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6778B - 光伏数据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伏数据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6778B
CN105846778B CN201610060337.0A CN201610060337A CN105846778B CN 105846778 B CN105846778 B CN 105846778B CN 201610060337 A CN201610060337 A CN 201610060337A CN 105846778 B CN105846778 B CN 105846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hotovoltaic
control unit
typical patterns
power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03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6778A (zh
Inventor
李晟凖
赵忠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S Industrial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6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6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6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67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50/00Monitoring or testing of PV systems, e.g. load balancing or fault identif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3Energy storage mean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a capacitor integrated with a PV cel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2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DC/AC inverter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itself, e.g. AC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的数据收集装置。根据实施例的数据收集装置包括:接收器,其接收关于光伏发电量的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光伏发电量的监测图形的典型图样;控制单元,其提取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关于光伏发电量的第一数据段的图形,并将提取的图形与所述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所述典型图样做比较以提取图样比较值;以及发送器,其将已被所述控制单元作过比较的所述第一数据段发送给外部装置。

Description

光伏数据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监测光伏发电结果值的装置。
背景技术
出于对化石能枯竭的顾虑,诸如石油和环境污染,人们对替代能源的兴趣与日俱增。在这些替代能源中,光伏发电,即通过大规模铺设附有太阳能电池的面板,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生成电能。此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势在于,由于其使用无限的零污染的太阳能,因此无需消耗燃油且没有空气污染或者废弃物。
太阳能发电方式包括独立方式和系统辅助方式。在系统辅助方式中,光伏装置与典型电力系统相连接。当光伏系统在白天生成电能时,该光伏系统发送能量,并且在夜晚或者雨天,该光伏发电系统从一系统接收电能。为了有效地利用系统辅助型光伏系统,已引进这样一种光伏系统,其能在轻负荷时将闲置电力存贮于电池储能系统(BESS)中,并能在重负荷时使BESS放电以将放出的电力和光伏电力供应给系统。
发明内容
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光伏装置,其在光伏发电的日间发电量曲线具有特定模式的假设下,传输用于作出图形的最少数据,从而提高监测效率。
在一例实施例中,光伏发电的数据收集装置包括:接收器,其接收关于光伏发电量的数据;存储单元,其存储光伏发电量的监测图形的典型图样;控制单元,其基于由接收器接收的关于光伏发电量的第一数据段和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典型图样而作出光伏发电量的监测图形;以及发送器,其将控制单元作出的图形传输给外部装置。
控制单元可将第一数据段与典型图样做比较,选择最近似的典型图样作为比较结果并作出图形。
当作为比较结果有多个可选的典型图样时,控制单元基于最近作图选用的图形图样而作出图形。
接收器可进一步接收关于光伏发电的第二数据段,且
该第二数据段包括异常区段的开始时间、异常区段的结束时间以及异常区段内的最小发电量。
控制单元可将第二数据段与存储于存储单元中的第二典型图样做比较,从而修正整个图形。
当有多个第二数据段时,控制单元可接收关于所有异常区段的发电量数据,从而作出整个图形。
