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64049B - 密闭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密闭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64049B
CN105864049B CN201510728007.XA CN201510728007A CN105864049B CN 105864049 B CN105864049 B CN 105864049B CN 201510728007 A CN201510728007 A CN 201510728007A CN 105864049 B CN105864049 B CN 105864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eccentric
axial portion
supplying hole
eccentric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80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64049A (zh
Inventor
长泽宏树
柬理寿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64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4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64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64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课题在于,若为了维持缸体的高度与内径不变地使排出容积实现大容量化而扩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则冷冻机油难以到达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端面,使得供油中断,从而润滑性以及密封性降低。本发明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具备:曲轴,其具有偏心轴部以及用于汲取冷冻机油的供油路;缸体,其具有对偏心轴部进行收纳的缸体室;轴承,其将缸体室封闭,并且对曲轴进行支承;以及旋转活塞,其安装于偏心轴部,在偏心轴部具备:偏心方向的供油孔,其与曲轴的供油路连通、且在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以及轴向的供油孔,其与偏心方向的供油孔连通、且在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

Description

密闭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冷空调装置的密闭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密闭型压缩机收纳于密闭容器内,且构成为包括:压缩机构部,其对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电动机构部,其对压缩机构部进行驱动。压缩机构部与电动机构部由曲轴连接,电动机构部驱动压缩机构部。在压缩机构部设置有压缩室,从吸入口吸入制冷剂,对该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从排出口排出。
曲轴由主轴部、偏心轴部以及副轴部构成,在曲轴的偏心轴部嵌合有旋转活塞(rolling piston)。压缩机构部由缸体、旋转活塞以及轴承构成。在缸体设置有作为内部空间的缸体室,在该缸体室收纳有曲轴的偏心轴部与旋转活塞。由旋转活塞的外径的外周面与缸体的缸体室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工作室。利用电动机构部使曲轴旋转,并且使偏心轴部也进行偏心旋转,与偏心轴部嵌合的旋转活塞在缸体的缸体室进行偏心旋转。通过旋转活塞的偏心旋转,使得缸体与旋转活塞形成的工作室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对吸入到工作室的制冷剂进行压缩。
此外,轴承安装于缸体,并对曲轴进行支承。
由于是如上结构,所以在压缩机构部具有多个滑动部位,因而需要润滑油。另外,为了抑制来自压缩室的制冷剂泄漏,需要对各部件的间隙进行密封。
在密闭容器的底部存积有进行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部位的润滑、以及压缩室的密封的冷冻机油。曲轴的下部浸入到该贮油部的冷冻机油中,通过由曲轴的旋转而引起的离心泵作用,将冷冻机油汲取到形成于曲轴的内部的供油路,并经由供油路而将该冷冻机油供给至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部位。例如,在曲轴设置有从曲轴的供油路向轴承以及旋转活塞供给冷冻机油的轴承用供油孔以及旋转活塞用供油孔。由此,向旋转活塞、曲轴、轴承等的滑动部位、以及各部件的密封部位供给冷冻机油。另外,在由旋转活塞、轴承以及曲轴划分的空间部、或曲轴的偏心轴部的上下端面即推力(thrust)面设置有用于供给冷冻机油的供油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055391号公报(第3页、图1)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02-076190号公报(第4页、图1以及图2)
为了制作小型化且高输出的空调机,密闭型压缩机也需要实现外形小型、且制冷剂的压缩容积即排出容积为大容量的结构。与此相对,为了使密闭型压缩机实现小型大容量化,需要维持缸体的高度与内径不变地扩大排出容积,因此需要扩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为了维持缸体的内径不变地扩大偏心量,需要增大偏心轴的直径、且减小旋转活塞的外径。
另一方面,若增大偏心轴的直径、且减小旋转活塞的外径,则旋转活塞的径向壁厚变薄,在旋转活塞的轴向端面与压缩机构部的部件之间所保持的冷冻机油的量减少而使得保持力变弱,润滑性及密封性降低。另外,当扩大偏心量时,在现有的供油孔中,供油孔的开口部至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上的端面的距离变远,冷冻机油难以到达,从而使得供油中断,润滑性及密封性降低。
另外,存在如下课题:为了防止供油中断的情况,即便增加径向的供油孔,也因被压缩的制冷剂的、从工作室侧朝向曲轴的中心侧起作用的反作用力而阻碍冷冻机油在径向的供油孔的流动,从而难以从供油孔排出冷冻机油。
因此,在扩大了密闭型压缩机的偏心量的情况下,压缩机构部的润滑性降低,滑动损失增大,并且旋转活塞的密封性降低,压缩室内的制冷剂从高压侧向低压侧泄漏,压缩机体积效率降低,有时会对使用该压缩机的冷热系统整体的节能性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的问题点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密闭型压缩机,维持缸体的高度与内径不变地扩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实现了排出容积的扩大,并且,设置有即便扩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也不会使冷冻机油向偏心轴部的径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的外周面的供给中断的供油路,确保了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部位的润滑性,抑制了磨损,并且能维持压缩机构部的密封性,使得压缩室的泄漏损失较小。
本发明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存积有冷冻机油,并且收纳有压缩机构部,上述压缩机构部具备:曲轴,其具有偏心轴部以及用于汲取上述冷冻机油的供油路;缸体,其对上述偏心轴部进行收纳并具有缸体室;轴承,其将上述缸体室封闭,并且对上述曲轴进行支承;以及圆筒状的活塞,其安装于上述偏心轴部,上述偏心轴部具有:第一供油孔,其与上述曲轴的供油路连通、且在上述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以及第二供油孔,其与上述第一供油孔连通、且在上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构部在所述轴承的缸体侧的外周面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之间具备第一间隙,所述第二供油孔在所述第一间隙开口。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构部在所述活塞的内周面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的外周面之间具备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供油孔在所述第二间隙开口。
