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52093B - 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52093B
CN105852093B CN201610225596.4A CN201610225596A CN105852093B CN 105852093 B CN105852093 B CN 105852093B CN 201610225596 A CN201610225596 A CN 201610225596A CN 105852093 B CN105852093 B CN 1058520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nseng
parts
chrysanthemum
extrac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55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52093A (zh
Inventor
李刚
董维荣
曹丽娟
唐琳
刘晓燕
彭江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di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di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dico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Medico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2255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520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52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20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520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520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研制一种用于缓解疲劳、加深睡眠、集中注意力、改善记忆的中药组合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以30份~50份人参为主药,配伍20份~30份白菊花以平肝降火,20份~30份佛手以疏肝理气解郁,使人参在胃肠的副作用,不易形成,共同组成了清补元气的小复方,既保持了人参的补气作用,又可避免人参的不良反应,起到安全补气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具体为一种含有佛手、白菊花、人参的功能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睡眠时间少,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预期寿命的延长,医疗科技的进步等等原因,导致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等疾病的发病率,在各个年龄阶段不断攀升,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上。而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集中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极度疲乏,睡眠障碍等方面,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导致生活质量的大幅度下降。而这些问题的早期干预是最有效的治疗办法。佛菊参咀嚼片是一款用于早期干预的安全、有效的产品,其市场前景无可限量。
长期以来,人参一直被中国人奉为补药之首。据说中国人服用人参已有4000年的历史。人参的最早记载见于两汉期间的著作中,如《春秋纬》把人参当成神草。稍后,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首次将人参以药物收入。此书托名“神农”,在唐朝时候已失传,现存版本是后人从其他著作的转载中收集起来的辑佚本。在书中,人参被列为“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君”药之一,其药理则是“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记载了113个药方,其中有21个用到人参。这是首次对人参药用的记载。
到了晚明,人参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对人参做了详细论述,认为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人参由此身价百倍,在中原地带很快就被挖得绝种,只在东北的深山老林中还可找到。中医认为药草生长地点对药性影响极大,根据“相生相克”,寒带药草性温,热带药草性凉或寒,而人参的药性从古代被认为“微寒”,到近代被认为“性温”,也正反映了人参产地从南往北的迁移趋势。
到了清朝,国人对人参的狂热有增无减,每年有数万人到长白山采参,东北人参面临着灭绝的命运。为了制止这股滥采之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廷下令实行放票采参,严禁私采。但这并不能有效地制止冒死私采,人参的产量一年比一年少。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还印了参票1万张,实发6000张,近百年后,咸丰二年(1852年)所印参票已减少到753张,实发632张,野生人参在清末已难得一见。