第一数据段可包括发电开始时间、发电结束时间和最大发电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光伏系统包括:光伏装置,其吸收太阳能将其转换为电能,并发送所转换的光伏发电量和相关数据;太阳能数据收集装置,其比较从光伏装置接收的光伏发电量与相关数据,并基于比较结果作出光伏发电的监测图形。
该光伏系统进一步包括外部装置,其控制太阳能数据收集装置,并从光伏装置收集数据。
该外部装置可基于从光伏装置收集的数据作出光伏发电的监测图形。
所述外部装置可向用户提供从所述光伏装置收集的数据或所述光伏发电的监测图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的框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小容量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的框图。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图4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的框图。
图5为光伏系统的构成示意框图。
图6为数据收集装置的构成示意框图。
图7为运用典型方法进行光伏发电监测的结果示意图。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监测光伏发电量的流程图。
图9为如何基于典型图样作出发电量图形的示意图。
图10和11为当接收的数据包括除了最大发电量之外的额外数据时的监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详细阐述,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方便地实现这些实施例。尽管如此,本公开可以实施为众多不同形式而不局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此外,为了使本公开更一目了然,附图中并未出现与说明书无关的部分,且本公开通篇中的近似部件有近似的附图标记。
同时,对于“一部件包括一些组件”的描述,应理解为,如果没有特别的目的,该部件不排除而是进一步包括其他组件。
下面,将参考图1到3阐述根据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的框图。
根据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101,逆变器103,交流电(AC)滤波器105,AC/AC变换器107,系统109,充电控制单元111,电池储能系统113,以及系统控制单元115。
太阳能电池阵列101通过联接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获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为这样的装置,在该装置中多个太阳能电池串联或并联连接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从而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因此,该太阳能电池阵列101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
逆变器103将直流电(DC)电力逆变为AC电力。该逆变器接收由太阳能电池阵列101供给的DC电力,或由电池储能系统113通过放电控制单元111放出的DC电力,以将其逆变成AC电力。
AC滤波器105可过滤掉逆变成AC电力的电力中的噪声。
AC/AC变换器107可转换去除了噪声的AC电力的电压的大小,并将转换后的电力供给系统109。
系统109为合并了多个发电站、变电站、电力输送和分配电缆以及负荷以发电和用电的系统。
充电控制单元111控制电池储能系统113的充电和放电。当系统重负荷时,充电控制单元111从电池储能系统113接收电力并将其传输给系统。当系统轻负荷时,充电控制单元111从太阳能电池阵列101接收电力并将其传输给电池储能系统113。
电池储能系统113接收来自太阳能电池阵列101的电能进行充电,并根据系统109的供电和需求的情况,对充入的电能进行放电。尤其是,当系统109处于轻负荷时,电池储能系统113从太阳能电池阵列101接收闲置电能进行充电。当系统109处于重负荷时,电池储能系统113放出所充入的电力并将电力供给系统109。系统的供电和需求情况,根据时间区间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若将由太阳能电池阵列101供应的电力进行均匀地供电,而不考虑系统109的供电和需求情况,会效率低下。因此,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可根据系统109的供电和需求情况,利用电池储能系统113来调节供电量。从而,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可有效地向系统109供电。
系统控制单元115控制充电控制单元111,逆变器103,AC滤波器105和AC/AC变换器107的操作。
传感器单元116感测光伏发电的其他相关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单元116包含日照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在特定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116可在光伏发电进行的同时对日照进行感测测。在另一实施例中,传感器单元116可在光伏发电进行的同时对温度进行感测。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中小容量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的框图。