优选地,所述偏心轴部具备第三供油孔,该第三供油孔在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所述第一供油孔设置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三供油孔之间。
优选地,在径向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供油孔。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供油孔在所述第二供油孔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三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为所述第二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密闭型压缩机在曲轴的偏心轴部具备:偏心方向的供油孔,其与曲轴的供油路连通、且在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以及轴向的供油孔,其与偏心方向的供油孔连通、且在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因此,能够获得如下密闭型压缩机:即便维持缸体的高度与内径不变地扩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冷冻机油向偏心轴部的径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的外周面的供给也不会中断,能够确保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部位的润滑性而抑制磨损,并且能够维持压缩机构部的密封性而使得压缩室的泄漏损失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整体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3是从轴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外形的放大图。
图5是从副轴部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外形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方向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剂回路的说明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压缩机构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主轴部、副轴部、偏心轴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10(a)、图10(b)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放大时的说明图。
图11是从副轴侧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偏心方向上设置有供油孔时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2是从径向观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偏心方向上设置有供油孔时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偏心方向上的供油孔的说明图。
图14是从副轴部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外形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剖视图。
图16是对冷冻机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曲轴的供油孔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密闭容器;2…电动机构部;3…压缩机构部;4…曲轴;11…排出管;12…吸入连结管;21…定子;22…转子;23…端子;31…缸体;32…旋转活塞;33…上轴承;34…下轴承;35…叶片;36…缸体室;37…叶片槽;38…背压室;41…主轴部;42…副轴部;43…偏心轴部;44…突出部;45…供油路;46…开口部;47、48…供油孔;49…切口;50…供油孔;51…开口部;52…供油路;53、54、55…供油孔;56、57、58、59…开口部;60、61、62、63、64…供油路;65、66…第一间隙;67、68…第二间隙;69、70…活塞与轴承之间的间隙;100…密闭型压缩机;101…吸入消音器;102…冷凝器;103…膨胀阀;104…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密闭型旋转压缩机、且从纵向即曲轴的径向观察的说明图。图2是将图1中的压缩机构部放大的图,图3是利用图1中的X-X′即与曲轴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进行剖切并从轴向观察的图,即从上面观察压缩机构部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密闭型压缩机100在密闭容器1的内部收纳有压缩机构部3、以及电动机构部2,该电动机构部2处于压缩机构部3的上方。电动机构部2与压缩机构部3由曲轴4连结。电动机构部2构成为包括定子21、和借助定子21所产生的磁力而旋转的转子22,曲轴4将电动机构部2的旋转力向压缩机构部3传递。定子21具备卷绕导线而成的线圈,通过对该线圈通电而产生磁力。定子21的线圈与设置于密闭型压缩机100的端子23连接,经由端子23从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外部进行通电。转子22具备永久磁铁以及由铝棒等构成的次级导体等,并响应定子21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力而旋转。
压缩机构部3利用被传递的电动机构部2的旋转力对吸入到压缩机构部3的低压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并将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向密闭容器1内排出。密闭容器1内由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充满。另一方面,在密闭容器1的下方即底部存积有用于压缩机构部3的润滑的冷冻机油。
曲轴4构成为包括主轴部41、副轴部42以及偏心轴部43,并沿轴向按照主轴部41、偏心轴部43、副轴部42的顺序设置。即,在偏心轴部43的轴向的一侧设置有主轴部41,在偏心轴部43的轴向的另一侧设置有副轴部42。主轴部41、副轴部42以及偏心轴部43分别大致呈圆柱状的形状,主轴部41与副轴部42的轴的中心一致、即同轴地设置。另一方面,偏心轴部43的轴的中心设置为从主轴部41、副轴部42的轴的中心偏离。若主轴部41、副轴部42以轴的中心为中心而旋转,则偏心轴部43进行偏心旋转。通过烧嵌或者压入的方式将电动机构部2的转子22固定于主轴部41,圆筒状的形状的旋转活塞32滑动自如地装配于偏心轴部43。
此外,如图4的曲轴4的放大图那样,在偏心轴部43的径向的外周面设置有环绕偏心轴部43一周的突出的带状的突出部44。而且,旋转活塞32以在突出部44的径向的外周面A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之间具有几十微米的缝隙的方式嵌合。另一方面,偏心轴部43的径向的外周面中的作为非突出部的外周面B、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之间具有几毫米左右的缝隙的间隙而与旋转活塞32不接触。即,外周面A为滑动面,外周面B、外周面C为非滑动面。由此,还能够减小旋转活塞32与偏心轴部43的滑动面积,减少摩擦并减小滑动损失。此外,在图2中,突出部44形成为环绕偏心轴部43一周的带状的形状,但未必一定要设置为环绕360°的一周,也未必一定为带状。可以沿轴向在突出部44的一部分形成切口。
