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2163B -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2163B
CN105872163B CN201610172821.2A CN201610172821A CN105872163B CN 105872163 B CN105872163 B CN 105872163B CN 201610172821 A CN201610172821 A CN 201610172821A CN 105872163 B CN105872163 B CN 105872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light
test result
emitting component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728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2163A (zh
Inventor
丁泽楠
张振宇
杨宗业
陈社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728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72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72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2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2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21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47Telephone sets including user guidance or feature selection means facilitating their use
    • H04M1/2471Configurable and interactive telephone terminals with subscriber controlled features modifications, e.g. with ADSI capability [Analog Display Services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测试结果自动写入的问题,使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并且保证了移动终端记录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许多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移动终端的功能不断完善,多种移动终端正逐步向着轻薄化和小型化方向进化。在移动终端的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均需要进行各种功能性测试,例如对移动终端的充电功能进行测试等。
目前,对移动终端的许多测试是可以通过集成在移动终端上的芯片来完成的,移动终端保存测试结果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在移动终端内部读取上述芯片反馈的测试结果并写入标志位中。然而,带有测试功能的芯片一般成本较高,且测试的过程通常是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完成的,在移动终端出厂后,用户无需再对移动终端进行测试,所以成本较高的带有测试功能的芯片对于用户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为了节约移动终端的制造成本,厂家多希望采用成本更低的不带有测试功能的低端芯片。在采用低端芯片后,许多测试需要借助测试设备来完成,移动终端无法再从内部直接读取测试结果,所以将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写入移动终端的标志位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以解决移动终端在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测试结果自动写入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包括:
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包括:
检测光感强度是否发生变化;
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发生变化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在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配置在移动终端上,包括:
光感强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光感强度是否发生变化;
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发生变化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在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集成了如第四方面所提供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以使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的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测试结果自动写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实施例一
图1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测试系统中的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交互配合执行,或者由控制设备内置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和移动终端内置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交互配合执行,所述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设备可以为计算机等具有控制处理功能的设备,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定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设备。所述功能测试包括移动终端的充电功能测试、移动终端的硬件性能测试或者软件测试或者结构测试等。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可以与控制设备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放置于与控制设备连接的电气冶具上,本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所述电气冶具可以为机械手。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可以发光的元件。
示例性的,控制设备可控制测试设备对移动终端进行功能测试,并从测试设备处获取测试数据。具体的测试设备可根据需要进行测试的功能进行选取,例如,在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功能测试时,测试设备具体可为程控电源。控制设备在获取到测试数据后,可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到测试结果。控制设备需要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能够对测试结果进行记录。一般移动终端的通信端口的种类及数目有限,如常见的移动终端仅配置有一个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端口,而且在测试过程中,USB端口很可能被占用,如用于与测试设备连接,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控制设备控制待测移动终端的霍尔传感器的所感应到的磁场强度产生变化,以使移动终端通过霍尔传感器在检测到所感应到的磁场强度产生变化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其中,所述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具体可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关闭状态,则将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
第二种情况: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为开启状态,则将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步骤102、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其中,具体可以由移动终端的光感传感器来检测光感强度的变化。
示例性的,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则将“1”写入用于表示测试成功与否的测试结果标志位。可以理解的是,测试结果标志位上可能设置有默认值,当待测移动终端确定的测试结果与默认值一致时,可重新写入也可不写入。