根据实施例的小容量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200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101,逆变器103,AC滤波器105,AC/AC变换器107,系统109,充电控制单元111,电池储能系统113,系统控制单元115,以及DC/DC变换器117。
此实施例除了进一步包括DC/DC变换器117之外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同。此DC/DC变换器117可转换太阳能电池阵列101产生的DC电力的电压。小容量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200中,太阳能电池阵列101产生的电力的电压低。因此,有必要提升该电压,从而便于将由太阳能电池阵列101供应的电力输入至逆变器。DC/DC变换器117可将太阳能电池阵列101产生的电力的电压转换成可输入逆变器103的电压。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的操作流程图。
在步骤S101中,太阳能电池阵列101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在步骤S103中,系统控制单元115确定是否需要向系统109提供电力。是否需要向系统109提供电力可以基于系统109处于轻负荷还是重负荷来确定。
在步骤S105中,当没有必要向系统109提供电力时,系统控制单元115控制充电控制单元111向电池储能系统113充电。特别是,系统控制单元115可产生一个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充电控制单元111。充电控制单元111可接收此控制信号,以对电池储能系统113进行充电。
在步骤S107中,系统控制单元115确定电池储能系统113是否有放电的必要。当太阳能电池阵列101不能满足系统109的电力需求时,系统控制单元115可确定电池储能系统113是否需要放电。同时,系统控制单元115也可确定电池储能系统113是否存贮足够的电能可供放电。
在步骤S109中,当电池储能系统113有放电的需要时,系统控制单元115控制充电控制单元111对电池储能系统113进行放电。特别是,系统控制单元115可产生一个控制信号从而控制充电控制单元111。充电控制单元111可接收此控制信号以对电池储能系统113放电。
在步骤S111中,逆变器103对电池储能系统113放出的电能和由太阳能电池阵列101转换所得的电能逆变成AC。在此情况下,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将电池储能系统113放出的电能和由太阳能电池阵列101转换所得的电能,通过单个逆变器103进行逆变。每个电器都有个功耗极限。该极限包括瞬时极限和长期极限,将可不损害装置而长期使用的最大功率定义为额定功率。为了使逆变器103的效率最大化,电池储能系统113和太阳能电池阵列101需要使用对应于额定功率的40%到60%的电力来供电。
在步骤S113中,AC滤波器105可过滤掉逆变后的电力的噪声。
在步骤S115中,AC/AC变换器107可转换过滤后的AC电力的电压的大小,并将转换后的电力供给系统109。
在步骤S117中,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将转换后的电力供应给系统。
由于根据图1到3的实施例中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仅采用单一逆变器103,当逆变器的103额定功率基于太阳能电池阵列101的容量确定时,系统辅助光伏装置100的设计存在下列极限。当电池储能系统113放出电能,并且因此和太阳能电池阵列101共同供电时,因逆变器103使用了超过40%到60%额定功率的电力,逆变器103的效率难以最大化。另一方面,当电池储能系统113放电并因此独自供电时,因逆变器103使用了低于40%到60%额定功率的电力,逆变器103的效率也难以最大化。此外,当电池储能系统101提供少量电能时,因逆变器103使用了低于40%到60%额定功率的电力,逆变器103的效率也难以最大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的太阳能向电能的转换效率也降低。同时,由于电力的总谐波失真(THD)增大,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100产生的电力的质量下降。
图4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的框图。
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500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501,第一逆变器503,AC滤波器505,AC/AC变换器507,系统509,控制开关511,充电控制单元513,电池储能系统515,系统控制单元517,以及第二逆变器519。同时,可进一步包括传感器单元116。
太阳能电池阵列501由通过联接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获得。该太阳能电池模块为这样的装置,在该装置中多个太阳能电池串联或者并联连接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从而产生一定的电压和电流。因此,该太阳能电池阵列501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成电能。
第一逆变器503将DC电力逆变为AC电力。第一逆变器503接收由太阳能电池阵列501供给的DC电力或由电池储能系统515通过充电控制单元513放出的DC电力,将它们逆变为AC电力。
AC滤波器505可过滤掉逆变成AC电力的电力中的噪声。
为了能够将AC电力供给系统,AC/AC变换器507转换逆变后的AC电力的电压的大小,并将转换后的电力供给系统509。
系统509为合并了多个发电站、变电站、电力输送和分配电缆以及负荷以发电和用电的系统。