另外,在图4中以将突出部44设置于偏心轴部4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即便在旋转活塞32侧设置避让部或突出部,也能够在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以及偏心轴部43的径向的外周面设置滑动面与非滑动面,并且,能够在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与偏心轴部43的径向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几毫米左右的缝隙的间隙。
在曲轴4的轴的中心设置有圆筒状的中空孔,该中空孔成为对密闭容器1的底部的冷冻机油进行输送的供油路45。供油路45在副轴部42的轴向的端面具有开口部46。曲轴4的副轴部42侧浸入到存积于密闭容器1的底部的冷冻机油中。借助供油路45并通过在曲轴4旋转时产生的离心泵效应、以及在形成为在密闭容器1内充满高压制冷剂气体的高压空间与形成为在压缩机构部3内吸入有低压制冷剂气体的低压空间之间的压差效应,从副轴部42的开口部46汲取所存积的冷冻机油。将汲取的冷冻机油向压缩机构部3的各滑动部供给。后文中对被供给冷冻机油的各滑动部进行叙述。
如图2、图3那样,压缩机构部3构成为包括缸体31、旋转活塞32、上轴承33、下轴承34以及叶片35。在缸体31设置有轴向的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的内部空间即缸体室36。在缸体31的缸体室36收纳有曲轴4的偏心轴部43、以及装配于偏心轴部43的旋转活塞32。而且,偏心轴部43即旋转活塞32因曲轴4的旋转而在缸体31的缸体室36内进行偏心旋转。
在缸体31沿其缸体室36的径向设置有叶片槽37,该叶片槽37的一侧在缸体室36开口,另一侧在背压室38开口。在叶片槽37收纳有形状大致为长方体状的叶片35,叶片35一边在叶片槽37滑动一边进行往复运动。在背压室38设置有弹簧,将叶片35从叶片槽37向缸体31的缸体室36压出,并使叶片35的前端与旋转活塞32抵接。即,利用叶片35将由缸体31的缸体室36的内径的内周面、与旋转活塞32的外径的外周面形成的空间分割为两个工作室。
在缸体31的上表面螺栓固定有上轴承33,该上轴承33将缸体31的轴向的一侧的开口部即缸体31的缸体室36的上方的开口部封闭。即,上轴承33将缸体31内的两个工作室的上侧封闭。上轴承33具有:平板状的固定部,其螺栓固定于缸体31;以及圆筒状的轴承部,其从上述固定部朝与缸体31相反的方向即转子22的方向伸长。轴承部在其轴向的两端具有开口部,并具有将该开口部彼此连通的连通空间。在该轴承部的连通空间以从一方的开口部向另一方的开口部贯通的方式插入有主轴部41,并对主轴部41进行支承。即,上轴承33将主轴部41即曲轴4支承为在径向上旋转自如。
同样,在缸体31的下表面螺栓固定有下轴承34,该下轴承34将缸体31的轴向的另一侧的开口部即缸体31的缸体室36的下方的开口部封闭。即,下轴承34将缸体31内的两个工作室的下侧封闭。下轴承34具有:平板状的固定部,其螺栓固定于缸体31;以及圆筒状的轴承部,其从上述固定部朝与缸体31相反的方向即密闭容器1的底部的方向伸长。轴承部在其轴向的两端具有开口部,并具有将该开口部彼此连通的连通空间。在该轴承部的连通空间以从一方的开口部向另一方的开口部贯通的方式插入有副轴部42,并对副轴部42进行支承。即,下轴承34将副轴部42即曲轴4支承为在径向上旋转自如。
如图4、图5那样,偏心轴部43的轴向的外周面的例如下表面形成为包括:外周面D,其是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以及外周面E,其是朝向偏心轴部43的径向且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并朝主轴部41侧倾斜的平面。因此,偏心轴部43以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D相对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滑动。另一方面,外周面E、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不接触,在其间形成有空间即间隙。即,外周面D为滑动面,外周面E为非滑动面,并成为偏心轴部43的副轴部42侧的避让部。由此,还能够减小下轴承34与偏心轴部43的滑动面积,降低摩擦并减小滑动损失。此外,虽然外周面D与外周面E由基准线J划分,但却是连续的平面。基准线J设置为以曲轴4的轴的中心为起点的圆弧状。
此外,在图4、图5中以将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E设为倾斜的平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设置有避让部。能够在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以及偏心轴部43的下轴承34侧的平面设置滑动面与非滑动面,能够在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与偏心轴部43的下轴承34侧的平面之间形成间隙。
此外,图5是从副轴部42侧观察图4的曲轴4的图。
另外,如图6所示,偏心方向是指:在将曲轴4的轴的中心即主轴部41以及副轴部42的轴的中心、与偏心轴部43的轴的中心连结的直线上,比主轴部41以及副轴部42的轴中心靠偏心轴部43的轴的中心侧、且以主轴部41以及副轴部42的轴中心为基准的±90°的范围。因此,反偏心方向是指:在将主轴部41以及副轴部42的轴的中心、与偏心轴部43的轴的中心连结的直线上,比偏心轴部43的轴的中心靠主轴部41以及副轴部42的轴中心侧、且以主轴部41以及副轴部42的轴中心为基准的±90°的范围。
同样,偏心轴部43的轴向的外周面的上表面形成为包括:外周面F,其是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以及外周面G,其是朝向偏心轴部43的径向且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且朝副轴部42侧倾斜的平面。在外周面G、与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之间,形成有比外周面F、与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之间的空间大的空间即间隙。而且,其成为偏心轴部43的主轴部41侧的避让部。此外,虽未图示,但与图5相同,外周面F与外周面G由基准线K划分,且是连续的平面。基准线K设置为以曲轴4的轴的中心为起点的圆弧状。
对于偏心轴部43的轴向的外周面的上表面也与下表面相同,以将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G设为倾斜的平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设置有避让部。能够在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以及偏心轴部43的上轴承33侧的平面设置非滑动面,能够在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与偏心轴部43的上轴承33侧的平面之间形成间隙。
在缸体31设置有用于从密闭容器1的外部将制冷剂气体吸入到缸体31的缸体室36中的吸入端口,该吸入端口与由叶片35分割的一方的工作室连通。另外,在上轴承33设置有用于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向缸体31的缸体室36的外部排出的排出端口,该排出端口与由叶片35分割的另一方的工作室连通。
在上轴承33的排出端口设置有排出阀,直至在工作室内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达到规定的压力为止将排出阀关闭,若达到规定的压力以上则使排出阀开口以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向密闭容器1内排出。由此,控制从缸体31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排出时刻。
对于排出至密闭容器1内的制冷剂气体朝向处于密闭容器1的上方的排出管11进行输送,并将所述制冷剂气体从排出管11送出至密闭容器1的外部。此时,制冷剂气体从电动机构部2的定子21与转子22的间隙、以及设置于转子22的风孔通过,并被向上方输送。
在吸入端口经由吸入连结管12而连接有吸入消音器(muffler)101,该吸入消音器101设置于密闭容器1的外部。从与密闭型压缩机100连接的外部的回路向密闭型压缩机100输送混合在一起的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与液态制冷剂。若液态制冷剂流入到压缩机构部3并被压缩则会导致压缩机构部3的故障,因此,在吸入消音器101中,将液态制冷剂与制冷剂气体分离,仅将制冷剂气体输送至压缩机构部3。
