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9531B - 试剂容器、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试剂容器、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9531B
CN105849531B CN201480070820.6A CN201480070820A CN105849531B CN 105849531 B CN105849531 B CN 105849531B CN 201480070820 A CN201480070820 A CN 201480070820A CN 105849531 B CN105849531 B CN 105849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gent
syringe
open end
reagent container
sampl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8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9531A (zh
Inventor
荒川智
八幡悟史
长峰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KK TO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KK TO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KK TOA Corp filed Critical DKK TO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49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9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9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将在液态下不稳定的试剂在密闭状态下保持至反应前一刻,并且可以可靠地使大致全部量的试剂在反应中得到使用的试剂容器、使用了该试剂容器的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一种试剂容器,具有:注射器,其轴向的一端作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作为第二开口端;以及活塞,其可以在注射器内滑动。活塞具有:第一滑动接触部和第二滑动接触部,均与注射器的内面滑动接触;以及试剂保持部,其不与注射器的内面滑动接触且被所述第一滑动接触部和第二滑动接触部包围。试剂保持部可以从注射器的内部移动至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

Description

试剂容器、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剂容器、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
本发明基于2013年12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265683号专利申请并主张其优先权,在这里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对内毒素、β-葡聚糖等微生物内含物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的方法,提出了依次进行下述工序的技术:在样品液中,使可通过微生物内含物而活化的试剂与可通过活化了的试剂而使发光基质游离的合成基质发生反应的工序;以及使发光试剂产生作用来检测发光基质是否已经游离的工序(专利文献1、2)。
在该技术中,要求至少依次进行使发光基质游离的工序和添加发光试剂的工序来实施两段反应,需要至少2~3次的吸移管操作。因此,样品液中可能混入外部的微生物内含物,不适于高灵敏度的测定,操作也比较繁琐。此外,由于发光试剂等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失活,因此需要在使用时进行调制,专利文献1、2所示的测定方法也难以进行自动化。
因此,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在容器内固定试剂,利用所导入的样品液将试剂溶解而使其发生反应的技术。在专利文献3中,由于依次进行使发光基质游离的工序和添加发光试剂的工序,因此提出使用具有由隔膜分隔的多个反应室的容器(专利文献3的图8等)的方案。并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首先,将样品液导入至固定了旨在使发光基质游离的试剂的反应室中,使其发生反应;然后,用针等在隔膜上开孔,使样品液经过该孔落下至固定了发光试剂的反应室中,使其与发光试剂发生反应。
在专利文献3中,还提出了配置在内部固定了通过微生物内含物而活化的试剂的试剂收容杯,并且使用分别在顶部固定了合成基质、在底部固定了发光试剂的容器(专利文献3的图10等)。并且记载有:首先,将样品液导入至试剂收容杯中,使其发生反应;然后,上下翻转容器,使样品液移动至固定有合成基质的顶部,接着再次上下翻转容器,使样品液移动至固定有发光试剂的容器底部,使其依次发生反应。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09/063840号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10-1876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12-1328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3的使用隔膜的方法中,特别是在使用数100μL程度的少量样品液的情况下,即使在隔膜上开孔,样品液也会附着在隔膜上等,未从孔流出的液量不容忽略,难以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此外,专利文献3的图10等的容器,由于在内部设置了试剂收容杯,因此构造复杂,并且为了使反应进行而需实施翻转动作,难以进行自动化。并且,在使用数100μL程度的少量样品液的情况下,即使使容器翻转,样品液也会附着在试剂收容杯上等,未完全移尽的液量也不容忽略,难以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试剂容器,其可以将在液态下不稳定的试剂在密闭状态下保持至与样品液发生反应前一刻,并且提供一种在该试剂容器中保持有试剂的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反应单元,其可以利用所述试剂容器,使被稳定保持的试剂与样品液的大致全部量发生反应,并且还可以简单地实施两段反应。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分析系统,其可以利用所述反应单元,简单地对样品液进行高灵敏度的分析,并且还可以简单地进行基于两段反应的分析。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试剂容器具有:
注射器,其轴向的一端作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作为第二开口端;以及
活塞,其可以在所述注射器内滑动,
所述活塞具有:
滑动接触部,其与所述注射器的内面滑动接触;以及
试剂保持部,其不与所述注射器的内面滑动接触,并且被所述滑动接触部包围,
所述试剂保持部可以从所述注射器的内部移动至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注射器的侧面形成有试剂供给孔,该试剂供给孔在所述试剂保持部位于所述注射器的内部的状态下,可以与所述试剂保持部连通。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或第2方案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在轴向的中间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凸出部。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至第3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试剂容器还具有弹性部件,
在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时,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活塞施加使其向所述第二开口端侧移动的推压力。
本发明的第5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至第4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在第二开口端或其附近,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凸缘部。
本发明的第6方案为,一种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具有:
第1方案至第5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剂容器;以及
保持在所述试剂保持部中的试剂。
本发明的第7方案为,一种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反应单元具有:
第1方案至第5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剂容器;以及
上端作为开口端的呈有底筒状的反应容器,
所述试剂容器可以以使得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到达所述反应容器的轴向中间部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开口端侧插入所述反应容器中。
本发明的第8方案为,根据第7方案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试剂保持部中保持有试剂。
本发明的第9方案为,根据第7方案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中保持有第一试剂,在所述试剂容器的试剂保持部内保持有第二试剂。
本发明的第10方案为,一种样品液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样品液的分析系统具有:
第8方案所述的反应单元;以及
对所述反应容器内的样品液进行光学测定的光学测定装置,
所述样品液的分析系统构成为,依次进行下述工序:
在将所述试剂容器插入所述反应容器中的状态下,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使其和预先导入至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样品液接触,使所述试剂发生反应;以及
利用所述光学测定装置对与所述试剂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第11方案为,一种样品液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样品液的分析系统具有:
第9方案所述的反应单元;以及
光学测定装置,其对所述反应容器内的样品液进行光学测定,
所述样品液的分析系统构成为,依次进行下述工序:
使导入至所述反应容器的样品液与所述第一试剂发生反应;
在将所述试剂容器插入所述反应容器中的状态下,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使其和与所述第一试剂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接触,使所述第二试剂发生反应;以及
利用所述光学测定装置对与所述第二试剂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进行测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试剂容器以及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能够将在液态不稳定的试剂在密闭状态下保持至与样品液发生反应前一刻。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单元,能够使被稳定保持的试剂与样品液的大致全部量发生反应,并且还可以简单地实施两段反应。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分析系统,可以简单地对样品液进行高灵敏度的分析,并且还可以简单地进行基于两段反应的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应单元的纵剖视图,图1(a)表示试剂容器的一个形态,图1(b)表示反应容器的一个形态。
图2是表示图1(a)的活塞的图,图2(a)是立体图,图2(b)是侧视图,图2(c)是图2(b)的Ⅱ-Ⅱ剖视图。
图3是说明在图1的反应单元中保持试剂的方法的图,图3(a)表示在试剂容器10中保持第二试剂R2方法,图3(b)表示在反应容器50中保持第一试剂R1的方法。
图4是表示使用了图1的反应单元的分析系统、和使用该分析系统对两段反应后的样品液进行光学测定的方法的图,图4(a)表示第一反应工序,图4(b)表示第二反应工序,图4(c)表示测定工序。
图5是表示活塞的变形例的图,图5(a)是立体图,图5(b)是侧视图,图5(c)是从与图5(b)不同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图5(d)是图5(b)的Ⅴ-Ⅴ剖视图。