控制开关511调节电池储能系统515和第一逆变器503之间的电力供给流。控制开关511接收系统控制单元517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进行操作。尤其是,当电池储能系统515放电以向第一逆变器503供电时,系统控制单元517产生控制信号将控制开关511和第一逆变器503连接。控制开关511接收控制信号以连接充电控制单元513和第一逆变器503。当第一逆变器503无电力供给时,系统控制单元517产生控制信号将第一逆变器与控制开关511断开。控制开关511接收该控制信号以与第一逆变器503断开。
充电控制单元513控制电池储能系统515的充电和放电。当系统重负荷时,充电控制单元513从电池储能系统515接收电能并将其输送给系统。在这个情况下,充电控制单元513可向第一逆变器503和第二逆变器519中的任一个供电,或可同时向第一逆变器503和第二逆变器519供电。当系统轻负荷时,充电控制单元513从太阳能电池阵列501中接收电力,并将其输送给电池储能系统515。
当系统轻负荷时,电池储能系统515从太阳能电池阵列501接收闲置电力进行充电。当系统重负荷时,电池储能系统515放电,并向系统509提供电力。如图4中实施例所示,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500可利用电池储能系统515向系统509有效供电。
系统控制单元517可控制充电控制单元513,第一逆变器503,第二逆变器519,AC滤波器505,以及AC/AC变换器507的操作。
与图1到3中实施例不同的是,图4中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与电池储能系统515连接的第二逆变器519。
第二逆变器519将DC电力逆变为AC电力。第二逆变器519接收由电池储能系统515通过充电控制单元513放电而来的DC电力,并将其逆变为AC电力。通过除了包括第一逆变器503之外还包括第二逆变器519,可根据由系统辅助型光伏装置500供应的电力量选择性操作第一逆变器或第二逆变器。
图5为光伏系统1的构成示意框图。
参见图5,光伏装置100包括太阳能逆变器103。由于太阳能逆变器103已在之前的说明中详细描述过,故省略此处的相关描述。光伏装置100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太阳能逆变器103。光伏逆变器103可向数据收集装置300输送光伏发电量。
光伏装置100的传感器单元116可以将感测的数据随着光伏发电量一并传输给数据收集装置300。在实施例中,感测的数据包括日照、温度、日出/日落时间以及天气状况中的至少一项。光伏装置可将发电的时间信息随上述数据一并传输给数据收集装置300。
数据收集装置300从下级逆变器103和光伏装置100接收并同步数据。数据收集装置300可为光伏装置100中的一个组件,或可以是与多个光伏装置100连接的独立组件。数据收集装置300向用户或顾客提供收集的发电信息用以监测。同时,当上级服务器400与多个数据收集装置300连接时,收集的发电信息可传输给上级服务器400。
下文将参考图6详细阐述数据收集装置300。
如图6所示,数据收集装置300包括:控制单元315,收发器316,存储单元317,以及输出单元318。但是,实施例不应局限于图6所示的组件,可根据需求包括其他组件。
收发器316接收来自光伏装置100的光伏发电相关数据,该光伏装置100包括逆变器103和各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接收方式可为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当数据收集装置300是光伏装置100中的一个组件时,可通过内部组件之间的电路接收数据。即,收发器316可从逆变器103接收光伏发电量,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单元315。
此外,收发器316可将收集到的光伏发电数据传递给上级服务器400。相似地,可通过有线/无线通信向上级服务器400传递数据。
此外,收发器316可将光伏发电量发送给用户和顾客。尤其是,可将发电量的监测信息发送给光伏装置100的拥有者或电能经销商。
此外,收发器316可划分为发送器和接收器。
存储单元317存储收集到的发电数据。光伏发电每天都在进行,数据收集装置300收集的数据暂时存储于存储单元317中,并向异地传输。存储于存储单元317中的数据可用以降低下文描述的数据传输。
此外,数据存储单元317存储可用作参考的典型图形图样,以便于作图以监测光伏发电量。每个工作状况可对应存储的一个或多个典型图样。
输出单元318可显示光伏发电量监测数据。输出单元包括可视化地显示数据的显示单元,和能语音输出数据的扬声器。
控制单元315控制收发器316,存储单元317,以及输出单元318的操作。此外,控制单元315可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生成不同的数据。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将在下文详细阐述。
重新参见图5。
光伏系统1包括与多个数据收集装置300连接的上级服务器400。上级服务器400能收集并同步由多个数据收集装置300传输过来的光伏发电信息。在小规模光伏系统1中,上级服务器400可不必独立存在,数据收集装备300也可用作上级服务器。
在通过上级服务器400操作大规模光伏系统时,管理员可有效地管理并控制相应系统。上级服务器400可控制下级数据收集装备300和光伏装置100,并且通过收集多个光伏装置的数据,可将发电装置100的发电量与控制故障相比较。此外,上级服务器400可将从光伏装置100或数据收集装置300接收的数据和监测图形提供给用户。例如,上级服务器400可将光伏发电量和从数据收集装置300中接收的相关数据提供给用户。此外,上级服务器400也可将从数据收集装置300接收的监测图形提供给用户。此外,上级服务器400可基于从数据收集装置300接收的光伏发电量和相关数据,作出监测图形,并提供给用户。
图7为运用典型方法进行光伏发电监测的结果示意图。
为了监测光伏发电,数据收集装置300通常从太阳能逆变器和各种传感器收集监测所需的数据。此外,数据收集装置300的控制单元315可向用户提供基于收集的数据的监测结果,或将监测结果传输给上级服务器。
但是如图7所示,数据收集装置300典型地以一定时间间隔(如,每五分钟)收集光伏发电量以监测光伏发电量。采用典型方法,其优势在于因以较短间隔连续接收发电量数据而带来的精确度。