如图7所示,在密闭型压缩机100的外部设置有冷凝器102、膨胀阀103以及蒸发器104,由此形成制冷回路。即,形成从密闭型压缩机100的排出管11经由冷凝器102、膨胀阀103、以及蒸发器104并借助配管而与吸入消音器101连接的圆环状的回路。制冷剂在该回路内循环,从而在冷凝器102以及蒸发器104中与空气以及水等进行热交换,形成输送热能的制冷循环,由此实现了热泵装置。此外,105为四通阀,其对供制冷剂循环的顺路进行反转切换。即,对于从密闭型压缩机100排出的制冷剂按照冷凝器102、膨胀阀103、蒸发器104以及吸入消音器101的顺序流动、并返回到密闭型压缩机100的顺路,利用四通阀105将其切换为使得从密闭型压缩机100排出的制冷剂按照蒸发器104、膨胀阀103、冷凝器102以及吸入消音器101的顺序流动、并返回到密闭型压缩机100。由此,使热能的输送反转而对制冷与制热进行切换。在使顺路反转的情况下,冷凝器102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蒸发器104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
接下来,对压缩机构部3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8那样,与吸入端口连通的工作室吸入低压的制冷剂气体。从吸入端口吸入了低压的制冷剂气体的工作室因旋转活塞32即偏心轴部43的偏心旋转而在缸体31内移动,从而使得与吸入端口的连通断开。并且,因旋转活塞32进行偏心旋转而使得工作室的容积缩小,对吸入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随着旋转活塞32的偏心旋转的进行,工作室与排出端口连通。当工作室与排出端口连通、且将排出端口封闭的排出阀使排出端口开口时,工作室内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排出端口而被排出至密闭容器1内。并且,若旋转活塞32进行偏心旋转,则使得与排出端口的连通断开,并再次与吸入端口连通。在旋转活塞32在缸体31内旋转一圈的期间进行上述一系列的动作。此外,当两个工作室中的一方的工作室吸入制冷剂气体时,另一方进行排出制冷剂气体的动作。因此,在工作室中,隔着叶片35的、与吸入端口连通并吸入低压制冷剂气体的工作室成为低压空间的吸入室,隔着叶片35的、与排出端口连通并排出高压制冷剂气体的工作室成为高压空间的压缩室。此外,压缩机的制冷剂的排出容积由压缩机构部的工作室的容积决定。
由于压缩机构部3形成为如上结构,因此滑动部位较多,为了确保该滑动部位的润滑性而向滑动部位供给冷冻机油。另外,在压缩机构部3中,为了防止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从高压侧向低压侧泄漏,利用冷冻机油将部件与部件之间的间隙密封。为此也供给冷冻机油。
例如图4所示,在曲轴4的副轴部42与偏心轴部43的连接部的副轴部42侧即偏心轴部43附近的副轴部42的外周面,与供油路45连通的供油孔47在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上开口。利用供油孔47将借助供油路45而汲取的冷冻机油供给至副轴部42以及偏心轴部43与下轴承34之间。由此,在偏心轴部43的下轴承34侧的表面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表面之间形成油膜而确保滑动性与密封性。另外,在副轴部42的下轴承34侧的表面与下轴承34的副轴部42侧的表面之间形成油膜而确保滑动性与密封性。
同样,在曲轴4的主轴部41与偏心轴部43的连接部的主轴部41侧、即偏心轴部43附近的主轴部41的外周面,与供油路45连通的供油孔48在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上开口。利用供油孔48将借助供油路45而汲取的冷冻机油供给至主轴部41以及偏心轴部43与上轴承33之间。由此,在偏心轴部43的上轴承33侧的表面与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表面之间形成油膜而确保滑动性与密封性。另外,由此,在主轴部41的上轴承33侧的表面与上轴承33的主轴部41侧的表面之间形成油膜而确保滑动性与密封性。
另外,如图5所示,在偏心轴部43,在与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即反偏心方向侧,设置有沿轴向切割而成的切口49,从而在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间。与供油路45连通的供油孔50在该空间开口。即,供油孔50由开口部51与供油路52形成,该开口部51设置于切口49、即偏心轴部43的反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利用供油孔50将借助供油路45而汲取的冷冻机油供给至形成有切口49的空间,并将积存于该空间的冷冻机油供给至偏心轴部43与旋转活塞32之间。由此,能够在偏心轴部43的旋转活塞32侧端面与旋转活塞32的偏心轴部43侧端面之间形成油膜而确保滑动性。
此外,设置切口49是为了不使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将供油孔50封闭而阻碍冷冻机油的供给。
另外,由切口49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与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或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连通,利用供油孔50供给的冷冻机油经由上述这些空间而被供给至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
并且,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与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E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形成的空间也连通。因此,利用供油孔50供给的冷冻机油还被供给至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E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形成的空间。
同样,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与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G与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形成的空间也连通。因此,利用供油孔50供给的冷冻机油还被供给至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G与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形成的空间。
从供油孔47、48、50供给的冷冻机油借助在曲轴4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被输送至比偏心轴部43的径向的外周面更远的旋转活塞32,并且还流入到旋转活塞32与上轴承33、下轴承34之间。由此,在旋转活塞32的上轴承33侧的端面与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端面之间、以及旋转活塞32的下轴承34侧的端面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端面之间,也能够分别形成油膜而确保滑动性与密封性。
另外,从供油孔47、48、50供给、且未作为滑动部位的油膜而被保持的剩余的冷冻机油从曲轴4与上轴承33以及下轴承34之间的间隙通过而被排出至密闭容器1内,或者进入到工作室中并被从排出口排出至密闭容器1内。排出至密闭容器1内的冷冻机油返回到密闭容器1的底部,并再次被供油路45汲取。
然而,为了制作小型化且高输出的空调机,密闭型压缩机中也需要实现外形小型且排出容积为大容量的压缩机构部。另外,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对于建议使用的制冷剂中的在低压缩条件下使用的制冷剂若不增加其在制冷剂回路内的循环量,则不会实现与现有的制冷剂相同的潜力,因此需要实现排出容积大的压缩机构部。
作为排出容积的扩大方法,存在设置多个压缩机构部的缸体的方法,但在设置多个缸体的情况下,压缩机也在轴向即高度方向上伸长,因此在外形的小型化方面并不充分。另外,因设置多个缸体而导致压缩机构部也变得复杂,部件件数的增加、用于确保可靠性的设计负担的增大、成本的提升均变得显著。
