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8191B - 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8191B
CN105848191B CN201610055703.3A CN201610055703A CN105848191B CN 105848191 B CN105848191 B CN 105848191B CN 201610055703 A CN201610055703 A CN 201610055703A CN 105848191 B CN105848191 B CN 105848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57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8191A (zh
Inventor
铃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48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8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8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所述通信装置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并且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切换单元,其用于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的接入点的无效状态与有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设置单元,其基于从所述通信装置经由已被所述切换单元转入到有效状态的所述接入点连接到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的信息,针对所述通信装置,设置所述通信装置能够利用第一连接方法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通信模式。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通信装置利用与所述第一连接方法不同的第二连接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时,不使所述接入点转入到有效状态,而在所述通信装置未利用所述第二连接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时,能够使所述接入点转入到有效状态。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总体上涉及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有如下的通信装置,这些通信装置能够利用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注册商标)连接和无线连接等的多种连接方法,来建立通信。对于这样的通信装置,设置如下的通信模式,在该通信模式下,利用这些连接方法中的一种来进行到信息处理装置的连接。日本特开2002-35962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能够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通信信息,并基于该通信信息来自动地设置通信模式。
然而,例如,在这种通信装置的连接方法被预先确定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设置通信模式。此时,常见情况是,在设置通信模式之前,信息处理装置与通信装置就已使用预先确定的连接方法而连接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总体上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通信装置适当地进行通信模式的设置,在该通信模式下,利用除预定连接方法以外的连接方法,来进行到信息处理装置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切换单元,其被配置为在所述通信装置中的接入点的无效状态与有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通信装置经由已被所述切换单元转入到有效状态的所述接入点连接到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的信息,针对所述通信装置,设置所述通信装置利用第一连接方法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通信而操作的通信模式。所述切换单元在所述通信装置利用与所述第一连接方法不同的第二连接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不使所述接入点转入到有效状态,而在所述通信装置未利用所述第二连接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能够使所述接入点转入到有效状态。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进一步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例示连接到根据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例示由根据实施例的通信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例示由连接到根据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例示由根据实施例的通信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指出,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各个方向的要旨的情况下,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来对以下的实施例进行改变和变型,并且这些改变和变型也应当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范围之内。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是打印机,但也可以是能够与后述的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任何装置。通信装置的示例包括诸如喷墨打印机、全色激光束打印机及黑白打印机等的各种打印机、复印机、传真装置、移动终端、智能电话、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PC)、平板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照相机,以及具有复印功能、传真功能及打印功能的多功能设备。信息处理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是PC,但也可以是例如移动终端、智能电话、平板终端、PDA或数字照相机。