根据所述典型方法,由于所有发电量数据都按时间间隔传输,数据传输量增加。因此,通讯费用与数据量的增加成正比地增加。同时,使用无线通信传输时会有一些局限性,如,发生难以传输数据的情况,或在通讯质量差的区域进行数据传输时,为了补偿较低的通讯质量,需要额外的预算来安装功率放大器。
下文将参考图8到11,阐述对典型的局限作出补偿的光伏装置。
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光伏发电量监测流程图。
在步骤S301中,数据收集装置300的收发器316仅从光伏装置100的逆变器103中,接收光伏发电的部分特定数据。这些特定数据可以是发电开始时间、发电结束时间以及最大发电量。此外,也可接收光伏装置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为纬度和经度信息。由于仅接收光伏发电量的最少数据而不是全部数据,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通讯费用。同时,即使通讯质量较低,也可因较小的数据量而降低数据传输负担。
在另一实施例中,收发器316也可以仅接收最大发电量。尤其是,可基于预先输入的光伏装置的位置数据,找到发电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由于光伏发电直接与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关,可根据位置数据找到日出和日落时间从而推算出发电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在实施例中,数据收集装置300的控制单元315可利用预存储的位置信息,参考日出和日落的时间表,找到发电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由于已经积累各个区域的日出和日落数据,可以将这些数据放入并运用于表格。将该表格存储于存储单元317。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收集装置300可与发电量信息一起接收的还有发送该发电量信息的发电装置的识别信息。控制单元315可根据此识别信息获得光伏装置100的位置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15可根据位置信息计算得到日出和日落时间。控制单元315可根据经度、纬度和日期通过使用计算日出和日落时间的算法来找到光伏发电开始和结束时间。
在步骤S311中,控制单元315从存储单元121中调用光伏发电量图形的典型图样。此过程将参考图9进行更详细阐述。
图9为如何根据典型图样作出发电量图形的示意图。
参见图9,在实施例中,可将图样A,图样B,和图样C存储于存储单元内作为典型图样。至于存储图样的数量,气候变化频繁的区域(例如韩国)可存储有相对较大量的图样;气候罕有变化的区域(例如沙漠)可存储有相对较少量的图样。相应图样可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进行存储,或根据操作中的光伏装置安装位置进行存储。
图样A是发电开始时间最早、接近最大发电量的数值保持时间较长的图样。相关图样可能是对应于日照充足且白昼相对较长的夏季的发电量图样。图样C是发电开始时间最晚、接近最大发电量的数值较短的图样。相关图样可能是对应于日照匮乏且白昼相对较短的冬季的发电量图样。
由于光伏发电量本质上都是随日照而变化,故可以根据经验推测,每日发电量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图样。因此,可将典型图样存储于存储单元317内,仅接收可用来选择图样的典型数值,并选择与接收的典型数值最近似的图样来作出监测图形。
重新参见图8。
在步骤S321中,控制单元315将接收到的发电开始时间、发电结束时间和最大发电量与存储单元317中调用的图形做比较。尤其是,由于每个存储图样都有发电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作为特征值,因此将接收到的数据与存储的图样做比较以选择最近似图样成为可能。比如,当发电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与图样A的差别均为最小时,控制单元315将选择图样A。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接收的数据难以与两个或多个图样做出区分时,控制单元315可优先选择最近选用过的图样。例如,当最近接收的数据为图样A和B的中间值,导致难以选择的,若过去的最近一周的监测图样都基于图样B而作出,那么可选择图样B作为比较结果。
在步骤S331中,控制单元315基于将接收的特定数据与存储单元317中调用的图形图样做比较的结果,作出监测图形。在实施例中,可在光伏装置100中作出相应图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上级服务器作出相应图形。后者的情况下,光伏装置100可传输作出的图形,并且可仅仅传输用以作出该图形的特定数据,上级服务器可选择图形图样进行作图。
图10和11为当接收的数据包括除了最大发电量之外的额外数据时的监测流程示意图。
图8的步骤S321中,控制单元315将接收的数据与图样做比较,可在步骤S322中确定数据中是否包含除了最大发电量之外的数值。由于光伏发电量基本上具有几乎不变的图样,若有最大发电量的数据,则可以作出大概的图形,且根据天气状况,该图形可能具有代表异常数值的部分。例如,从上午9点到11点下雨的情况下,下雨时日照减弱,因此发电量毫无选择地随之成比例降低。在这个情况下,由于存在与存储图样不同的数据部分,需要作出能反应这部分的图形。
在实施例中,当确定数据没有包含最大发电量之外的数值时,控制单元315返回步骤S331作出图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323中,若控制单元315确定数据含有最大发电量之外的数值,则会从存储单元317中调用一个异常状况的图形模型。例如,异常状况的图形可以是雨天状况或者多云状况的图样。存储单元317可根据积累的数据,存储每个天气状况的典型图样。
