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6514B - 具有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和可再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和可再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6514B
CN105826514B CN201610041116.9A CN201610041116A CN105826514B CN 105826514 B CN105826514 B CN 105826514B CN 201610041116 A CN201610041116 A CN 201610041116A CN 105826514 B CN105826514 B CN 1058265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abs
distance
tab
outerm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411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6514A (zh
Inventor
Y-N.金
尹壮浩
黄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26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6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6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6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01M10/0409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for cells with woun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70Carriers or collecto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13Large-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motive or stationary systems with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和可再充电电池。在一个方面中,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隔板一起卷绕。第一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分和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突出到第一涂覆部分之外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其中n是大于2的自然数。第一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在其上分别形成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位于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Description

具有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和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所描述的技术总地涉及一种电极组件以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一次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的(或二次)电池可以被多次充电和放电。低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用于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便携式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录像摄像机。大容量的可再充电电池(最经常以电池或电池单元的阵列使用)被广泛地用作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的电机的电源。
近来,已经发展了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电解质溶液的高输出可再充电电池。高输出可再充电电池被配置为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多个可再充电电池被串联地连接从而用于驱动要求大功率的装置,例如,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机。
此外,一个大容量可再充电电池通常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可再充电电池,可再充电电池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或有角的形状。此外,可再充电电池具有实现充电和放电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负电极以及插设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隔板。电极组件通常形成有其中多个正电极板和负电极板层叠的结构或其中带形(band-shaped)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卷绕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一个发明方面涉及具有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另一方面是能够被容易地卷绕的电极组件以及包括该电极组件的可再充电电池。
另一方面是一种电极组件,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隔板一起卷绕,其中第一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突出到第一涂覆部分之外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并且其中根据第一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自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
从根据第一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位于最内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1到位于自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逐渐地增大。
电极组件中的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1到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具有公差的等差级数,并且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与前一个距离之间的差可以大于所述公差。
当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电极组件的厚度被假定为d时,所述公差可以为2πd。根据第一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当中的最大值的1.5至4倍。
第二电极可以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二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突出到第二涂覆部分之外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根据第二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和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二电极Yn-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其它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
根据第二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1到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之间的距离可以逐渐地增大。
另一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隔板一起卷绕;壳,容纳电极组件;以及盖板,与所述壳结合,其中第一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突出到第一涂覆部分之外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其中根据第一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之间的距离。
