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6144A - 端子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96144A CN105896144A CN201610082092.1A CN201610082092A CN105896144A CN 105896144 A CN105896144 A CN 105896144A CN 201610082092 A CN201610082092 A CN 201610082092A CN 105896144 A CN105896144 A CN 1058961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head
- retention tab
- connects
- connect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8—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with identically-shaped contact, e.g. for hermaphroditic coup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耐振动性优异的端子连接构造。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构造是将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彼此相向连接的端子连接构造。第1连接端子具备:第1基材;第1弹性片,从第1基材延伸成悬臂状,在前端侧具有第1头部,能在第1方向上弹性变形;第1保持片,与第1弹性片之间设置第1间隙而在第1方向上并置。第2连接端子具备:第2基材;第2弹性片,从第2基材延伸成悬臂状,在前端侧具有第2头部,能在第1方向上弹性变形;第2保持片,与第2弹性片之间设置第2间隙而在第1方向上并置。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构造,使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相向,将第1头部嵌合于第2间隙,将第2头部嵌合于第1间隙,由此将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2个连接端子彼此相向连接的端子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为连接电缆而使用连接器等连接端子。在使用了连接端子的缆线的连接中,从可操作性的观点来看,大多采用通过嵌合来连接雌、雄连接端子的构造。在基于嵌合的端子连接构造中,机械连接的可靠性与电连接的可靠性都很重要。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以下部件的端子:连接电线的末端的基部;自基部起的锚爪(bill)弹性接触片;排列在弹性接触片的两侧的一对接触片并列部;以及与一对接触片并列部连结的前端连结部。2个端子是同一构造,且通过在彼此相向的状态下嵌合来进行端子间的连接。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电线连接端子,该电线连接端子在导电性基板的前部具备雄型电接触部,在中间部具备雌型电接触部,在后部具备电线连接部。在该电线连接端子中,以彼此对置的方式使2个端子中的各个雄型电接触部相向,并使其嵌入到各个对方端子的形成雌型电接触部的弹性接触片与切起片之间,从而进行两端子的连接。
专利文献1:JP专利第5198176号
专利文献2:JP实开昭61-194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对方侧的基板部插入到弹性接触片与框状基板部之间的构成中,弹性接触片会向外侧挠曲。由此,若振动施加至端子间的连接部分,则会因弹性接触片弹向外侧而使被插入的对方侧的基板部的保持力降低从而产生易于脱落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振动性优异的端子连接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构造是将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彼此相向连接的端子连接构造。第1连接端子具备:第1基材;第1弹性片,其从第1基材延伸成悬臂状,在前端侧具有第1头部,能够在第1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以及第1保持片,其与第1弹性片之间设置第1间隙而在第1方向上并置。第2连接端子具备:第2基材;第2弹性片,其从第2基材延伸成悬臂状,在前端侧具有第2头部,能够在第1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以及第2保持片,其与第2弹性片之间设置第2间隙而在第1方向上并置。在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构造中,使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相向,将第1头部嵌合于第2间隙,将第2头部嵌合于第1间隙,由此将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
根据这样的构成,若将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彼此相向连接,则第1头部以及第2头部以彼此背对背重叠的状态被嵌入到第1保持片与第2保持片之问。由此,在第1保持片与第2保持片之间,第1头部与第2头部因彼此的弹性力而分别挤压对方。通过该弹性力的来自第1保持片以及第2保持片的反作用力,第1头部以及第2头部被可靠地固定在第1保持片与第2保持片之间。
在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构造中,第1头部可以是使板状体的第1弹性片的前端侧弯曲而成的部分,第2头部可以是使板状体的第2弹性片的前端侧弯曲而成的部分。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使第1头部以及第2头部本身具有弹性,并且能够通过第1头部以及第2头部各自的前端侧的弯曲部分而进行顺畅的嵌合。
在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构造中,第1头部的与第1保持片对置的第1面可以具有和第1保持片的与第1头部对置的面平行的部分,第2头部的与第2保持片对置的第2面可以具有和第2保持片的与第2头部对置的面平行的部分。此外,第1面可以与第2面抵接。根据这样的构成,第1头部的第1面与第2头部的第2面进行面接触而进行可靠的导通以及固定。
