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4465A - 偏振板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4465A
CN105814465A CN201480067599.9A CN201480067599A CN105814465A CN 105814465 A CN105814465 A CN 105814465A CN 201480067599 A CN201480067599 A CN 201480067599A CN 105814465 A CN105814465 A CN 105814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rotecting film
polariser
polarization plates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75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4465B (zh
Inventor
九内雄朗
九内雄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3624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885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14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4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4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4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59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of adhesive lay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 Y10T428/2495Thickness [relative or absolute]
    • Y10T428/24967Absolute thicknesses specified
    • Y10T428/24975No layer or component greater than 5 mils thic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振板,其依次具备:厚度d1为10μm以下的偏振器、厚度d2为2.0μm以下的第一胶粘剂层和厚度d3为80μm以下的第一保护膜,厚度d1、d2和d3满足下式:100×d2/(d1+d3)≤2.0。偏振板可以在偏振器的另一面还具备第二胶粘剂层和第二保护膜。

Description

偏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振板。
背景技术
偏振板广泛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特别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平板PC等各种移动设备。一般而言,偏振板具有使用胶粘剂将保护膜贴合于偏振器的单面或两面的构成。
在日本特开2013-228726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051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4469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0999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39585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091603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091602号公报(专利文献7)和日本特开2008-170717号公报(专利文献8)中,记载了使用水性胶粘剂、光固化性胶粘剂将保护膜贴合于偏振器的偏振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87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105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44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0999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13958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0-091603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0-09160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1707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偏振板朝着移动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要求构成偏振板的偏振器、保护膜的薄膜化。例如偏振器的厚度需要设定为10μm以下,还要求保护膜更薄。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发现,构成偏振板的偏振器或保护膜变薄时,隔着胶粘剂层贴合在偏振器上的保护膜的表面会在微小区域变形,在该表面产生波浪状的凹凸。该表面凹凸虽然不会对偏振板的光学特性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但是将这样的偏振板贴合在显示用单元上时,其保护膜在配置于外侧(例如最外表面)的情况下,在贴合后表面凹凸仍会残留,来自保护膜表面的反射像会变形而无法得到光泽感,因此会产生表面均匀性(不会处于以下状态:根据区域的不同而导致表面凹凸的起伏程度或周期的不同,从而局部地表面凹凸明显)或高级感不足等外观上的不良状况。这样的因表面凹凸的产生造成的外观上的不良状况,在偏振器的厚度为10μm以下时特别显著。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振器,在贴合于显示用单元时具有良好的外观的薄型偏振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偏振板。
[1]一种偏振板,其依次具备:厚度d1为10μm以下的偏振器、厚度d2为2.0μm以下的第一胶粘剂层和厚度d3为80μm以下的第一保护膜,
厚度d1、d2和d3满足下式:
100×d2/(d1+d3)≤2.0。
[2]根据[1]所述的偏振板,其依次具备:第二保护膜、第二胶粘剂层、所述偏振器、所述第一胶粘剂层和所述第一保护膜。
[3]根据[1]所述的偏振板,其还具备:层叠在所述偏振器的外表面的粘合剂层。
[4]根据[2]所述的偏振板,其还具备:层叠在所述第二保护膜的外表面的粘合剂层。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胶粘剂层为光固化性胶粘剂的固化物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抑制了第一保护膜表面的上述凹凸的产生以及与其伴随的反射像的变形的偏振板。就该偏振板而言,当以第一保护膜成为外侧的方式配置于显示用单元上时,因为抑制来自于第一保护膜表面的反射像的变形,所以外观优良。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表示将图1所示的偏振板配置在显示用单元上时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另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为表示由树脂层形成工序得到的层叠膜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表示由拉伸工序得到的拉伸膜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表示由染色工序得到的偏振性层叠膜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表示由第一贴合工序得到的贴合膜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偏振板>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表示的偏振板1所示,本发明的偏振板可以为具备:偏振器5、和隔着第一胶粘剂层15层叠在偏振器5的一个面上的第一保护膜10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图2为表示将图1所示的偏振板配置在显示用单元上时的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保护膜10为将偏振板1配置在显示用单元50上时配置在外侧的保护膜,将偏振板1配置在显示用单元50上时,典型地是形成最外表面的保护膜。偏振板1可以使用设置在偏振器5的外表面的粘合剂层60配置、贴合于显示用单元50上。
