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9211A -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9211A
CN105839211A CN201610318024.0A CN201610318024A CN105839211A CN 105839211 A CN105839211 A CN 105839211A CN 201610318024 A CN201610318024 A CN 201610318024A CN 105839211 A CN105839211 A CN 105839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
aramid fiber
roller
fiber tow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80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溶镇
陈建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tong Printing And Dye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tong Printing And Dye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tong Printing And Dye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tong Printing And Dye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1802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39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39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9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0Physical 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i.e. duri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rocess before the filaments have been collected
    • D01D10/06Washing or dr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属于人造纤维制备技术领域。步骤:配备一清洗脱水装置,该清洗脱水装置包括水洗辊、碱液洗涤辊、稀碱液洗涤辊、第一脱水器、第二脱水器和第三脱水器;当含有稀硫酸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途经水洗辊处时进行洗涤,由第一脱水器进行脱水;当初次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第一脱水器而进入碱液洗涤辊处进行碱液洗涤,并进入第二脱水器进行脱水;当碱液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第二脱水器而进入稀碱液洗涤辊处进行稀碱液洗涤,并进入第三脱水器处进行脱水,得到清洗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优异的除水效果;不影响纺丝速度、不延长清洗时间及保障优异的清洗除水效果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Description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造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对位芳纶纤维的化学名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PPTA纤维),是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体粉末溶解在浓硫酸中形成各向异性的并且具有液晶行为的纺丝溶液,采用干喷湿纺的纺丝方法经喷丝头喷出后,在特殊的凝固装置中以稀硫酸为凝固浴凝固成型为纤维丝束,再经洗涤、中和、烘干、拉伸或定型,然后上油卷绕形成成品纤维,该纤维属于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型纤维。如美国专利US3767756,US 20130157054和世界专利WO9634732都叙述了该类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中,在US20130157054中叙述了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纤度至少为2666dtex,模量至少810dtex,强度至少为20g/d。制备流程为:先将对位芳纶的液晶溶液通过喷丝板挤出,经空气层后进入凝固浴溶液凝固,凝固后形成纤维丝束,合并纤维丝束形成一根纤维丝束,再水洗该纤维丝束,移除纤维丝束表面的溶液,然后在张力下进行干燥和热处理,最终得到成品纤维。前述的水洗为一道或多道水洗,通过水槽水洗或辊筒水洗,纤维丝束水洗后再经碱液洗涤以进一步中和纤维中的硫酸。经过碱液洗涤后再次经过一水洗装置洗去纤维表面多余的碱液。纤维经过水洗、碱液洗涤、再次水洗后进入一脱水装置脱水,脱出纤维表面或纤维丝束外部的水。脱水装置可以通过压缩空气吹扫纤维丝束或用经过抛光的陶瓷杆轻压纤维丝束以达到脱水的目的。
由上述US20130157054的专利说明书附图可以看出,该专利的脱水装置介于清洗(水洗以及碱液洗涤)与干燥装置(干燥辊)之间,其目的在于脱除纤维表面和外部的水分,以缩短干燥过程。避免纤维丝束表面因水分过多而给后续的热辊干燥增加负担。
如业界所知,对位芳纶纤维在清洗过程中如果不能将纤维内部的酸有效洗除,那么一方面会导致成品纤维在酸性作用下产生大分子链分解而使纤维失去强度并失去应有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会在后续的干燥过程中使辊筒遭到酸腐蚀,辊筒表面遭酸腐蚀后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尤其会使纤维丝束在干燥过程中产生毛丝。因此对对位芳纶纤维丝束彻底清洗是对位芳纶纤维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工艺环节。