在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构造中,在将第1连接端子以及第2连接端子连接的状态下,可以使第1头部与第2保持片相接触,第1头部与第2头部相接触,第2头部与第1保持片相接触。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使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嵌合时,在第1保持片与第2保持片之间进行排列在第1方向上的三个部位的接触。由此,能够实现接触压的稳定化。
在本发明的端子连接构造中,第1连接端子以及第2连接端子的基本形状可以彼此相同。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高效地制造第1连接端子以及第2连接端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耐振动性优异的端子连接构造。
附图说明
图1(a)~(c)是例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的示意图。
图2(a)~(c)是表示连接端子的嵌合动作的示意剖面图。
图3是例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的示意剖面图。
图4是例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同一构件附加同一符号,对说明过一次的构件适当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a)~(c)是例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的示意图。图1(a)中示出端子连接构造的立体图,图1(b)中示出端子连接构造的剖面图,图1(c)中示出连接端子的剖面图。另外,为了说明方便,在图1(a)中示出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分离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是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彼此相向连接的构造。第1连接端子1-1与第1缆线C1的导体连接。第2连接端子1-2与第2缆线C2的导体连接。通过将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连接,从而进行第1缆线C1与第2缆线C2的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
第1连接端子1-1具备第1基材11、第1弹性片12以及第1保持片13。第1基材11是将平板金属例如成形为箱形而得到的。在第1基材11的一端侧设置第1连接片111。第1连接片111通过铆接或焊接与第1缆线C1的导体连接。
第1弹性片12被设置成从第1基材11的与第1连接片11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延伸成悬臂状。第1弹性片12被设置成能够在与悬臂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第1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
在第1弹性片12的前端侧设置第1头部121。第1头部121例如是使金属的板状体的前端侧弯曲而成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头部121具有:从第1弹性片12的根基部分向内侧折弯的折弯部121a;从折弯部121a向前端侧延伸的延伸部121b;从延伸部121b向外侧翻折的弯曲部121c;以及从弯曲部121c向后方延伸的翻折部121d。
第1弹性片12可以与第1基材11一体地设置。通过金属加工从第1基材11形成悬臂状的部分,将延伸成悬臂状的部分从中途向内侧折弯成曲柄状,并以使其前端弯曲的方式进行翻折,从而形成第1弹性片12。
第1保持片13与第1弹性片12之间设置第1间隙G1地在第1方向上并置。第1保持片13例如被设置成第1头部121侧开口的筒状。筒的内侧的宽度比第1头部121的宽度稍宽。通过设置成筒状,从而第1保持片13成为比第1弹性片12难以进行弹性变形的构造。
第1间隙G1被设置在第1头部121的延伸部121b与第1保持片13之间。延伸部121b的与第1保持片13对置的第1面12a具有和第1保持片13的与第1头部121对置的面平行的部分。因此,第1间隙G1被设置延伸部121b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的量。
第1头部121的翻折部121d在向外侧扩展的方向上具有弹性。由于具有该弹性,第1头部121的厚度t1比第1间隙G1的宽度t2稍大(参照图1(c))。
第2连接端子1-2具备与第1连接端子1-1相同的构成。即,第2连接端子1-2具备与第1基材11相当的第2基材21、与第1弹性片12相当的第2弹性片22、以及与第1保持片13相当的第2保持片23。第2弹性片22具有与第1头部121相当的第2头部221。第2头部221的折弯部221a、延伸部221b、弯曲部221c以及翻折部221d的每一个与第1头部121的折弯部121a、延伸部121b、弯曲部121c以及翻折部121d的每一个对应。此外,第2间隙G2与第1间隙G1对应。
这样,第1连接端子1-1以及第2连接端子1-2的基本形状彼此相同。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中,使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正反颠倒且相向地彼此嵌合。
具体来说,使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相向,将第1头部121嵌合到第2间隙G2,将第2头部221嵌合到第1间隙G1。由此,第1头部121以及第2头部221以彼此背对背地重叠的状态即以延伸部121b与延伸部221b重叠的状态被嵌入在第1保持片13与第2保持片23之间。
通过该嵌合,在第1保持片13与第2保持片23之间,第1面12a与第2面22a进行面接触,并且第1头部121与第2头部221通过彼此的弹性力而分别挤压对方。通过该弹性力的来自第1保持片13以及第2保持片23的反作用力,第1头部121以及第2头部221被可靠地固定在第1保持片13与第2保持片23之间。
图2(a)~(c)是表示连接端子的嵌合动作的示意剖面图。
首先,如图2(a)所示,使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相向。此时,第1连接端子1-1和第2连接端子1-2为彼此正反颠倒的状态。
