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9656B -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 Google Patents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9656B
CN105819656B CN201510025440.7A CN201510025440A CN105819656B CN 105819656 B CN105819656 B CN 105819656B CN 201510025440 A CN201510025440 A CN 201510025440A CN 105819656 B CN105819656 B CN 1058196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ying chamber
housing
sludge
drying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54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9656A (zh
Inventor
谭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254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196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19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9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9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96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它包括用以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的分隔壁。设置在第一干燥室的上部分的进料口和排气口。形成在第一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出料口。形成在第二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进气口。形成在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的端壁上用于可转动地设置污泥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孔,以便翻动装置的多个翻动组件可以围绕转动轴转动,以翻动、剪切和破碎污泥。形成在分隔壁上的多个连通口,其中,多个连通口在分隔壁上以一定的间隔沿壳体的纵向方向布置成至少一列,用以使干燥气体从第二干燥室流入到第一干燥室。

Description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化领域,且涉及一种单体形式的污泥干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背景技术
在污泥干燥装置中一般利用在干燥室的底部或侧部通入气体的方式来干燥污泥。为了防止污泥从底部泄漏出去,在干燥室的底部上形成狭缝或小孔,以便使气体从狭缝或小孔中吹入,这样既可以干燥污泥又可以使污泥向上移动。但是,这种干燥方式只能干燥少量的污泥,难以实现大规模地污泥干燥作业。
中国发明专利(CN101186422A)提出了一种闭式多室流化床污泥干燥方法。这种方法中所采用的由底部输送高压气体的流化床不仅耗费能源且效率很低,难以实现连续且大规模的污泥干化处理。
由本申请人提交并授权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000261Y)提出了一种污泥低温干燥装置。这种干燥装置尽管能够实现一定量的污泥干燥,但因由底部上的小孔来输送压缩气体,从而既消耗能源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提高干化效率的目的。
尽管上述的现有技术考虑到采用底部干燥的方法,但并没有提出一种即可以大量地干燥污泥又可以提高干燥效率的污泥干化装置,也没有提出适用于这种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其中,可以在壳体的干燥室内设置翻动装置,利用翻动装置对污泥进行剪切、破碎和翻动,以及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对干燥室的底部上的连通口刮扫,使外部干燥气体加快流入干燥室内对堆放在干燥室的底板上的污泥自下而上的接触,从而提高污泥干化效率。
为此,需要一种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特别是适用于这种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体形式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特别是适用于这种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其中,通过至少一个分隔壁将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在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内可以设置翻动装置,通过翻动装置对污泥的连续剪切、破碎和翻动,使污泥与干燥气体频繁接触,从而解决了污泥干燥过程中出现的内、外部干燥程度不均匀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壳体中,通过在至少一个分隔壁上形成的连通口以及在连通口的上方上设置桥形件,从而在桥形件和分隔壁之间形成侧开口。干燥气体可通过连通口或从连通口到侧开口的弯曲路径由第二干燥室流入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内,以从底部对污泥进行干燥。随着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对污泥的剪切、破碎和翻动以及刮除连通口或桥形件的侧开口附近的污泥,污泥颗粒度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有利于干燥气体可以进入第一干燥室与污泥接触。