另外,如图3表示的偏振板2所示,本发明的偏振板可以具备:偏振器5、隔着第一胶粘剂层15层叠在偏振器5的一个面上的第一保护膜10以及隔着第二胶粘剂层25层叠在偏振器5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二保护膜20。
虽然未图示,但是在图3所示的偏振板2中,第一保护膜10为将偏振板2配置在显示用单元50上时配置在比第二保护膜20更外侧的保护膜,将偏振板2配置在显示用单元50上时,典型地是形成最外表面的保护膜。第二保护膜20为配置在比第一保护膜10更接近显示用单元50侧的保护膜。偏振板2可以使用配置在显示用单元50侧的第二保护膜20的外表面上设置的粘合剂层60配置、贴合于显示用单元50上。
(1)偏振器、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一保护膜的厚度
在本发明中,偏振器5的厚度d1、第一胶粘剂层15的厚度d2和第一保护膜10的厚度d3满足下式的关系:
100×d2/(d1+d3)≤2.0[1]
通过使第一胶粘剂层15的厚度d2相对于偏振器5和第一保护膜10的合计厚度相对较小,可以减小形成第一胶粘剂层15的胶粘剂固化时或干燥时的收缩力,因此即使减小偏振器5和第一保护膜10的厚度,也可以抑制偏振器5和第一保护膜10承受不住胶粘剂的上述收缩力而在第一保护膜10的表面上产生凹凸。偏振器5的厚度为10μm以下时,特别是由表面凹凸的产生造成的外观变差显著,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也可以提供能够抑制第一保护膜10的表面凹凸的产生以及与其伴随的反射像的变形,可以得到鲜明的反射像,并且第一保护膜10表面的光泽感优良、具备表面均匀性和高级感的偏振板。
为了充分抑制胶粘剂的上述收缩力而有效地抑制表面凹凸的产生,上述式[1]的左边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下。
偏振器5的厚度d1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偏振器5的厚度d1为10μm以下时,一方面有利于偏振板的薄膜化,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用这样的薄膜的偏振器5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第一保护膜10表面的凹凸。
第一胶粘剂层15的厚度d2为2.0μm以下。厚度d2超过2.0μm时,不利于偏振板的薄膜化。为了尽可能抑制上述收缩力,从而更有效地抑制第一保护膜10表面的凹凸,厚度d2优选为1.0μm以下,更优选为0.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μm以下。而且,第一胶粘剂层15的厚度d2通常为0.01μm以上,优选为0.05μm以上。厚度d2小于0.01μm时,有可能会无法得到充分的胶粘力。
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的观点出发,将第一保护膜10的厚度d3设定为80μm以下,优选为6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根据本发明,即使第一保护膜10的厚度d3为50μm以下,也可以有效地抑制第一保护膜10表面的凹凸。从确保膜强度的观点出发,厚度d3通常为5μm以上。
如图3表示的偏振板2所示,在偏振板具备层叠在偏振器5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二胶粘剂层25和第二保护膜20时,它们分别可以为与第一胶粘剂层15和第一保护膜10相同程度的厚度,也可以具有比其大的厚度。第二胶粘剂层25的厚度可以从例如约0.01μm~约5μm的范围选择,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0μm以下。另外,第二保护膜20的厚度可以从例如约5μm~约100μm的范围选择,从偏振板的薄膜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80μm以下。
(2)偏振器
偏振器5可以为使二色性色素在经过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中吸附并取向而得到的偏振器。作为构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类树脂进行皂化而得到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例示:乙酸乙烯酯和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将该聚乙烯醇类树脂制成膜,该膜构成偏振器5。将聚乙烯醇类树脂制成膜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制膜,但是从易于得到厚度10μm以下的偏振器5的观点出发,优选将聚乙烯醇类树脂的溶液涂布在基材膜上而制成膜。
偏振器5需要通过拉伸而进行取向,优选为以超过5倍,进一步优选为以超过5倍且17倍以下的拉伸倍数进行拉伸而得到的膜。
聚乙烯醇类树脂的皂化度可以为80.0~100.0摩尔%的范围,优选为90.0~99.5摩尔%的范围,更优选为94.0~99.0摩尔%的范围。皂化度小于80.0摩尔%时,得到的偏振板1的耐水性和耐湿热性降低。使用皂化度超过99.5摩尔%的聚乙烯醇类树脂时,染色速度变慢,生产率降低,并且有时无法得到具有充分的偏振性能的偏振器5。
皂化度是指将作为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原料的聚乙酸乙烯酯类树脂所含的乙酸基(乙酰氧基:-OCOCH3)通过皂化工序转化为羟基的比例以单元比(摩尔%)表示,其由下式定义:
皂化度(mol%)=100×(羟基数)÷(羟基数+乙酸基数)
皂化度可以根据JISK6726(1994)求出。皂化度越高,表示羟基的比例越高,因此表示抑制结晶化的乙酸基的比例低。
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为部分改性的改性聚乙烯醇。可以列举例如:将聚乙烯醇类树脂利用乙烯、丙烯等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丙烯酰胺等改性而得到的树脂。改性的比例优选为少于30摩尔%,更优选为少于10%。进行超过30mol摩尔%的改性时,难以吸附二色性色素,从而无法得到具有充分的偏振性能的偏振器5。
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优选为100~10000,更优选为1500~8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5000。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也可以根据JISK6726(1994)求得。
在本发明中适合使用的聚乙烯醇类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均以商品名表示,包含:株式会社可乐丽制的“PVA124”(皂化度:98.0~99.0摩尔%)、“PVA117”(皂化度:98.0~99.0摩尔%)、“PVA624”(皂化度:95.0~96.0摩尔%)、“PVA617”(皂化度:94.5~95.5摩尔%);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AH-26”(皂化度:97.0~98.8摩尔%)、“AH-22”(皂化度:97.5~98.5%)、“NH-18”(皂化度:98.0~99.0摩尔%)、“N-300”(皂化度:98.0~99.0摩尔%);日本VAM&POVAL株式会社的“JC-33”(皂化度:99.0摩尔%以上)、“JM-33”(皂化度:93.5~95.5摩尔%)、“JM-26”(皂化度:95.5~97.5摩尔%)、“JP-45”(皂化度:86.5~89.5摩尔%)、“JF-17”(皂化度:98.0~99.0摩尔%)、“JF-17L”(皂化度:98.0~99.0摩尔%)、“JF-20”(皂化度:98.0~99.0摩尔%)。
偏振器5所含(吸附取向)的二色性色素可以为碘或二色性有机染料。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具体例包含:红(Red)BR、红(Red)LR、红(Red)R、粉红(Pink)LB、品红(Rubin)BL、枣红(Bordeaux)GS、天空蓝(SkyBlue)LG、柠檬黄(LemonYellow)、蓝(Blue)BR、蓝(Blue)2R、海军蓝(Navy)RY、绿(Green)LG、紫(Violet)LB、紫(Violet)B、黑(Black)H、黑(Black)B、黑(Black)GSP、黄(Yellow)3G、黄(Yellow)R、橙(Orange)LR、橙(Orange)3R、猩红(Scarlet)GL、猩红(Scarlet)KGL、刚果红、亮紫(brilliantViolet)BK、直接蓝(SupraBlue)G、直接蓝(SupraBlue)GL、直接橙(SupraOrange)GL、直接天蓝(DirectSkyBlue)、直接耐晒橙(DirectFastOrange)S、直接耐晒黑(DirectFastBlack)。二色性色素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3)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
第一保护膜和第二保护膜10、20各自可以为包含热塑性树脂,例如,链状聚烯烃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脂等)等聚烯烃类树脂;三乙酸纤维素酯、二乙酸纤维素酯等纤维素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的透明树脂膜。第一保护膜10与第二保护膜20彼此可以为相同种类的保护膜,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保护膜。