首先,将参照图1中的框图,来描述根据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通信装置的以下示例性结构,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不一定必须具有图中所示的功能,只要能够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即可。
CPU 101是系统控制单元,并且进行通信装置100的总体控制。只读存储器(ROM)102存储诸如由CPU 101执行的控制程序等的固定数据、数据表,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OS)程序。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中,存储在ROM 102中的各控制程序在存储于ROM 102中的嵌入式OS程序的管理下,执行诸如调度、任务切换和中断处理等的软件执行控制。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由例如需要后备电源的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构成,并且利用用于数据备份的一次电池(未例示)来存储数据。RAM 103还存储程序控制变量等。在RAM 103中,存储区被配设用来存储在例如无线LAN设置时由用户登记的设置值、通信装置100的管理数据,以及表示通信装置100是否处于通电(power-up)后的初始设置状态(以下称为初始设置状态)的信息。
图像存储器104由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构成,并且存储图像数据。在图像存储器104中,工作区被配设用于软件处理的执行。数字转换单元105通过例如分析页面描述语言(PDL),并将字符数据展开为计算机图形(CG),来生成图像数据。数据转换单元105可以对从信息处理装置200接收的压缩图像数据,进行解压缩。读取单元107利用CIS图像传感器对原稿进行光学读取。读取控制单元106将由读取单元107读取的图像转换为电子图像数据,使图像处理控制单元(未例示)对所述电子图像数据,进行诸如二值化处理和半色调处理等的各种图像处理,并输出高分辨率图像数据。读取控制单元106和读取单元107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控制方法中的任何一种。第一方法是片材读取(sheet reading)控制方法,即在运送原稿的同时,使固定的CIS图像传感器进行读取。第二方法是书籍读取(bookreading)控制方法,亦即,使移动的CIS图像传感器扫描在原稿台上固定的原稿。
显示操作单元108包含包括数值输入键、模式设置键、回车键和取消键的键、发光二极管(LED),以及液晶显示器(LCD)。通过利用显示操作单元108操作通信装置100,用户能够启动通信装置100的各功能,或者对通信装置100进行各种设置。显示操作单元108不一定必须包括LCD。传真通信控制单元109连接到电话线,并且在与传真机(未例示)之间发送/接收传真图像。分辨率转换处理单元110进行分辨率转换控制,诸如基于毫米的图像数据与基于英寸的图像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放大/缩小处理。编码/解码处理单元111对要由通信装置100处置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处理(例如,无压缩、MH、MR、MMR、JBIG、JPEG)和放大/缩小处理。记录控制单元112使图像处理控制单元(未例示)对要打印的图像数据,进行诸如平滑化、打印浓度校正和颜色校正等的各种图像处理,由此将所述图像数据转换为高分辨率图像数据,并且将该高分辨率图像数据输出到记录单元113。记录单元113由例如激光束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构成,并且基于由记录控制单元112生成的彩色图像数据或单色图像数据,在打印材料上打印图像。
USB功能控制单元114控制USB接口的连接,并且依照USB连接标准来进行协议控制。具体而言,USB功能控制单元114把来自由CPU 101执行的USB功能控制任务的数据,转换为包,并将USB包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200。此外,USB功能控制单元114将从外部PC接收的USB包转换为数据,并将该数据发送到CPU 101。而且,USB功能控制单元114检测通信装置100经由USB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连接。USB主机控制单元115是如下的控制单元,其用于依照由USB连接标准定义的协议来进行连接。USB连接标准是能够用以实现高速的双向数据连接的标准。利用该标准,能够将多个集线器或功能(从设备(slave))连接到单个主机(主设备(master))。USB主机控制单元115具有USB连接中的主机的功能。
WLAN单元116无线连接到网络(能够依照TCP/IP来连接的网络)上的终端。WLAN单元116用于到接入点(以下称为AP)118和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无线LAN(以下称为WLAN)连接,并且能够进行符合例如IEEE802.11系列的WLAN系统中的数据(包)连接。
通过设置通信模式,通信装置100能够利用与该通信模式相对应的连接方法,经由WLAN单元116来进行通信。针对通信装置100,设置如下的通信模式,诸如软AP模式(soft APmode)、Wi-Fi Direct(注册商标,中文名称为“Wi-Fi直连”)(以下称为WFD)模式、WFD扩展模式(WFD extend mode)、基础架构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或点对点模式(ad hocmode)。软AP模式在为通信装置100设置通信模式时被使用,并且是如下的模式,即AP 118通过软件设置而生效,并且通信装置100运行。当通信装置100在软AP模式下运行时,通信装置100周期性地发送包括自身的SSID的信标信号(包)。因此,能够与通信装置100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进行AP搜索,来检测AP 118。AP 118的SSID具有基于预先确定的规则的格式。理解该规则的信息处理装置能够识别通信装置100,并且在识别AP 118之后,经由AP118来与通信装置100进行配对通信。该规则包括例如标识通信装置100的型号或包括该型号的系列的信息、通信装置100的MAC地址,以及制造商名称。该SSID被预先存储在例如ROM102中。当通信装置100被置于软AP模式时,通信装置100能够基于通信装置100周边的网络状况,来设置通信模式。例如,当通信装置100从信息处理装置、接收到通信装置100周边的网络信息(例如,后述的AP信息)时,进行通信模式的设置。由于该处理不使用电缆即能够进行,因此,此时的通信模式有时被称为“无缆设置模式”。WFD模式是进行基于WFD的无线连接的模式。当通信装置100在WFD模式下运行时,通信装置100与连接到通信装置100的信息处理装置(以下称为连接目的地装置),进行P2P直接无线连接。此时,通过组拥有者协商(Group Owner Negotiation),来确定将这些装置中的AP中的何者用于这些装置间的连接。WFD扩展模式是进行基于WFD的扩展服务的模式。当通信装置100在WFD扩展模式下运行时,通信装置100与连接目的地装置进行WFD组拥有者协商,而后进行关于对这两个装置均可用的服务的协商,以执行该服务。基础架构模式是如下的模式,即通信装置100经由除通信装置100以外的装置中的AP,来进行无线连接。为了在基础架构模式下运行,通信装置100有必要从连接目的地装置,来接收在基础架构模式下使用的AP的SSID,以及使用该AP所需的参数(以下称为AP信息),并登记所述SSID及所述AP信息。点对点模式是如下的模式,即通信装置100和连接目的地装置彼此进行P2P直接无线连接。与在WFD模式及WFD扩展模式下不同,在点对点模式下,在不使用装置中的AP的情况下进行这些装置间的连接。为了在点对点模式下运行,通信装置100有必要登记与连接目的地装置共用的无线连接参数。这些模式不一定必须被排他地设置,并且,可以同时设置多种模式。