根据第一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1到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逐渐增大。
电极组件中的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1到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具有公差的等差级数,并且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与前一个距离之间的差可以大于所述公差。当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电极组件的厚度被给定为d时,所述公差可以是2πd。
根据第一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当中的最大值的1.5至4倍。
第二电极可以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二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突出到第二涂覆部分之外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根据第二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和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其它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
根据第二电极的内部的端部,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1到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逐渐地增大。
盖板可以具有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端子和形成为柱形且被装配到第一端子中的连接端子。第一端子可以经由第一集流件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一集流件包括接合到连接端子的上板和从上板朝向电极组件弯折以接合到第一电极接线片的电极附接部分。
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隔板一起卷绕,其中第一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从第一涂覆部分向外突出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其中n是大于2的自然数,并且其中第一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在其上分别形成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在以上电极组件中,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地增大。在以上电极组件中,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形成具有公差的等差级数。在以上电极组件中,当处于展开状态的电极组件的厚度由d表示时,该公差为2πd。在以上电极组件中,位于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为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值的约1.5倍至约4倍。
在以上电极组件中,第二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二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从第二涂覆部分向外突出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其中第二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在其上分别形成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n是大于2的自然数,其中第二电极的第一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第二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第二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和位于第二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中的两个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在以上电极组件中,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中的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第二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地增大。
另一个方面是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隔板一起卷绕;壳,容纳电极组件;以及盖板,与壳结合,其中第一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从第一涂覆部分向外突出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其中n是大于2的自然数,并且其中第一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在其上分别形成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在以上电池中,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地增大。在以上电池中,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具有公差。在以上电池中,当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电极组件的厚度由d表示时,该公差为2πd。在以上电池中,位于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为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值的约1.5倍至约4倍。
在以上电池中,第二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二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从第二涂覆部分向外突出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其中第二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在其上分别形成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第二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第二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和位于第二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中的两个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的任一个。
在以上电池中,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的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第二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地增大。在以上电池中,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安装在盖板上,形成为柱形状的连接端子被装配到第一端子中,其中第一端子经由第一集流件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第一集流件包括接合到连接端子的上板以及从上板朝向电极组件弯折以接合到第一电极接线片的电极附接部分。在以上电池中,电池配置为驱动电机以发动车辆。
另一方面是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隔板,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从第一电极向外延伸,其中n是大于2的自然数,其中第一电极包括在其上分别形成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在以上电极组件中,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地增大。在以上电极组件中,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形成具有公差的等差级数。在以上电极组件中,位于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为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值的约1.5倍至约4倍。