在步骤S314中,控制单元315可将接收到的另一数值和从存储单元317中调用的异常状况的图形做比较。在实施例中,接收的数据可以是关于从发电开始时间至在达到最大发电量之前发电量降低的时间的数据。还可以是关于从发电量降低的时间之后到发电量恢复的时间的数据。此外,还可以是关于每个异常状况区段的最小发电量数据。
控制单元315将关于发电量有变化的区段的信息与关于最小发电量的数据作比较,从而选出最接近的图样。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S325中,当异常区段的数据与典型图样符合时,可选择相应图样用以修正异常区段的图形。尤其是,可将最小值运用于接收的异常区段,从而选用匹配的图形图样修正整个图形。
参见图11,上述步骤会有更详细阐述。
如图11所示,根据天气状况,光伏发电量有变化的区段#1表示在实施例中。在这个情况下,控制单元315通过收发器316接收#1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最小发电量的数据。控制单元315可从存储单元中,调用异常状况的图形图样,并根据最近似图样作出发电量监测图形。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异常区段的数值与异常状况的典型图样的比较结果中可能没有匹配的图样。例如,由于异常区段的发电量有重大变化,存在仅根据最小发电量数值难以精确作出图形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在步骤S326中,控制单元315通过收发器316接收关于异常区段的所有数据。
尤其参见图11,控制单元315通过收发器316,接收关于从#1的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之间的全部发电量的数据。在这个情况下,比起参考图形的典型图样时,由于不得不接收更多的数据而产生了负担;但是,通过仅接收一些区段的数据而不是如典型方式那样接收全部区段的数据,就可通过使用相对较少的数据作出与实际数据几乎完全匹配的图形。
重新参见图10,在步骤S325中,用同样的方式,接收关于异常区段的数据用以修正整个图形。图10所示作图流程也可在光伏装置100或上级服务器中进行。
上述数据监测方法可运用于具有稳定图样的数据,如日照和温度,以及光伏发电量。
传输光伏发电量的数据时,可不用传输全部数据就能大概监测发电量,因此可减低通讯不易地区的通讯费并能进行有效监测。
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特征,结构和效果至少包含于一个实施例中,但不应局限于一个实施例。此外,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组合或修改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结构和效果,为其他实施例所用。因此,与此类组合和变化相关的全部内容都应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中。
实施例基本上已经如前所述。但是,它们仅是范例而不应限制本公开。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背离实施例的核心特征的前提下,作出本公开阐述之外的许多变化和应用。例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个组件可有变化。因此,与此类变化和运用相关的改动也应落在本公开的下述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光伏发电的数据收集装置,该数据收集装置包括:
接收器,其接收关于光伏发电量的数据;
存储单元,其存储光伏发电量的监测图形的多个典型图样;
控制单元,其基于由所述接收器接收的关于光伏发电量的第一数据段、预先输入的光伏装置的位置数据和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所述典型图样,作出光伏发电量的监测图形,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段仅包括最大发电量作为特征值;以及
发送器,其将所述控制单元作出的图形传输给外部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数据段与所述多个典型图样做比较,选择所述多个典型图样中的一个典型图样作为比较结果并作出图形,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所述特征值与所选择的典型图样的相应的特征值之间的差别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中,当作为比较结果有多个可选的典型图样时,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最近作图选用的图形图样作出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中,所述接收器进一步接收关于光伏发电的第二数据段,且
该第二数据段包括异常区段的开始时间,异常区段的结束时间和异常区段内的最小发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二数据段和存储于所述存储单元(317)中的第二典型图样作比较,以修正整个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收集装置,其中,当有多个所述第二数据段时,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关于所有异常区段的发电量数据以作出整个图形。
6.一种光伏系统,包括:
光伏装置,其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并发送所转换的光伏发电量和相关数据;以及