目前,包括上面提及的US20130157054在内的先有技术对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通常遵循依次水洗、碱洗(即中和清洗)和再次水洗的模式,但是经本申请人长期以来所作的非有限次数的测试实验并分析表明,在经碱液清洗再经水洗后,纤维表面仍存在未被洗除的碱液,另外在中和过程中酸碱反应生成的盐所含的有机物杂质在纤维中存在的现象也较为明显。其原因在于:通常情况下对位芳纶的纺丝速度在200-1000m/min,而对纤维丝束的水洗、碱洗、水洗的时间仅仅为短暂的几秒钟,洗涤过程中,纤维内部的酸依靠的是扩散过程,酸扩散至碱液和水中的效果取决于纤维与清洗液的接触时间以及纤维表面洗涤液的更新速度。毫无疑问,如果放慢纺丝速度,那么洗涤液与纤维的接触时间便相对延长,清洗效果也得以改善,但是对产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清洗效果与纺丝速度成反比。鉴此如何在保障纺丝速度与对纤维的清洗效果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长期以来成了业界关注并且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启示。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实验,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在不影响纺丝速度并且在不延长清洗时间的前提下获得优异的清洗效果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备一清洗脱水装置,该清洗脱水装置包括水洗辊、碱液洗涤辊、稀碱液洗涤辊、第一脱水器、第二脱水器和第三脱水器,水洗辊、碱液洗涤辊和稀碱液洗涤辊以自左向右间隔分布的状态转动地设置在机架上,第一脱水器在对应于水洗辊与碱液洗涤辊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机架上,第二脱水器在对应于碱液洗涤辊与稀碱液洗涤辊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机架上,而第三脱水器在对应于稀碱液洗涤辊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B)初次洗涤并脱水,当含有稀硫酸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途经步骤A)中所述的水洗辊处时采用去离子水对该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洗涤,在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水洗辊并进入步骤A)中所述的第一脱水器时,由第一脱水器进行脱水,得到初次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
C)碱液清洗并脱水,当步骤B)中所述的初次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步骤A)和步骤B)所述的第一脱水器而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碱液洗涤辊处时采用碱液对该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碱液洗涤,在经碱液洗涤后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碱液洗涤辊并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第二脱水器处时由第二脱水器进行脱水,得到碱液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
D)稀碱液清洗并脱水,当步骤C)中所述的碱液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由步骤A)和步骤C)所述的第二脱水器而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稀碱液洗涤辊处时采用稀碱液对该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稀碱液洗涤,在经稀碱液洗涤后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稀碱液洗涤辊并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第三脱水器处时由第三脱水器进行脱水,得到清洗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A)中所述的第二脱水器以及第三脱水器的结构是与所述的第一脱水器的结构相同的,该第一脱水器包括一除水箱箱体、一挡水罩、一组上除水罗拉和一组下除水罗拉,除水箱箱体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并且在该除水箱箱体的底部的居中位置配接有一与除水箱箱体的箱体腔相通的排水接口,挡水罩对位于除水箱箱体的上部并且在该挡水罩的一侧以及另一侧与除水箱箱体之间构成有一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一组上除水罗拉和一组下除水罗拉彼此一隔一分布并且在与所述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形成十字交错的状态下转动地支承在所述除水箱箱体的对应箱体壁上,一组下除水罗拉中的各个下除水罗拉与一组上除水罗拉中的两相邻的上除水罗拉之间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B)中所述的含有稀硫酸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是由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树脂溶解在浓硫酸中并在加温搅拌下形成的纺丝溶液以干喷湿纺方法自纺丝箱的纺丝组件的喷丝板喷出再经空气层后进入凝固浴凝固而得到的。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树脂溶液的比对数浓度为5-7dl/g;所述浓硫酸的质量%比浓度为99.5-100.1%;所述纺丝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9-20%。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加温搅拌是指在加温温度为78-85℃下强烈搅拌;所述空气层的宽度为8-12㎜;所述纺丝箱的纺丝速度为400-800m/min。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B)中所述的采用去离子水对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洗涤的时间为1.5-6S。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C)中所述的采用碱液对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碱液洗涤的时间为1.5-6S并且碱液的质量%比浓度为0.8-2%。