环状聚烯烃类树脂是指将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聚合的树脂的总称,可以列举例如:日本特开平1-2405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48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221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树脂。如果列举环状聚烯烃类树脂的具体例,则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等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的是无规共聚物),以及将它们利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性而得到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等。其中,优选使用:使用作为环状烯烃的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类单体等降冰片烯类单体而得到的降冰片烯类树脂。
环状聚烯烃类树脂市售有各种制品。环状聚烯烃类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均以商品名表示,包含,“Topas”(TopasAdvancedPolymersGmbH公司制,从Polyplastic株式会社获得),“ARTON”(JSR株式会社制),“ZEONOR”(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EONEX”(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APEL”(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
此外,均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使用“Escena”(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CA40”(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ZEONOR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等制成膜的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膜的市售品作为保护膜。
纤维素酯类树脂为纤维素与脂肪酸的酯。纤维素酯类树脂的具体例包含:三乙酸纤维素酯、二乙酸纤维素酯、三丙酸纤维素酯、二丙酸纤维素酯。此外,也可以使用它们的共聚物或部分羟基被其它取代基修饰的聚合物。在这些之中,特别优选三乙酸纤维素酯(三乙酰纤维素:TAC)。三乙酸纤维素酯市售有多种制品、从获得的容易性、成本的方面而言是有利的。三乙酸纤维素酯的市售品的例子,均以商品名表示,包含:“FujitacTD80”(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FujitacTD80UF”(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FujitacTD80UZ”(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FujitacTD40UZ”(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KC8UX2M”(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制)、“KC4UY”(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制)。
第一保护膜10和/或第二保护膜20也可以为相位差膜、增亮膜等兼具光学功能的保护膜。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上述材料的透明树脂膜拉伸(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等)或者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从而制成赋予了任意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
在第一保护膜10和/或第二保护膜20的与偏振器5相反侧的表面也可以形成硬涂层、防眩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层、防污层等表面处理层(涂层)。在保护膜表面形成表面处理层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
(4)形成胶粘剂层的胶粘剂
作为形成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15、25的胶粘剂,可以使用光固化性胶粘剂或水性胶粘剂。如上所述,作为第一保护膜10表面上产生凹凸的主要原因,可以列举:在胶粘剂固化时或干燥时的收缩力,在使用通过光照射在短时间内使胶粘剂层固化而进行胶粘剂层的光固化性胶粘剂时的收缩力(每单位时间)一般大于通过利用加热进行溶剂(水)的干燥以及之后根据需要进行的固化而花费比较多时间进行胶粘的水性胶粘剂大,因此,本发明特别适合用于第一胶粘剂层15由光固化性胶粘剂形成的情况,得到的凹凸抑制效果高。
形成第一胶粘剂层15的胶粘剂与形成第二胶粘剂层25的胶粘剂,可以为相同种类,也可为不同种类,从上述的理由出发,形成第一胶粘剂层15的胶粘剂优选为光固化性胶粘剂,形成第二胶粘剂层25的胶粘剂也优选为光固化性胶粘剂。对于光固化性胶粘剂而言,还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制备成无溶剂型的胶粘剂,因此可以无需干燥工序;2)可以用于透湿度低的保护膜的贴合等,与水性胶粘剂比较,能够贴合的保护膜的种类多。
由光固化性胶粘剂形成的第一胶粘剂层和第二胶粘剂层15、25为光固化性胶粘剂的固化物层。
光固化性胶粘剂是指通过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的胶粘剂,可以列举例如:包括可聚合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胶粘剂、包括光反应性树脂的胶粘剂、包括粘结剂树脂和光反应性交联剂的胶粘剂等。作为可聚合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光固化性环氧类化合物;光固化性丙烯酸类化合物等光固化性乙烯基化合物;光固化性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例如: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例如使用光固化性环氧类化合物时)、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例如使用光固化性丙烯酸类化合物时)。
作为水性胶粘剂,可以列举例如:包含聚乙烯醇类树脂水溶液的胶粘剂、水性双组分氨基甲酸酯类乳液胶粘剂等。其中,优选使用包含聚乙烯醇类树脂水溶液的水性胶粘剂。
作为聚乙烯醇类树脂,除了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乙烯醇均聚物以外,也可以使用将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类共聚物,或将这些的羟基部分改性后的改性聚乙烯醇类聚合物等。水性胶粘剂可以包含多元醛、水溶性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类化合物、氧化锆化合物、锌化合物等添加剂。
(5)粘合剂层
如图2所示,在偏振器5的外表面(与第一胶粘剂层相反侧的面),可以层叠用于将偏振板1贴合于其它构件(例如显示装置的显示用单元50)的粘合剂层60。另外,在图3所示的两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2中,在第二保护膜20的外表面,也可以层叠用于将偏振板2贴合于其它构件的粘合剂层60。
形成粘合剂层60的粘合剂通常包含以(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类树脂、聚硅氧烷类树脂等作为基础聚合物,在其中添加有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等交联剂的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制作成还含有微粒而表现出光散射性的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60的厚度可以为1μm~40μm,在不损害加工性、耐久性的特性的范围内,优选以较薄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优选为3μm~25μm。3μm~25μm的厚度具有良好的加工性,并且在抑制偏振器5的尺寸变化上也合适。粘合剂层60的厚度小于1μm时粘合性降低,超过40μm时容易发生粘合剂突出等不良状况。
形成粘合剂层60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以在第二保护膜20的表面或偏振器5的表面,涂布包含以上述基础聚合物为代表的各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溶液)并进行干燥而形成,也可以在隔片(剥离膜)上同样地形成粘合剂层60后,将该粘合剂层60转印至第二保护膜20或偏振器5。将粘合剂层60形成在第二保护膜20、偏振器5的表面时,可以根据需要对第二保护膜20的表面、偏振器5的表面或粘合剂层60的表面实施表面处理,例如电晕处理等。
