期间将共用线圈29的功能依次切换为接收功能、发送功能、供电功能以及位置探测功能,但能够适当设定切换的帧期间,例如也可以每隔两帧期间或每隔五帧期间切换共用线圈29的功能。
(变形例)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变形例进行说明。上述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是只能拍摄一个摄像区域的结构(单镜头形式),但本实施方式1~6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能够对互不相同的视野区域进行拍摄(双镜头形式)。因此,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胶囊型内窥镜的结构〕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6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9所示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a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的结构以外,还具备摄像部21a和照明部22a。
摄像部21a具有与上述摄像部21相同的结构,在信号处理部23的控制下生成被检体100内的体内图像数据,并将该体内图像数据输出到信号处理部23。
照明部22a具有与上述照明部22相同的结构,在信号处理部23的控制下,与摄像部21a的帧频同步地向被检体100内照射照明光。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1~6所涉及的变形例,即使在胶囊型内窥镜装置2a的壳体内还设置有摄像部21a和照明部22a,壳体内的物理空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一个共用线圈29兼任多个功能来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这样,本发明能够包含未在此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能够在由权利要求书确定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等。
附图标记说明
1:胶囊型内窥镜系统;2、2a:胶囊型内窥镜装置;3:接收天线单元;3a~3h:接收天线;4:接收装置;5:起动器;6:图像处理装置;21,21a:摄像部;22、22a:照明部;23:信号处理部;24:记录部;25:电源控制部;26:电池;27:功能切换部;28:切换控制部;29:共用线圈;61:托架;62:操作输入设备;100:被检体。
Claims (10)
1.一种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被导入到被检体,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其对所述被检体内进行拍摄,生成所述被检体内的图像数据并读出该图像数据;
共用线圈,其发送或接收电波,能够实现多个功能;
功能切换部,其对所述共用线圈的图像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进行切换,该图像发送功能是所述共用线圈借助所述电波将所述图像数据发送到外部的功能,该接收功能是接收从外部施加的所述电波来使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起动或停止的功能;以及
切换控制部,其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摄像部结束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的定时从所述接收功能切换为所述图像发送功能,
其中,所述功能切换部还对供电功能和位置探测功能进行切换,该供电功能是所述共用线圈接收来自外部的所述电波来向所述胶囊型内窥镜装置供电的功能,该位置探测功能是通过使所述共用线圈产生所述电波来使外部设备探测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位置的功能,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摄像部开始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的定时从所述图像发送功能切换为所述接收功能、所述供电功能和所述位置探测功能中的某一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摄像部开始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的定时从所述图像发送功能切换为所述接收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摄像部结束一帧的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的定时从所述接收功能切换为所述图像发送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摄像部结束一行的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的定时从所述接收功能切换为所述图像发送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读出所述一行的所述图像数据的期间内,所述共用线圈为所述接收功能的时间比将所述共用线圈为所述图像发送功能的时间与从接收到来自外部的所述电波起至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起动或停止为止的时间相加而得到的时间长。
6.一种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被导入到被检体,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摄像部,其对所述被检体内进行拍摄,生成所述被检体内的图像数据并读出该图像数据;
记录部,其记录由所述摄像部读出的所述图像数据;
共用线圈,其发送或接收电波,能够实现多个功能;
功能切换部,其对所述共用线圈的图像发送功能和接收功能进行切换,该图像发送功能是所述共用线圈借助所述电波将所述图像数据发送到外部的功能,该接收功能是接收从外部施加的所述电波来使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起动或停止的功能;以及
切换控制部,其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记录部结束所述图像数据的记录的定时从所述接收功能切换为所述图像发送功能,
其中,所述功能切换部还对供电功能和位置探测功能进行切换,该供电功能是所述共用线圈接收来自外部的所述电波来向所述胶囊型内窥镜装置供电的功能,该位置探测功能是通过使所述共用线圈产生所述电波来使外部设备探测该胶囊型内窥镜装置的位置的功能,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摄像部开始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的定时从所述图像发送功能切换为所述接收功能、所述供电功能和所述位置探测功能中的某一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摄像部开始所述图像数据的读出的定时从所述图像发送功能切换为所述接收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记录部开始所述图像数据的记录的定时从所述图像发送功能切换为所述接收功能、所述供电功能和所述位置探测功能中的某一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记录部结束规定的帧的所述图像数据的记录的定时从所述接收功能切换为所述图像发送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胶囊型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控制部对所述功能切换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记录部结束规定的行的所述图像数据的记录的定时从所述接收功能切换为所述图像发送功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09010 | 2014-05-27 | ||
JP2014109010 | 2014-05-27 | ||
PCT/JP2015/055202 WO2015182186A1 (ja) | 2014-05-27 | 2015-02-24 |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99122A CN105899122A (zh) | 2016-08-24 |
CN105899122B true CN105899122B (zh) | 2018-09-07 |
Family
ID=54698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04381.3A Active CN105899122B (zh) | 2014-05-27 | 2015-02-24 |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317002A1 (zh) |
EP (1) | EP3150102A4 (zh) |
JP (1) | JP5930254B2 (zh) |
CN (1) | CN105899122B (zh) |
WO (1) | WO201518218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03567B (zh) * | 2018-04-27 | 2021-06-08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磁体与“麦芒”仿生联合动力下行逆向结肠检查的装置 |
CN211743378U (zh) * | 2020-04-09 | 2020-10-23 | 深圳市资福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镜头胶囊内窥镜的天线结构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47749A (zh) * | 2005-02-03 | 2005-08-03 |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双工多通道智能胶囊无线内窥镜系统 |
JP2005342083A (ja) * | 2004-06-01 | 2005-12-15 | Olympus Corp | カプセル型通信システム、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及び生体情報受信装置 |