上述要素通过由CPU 101管理的CPU总线121而相互连接。
下面,将参照图2中的框图,来描述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信息处理装置200的以下示例性结构,但是,信息处理装置200不一定必须具有图中所示的功能,只要能够与通信装置100通信即可。
CPU 201依照如下的程序,经由系统总线来进行信息处理装置200的总体控制,所述程序是由只读存储器(ROM)2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3、内部存储设备204或外部存储设备205,从例如外部存储盘206中读取的。ROM 202存储例如CPU 201的控制程序。RAM 203临时存储程序和图像数据,以用于高速操作。内部存储设备204存储操作系统、包括无线LAN设置应用的各种应用程序,以及图像数据。通常由外部存储盘206(例如,CD/DVD介质)从存储有这些应用软件的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来接收这些应用软件,并且,通过控制外部存储设备205,而将这些应用软件安装到信息处理装置200中。操作单元207控制键盘(未例示)及鼠标(未例示),所述键盘及鼠标是用于接收用户的指令的指令输入单元。显示单元208向用户显示各种信息。AP 212用于到通信装置100或其他信息处理装置的无线连接。WLAN单元209具有与WLAN单元116相同的功能,故不再予以详细描述。USB主机控制单元210充当USB连接中的主机,并且用于到通信装置100的连接。USB主机控制单元210具有与USB主机控制单元115相同的功能,故不再予以详细描述。
图3是例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在初始设置时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使CPU 101把存储在ROM 102或HDD 117中的关于该处理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03中,并执行该控制程序,由此实现该处理。
在步骤S301中,当CPU 101检测到显示操作单元108上的电源按钮被用户按下时,CPU 101设置软件开启(on)状态。软件开启状态的设置是如下的操作,即在硬件电源处于接通(ON)状态并且软件未运行的通信装置100中,在显示操作单元108上的电源按钮的按下时启动软件。
在步骤S302中,CPU 101参照存储在RAM 103中的、表示通信装置100是否处于初始设置状态的信息,并确定通信装置100是否处于初始设置状态。具体而言,当用户首次启动通信装置100时,在RAM 103中,初始设置标志表示ON。另一方面,当第二次及之后启动通信装置100时,在RAM 103中,初始设置标志表示断开(OFF)。通过使CPU 101确定初始设置标志表示接通和断开之中的哪一者,来进行步骤S302的处理。当通信装置100未处于初始设置状态时,处理结束。除了在通信装置100的连接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之外,没有必要重新设置通信模式,除非当通信装置100处于初始设置状态时。因此,通过上述处理,能够消除在每次通信装置100被通电时设置通信模式的必要。此时,可以显示询问用户是否要进行通信模式设置处理的UI,并且可以基于来自用户的应答,来进行通信模式设置处理。另一方面,当通信装置100处于初始设置状态时,CPU 101启动在初始设置时所需的、诸如清除等的处理。随后,在步骤S303中,CPU 101改变表示通信装置100是否处于初始设置状态的信息,以便在下次及之后启动时,向用户通知通信装置100未处于初始设置状态。具体而言,CPU 101改变初始设置标志的状态。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初始设置标志的接通或断开状态,来进行步骤S302的处理,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信息。例如,可以在RAM 103中,存储表示通信装置100处于初始设置状态的信息。在步骤S302中,可以进行如下的确定,即在RAM 103中,是否存储了表示通信装置100处于初始设置状态的信息。在步骤S305中,可以删除表示通信装置100处于初始设置状态的信息。在通信装置100是否处于初始设置状态的确定之后,可以在任意时间进行步骤S303的处理。例如,可以在步骤S313中为通信装置100设置了通信模式之后,或者在步骤S309中使通信装置100的无线LAN设置信息无效之后,来进行处理。
在步骤S304中,确定在初始设置时所需的处理是否已完成。当该处理未完成时,CPU 101重复步骤S304,直到该处理完成为止。当该处理已完成时,处理前进到步骤S305。
在步骤S305中,CPU 101确定通信装置100是否具有经由USB电缆的连接(以下称为USB连接)。当通信装置100具有USB连接时,CPU 101在步骤S309中,使存储在RAM 103中的无线LAN设置无效,并且处理结束。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利用USB电缆来进行通信装置100与信息处理装置200之间的连接,因此,没有必要设置进行无线连接的通信模式。利用该结构,能够通过USB连接来建立连接,而无需等待通信模式的设置。另一方面,当通信装置100不具有USB连接时,CPU 101在步骤S306中,将通信装置100置于软AP模式。由于通信装置100被转入到如下的状态,即通信装置100周期性地发送包括自身的SSID的信标,因此,在由连接目的地装置(例如,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AP搜索时,通信装置100能够提供包括在这些信标中的信息。当在该状态下、从信息处理装置200发送了连接请求时,在通信装置100与信息处理装置200之间进行连接参数的交换,并且通信装置100与信息处理装置200经由AP 118而相互连接。此时,CPU 101可以使显示操作单元108上的发光二极管(LED)闪烁,或者可以在LCD上显示特定信息,以向用户通知通信装置100已被置于软AP模式。
随后,在步骤S307中,CPU 101再次确定通信装置100是否具有USB连接。当通信装置100具有USB连接时,CPU 101在步骤S308中,终止软AP模式,以停止信标的发送并使AP118无效。在步骤S309中,CPU 101使存储在RAM 103中的无线LAN设置信息无效。随后,处理结束。因此,即使在设置了软AP模式之后,也确定是否存在USB连接。因此,即使当通信装置100在被置于软AP模式之后而具有USB连接时,也能够通过USB连接来建立连接,而无需等待通信模式的设置。