(6)光学层
偏振板1、2可以还包含层叠在第一保护膜10或第二保护膜20上或偏振器5上的其它光学层。作为其它光学层,可以列举:透过某种偏振光并反射显示出与其相反性质的偏振光的反射型偏振膜;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带有防眩功能的膜;表面带有防反射功能的膜;表面具有反射功能的反射膜;同时具有反射功能与透射功能的半透半反膜;视角补偿膜等。
作为对应于透过某种偏振光并反射显示出与其相反性质的偏振光的反射型偏振膜的市售品,可以列举例如“DBEF”(3M公司制,在日本可以从住友3M株式会社获得)、“APF”(3M公司制,在日本可以从住友3M株式会社获得)。
作为视角补偿膜,可以列举:在基材表面涂布有液晶性化合物并进行取向、固定的光学补偿膜,包含聚碳酸酯类树脂的相位差膜,包含环状聚烯烃类树脂的相位差膜等。
作为对应于在基材表面涂布有液晶性化合物并进行取向、固定的光学补偿膜的市售品,可以列举:“WV膜”(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NH膜”(JX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制)、“NR膜”(JX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制)等。
作为对应于包含环状聚烯烃类树脂的相位差膜的市售品,可以列举:“ARTON膜”(JSR株式会社制)、“Escena”(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ZEONOR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等。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偏振板例如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方法适当制造。图4所示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为用于制造两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2的方法,其按照依次包括下述工序:
(1)在基材膜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涂布液,然后使其干燥,由此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从而得到层叠膜的树脂层形成工序S10,
(2)拉伸层叠膜而得到拉伸膜的拉伸工序S20,
(3)将拉伸膜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形成偏振器,由此得到偏振性层叠膜的染色工序S30,
(4)在偏振性层叠膜的偏振器上,隔着胶粘剂层贴合第一保护膜或第二保护膜中的任一者,从而得到贴合膜的第一贴合工序S40,
(5)从贴合膜剥离除去基材膜而得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剥离工序S50,
(6)在单面具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偏振器面隔着胶粘剂层贴合第一保护膜、第二保护膜中的另一个保护膜的第二贴合工序S60。
在制造图1所示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时,在第一贴合工序S40中贴合第一保护膜,省略第2贴合工序S60即可。以下,一边参照图5~图8,一边说明各工序。
(1)树脂层形成工序S10
参照图5,本工序是在基材膜30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而得到层叠膜100的工序。该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为经由拉伸工序S20和染色工序S30而形成偏振器5的层。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可以通过将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在基材膜30的单面或两面,并使涂布层干燥而形成。通过这样的涂布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方法,在容易得到薄膜的偏振器5的方面是有利的。
[基材膜]
基材膜30可以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其中优选由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良的热塑性树脂构成。这样的热塑性树脂的具体例包含例如:链状聚烯烃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脂等)等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三乙酸纤维素酯,二乙酸纤维素酯等纤维素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类树脂;聚芳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
基材膜30可以为由包含1种或2种以上热塑性树脂的一层树脂层构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层叠多层包含1种或2种以上热塑性树脂的树脂层而得到的多层结构。在后述的拉伸工序S20中拉伸层叠膜100时,基材膜30优选由能够在适合于拉伸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拉伸温度下拉伸的树脂构成。
作为链状聚烯烃类树脂,除了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以外,还可以列举:包含2种以上链状烯烃的共聚物。包含链状聚烯烃类树脂的基材膜30在易于稳定地以高倍数拉伸的方面是优选的。其中,基材膜30更优选包含:聚丙烯类树脂(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树脂或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聚乙烯类树脂(作为乙烯的均聚物的聚乙烯树脂或以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
作为适合用作构成基材膜30的热塑性树脂的一个例子的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为丙烯与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其它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乙烯、α-烯烃。作为α-烯烃,优选使用碳原子数4以上的α-烯烃,更优选为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碳原子数4~10的α-烯烃的具体例包含例如: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等直链单烯烃类;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等支链单烯烃类;乙烯基环己烷。丙烯与能够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
上述其它单体的含量在共聚物中例如为0.1~20重量%,优选为0.5~10重量%。共聚物中的其它单体的含量可以通过根据“聚合物分析手册(高分子分析ハンドブック)”(1995年,纪伊国屋书店发行)的第616页所记载的方法进行红外线(IR)光谱测定而求得。
在上述之中,作为聚丙烯类树脂,优选使用丙烯的均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或丙烯-乙烯-1-丁烯无规共聚物。
聚丙烯类树脂的立构规整性优选为实质上等规或间规的。包含具有实质上等规或间规的立构规整性的聚丙烯类树脂的基材膜30的操作性比较良好,并且在高温环境下的机械强度优良。
聚酯类树脂为具有酯键的树脂,一般为包含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的树脂。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2价的二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列举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等。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2价的二元醇,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
作为聚酯系类脂的代表例,可以列举:作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虽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结晶性树脂,但是在结晶化处理之前的状态下易于实施拉伸等处理。如果需要,则可以通过在拉伸时或拉伸后的热处理等进行结晶化处理。此外,还适合使用:通过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骨架进一步与其它种类的单体共聚而降低结晶性(或者是成为非晶性)的共聚聚酯。作为这样的树脂的例子,可以列举例如:使环己烷二甲醇、间苯二甲酸共聚而得到的树脂等。这些树脂的拉伸性优良,因此适合使用。
