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7127A - 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7127A
CN105827127A CN201510011321.6A CN201510011321A CN105827127A CN 105827127 A CN105827127 A CN 105827127A CN 201510011321 A CN201510011321 A CN 201510011321A CN 105827127 A CN105827127 A CN 105827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switch
module
sof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13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7127B (zh
Inventor
倪同
袁利杰
葛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13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7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7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7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7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7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变器和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逆变器包括第一主开关管模块、第二主开关管模块、辅助开关管模块和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设置在逆变器的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和辅助开关管模块之间的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设置在所述逆变器的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之间的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基于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期实现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基于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在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期实现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包括该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高频化、小型化、高效率、低噪音成为重要的指标。虽然目前的开关管,例如功率MOSFET或IGBT的发展迅速,其性能、损耗在逐渐降低,但是硬开关损耗仍然是系统提高频率、提升效率的一个瓶颈。
现有技术中的逆变器,由于其开关管在开关过程中电压和电流交叠,将产生硬开关损耗。而硬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开关频率提升,导致效率不高,同时滤波电感的体积和重量也无法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逆变器存在硬开关损耗的,因此限制了开关频率提升,导致效率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大大降低硬开关损耗,提升逆变器开关频率,提高效率并降低电磁干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包括该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
设置在逆变器的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和辅助开关管模块之间的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
设置在所述逆变器的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之间的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
基于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期实现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和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基于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在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期实现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
在本发明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辅助软开关管、第一软开关二极管和第一辅助电感,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第一端经所述第一辅助电感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的第一主开关管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第二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管的第一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二软开关二极管和第一辅助电容,所述第二软开关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阳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辅助电容连接到所述第二软开关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所述第一端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包括:第二辅助软开关管、第三辅助软开关二极管和第二辅助电感,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第二端经所述第二辅助电感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第三端、第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主开关管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辅助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管的第二端、阴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第二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进一步包括:第四辅助软开关二极管和第二辅助电容,所述第四辅助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辅助软开关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辅助电容连接到所述第四辅助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所述第三端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中,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期,开启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一时间,接着关闭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第二时间,接着开启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第三时间,随后开启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第四时间,再开启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五时间,最后关闭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第六时间;在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期,开启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一时间,接着关闭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第二时间,接着开启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第三时间,随后开启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第四时间,再开启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五时间,最后关闭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第六时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中,所述第三时间小于所述第四时间和所述第五时间之和,所述第五时间大于0,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所述第三时间、所述第四时间、所述第五时间和所述第六时间之和为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逆变器,包括第一主开关管模块、第二主开关管模块、辅助开关管模块和上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逆变器中,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主开关管和第一主电容,所述第一主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第一端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二端连接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所述第一主电容连接到所述第一主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二主开关管和第二主电容,所述第二主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第二端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一端连接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所述第一主电容连接到所述第一主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一端之间。