根据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电极组件的卷绕结束的点能够利用位于电极组件的最外侧的电极接线片被容易地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Ⅱ-Ⅱ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正电极的展开平面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负电极的展开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在二次电池中,当正电极、负电极和隔板层叠和卷绕时,对准突出的电极接线片是重要的,因此,在制造期间,需要准确地检查卷绕的始点和终点。
在下文,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实施方式,附图中示出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施,而不限于这里描述的示范性实施方式。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指示同样的元件。在本公开中,在某些应用下以及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术语“基本上”包括完全地、几乎完全地或任何显著程度的含义。此外,“形成在……上”还可以表示“形成在……上方”。术语“连接”包括电连接。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101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Ⅱ-Ⅱ截取的截面图。
参照图1和图2,可再充电电池101包括:电极组件10,其中正电极(第一电极)11和负电极(第二电极)12与插设在两者之间的隔板13一起被卷绕;壳27,容纳电极组件10;以及盖组件30,连接到壳27的开口。
可再充电电池101将通过以具有有角的形状的锂离子可再充电电池为例被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池,诸如锂聚合物电池或圆柱形电池。此外,可再充电电池101可以是高输出的矩形电池,并可以具体地形成为用于提供动力给发动车辆的电机的电池。由于这样的电池要求瞬时的高功率,所以其中电极接线片向上突出的结构是有利的,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那样。然而,在其中电极接线片向上突出的结构的情形下,很难准确地对准电极接线片。为了准确地对准电极接线片,卷绕开始的点和卷绕结束的点需要被准确地指定,于是电极接线片可以被准确地层叠而没有彼此错开。
壳27可以具有基本上长方体形状,开口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中。壳27可以由金属诸如铝或不锈钢形成。
盖组件30包括覆盖壳27的开口的盖板31、从盖板31向外突出并电连接到正电极11的第一端子21以及从盖板31向外突出并电连接到负电极12的第二端子22。
盖板31可以具有在一个方向上伸长的长板形状,并连接到壳27的开口。盖板31装备有密封塞38和排气孔板34,密封塞38安装在电解质入口32处,排气孔板34安装在排气孔39处并具有能够通过预定压力被打开的槽口39a。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安装在盖板31上。
第一端子21经由第一集流件41电连接到正电极11,第二端子22经由第二集流件42电连接到负电极1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端子21可以电连接到负电极,第二端子22可以电连接到正电极。
第一端子21可以具有矩形板形状。第一端子21经由接合到第一集流件41的连接端子25而电连接到正电极11。连接端子25可以具有柱形状,并可以在连接端子25的上端装配到第一端子21中时通过焊接而附接到第一端子21。此外,连接端子25的上端可以通过焊接附接到第一集流件41,第一集流件41电连接连接端子25和正电极11。
密封垫59在连接端子25和盖板31之间被插入其中端子通过的孔中,支撑第一集流件41的下绝缘件43形成在盖板31下面。
电连接第一端子21和盖板31的连接件58形成在第一端子21下面。因此,盖板31和壳27是带正电的。
第二端子22可以具有矩形板形状。第二端子22经由接合到第二集流件42的连接端子26而电连接到负电极12。连接端子26的上端在穿过盖板31和第二端子22的同时附接到第二端子22。
连接端子26可以具有柱形状,并可以在连接端子26的上端装配到第二端子22中时附接到第二端子22。此外,连接端子26的上端可以通过焊接附接到第二集流件42,第二集流件42电连接连接端子26和负电极12。
密封垫55在第二端子22和盖板31之间被插入连接端子26穿过的孔中,用于使第二集流件42和第二端子22彼此绝缘的下绝缘件45形成在盖板31下面。
另外,朝向短路孔37突出的短路突起形成在第二端子22的下部分上。第二端子22在一个方向上延伸以覆盖短路孔37。电绝缘第二端子22和盖板31的上绝缘件54形成在第二端子22和盖板31之间。
盖组件30包括用于使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短路的短路构件56,短路构件56电连接到盖板31,并在可再充电电池101的内部压力升高时转变为连接到第二端子22。
盖板31具有短路孔37,短路构件56位于上绝缘件54和盖板31之间且在短路孔37中。此外,第二端子22位于短路孔37上以覆盖短路孔37。短路构件56包括弯曲成弧形状以向下凸起的弯曲部分以及形成在弯曲部分外并固定到盖板31的边缘部分。
当由于二次可再充电电池内部的异常反应而产生气体时,二次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升高。当二次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比预定压力高时,弯曲部分转变为向上凸起,短路突起和短路构件56接触以引起短路。
图3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电池的一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参照图2和图3,电极组件10包括具有带形的正电极11、负电极12以及位于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之间的隔板13,并具有卷绕结构。电极组件10在隔板13被插设在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之间时绕卷绕轴(X1)卷绕,然后被挤压以变平。电极组件10包括一个正电极11、一个负电极12以及两个隔板13。
正电极11包括正电极集流器以及涂覆在正电极集流器上的正电极活性材料层。正电极集流器可以由铝等的金属薄板形成,正电极活性材料层可以由基于锂的氧化物形成。负电极12包括负电极集流器以及涂覆在负电极集流器上的负电极活性材料层。负电极集流器可以由铜等的金属薄板形成,负电极活性材料层可以由基于碳的活性材料形成。隔板13可以形成为多孔薄膜,并可以由基于聚烯烃的树脂形成。
第一未涂覆部分11a和第二未涂覆部分12a形成在电极组件10上以朝向盖板突出。第一未涂覆部分11a和第二未涂覆部分12a在电极组件1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第一集流件41包括接合到连接端子25的上板41a以及朝向电极组件10弯折并接合到第一未涂覆部分11a的电极附接部分41b。电极附接部分41b在上板41a的宽度方向上从一端弯折为基本上平行于电极组件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板41a具有四边形的板形状,并通过焊接被固定到连接端子25的下部分。上板41a具有联接孔41e,连接端子25和上板41a可以在形成于连接端子25的下部分上的突起被装配到联接孔41e中时被焊接在一起。
上板41a包括具有与周边相比的较小截面面积的熔丝(fuse)41c。熔丝孔41d形成在熔丝41c中,因此熔丝41c具有与周边相比的较小垂直截面面积。熔丝孔41d可以形成在熔丝41c的基本上中心中,熔丝41c形成在熔丝孔41d的两侧。
第二集流件42包括接合到连接端子26的上板42a以及朝向电极组件10弯折并接合到第二未涂覆部分12a的电极附接部分42b。电极附接部分42b在上板42a的宽度方向上从一端弯折为平行于电极组件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板42a具有四边形的板形状,并通过焊接被固定到连接端子26的下部分。上板42a具有联接孔42e,连接端子26和上板42a可以在形成于连接端子26的下部分上的突起被装配在联接孔42e中时被焊接在一起。
上板42a包括具有与周边相比的较小截面面积的熔丝42c。熔丝孔42d形成在熔丝42c中,因此熔丝42c具有与周边相比的较小垂直截面面积。熔丝孔42d可以形成在熔丝42c的基本上中心中,熔丝42c形成在熔丝孔42d的两侧。
正电极11包括涂有正电极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分11b以及没有正电极活性材料的第一未涂覆部分11a。第一未涂覆部分11a包括层叠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此外,负电极12包括涂有负电极活性材料的第二涂覆部分12b以及没有负电极活性材料的第二未涂覆部分12a。第二未涂覆部分12a包括层叠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正电极的展开平面图。
参照图4,正电极11包括从第一涂覆部分11b向上突出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