如果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其共聚物以外的聚酯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基酯,聚萘二甲酸环己烷二甲基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
(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为以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为主要构成单体的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的具体例包含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优选使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作为主要成分的聚合物,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要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类树脂。
聚碳酸酯类树脂为包含经由碳酸酯基将单体单元键合而得到的聚合物的工程塑料,为具有高耐冲击性、耐热性、阻燃性、透明性的树脂。构成基材膜30的聚碳酸酯类树脂可以为:为了降低光弹性系数而对聚合物骨架进行修饰等称为改性聚碳酸酯的树脂,或改善了波长依赖性的共聚聚碳酸酯等。
聚碳酸酯类树脂市售有各种制品。作为聚碳酸酯类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均以商品名表示,可以列举:“PANLITE”(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IUPILON”(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制),“SDPOLYCA”(住友陶氏株式会社制),“CALIBRE”(陶氏化学株式会社制)等。
以上之中,从拉伸性、耐热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聚丙烯类树脂。
对于可以用于基材膜30的环状聚烯烃类树脂以及纤维素酯类树脂,引用对于保护膜所记述的事项。此外,与基材膜30相关的上述的链状聚烯烃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也可以用作保护膜的构成材料。
在基材膜30中,除了上述的热塑性树脂以外,可以添加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这样的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防静电剂、颜料、以及着色剂等。基材膜30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重量%,更优选为50~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8重量%,特别优选为70~97重量%。基材膜30中的热塑性树脂的含量少于50重量%时,有可能无法充分地表现热塑性树脂原本具有的高透明性等。
基材膜30的厚度可以适当确定,一般从强度、操作性等作业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1μm~500μm,更优选为1μm~30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200μm,最优选为5μm~150μm。
[含有聚乙烯醇类树脂的涂布液]
涂布液优选为使聚乙烯醇类树脂的粉末溶解于良溶剂(例如水)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类树脂溶液。聚乙烯醇类树脂的详细情况如上所述。
涂布液根据需要可以含有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作为增塑剂,可以使用多元醇或其缩合物等,例如可以例示:甘油、二甘油、三甘油、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等。添加剂的配合量设定为聚乙烯醇类树脂的20重量%以下是适合的。
[涂布液的涂布和涂布层的干燥]
将上述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方法可以从以下方法中适当选择:线棒涂布法;反向涂布、凹版涂布等辊涂法;口模式涂布法;逗号刮刀涂布法;模唇涂布法;旋涂法;丝网涂布法;喷注式涂布法;浸渍法;喷涂法等。
在基材膜30的两面涂布涂布液时,可以使用上述的方法每个单面依次进行,也可以使用浸渍法、喷涂法、其它特殊装置,在基材膜30的两面同时涂布。
涂布层(干燥前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根据涂布液中所含的溶剂的种类设定。干燥温度例如为50℃~200℃,优选为60℃~150℃。溶剂包含水时,干燥温度优选为80℃以上。干燥时间例如为2分钟~20分钟。
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可以仅在基材膜30的一个面形成,也可以在两面形成。在两面形成时,可以抑制在制造偏振性层叠膜300(参照图7)时可能产生的膜的卷曲,并且可以由1片偏振性层叠膜300得到2片偏振板,因此在偏振板的生产效率方面也是有利的。
层叠膜100中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厚度优选为3μm~30μm,更优选为5μm~20μm。只要为具有该范围内的厚度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经过后述的拉伸工序S20和染色工序S30,可以得到二色性色素的染色性良好、偏振性能优良、且厚度10μm以下的偏振器5。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厚度超过30μm时,偏振器5的厚度有时会超过10μm。此外,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厚度小于3μm时,拉伸后变得过薄,会有染色性变差的倾向。
在涂布液的涂布之前,为了提高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粘附性,可以对至少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一侧的基材膜30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flame)处理等。
此外,在涂布液的涂布之前,为了提高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粘附性,可以在基材膜30上隔着底涂层或胶粘剂层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
[底涂层]
底涂层可以通过将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表面之后使其干燥而形成。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包含对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两者发挥某种程度的强粘附力的成分。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通常含有赋予这样的粘附力的树脂成分与溶剂。作为树脂成分,优选使用透明性、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良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等。其中,优选使用赋予良好的粘附力的聚乙烯醇类树脂。
作为聚乙烯醇类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醇树脂及其衍生物。作为聚乙烯醇树脂的衍生物,除了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以外,可以列举:将聚乙烯醇树脂用乙烯、丙烯等烯烃类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树脂;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羧酸类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树脂;用不饱和羧酸的烷基酯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树脂;用丙烯酰胺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树脂等。上述的聚乙烯醇类树脂中,优选使用聚乙烯醇树脂。
作为溶剂,通常使用可以溶解上述树脂成分的一般的有机溶剂或水性溶剂。如果列举溶剂的例子,可以列举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烃类;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甲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等酯类;二氯甲烷、三氯乙烯、氯仿等氯代烃类;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等醇类。不过,使用包含有机溶剂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底涂层时,有可能使基材膜30溶解,因此优选同时考虑基材膜30的溶解性来选择溶剂。如果也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则优选由以水作为溶剂的涂布液来形成底涂层。