在本发明所述的逆变器中,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辅助开关管、第一辅助二极管、第二辅助开关管和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一辅助开关管和所述第二辅助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所述第一辅助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辅助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开关管的第一端。
实施本发明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包括该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通过第一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分别在正负周期实现逆变器的主开关管模块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进而可以大大降低硬开关损耗,提升逆变器开关频率,提高效率并降低电磁干扰。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逆变器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包括图2所示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包括图2所示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包括图3所示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包括图3所示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图4所示的逆变器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的控制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逆变器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逆变器100包括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和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其中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设置在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和辅助开关管模块130之间。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设置在所述逆变器的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之间。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可以在输出电压的整个周期内开启和关闭的,从而基于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的开通和关闭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期实现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和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的软开关,且基于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的开通和关闭在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期实现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的软开关。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本发明中,任何已知逆变器中的主开关管模块和辅助开关管模块均可以用于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在本发明中,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受控间隙性开关的开关管模块。在本发明的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除了本发明图2-3示出的实施例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任何可以在正负周期分别实现主开关管模块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的开关管模块。
实施本发明的逆变器,通过第一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分别在正负周期实现逆变器的主开关管模块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进而可以大大降低硬开关损耗,提升逆变器开关频率,提高效率并降低电磁干扰。
图2是本发明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参见图1)。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AUX1、软开关二极管D1和辅助电感Lr1。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2、软开关二极管D2和辅助电感Lr2。如图2所示,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源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1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第一端(即图2所示的A端)、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的第一端(即图2所示的总线端FROM_BUS+)。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第二端(即图2所示的N端)、阴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AUX1的源极。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2、软开关二极管D2和辅助电感Lr2。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漏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2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第三端(即图2所示的A’端)、源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的第一端(即图2所示的总线端FROMBUS-)。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漏极、阴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第二端(即图2所示的N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和辅助开关管模块13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该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通过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受控开启和关闭,可以实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和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的软开关效果。此外,软开关二极管D1可以将辅助软开关管QAUX1和辅助电感Lr1的中点最低电平钳位在N线附近,用于吸收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电压应力尖峰。同理,通过在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和辅助开关管模块13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该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通过辅助软开关管QAUX2的受控开启和关闭,可以实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的软开关效果。此外,软开关二极管D2可以将辅助软开关管QAUX2和辅助电感Lr2的中点最低电平钳位在N线附近,用于吸收辅助软开关管QAUX2的电压应力尖峰。