正是在人参就要绝迹,中国人在寻找其替代品时,西洋参开始上场。1701年,法国耶稣会教士杜德美来华传教,也受到中国人参热的感染,认为人参的确是一种灵丹妙药。1708年,杜德美受清廷之命绘制中国地图,去东北考察,在距离高丽边界的一个村子里见到了当地人采集的新鲜人参,依原样大小画图。1711年4月12日,他给传教会会长写信,附上了他绘制的人参图,详细介绍了人参产地、形态、生长状况和采集方法,并且推测在地理相似的别的地方也有可能发现人参:人参产地“大致可以说它位于北纬39度~47度之间,东经10度~20度(以北京子午线为基准)之间。”这是人参第一次被详细介绍给西方世界。这封信发表后,影响很大。另一位法国耶稣会教士拉菲托在加拿大魁北克传教,1716年他读了杜德美的信后,意识到他所在的魁北克正是杜德美预言可能发现人参的地方。拉菲托拿了人参绘图给当地印第安人看,他们立即认出是一种他们叫做“嘎兰特区恩”的草药。大多数北美印第安部落很早就已把它当药用。实际上美洲人参和中国人参虽然属于同一个科、属,但并非同一个物种,学名后来被瑞典植物学家林耐定为Panax quinquefolium,传入中国后叫做西洋参,也称做花旗参、广东人参。
西洋参成了新大陆最早的出口商品。起初这些西洋参贸易都是间接的,西洋参先从北美运到法国或英国,然后转运到中国,以致当时的中医著作误以为西洋参“出西洋佛兰西(即法国),一名佛兰参”(《本草备要》)。第一次中美之间的直接贸易也是一次西洋参贸易,发生于1784年2月,“中国女皇”号从纽约出发,满载着242箱约30吨西洋参开往中国,于8月30日抵达广州,换了20O吨茶叶以及丝绸、瓷器返航。在18世纪后期,每年有大约70吨西洋参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运往中国。正是由于西洋参贸易,在1800年这一年,美国与广州港的贸易额,超过了在1925年与全中国的贸易额。这些几乎都是野生参。
在当时,西洋参在美国北方各州的森林中随处可见,但是再多的西洋参也禁不住这种毫无节制的狂挖滥采。在1870年代开始,有些美国人开始试验西洋参的人工栽培。西洋参栽培之父一般认为是乔治·斯坦顿(George Stanton)。1885年,他成功地在纽约州种植了150英亩的西洋参。
西方医学界对西洋参和人参是否有医学价值以及有什么样的医疗作用仍然充满了争议。有一些研究者发现人参、西洋参有多种药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影响,能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能力,降低疲劳度,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癌症、糖尿病等等现代世界的种种头号疾病。有一些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支持这些说法。
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整作用,或认为不同的剂量可以出现不同的作用:小剂量能提高血压,大剂量能降低血压。成人1日的常用量为0.2~3钱;人参浸膏(每毫升等于1克生药),每次服20~40滴,日服2~3次;人参酊(含量10%),每次5毫升,日服2~3次;人参粉,每次3~6分,日服2~-3次。对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人参后可见胃纳增加,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对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无明显影响。也有报告称人参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胃液总酸度增加。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疗条件下,服用人参对于防止转变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人参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况,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或谓人参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药后仍可维持2周以上;中等度糖屎病人服人参后,虽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某些患者服人参后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人参对无力型和无力-抑郁型精神病,无论其病因如何(精神分裂症、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疗作用。也有认为,人参口服对器质性神经疾患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观症状,而无客观的明显治疗作用。人参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疗作用,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人参在中药里,一般用作强壮剂,可以补养元气。近人的研究,证明它有增强性腺机能的作用。人参酊对于麻痹型、早泄型阳痿有显著的疗效,但对精神型无效,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和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人参还有提高视力及增强视觉暗适应的作用。与其它药物合用,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实证、热证忌服。临床上对于实症,如由于突然气壅而得的喘症,由于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症,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参。
①《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②《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③《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