图6是表示活塞的其它变形例的图,图6(a)是立体图,图6(b)是侧视图,图6(c)是从与图6(b)不同的方向观察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活塞的其它变形例的图,图7(a)是立体图,图7(b)是侧视图,图7(c)是图7(b)的Ⅶ-Ⅶ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试剂容器;
20…注射器;
30…活塞;
40…弹簧;
50…反应容器;
32A…第一滑动接触部;
32B…第二滑动接触部;
32C…试剂保持部;
55…光学测定装置;
R1…第一试剂;
R2…第二试剂。
具体实施方式
[反应单元]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反应单元,图1(a)表示试剂容器的一个形态,图1(b)表示反应容器的一个形态。
图1(a)所示的试剂容器10大致由注射器20、活塞30、弹簧40(弹性部件)构成。
注射器20的轴向的一端作为第一开口端20a,另一端作为第二开口端20b,在第一开口端20a具有开口21a,在第二开口端20b具有开口21b。
此外,在第二开口端20b上,沿周向整体设置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凸缘部22。此外,在注射器20的内面20c上,沿周向整体设置向径向内侧凸出的凸出部23。凸出部23设置在注射器20的轴向的中间部,且设置在与轴向的中心相比稍微接近第一开口端20a的部分的内面20c上。
在凸出部23的径向内侧安装有密封材料24。密封材料24由管状部24a和凸缘部24b构成,该凸缘部24b在该管状部24a的一端侧向径向外侧凸出。管状部24a位于凸出部23和活塞30的活塞轴31之间,构成与活塞30的滑动面。此外,凸缘部24b与凸出部23的第二开口端20b侧紧贴,成为弹簧40与凸出部23之间的缓冲体。
此外,在注射器20的侧面形成有试剂供给孔25。试剂供给孔25形成于注射器20的轴向的中间部,且形成在与设置有凸出部23的部分相比更接近第一开口端20a的部分处。
活塞30由活塞轴31以及与活塞轴31的末端螺合的密封垫32构成。
使用图2进行详述,活塞轴31具有:呈圆柱状的轴主体31a;与轴主体31a相比为大径的呈大致圆盘状的推压板31b,其设置于轴主体31a的一个端部;以及外螺纹部31c,其设置于轴主体31a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密封垫32内。
轴主体31a、推压板31b、外螺纹部31c由刚性的材质例如聚丙烯等树脂、玻璃、金属一体成型。
密封垫32从活塞轴31插入的一侧依次具有圆锥台部32a、第一大径部32b、小径部32c、第二大径部32d、末端部32e,它们形成为一体。
第一大径部32b和第二大径部32d的外径,与注射器20的未设置凸出部23的部分的内径大致相同,它们的侧面成为与各个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部32A和第二滑动接触部32B。
此外,小径部32c的外径与第一大径部32b和第二大径部32d的外径相比较小,不与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该小径部32c的侧面与第一大径部32b和第二大径部32d的各个小径部32c侧的面一起构成呈凹状的试剂保持部32C,该试剂保持部32C被第一滑动接触部32A和第二滑动接触部32B包围。此外,小径部32c的两端逐渐扩径,在与第一大径部32b的交界和与第二大径部32d的交界处分别形成曲面。
试剂供给孔25形成于在将活塞30向第二开口端20b侧拉入直至密封垫32与注射器20的凸出部23抵接时,与该试剂保持部32C连通的位置。
圆锥台部32a呈圆锥台状,其与第一大径部32b相比为小径、且其第一大径部32b侧的直径较大。
末端部32e形成将球体沿不经过中心的面切开时的体积较小部分的形状。该切断面为与第二大径部32d同径的圆形,末端部32e在该切断面侧与第二大径部32d连接。
此外,从圆锥台部32a开始直至小径部32c的中途,形成有与活塞轴31的外螺纹部31c螺合的内螺纹32D。
密封垫32由弹性橡胶之类的弹性体构成。密封垫32的材质优选具有耐药性、耐寒性且透气性较低者。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采用丁基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氟橡胶。
弹簧40配置为在内侧插入活塞轴31。在使试剂保持部32C移动至第一开口端20a的外部时,弹簧40在凸出部23与推压板31b之间被压缩,向活塞30施加使其向第二开口端20b侧移动的推压力。
图1(b)所示的反应容器50具有:呈有底筒状的反应容器主体51,其上端作为开口端51a;以及凸缘部52,其沿开口端51a的周向整体向径向外侧凸出。
图1(b)中,表示用盖体54闭塞了反应容器50的开口端51a的开口53的状态。盖体54具有与凸缘部52大致相同外径的盖部54a、液密且气密地插入反应容器50的开口53中的插入部54b、以及设置在插入部54b末端的多根(2根)脚部54c,它们形成为一体。脚部54c的内侧成为呈大致圆柱状的凹部54d,通过使脚部54c可以向凹部54d侧变形,便于向反应容器50的开口53中插入脚部54c和插入部54b。
如图4(a)所示,试剂容器10可以从第一开口端20a侧插入反应容器50中。此外,通过使注射器20的凸缘部22与反应容器50的凸缘部52抵接,使得注射器20的第一开口端20a留在反应容器50的轴向中间部的位置,而不会到达反应容器50的底部。
此外,如图4(b)所示,在将试剂容器10插入反应容器50中的状态下,使活塞30的密封垫32移动至第一开口端20a的外部,使得密封垫32到达反应容器50的底部或底部附近。
[试剂的保持]
图3是对在图1的反应单元中保持试剂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3(a)表示使试剂容器10保持第二试剂R2的方法,图3(b)表示使反应容器50保持第一试剂R1的方法。
如图3(a)所示,第二试剂R2的保持作业在使试剂容器10成为以试剂供给孔25为上侧的横置的状态下进行。此外,在下述状态下进行,即:将活塞30向第二开口端20b侧拉入至使密封垫32与注射器20的凸出部23抵接的位置,试剂供给孔25与试剂保持部32C连通。
作为第二试剂R2的保持作业,首先,从试剂供给孔25向试剂保持部32C填充将第二试剂R2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例如水)中而成的溶液。然后,在使试剂供给孔25与试剂保持部32C连通的状态下进行冻结干燥,据此可以使第二试剂R2以干燥状态保持于试剂保持部32C中。
然后,如果使活塞30移动至图1(a)所示的位置,则试剂保持部32C收容在由包围试剂保持部32C的第一滑动接触部32A、第二滑动接触部32B、以及注射器20的内面20c密闭起来的空间内,因此可以以密闭状态对所保持的第二试剂R2进行保管。
此外,在冻结干燥后,第二试剂R2不仅会附着于试剂保持部32C上,还可能会附着在注射器20的内面20c上。但是,如果使活塞30移动至图1(a)所示的位置,则同样附着在注射器20的内面20c上的第二试剂R2由第一滑动接触部32A擦取。并且,由于移动至由移动后的试剂保持部32C以及与移动后的试剂保持部32C相对的注射器20的内面20c所包围起来的区域,因此可以将大致全部量保持在试剂保持部32C及其附近。