图3是本发明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参见图1)。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AUX1、软开关二极管D1-D2、辅助电感Lr1和辅助电容Cr1。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2、软开关二极管D3-D4、辅助电感Lr2和辅助电容Cr2。如图3所示,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源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1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第一端(即图3所示的A端)、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的第一端(即图3所示的总线端FROM_BUS+)。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软开关二极管D2的阴极、阴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源极。软开关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第二端(即图3所示的N端)。辅助电容Cr1连接到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2的阴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所述第一端之间(即图3所示的A端)。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AUX2、软开关二极管D3-D4、辅助电感Lr2和辅助电容Cr2。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栅极连接控制信号、漏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2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第三端(即图3所示的A’端)、源极连接所述的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的第一端(即图3所示的总线端FROM_BUS-)。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漏极、阴极连接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3的阴极,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第二端(即图3所示的N端)。辅助电容Cr2连接到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3的阳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所述第三端之间(即图3所示的A’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和辅助开关管模块13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该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通过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受控开启和关闭,可以实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和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的软开关效果。此外,软开关二极管D1可以将辅助软开关管QAUX1和辅助电感Lr1的中点最低电平钳位在N线附近,用于吸收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电压应力尖峰。同理,通过在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和辅助开关管模块130之间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该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通过辅助软开关管QAUX2的受控开启和关闭,可以实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的软开关效果。此外,软开关二极管D2可以将辅助软开关管Q_AUX2和辅助电感Lr2的中点最低电平钳位在N线附近,用于吸收辅助软开关管QAUX2的电压应力尖峰。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辅助电感Lr1和软开关二极管D1上连接辅助电容Cr1和软开关二极管D2,可以构成单相谐振,可以实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和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单相软开关效果。同理,通过在辅助电感Lr2和软开关二极管D4上连接辅助电容Cr2和软开关二极管D4,可以构成单相谐振,可以实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和辅助开关管模块130的单相软开关效果。
图4是包括图2所示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可知,本发明的逆变器100包括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和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包括主开关管Q1和主电容C4。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包括主开关管Q2和主电容C5。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包括辅助开关管Q3、辅助二极管D1、辅助开关管Q4和辅助二极管D2。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1、软开关二极管D3和辅助电感Lr1。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2、软开关二极管D4和辅助电感Lr2。
如图4所示,所述主开关管Q1、Q2、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Q_AUX2、辅助开关管Q3、Q4的栅极均连接控制信号、所述主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和主开关管Q2的漏极、漏极连接正母线。所述主电容C4连接到所述主开关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主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负母线。所述主电容C5连接到所述主开关管Q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辅助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Q4的漏极和所述主开关管Q1的源极。所述辅助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到A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1的阴极也连接到A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辅助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N端。辅助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到A’端。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源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1连接到A端、漏极连接正母线。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到N端、阴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AUX1的源极。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漏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2连接到A’端、源极连接负母线。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AUX2的漏极、阴极连接到N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滤波电容C1连接到正母线和N端之间,滤波电容C2连接到负母线和N端之间。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主开关管Q1的源极和主开关管Q2的漏极,另一端连接输出模块。输出模块可以包括输出电容C3和负载Load。
图8是图4所示的逆变器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的控制波形图。下面结合图4和8对本发明的包括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原理说明如下。
以输出电压正半周为例,假设初始状态的辅助二极管D1导通,其作为续流二极管将导通辅助开关管Q4,而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主开关管Q1关断第一时间。接着,关闭辅助开关管Q4、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主开关管Q1第二时间a。随后开启辅助软开关管Q_AUX1且关闭辅助开关管Q4和主开关管Q1第三时间t1。此时,主电容C4的能量向辅助电感Lr1转移,因为辅助电感Lr1限制了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电流上升的di/dt,所以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实现了零电流开通。同时辅助电感Lr1也降低了辅助二极管D1电流下降的di/dt,有效的抑制了辅助二极管D1的反向恢复电流,实现了辅助二极管D1的软恢复。因此,在主开关管Q1开启前完成了主电容C4能量释放、辅助二极管D1电流缓慢到零,因此在主开关管Q1开启时辅助电感Lr1和滤波电感L1的电流相等且不能突变,此时主开关管Q1的电压也被辅助电感Lr1钳位,所以主开关管Q1也实现了零电流低电压开通。随后开启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主开关管Q1且关闭辅助开关管Q4第四时间t2。随后,开启主开关管Q1且关闭辅助开关管Q4和软开关管Q_AUX1第五时间to。此时,辅助电感Lr1的能量通过主开关管Q1反并联二极管D3回到母线侧。由于主电容C4的存在,实现了主开关管Q1的零电压关断。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主开关管Q1的软开关,t1>Io╳Lr/U,其中Io为滤波电感L1的电流,U为母线电压,Lr为辅助电感Lr1的电感。通常,为了不影响输出指标,t1<Ton,t2<Ton,t3<<T。其中Ton=to+t2,T表示整个开关周期。