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D)中所述的采用稀碱液对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稀碱液洗涤的时间为1.5-6S并且稀碱液的质量%比浓度为0.01-0.03%。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上除水罗拉以及一组下除水罗拉中的各罗拉的直径均为30-50㎜,并且一组上除水罗拉以及一组下除水罗拉的根数各为3-9根。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纤度为220-3300dtex。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去离子水洗涤、碱液洗涤和稀碱液洗涤以及配备了结构合理的清洗脱水装置并且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能在与一组上、下除水罗拉保持摩擦的状态下获得优异的除水效果;由于一组下除水罗拉中的每个下除水罗拉与一组上除水罗拉中的两相邻的上除水罗拉之间形成三角形分布的位置关系,因而能使对位芳纶纤维丝束产生理想的张力而处于绷紧状态,在挤压作用下有利于将对位芳纶纤维丝束内部的洗涤液理想脱除,在不影响纺丝速度、不延长清洗时间以及保障优异的清洗除水效果三者之间找到了理想的平衡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用的清洗脱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脱水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配备一清洗脱水装置,该清洗脱水装置的结构请参见图1,包括水洗辊1、碱液洗涤辊2、稀碱液洗涤辊3、第一脱水器4、第二脱水器5和第三脱水器6,水洗辊1、碱液洗涤辊2和稀碱液洗涤辊3以自左向右间隔分布的状态转动地设置在机架(图中未示出)上,第一脱水器4在对应于水洗辊1与碱液洗涤辊2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机架上,第二脱水器5在对应于碱液洗涤辊2与稀碱液洗涤辊3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机架上,而第三脱水器6在对应于稀碱液洗涤辊3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请参见图2,前述的第二脱水器5以及第三脱水器6的结构是与前述的第一脱水器4的结构相同的,该第一脱水器4包括一除水箱箱体41、一挡水罩42、一组上除水罗拉43和一组下除水罗拉44,除水箱箱体41设置在前述的机架上,并且在该除水箱箱体41的底部的居中位置配接有一与除水箱箱体41的箱体腔411相通的排水接口412(也可称排液接口),挡水罩42对位于除水箱箱体41的上部并且在该挡水罩42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左侧和右侧)与除水箱箱体之间构成有一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421,一组上除水罗拉43和一组下除水罗拉44彼此一隔一分布并且在与前述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421形成十字交错的状态下转动地支承在前述除水箱箱体41的对应箱体壁上(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前后箱体壁),一组下除水罗拉44中的各个下除水罗拉与一组上除水罗拉43中的两相邻的上除水罗拉之间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由于一组上除水罗拉43位于一组下除水罗拉44的上方,因而也可以这样讲:一组上除水罗拉43中的各个上除水罗拉与一组下除水罗拉44中的两相邻的下除水罗拉之间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于是各上除水罗拉以及各下除水罗拉能使由图1和图2示意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在途经各上除水罗拉和各下除水罗拉时形成一包角α,使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获得优异的张力而处于绷紧状态,有利于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内部的洗涤液脱除,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包角α的角度为120°,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一组上脱水罗拉43以及一组下脱水罗拉44设置成使对位芳纶纤维的包角α呈90°,那么也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在本实施例中,一组上除水罗拉43以及一组下除水罗拉44分别为5根和4根并且直径各为30㎜;
B)初次洗涤并脱水,当含有稀硫酸的并且纤度为220dtex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途经步骤A)中所述的水洗辊1处时采用去离子水对该对位芳纶纤维丝束1进行洗涤,洗涤时间为3S,在行出水洗辊1而进入步骤A)中所述的第一脱水器4时,由第一脱水器4进行脱水,得到初次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前述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进入第一脱水器4并行出第一脱水器4的过程是: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依次经除水箱箱体41的左侧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421进入箱体腔411、呈一隔一设置的一组上除水罗拉43以及一组下除水罗拉44后从除水箱箱体41的右侧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通道421行出,对位芳纶纤维丝束在一组上、下除水罗拉43、44上的行进轨迹表现为W字形,本步骤中所述的含稀硫酸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1是由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树脂溶解在质量%比浓度为99.5%的浓硫酸中并在加温至82℃下强烈搅拌下形成的质量%比浓度为19%的纺丝溶液以干喷湿纺方法自纺丝箱的纺丝组件的喷丝板喷出再经10㎜宽度的空气层后进入凝固浴凝固而得到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树脂溶液的比对数浓度为7dl/g,所述纺丝箱的纺丝速度为800m/min,依据专业常识,前述的一组上除水罗拉43以及一组下除水罗拉44是通过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与其的摩擦而转动的,因而无需采用动力带动,此外,由于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溶解于质量%比浓度为99.5%的浓硫酸中的体系的粘度较高,需要高扭矩的搅拌装置对其搅拌,搅拌速度优选在100rpm以下,鉴此本步骤中使用了“强烈搅拌”予以表述;