④《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白菊花,又名白菊、甘菊、杭菊、杭白菊、茶菊、药菊。①白菊具有清热疏风、养肝明目、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以及调整血脂等功效。②长期使用电脑者,易患眼病。而平时多喝白菊茶可起到护眼的作用。此外,菊花对治疗眼睛疲劳、视力模糊有很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电脑族,多喝些菊花茶有利无害。③白菊煎剂对宋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抑制作用。④常服菊花煎剂,对心脏有明显扩冠和增加冠脉流量,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并能降压预防心绞痛。⑤白菊还可代茶,其色、香、味不亚于龙井茶。经常服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作用。⑥菊花茶能“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气,轻身耐劳延年。”
佛手,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咳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①胃肠解痉:佛手醇提取物对大鼠、兔离体、在体肠管均有明显的抑制功效,对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并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引起的麻醉猫的胃、肠、胆囊张力的增加。②平喘和祛痰:其水煎剂可完全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对芸香科两种理气药筛选,川佛手的平喘效果较好。
现有技术中存在使用人参、佛手、菊花以及其它多种中药成分制备保健食品的技术,例如CN101982082A公开了一种养心草保健茶,以养心草为主要原料,配合其它中药成分,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CN102599510A公开了一种含有人参的食品,以人参、山药为主要原料,配合其它多种原料制备适合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病的人群食用。CN1887337A公开了葛花醒酒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葛花为主要原料,配合其它多种原料制备醒酒的咀嚼片。上述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均存在使用原料众多,结构成分复杂的问题,具体发明构思、解决的问题也与本申请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人参为君药,取其之甘,大补元气;以佛手为臣药,取其之辛,行人参之气;以菊花为佐药,取其之寒,解人参之火。诸药合用,补气、行气、去火并举,在充分发挥人参大补元气之效的同时抑制了人参的火气。以简单有效的组合,弥补了人参现有使用方法的不足,研制了一种用于缓解疲劳、加深睡眠、集中注意力、改善记忆的营养咀嚼片。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佛菊参咀嚼片,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以30-50份人参为主药,配伍20-30份白菊花以平肝降火,20-30份佛手以疏肝理气解郁,使人参在胃肠的副作用,不易形成,共同组成了清补元气的小复方,既保持了人参的补气作用,又可避免人参的不良反应,起到安全补气的作用。
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上述配比的人参、白菊花、佛手至于提取罐中,加水,加热至沸腾后,提取两次,第一次加水8~10倍,提取2h,第二次加水6~8倍,提取1.5h,合并提取液后浓缩。然后过滤,取滤液,浓缩,得浓缩浸膏。其次,将浓缩浸膏粉碎,过80-100目筛,混合白砂糖、淀粉、聚乙二醇、糊精混合制粒。其中以制粒后的总重量为基础计算,浸膏提取物用量10-20%、白砂糖2-5%、聚乙二醇8-10%、糊精10-20%、淀粉50-80%。其中制粒过程为,称量各组分用量,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柔软,直至软散,然后过30目筛,入烘箱干燥,再次过筛,然后进行压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人参具有强大的补气功效,是中药四大将军药之一。人参可以增加心肌收缩力而改善心功能,对心力衰竭患者有显著疗效;人参还可增加记忆,改善睡眠,定悸安眠,降低疲劳感等,对神经衰弱患者有比较明显的作用。但对于敏感人群,或过量使用人参,也可产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胸腹胀气、口干便秘;鼻出血;牙龈疼痛等,属于肝阳上亢,肝火旺的表现。正如《内经》所言:“壮火食气”。严格控制剂量,或从微量开始,渐次加量至有效剂量,可以减少这些副作用的发生,但对于敏感人群任然可能无效。以往的人参组方,都注重加强人参的作用,而未能考虑人参副反应的监制。主要原因在于顾忌人参的作用受到削弱。此顾虑来源于莱菔子能破人参气之说。而莱菔子的破气之功,仅限于胃肠道,但对胃肠道之外的元气,则不形成干扰。本发明可以减少人参副反应,并增加人参疗效。使人参在胃肠的副作用,不易形成。形成清补元气的小复方,既保持了人参的补气作用,又可避免人参的不良反应,起到安全补气的作用,以达到人人可吃人参的目的,用于缓解疲劳、加深睡眠、集中注意力、改善记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是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以咀嚼片的剂型为例。
实施例1
一种佛菊参咀嚼片,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以30克人参为主药,配伍20克白菊花以平肝降火,20克佛手以疏肝理气解郁,使人参在胃肠的副作用,不易形成,共同组成了清补元气的小复方,既保持了人参的补气作用,又可避免人参的不良反应,起到安全补气的作用。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上述配比的人参、白菊花、佛手至于提取罐中,加水,加热至沸腾后,提取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提取2h,第二次加水6倍,提取1.5h,合并提取液后浓缩。然后过滤,取滤液,浓缩,得浓缩浸膏。其次,将浓缩浸膏粉碎,过80目筛,混合白砂糖、淀粉、聚乙二醇、糊精混合制粒。其中浸膏提取物用量10%、白砂糖2%、聚乙二醇10%、糊精15%、淀粉63%。其中制粒过程为,称量各组分用量,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柔软,直至软散,然后过30目筛,入烘箱干燥,再次过筛,然后进行压片。