负半周工作原理与正半周各期间工作原理相同,基于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在负半周的工作原理,因此不再赘述。
图5是包括图3所示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可知,本发明的逆变器100包括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和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如图5所示,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包括主开关管Q1和主电容C4。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包括主开关管Q2和主电容C5。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包括辅助开关管Q3、辅助二极管D1、辅助开关管Q4和辅助二极管D2。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1、软开关二极管D3和辅助电感Lr1。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2、软开关二极管D4和辅助电感Lr2。
如图5所示,所述主开关管Q1、Q2、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Q_AUX2、辅助开关管Q3、Q4的栅极均连接控制信号、所述主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A端、漏极连接正母线。所述主电容C4连接到所述主开关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主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负母线、漏极连接A’端。所述主电容C5连接到所述主开关管Q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辅助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Q4的漏极、漏极连接到A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1的阴极也连接到A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辅助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N端。辅助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到A’端。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源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1连接到A端、漏极连接正母线。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到N端、阴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AUX1的源极。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漏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2连接到A’端、源极连接负母线。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AUX2的漏极、阴极连接到N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滤波电容C1连接到正母线和N端之间,滤波电容C2连接到负母线和N端之间。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辅助关管Q3的源极和辅助开关管Q4的漏极,另一端连接输出模块。输出模块可以包括输出电容C3和负载Load。
图5所示的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图4所示的逆变器的工作原理相同,基于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在其工作原理,因此不再赘述。
图6是包括图3所示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可知,本发明的逆变器100包括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和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如图6所示,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包括主开关管Q1和主电容C4。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包括主开关管Q2和主电容C5。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包括辅助开关管Q3、辅助二极管D1、辅助开关管Q4和辅助二极管D2。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1、软开关二极管Dr1、Dr2、辅助电容Cr1和辅助电感Lr1。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2、软开关二极管Dr3、Dr4、辅助电容Cr2和辅助电感Lr2。
如图6所示,所述主开关管Q1、Q2、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Q_AUX2、辅助开关管Q3、Q4的栅极均连接控制信号、所述主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和主开关管Q2的漏极、漏极连接正母线。所述主电容C4连接到所述主开关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主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负母线。所述主电容C5连接到所述主开关管Q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辅助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Q4的漏极和所述主开关管Q1的源极。所述辅助开关管Q3的漏极连接到A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1的阴极也连接到A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辅助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N端。辅助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到A’端。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源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1连接到A端、漏极连接正母线。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r1的阳极连接到N端、阴极连接软开关二极管Dr2的阳极、软开关二极管Dr2的阴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源极。辅助电容Cr1连接到A端和软开关二极管Dr1的阴极。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漏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2连接到A’端、源极连接负母线。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r4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漏极、阴极连接到软开关二极管Dr3的阳极,而软开关二极管Dr3的阴极连接N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滤波电容C1连接到正母线和N端之间,滤波电容C2连接到负母线和N端之间。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主开关管Q1的源极和主开关管Q2的漏极,另一端连接输出模块。输出模块可以包括输出电容C3和负载Load。
下面对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包括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原理说明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以输出电压正半周为例,假设初始状态的辅助二极管D1导通,其作为续流二极管将导通辅助开关管Q4,而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主开关管Q1关断第一时间。接着,关闭辅助开关管Q4、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主开关管Q1第二时间a。随后开启辅助软开关管Q_AUX1且关闭辅助开关管Q4和主开关管Q1第三时间t1。此时,主电容C4的能量向辅助电感Lr1转移,因为辅助电感Lr1限制了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电流上升的di/dt,所以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实现了零电流开通。同时辅助电感Lr1也降低了辅助二极管D1电流下降的di/dt,有效的抑制了辅助二极管D1的反向恢复电流,实现了辅助二极管D1的软恢复。因此,在主开关管Q1开启前完成了主电容C4能量释放、辅助二极管D1电流缓慢到零,因此在主开关管Q1开启时辅助电感Lr1和滤波电感L1的电流相等且不能突变,此时主开关管Q1的电压也被辅助电感Lr钳位,所以主开关管Q1也实现了零电流低电压开通。随后开启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主开关管Q1且关闭辅助开关管Q4第四时间t2。