C)碱液清洗并脱水,当步骤B)中所述的初次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在行出所述第一脱水器4的除水箱箱体41的右侧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421而进入步骤A)中所述的碱液洗涤辊2处时采用质量%比浓度为1%的碱液洗涤3S,在经碱液洗涤后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碱液洗涤辊2并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第二脱水器5处时,由第二脱水器5进行脱水,得到碱液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由于本步骤中的第二脱水器5的结构、脱水方式以及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行进轨迹与步骤B)中所述的第一脱水器4、脱水方式以及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行进轨迹相同,因而不再赘述;
D)稀碱液清洗并脱水,当步骤C)中所述的碱液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在行出所述第二脱水器5并抵达由步骤A)中所述的稀碱液洗涤辊3处时,采用质量%比浓度为0.01%的稀碱液洗涤3S,在经稀碱液洗涤后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稀碱液洗涤辊3并且进入步骤A)中所述的第三脱水器6处时,由第三脱水器6进行脱水,得到纤度为220dtex的并且为清洗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a,由于本步骤中的第三脱水器6的结构、脱水方式以及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行进轨迹与步骤B)中所述的第一脱水器4、脱水方式以及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行进轨迹相同,因而不再赘述。
实施例2:
仅将步骤A)中的一组上除水罗拉43的根数改为4根,将一组下除水罗拉44的根数改为3根,将一组上、下除水罗拉43、44的直径改为40㎜;将步骤B)中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的纤度改为1650dtex,将洗涤时间改为6S,将浓硫酸的质量%比浓度改为99.8%,将加温温度改为78℃,将纺丝溶液的质量%比浓度改为20%,将空气层的宽度改为12㎜,将聚对二甲酰对苯二胺树脂溶液的比对数浓度改为6dl/g;将纺丝箱的纺丝速度改为800m/min;将步骤C)中的碱液的质量%比浓度改为0.8%,将碱液洗涤的时间改为6S;将步骤D)中所述的稀碱液的质量%比浓度改为0.02%,将稀碱液洗涤的时间改为6S,将清洗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a的纤度改为1800dtex。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3:
仅将步骤A)中的一组上除水罗拉43的根数改为9根,将一组下除水罗拉44的根数改为8根,将一组上、下除水罗拉43、44的直径改为50㎜;将步骤B)中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的纤度改为3300dtex,将洗涤时间改为1.5S,将浓硫酸的质量%比浓度改为100.1%,将加温温度改为85℃,将纺丝溶液的质量%比浓度改为19.5%,将空气层的宽度改为8㎜,将聚对二甲酰对苯二胺树脂溶液的比对数浓度改为5dl/g;将纺丝箱的纺丝速度改为600m/min;将步骤C)中的碱液的质量%比浓度改为2%,将碱液洗涤的时间改为1.5S;将步骤D)中所述的稀碱液的质量%比浓度改为0.03%,将稀碱液洗涤的时间改为1.5S,将清洗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7a的纤度改为3300dtex。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为了表征清洗效果,可以通过测定纤维中硫酸的含量和纤维中无机物的含量来表征。
纤维中硫酸含量的测定:将经过清洗以后的湿纤维丝束浸泡在去离子水里面,测定水中硫酸的含量,含量按照干纤维的重量计算,单位为ppm(百万分之一)。
纤维中无机物含量的测定:将经过清洗以后的纤维丝束置于烘箱中烘干,然后在高温电炉中以600~800℃下高温煅烧,纤维中有机物在高温下气化,余下固体杂质为无机物。含量按照干纤维的重量计算,单位为ppm(百万分之一)。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项目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H2SO4含量ppm 30 50 80
无机物含量ppm 5000 7000 9500

Claims (10)

1.一种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配备一清洗脱水装置,该清洗脱水装置包括水洗辊(1)、碱液洗涤辊(2)、稀碱液洗涤辊(3)、第一脱水器(4)、第二脱水器(5)和第三脱水器(6),水洗辊(1)、碱液洗涤辊(2)和稀碱液洗涤辊(3)以自左向右间隔分布的状态转动地设置在机架上,第一脱水器(4)在对应于水洗辊(1)与碱液洗涤辊(2)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机架上,第二脱水器(5)在对应于碱液洗涤辊(2)与稀碱液洗涤辊(3)之间的位置设置在机架上,而第三脱水器(6)在对应于稀碱液洗涤辊(3)的右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B)初次洗涤并脱水,当含有稀硫酸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途经步骤A)中所述的水洗辊(1)处时采用去离子水对该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洗涤,在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水洗辊(1)并进入步骤A)中所述的第一脱水器(4)时,由第一脱水器(4)进行脱水,得到初次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