保持第二试剂R2的上述作业,优选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气氛内进行。
如图3(b)所示,第一试剂R1的保持作业在使反应容器50成为以开口端51a为上侧的纵置的状态下进行。
作为第一试剂R1的保持作业,首先,将盖体54拆下,从开口53填充将第一试剂R1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例如水)中而成的溶液。然后,以保持开口53与外部连通的状态的方式,将盖体54插入开口53直至使脚部54c的一部分向开口端51a的外侧露出的程度,在该状态下进行冻结干燥,据此可以将第一试剂R1以干燥状态保持在反应容器50内。
然后,如果将盖体54推入至图1(b)所示的位置,则可以以密闭状态保管保持于反应容器50内的第一试剂R1。
保持第一试剂R1的上述作业,优选在真空或惰性气体气氛内进行。
[分析系统]
图4是表示使用了图1的反应单元的分析系统、以及使用该分析系统对两段反应后的样品液进行光学测定的方法的图。
图4的分析系统由图1的反应单元和光学测定装置55构成。
作为光学测定装置55,可以适当采用:对从反应单元的反应容器50内发出的光(包含荧光或生物发光)进行检测的光检测装置、光源;由对透过反应容器50的光进行检测的受光装置构成的吸光度检测装置、光源;以及由对在反应容器50内散射的光进行检测的受光装置构成的散射光检测装置等。
为了促进反应的进行,图4的分析系统也可以具有对反应容器50进行适当加温的加温装置。
图4的分析系统利用省略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其动作,对反应单元依次进行以下工序。
(ⅰ)使导入至反应容器50的样品液S与第一试剂R1发生反应的工序(以下称为“第一反应工序”)。
(ⅱ)在将试剂容器10插入反应容器50中的状态下,使试剂保持部32C向注射器20的第一开口端20a的外部移动,使其和与第一试剂R1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S接触,使第二试剂R2发生反应的工序(以下称为“第二反应工序”)。
(ⅲ)利用光学测定装置55对与第二试剂R2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S进行测定的工序(以下称为“测定工序”)。
为了在图4的分析系统中进行上述各工序并实施利用了两段反应的分析,在进行第一反应工序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首先,准备:反应容器50,其保持有第一试剂R1,并利用盖体54密闭;以及试剂容器10(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其将第二试剂R2保持于试剂保持部32C中,在图1(a)所示的状态下,将试剂保持部32C收容于密闭的空间中。
然后,从保持有第一试剂R1的反应容器50拆下盖体54,加入样品液S。然后,如图4(a)所示,在将试剂容器10插入了反应容器50中的状态下,放置在分析系统中。
这之前的作业优选通过人工进行,但也可以在分析系统中追加取样机构而进行自动化。如果在反应容器50中导入样品液S,则第一试剂R1被导入的样品液S溶解,样品液S和第一试剂R1可以发生反应。
第一反应工序是从将反应单元放置于分析系统开始直至之后的第二反应工序开始为止的期间的工序。
第一反应工序的时间在考虑使导入至反应容器50的样品液S与第一试剂R1发生反应所需的反应时间后适当设定。在样品液S与第一试剂R1的反应较快的情况下,只要经过了系统完成动作所需物理时间,即可转换至之后的第二反应工序。在第一反应工序中,为了促进反应,可以对反应容器50进行适当加温。
在第二反应工序中,利用省略图示的推压棒,对活塞30的推压板31b进行推压而将活塞30下推。由此,使密封垫32从注射器20的内部移动至第一开口端20a的外部,如图4(b)所示,使密封垫32的末端到达至反应容器50的底部。这样,使试剂保持部32C整体浸渍在与第一试剂R1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S内。
试剂保持部32C浸渍在与第一试剂R1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S内时,则第二试剂R2被样品液S溶解,样品液S和第二试剂R2可以发生反应。此外,第二试剂R2不仅直接固定于试剂保持部32C,还可能保持在由试剂保持部32C和与试剂保持部32C相对的注射器20的内面20c包围的区域中。但是,该区域内的第二试剂R2可以利用第一滑动接触部32A推出,可以使大致全部量进入与第一试剂R1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S内而使其发生反应。
将活塞30留在图4(b)所示的状态的时间,只要足以使第二试剂R2溶解即可,如果第二试剂R2的溶解性高,则可以在下推活塞30后,立刻转换至测定工序。
例如,在荧光测定或生物发光测定的反应系统中,在样品液S与第二试剂R2的反应开始后,应检测的光的产生会在短时间内结束,此时,优选在将活塞30下推至图4(b)所示的状态之后,立刻转换至测定工序。
若第二试剂R2溶解于样品液S需要较多时间,或样品液S与第二试剂R2的反应需要较多时间时,则在经过适当的等待时间后,再转换至测定工序。
在测定工序中,解除由省略图示的推压棒进行的对活塞30的推压板31b的推压。于是,如图4(c)所示,利用在图4(b)中被压缩的弹簧40的推压力,推压板31b被向第二开口端20b侧上推。由此,妨碍光路的密封垫32从反应容器50的底部离开,可以利用光学测定装置55对与第二试剂R2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S进行测定。
在测定工序中,利用光学测定装置55对与第二试剂R2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S进行光学测定。
对于光学测定的种类并不做特别限定,可以适当地采用荧光检测、生物发光检测、吸光度检测、散射光检测等。
在存在多个反应单元时,对各反应单元依次进行以上操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导入至各反应单元的样品液,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容易地使光学测定的条件均匀化。因此,容易排除因测定条件的变动导致的检测误差。
此外,第一试剂R1和第二试剂R2的大致全部量在反应容器50内的反应中得到使用。此外,在将样品液S加入反应容器50后,不必移动至其它场所。因此,即使样品液S为少量,也可以高精度且再现性优良地进行分析。
[活塞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试剂容器中使用的活塞具有图2所记载的结构,但本发明对活塞的具体结构并不做特别限定,也可以使用例如图5~7所示的活塞60、70、80来取代图2的活塞30。
图5的活塞60由活塞轴61以及与活塞轴61的末端螺合的密封垫62构成。