太阳能数据收集装置,其比较仅包括最大发电量作为特征值的第一数据段和预先存储的多个典型图样,选择所述多个典型图样中的一个典型图样,并基于比较结果作出光伏发电的监测图形,其中,所述相关数据包括预先输入的所述光伏装置的位置数据和预先存储的多个典型图样,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段的所述特征值与所选择的典型图样的相应的特征值之间的差别最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系统,进一步包括外部装置,其控制所述太阳能数据收集装置(300),并从所述光伏装置收集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中,所述外部装置基于从所述光伏装置收集的数据作出光伏发电的监测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系统,其中,所述外部装置向用户提供从所述光伏装置收集的数据或所述光伏发电的监测图形。
CN201610060337.0A 2015-01-30 2016-01-28 光伏数据收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6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14856 2015-01-30
KR1020150014856A KR101965820B1 (ko) 2015-01-30 2015-01-30 태양광발전 데이터 수집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6778A CN105846778A (zh) 2016-08-10
CN105846778B true CN105846778B (zh) 2018-07-17

Family

ID=55072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033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46778B (zh) 2015-01-30 2016-01-28 光伏数据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5036B2 (zh)
EP (1) EP3051662B1 (zh)
JP (1) JP6093053B2 (zh)
KR (1) KR101965820B1 (zh)
CN (1) CN105846778B (zh)
ES (1) ES2651338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3730A (zh) * 2017-03-20 2017-06-20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光伏数据收集处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408A (zh) * 2006-05-17 2009-02-25 英弘精机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评价装置
CN101769788A (zh) * 2009-12-29 2010-07-07 青海国泰节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伏电站光功率预测及发电量预测的方法
CN102158129A (zh) * 2011-01-30 2011-08-17 浙江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系统及其故障探测方法
CN102243135A (zh) * 2011-04-15 2011-11-16 河海大学 一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定日镜故障诊断分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90984A (ja) * 1985-06-28 1987-04-25 Shik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 太陽光発電制御装置
US4636931A (en) * 1985-06-28 1987-01-13 Shikoku Denryoku Kabushiki Kaisha Photovoltaic power control system
JP4169456B2 (ja) * 2000-06-09 2008-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装置およびその管理システム
ITMO20070344A1 (it) * 2007-11-16 2009-05-17 Meta System Spa Impianto fotovoltaico perfezionato
JP2010028899A (ja) 2008-07-15 2010-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US20110088743A1 (en) * 2009-10-15 2011-04-21 Yuhao Luo Method to manage a photovoltaic system
FR2953997B1 (fr) * 2009-12-11 2012-01-20 Centre Nat Rech Scient Systeme de gestion electronique de cellules photovoltaiques avec seuils adaptes
JP2012138448A (ja) * 2010-12-27 2012-07-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太陽光発電の出力低下検出装置及び検出方法
WO2013122610A1 (en) * 2012-02-17 2013-08-22 Xantrex Technology, Inc.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JP5840103B2 (ja) * 2012-10-16 2016-01-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の管理装置