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在正电极11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之间的距离A1-An-1可以从正电极的最内部分(或最内侧)到最外部分(或最外侧)逐渐地增大。在本公开中,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之间的距离A1-An-1指的是在正电极11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并且是相邻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因此,位于正电极11的最内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1与位于正电极11的第二最内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2之间的距离A1小于在第一电极接线片T2与位于正电极11的第三最内部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3之间的距离A2。
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具有公差的等差级数。然而,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一电极T1到位于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的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等差级数,但是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与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属于该等差级数。例如,位于最外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An-1与前一个距离An-2之间的差异可以大于该公差。
在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1到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的第一电极接线片当中,第x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与前一个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由2π(r+(x-1)d)表示。这里,r是构成正电极11的最内部的圆的半径,d是电极组件10的厚度。
这里,电极组件10的厚度指的是被展开而没有被卷绕的电极组件的厚度,并且是正电极11、负电极12和两个隔板13的厚度值之和。因此,等差级数的公差为2πd。
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Tn-1之间的距离An-1可以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A1-An-2中的任一个。距离An-1可以为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值的约1.5倍至约4倍。然而,取决于实施方式,距离An-1可以小于以上最大距离的约1.5倍,只要它大于该公差。此外,取决于实施方式,距离An-1可以大于以上最大距离的约4倍。
由于所述两个最外面电极接线片Tn和Tn-1之间的距离大于任何其它距离,所以卷绕装置可以识别出第一电极接线片Tn从而准确地指定卷绕将被结束的位置。也就是说,卷绕装置可以利用光传感器等测量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之间的距离。如果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被确定为突然增大,则卷绕装置可以确定所感测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为位于最外侧的接线片,并因此指定卷绕将结束的位置。因此,一个电极组件10的卷绕可以被立即结束,另一电极组件10的卷绕可以在准确的位置开始。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负电极的展开平面图。
参照图5,负电极12包括从第二涂覆部分12b向上突出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
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在负电极12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之间的距离B1-Bn-1可以从负电极的最内部分(或最内侧)到最外部分(或最外侧)逐渐增大。在本公开中,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之间的距离B1-Bn-1指的是在负电极12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并且是相邻第二电极Y1-Yn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因此,位于最内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1和位于第二最内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2之间的距离B1小于位于第二电极接线片Y2和位于负电极的第三最内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3之间的距离B2。
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具有公差的等差级数。然而,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二电极Y1到位于从外部起的第二个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的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形成等差级数,但是第二电极接线片Yn和第二电极接线片Yn-1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属于该等差级数。距离Bn-1和前一个距离Bn-2之间的差异可以大于该公差。
在从位于最内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1到位于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的第二电极接线片当中,第x个第二电极接线片和前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可以由2π(r+(x-1)d)表示。这里,r是构成负电极12的最内部的圆的半径,d是电极组件10的厚度。
这里,电极组件10的厚度指的是被展开而没有被卷绕的电极组件的厚度,并且是正电极11、负电极12和两个隔板13的厚度值之和。因此,等差级数的公差是2πd。
距离Bn-1可以大于其它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中的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B1-Bn-2中的任一个。第二电极接线片Yn和第二电极接线片Yn-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其它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中的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的约1.5倍至约4倍。然而,取决于实施方式,距离Bn-1可以小于以上最大距离的约1.5倍,只要它大于该公差。此外,取决于实施方式,距离Bn-1可以大于以上最大距离的约4倍。
由于所述两个最外面的电极接线片Yn和Yn-1之间的距离大于任何其它距离,所以卷绕装置可以识别出位于最外侧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从而准确地指定卷绕将结束的位置。也就是说,卷绕装置可以利用光传感器等测量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之间的距离。如果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被确定为突然增大,则卷绕装置可以确定所感测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为位于最外侧的接线片并因此指定卷绕将结束的位置。因此,一个电极组件10的卷绕可以被立即结束,另一个电极组件10的卷绕可以在准确的位置开始。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认为可行的示范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但是将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而是相反地,旨在涵盖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Claims (12)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包括: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隔板一起被卷绕,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分和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从所述第一涂覆部分向外突出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其中n是大于2的自然数,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其上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地增大,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形成具有公差的等差级数,以及