接着,如图2(b)所示,使第1连接端子1-1的前端与第2连接端子1-2的前端相接近。然后,将第1连接端子1-1的第1头部121插入到第2连接端子1-2的第2间隙G2。在该插入的同时,将第2连接端子1-2的第2头部221插入到第1连接端子1-1的第1间隙G1。
由于在第1头部121的前端设置了弯曲部121c,所以第1头部121被顺畅地插入到第2间隙G2。同样,由于在第2头部221的前端设置了弯曲部221c,所以第2头部221被顺畅地插入到第1间隙G1。
另外,因为第1头部121被设置成翻折部121d从弯曲部121c朝向后方稍稍向外侧扩展,所以在将第1头部121插入到第2间隙G2的过程中会产生抵抗感。此外,同样,因为第2头部221被设置成翻折部221d从弯曲部221c朝向后方稍稍向外侧扩展,所以在将第2头部221插入到第1间隙G1的过程中会产生抵抗感。
若从产生了该抵抗感的状态起进一步向将第1头部121以及第2头部221插入的方向施加力,则第1头部121在配合第2间隙G2的宽度而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被压入,且第2头部221在配合第1间隙G1的宽度而进行弹性变形的同时被压入。
图2(c)中示出第1头部121被插入至第2间隙G2的深处,且第2头部221被插入至第1间隙G1的深处的状态。由此,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的嵌合完成。
这里,第1头部121的延伸部121b的与第1保持片13对置的面是第1面12a。第1面12a具有和第1保持片13的与第1头部121对置的面平行的部分。此外,第2头部221的延伸部221b的与第2保持片23对置的面是第2面22a。第2面22a具有和第2保持片23的与第2头部221对置的面平行的部分。由此,第1间隙G1以及第2间隙G2被设置成与第1头部121以及第2头部221的插入的方向大致平行。
由此,能够将第1头部121以及第2头部221顺畅地插入到第2间隙G2以及第1间隙G1。此外,在插入第1头部121以及第2头部221时,翻折部121d以及221d的弹性变形与插入量相应地逐渐变大。因此,第1连接端子1-1以及第2连接端子1-2的嵌合力逐渐增加。
在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嵌合了的状态下,第1头部121与第2头部221彼此背对背地重叠。即,第1头部121的第1面12a和第2头部221的第2面22a成为面接触的状态。通过该面接触来进行可靠的导通以及固定。
此外,在将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嵌合了的状态下,第1头部121的翻折部121d与第2保持片23相接触,第1头部121的第1面12a与第2头部221的第2面22a相接触,第2头部221的翻折部221d与第1保持片13相接触。由此,在第1保持片13与第2保持片23之间进行排列在第1方向上的三个部位的接触,能够实现接触压的稳定化。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嵌合时,将彼此的头部(第1头部121以及第2头部221)插入到对方的间隙(第2间隙G2以及第1间隙G1)中。由此,不会产生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之间的中心轴的较大偏离。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
图3是例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的示意剖面图。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是将作为同轴缆线的第1缆线C1与第2缆线C2连接的构造。第1连接端子1-1与第1缆线C1的内部导体连接,第2连接端子1-2与第2缆线C2的内部导体连接。
将第1屏蔽部51连接到第1缆线C1的外部导体。第1屏蔽部51被设置成前端侧开口的筒状,且被设置成将第1连接端子1-1的外侧包围。将第2屏蔽部52连接到第2缆线C2的外部导体。第2屏蔽部52也与第1屏蔽部51同样地,被设置成前端侧开口的筒状,且被设置成将第2连接端子1-2的外侧包围。
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通过彼此相向地嵌合而被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连接的同时将第1屏蔽部51与第2屏蔽部52各自的开口侧相向地嵌入。由此,第1连接端子1-1以及第2连接端子1-2由第1屏蔽部51以及第2屏蔽部52包围。
通过将第1屏蔽部51与第2屏蔽部52连接,第1连接端子1-1以及第2连接端子1-2被电磁屏蔽。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构造中,在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的连接的同时,进行第1屏蔽部51与第2屏蔽部52的连接,实现屏蔽效果高的端子连接构造。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
图4是例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的示意立体图。另外,为了说明方便,在图4中示出各连接端子间分离的状态。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端子连接构造是将多条缆线彼此连接的构造。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是将第1缆线C1和第3缆线C3的缆线组GR1、与第2缆线C2和第4缆线C4的缆线组GR2连接的构成。缆线组GR1以及GR2例如是绞合电缆(双绞线缆线)。
第1连接端子1-1被连接到第1缆线C1的导体,第2连接端子1-2被连接到第2缆线C2的导体。此外,第3连接端子1-3被连接到第3缆线C3的导体,第4连接端子1-4被连接到第4缆线C4的导体。因此,第3连接端子1-3的构成与第1连接端子1-1相同,第4连接端子1-4的构成与第2连接端子1-2相同。
第1连接端子1-1与第3连接端子1-3被相互并置,且为彼此正反颠倒的状态。此外,第2连接端子1-2与第4连接端子1-4被相互并置,且为彼此正反颠倒的状态。
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彼此相向,且为彼此正反颠倒的状态。此外,第3连接端子1-3与第4连接端子104彼此相向,且为彼此正反颠倒的状态。
缆线组GR1与缆线组GR2与的连接通过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的嵌合和第3连接端子1-3与第4连接端子1-4的嵌合来进行。虽未图示,但可以将缆线组GR1的第1连接端子1-1以及第3连接端子1-3预先容纳在1个壳体内,并将缆线组GR2的第2连接端子1-2以及第4连接端子1-4预先容纳在另一个壳体内。由此,通过壳体彼此的结合,来进行多个连接端子彼此的连接。