随后,开启主开关管Q1且关闭辅助开关管Q4和辅助软开关管QAUX1第五时间to。此时,辅助电感Lr1和辅助电容Cr1发生谐振。此时主开关管Q1将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一端钳位在辅助电容Cr1的一端,软开关二极管Dr2将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另一端钳位在辅助电容Cr1的另一端。所以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端电压接近于辅助电容Cr1电压,实现了零电压关断。若辅助电感Lr1、辅助电容Cr1设计得当,在一定的负载下,谐振1/4周期后辅助电容Cr1上的电压与母线电压相近。当主开关管Q1关断时刻,主开关Q1的一端固定在正母线BUS+,主开关管Q1的另一端通过软开关二极管Dr3、辅助电容Cr1钳位在辅助电容Cr1电位,这个过程能够比主电容C4更有效的保证主开关管Q1的零电压关断效果,在轻载时由于辅助电容Cr1谐振电压较低,由主电容C4来实现主开关管Q1零电压关断。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主开关管Q1的软开关,t1>Io╳Lr/U,其中Io为滤波电感L1的电流,U为母线电压,Lr为辅助电感Lr1的电感。通常,为了不影响输出指标,t1<Ton,t2<Ton,t3<<T。其中Ton=to+t2,T表示整个开关周期。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续流二极管软恢复效果,其电流变化斜率一般应小于20~30A/us,即U/Lr<20~30A/us;为了实现主开关管Q1的零电压关断,在辅助电感Lr1与辅助电容Cr1谐振后,辅助电容Cr1应该尽量满足电压达到U,即Cr1<L╳Io^2/U^2。t2时间内只要保证主开关管Q1完全开通即可,大约在100ns~5us,可视具体应用而定;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可以基本认为滤波电感L1是一个恒流源Io,即辅助电容Cr1以Io恒流放电,因此t3>Cr1╳U/Io。
负半周工作原理与正半周各期间工作原理相同,基于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在负半周的工作原理,因此不再赘述。
图7是包括图3所示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可知,本发明的逆变器100包括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和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如图7所示,第一主开关管模块110包括主开关管Q1和主电容C4。第二主开关管模块120包括主开关管Q2和主电容C5。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130包括辅助开关管Q3、辅助二极管D1、辅助开关管Q4和辅助二极管D2。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14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1、软开关二极管Dr1、Dr2、辅助电容Cr1和辅助电感Lr1。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150包括:辅助软开关管Q_AUX2、软开关二极管Dr3、Dr4、辅助电容Cr2和辅助电感Lr2。
如图7所示,所述主开关管Q1、Q2、辅助软开关管Q_AUX1和Q_AUX2、辅助开关管Q3、Q4的栅极均连接控制信号。所述主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A端、漏极连接正母线。所述主电容C4连接到所述主开关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主开关管Q2的源极连接负母线、漏极连接A’端。所述主电容C5连接到所述主开关管Q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所述辅助开关管Q3的源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Q4的漏极、漏极连接到A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1的阴极也连接到A端。所述辅助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辅助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到N端。辅助二极管D2的阳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Q4的源极连接到A’端。辅助软开关管Q_AUX1的源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1连接到A端、漏极连接正母线。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r1的阳极连接到N端、阴极软开关二极管Dr2的阳极,软开关二极管Dr2的阴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AUX1的源极。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漏极经所述辅助电感Lr2连接到A’端、源极连接负母线。所述软开关二极管Dr4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软开关管Q_AUX2的漏极、阴极连接到软开关二极管Dr3的阳极。软开关二极管Dr3的阴极连接到N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滤波电容C1连接到正母线和N端之间,滤波电容C2连接到负母线和N端之间。滤波电感L1的一端连接到辅助关管Q3的源极和辅助开关管Q4的漏极,另一端连接输出模块。输出模块可以包括输出电容C3和负载Load。
图7所示的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与图6所示的逆变器的工作原理相同,基于本发明的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在其工作原理,因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虽然在本发明中全部的开关管均采用场效应管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其他开关管,例如绝缘栅型晶体管均可以用于实现本发明。
实施本发明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包括该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的逆变器,通过第一和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分别在正负周期实现逆变器的主开关管模块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进而可以大大降低硬开关损耗,提升逆变器开关频率,提高效率并降低电磁干扰。
虽然本发明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逆变器的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和辅助开关管模块之间的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
设置在所述逆变器的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之间的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
基于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期实现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基于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开通和关闭在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期实现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的软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包括:第一辅助软开关管、第一软开关二极管和第一辅助电感,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第一端经所述第一辅助电感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所述的第一主开关管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第二端、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管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二软开关二极管和第一辅助电容,所述第二软开关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阳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辅助电容连接到所述第二软开关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所述第一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包括:第二辅助软开关管、第三辅助软开关二极管和第二辅助电感,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第二端经所述第二辅助电感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第三端、第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主开关管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三辅助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管的第二端、阴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进一步包括:第四辅助软开关二极管和第二辅助电容,所述第四辅助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辅助软开关二极管的阴极、阴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辅