另一方面,当不存在USB连接时,进行步骤S310的处理。此时,通信装置100处于软AP模式。如前所述,在软AP模式下,从连接目的地装置接收AP信息,并且设置通信模式。因此,在步骤S310中,CPU 101确定是否从信息处理装置200接收到AP信息。当确定未接收到AP信息时,CPU 101在步骤S311中,确定是否发生了超时。超时是指,在从在步骤S306中通信装置100被置于软AP模式起的预定时段内,通信装置100未连接到连接目的地装置或者未接收到AP信息。当确定未发生超时时,CPU 101再次进行步骤S310的处理。当确定发生了超时时,CPU 101在步骤S308中,终止软AP模式,并且在步骤S309中,使存储在RAM 103中的无线LAN设置信息无效。随后,处理结束。这样做的原因是,当发生超时时,确定在通信装置100周边,不存在能够无线连接到通信装置100的信息处理装置或AP,并且不能设置基础架构模式。此时,CPU 101可以使显示操作单元108向用户,显示发生了超时这一情况,或显示进行USB连接的建议。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10中接收到AP信息时,CPU 101在步骤S312中,终止软AP模式,并且在步骤S313中,设置要在基础架构模式下使用的AP。具体而言,CPU 101将与接收到的AP信息相对应的AP登记在RAM 103中,作为要在基础架构模式下使用的AP。在需要加密密钥来使用AP的情况下,CPU 101登记加密密钥。在已适当地完成对AP的登记之后,CPU 101把通信装置100,置于能够经由登记的AP进行连接的基础架构模式。结果,通信装置100能够经由登记的AP来进行无线连接。
图4是例示信息处理装置200为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设置通信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使CPU 201把存储在ROM 202或HDD 211中的关于该处理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203中,并执行该控制程序,由此实现该处理。
在步骤S401中,CPU 201接收用户的操作,并启动无线LAN设置应用。无线LAN设置应用用来为通信装置100设置通信模式。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通信装置100中登记要在基础架构模式下使用的AP,而将通信装置100置于基础架构模式。无线LAN设置应用是存储在内部存储设备204中的程序,并且预先被用户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200中。对于AP的登记,不一定必须使用无线LAN设置应用。可以经由Web浏览器来使用因特网上的服务,或者,可以使用信息处理装置200和通信装置100的其他功能。此时,CPU 201把关于连接到信息处理装置200的AP的信息,临时存储在RAM 203中。
在步骤S402中,CPU 201经由WLAN单元209,来搜索信息处理装置200能够访问的AP。该AP搜索可以在启动无线LAN设置应用时自动地进行,或者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指令而进行。当WLAN单元209从各AP接收到信标时,进行AP搜索。在步骤S403中,CPU 201在显示单元208上,显示作为AP搜索的结果的AP的列表。此时,CPU 201显示例如各AP的SSID的列表。在步骤S403中,CPU 201可以自动提取具有符合上述规则的SSID的AP,并显示所述AP。此时,当提取出符合上述规则的多个SSID时,CPU 201显示这些SSID,以使用户能够选择这些SSID中的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必须进行后述的步骤S405的处理。
当在步骤S403中显示AP时,用户从搜索结果中,选择要设置通信模式的通信装置中的AP。在步骤S404中,CPU 201检测由用户进行的AP的选择。在检测出AP的选择之后,CPU201在步骤S405中,确定选择的AP是否为设置目标通信装置中的AP。具体而言,此时,CPU201确定选择的AP是否具有符合上述规则的SSID。当确定选择的AP不是设置目标通信装置中的AP时,CPU 201等待用户对AP的再次选择。此时,CPU 201可以在显示单元208上显示画面,以向用户通知选择了不合适的AP。当在设置目标通信装置中不存在相应的AP、或者不存在用户所需的通信装置中的AP时,CPU 201可以结束处理。当在步骤S405中选择了设置目标通信装置中的AP(在这种情况下是AP 118)时,CPU 201在信息处理装置200与通信装置100之间,交换用于无线连接的参数。结果,信息处理装置200连接到AP 118,并建立与通信装置100的通信。
随后,在步骤S406中,CPU 201经由在步骤S405中信息处理装置200已连接到的AP118,将在步骤S401中临时存储在RAM 203中的AP信息发送到通信装置100。在接收到该AP信息时,将通信装置100设置为基础架构模式,在该基础架构模式下,能够经由基于该AP信息的AP来进行连接。在步骤S407中,CPU 201终止到AP 118的连接,并且基于在步骤S401中临时存储在RAM 203中的AP信息,重新连接到AP。结果,能够经由AP建立与通信装置100的通信。此时,CPU 201将通信装置100登记在RAM 203中,作为信息处理装置200的连接目标通信装置。随后,CPU 201终止无线LAN设置应用。
不一定必须由无线LAN设置应用,来进行从步骤S402到步骤S404的处理。例如,可以由安装在信息处理装置200中的其他应用,来搜索AP 118,并且可以由无线LAN设置应用,来获取搜索的结果。
已知有如下的通信装置,这些通信装置在诸如到达时间等的预定时间,被置于无需接收用户的操作而自动设置无线通信模式的模式(以下称为无线连接设置模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无线连接设置模式等同于软AP模式)。在这样的通信装置中,直到无线连接设置模式下的处理完成,用户才能够使用USB连接。对于希望使用USB连接而不是无线连接的用户而言,期望通信装置不被置于无线连接设置模式。在通信装置不包括显示单元的情况下,用户难以知道用于终止无线连接设置模式的操作。
根据本实施例,在用户希望在通信装置100与信息处理装置200之间建立USB连接、而不是在这两个装置间建立无线连接的情况下,仅通过将USB连接到通信装置100,即能够防止通信装置100被置于无线连接设置模式。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通信装置100处于无线连接设置模式的情况下,仅通过将USB连接到通信装置100,即能够终止无线连接设置模式。亦即,在通过USB连接来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信装置100无需等待无线连接设置模式下的处理完成,即能够通过USB连接来进行通信。
(第二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当存在USB连接时终止软AP模式的示例性情况。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如下的示例性情况,即当存在USB连接时,向用户询问是否要为通信装置设置通信模式,并且依照来自用户的应答,来进行是否要终止软AP模式的确定。