活塞轴61具有:呈圆柱状的轴主体61a;与轴主体61a相比为大径的呈大致圆盘状的推压板61b,其设置于轴主体61a的一个端部;以及外螺纹部61c,其设置于轴主体61a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密封垫62内。
轴主体61a、推压板61b、外螺纹部61c一体成型而成,其所采用的材质可以与图2的轴主体31a、推压板31b、外螺纹部31c相同。
从活塞轴61插入的一侧密封垫62依次具有:圆锥台部62a、第一大径部62b、侧壁部62c、第二大径部62d、末端部62e,它们形成为一体。
第一大径部62b和第二大径部62d的外径,与注射器20的未设置凸出部23的部分的内径大致相同,它们的侧面成为与各个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部62A和第二滑动接触部62B。
侧壁部62c为用不穿过底面中心的纵向的面将与第一大径部62b以及第二大径部62d同径的圆柱切断时的体积较小部分的形状。所剩的圆柱的侧面部分,成为与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的第三滑动接触部62C。此外,对应于圆柱的切断面的侧面,不与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该侧面与第一大径部62b和第二大径部62d各自的侧壁部62c侧的面一起,构成被第一滑动接触部62A、第二滑动接触部62B、和第三滑动接触部62C包围的呈凹状的试剂保持部62D。
试剂供给孔25的位置位于:在将活塞60向第二开口端20b侧拉入直至密封垫62与注射器20的凸出部23抵接时,该试剂供给孔25与该试剂保持部62D连通。
圆锥台部62a为圆锥台状,其与第一大径部62b相比为小径,且其第一大径部62b侧的直径较大。
末端部62e设为将球体以不穿过中心的面切开时的体积较小部分的形状。该切断面为与第二大径部62d同径的圆形,末端部62e在该切断面侧与第二大径部62d连接。
此外,在圆锥台部62a内,形成有与活塞轴61的外螺纹部61c螺合的内螺纹62E。
密封垫62可以由与图2的密封垫32相同的弹性体构成。
图6的活塞70由活塞轴71以及与活塞轴71的末端螺合的密封垫72构成。
活塞轴71具有:呈圆柱状的轴主体71a;与轴主体71a相比为大径的呈大致圆盘状的推压板71b,其设置于轴主体71a的一个端部;以及外螺纹部71c,其设置于轴主体71a的另一个端部,插入密封垫72内。
轴主体71a、推压板71b、外螺纹部71c为一体成型,其所采用的材质可以与图2的轴主体31a、推压板31b、外螺纹部31c相同。
密封垫72从活塞轴71插入的一侧依次具有:圆锥台部72a、通孔形成部72b、末端部72c,它们形成为一体。
通孔形成部72b的结构为,在外径与注射器20的未设置凸出部23的部分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圆柱上,沿径向形成有圆柱状通孔72d。
通孔形成部72b的形成通孔72d以外的部分的侧面,成为与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的滑动接触部72A。通孔形成部72b的形成通孔72d的内面,设为不与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的试剂保持部72B,被滑动接触部72A包围。
在不使用活塞30而使用活塞70的情况下,试剂供给孔25形成在以下位置:将活塞70向第二开口端20b侧拉入直至密封垫72与注射器20的凸出部23抵接时,该试剂供给孔25与该试剂保持部72B(通孔72d)连通。
此外,在使用活塞70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注射器20的径向的2个相对的位置,分别形成与试剂保持部72B(通孔72d)连通的试剂供给孔。
圆锥台部72a为圆锥台状,其与通孔形成部72b相比为小径,且其通孔形成部72b侧的直径较大。
末端部72c设为将球体以不穿过中心的切断面切开时的体积较小部分的形状。该切断面为与通孔形成部72b同径的圆形,末端部72c在该切断面侧与通孔形成部72b连接。
此外,在圆锥台部72a内,形成有内螺纹72D,活塞轴71的外螺纹部71c与之螺合。
密封垫72可以由与图2的密封垫32相同的弹性体构成。
图7的活塞80由以下部分构成:活塞轴81;安装于活塞轴81的一个端部侧的O型密封圈82a、82b;以及与活塞轴81的另一个端部螺合的推压板83。
活塞轴81具有:呈圆柱状的轴主体81a;设置于轴主体81a的一个端部附近的O型密封圈安装板81c;以及设置于轴主体81a的一个端部的O型密封圈安装板81d。O型密封圈安装板81c和O型密封圈安装板81d分别呈大致圆盘状,该大致圆盘状具有与轴主体81a的轴向垂直的面,在其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O型密封圈的槽。
轴主体81a、O型密封圈安装板81c、O型密封圈安装板81d为一体成型,其所采用的材质可以与图2的轴主体31a、推压板31b、外螺纹部31c相同。在轴主体81a的另一个端部,形成有内螺纹81b。
此外,推压板83具有与轴主体81a相比为大径的呈大致圆盘状的推压板主体83a,以及垂直设置于推压板主体83a上而与内螺纹81b螺合的外螺纹部83b。
推压板主体83a和外螺纹部83b为一体成型,其所采用的材质可以与图2的轴主体31a、推压板31b、外螺纹部31c相同。
O型密封圈82a、82b所采用的材质可以与图2的密封垫32c相同。
O型密封圈82a、82b分别安装在O型密封圈安装板81c、81d上。在O型密封圈82a、82b安装在O型密封圈安装板81c、81d上的状态下,其外径与注射器20的未设置凸出部23的部分的内径大致相同。O型密封圈82a的外周成为与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部82A,O型密封圈82b的外周成为与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触部82B。
此外,被第一滑动接触部82A和第二滑动接触部82B夹着的部分(被包围着的部分)设为试剂保持部82C。试剂保持部82C不与注射器20的内面滑动接触。
在不使用活塞30而使用活塞80的情况下,试剂供给孔25形成于以下位置:在将活塞80向第二开口端20b侧拉入直至O型密封圈安装板81c与注射器20的凸出部23抵接时,该试剂供给孔25与该试剂保持部82C连通。
为了将活塞80配置于注射器20内,只要在将推压板83从活塞轴81拆下的状态下将活塞轴81从注射器20的第一开口端20a侧插入,然后将推压板83与活塞轴81螺合即可。
在活塞30和活塞80中,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试剂保持部,但从活塞60和活塞70的例子可知,也可以不在整个周向上形成试剂保持部。
此外,在上述各活塞中,滑动接触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处于沿轴向隔着试剂保持部的两个位置,分别在整个周向上相连。
但是,试剂保持部与滑动接触部的关系并不限定于这种方式,只要试剂保持部被滑动接触部包围,在试剂保持部与注射器20的内壁之间可以形成密闭空间即可。例如也可在活塞60的侧壁部62c的侧面,在离开试剂保持部62D的位置形成纵向的槽。此外,也可在活塞70的通孔形成部72b的侧面,在离开通孔72d的位置形成纵向槽。