其中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电极接线片Tn-1和第一电极接线片Tn-2之间的距离间的差异大于所述公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当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由d表示时,所述公差为2π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为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值的1.5倍至4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二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从所述第二涂覆部分向外突出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其上分别形成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n是大于2的自然数,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和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中的两个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中的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增大。
6.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与位于两者之间的隔板一起卷绕;
壳,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以及
盖板,与所述壳结合,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一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从所述第一涂覆部分向外突出的多个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其中n是大于2的自然数,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在其上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n部分分别限定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地增大,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形成具有公差的等差级数,以及
其中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电极接线片Tn-1和第一电极接线片Tn-2之间的距离间的差异大于所述公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当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电极组件的厚度由d表示时,该公差为2πd。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和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一电极接线片Tn-1之间的距离为其它第一电极接线片T1-Tn-1中的两个相邻第一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大值的1.5倍至4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涂有活性材料的第二涂覆部分以及没有涂覆活性材料并从所述第二涂覆部分向外突出的多个第二电极接线片,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电极在被展开为平面形式时包括在其上分别形成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的第一至第n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部分和第n部分分别限定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内部分和最外部分,其中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和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最外部分的第二电极接线片Yn-1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它第二电极接线片Y1-Yn-1中的两个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中的任一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接线片中的相邻第二电极接线片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二电极的最内部分到第二最外部分逐渐地增大。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安装在盖板上,形成为柱形状的连接端子被装配到所述第一端子中,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经由第一集流件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集流件包括接合到所述连接端子的上板以及从所述上板朝向所述电极组件弯折以接合到所述第一电极接线片的电极附接部分。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电池配置为驱动电机以发动车辆。
CN201610041116.9A 2015-01-28 2016-01-21 具有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和可再充电电池 Active CN1058265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013814 2015-01-28
KR1020150013814A KR102368089B1 (ko) 2015-01-28 2015-01-28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6514A CN105826514A (zh) 2016-08-03
CN105826514B true CN105826514B (zh) 2020-12-08

Family

ID=55070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1116.9A Active CN105826514B (zh) 2015-01-28 2016-01-21 具有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和可再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786897B2 (zh)
EP (1) EP3051610B1 (zh)
JP (1) JP6641116B2 (zh)
KR (1) KR102368089B1 (zh)
CN (1) CN105826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68090B1 (ko) * 2015-01-28 2022-0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KR102368092B1 (ko) * 2015-01-28 2022-0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US11394090B2 (en) * 2016-07-29 2022-07-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CN109417153B (zh) * 2016-07-29 2022-02-18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KR20180070078A (ko) 2016-12-16 2018-06-26 권은주 감자를 이용한 옹심이의 제조방법
JP6802980B2 (ja) * 2017-03-23 2020-12-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2316338B1 (ko) * 2017-04-14 2021-10-2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조립체
EP3396737A1 (en) * 2017-04-27 2018-10-31 Lithium Energy and Power GmbH & Co. KG Battery cell