图5是例示由根据本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在初始设置时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使CPU 101把存储在ROM 102或HDD 117中的关于该处理的控制程序,加载到RAM 103中,并执行该控制程序,由此实现该处理。从步骤S501到步骤S513的处理与从步骤S301到步骤S313的处理相同,因而,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当在步骤S505或S507中确定存在USB连接时,CPU 101进行步骤S514的处理。在步骤S514中,CPU 101使经由USB而连接到通信装置100的信息处理装置200,显示向用户询问是否要为通信装置100设置通信模式的画面。随后,CPU 101从信息处理装置200接收用户的应答,并且在步骤S515中,基于用户的应答来确定是否要进行通信模式的设置。当不进行通信模式的设置时,CPU 101进行步骤S508的处理,并终止软AP模式。当进行通信模式的设置时,CPU 101进行步骤S510的处理,并进行通信模式的设置。
例如,即使在通信装置100具有USB连接的情况下,用户也可能希望为通信装置100设置通信模式,例如,当将USB连接用于PC、并将无线连接用于智能电话时。根据本实施例,能够不仅基于USB连接的存在,而且基于用户的选择,来进行是否要进行通信模式的设置的确定。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当存在USB连接时终止软AP模式的示例性情况。然而,不一定必须基于USB连接的存在,来进行是否要终止软AP模式的确定,并且,也可以基于诸如IEEE1284连接或有线LAN连接等的有线连接的存在,或者诸如Bluetooth(注册商标,中文名称为“蓝牙”)连接等的无线连接的存在,来进行是否要终止软AP模式的确定。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进行了在初始设置时在通信装置100和信息处理装置200中进行的处理。然而,例如,也可以在通信装置100的无线LAN设置无效的同时,或者在进行通信装置100的初始化时,来进行这些处理。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的示例性情况,即通信装置100被置于软AP模式,以经历由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的搜索。然而,通信装置100可以被置于任何模式,只要在该模式下,通信装置100能够经历由信息处理装置200进行的搜索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如下的示例性情况,即为通信装置100设置的通信模式是基础架构模式。然而,通信模式也可以是例如直接通信模式、WFD模式、WFD扩展模式或点对点模式。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软AP模式下,针对通信装置100仅设置单一的通信模式。然而,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多个通信模式中的一种,并且可以为通信装置100设置选择的通信模式。例如,当在步骤S310中未接收到AP信息时,CPU 101可以为通信装置100,设置不需要AP信息、并且能够建立与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的直接通信模式或点对点模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信模式是通信装置100能够通过无线连接来建立通信的模式,但也可以是如下的模式,即通信装置100能够通过例如有线连接或USB连接来建立通信。在这种情况下,为通信装置100设置有线通信模式或USB通信模式。例如,CPU 101可以在从步骤S307到步骤S313的处理中,为通信装置100设置有线通信模式。此外,在步骤S309中,CPU 101可以使无线LAN设置无效,并为通信装置100设置USB通信模式。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中,只要各实施例的效果能够被实现,则可以改变各实施例中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的顺序,不一定必须进行全部的处理,或者可以改变处理的细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能够适当地进行用于设置如下通信模式的处理,在所述通信模式下,利用除预定连接方法之外的连接方法,来建立到信息处理装置的连接。
另外,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者或更多。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并不限定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9)

1.一种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其被配置为,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并且所述通信装置不利用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法的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模式为有效的预定状态下操作,所述预定模式用于进行关于利用第一通信方法的通信的设置,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并且所述通信装置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不在预定状态下操作,并且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已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的情况下,无论所述通信装置是否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不在预定状态下操作,
设置单元,其被配置为基于从在预定状态下操作的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的信息,进行关于利用第一通信方法的通信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状态下进行操作的状态下,在所述通信装置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模式为无效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通信装置中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并且所述通信装置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显示用于询问是否在预定状态下操作所述通信装置的画面,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显示单元上显示的画面上进行的输入来确定是否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状态下进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方法是经由无线连接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而所述第二通信方法是经由有线连接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其中,从在预定状态下操作的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的信息,包括关于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外部的接入点的SSID的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方法是经由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外部的接入点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方法是经由通用串行总线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该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所述设置单元是否进行了通信模式的设置,