助电容连接到所述第四辅助软开关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的所述第三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输出电压的正半周期,开启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一时间,接着关闭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第二时间,接着开启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第三时间,随后开启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第四时间,再开启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五时间,最后关闭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第六时间;在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期,开启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一时间,接着关闭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第二时间,接着开启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第三时间,随后开启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第四时间,再开启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且关闭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和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五时间,最后关闭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和所述第二辅助软开关模块第六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时间小于所述第四时间和所述第五时间之和,所述第五时间大于0,所述第一时间、所述第二时间、所述第三时间、所述第四时间、所述第五时间和所述第六时间之和为一个完整的开关周期。
8.一种逆变器,包括第一主开关管模块、第二主开关管模块、辅助开关管模块和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主开关管和第一主电容,所述第一主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第一端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二端连接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所述第一主电容连接到所述第一主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主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二主开关管和第二主电容,所述第二主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第二端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第一端连接第一辅助软开关模块,所述第一主电容连接到所述第一主开关管的第二端和第一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开关管模块包括第一辅助开关管、第一辅助二极管、第二辅助开关管和第二辅助二极管,所述第一辅助开关管和所述第二辅助开关管的第三端连接控制信号,所述第一辅助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辅助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辅助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辅助开关管的第一端。
CN201510011321.6A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逆变器 Active CN105827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1321.6A CN105827127B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1321.6A CN105827127B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逆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7127A true CN105827127A (zh) 2016-08-03
CN105827127B CN105827127B (zh) 2020-05-05

Family

ID=56514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1321.6A Active CN105827127B (zh) 2015-01-09 2015-01-09 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712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23086A (zh) * 2011-06-24 2011-10-19 深圳华意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义有源软开关逆变式焊割电源电路
CN102255548A (zh) * 2011-07-29 2011-11-23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三电平半桥软开关直流变换电路和抑制中点漂移的方法
US20120218785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Jin Li Three-Level Active Neutral Point Clamped Zero Voltage Switching Converter
US20140319919A1 (en) * 2013-04-30 2014-10-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oft Switching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18785A1 (en) * 2011-02-24 2012-08-30 Jin Li Three-Level Active Neutral Point Clamped Zero Voltage Switching Converter
CN102223086A (zh) * 2011-06-24 2011-10-19 深圳华意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义有源软开关逆变式焊割电源电路
CN102255548A (zh) * 2011-07-29 2011-11-23 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三电平半桥软开关直流变换电路和抑制中点漂移的方法
US20140319919A1 (en) * 2013-04-30 2014-10-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oft Switching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7127B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5538B (zh) 一种t型三电平逆变电路
CN104242719B (zh) 无开关损耗型全桥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开关控制时序
CN106160424B (zh) 功率开关电路
CN101976940A (zh) 开关电源转换器开关管驱动自举电路
CN101599695A (zh) 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701356A (zh) 一种双辅助谐振极型三相软开关逆变器
CN102832688A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
CN103391001B (zh) 用于光伏逆变器mppt环节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1819906A (zh) 一种电子开关
CN109742949A (zh) 一种直流/直流降压软开关变换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4377982A (zh) 一种零电压开关Heric型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
CN103715870B (zh) 电压调整器及其谐振栅驱动器
CN201984790U (zh) 驱动电路以及液晶电视机
CN102694479A (zh) 一种电力电子电路
CN104242716B (zh) 高可靠无开关损耗型非隔离逆变器及其开关控制时序
CN106411125A (zh) 一种dc‑dc变换软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207510A (zh) 一种三电平模块并联结构及并联方法
CN202094816U (zh) 太阳能逆变电路及装置
CN104300780B (zh) 大功率非隔离dc/dc软开关电路
CN203590033U (zh) 用于光伏逆变器mppt环节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
CN109698608A (zh) 一种开关器件及其采用的控制方法
CN105375802A (zh) I型npc igbt三电平电路的驱动控制方法和电路
CN201286064Y (zh) 一种电压变换器及正负电源系统
CN105827127A (zh) 一种逆变器软开关控制电路和逆变器
CN105529815A (zh) 一种单电池组在线不间断电源ups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Applicant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Applicant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