实施例2
一种佛菊参咀嚼片,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以38克人参为主药,配伍25克白菊花以平肝降火,22克佛手以疏肝理气解郁,使人参在胃肠的副作用,不易形成,共同组成了清补元气的小复方,既保持了人参的补气作用,又可避免人参的不良反应,起到安全补气的作用。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上述配比的人参、白菊花、佛手至于提取罐中,加水,加热至沸腾后,提取两次,第一次加水10倍,提取2h,第二次加水6倍,提取1.5h,合并提取液后浓缩。然后过滤,取滤液,浓缩,得浓缩浸膏。其次,将浓缩浸膏粉碎,过90目筛,混合白砂糖、淀粉、聚乙二醇、糊精混合制粒。其中浸膏提取物用量14%、白砂糖3%、聚乙二醇9%、糊精10、淀粉64%。其中制粒过程为,称量各组分用量,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柔软,直至软散,然后过30目筛,入烘箱干燥,再次过筛,然后进行压片。
实施例3
一种佛菊参咀嚼片,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以50克人参为主药,配伍30克白菊花以平肝降火,30克佛手以疏肝理气解郁,使人参在胃肠的副作用,不易形成,共同组成了清补元气的小复方,既保持了人参的补气作用,又可避免人参的不良反应,起到安全补气的作用。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上述配比的人参、白菊花、佛手至于提取罐中,加水,加热至沸腾后,提取两次,第一次加水9倍,提取2h,第二次加水8倍,提取1.5h,合并提取液后浓缩。然后过滤,取滤液,浓缩,得浓缩浸膏。其次,将浓缩浸膏粉碎,过100目筛,混合白砂糖、淀粉、聚乙二醇、糊精混合制粒。其中浸膏提取物用量10%、白砂糖2%、聚乙二醇8%、糊精20%、淀粉60%。其中制粒过程为,称量各组分用量,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柔软,直至软散,然后过30目筛,入烘箱干燥,再次过筛,然后进行压片。
实施例4
一种佛菊参咀嚼片,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以40克人参为主药,配伍22克白菊花以平肝降火,22克佛手以疏肝理气解郁,使人参在胃肠的副作用,不易形成,共同组成了清补元气的小复方,既保持了人参的补气作用,又可避免人参的不良反应,起到安全补气的作用。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上述配比的人参、白菊花、佛手至于提取罐中,加水,加热至沸腾后,提取两次,第一次加水9倍,提取2h,第二次加水9倍,提取1.5h,合并提取液后浓缩。然后过滤,取滤液,浓缩,得浓缩浸膏。其次,将浓缩浸膏粉碎,过100目筛,混合白砂糖、淀粉、聚乙二醇、糊精混合制粒。其中浸膏提取物用量20%、白砂糖3%、聚乙二醇9%、糊精20%、淀粉48%。其中制粒过程为,称量各组分用量,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柔软,直至软散,然后过30目筛,入烘箱干燥,再次过筛,然后进行压片。
对照组1
只使用30g人参,按照相同工艺步骤制备咀嚼片,参数用量相同。
对照组2
只使用20g白菊花,按照相同的工艺步骤制备咀嚼片,参数用量相同。
对照组3
只是用20g佛手,按照相同的工艺步骤纸杯咀嚼片,参数用量相同。
临床试验
筛选易失眠、感觉疲劳的人群,每天早晚各服用1片本发明的营养咀嚼片。服用一个月后,统计各自睡眠情况。
分组 服用人数 睡眠质量好 睡眠质量一般 继续失眠 有效率
对照组1 30 13 2 15 50%
对照组2 30 2 2 26 13.3%
对照组3 30 3 1 26 13.3%
实施例1 30 25 2 3 90%
实施例2 30 24 3 3 90%
实施例3 30 26 4 0 100%
实施例4 30 25 3 2 93.3%
可见,在食用本发明的营养咀嚼片后,大部分容易失眠、疲劳的人,都能具有良好的睡眠状态。
筛选容易忘事、记忆力下降的人群,每天早晚各服用1片本发明的营养咀嚼片。服用一个月后,统计各自记忆力情况。
分组 服用人数 记忆力好 记忆力一般 继续忘事 有效率
对照组1 30 15 2 13 56.7%
对照组2 30 1 2 27 10%
对照组3 30 2 0 28 6.67%
实施例1 30 27 3 0 100%
实施例2 30 28 1 1 96.7%
实施例3 30 27 2 1 96.7%
实施例4 30 29 1 0 100%
可见,在食用本发明的营养咀嚼片后,大部分容易忘事、记忆力下降的人,具有较好的改善。

Claims (5)

1.一种佛菊参咀嚼片,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30-50份人参,20-30份白菊花,20-30份佛手。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30份人参,20份白菊花,30份佛手。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50份人参,30份白菊花,20份佛手。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40份人参,25份白菊花,28份佛手。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佛菊参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上述重量份的人参、白菊花、佛手置于提取罐中,加水,加热至沸腾后,提取两次,第一次加水8-10倍,提取2h,第二次加水6-8倍,提取1.5h,合并提取液后浓缩,然后过滤,取滤液,浓缩,得浓缩浸膏,其次,将浓缩浸膏粉碎,过80-100目筛,混合白砂糖、淀粉、聚乙二醇、糊精混合制粒,其中以制粒后的总重量为基础计算,浸膏提取物用量10-20%、白砂糖2-5%、聚乙二醇8-10%、糊精10-20%、淀粉50-70%,其中,制粒过程为:称量各组分用量,加入无水乙醇,进行柔软,直至软散,然后过30目筛,入烘箱干燥,再次过筛,然后进行压片。