其中,预定状态是所述通信装置中的接入点为有效的状态;以及
其中,在所述通信装置处于预定状态的情况下,经由所述通信装置中的接入点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连接,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所述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打印单元,该打印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接收的数据,来打印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所述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在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的情况下所述通信装置是否处于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
其中,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通信装置处于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并且所述通信装置不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状态下进行操作,并且
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通信装置处于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并且所述通信装置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所述通信装置不在预定状态下进行操作。
10.一种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并且所述通信装置不利用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法的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模式为有效的预定状态下操作,所述预定模式用于进行关于利用第一通信方法的通信的设置,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并且所述通信装置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不在预定状态下操作,并且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已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的情况下,无论所述通信装置是否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不在预定状态下操作,
基于从在预定状态下操作的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的信息,进行关于利用第一通信方法的通信的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状态下进行操作的状态下,在所述通信装置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模式为无效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并且所述通信装置利用所述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显示用于询问是否在预定状态下操作所述通信装置的画面,
其中,基于显示的画面上进行的输入来确定是否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状态下进行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方法是经由无线连接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而所述第二通信方法是经由有线连接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中,从在预定状态下操作的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的信息,包括关于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外部的接入点的SSID的信息,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方法是经由所述通信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外部的接入点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方法是经由通用串行总线将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通信方法。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是否进行了通信模式的设置,
其中,预定状态是所述通信装置中的接入点为有效的状态;以及
其中,在所述通信装置处于预定状态的情况下,经由所述通信装置中的接入点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之间的连接,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所述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从所述信息处理装置接收的数据,来打印图像。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还包括:确定在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的情况下所述通信装置是否处于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
其中,在确定所述通信装置处于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并且所述通信装置不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使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状态下进行操作,并且