此外,在活塞30、活塞60、活塞70中,密封垫通过螺合安装在活塞轴上,但也可通过例如嵌合安装。同样地,在活塞80中,推压板83通过螺合安装在活塞轴81上,但也可通过例如嵌合安装。
[其他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注射器上形成有试剂供给孔,但试剂供给孔并非必需。在不形成试剂供给孔的情况下,只要在使试剂保持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移动至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的状态下,向试剂保持部供给试剂的溶液并通过冻结干燥等使其保持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注射器的中间部沿整个周向连续地设置有向内侧凸出的凸出部,但也可在周向的一部分上断续地进行设置。例如,可以在周向的4个位置以90°间隔设置凸部。通过在注射器的中间部沿周向连续或断续地设置向内侧凸出的凸出部,可在使试剂保持部保持试剂时,便于与试剂供给孔对齐位置。此外,在使试剂保持部向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时,通过固定弹簧的一端侧的位置,可以将弹簧压缩。
在注射器的中间部向内侧凸出的凸出部并非必需。在不设置该凸出部的情况下,只要通过目视与试剂供给孔对齐位置即可。此外,如以下说明所示,对以在内侧插入活塞轴31的方式配置的弹簧进行压缩并非必需。
在将试剂保持部向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后,向活塞施加使其向第二开口端侧移动的推压力的弹性部件,并不限定于以在内侧插入活塞轴31的方式配置的弹簧40。例如,也可以使用以将推压板31b从上方拉上去的方式配置的弹簧或橡胶等弹性部件。此时,通过使这些弹性部件伸长,可以向活塞施加使其向第二开口端侧移动的推压力。
此外,在使试剂保持部向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时,向活塞施加使其向第二开口端侧移动的推压力的弹性部件并非必需。例如,可将下推推压板31b的推压棒的末端固定于推压板31b上,通过上拉该推压棒,可以使密封垫32退避,从第二反应工序转换至测定工序。
此外,如果保持按下活塞的状态并不会给测定工序造成障碍,则不必为了进行测定工序而使活塞向上返回。例如,如果图7的活塞80的活塞轴81由透明材料形成,则妨碍光透过的仅是O型密封圈82a、82b,因此实质上不会妨碍对在试剂保持部82C的附近产生的荧光或生物发光等进行的检测。在此情况下,即使不使活塞80向上返回,也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测定工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注射器20的第二开口端20b设置有凸缘部22,但设置凸缘部22的位置并不限于第二开口端20b,例如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端20b的附近(相对于第二开口端20b稍微靠近第一开口端20a侧)。
此外,对凸缘部22的形状也不做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圆盘的周缘设置向下方垂下的钩状部,与反应容器50的上端相配合。在该情况下,即使在反应容器50上没有凸缘部52,也能够稳定地支撑试剂容器10。
而且,注射器20的凸缘部22并非必需。在不具有凸缘部22的情况下,只要利用另外准备的支撑装置进行支撑以使得试剂容器10的第一开口端20a不会到达反应容器50的底部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使反应容器50保持第一试剂R1而进行两段反应的方式,但使反应容器50保持试剂并非必需。在反应容器50中不保持试剂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样品液S和第二试剂R2的一段反应。此外,样品液S也可以是预先与第一试剂R1发生过反应的。此外,也可以将样品液S和第一试剂R1一起通过人工作业导入至反应容器50。该等情况下,即使不使反应容器50保持试剂,也可以进行两段反应。
[内毒素的测定]
在将本发明的试剂容器、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应用于内毒素的测定时,将含有通过与内毒素的结合而活化的C因子以及在肽上结合发光基质而成的发光合成基质的试剂,作为保持于反应容器的第一试剂R1使用。此外,将含有发光酶以及发光反应所需的其它化合物的试剂,作为保持于试剂容器里的第二试剂R2使用。
或者,也可将含有通过与内毒素的结合而活化的C因子的试剂,作为保持于反应容器中的第一试剂R1使用,而将含有在肽上结合发光基质而成的发光合成基质的试剂、以及含有发光酶及发光反应所需的其它化合物的试剂,作为保持于试剂容器的第二试剂R2使用。
也可以适当地将鲎血球提取成分(鲎试剂),作为含有通过与内毒素的结合而活化的C因子的试剂使用。
在肽上结合发光基质而成的发光合成基质,具有利用活性型C因子、活性型B因子、以及凝固酶中的至少1种的作用(蛋白酶活性)切断发光基质与肽的结合的结构。活性型C因子通过C因子活化而生成。活性型B因子利用活性型C因子的作用,将B因子活化而生成。凝固酶利用活性型B因子或活性型C因子的作用,将前凝固酶活化而生成。
作为发光基质,优选使用氨基荧光素。作为与发光基质结合的肽,只要由该肽的C末端与氨基荧光素的酰胺键利用活性型C因子、活性型B因子以及凝固酶中的至少任意一种蛋白酶活性而被切断的氨基酸配列构成即可。
此外,为了消除由样品液中的盐分浓度引起的误差,也可以在第一试剂R1中添加NaCl。
发光酶是以从发光合成基质游离的发光基质的生物发光作为催化剂而产生光的酶。发光基质为氨基荧光素时的发光酶为荧光素酶,发光反应所需的其它化合物是ATP以及2价金属离子。
至于具体的试剂容器及反应单元的结构、以及分析系统的具体的顺序,可以参考上述说明的内容加以应用。
在类似内毒素的测定这种利用发光的测定中,优选从将保持有第二试剂R2的试剂保持部浸渍在样品液中开始直至光学测定发光反应为止的时间较短。因此,优选尽可能迅速地进行从在第二反应工序中按下活塞30开始直至解除按下而转换至测定工序为止的动作。此外,优选在将容器单元配置在可以利用光学测定装置检测发光反应的位置之后,再按下活塞30。
在第一试剂R1是鲎血球提取成分(鲎试剂)与在肽上结合氨基荧光素而成的合成基质的混合试剂,第二试剂R2是包含荧光素酶和ATP以及2价金属离子的混合试剂的情况下,在最先向保持有第一试剂R1的反应容器中导入样品液之后,优选在37℃环境下培养15~30分钟左右。
然后,按下活塞30而将保持了第二试剂R2的试剂保持部浸渍在样品液中,以进行荧光素与荧光素酶的发光反应(生物发光反应)。发光反应时的温度例如可以为室温(25℃)。此外,发光反应的反应时间、即从按下活塞30直至解除按下光学测定发光反应为止的时间,优选为0秒至10秒。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适当地适用于内毒素、β-葡聚糖等微生物内含物的检测等、需使用液态下不稳定的试剂的分析中。