另外,上述说明了在1个缆线组中分别包含2条缆线的例子,但也可以使1个缆线组包含3条以上的缆线。在该情况下,只要将连接端子分别与各缆线连接即可。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实施方式,在第1保持片13与第2保持片23之间,由于第1头部121与第2头部221以通过相互的弹性力分别挤压对方的方式进行嵌合,所以即使施加了使第1头部侧的接触变弱的方向的外力,第2头部侧的接触也会通过彼此的背面侧的接触而向变强的方向起作用,由此能够使第1连接端子1-1与第2连接端子1-2可靠地接触以及固定。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耐振动性、耐冲击性优异的端子连接构造。
另外,上述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对前述的各实施方式适当进行构成要素的追加、删除、设计变更而得到的方式、将各实施方式的特征适当组合而得到的方式,只要具备本发明的主旨,就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当中。
此外,在彼此不相矛盾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实施例彼此的组合,并且也能够进行不同实施例当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
符号说明
1-1…第1连接端子
1-2…第2连接端子
1-3…第3连接端子
1-4…第4连接端子
11…第1基材
12…第1弹性片
12a…第1面
13…第1保持片
21…第2基材
22…第2弹性片
22a…第2面
23…第2保持片
51…第1屏蔽部
52…第2屏蔽部
104…第4连接端子
111…第1连接片
121…第1头部
121a…折弯部
121b…延伸部
121c…弯曲部
121d…翻折部
221…第2头部
221a…折弯部
221b…延伸部
221c…弯曲部
221d…翻折部
C1…第1缆线
C2…第2缆线
C3…第3缆线
C4…第4缆线
G1…第1间隙
G2…第2间隙
GR1…缆线组
GR2…缆线组
Claims (8)
1.一种端子连接构造,将第1连接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彼此相向连接,该端子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接端子具备:
第1基材;
第1弹性片,其从所述第1基材延伸成悬臂状,在前端侧具有第1头部,能够在第1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以及
第1保持片,其与所述第1弹性片之间设置第1间隙而在所述第1方向上并置,
所述第2连接端子具备:
第2基材;
第2弹性片,其从所述第2基材延伸成悬臂状,在前端侧具有第2头部,能够在所述第1方向上进行弹性变形;以及
第2保持片,其与所述第2弹性片之间设置第2间隙而在所述第1方向上并置,
使所述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相向,将所述第1头部嵌合于所述第2间隙,将所述第2头部嵌合于所述第1间隙,由此将所述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第1头部是使板状体的所述第1弹性片的前端侧弯曲而成的部分,
所述第2头部是使板状体的所述第2弹性片的前端侧弯曲而成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第1头部的与所述第1保持片对置的第1面具有和所述第1保持片的与所述第1头部对置的面平行的部分,
所述第2头部的与所述第2保持片对置的第2面具有和所述第2保持片的与所述第2头部对置的面平行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第1面与所述第2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构造,其中,
在将所述第1连接端子以及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1头部与所述第2保持片相接触,所述第1头部与所述第2头部相接触,所述第2头部与所述第1保持片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第1连接端子以及所述第2连接端子的基本形状彼此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连接构造,其中,
在将所述第1连接端子以及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1头部与所述第2保持片相接触,所述第1头部与所述第2头部相接触,所述第2头部与所述第1保持片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第1连接端子以及所述第2连接端子的基本形状彼此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27478 | 2015-02-16 | ||
JP2015027478A JP2016152070A (ja) | 2015-02-16 | 2015-02-16 | 端子接続構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96144A true CN105896144A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6696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82092.1A Pending CN105896144A (zh) | 2015-02-16 | 2016-02-05 | 端子连接构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6152070A (zh) |
CN (1) | CN105896144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84662B2 (ja) | 2020-10-29 | 2024-05-16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端子構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92891U (zh) * | 1973-12-27 | 1975-08-05 | ||