本发明的壳体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不同的结构,且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壳体的污泥干化装置可以解决污泥中存在的粘性强、易结块、难破碎的难题,不仅使污泥与干燥气体的充分接触,而且也提高了污泥的干化效率,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的构造、优点以及技术效果,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局部剖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3A-3E是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带有不同分隔壁的上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壳体的带有桥形件的分隔壁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第二干燥室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又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在图7的壳体内设置各个运行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又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10是图9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1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4a,以及位于上壳体2的顶部的上盖(或盖)3。在上盖3上分别设有用于引入待干燥或要干燥的污泥的进料口8和用于排出干燥污泥后的尾气或干燥气体的排气口10。在上壳体2的一端壁上设有用于已干燥的污泥的出料口9,以及在上壳体2的相对端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孔201a、201b,用以在其中设置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装置。下壳体4a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使待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进入到壳体内的进气口15,以及在其一端壁上设有用于设置排料装置的孔202,其中,排料装置用于从第二干燥室6a中排出淤积在其中的污泥。
图2和3分别以剖视图和局部剖开的立体示意图示出了壳体的内部构造。如图所示,上壳体2的底部用作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的分隔壁4。其中,上壳体2与上盖3构成第一干燥室6a,而下壳体4a与上壳体2的底部即分隔壁4构成第二干燥室6b。在分隔壁4上形成用于连通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的连通口5,以使干燥气体能够从第二干燥室6b进入到第一干燥室6a中。如图所示,尽管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是上下布置的,但也可以有其它布置形式。然而,壳体可以由多个部件或多种方式构造而成,例如,图示出的上壳体2的侧壁与分隔壁4可以分开制造,其中,可以将板状部件用作分隔板以替代分隔壁并将分隔板安装在侧壁上,且也可以将侧壁、分隔板和下壳体4a组装在一起。另外,还可以将下壳体4a与分隔壁4一体形成并将取消下壳体4a的底部,并将下壳体4a设置在地面上等等。壳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但也可以是正方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
如图所示,进料口8和排气口10位于第一干燥室6a的顶部,而出料口9在远离进料口8的分隔壁4附近的第一干燥室6a的端壁上。然而,可以根据需要将用于第一干燥室的进料口8和排气口10设置在上壳体2和上盖3的其中一个上的任意位置,也即第一干燥室6a的上部分的任意位置。同样,出料口9可以设置在上壳体2的包括侧壁和端壁的周向壁的任意位置,也即第一干燥室6a的周向壁的任意位置。在第一干燥室6a即上壳体2的相对端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孔201a、201b,其中,每个孔201a、201b用来接纳一个翻动装置的转动轴。
位于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之间的分隔壁4具有下凹的上表面。在横截于壳体的纵向方向G的方向上看,分隔壁4的上表面具有下凹的形状,也即下凹的表面的曲线段从第一干燥室6a朝第二干燥室6b向下突出,或者说,第一干燥室6a具有内凹的底部。因此,分隔壁在壳体的纵向方向G显示为下凹的区域。如图所示,曲面的分隔壁4具有两个下凹的区域,其中,每个下凹区域与要设置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上壳体2的相对端壁上的其中一个孔201a、201b的中心线相对应。优选地,每个下凹的区域是圆弧形的,且下凹的区域的较低位置与用于接纳转动轴的孔的中心线201a、201b相对应并将连通口布置在较低位置。除此之外,上壳体2的底部即分隔壁可以具有平的上表面。无论是采用具有下凹表面的分隔壁还是具有平的表面的分隔壁,在分隔壁4上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连通口5。换句话说,连通口5既没有形状上也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可以根据需要布置连通口。另外,在每个连通口的上方设有桥形件401,且在桥形件和分隔壁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侧开口402。
图3示出了壳体的优选实施例的内部构造,而图3A-3E示出了壳体的上壳体的多个实施例,其中,表示各种类型的上壳体的底部即第一干燥室内的分隔壁的构造。
图3A和3B分别示出了具有平的表面和下凹的表面的分隔壁的上壳体的实施例。壳体1的上壳体2由用作端壁和侧壁的本体和用作底部(即分隔壁)的分隔板构成,且两个单独的部件组装在一起。分隔板4上形成有各种形状的连通口5,例如,它们包括梯形5a、多边形5b、T形5c、圆形5d、三角形5e等等。除了分隔壁的形状不同,两种类型的不同还表现在,图3A中的上壳体2即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端壁上形成一个孔201,用以设置一个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装置的转动轴,而图3B的上壳体2即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端壁上形成两个孔201a、201b,用以设置两个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装置的转动轴。连通口的形状不仅限于所示出的规则的几何形状,还可以有不规则的几何形状,而且,不同形状的连通口可以任意地分布在分隔板4上的任何位置。换句话说,连通口的形状、数量以及在分隔板4上分布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而且,分隔板4的上表面也可以向上或向下弯曲。