Claims (15)

1.一种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试剂容器具有:
注射器,其轴向的一端作为第一开口端,另一端作为第二开口端;以及活塞,其可以在所述注射器内滑动,
所述活塞具有:
滑动接触部,其与所述注射器的内面滑动接触;以及
试剂保持部,其不与所述注射器的内面滑动接触,并且被所述滑动接触部包围,
所述试剂保持部可以从所述注射器的内部移动至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注射器的侧面形成有试剂供给孔,该试剂供给孔在所述试剂保持部位于所述注射器的内部的状态下,可以与所述试剂保持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在轴向的中间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在轴向的中间部具有向内侧凸出的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试剂容器还具有弹性部件,
在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时,
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活塞施加使其向所述第二开口端侧移动的推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试剂容器还具有弹性部件,
在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时,
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活塞施加使其向所述第二开口端侧移动的推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试剂容器还具有弹性部件,
在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时,
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活塞施加使其向所述第二开口端侧移动的推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试剂容器还具有弹性部件,
在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时,
所述弹性部件向所述活塞施加使其向所述第二开口端侧移动的推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在第二开口端或其附近具有向外侧凸出的凸缘部。
10.一种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具有:
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剂容器;以及
保持在所述试剂保持部中的试剂。
11.一种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反应单元具有:
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试剂容器;以及
上端作为开口端的呈有底筒状的反应容器,
所述试剂容器可以以使得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到达所述反应容器的轴向中间部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开口端侧插入所述反应容器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试剂容器的所述试剂保持部中保持有试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应容器内中保持有第一试剂,在所述试剂容器的试剂保持部内保持有第二试剂。
14.一种样品液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样品液的分析系统具有:
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反应单元;以及
对所述反应容器内的样品液进行光学测定的光学测定装置,
所述样品液的分析系统构成为,依次进行下述工序:
在将所述试剂容器插入所述反应容器中的状态下,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使其和预先导入至所述反应容器中的样品液接触,使所述试剂发生反应;以及
利用所述光学测定装置对与所述试剂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进行测定。
15.一种样品液的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样品液的分析系统具有:
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应单元;以及
光学测定装置,其对所述反应容器内的样品液进行光学测定,
所述样品液的分析系统构成为,依次进行下述工序:
使导入至所述反应容器的样品液与所述第一试剂发生反应;
在将所述试剂容器插入所述反应容器中的状态下,使所述试剂保持部向所述注射器的第一开口端的外部移动,使其和与所述第一试剂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接触,使所述第二试剂发生反应;以及
利用所述光学测定装置对与所述第二试剂发生反应后的样品液进行测定。
CN201480070820.6A 2013-12-24 2014-12-24 试剂容器、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 Active CN105849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5683 2013-12-24
JP2013-265683 2013-12-24
PCT/JP2014/084151 WO2015098967A1 (ja) 2013-12-24 2014-12-24 試薬容器、試薬入り試薬容器、反応ユニット、および分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9531A CN105849531A (zh) 2016-08-10
CN105849531B true CN105849531B (zh) 2019-01-18

Family

ID=5347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820.6A Active CN105849531B (zh) 2013-12-24 2014-12-24 试剂容器、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79318B2 (zh)