JP7035348B6 (ja) * 2017-06-29 2022-04-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680228B2 (en) 2017-09-12 2020-06-09 Chongqing Jinkang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urrent collector
CN111512490A (zh) * 2017-12-01 2020-08-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
JP6962167B2 (ja) * 2017-12-12 2021-11-0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EP3694043A4 (en) * 2018-07-20 2021-07-07 Ruipu Energy Co., Ltd. ELECTRODE PLATE AND COIL LITHIUM-ION BATTERY ELEMENT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M
US20220059908A1 (en) * 2018-12-19 2022-02-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KR102044126B1 (ko) 2019-08-06 2019-12-05 권은주 감자를 이용한 옹심이의 제조방법
US20230238564A1 (en) 2020-03-26 2023-07-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JP7463341B2 (ja) 2021-12-28 2024-04-08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24059304A (ja) 2022-10-18 2024-05-01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87466A (en) * 1938-04-08 1940-01-16 Stratford Dev Corp Apparatus for treating hydrocarbon oils
CN1237634C (zh) * 2000-11-17 2006-01-18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电池
CN101542817A (zh) * 2007-03-12 2009-09-23 株式会社东芝 卷绕型电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71079A (ja) * 2010-02-17 2011-09-01 Toshiba Corp 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64044A (ja) * 2000-11-24 2002-06-07 Nec Corp 電極巻回型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18315A (ja) * 2008-11-14 2010-05-27 Toshiba Corp 非水電解質電池
KR101137372B1 (ko) * 2009-09-18 2012-04-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용 전극 조립체 제조 방법
JP2011081964A (ja) * 2009-10-05 2011-04-21 Toshiba Corp 電極の製造装置、電極の製造方法、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KR101147237B1 (ko) * 2010-07-12 2012-05-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JP5749034B2 (ja) * 2011-02-18 2015-07-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
JP5912271B2 (ja) * 2011-03-16 2016-04-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KR101352738B1 (ko) * 2011-12-23 2014-01-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활물질이 패턴 코팅된 젤리-롤형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전지
KR101666873B1 (ko) * 2012-11-23 2016-10-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어셈블리와 이를 갖는 이차전지
JP6162431B2 (ja) * 2013-02-28 2017-07-12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
KR102368090B1 (ko) * 2015-01-28 2022-0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KR102368092B1 (ko) * 2015-01-28 2022-02-2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87466A (en) * 1938-04-08 1940-01-16 Stratford Dev Corp Apparatus for treating hydrocarbon oils
CN1237634C (zh) * 2000-11-17 2006-01-18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电池
CN101542817A (zh) * 2007-03-12 2009-09-23 株式会社东芝 卷绕型电极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171079A (ja) * 2010-02-17 2011-09-01 Toshiba Corp 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51610B1 (en) 2018-09-12
US20160218343A1 (en) 2016-07-28
JP2016139596A (ja) 2016-08-04
EP3051610A2 (en) 2016-08-03
EP3051610A3 (en) 2016-11-09
CN105826514A (zh) 2016-08-03
KR102368089B1 (ko) 2022-02-24
KR20160092870A (ko) 2016-08-05
JP6641116B2 (ja) 2020-02-05
US9786897B2 (en)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6514B (zh) 具有电极接线片的电极组件和可再充电电池
JP4519063B2 (ja) 二次電池
JP6491448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928044B1 (en) Connection cap for a rechargeable battery
US7919206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2012028315A (ja) 2次電池
JP2005332820A (ja) 電極組立体を有する二次電池
CN109075304B (zh) 具有隔膜的可再充电电池
EP2736102B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US9825274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electrode tab
JP2005166664A (ja) 二次電池
KR102198005B1 (ko) 이차 전지
EP2424007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US9799875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electrode tab
EP292211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EP2860796A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short-circuit protrusion
US20150287976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protective circuit module
KR20160138782A (ko) 이차전지
US9397329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lead tab
KR100612236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CN109923692B (zh) 电池组
KR102422277B1 (ko) 전극탭을 갖는 전극 어셈블리 및 이차 전지
KR20170047754A (ko) 이차 전지
JP2023513426A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90060963A (ko)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