为了提高底涂层的强度,可以在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添加交联剂。根据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种类,交联剂从有机交联剂、无机交联剂等公知的交联剂中适当地选择适当的交联剂。如果列举交联剂的例子,例如为环氧类、异氰酸酯类、二醛类、金属类交联剂。
作为环氧类交联剂,可以使用单组分固化型、双组分固化型中的任一者,可以列举: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二-或三-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二缩水甘油基苯胺、二缩水甘油基胺等。
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可以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加成物、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亚甲基双(4-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以及这些的酮肟封端物或酚封端物等。
作为二醛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乙二醛、丙二醛、丁二醛、戊二醛、顺丁烯二醛、邻苯二甲醛等。
作为金属类交联剂,可以列举例如: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作为金属盐、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列举例如:镁、钙、铝、铁、镍、锆、钛、硅、硼、锌、铜、钒、铬、锡等具有二价以上的原子价的金属的盐、氧化物以及氢氧化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指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在金属原子上直接键合有有机基团或是隔着氧原子或氮原子等与有机基团键合的结构的化合物。有机基团是指至少包含碳元素的一价或多价的基团,例如可以为烷基、烷氧基、酰基等。此外,键合不只是指共价键,也可以为如螯合化合物那样的由配位形成的配位键。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适合的例子包含:有机钛化合物、有机锆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可以单独仅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作为有机钛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钛酸四正丁酯、钛酸四异丙酯、钛酸丁酯二聚物、钛酸四(2-乙基己基)酯、钛酸四甲酯等钛原酸酯类;乙酰丙酮钛、四乙酰丙酮钛、聚乙酰丙酮钛、亚辛基羟乙酸钛、乳酸钛、三乙醇胺钛、乙酰乙酸乙酯钛等钛螯合物类;多羟基硬脂酸钛等酰化钛类等。
作为有机锆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正丙酸锆、正丁酸锆、四乙酰丙酮锆、单乙酰丙酮锆、双乙酰丙酮锆、乙酰丙酮-双乙酰乙酸乙酯锆等。
作为有机铝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乙酰丙酮铝、铝有机酸螯合物等。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可以列举例如:先前的有机钛化合物以及有机锆化合物中例示的配体与硅键合的化合物。
除了以上的低分子型交联剂以外,还可以使用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聚酰胺环氧树脂等高分子型交联剂。如果列举聚酰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以列举:由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销售的“SUMIREZRESIN650(30)”或“SUMIREZRESIN675”(均为商品名)等。
当使用聚乙烯醇类树脂作为形成底涂层的树脂成分时,优选使用聚酰胺环氧树脂、羟甲基化三聚氰胺树脂、二醛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等作为交联剂。
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树脂成分与交联剂的比例从相对于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交联剂为约0.1~约100重量份的范围中,根据树脂成分的种类或交联剂的种类等适当确定即可,特别优选从约0.1~约50重量份的范围中选择。另外,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优选设定为其固形物浓度为约1~约25重量%。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为约0.05μm~约1μm,更优选为0.1μm~0.4μm。比0.05μm薄时,提高基材膜30与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粘附力的效果小,比1μm厚时,不利于偏振板的薄膜化。
将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30的方法可以为与聚乙烯醇类树脂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相同。底涂层涂布在要涂布聚乙烯醇类树脂层形成用的涂布液的面(基材膜30的单面或两面)。包含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涂布层的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根据涂布液所含的溶剂的种类确定。干燥温度例如为50℃~200℃,优选为60℃~150℃。溶剂包含水时,干燥温度优选为80℃以上。干燥时间例如为30秒~20分钟。
设置底涂层时,在基材膜30上的涂布顺序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在基材膜30的两面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时,可以在基材膜30的两面形成底涂层后,在两面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也可以在基材膜30的一面依次形成底涂层、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后,在基材膜30的另一面依次形成底涂层、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
(2)拉伸工序S20
参照图6,本工序为将包含基材膜30和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层叠膜100拉伸,从而得到包含经拉伸的基材膜30’和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拉伸膜200的工序。拉伸处理通常为单轴拉伸。
层叠膜100的拉伸倍数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偏振特性适当选择,优选相对于层叠膜100的原长度为超过5倍且17倍以下,更优选为超过5倍且8倍以下。拉伸倍数为5倍以下时,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未充分地取向,因此无法充分地提高偏振器5的偏振度。另一方面,拉伸倍数超过17倍时,在拉伸时容易产生膜的破裂,并且拉伸膜200的厚度变得过薄,在后续工序中有可能加工性和操作性降低。
拉伸处理不限于一段拉伸,也可以多段进行。此时,多段的拉伸处理均可以在染色工序S30之前连续地进行,也可以使第二段以后的拉伸处理与染色工序S30中的染色处理和/或交联处理同时进行。由此进行多段拉伸处理时,优选以拉伸处理的全部阶段总和达到超过5倍的拉伸倍数的方式进行拉伸处理。
拉伸处理除了可以为沿膜长度方向(膜运送方向)拉伸的纵向拉伸以外,也可以为沿膜宽度方向拉伸的横向拉伸或斜向拉伸等。作为纵向拉伸方式,可以列举:使用辊进行拉伸的辊间拉伸、压缩拉伸、使用夹头(夹子)的拉伸等,作为横向拉伸方式,可以列举:拉幅法等。拉伸处理可以采用湿式拉伸方法、干式拉伸方法中的任一种,但是使用干式拉伸方法在可以从广范围中选择拉伸温度方面是优选的。
拉伸温度设定为在显示出能够拉伸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和基材膜30整体的程度的流动性的温度以上,优选为基材膜30的相变温度(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的-30℃至+30℃的范围,更优选为-30℃至+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5℃至+0℃的范围。基材膜30包含多个树脂层时,上述相变温度是指该多个树脂层显示的相变温度中最高的相变温度。