图3C示出了的具有平的表面的分隔壁的上壳体的又一实施例。如上所述,上壳体2的底部用作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的分隔壁4。在分隔壁4上分别形成有各种形状的连通口5,例如,它们可以包括梯形5a、多边形5b、T形5c、五边形5d、三角形5e等等。多个不同形状的连通口成两列布置,且每一列中的多个连通口如T形5c、五边形5d、三角形5e的连通口的长度方向X与壳体的纵向方向G交叉,优选地相互垂直。上壳体2即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端壁上形成两个孔201a、201b,用以设置两个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装置的转动轴,且每一列中的多个连通口与其中一个孔201a、201b的中心线相对,以便设置在第一干燥室6a内的翻动装置运行时,翻动装置上的翻动组件围绕转动轴旋转的同时,翻动组件的顶端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相应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
图3D示出了具有下凹的表面的分隔壁的上壳体的又一实施例。与图3C中的上壳体不同,分隔壁4具有两个下凹的区域,且在每个下凹的区域的较低位置内设有多个成排布置的多个连通口5。同样,连通口可以包括梯形5a、多边形5b、T形5c等等。每个连通口的长度方向X与壳体的纵向方向G交叉或相互垂直,且形成在上壳体2即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端壁上的两个孔201a、201b分别与每一列中的多个连通口相对应,以便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干燥室6a内且其上的翻动组件围绕转动轴旋转时,翻动组件的顶端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相应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为了使要安装在第一干燥室6a内的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的前端能够刮除连通口附近的污泥,优选地分隔壁4的每个下凹的区域呈圆弧形状,并将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端壁上的孔201a、201b的位置确定成使得安装后的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轴线即孔的中心线到翻动组件的顶端的距离略小于圆弧形状的半径,以便在翻动组件围绕转动轴旋转时翻动组件的前端接近分隔壁的下凹的圆弧区域的底部且与分隔壁的距离在刮除范围内基本上是相等的。可以理解的是,当孔201a、201b在相对端壁上的位置进行调整时,转动轴的轴线到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的顶端的距离也需要相应地改变,例如,可以通过选择翻动组件的径向尺寸,如其上的叶片或棘齿的长度,来确定翻动组件的顶端到分隔板的距离,以确定要刮除的污泥量。
图3E示出了具有平的表面的分隔壁的上壳体的又一实施例。与图3C中的上壳体不同的是,为了简化描述,连通口5形成为矩形形状,且在每个连通口5的上方设置了桥形件。倒U形的桥形件401包括中间的水平段和分别连接在水平段的两端的平行的竖直段,其中,水平段位于分隔壁4的连通口5的上方,而每个竖直段的端部则固定在分隔壁4上。两个端部可以通过例如焊接、铆接或螺栓等固定方式安装在干燥室6a的分隔壁4上。倒U形的桥形件401的竖直段与平的分隔壁4基本上是垂直的,从而在桥形件401的水平段和分隔壁4之间形成侧开口402。由于桥形件401包括三段直板部分,因此,桥形件401与分隔壁4之间形成了矩形的侧开口402。显然,桥形件401可以是拱形的弯曲板,例如,拱桥形,人字形或者直板段(或线性段)和弯板段(或曲线段)的结合等其它形状。
参见图1-3,分隔壁4的形状与图3D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在分隔壁4的矩形连通口5的上方设有桥形件401,且桥形件401的形状是板件。板式桥形件包括平板、曲面板、人字形板等,且当桥形件是平板,而分隔壁4的下凹区域是圆弧形时,侧开口402的形状呈月牙形。由于侧开口由分隔壁和桥形件构成,因此,侧开口402的形状取决于桥形件401和分隔壁4的形状。
如上所述,分隔壁4上的连通口5有利于干燥气体从第二干燥室6b进入第一干燥室6a,并与铺放在分隔壁4上的污泥接触。然而,当待干燥的污泥从进料口8投放到第一干燥室6a内并堆积在分隔壁4上之后,尽管设置在第一干燥室6a内的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可以翻动、剪切并破碎污泥,但覆盖在连通口5上的污泥阻挡了干燥气体的流动,使得干燥气体进入第一干燥室6a的速度缓慢,如图3A和3B所示。为了促进干燥气体向第一干燥室6a内的流动,将多个连通口以一定顺序布置在分隔壁4上,使设置在第一干燥室6a内的翻动装置与成排的多个连通口相对应,以便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在转动过程中不仅可以翻动、剪切并破碎污泥,且其前端还可以刮除连通口5内或附近的污泥,以使第二干燥室6b内的干燥气体顺畅地流入到第一干燥室6a内,如图3C和3D所示。虽然翻动组件的前端可以刮除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但随着翻动组件的翻动以及干燥气体的作用,一部分污泥会通过连通口5从第一干燥室6a掉落或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中。为了减少污泥的泄漏,将桥形件401设置在连通口5的上方,以便利用桥形件401来阻挡污泥经过连通口5向第二干燥室6b的泄漏。由于桥形件401跨置在连通口5的上方,从而在桥形件401与分隔壁4之间形成有侧开口402,其中,可以在桥形件401的一侧形成侧开口402或在其每一侧形成一个侧开口402。由于侧开口402的存在,干燥气体在流入连通口5之后就需要转向通过侧开口才能到达第一干燥室6a,同样污泥也需要经过从侧开口402到连通口5的弯曲路径才能从第一干燥室6a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因此污泥的泄漏量将极大地减少。尽管如此,堆放在分隔壁4上的污泥同样会阻塞侧开口402,因此,为了既可以减少污泥泄漏又可以使干燥气体从第二干燥室6b顺畅地流入到第一干燥室6a内,可以将成排布置的多个连通口4或其上方的桥形件401与设置在第一干燥室6a内的翻动装置相对应,以便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其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如图3和3E所示。