C)碱液清洗并脱水,当步骤B)中所述的初次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步骤A)和步骤B)所述的第一脱水器(4)而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碱液洗涤辊(2)处时采用碱液对该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碱液洗涤,在经碱液洗涤后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碱液洗涤辊(2)并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第二脱水器(5)处时由第二脱水器(5)进行脱水,得到碱液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
D)稀碱液清洗并脱水,当步骤C)中所述的碱液洗涤并脱水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由步骤A)和步骤C)所述的第二脱水器(5)而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稀碱液洗涤辊(3)处时采用稀碱液对该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稀碱液洗涤,在经稀碱液洗涤后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行出稀碱液洗涤辊(3)并进入由步骤A)中所述的第三脱水器(6)处时由第三脱水器(6)进行脱水,得到清洗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第二脱水器(5)以及第三脱水器(6)的结构是与所述的第一脱水器(4)的结构相同的,该第一脱水器(4)包括一除水箱箱体(41)、一挡水罩(42)、一组上除水罗拉(43)和一组下除水罗拉(44),除水箱箱体(41)设置在所述的机架上,并且在该除水箱箱体(41)的底部的居中位置配接有一与除水箱箱体(41)的箱体腔(411)相通的排水接口(412),挡水罩(42)对位于除水箱箱体(41)的上部并且在该挡水罩(42)的一侧以及另一侧与除水箱箱体之间构成有一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421),一组上除水罗拉(43)和一组下除水罗拉(44)彼此一隔一分布并且在与所述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让位通道(421)形成十字交错的状态下转动地支承在所述除水箱箱体(41)的对应箱体壁上,一组下除水罗拉(44)中的各个下除水罗拉与一组上除水罗拉(43)中的两相邻的上除水罗拉之间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含有稀硫酸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是由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树脂溶解在浓硫酸中并在加温搅拌下形成的纺丝溶液以干喷湿纺方法自纺丝箱的纺丝组件的喷丝板喷出再经空气层后进入凝固浴凝固而得到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树脂溶液的比对数浓度为5-7dl/g;所述浓硫酸的质量%比浓度为99.5-100.1%;所述纺丝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9-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搅拌是指在加温温度为78-85℃下强烈搅拌;所述空气层的宽度为8-12㎜;所述纺丝箱的纺丝速度为400-800m/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的采用去离子水对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洗涤的时间为1.5-6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采用碱液对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碱液洗涤的时间为1.5-6S并且碱液的质量%比浓度为0.8-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的采用稀碱液对对位芳纶纤维丝束进行稀碱液洗涤的时间为1.5-6S并且稀碱液的质量%比浓度为0.01-0.03%。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上除水罗拉(43)以及一组下除水罗拉(44)中的各罗拉的直径均为30-50㎜,并且一组上除水罗拉43以及一组下除水罗拉(44)的根数各为3-9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或6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纤度为220-3300dtex。
CN201610318024.0A 2016-05-16 2016-05-16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Pending CN105839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024.0A CN105839211A (zh) 2016-05-16 2016-05-16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024.0A CN105839211A (zh) 2016-05-16 2016-05-16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9211A true CN105839211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9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8024.0A Pending CN105839211A (zh) 2016-05-16 2016-05-16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392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7449A (zh) * 2016-12-02 2017-05-31 江苏恒通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制备对位芳纶纤维的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7756A (en) * 1972-06-30 1973-10-23 Du Pont Dry jet wet spinning process
CN1045283A (zh) * 1989-02-21 1990-09-12 纳幕尔杜邦公司 芳族聚酰胺长丝方法
CN1045819A (zh) * 1989-02-21 1990-10-03 纳幕尔杜邦公司 未干燥的长丝的循环强力拉伸方法
CN1183074A (zh) * 1995-05-02 1998-05-27 阿克佐诺贝尔公司 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制造纤维的方法