拉伸温度比相变温度-30℃低时,难以实现超过5倍的高倍数拉伸,或者有基材膜30的流动性过低而难以拉伸处理的倾向。拉伸温度超过相变温度+30℃时,有基材膜30的流动性过大而难以拉伸的倾向。从容易实现超过5倍的高拉伸倍数的方面考虑,拉伸温度在上述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120℃以上。这是因为,拉伸温度为120℃以上时,即使为超过5倍的高拉伸倍数,在拉伸处理上也不伴有困难。
作为拉伸处理中的层叠膜100的加热方法,有:区域加热法(例如,在吹入热风并调节至规定温度的加热炉这样的拉伸区域内加热的方法);在使用辊拉伸时对辊本身进行加热的方法;加热器加热法(将红外线加热器,卤素加热器,板式加热器等设置在层叠膜100的上下,利用辐射热进行加热的方法)等。在辊间拉伸方式中,从拉伸温度的均匀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区域加热法。此时2个夹辊对可以设置在调温后的拉伸区域内,也可设置在拉伸区域外,但是为了防止层叠膜100与夹辊的粘合,优选设置在拉伸区域外。
需要说明的是,拉伸温度在区域加热法的情况下是指区域内(例如加热炉内)的环境温度,在加热器加热法的情况下是指在炉内进行加热时炉内的环境温度。此外,在对辊本身进行加热的方法的情况下,是指辊的表面温度。
在拉伸工序S20之前,可以设置对层叠膜100进行预热的预热处理工序。作为预热方法,可以使用与拉伸处理中的加热方法相同的方法。拉伸处理方式为辊间拉伸的情况下,预热可以在通过上游侧的夹辊之前、通过中、通过后的任一时刻进行。拉伸处理方式为热辊拉伸的情况下,预热优选在通过热辊前的时刻进行。拉伸处理方式为使用夹头拉伸的情况下,预热优选在扩大夹头间距离前的时刻进行。预热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的-50℃至±0℃的范围,更优选为拉伸温度的-40℃至-10℃的范围。
此外,在拉伸工序S20的拉伸处理之后可以设置热定形处理工序。热定形处理是一边在将拉伸膜200的端部利用夹子夹持的状态下保持拉紧状态一边在结晶化温度以上进行热处理的处理。通过该热定形处理,促进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的结晶化。热定形处理的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的-0℃~-80℃的范围,更优选为拉伸温度的-0℃~-50℃的范围。
(3)染色工序S30
参照图7,本工序是将拉伸膜200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6’用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并使其吸附取向从而制成偏振器5的工序。经过本工序,可以得到在基材膜30’的单面或两面层叠有偏振器5的偏振性层叠膜300。
染色工序可以通过将拉伸膜200整体浸渍在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溶液(染色溶液)中来进行。作为染色溶液,可以使用将上述二色性色素溶解于溶剂而得到的溶液。作为染色溶液的溶剂,一般使用水,也可以进一步添加与水具有相溶性的有机溶剂。染色溶液中的二色性色素的浓度优选为0.01~10重量%,更优选为0.02~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25~5重量%。
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时,从可以进一步提高染色效率的方面考虑,优选在含有碘的染色溶液中进一步添加碘化物。作为碘化物,可以列举例如: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染色溶液中的碘化物的浓度优选为0.01~20重量%。碘化物之中,优选添加碘化钾。添加碘化钾时,碘与碘化钾的比例以重量比计优选为1:5~1:100的范围,更优选为1:6~1:8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7~1:70的范围。
拉伸膜200在染色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为15秒~15分钟的范围,优选为30秒~3分钟。此外,染色溶液的温度优选为10℃~60℃的范围,更优选为20℃~40℃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染色工序S30可以在拉伸工序S20前进行,也可以与这些工序同时进行,但是为了使吸附在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中的二色性色素能够良好地取向,优选在对层叠膜100实施至少某种程度的拉伸处理后实施染色工序S30。即,除了可以将利用拉伸工序S20实施拉伸处理直至达到目标倍数而得到拉伸膜200供给至染色工序S30以外,也可以利用拉伸工序S20以低于目标的倍数进行拉伸处理,然后在染色工序S30中实施拉伸处理,直到总拉伸倍数达到目标倍数。作为后者的实施方式,可以列举:1)在拉伸工序S20中,以低于目标的倍数进行拉伸处理后,在染色工序S30的染色处理中,进行使总拉伸倍数达到目标倍数的拉伸处理的方式;或如后所述,当在染色处理后进行交联处理时,2)在上述拉伸工序S20中,在以低于目标的倍数进行拉伸处理后,在染色工序S30的染色处理中,进行拉伸处理直到总拉伸倍数少于目标倍数的程度,然后,在交联处理中进行使最终的总拉伸倍数达到目标倍数的拉伸处理的方式等。
染色工序S30可以包含接着染色处理后实施的交联处理工序。交联处理可以通过将染色后的膜浸渍在包含交联剂的溶液(交联溶液)中进行。作为交联剂,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物质,可以列举例如:硼酸、硼砂等硼化合物,乙二醛,戊二醛等。交联剂可以仅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具体而言,交联溶液可以为将交联剂溶解在溶剂中而得到的溶液。作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水,但是也可以还含有与水具相溶性的有机溶剂。交联溶液中的交联剂的浓度优选为1~2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为6~15重量%的范围。
交联溶液可以含有碘化物。通过添加碘化物,可以使偏振器5的面内的偏振性能更均匀。作为碘化物,可以列举例如:碘化钾、碘化锂、碘化钠、碘化锌、碘化铝、碘化铅、碘化铜、碘化钡、碘化钙、碘化锡、碘化钛等。交联溶液中的碘化物的浓度优选为0.05~15重量%,更优选为0.5~8重量%。
染色后的膜在交联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为15秒~20分钟,优选为30秒~15分钟。另外,交联溶液的温度优选为10℃~90℃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交联处理可以通过将交联剂配合在染色溶液中而与染色处理同时进行。此外,也可以在交联处理中进行拉伸处理。在交联处理中实施拉伸处理的具体方式如上所述。此外,也可以使用组成不同的2种以上的交联溶液进行两次以上的浸渍于交联溶液中的处理。
优选地,在染色工序S30之后且在后述的贴合工序S40之前进行清洗工序和干燥工序。清洗工序通常包含水清洗工序。水清洗处理可以通过将染色处理后或交联处理后的膜浸渍在离子交换水、蒸馏水等纯水中而进行。水清洗温度通常为3℃~50℃,优选为4℃~20℃的范围。在水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为2秒~300秒,优选为3秒~240秒。
清洗工序可以为水清洗工序与利用碘化物溶液的清洗工序的组合。此外,水清洗工序和/或利用碘化物溶液的清洗处理中使用的清洗液,除了水以外,还可以适当地含有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丙醇等液态醇类。
作为在清洗工序之后进行的干燥工序,可以采用自然干燥、通风干燥、加热干燥等任意适当的方法。例如加热干燥时,干燥温度通常为20℃~95℃,干燥时间通常为约1分钟~约15分钟。
(4)第一贴合工序S40
参照图8,本工序为在偏振性层叠膜300的偏振器5上、即在偏振器5的与基材膜30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隔着胶粘剂层贴合第一保护膜10或第二保护膜20中的任一者而得到贴合膜400的工序。在图8中,显示了隔着第一胶粘剂层15贴合第一保护膜10的例子,然而在制作两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2时,也可以隔着第二胶粘剂层25贴合第二保护膜20。偏振性层叠膜300在基材膜30’的两面具有偏振器5时,通常在两面的偏振器5上分别贴合保护膜。此时,这些保护膜可以为相同种类的保护膜,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保护膜。
保护膜(第一保护膜10或第二保护膜20)隔着胶粘剂层(第一胶粘剂层15或第二胶粘剂层25)贴合在偏振器5上。
隔着胶粘剂层的保护膜的贴合,可以列举例如:在保护膜和/或偏振器5的贴合面上使用公知的手段涂布胶粘剂,隔着该胶粘剂的涂布层将保护膜与偏振器5重叠,并使用贴合辊等进行贴合的方法。
为了使胶粘剂层的厚度变小,使用小直径凹版等涂布胶粘剂的方法是合适的,特别是可以通过提高凹版旋转牵引力(回転ドロー)(凹版旋转速度相对于线速度的比)而使凹版旋转速度相对加快的方法或提高凹版的网(mesh)的线数等方法,减小胶粘剂层的厚度。特别是,为了使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下,优选使用通过激光雕刻雕出网的凹版,特别优选使用蜂窝形状的凹版辊。例如,可以适合使用在蜂窝形状中每1英寸的蜂窝数超过400列的凹版辊。