为了使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在转动过程中其前端可以刮除连通口5或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连通口的位置布置成与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相互对应。换句话说,在壳体的纵向方向G上多个连通口中每两个连通口5或桥形件401之间的间隔与设置在转动轴上的多个翻动组件的每两个翻动组件之间的间隔相一致,以便翻动组件旋转时其前端可以刮除连通口5或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当然,翻动组件的数量与连通口或其上的桥形件的数量不必一一对应。图4示出了在桥形件401的宽度方向上,即横截于壳体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取的桥形件的剖视图,其中,表示正位于桥形件401的其中一个侧开口402附近的翻动装置的叶片或棘齿703b。平板的桥形件401位于连通口5的上方且其两侧与分隔壁形成了两个侧开口402。如箭头所示的干燥气体从分隔壁4的下方即第二干燥室6b进入连通口5就需要转向经过左或右侧开口402才能到达第一干燥室6a。因此,在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之间存在着从连通口到侧开口的至少一个弯曲路径,用以减少污泥从第一干燥室向第二干燥室的泄漏。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其中一个侧开口402用侧挡板堵住,而仅保留另一侧开口402,从而允许干燥气体沿一个方向进入第一干燥室6a。侧挡板沿着桥形件40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侧开口402内,以阻止干燥气体从中通过,这样可以使翻动装置7的翻动组件702仅刮除另一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
图5示出了壳体的下壳体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下壳体4a上的第二干燥室6b包括设置在壳体1的下壳体4a的侧壁上的进气口15以及设置其一端壁的清理口15a。进气口15接纳用于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而清理口15a用来排出淤积在第二干燥室6b中的污泥。然而,进气口15和清理口15a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干燥室6b的包括侧壁和端壁的周向壁上且数量上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尽管分隔壁4的连通口5上方的桥形件401有助于减少第一干燥室6a内的污泥掉落到第二干燥室6b中,但在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的可刮除前端或者其前端安装的刮除部件对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的刮扫,仍然会有一部分污泥通过从侧开口到连通口的弯曲路径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中。为了排出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内的污泥,可以在第二干燥室6b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排料装置25,例如螺旋输送器。第二干燥室6b的一端壁上形成用于设置螺旋输送器的转动轴的孔202。第二干燥室6b横向上大致呈漏斗形,其两侧壁朝向底部从分隔壁向下逐渐变窄,且在收窄的部位也即底部形成弧形或半圆形的形状,这样,在第二干燥室6b的底部形成一条弧形截面的纵向通道。通过侧开口402从第一干燥室6a泄漏的污泥可以沿倾斜的侧壁下滑而汇集到弧形截面的纵向通道中,从而可以由排料装置25通过清理口15a排出壳体之外,这样可以使进入第二干煤室6a内的干燥气体顺畅地通过连通口5或连通口到侧开口的弯曲路径进入第一干燥室6a。另外,还可以在清理口15a处设置活动挡板以防止干燥气体泄漏到壳体之外。
图6示出了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另一实施例,其中,为了便于理解,在壳体的改进的方案中配置有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装置以及收集第二干燥室内的污泥并将其输送到第一干燥室内的排放装置和返料装置。由于与前述的壳体类似,且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因此,这些相同或类似部件的结构与作用申请人不再赘述,仅描述与之不同的部分。如图所示,设置在第一干燥室壳体6a内的两个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装置7a、7b沿壳体1或第一干燥室6a的纵向方向G彼此平行布置。两个翻动装置7a、7b具有类似的构造,故在此仅描述示出的其中一个翻动装置7b。翻动装置7b具有转动轴701b和固定在转动轴701b上的多个用于翻动污泥的翻动组件702b。每个翻动组件702b可以包括用来剪切、破碎和翻动污泥的至少一个叶片或棘齿703b,且每个叶片或棘齿703b从转动轴701b径向地向外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在壳体1内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翻动装置,且在每个翻动装置的转动轴701b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翻动组件702b,而每个翻动组件702b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叶片或棘齿703b。翻动装置7b的转动轴701b的两端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第一干燥室6a的相对端壁上的孔201b中。一旦将翻动装置设置在第一干燥室内且多个翻动组件与设置在相应的孔201b中的转动轴一同转动,每个翻动组件702b上的叶片或棘齿703b的前端可以刮除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如图4所示。
在图6中第一干燥室6a内的两个翻动装置7a、7b布置成第一转动轴701a上的第一翻动组件702a与一排间隔开布置的桥形件401相对应,而第二转动轴701b上的第二翻动组件702b与另一排在间隔开布置的桥形件401相对应,而且两排中的桥形件401彼此错开布置,如与图3E中桥形件的布置类似。由于桥形件设置在连通口的上方,因而这也是连通口5的布置形式。为了刮除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两个翻动装置7a、7b也在第一干燥室6a的纵向方向上彼此相互交错布置,其中,第一转动轴701a上的第一翻动组件702a的叶片或棘齿703a的可刮除前端接近第二转动轴701b且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翻动组件702b之间,且反之也如此。这样既缩短第一转动轴701a和第二转动轴701b之间的轴间距,也避免第一翻动组件702a和第二翻动组件702b之间出现干涉。尽管在图6没有显示壳体和翻动装置的另一部分,但可以参考图2中的虚线所示。