CN101215724A (zh) * 2007-12-29 2008-07-09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芳纶生产的纤维洗涤工艺
CN101775680A (zh) * 2009-12-24 2010-07-14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热定型提高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强度的方法
CN102076896A (zh) * 2008-04-29 2011-05-25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芳族聚酰胺轮胎帘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157054A1 (en) * 2011-12-20 2013-06-20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igh linear density, high modulus, high tenacity yarn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yarns
CN104641030A (zh) * 2012-07-27 2015-05-20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油剂去除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含浸油剂的长丝纱线的油剂去除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7756A (en) * 1972-06-30 1973-10-23 Du Pont Dry jet wet spinning process
CN1045283A (zh) * 1989-02-21 1990-09-12 纳幕尔杜邦公司 芳族聚酰胺长丝方法
CN1045819A (zh) * 1989-02-21 1990-10-03 纳幕尔杜邦公司 未干燥的长丝的循环强力拉伸方法
CN1183074A (zh) * 1995-05-02 1998-05-27 阿克佐诺贝尔公司 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制造纤维的方法
CN101215724A (zh) * 2007-12-29 2008-07-09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芳纶生产的纤维洗涤工艺
CN102076896A (zh) * 2008-04-29 2011-05-25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芳族聚酰胺轮胎帘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775680A (zh) * 2009-12-24 2010-07-14 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热定型提高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强度的方法
US20130157054A1 (en) * 2011-12-20 2013-06-20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High linear density, high modulus, high tenacity yarn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yarns
CN104641030A (zh) * 2012-07-27 2015-05-20 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 油剂去除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含浸油剂的长丝纱线的油剂去除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7449A (zh) * 2016-12-02 2017-05-31 江苏恒通印染集团有限公司 制备对位芳纶纤维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0462U (zh) 一种粘胶长丝的清洗装置
CN103305955B (zh) 一种聚乙烯醇长丝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7313192A (zh) 一种高效退浆机
CN105839211A (zh)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的清洗方法
CN1965113A (zh) 一种制造含硅酸盐纤维的方法
CN103757963B (zh) 一种二氧化氯气相漂白制麻皮纤维的方法
CN105568740B (zh) 一种高强度低白度硫酸盐阔叶木浆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789181B (zh) 同時配備轉鼓轉子機構及導輥的水洗單元
CN210314669U (zh) 一种能够均匀上浆的纱线上浆机
CN106958045A (zh) 一种碳纳米管再生聚乳酸短纤维的生产方法
CN205635887U (zh) 对位芳纶纤维丝束清洗装置
CN205399076U (zh) 一种接水盘及造纸设备
CN207775400U (zh) 一种粘胶长丝清洗槽
CN207608669U (zh) 一种用于长丝的清洗装置
CN207608670U (zh) 一种丝条清洗槽
CN206721418U (zh) 一种色纺纱生产用并条机
CN206799941U (zh) 一种针织布用清洁装置
CN104372600B (zh) 涤纶织物的后整理方法
CN105839326A (zh) 平幅洗水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6757449A (zh) 制备对位芳纶纤维的方法
JP4521999B2 (ja) アクリル系繊維中の溶媒除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07760460U (zh) 一种用于丝条的清洗槽
CN205258004U (zh) 一种热法磷酸与五氧化二磷耦合生产装置
CN108796627A (zh) 一种短麻水煮脱胶加工工艺
CN113308830B (zh) 散纤维湿蒸连续染色设备及染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Jianyun

Inventor before: Li Rongzhen

Inventor before: Chen Jiany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