CN203086512U (zh) * 2012-12-27 2013-07-24 北京唯绿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带通信功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监测装置
US9641021B2 (en) * 2013-01-31 2017-05-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clu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buffer power fluctuation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5408A (zh) * 2006-05-17 2009-02-25 英弘精机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评价装置
CN101769788A (zh) * 2009-12-29 2010-07-07 青海国泰节能技术研究院 一种光伏电站光功率预测及发电量预测的方法
CN102158129A (zh) * 2011-01-30 2011-08-17 浙江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 太阳能光伏系统及其故障探测方法
CN102243135A (zh) * 2011-04-15 2011-11-16 河海大学 一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定日镜故障诊断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93925A (ko) 2016-08-09
EP3051662B1 (en) 2017-09-27
US20160226440A1 (en) 2016-08-04
EP3051662A1 (en) 2016-08-03
ES2651338T3 (es) 2018-01-25
CN105846778A (zh) 2016-08-10
US10425036B2 (en) 2019-09-24
JP6093053B2 (ja) 2017-03-08
JP2016144393A (ja) 2016-08-08
KR101965820B1 (ko)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6968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flow in a hybrid power system
EP2808969B1 (en) Power-generation amount prediction apparatus, correction method for power-generation amount prediction, and natural energ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9256792B (zh) 一种面向分布式储能需求的储能集聚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101275236B (zh) 利用组合功率进行电解降低可再生氢燃料生产成本的设备
CN102598458A (zh) 并网型供电系统
Moghavvemi et al.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 PV/diesel hybrid supply system for remote controlled commercial large scale FM transmitters
US11670946B2 (en) Intelligent energy source monitoring and selection control system
Elkholy et al. Smart centralize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autonomous microgrid using FPGA
CN103023108A (zh) 市电互补太阳能充电控制系统
CN107171640A (zh) 一种光伏组件监测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5846778B (zh) 光伏数据收集装置
CN105871331B (zh) 光伏系统
JP2017005990A (ja) 管理サーバ、局所気象情報生成システム、および局所気象情報生成方法
JP2006275805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203596618U (zh) 一种柜式直流供电系统
CN113767537A (zh) 电力控制装置、电力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分布式发电系统
CN110867934A (zh) 市电太阳能充电模块共享系统
CN114336583B (zh) 5g基站光储直流微电网供能系统及方法
CN202261644U (zh) 太阳能实时监控系统
KR101957197B1 (ko) 태양광발전 시스템
US2019006794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grally managing electric energy
CN113771675B (zh) 有序充电方法和系统
CN203596657U (zh) 一种民用直流系统
JP2013207936A (ja) エネルギー管理システム、エネルギー管理方法及び分散電源
CN207021962U (zh) 一种光伏组件监测装置及光伏发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