如图所示,分隔板4的两个下凹的弧形区域有利于在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的可刮除前端刮除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时被刮除以及翻动的污泥沿着下凹的弧形轮廓回落到第一干燥室6a内的较低的位置。如前所述,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端壁上的孔201a、201b的位置确定成使得安装后的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轴线即孔的中心线到翻动组件的顶端的距离略小于圆弧形状的半径,从而使得翻动组件的旋转轨迹与圆弧形状相匹配。因此,当分隔壁采用下凹的弧形形状时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端壁上的孔201a、201b的位置与翻动装置的位置相关联,且连通口或桥形件的位置与翻动装置的翻动组件在转动轴上的位置相关联。如图所示,翻动组件702a、702b面对分隔壁4上的桥形件401的侧边的区域,换句话说,每个翻动组件与桥形件错开位置,以便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的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桥形件401的侧开口402附近的污泥。然而,对于连通口而言,翻动组件702a、702b面对分隔壁4上的连通口5,以便翻动组件的叶片或棘齿703a、703b的前端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连通口5内或附近的污泥。另外,桥形件401可以在连通口的宽度方向上全部或部分覆盖连通口5。
参见图6,在分隔壁4上还形成有用于设置返料装置26的返料孔5a,以便将第二干燥室6b的污泥输送到第一干燥室6a内。如上所述,为了排出从第一干燥室6a通过从侧开口到连通口的弯曲路径泄漏到第二干燥室6b中的污泥,在第二干燥室6b内设置排料装置25,例如螺旋输送器,其中,螺旋输送器的转动轴可以设置在下壳体4a的端壁上的孔202中,以便将泄漏到第二干燥室内的污泥通过其底部的纵向通道向其另一端壁的清理口15a输送。返料装置26,例如螺旋输送器竖直地位于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之间并穿过在分隔壁4上的返料孔5a。螺旋输送器的下端位于第二干燥室6b内,而其上端位于第一干燥室6a内,且设置在靠近清理口15a的位置,以便将第二干燥室6b内的干燥完的污泥传送到第一干燥室6a内并掺混到待干燥的污泥中。另外,还可以在不进行返料时打开清理口15a处的活动挡板将污泥排出第二干燥室6b。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又一实施例,且图8示出了在图7的壳体内配置有翻动装置、排放装置和返料装置。为了节省篇幅,在这个改进的壳体方案中与前述的壳体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相同或类似部件的结构与作用申请人不再赘述,仅描述与之不同的部分。在壳体1与出料口9相对的一端设有返料壳体27。返料壳体27与壳体1的纵向方向G垂直设置,且其上部邻接第一干燥室6a的进料口8的一端,而其下部邻接第二干燥室6b的清理口15a的一端。在返料室内可以设置返料装置26。返料壳体27的内部空间构成返料室,其中,返料室的下部形成有通向第二干燥室6b的清理口15a的进料通道27a,而其上部形成有返料通道27b和排料通道27c,其中,返料通道27b通向形成在上壳体2即第一干燥室6a的端壁上的返料口28,而排料通道27c与污泥收集设备连通。返料装置26接收从第二干燥室6b的清理口15a出来且经过进料通道27a的污泥后,将其从返料室的下部输送到返料室的上部,进而通过返料通道27b和返料口28输送到第一干燥室6a内,以掺混到待干燥的污泥中,或者通过排料通道27c将其输送到污泥收集设备。另外,可以在用于第一干燥室6a的返料口28和用于排出干污泥的排料通道27c中分别设置闸板,以便根据需要开启相关的闸板,以控制排料装置26所传送的污泥的流向。图8中示出的返料壳体27可以通过连接装置如栓接、铆接或焊接固定到壳体1的一端。在另一实施例中,返料壳体27可以与壳体1一体形成,其中,邻接返料壳体27的第一干燥室6a和第二干燥室6b的端壁可以构成返料壳体27的一部分如侧壁,且可以将第一干燥室6a的返料口28作为返料壳体27的用于进入第一干燥室的污泥的送料口,而第二干燥室6b的清理口15a作为返料壳体27的用于接纳第二干燥室的污泥的接收口。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的又一实施例,而图10示出了图9的壳体的两个第一干燥室的内部构造。同样,图中与前述的壳体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这些相同或类似部件的结构与作用不再赘述,仅描述与之不同的部分。
参见附图,壳体1包括两个分隔壁41、42,分别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出第一干燥室6a1、附加的第一干燥室6a2和第二干燥室6b。换句话说,在图9和10的壳体中增加了另外一个第一干燥室,其中,第一干燥室6a1、附加的第一干燥室6a2和第二干燥室6b依次竖直设置。如图所示,在壳体1的顶部设有上盖3,其中,进料口8和排气口10位于上盖3上且通向第一干燥室6a1。出料口9位于壳体1的端壁靠近第二分隔壁42的位置且通向附加的第一干燥室6a2。第一分隔壁41是平板,而第二分隔壁42是向下弯曲的板。在第一分隔壁41和第二分隔壁42上分别形成有连通口5a、5b,而在第二分隔壁42的一部分连通口5b的上方设置桥形件401,以使干燥气体能够从第二干燥室6b进入到附加的第一干燥室6a2,且之后再进入到第一干燥室6a1中。进气口(未示出)和清理口15a分别形成在第二干燥室6b的侧壁和端壁上。第一干燥室6a1和附加的第一干燥室6a2的两端壁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两个翻动装置平行设置的转动轴的孔201a、201b和202a、202b。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1可以有另外的结构,例如,可以在靠近第一分隔壁41的位置设置用于第一干燥室6a1的另一出料口9;可以在第一分隔壁41的连通口5a的上方设置桥形件401;第一分隔壁41可以是向下弯曲的板,而第二分隔壁42可以是平板;以及可以在附加的第一干燥室6a2的侧壁或端壁上形成进气口、清理口15a以及排料装置的安装孔203等等。另外,进料口8和排气口10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干燥室6a的上部的任一位置,且出料口9位于第一干燥室6a1的下部在分隔壁41附近的任一位置。同样,进气口也可以位于第二干燥室6b侧壁或端壁的任一位置,而清理口15a也可以设于第二干燥室6b的底部或侧壁上。换句话说,前述的实施例中的各种构造都可以应用到这一改进的方案中。