为了维持现状的压缩机的大小或使之小型化、且扩大排出容积,最优选维持压缩机构部的缸体室的内径不变地增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
但是,如图9的曲轴4的图那样,在偏心轴部43的径向的外周面中的反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的基准线M、与主轴部41以及副轴部42的径向的外周面中的处于偏心轴部43的反偏心方向侧的外周面的基准线L、基准线N排列于直线上的结构中,在扩大偏心轴部43的偏心量的情况下,如图10(a)、图10(b)所示,需要增大偏心轴部43的直径、且减小旋转活塞32的外径。即,减薄旋转活塞32的径向的壁厚。
图10(a)、图10(b)是示出扩大偏心轴部43的偏心量时的状况的图,图10(a)是示出扩大偏心量之前的偏心量较小的情况的图,图10(b)是示出在不改变图10(a)的缸体室36的大小、即不改变缸体31的径向的内周面的位置地使曲轴4的基准线L、M、N排列于直线上的结构中,扩大偏心轴部43的偏心量之后的偏心量增大的情况的图。
基准线L、M、N为通过将下述直线与主轴部41、副轴部42、偏心轴部43的反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相交的点连结而形成的线,其中,所述直线是将偏心轴部43的中心与主轴部41、副轴部42的中心连结的直线。
形成为偏心轴部43的基准线M、与主轴部41以及副轴部42的基准线L、基准线N排列于直线上的结构,在未排列于直线上的结构中,从主轴部41或副轴部42插入的圆筒状的旋转活塞32无法插入至偏心轴部43,旋转活塞32无法组装于偏心轴部43。因此,为了将旋转活塞32组装于曲轴4,需要构成为使得各轴部的反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的基准线L、基准线M、基准线N排列于直线上。
与此相对,在增大了偏心轴部43的直径的情况下,从供油孔47、48至偏心轴部43的径向且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32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的距离变远,因此将冷冻机油输送至上述这些外周面的力变弱,从而冷冻机油难以从供油孔47、48到达各个外周面。即,冷冻机油的供给中断,冷冻机油向各个外周面的供给变得不充分,润滑性降低,部件的磨损加速、或者使得滑动部位受到损伤。
在旋转活塞32的径向壁厚变薄的情况下,旋转活塞32的轴向端面的面积减小,在旋转活塞32的上轴承33侧的轴向端面与上轴承33的旋转活塞32侧的平面之间、或者旋转活塞32的下轴承34侧的轴向端面与下轴承34的旋转活塞32侧的平面之间保持的冷冻机油的保持量减少,从而引起供油的中断。特别是在处于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上的旋转活塞32的轴向端面中,由于距离供油孔47、48、50的开口部较远,因此冷冻机油的供给中断,冷冻机油枯竭,滑动部位的磨损加速、或者使得滑动部位受到损伤。
为了防止供油的中断,还想到通过增大供油孔的直径、或者增加供油孔的个数而增加冷冻机油的供给量的方法,但无法被保持于滑动部位的剩余的油也有所增加。虽然剩余的油被排出至密闭容器1内,但却不直接返回到密闭容器1的底部,存在从排出管11经由与密闭型压缩机100连接的外部回路即冷凝器102、膨胀阀103、蒸发器104、吸入消音器101而返回到密闭容器1的油。另一方面,即便在外部回路中循环的冷冻机油增加,冷冻机油也是在冷凝器102、以及蒸发器104进行热交换,而不是进行蒸发或者冷凝,因此,对于热泵装置的热能的输送并未做出贡献。仅会使制冷剂的循环量降低。因此,若在外部回路中循环的冷冻机油增加,则会阻碍蒸发器104、以及冷凝器102中的制冷剂的热交换,使得制冷循环的效率降低,进而使得热泵装置整体的性能降低。另外,若密闭容器1内的冷冻机油被过度带至外部,则向滑动部位供给的冷冻机油枯竭,使得滑动部位受到损伤。因此,并不希望剩余的油的增加。
另外,如图11、图12那样,在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上设置有供油孔的情况下,当旋转活塞32对缸体室内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时,旋转活塞32所承受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被传递至在旋转活塞32与偏心轴部43形成的油膜、以及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上的供油孔的冷冻机油,成为沿设置于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供油孔从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朝向供油路45的力,从而产生从设置于偏心方向的供油孔未排出冷冻机油、或者冷冻机油被压回到供油路45的状态。
此外,图11是从副轴侧观察曲轴4的图,图12是从径向观察曲轴4的图。
在设置于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供油孔中,冷冻机油借助因曲轴4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Fa)在供油孔内从供油路45被输送至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并在该外周面被排出。另一方面,当旋转活塞32对吸入到缸体室即工作室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时,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欲复原而膨胀的反作用力(Fb)施加于旋转活塞32。施加于旋转活塞32的制冷剂的反作用力经由旋转活塞32而施加于旋转活塞32与偏心轴部43之间的油膜、以及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施加于油膜即冷冻机油的力保持原样地传递至供油孔的冷冻机油,成为沿供油孔从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朝向供油路45的力、即在与曲轴4的离心力相反的方向上发挥作用的力。因该力而阻碍冷冻机油向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的排出,且因该力而使得冷冻机油被压回到供油路45。
特别是在供油路较长的情况下,上述的现象显著。设置于偏心方向的供油孔内的冷冻机油形成为在该开口部与供油路45之间不流动的状态、或者往复的状态,产生无法将冷冻机油从开口部排出的现象。另外,在由于排出容积的扩大、或者压缩机构部的转速增加等而使得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增大的情况下,上述的现象也变得更加显著。由此,无法在偏心方向上从供油孔供油,冷冻机油枯竭,使得滑动部位受到损伤。
另外,设置于偏心方向的供油孔在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中与供油孔50处于同一平面上,并在曲轴4的径向上设置为隔着供油路45而对置,并且,在偏心方向的供油孔与供油孔50的直径相同或者偏心方向的供油孔的直径较大,利用与曲轴4的径向成直角的平面进行剖切所得的截面积一致或者偏心方向的供油孔的截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偏心方向的供油孔施加有较大的离心力,因此,在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减小,且对于旋转活塞32与偏心轴部43之间的油膜、以及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供油孔的冷冻机油未传递有较大的力的条件下,会从供油路45吸引大量的冷冻机油。因此,供油路45内的冷冻机油枯竭,利用离心力减小的供油孔50无法从供油路45吸引冷冻机油。由此,来自供油孔50的冷冻机油的供给减少或中断,从滑动部位开始,冷冻机油变得更容易枯竭。
另一方面,在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较大、且将较大的力传递至旋转活塞32与偏心轴部43之间的油膜、以及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供油孔的冷冻机油的条件下,利用供油孔50吸收隔着供油路45而对置的偏心方向上的供油孔的冷冻机油,阻碍冷冻机油的排出。因此,供油更容易中断,冷冻机油更容易枯竭。