CN201610225596.4A 2016-04-11 2016-04-11 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8520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5596.4A CN105852093B (zh) 2016-04-11 2016-04-11 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5596.4A CN105852093B (zh) 2016-04-11 2016-04-11 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2093A CN105852093A (zh) 2016-08-17
CN105852093B true CN105852093B (zh) 2019-05-28

Family

ID=5663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5596.4A Active CN105852093B (zh) 2016-04-11 2016-04-11 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5209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7580A (zh) * 2006-01-13 2006-11-08 东莞广发制药有限公司 补脾益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检验方法
CN101822298A (zh) * 2010-03-15 2010-09-08 罗龙宝 桑健香茶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7580A (zh) * 2006-01-13 2006-11-08 东莞广发制药有限公司 补脾益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检验方法
CN101822298A (zh) * 2010-03-15 2010-09-08 罗龙宝 桑健香茶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52093A (zh)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9498B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黄精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11561B (zh) 黄连温胆汤现代中药口服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2078402B (zh)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中药组合物
CN102318857B (zh) 护肝解酒植物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5745A (zh) 一种铁皮石斛保健品
CN104208302A (zh) 一种降血脂的金樱子保健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8883A (zh) 可增强免疫力、抗病原微生物、抗病毒的茶饮料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19491B (zh) 一种黄精健脾润肺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445A (zh) 一种防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的蔓荆子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7206B (zh) 改善肠胃消化系统功能的中药制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8355088A (zh) 一种改善睡眠质量的酸枣仁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472A (zh) 具有降三高作用的苦丁茶含片及其生产方法
CN102847061B (zh) 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1410A (zh) 健胃益气保健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3283893B (zh) 一种罗城毛葡萄籽富贵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7788A (zh) 一种软化血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852093B (zh) 一种佛菊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67914A (zh) 一种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51984A (zh) 一种补肾壮阳养生酒的制备方法
CN100525801C (zh) 车前草在制备促进排铅作用药品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9275751A (zh) 杜仲叶降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57404A (zh) 治疗百日咳的化痰止咳中药制剂
CN108553611A (zh) 一种抗疲劳抗衰老、防治亚健康的天然草本保健茶饮
CN108929834A (zh) 铁皮石斛功能性酱香型白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303B (zh) 一种抑制肿瘤的中药复方制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