此外,为了有助于提高污泥的干燥效果,有利的是,将盖3上的进料口8设置成靠近壳体的一端,而使出料口9位于壳体的另一端,并且将排气口10设置在与进料口8相同的一端。这种布置使得当翻动装置7a、7b翻动污泥并推动污泥在壳体的纵向方向G上移动时,随着经过连通口5和侧开口402从第二干燥室6b进入第一干燥室6a的干燥气体对污泥的持续干燥作用以及翻动装置7a、7b的翻动作用,污泥的含水率会逐渐降低,而翻动装置7a、7b在翻动污泥的同时也将污泥逐步推向出料口9。因此,越靠近出料口9的污泥就越干燥,而干燥气体在其附近从侧开口402进入第一干燥室6a时就变得更加顺畅。因此,出料口9附近的干燥气体在穿过污泥之后还可以沿壳体的纵向方向G由出料口向进料口对污泥的上表面产生干燥作用,由此,延长了干燥气体与污泥的接触时间。
在本申请中尽管列举了多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提及到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本发明的上述设计思想对本发明的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中的各个部件或装置进行变化和改型,而这些变化或改型都在本发明的构思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用以将所述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和第二干燥室的至少一个分隔壁;所述第二干燥室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下面;
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上部分的用于待干燥的污泥的进料口和用于排放干燥污泥后的干燥气体的排气口;
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的用于从第一干燥室排出干化后的污泥的出料口;
形成在第二干燥室的周向壁上用于待干燥污泥的干燥气体的进气口;
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的端壁上用于可转动地设置污泥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至少一个孔,以便所述翻动装置的多个翻动组件可以围绕所述转动轴转动,以翻动、剪切和破碎污泥;以及
形成在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上的多个连通口,其中,所述多个连通口在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上以一定的间隔沿壳体的纵向方向布置成至少一列,且所述至少一列中的多个连通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孔之间的距离使设置在其中的所述翻动装置的所述转动轴上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顶端可以刮除或部分刮除所述多个连通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用以使干燥气体从所述第二干燥室流入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在横向上具有平的上表面或下凹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的上表面具有下凹的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列多个连通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相对的端壁上的所述至少一个孔的中心线相对应,以便所述翻动装置的所述转动轴上的所述多个翻动组件的顶端刮除所述多个连通口内的污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上的所述至少一列多个连通口布置成每个连通口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壳体的纵向方向交叉或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孔布置成在其中设置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转动轴的情况下,使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多个翻动组件与所述一列中的所述多个连通口相互对应,以便每个翻动组件的前端可以刮除相应连通口内或附近的污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的所述至少一列多个连通口的每一个连通口的上方设置桥形件,其中,所述桥形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侧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的所述多个连通口的每一个连通口的上方设置桥形件,其中,所述桥形件在所述连通口的长度方向上跨过所述连通口,且其两端固定在所述连通口的端边缘或端边缘附近的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上,并且所述桥形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侧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孔布置成在其中设置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所述转动轴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多个翻动组件与所述多个连通口上的所述桥形件相互对应,以便每个翻动组件的前端的侧边缘可以刮除相应侧开口附近的污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形件是板件,其中,所述板件包括平板、拱形板、人字板或其它弯曲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在第一干燥室内具有两个向下弯曲的横向表面的下凹区域,其中,所述至少一列多个连通口包括沿壳体纵向方向布置成两列多个连通口,且所述两列多个连通口分别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的下凹区域内,以及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两端部上分别设置两个污泥翻动装置的转动轴的两个并列的孔,以便在设置两个污泥翻动装置的情况下,每一个污泥翻动装置的多个翻动组件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连通口的每个连通口的上方的桥形件相对应,以便刮除所述桥形件与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之间形成的至少一个侧开口附近的污泥。