在步骤101的基础上,在第一种情况下,若移动终端检测到光感强度的增加量大于设定值,则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在第二种情况下,若移动终端检测到光感强度的减小量大于设定值,则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其中,所述设定值可以根据具体测试情况和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发光元件,在控制设备获取到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述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以使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因为只有在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才执行写入操作,可以防止用户不经意遮挡移动终端的光感孔,而导致误写入测结果标志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通过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以使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的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测试结果自动写入的问题,使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并且保证了移动终端记录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结果写入的准确度,所述步骤101具体可以为: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接近所述移动终端。相应的,所述步骤102具体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所述发光元件处于接近移动终端的状态且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通过移动终端在检测到所述发光元件处于接近移动终端的状态且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可进一步防止用户不经意遮挡移动终端的光感孔,而导致误写入测结果标志位,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结果写入的准确度。其中,具体可以由移动终端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发光元件是否处于接近移动终端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若移动终端在设定时间内未检测到光感变化值大于设定值,则将测试结果为失败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具体的,移动终端在获取到测试开始信息时开始计时,若计时达到设定时间了而未检测到光感变化值大于设定值,则将功能测试结果为失败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其中,所述设定时间可以根据测试情况的具体需求进行设定。示例性的,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光感变化值大于设定值,可将“0”写入用于表示测试成功与否的测试结果标志位。
实施例二
图2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以上述实施例为基础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将该方法具体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控制设备获取所连接的程控电源采集的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流值。
目前,对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是可以通过集成在移动终端上的带有电流检测功能的芯片来完成的,移动终端保存测试结果的方法通常是通过在移动终端内部读取上述芯片反馈的测试结果并写入标志位中。然而,带有电流检测功能的芯片一般成本较高,为了节约成本,厂家多希望采用成本更低的不带有电流检测功能的低端芯片。在采用低端芯片后,需要借助测试设备来完成,并且,移动终端无法再从内部直接读取测试结果。本实施例中,可将程控电源的电源输出端与移动终端连接,用于为移动终端供电,并采集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流,将所述充电电流数据发送至控制设备。具体的,可将程控电源的电源输出端与移动终端的USB端口连接。更具体的,可通过自制转接线来连接,例如,通过将USB连接线内部Data+与Data-线相接(即短接),USB线正极和USB线负极分别与程控电源的电源输出端的正极和负极相接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对程控电源的型号不作具体限定。一般程控电源都会提供用于与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的端口,如通用接口总线(General-Purpose Interface Bus,GPIB)端口、USB端口、RS-232端口以及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端口等等,本实施例对程控电源和控制设备的通信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202、控制设备在所述充电电流值在设定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结果为成功。
其中,所述设定范围可根据移动终端的标准充电电流参数值的百分比来确定,例如,可取标准充电电流参数值的40%至60%,示例性的,若标准充电电流参数值为2A,则所述设定范围可取为0.8A~1.2A,若标准充电电流参数值为1A,则所述设定范围可取为0.4A~0.6A。
步骤203、控制设备在获取到所述充电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
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步骤204、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具体的,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在控制设备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结果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以使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测试结果自动写入的问题,使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并且保证了移动终端记录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实施例三
图3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包括控制设备31和移动终端32。
其中,所述控制设备31用于: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所述移动终端32用于: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工作状态,以使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的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在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无法完成测试结果自动写入的问题,使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并且保证了移动终端记录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设备具体用于: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接近所述移动终端;
相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发光元件处于接近移动终端的状态且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控制设备具体用于:
控制设备获取所连接的程控电源采集的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流值;
控制设备在所述充电电流值在设定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结果为成功;
控制设备在获取到所述充电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程控电源通过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所述移动终端。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
若在设定时间内未检测到光感变化值大于设定值,则将测试结果为失败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
实施例四
图4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由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来执行,所述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所述装置可作为移动终端的一部分设置在移动终端内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检测光感强度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402、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发生变化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实现了在移动终端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的测试结果的自动写入,使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并且保证了移动终端记录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实施例五
图5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由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集成在移动终端中,可通过执行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来将测试结果写入移动终端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包括:
光感强度检测模块51,用于检测光感强度是否发生变化;
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模块52,用于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发生变化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实现了在移动终端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的测试结果的自动写入,使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并且保证了移动终端记录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集成了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所述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可通过执行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来进行测试结果的写入。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具体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终端,优选为智能手机。