FR2535910A1 (fr) * | 1982-11-08 | 1984-05-11 | Labinal | Connecteur electrique |
US4552425A (en) * | 1983-07-27 | 1985-11-12 | Amp Incorporated | High current connector |
CN1120746A (zh) * | 1994-05-03 | 1996-04-17 | Cinch连接装置股份公司 | 阴阳电气接触构件 |
JP2002025674A (ja) * | 2000-07-10 | 2002-01-2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接続端子 |
JP2003045543A (ja) * | 2001-08-01 | 2003-02-14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接続端子 |
JP2015144083A (ja) * | 2014-01-31 | 2015-08-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雌雄共用の端子金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110882A (ja) * | 2014-12-08 | 2016-06-20 | 株式会社ニチフ端子工業 | 電線中継用プラグとコネクタ |
-
2015
- 2015-02-16 JP JP2015027478A patent/JP201615207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
- 2016-02-05 CN CN201610082092.1A patent/CN10589614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92891U (zh) * | 1973-12-27 | 1975-08-05 | ||
FR2535910A1 (fr) * | 1982-11-08 | 1984-05-11 | Labinal | Connecteur electrique |
US4552425A (en) * | 1983-07-27 | 1985-11-12 | Amp Incorporated | High current connector |
CN1120746A (zh) * | 1994-05-03 | 1996-04-17 | Cinch连接装置股份公司 | 阴阳电气接触构件 |
JP2002025674A (ja) * | 2000-07-10 | 2002-01-2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接続端子 |
JP2003045543A (ja) * | 2001-08-01 | 2003-02-14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接続端子 |
JP2015144083A (ja) * | 2014-01-31 | 2015-08-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雌雄共用の端子金具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6152070A (ja) | 2016-08-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416504A (en) | Contact with dual cantilevered arms with narrowed, complimentary tip portions | |
US8128441B2 (en) |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 |
US8251758B2 (en) | Electrical contact | |
TWI398047B (zh) | 連接器裝置 | |
TWM320773U (en) | Hook and connector with the hook | |
CN107681343B (zh) | 插头连接器 | |
US20150171538A1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 |
CN101796691A (zh) | 连接器 | |
CN205944656U (zh) | 连接器 | |
US20080014789A1 (en) | Coaxial Cable Grounding Structur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Cable In Said Connector | |
CN104112915B (zh) | 压接连接器及其所使用的壳体 | |
CN105896144A (zh) | 端子连接构造 | |
CN201797176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705990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laptop computer | |
JP4530797B2 (ja)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5765402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KR100892822B1 (ko) | 스냅식 터미널 | |
CN102280750A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1003345A (ja) | 端子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 |
JP2007123104A (ja) |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CN201112965Y (zh) | 电连接器扣接结构 | |
CN216773574U (zh) | 连接器总成及其板端连接器与线端连接器 | |
JP5702192B2 (ja) | フローティングコネクタ | |
US697923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ceptacle contacts | |
CN206758687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24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