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侧壁从所述分隔壁倾斜地朝其底部收窄,并在所述底部形成截面呈弧形的纵向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所述底部的所述弧形的纵向通道内设置排料装置,以便将污泥从设置在所述纵向通道的一端的清理口排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上的返料孔,且返料装置可以通过所述返料孔将由所述排料装置收集的污泥从所述第二干燥室输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且其中,所述返料装置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干燥室内,而其另一端位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的返料壳体,其中,所述返料壳体中设置返料装置,以便将从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所述清理口排出的污泥通过所述返料壳体的返料室传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或污泥收集设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壳体具有从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所述清理口接纳污泥的进料通道以及将污泥输送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返料口的返料通道和用于排出污泥的排料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壳体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端部,其中,所述进料通道位于所述返料壳体的下部且与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所述清理口连通,所述返料通道位于所述返料壳体的上部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所述返料口连通,而所述排料通道设置在与所述返料通道相对的侧壁上并与污泥收集设备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壳体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形,其中,所述壳体的其中一个端壁用作所述返料壳体的侧壁,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室的返料口和所述第二干燥室的所述清理口分别用作所述返料壳体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CN201510025440.7A 2015-01-07 2015-01-07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Active CN1058196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5440.7A CN105819656B (zh) 2015-01-07 2015-01-07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25440.7A CN105819656B (zh) 2015-01-07 2015-01-07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9656A CN105819656A (zh) 2016-08-03
CN105819656B true CN105819656B (zh) 2023-11-07

Family

ID=5651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5440.7A Active CN105819656B (zh) 2015-01-07 2015-01-07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196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6703B (zh) * 2018-02-11 2023-10-27 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多元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3189U (ja) * 1983-08-11 1985-03-06 デン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通気式攪拌乾燥装置
JP2000246294A (ja) * 1999-03-04 2000-09-12 Toshiba Corp 汚泥乾燥機
CN1319450A (zh) * 2000-09-20 2001-10-31 孙复华 环栅塔
EP1621523A1 (fr) * 2004-07-30 2006-02-01 Societe D'amenagement Urbain Et Rural Procédé de séchage combiné de déchets, notamment de boues de stations d'épuration
WO2007040318A1 (en) * 2005-10-04 2007-04-12 Jeongwoo Ms Co.,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sludge
JP2007255807A (ja) * 2006-03-24 2007-10-04 Ube Machinery Corporation Ltd 攪拌乾燥装置
JP2009276009A (ja) * 2008-05-16 2009-11-26 Shin Nichinan:Kk 熱風乾燥機
CN101781077A (zh) * 2010-02-11 2010-07-21 东华大学 一种利用太阳能真空干燥污泥的系统
CN201637253U (zh) * 2010-03-23 2010-11-17 杭州钱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沸腾干燥机布风板
CN202072597U (zh) * 2011-05-26 2011-12-14 福建庄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泥烘干装置