CN (1) CN105849531B (zh)
WO (1) WO20150989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32244B1 (en) 2015-08-03 2023-06-07 Field Water Testing, LL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ter contaminant testing
CN107290548A (zh) * 2016-04-11 2017-10-24 福因德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宫外孕检测装置
CN107290515A (zh) * 2016-04-11 2017-10-24 福因德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高通量免疫检测装置
JP6737198B2 (ja) * 2017-02-08 2020-08-0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試料導入装置
JP7451090B2 (ja) * 2019-03-29 2024-03-18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分析装置、キャップ、及び測定方法
KR102432136B1 (ko) * 2020-04-28 2022-08-12 지성일 파열부재를 갖는 검체용기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866A (zh) * 2004-07-16 2007-10-10 乌梅迪克有限公司 处理、标记和浓缩分析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37909A (zh) * 2005-02-26 2008-03-05 英国国防部 试剂转移装置
CN101663580A (zh) * 2007-02-09 2010-03-03 米达威尼奇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分离和分析血液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55198A (zh) * 2007-05-31 2010-06-23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收集和浓缩用于微生物分析的样品的装置及方法
JP6373135B2 (ja) * 2014-09-12 2018-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配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3135A (ja) * 1986-09-16 1988-04-02 Kyoto Denshi Kogyo Kk インピンジヤ−装置
JP2003088398A (ja) * 2001-09-19 2003-03-25 Kikkoman Corp 発光による試料の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2866A (zh) * 2004-07-16 2007-10-10 乌梅迪克有限公司 处理、标记和浓缩分析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37909A (zh) * 2005-02-26 2008-03-05 英国国防部 试剂转移装置
CN101663580A (zh) * 2007-02-09 2010-03-03 米达威尼奇发展有限公司 用于分离和分析血液的装置和方法
CN101755198A (zh) * 2007-05-31 2010-06-23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收集和浓缩用于微生物分析的样品的装置及方法
JP6373135B2 (ja) * 2014-09-12 2018-08-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配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098967A1 (ja) 2017-03-23
CN105849531A (zh) 2016-08-10
JP5979318B2 (ja) 2016-08-24
WO2015098967A1 (ja) 2015-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9531B (zh) 试剂容器、装有试剂的试剂容器、反应单元、以及分析系统
US20210316297A1 (e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eactions
US11759783B2 (en) Assay device
USRE46250E1 (en) Biological fluid sampling and pretreating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of
US20100210010A1 (en) Sample processor
US7958793B2 (en) Sample system for fluid samples
RU2752474C1 (ru) Ph-датчик одноразов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й биореактора
US9868930B2 (en) pH sensor for single use equipment
JP2018527591A (ja) 単回使用pHセンサ保存液
JP2012132878A (ja) 微生物夾雑物検出容器、微生物夾雑物検出システム、並びに、微生物夾雑物の検出方法
US10927402B2 (en) Capsule for lyophilized reagent storage and delivery
JP2010217102A (ja) 試薬保持容器および検体検出装置
CN219313328U (zh) 诊断测试装置和诊断测试设备
JP5785295B2 (ja) 液体試料計量槽
CN202119777U (zh) 快速内毒素检测鲎试剂盒
WO2024110748A2 (en) Sampling module for a bioreactor container
WO2011074989A1 (en) Apparatus for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WO2014148601A1 (ja) 二段反応システム、試料液の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試料液の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