在确定所述通信装置处于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并且所述通信装置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使所述通信装置不在预定状态下进行操作。
19.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配置为执行与信息处理装置通信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并且所述通信装置不利用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法的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在预定模式为有效的预定状态下操作,所述预定模式用于进行关于利用第一通信方法的通信的设置,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还未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并且所述通信装置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的情况下,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不在预定状态下操作,并且
在所述通信装置中已进行初始设置的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被通电的情况下,无论所述通信装置是否利用第二通信方法连接到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在所述通信装置通电的基础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不在预定状态下操作,
基于从在预定状态下操作的所述通信装置连接到的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获取的信息,进行关于利用第一通信方法的通信的设置。
CN201610055703.3A 2015-01-30 2016-01-27 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58481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7860A JP6516491B2 (ja) 2015-01-30 2015-01-30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017860 2015-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8191A CN105848191A (zh) 2016-08-10
CN105848191B true CN105848191B (zh) 2020-02-28

Family

ID=56553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5703.3A Active CN105848191B (zh) 2015-01-30 2016-01-27 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63390B2 (zh)
JP (1) JP6516491B2 (zh)
CN (1) CN1058481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0386B2 (ja) * 2016-08-24 2021-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454446A (zh) * 2016-09-29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投影装置和方法
KR20180059207A (ko) 2016-11-25 2018-06-04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모바일 단말을 이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의 무선 연결 설정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JP6635978B2 (ja) * 2017-05-11 2020-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7295461A (zh) * 2017-05-18 2017-10-24 乐鑫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i‑Fi物联网设备网络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JP6929735B2 (ja) * 2017-08-09 2021-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79520B2 (ja) 2018-07-31 2022-1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36243B2 (ja) * 2018-10-15 2023-03-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07789B2 (ja) * 2019-06-28 2023-07-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7362335B2 (ja) * 2019-07-29 2023-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18467A (ja) * 2022-02-15 2023-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3891A (ja) * 1993-06-18 1995-01-17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4029629B2 (ja) 2001-03-27 2008-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280778A (ja) * 2002-03-19 2003-10-02 Canon Inc 電子機器
US7634273B2 (en) * 2003-04-22 2009-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ybrid wire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wire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EP1489502A3 (en) * 2003-06-20 2006-03-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the use of a device through a wireless interface.