因此,在密闭型压缩机100中,在偏心轴部43设置图13、图14、图15、图16那样的径向且偏心方向上的供油路、供油孔以及轴向上的供油路、供油孔,从而能够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偏心轴部43的径向且偏心方向上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32的偏心方向上的外周面。图13是曲轴4的外形的放大图,图14是从副轴部42侧观察图12的曲轴4的图。图15是用于补充图13的、利用与径向成直角的平面亦即图14的Z-Z′线对曲轴4进行剖切所得的剖视图。图16是上述附图的补充图。
具体而言,在偏心轴部43,作为第一供油孔而设置有供油孔53以及供油孔54,它们与供油路45连通、且在其径向且偏心方向上的外周面开口,并且,作为第二供油孔而设置有轴向的供油孔55,其与供油孔53以及供油孔54连通。另外,作为第二供油孔的供油孔55在形成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与偏心轴部43的非滑动面亦即外周面E之间、以及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与偏心轴部43的非滑动面亦即外周面G之间的第一间隙65、66(在图16中示出)开口。作为第一供油孔的供油孔53、54在形成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与偏心轴部43的非滑动面亦即外周面B以及C之间的第二间隙67、68(在图16中示出)开口。
供油孔53处于偏心轴部43的径向的外周面中的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且形成为包括:开口部56,其在作为非突出部即非滑动面的外周面B开口;以及供油路60,其将供油路45与开口部56连通。供油路60在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中设置为与作为第三供油孔而设置的供油孔50未处于同一平面上。例如,供油孔53在曲轴4的轴向上、且在供油孔47与供油路45连通的位置、和供油孔50与供油路45连通的位置之间与供油路45连通。由此,供油孔53与供油孔50未隔着供油路45而对置。供油孔47设置于副轴部42,因此,即便供油孔53在曲轴4的轴向上且在副轴部42侧的偏心轴部43的轴向的外周面、和供油孔50与供油路45连通的位置之间与供油路45连通,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曲轴4的径向上隔着供油路45而对置。
另外,供油孔53构成为在由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与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形成的第二间隙67开口,从而能够向该间隙67排出冷冻机油。
冷冻机油借助因曲轴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从供油路45被输送至开口部56。
同样,供油孔54处于偏心轴部43的径向的外周面中的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上,且形成为包括:开口部57,其在作为非突出部即非滑动面的外周面C开口;以及供油路61,其将供油路45与开口部57连通。供油路61在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中设置为与作为第三供油孔而设置的供油孔50未处于同一平面上。例如,供油路61在曲轴4的轴向上且在供油孔48与供油路45连通的位置、和供油孔50与供油路45连通的位置之间与供油路45连通。由此,供油孔54与供油孔50未隔着供油路45而对置。由于供油孔48设置于主轴部41,因此,即便供油孔54在曲轴4的轴向上且在主轴部41侧的偏心轴部43的轴向的外周面、和供油孔50与供油路45连通的位置之间与供油路45连通,也获得同样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曲轴4的径向上隔着供油路45而对置。
另外,供油孔54构成为在由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以及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C形成的第二间隙68开口,从而能够向该间隙68排出冷冻机油。
冷冻机油借助因曲轴4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从供油路45被输送至开口部57。
并且,供油孔53以及供油孔54设定为:使得与冷冻机油在其中流动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的总和比与供油孔50的冷冻机油流动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具体而言,将供油孔53的处于供油路60的冷冻机油流动的方向即曲轴4的径向上、且利用与该径向成直角的平面进行剖切所得的截面积即与曲轴4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设为a,将供油孔54的处于供油路61的冷冻机油流动的方向即曲轴4的径向上、且利用与该径向成直角的平面进行剖切所得的截面积即与曲轴4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设为b,将供油孔50的处于供油路52的冷冻机油流动的方向即曲轴4的径向上、且利用与该径向成直角的平面进行剖切所得的截面积即与曲轴4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设为c,在该情况下,设定为(a+b)<c。并且,截面积a、b、c优选形成为供油孔53的供油路60的尺寸x与供油孔54的供油路61的尺寸y的总和、相对于供油孔50的供油路52的尺寸z的比率(反比例)。
供油孔55形成为包括:开口部58,其在偏心轴的轴向的非滑动面亦即外周面E开口;开口部59,其在偏心轴的轴向的非滑动面亦即外周面G开口;供油路62,其将开口部58与供油路60连通;供油路63,其将开口部59与供油路61连通;以及供油路64,其将供油路60与供油路61连通,并以从外周面E的开口部58贯通至外周面G的开口部59的方式设置有供油路62、63、64。
由此,开口部58构成为在形成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与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E之间的第一间隙65开口,从而能够向该间隙65排出冷冻机油。开口部59构成为在形成于上轴承33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与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G之间的第一间隙66开口。能够向该间隙66排出冷冻机油。
另外,供油孔55设定为:使得供油孔53以及供油孔54的与冷冻机油流动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的总和为供油孔55的与冷冻机油流动的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以下。具体而言,将供油孔55的处于供油路62、63、64的冷冻机油流动的方向即曲轴4的轴向上、且利用与该轴向成直角的平面进行剖切所得的截面积即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设为d,在该情况下,供油孔53与54的截面积a与b设定为(a+b)≤d。并且,截面积a、b、d优选形成为供油孔53的供油路60的尺寸x与供油孔54的供油路61的尺寸y的总和、相对于供油孔55的供油路62、63、64的尺寸w的比率(反比例)。
并未对供油孔50与供油孔55的关系进行设定,例如,可以是相同的直径。
如上,供油孔53、54构成为:在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中设置为与供油孔50未处于同一平面上,供油孔53的供油路60的截面积a与供油孔54的供油路61的截面积b的总和比供油孔50的供油路52的截面积c小,因此,即便偏心方向的离心力施加于供油孔53、54,也不会从供油路45大量地吸引冷冻机油,从而使得供油孔50无法从供油路45吸引冷冻机油的情况消失。即,不会阻碍供油孔50对冷冻机油的吸引。
另一方面,供油孔55在轴向上开口,因此不会施加有离心力,冷冻机油的输送力较弱,但通过增大其截面积d,能够减小压损并确保输送力。即便供油孔55的冷冻机油的输送力比供油孔50、53、54小,也能够充分进行冷冻机油的供给。