WO2012002744A2 (ko) * 2010-06-30 2012-01-05 비노텍 주식회사 오니 건조 장치
CN202785936U (zh) * 2012-10-17 2013-03-13 冯本剑 一种污泥干燥装置以及污泥处理系统
CN203238145U (zh) * 2013-05-15 2013-10-16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污泥干燥机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3189U (ja) * 1983-08-11 1985-03-06 デンカ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通気式攪拌乾燥装置
JP2000246294A (ja) * 1999-03-04 2000-09-12 Toshiba Corp 汚泥乾燥機
CN1319450A (zh) * 2000-09-20 2001-10-31 孙复华 环栅塔
EP1621523A1 (fr) * 2004-07-30 2006-02-01 Societe D'amenagement Urbain Et Rural Procédé de séchage combiné de déchets, notamment de boues de stations d'épuration
WO2007040318A1 (en) * 2005-10-04 2007-04-12 Jeongwoo Ms Co.,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sludge
JP2007255807A (ja) * 2006-03-24 2007-10-04 Ube Machinery Corporation Ltd 攪拌乾燥装置
JP2009276009A (ja) * 2008-05-16 2009-11-26 Shin Nichinan:Kk 熱風乾燥機
CN101781077A (zh) * 2010-02-11 2010-07-21 东华大学 一种利用太阳能真空干燥污泥的系统
CN201637253U (zh) * 2010-03-23 2010-11-17 杭州钱江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沸腾干燥机布风板
WO2012002744A2 (ko) * 2010-06-30 2012-01-05 비노텍 주식회사 오니 건조 장치
CN202072597U (zh) * 2011-05-26 2011-12-14 福建庄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泥烘干装置
CN202785936U (zh) * 2012-10-17 2013-03-13 冯本剑 一种污泥干燥装置以及污泥处理系统
CN203238145U (zh) * 2013-05-15 2013-10-16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污泥干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9656A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9654B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105819659B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205011597U (zh)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翻动装置和污泥干化装置
CN204803203U (zh)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CN204529634U (zh) 用于底部通气的污泥干化装置的桥形件及其装置
CN103256799B (zh) 间接加热式干燥装置
CN105819646B (zh) 一种用于从干燥污泥后的尾气中回收热量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19665B (zh) 污泥干化系统和方法
CN204529632U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
WO2016110222A1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105819656B (zh) 用于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的壳体
CN105819657B (zh) 直接进风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CN204779274U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
CN105819658B (zh) 用于污泥干化装置的翻动装置以及干化装置
CN105819648B (zh) 底部干燥式污泥干化装置和方法
KR101972886B1 (ko) 바닥 환기형 슬러지 건조 장치를 위한 다리 형상 엘리먼트 및 슬러지 건조 장치
CN105819653A (zh) 污泥干化的控制系统
CN112479540A (zh) 污泥干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H11187759A (ja) 原料貯留装置用定量排出装置および定量排出装置付き原料貯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098 room 2205, starlight Ying, 119 Shui Yi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00 90, shop third, 168 new road, Yuexiu District temple,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ENVIRONMENTAL CREATIVE SOLUTION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0

Address after: Room 48, 13 / F, No. 733 (1), Dongfeng East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Zheng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98 room 2205, starlight Ying, 119 Shui Yi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WISON CREATIV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