CN101254102A (zh) * | 2003-10-27 | 2008-09-03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胶囊型医疗装置 |
CN102186397A (zh) * | 2008-11-28 | 2011-09-14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位置检测系统和位置检测方法 |
CN202699138U (zh) * | 2012-05-10 | 2013-01-30 | 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可定位胶囊内窥镜系统 |
CN103402419A (zh) * | 2010-12-08 | 2013-11-20 | 基文影像公司 | 磁性地可操作的体内设备 |
CN103654691A (zh) * | 2013-12-27 | 2014-03-26 | 上海交通大学 | 胃肠道癌前病变无创诊查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14182B2 (en) * | 2003-04-25 | 2007-05-08 | Olympus Corporation | Wireless in-vivo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body-insertable device, and external device |
JP4445733B2 (ja) * | 2003-09-08 | 2010-04-0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および無線型被検体内情報取得システム |
JP4414725B2 (ja) * | 2003-10-28 | 2010-02-1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 |
US8449458B2 (en) * | 2005-02-25 | 2013-05-28 | Olympus Corporation | Body-insertable apparatus and radio in-vivo information acquiring system |
JP5269348B2 (ja) * | 2007-05-21 | 2013-08-2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位置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
JP5265139B2 (ja) * | 2007-06-13 | 2013-08-14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体内画像取得システム |
JP2010240104A (ja) * | 2009-04-03 | 2010-10-28 | Olympus Corp | 体内観察システム、該体内観察システムの駆動方法 |
JP5489513B2 (ja) * | 2009-04-08 | 2014-05-1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体内観察システムおよび体内観察システムの駆動方法 |
US20130110203A1 (en) * | 2011-10-27 | 2013-05-02 | Boston Scientific Neuromodulation Corporation | Managing a Multi-function Coil in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ing an Optical Switch |
JP6091118B2 (ja) * | 2012-09-11 | 2017-03-0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システム |
JP6033032B2 (ja) * | 2012-10-09 | 2016-11-3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撮像表示システム |
-
2015
- 2015-02-24 CN CN201580004381.3A patent/CN105899122B/zh active Active
- 2015-02-24 WO PCT/JP2015/055202 patent/WO201518218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2-24 JP JP2015543974A patent/JP593025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2-24 EP EP15799861.8A patent/EP315010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
- 2016-07-08 US US15/205,325 patent/US201603170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4102A (zh) * | 2003-10-27 | 2008-09-03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胶囊型医疗装置 |
JP2005342083A (ja) * | 2004-06-01 | 2005-12-15 | Olympus Corp | カプセル型通信システム、カプセル型医療装置及び生体情報受信装置 |
CN1647749A (zh) * | 2005-02-03 | 2005-08-03 |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双工多通道智能胶囊无线内窥镜系统 |
CN102186397A (zh) * | 2008-11-28 | 2011-09-14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位置检测系统和位置检测方法 |
CN103402419A (zh) * | 2010-12-08 | 2013-11-20 | 基文影像公司 | 磁性地可操作的体内设备 |
CN202699138U (zh) * | 2012-05-10 | 2013-01-30 | 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可定位胶囊内窥镜系统 |
CN103654691A (zh) * | 2013-12-27 | 2014-03-26 | 上海交通大学 | 胃肠道癌前病变无创诊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317002A1 (en) | 2016-11-03 |
WO2015182186A1 (ja) | 2015-12-03 |
CN105899122A (zh) | 2016-08-24 |
EP3150102A4 (en) | 2018-01-24 |
JP5930254B2 (ja) | 2016-06-08 |
JPWO2015182186A1 (ja) | 2017-04-20 |
EP3150102A1 (en) | 2017-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422679B2 (ja) | カプセル内視鏡およびカプセル内視鏡システム | |
KR100743332B1 (ko) | 캡슐 내시경 및 캡슐 내시경 시스템 | |
US104029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oscope with distance measuring for object scaling | |
CN102860810A (zh) | 一种医用磁性胶囊内窥镜系统 | |
JP6049951B2 (ja) |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 |
JP2006288832A (ja) |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及び被検体内導入装置の作製方法 | |
Fontana et al. | An innovative wireless endoscopic capsule with spherical shape | |
CN105899122B (zh) | 胶囊型内窥镜装置 | |
WO2007029820A1 (ja) |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 | |
WO2015182185A1 (ja) |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装置 | |
JP6132984B2 (ja) | カプセル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撮像方法 | |
US10939037B2 (en) | Capsule endoscope, receiving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of capsule endoscope,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 |
JP2008067909A (ja) | カプセル内視鏡システム | |
CN106163365B (zh) | 胶囊型医疗装置引导系统 | |
WO201814006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doscope with distance measuring for object scaling | |
JP2013000340A (ja) | 生体情報取得システム及び生体情報取得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JP5815166B1 (ja) | カプセル型内視鏡装置 | |
JP6275344B1 (ja) | 動き判定装置、被検体内導入装置、動き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6288831A (ja) | 被検体内導入装置 | |
Covi et al. | Miniaturized digital camera system for disposable endoscopic applications | |
JP2016077683A (ja) | 受信装置およびカプセル型内視鏡システム | |
EP3173010A1 (en) | Passive capsule type endoscope for the intestine | |
KR20170048987A (ko) | 가변 프레임 레이트를 갖는 무선 캡슐 내시경 및 그의 이미지 전송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