另外,供油孔53、54在外周面B或外周面C开口,因此,与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或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连通。因此,即便在开始进行缸体室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时旋转活塞32所承受的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传递至在旋转活塞32与偏心轴部43形成的油膜、以及供油孔53、54的供油路60、61内的冷冻机油,在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或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即第二间隙67、68所积存的冷冻机油也会变为缓冲材料,使得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的传递得到缓和,因此,朝供油路45的方向压回冷冻机油的情况得到抑制。
即便假设施加于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的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较大、且将供油孔53、54的供油路60、61内的冷冻机油向供油路45的方向压回,如图16那样被压回的冷冻机油(Vd)也会借助离心力而与从供油路45向开口部56、57输送的冷冻机油(Va)碰撞、且流入到供油孔55。流入到供油孔55的冷冻机油(Ve)分别从开口部58向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E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形成的空间即第一间隙65排出,且从开口部59向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G与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平面形成的空间即第一间隙66排出。第一间隙65以及66与由偏心轴部43的外周面B或外周面C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形成的空间即第二间隙67、68连通。第一间隙65、66以及第二间隙67、68也和旋转活塞32与上轴承33或下轴承34之间的空间即间隙69、70连通,因此,从供油孔55排出的冷冻机油还流入到偏心轴部43与旋转活塞32之间、以及旋转活塞32与上轴承33或下轴承34之间。由此,还能够抑制偏心轴部43与旋转活塞32之间、以及旋转活塞32与上轴承33或下轴承34之间的冷冻机油的枯竭。特别是在通过扩大排除容积、或者增加压缩机构部的转速而使得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增大时,该效果也较大。
另外,供油孔53、54在与曲轴4的轴向成直角的平面中设置为与供油孔50未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与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的大小无关地从供油孔53、54、供油孔50排出冷冻机油。
另外,即便形成为供油孔53、54的冷冻机油在供油路60、61内不流动的状态、或者往复的状态,供油路60、61内的冷冻机油也会流入到供油孔55、并从开口部58、59排出,因此,能够使得冷冻机油不在供油路60、61内流动的情况消失,能够进行冷冻机油的供给。
另外,供油孔55的截面积d为供油孔53、54的截面积a、b的总和以上,因此,即便供油孔53、54内的冷冻机油借助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的反作用力难以被从供油路45输送至开口部56、57,供油孔55也会使压损等的阻力降低,使得冷冻机油容易流入。排出也变得容易。即,当处于无法从供油孔53、54排出冷冻机油的状况下时,能够从供油孔55积极地排出冷冻机油,从而能够弥补冷冻机油的供给不足。
因此,即便增大曲轴4的偏心轴部43的直径,也能够将冷冻机油无中断地从曲轴4的供油路45经由供油孔53、54、55供给至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32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从而能够在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与旋转活塞32的内径的内周面之间、偏心轴部43的轴向且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与上轴承33以及下轴承34的偏心轴部43侧的外周面之间、以及旋转活塞32的轴向的外周面与上轴承33以及下轴承34的旋转活塞32侧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油膜。
另外,当制冷剂与冷冻机油在低温下放置的状态长时间地持续时,具有制冷剂会溶入冷冻机油的特性。在该状态下,若启动压缩机,则密闭容器内的温度上升,并且冷冻机油内的制冷剂引起剧烈的蒸发并发泡。当在各供油路内引起发泡现象时,有时冷冻机油在供油路内不流动而引起供油中断。特别是在供油路的直径较小、且其路径也较长的偏心方向上的供油孔产生了发泡现象的情况下,供油容易中断。然而,由于在反偏心方向上设置有供油孔50、且在偏心方向上设置有供油孔53、54,因此,即便在一个供油孔因发泡现象而导致供油中断,也能够利用剩余的供油孔将冷冻机油供给至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32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
另外,由于轴向的供油孔55设置为将多个偏心方向的供油孔53、54连通,因此,即便在供油孔53、54的一个供油路产生了发泡现象,冷冻机油也会从剩余的供油路流入,使得供油路内的冷冻机油中断的状态迅速恢复,从而能够抑制冷冻机油向偏心轴部43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32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的供给中断的情况。
如上,即便维持缸体的高度与内径不变地扩大曲轴的偏心轴部的偏心量、且扩大排出容积,也能够以不使向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以及旋转活塞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的供油中断的方式进行供油,因此能够确保压缩机构部的滑动部位的润滑性、且抑制滑动部位的磨损,并且能够维持压缩机构部的密封性、且减小压缩室的泄漏损失。由此,能够获得高性能且可靠性高的密闭型压缩机。
此外,对由一个压缩机构部的缸体、一个旋转活塞、一个曲轴的偏心轴部构成的单缸型密闭型压缩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具有多个缸体的密闭型压缩机中实施。例如,即便在双缸型密闭型压缩机中实施,也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与效果。
另外,虽对旋转活塞与叶片形形成为分体结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便旋转活塞与叶片形成为一体,该效果也不会改变。能够获得同样的作用与效果。
另外,虽对设置于偏心轴向的供油孔设为供油孔53、54这两个供油孔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偏心轴向的供油孔的个数可以任意设置。另外,即便为一个,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轴向的供油孔也可以不仅为供油孔55,而是设置有多个。在设置有多个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供油孔53、54的供油路60、61的直径无需从其始端至终端均相同。此外,可以将此时的截面积a、b认作始端至终端的平均截面积。
另外,供油孔55的供油路62、63、64的直径也无需从其始端至终端均相同。供油路62、63、64的直径也可以不同。

Claims (4)

1.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在密闭容器内存积有冷冻机油、且收纳有压缩机构部,
所述密闭型压缩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部具备:
曲轴,其具有偏心轴部以及用于汲取所述冷冻机油的供油路;
缸体,其对所述偏心轴部进行收纳、且具有缸体室;
轴承,其将所述缸体室封闭,并且对所述曲轴进行支承;以及
圆筒状的活塞,其安装于所述偏心轴部,
所述偏心轴部具有:
第一供油孔,其与所述曲轴的供油路连通、并沿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且在所述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
第二供油孔,其与所述第一供油孔连通、且在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端面具有开口部;以及
第三供油孔,其与所述曲轴的供油路连通、且在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偏心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外周面具有开口部,
所述第一供油孔设置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三供油孔之间,
所述第一供油孔与所述第三供油孔不隔着所述供油路对置,
所述压缩机构部在所述活塞的内周面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的外周面之间具备多个第二间隙,
所述第一供油孔以在所述多个第二间隙的每个第二间隙开口的方式在轴向被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第一供油孔与所述第二供油孔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构部在所述轴承的缸体侧的外周面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的外端面之间具备第一间隙,
所述第二供油孔在所述第一间隙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比所述第三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径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为所述第二供油孔的与所述偏心轴部的轴向成直角的方向上的截面积以下。
CN201510728007.XA 2015-02-06 2015-10-30 密闭型压缩机 Active CN105864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1980 2015-02-06
JP2015021980A JP6206426B2 (ja) 2015-02-06 2015-02-06 密閉型圧縮機
PCT/JP2015/070009 WO2016125324A1 (ja) 2015-02-06 2015-07-13 密閉型圧縮機
JPPCT/JP2015/070009 2015-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64049A CN105864049A (zh) 2016-08-17
CN105864049B true CN105864049B (zh) 2019-04-02

Family

ID=56563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8007.XA Active CN105864049B (zh) 2015-02-06 2015-10-30 密闭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06426B2 (zh)
CN (1) CN105864049B (zh)
WO (1) WO20161253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3437B2 (ja) 2018-07-10 2020-09-0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7267119B2 (ja) * 2019-06-13 2023-05-01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及び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14526238B (zh) * 2022-03-14 2024-08-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56538U (zh) * 2014-03-06 2014-08-06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曲轴
CN205315275U (zh) * 2015-02-06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43445Y2 (zh) * 1972-06-01 1976-10-22
JPS56154592U (zh) * 1980-04-18 1981-11-18
JPS60183289U (ja) * 1984-05-16 1985-12-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式圧縮機の給油機構
JPS62171682U (zh) * 1986-04-21 1987-10-30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56538U (zh) * 2014-03-06 2014-08-06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曲轴
CN205315275U (zh) * 2015-02-06 2016-06-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45528A (ja) 2016-08-12
CN105864049A (zh) 2016-08-17
JP6206426B2 (ja) 2017-10-04
WO2016125324A1 (ja) 2016-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88536B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0781817B2 (en) Compressor having centrifugation and differential pressure structure for oil supplying
CN106104174A (zh) 冷冻循环装置
WO2001022008A1 (fr) Dispositif de refrigeration par compression a allure multiple
JP2008163894A (ja) 多段圧縮機
EP2634432A1 (en) Screw compressor
CN103946546A (zh) 回转式压缩机
CN105864049B (zh) 密闭型压缩机
JP2001091071A (ja) 多段圧縮冷凍装置
US20100054978A1 (en) Injectible two-stage compression rotary compressor
JPWO2011148453A1 (ja) 二段回転式圧縮機及び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02597102U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205315275U (zh) 密闭型压缩机
KR101587174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
KR102113036B1 (ko) 터보 압축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보 냉동기
JP2020094762A (ja) 多段圧縮システム
JP2020094761A (ja) 多段圧縮システム
JP2016109033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150088128A (ko) 냉동장치 및 압축기
US8245528B2 (en) Fluid machine
JP2006275494A (ja) 冷凍装置、冷蔵庫及び圧縮機
JP6702401B1 (ja) 多段圧縮システム
JP2022156586A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CN109083923B (zh) 曲轴、滚动转子式微型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US12044224B2 (en) Rotary compressor and home appliance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