当移动终端生产厂家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各种功能测试时,若移动终端中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的芯片,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实现了在移动终端未集成带有测试功能芯片的情况下的测试结果的自动写入,使测试过程更加自动化,并且保证了移动终端记录的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移动终端测试系统、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及移动终端与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相对应,具备该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上述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包括: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接近所述移动终端;
相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在检测到所述发光元件处于接近移动终端的状态且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包括:
控制设备获取所连接的程控电源采集的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流值;
控制设备在所述充电电流值在设定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结果为成功;
控制设备在获取到所述充电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程控电源通过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所述移动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移动终端在设定时间内未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则将测试结果为失败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
7.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设备和移动终端,所述控制设备用于: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具体用于:在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并控制所述发光元件接近所述移动终端;
相应的,所述移动终端具体用于:
在检测到所述发光元件处于接近移动终端的状态且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所述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具体用于:
控制设备获取所连接的程控电源采集的移动终端的充电电流值;
控制设备在所述充电电流值在设定范围内时,生成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测试结果为成功;
控制设备在获取到所述充电测试结果为成功时,控制切换所连接的发光元件的当前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程控电源通过移动终端的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连接所述移动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
若在设定时间内未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则将测试结果为失败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二极管。
13.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光感强度是否发生变化;
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其中,所述光感强度变化值为发光元件由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时的光感强度减小量或发光元件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时的光感强度增加量。
14.一种移动终端的测试结果写入装置,配置在移动终端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感强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光感强度是否发生变化;
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光感强度变化值大于设定值时,将移动终端的功能测试结果写入测试结果标志位;其中,所述光感强度变化值为发光元件由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时的光感强度减小量或发光元件由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时的光感强度增加量。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
CN201610172821.2A 2016-03-23 2016-03-23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72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2821.2A CN105872163B (zh) 2016-03-23 2016-03-23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72821.2A CN105872163B (zh) 2016-03-23 2016-03-23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2163A CN105872163A (zh) 2016-08-17
CN105872163B true CN105872163B (zh) 2018-11-20

Family

ID=5662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7282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72163B (zh) 2016-03-23 2016-03-23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72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8826A (zh) * 2017-08-15 2018-02-13 上海精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光感的人机识别方法及应用其的广告投放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9750A (zh) * 2004-11-23 2006-05-31 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JP3799259B2 (ja) * 2001-10-15 2006-07-19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検査装置
CN201509347U (zh) * 2009-08-18 2010-06-16 深圳市三辰科技有限公司 带计时功能的辅助光源
CN101893994A (zh) * 2010-07-14 2010-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锁屏的方法及终端
CN102222526A (zh) * 2010-04-14 2011-10-19 苹果公司 用于对电子装置的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9259B2 (ja) * 2001-10-15 2006-07-19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検査装置
CN1779750A (zh) * 2004-11-23 2006-05-31 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201509347U (zh) * 2009-08-18 2010-06-16 深圳市三辰科技有限公司 带计时功能的辅助光源
CN102222526A (zh) * 2010-04-14 2011-10-19 苹果公司 用于对电子装置的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93994A (zh) * 2010-07-14 2010-11-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锁屏的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2163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2559B (zh)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CN204832267U (zh) 一种芯片测试平台
CN102271177B (zh) 一种手机接近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及系统
CN107505520B (zh) 场景式智能自动测试平台及方法
CN203673003U (zh) 一种多芯线缆自动测试仪
CN107506274A (zh) 通过监测程序代码的执行来进行测量协调
CN107942235A (zh) 单芯片的测试装置
CN105872163B (zh)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CN203084153U (zh) 芯片测试系统
CN207764347U (zh) 单芯片的测试装置
CN103529829A (zh)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测试系统
CN111104131B (zh) 一种电源板、芯片烧录装置及烧录方法
CN116204389B (zh) Type-C设备的连接状态检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093096A (zh) 一种fpga的测试装置
CN112380076A (zh) 一种基于光感应的移动终端性能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05847500B (zh) 测试结果写入方法、装置及测试系统和移动终端
CN205158876U (zh) 一种带探针头的led检测装置
CN108475247A (zh) 一种即插即用设备的检测电路、检测方法及终端
CN207164519U (zh) 一种嵌入式编程器及其工装系统
CN210442470U (zh) 半导体测试系统
CN105163480A (zh) 电路板和智能终端
CN114326491B (zh) 基于IO-Link协议的阀岛可视化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01957106U (zh) 自动运行校准程序的手机测试装置
CN210072004U (zh) 燃气表pcba板的测试结构
CN105450818B (zh) 移动终端功耗电流测量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