JP4673018B2 (ja) * 2003-09-19 2011-04-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プリンタの設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331051B2 (ja) * 2004-05-19 2009-09-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通信プログラムとその記録媒体
CN1728577B (zh) * 2004-07-30 2012-06-20 俞隽 基于有线非连续移动通信技术的切换方法和系统
JP4438063B2 (ja) * 2004-11-05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0389594C (zh) * 2005-03-28 2008-05-2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投影显示设备信号源搜索的方法
JP2006343993A (ja) * 2005-06-09 2006-12-21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427520B2 (ja) * 2006-03-29 2010-03-1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送信装置、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898574B2 (ja) * 2007-06-28 2012-03-1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接続制御方法
JP4495254B2 (ja) * 2008-08-05 2010-06-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集積回路
CN101873723A (zh) * 2009-04-24 2010-10-27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路由器及无线上网方法
CN101707384A (zh) * 2009-11-25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兼容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的系统及方法
US20130217338A1 (en) * 2010-03-04 2013-08-22 Zippy Technology Corp. Method of multi-target switch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externally connected bluetooth selection device
US8665744B2 (en) * 2012-05-18 2014-03-04 Gainspan Corporation Convenient provisioning of embedded devices with WiFi capability
JP6399831B2 (ja) * 2014-07-04 2018-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563390B2 (en) 2017-02-07
CN105848191A (zh) 2016-08-10
JP6516491B2 (ja) 2019-05-22
JP2016143999A (ja) 2016-08-08
US20160224290A1 (en) 2016-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8191B (zh) 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
US11792632B2 (en)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US1039796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218552B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692934B2 (en) Communicat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JP6344893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914697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588719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8694027B (zh) 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及信息处理装置
US962597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connecting to network in power saving state,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325782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29373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JP6494835B2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221793B (zh) 搜索图像形成设备的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JP2019148956A (ja) 端末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US9596367B2 (en) Function performing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mputer-readable instructions for terminal device, and function performing system
KR102617025B1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JP6674413B2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40192904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toring program
JP2017208805A (ja) 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24084455A (ja)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539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06574A (ja)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