使用光固化性胶粘剂作为胶粘剂时,在实施上述贴合后,进行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光固化性胶粘剂固化的固化工序。活性能量射线的光源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活性能量射线(紫外线),具体而言,优选使用低压汞灯、中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励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对光固化性胶粘剂的光照射强度可以根据光固化性胶粘剂的组成适当确定,但是优选设定使得对聚合引发剂的活化有效的波长区域的照射强度达到0.1~6000mW/cm2。照射强度为0.1mW/cm2以上时,反应时间不会变得过长,为6000mW/cm2以下时,发生因来自光源辐射的热和光固化性胶粘剂固化时的发热所导致的光固化性胶粘剂的黄变或偏振器5的劣化的可能性小。
关于对光固化性胶粘剂的光照射时间,也可以根据光固化性胶粘剂的组成适当确定,优选设定使得以上述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的积表示的积分光量达到10~10000mJ/cm2。积分光量为10mJ/cm2以上时,可以产生足量的来自聚合引发剂的活性种而使固化反应更可靠地进行,10000mJ/cm2以下时,照射时间不会变得过长,可以保持良好的生产率。
使用水性胶粘剂时,通常在贴合后,为了除去水性胶粘剂中所含的水分而实施使其干燥的干燥工序。干燥例如可以通过将贴合后的膜导入干燥炉中而进行。干燥温度(干燥炉的温度)优选为30℃~90℃。低于30℃时,有保护膜易于从偏振器5剥离的倾向。此外,干燥温度超过90℃时,有可能因热而使偏振器5的偏振性能变差。干燥时间可以设定为约10秒~约1000秒。
干燥工序后,可以设置在室温或比其稍高的温度、例如约20℃~约45℃的温度下固化约12小时~约600小时的固化工序。固化温度通常设定为比干燥温度低。
在偏振器5上贴合保护膜时,在保护膜的偏振器5侧的表面,为了提高与偏振器5的胶粘性,可以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火焰(flame)处理、皂化处理等表面处理(易胶粘处理),其中,优选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或皂化处理。例如保护膜包含环状聚烯烃类树脂时,通常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或电晕处理。此外,包含纤维素酯类树脂时,一般进行皂化处理。作为皂化处理,可以列举:浸渍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碱水溶液中的方法。
(5)剥离工序S50
本工序是从贴合保护膜而得到的贴合膜400剥离除去基材膜30’的工序。经过该工序,可以得到在偏振器5的单面上层叠有第一保护膜10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1。当偏振性层叠膜300在基材膜30’的两面具有偏振器5且在该两面的偏振器5上均贴合有保护膜时,通过该剥离工序S50,可以由1片偏振性层叠膜300得到2片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1。
将基材膜30’剥离除去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以通过与在通常的带有粘合剂的偏振板中进行的隔片(剥离膜)的剥离工序相同的方法进行剥离。基材膜30’可以在贴合工序S40之后直接立刻剥离,也可以在贴合工序S40之后,暂时卷成卷筒状,再在其后的工序中一边放卷一边剥离。
(6)第二贴合工序S60
本工序是在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1的偏振器5上、即与在第一贴合工序S40中贴合的保护膜相反侧的面上,隔着胶粘剂层贴合第一保护膜、第二保护膜10、20中的另一个保护膜,从而得到图3所示的两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2的工序。对于保护膜的贴合方法和贴合时的表面处理(易胶粘处理),引用关于第一贴合工序S40所记载的内容。
<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偏振板可以应用于显示装置。参照图2,该显示装置可以包含显示用单元50和配置在其至少一个面上的上述本发明的偏振板1(或偏振板2)。
偏振板1、2可以使用设置在偏振器5的外表面或显示用单元50侧配置的第二保护膜20的外表面的粘合剂层60配置、贴合在显示用单元50上。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偏振板1、2的第一保护膜10形成在显示装置的外表面(典型为最外表面),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有效地抑制第一保护膜10表面的凹凸,因此显示装置的外观优良。
显示装置的代表例是显示用单元50为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也可以为有机EL装置等其它显示装置。在显示装置中,偏振板配置在显示用单元50的至少一个面即可,但是也可以配置在两面。
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装置时,通常在液晶单元的两面配置有偏振板。此时,两面的偏振板可以为本发明的偏振板,也可以仅一个偏振板为本发明的偏振板。在后者中,本发明的偏振板可以为以液晶单元为基准的前侧(可视侧)的偏振板,也可以为后侧(背光侧)的偏振板。液晶单元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类型。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受这些例子限定。
<实施例1>
(1)底涂层形成工序
将聚乙烯醇粉末(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Z-200”,平均聚合度1100,皂化度99.5摩尔%)溶解在95℃的热水中,制备浓度3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在得到的水溶液中将交联剂(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SUMIREZRESIN650”)以相对聚乙烯醇粉末6重量份为5重量份的比例进行混合,从而得到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接着,准备厚度90μm的未拉伸的聚丙烯(PP)膜(熔点:163℃)作为基材膜,对其单面实施电晕处理后,在其电晕处理面上使用小直径凹版涂布机涂布上述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并在80℃干燥10分钟,由此形成厚度0.2μm的底涂层。
(2)层叠膜的制作(树脂层形成工序)
将聚乙烯醇粉末(株式会社可乐丽制的“PVA124”,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8.0~99.0摩尔%)在95℃的热水中溶解,从而制备浓度8重量%的聚乙烯醇水溶液,将其作为聚乙烯醇类树脂层形成用涂布液。
在上述(1)中制作的具有底涂层的基材膜的底涂层表面上,使用模唇涂布机涂布上述聚乙烯醇类树脂层形成用涂布液后,在80℃干燥20分钟,由此在底涂层上形成聚乙烯醇类树脂层,从而得到包含基材膜/底涂层/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层叠膜。
(3)拉伸膜的制作(拉伸工序)
对于上述(2)中制作的层叠膜,使用浮动式纵向单轴拉伸装置在160℃实施5.8倍的自由端单轴拉伸,从而得到拉伸膜。拉伸后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厚度为6.1μm。
(4)偏振性层叠膜的制作(染色工序)
将上述(3)中制作的拉伸膜在包含碘与碘化钾的30℃的染色水溶液(每100重量份的水包含碘0.6重量份,碘化钾10重量份)中浸渍约180秒,进行聚乙烯醇类树脂层的染色处理后,以10℃的纯水冲洗多余的染色水溶液。
接着,浸渍于包含硼酸的78℃的第一交联水溶液(每100重量份的水,包含硼酸9.5重量份)120秒,接着,浸渍于包含硼酸和碘化钾的70℃的第二交联水溶液(每100重量份的水,包含硼酸9.5重量份和碘化钾4重量份)60秒,进行交联处理。然后,用10℃的纯水清洗10秒,最后,在40℃下干燥300秒,由此得到包含基材膜/底涂层/偏振器的偏振性层叠膜。偏振器的厚度d1为6.0μm。
(5)偏振板的制作(第一贴合工序和剥离工序)
准备环状聚烯烃类树脂膜(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的“ZF14”,厚度d3:23μm)将偏振板配置在显示用单元上时配置在外侧(可视侧)的保护膜。对该保护膜的贴合面实施电晕处理后,在其电晕处理面上使用小直径凹版涂布机涂布光固化性胶粘剂(艾迪科株式会社制的“KR-70T”),隔着该胶粘剂的涂布层将保护膜配置在上述(4)中制作的偏振性层叠膜的偏振器上后,使用贴合辊贴合。接着,通过紫外线照射使胶粘剂固化而形成胶粘剂层,从而得到包含保护膜/胶粘剂层/偏振器/底涂层/基材膜的层构成的贴合膜(第一贴合工序)。胶粘剂层的厚度d2为0.2μm。
胶粘剂层的厚度d2以下述方式测定。即,使用非接触的光干涉型膜厚计(Filmetrics株式会社制“F-20”)测定光固化性胶粘剂涂布前的“保护膜的厚度”与光固化性胶粘剂涂布后(与偏振器贴合前)的“保护膜与涂布后的胶粘剂层的合计厚度”,将它们的差作为胶粘剂层的厚度d2。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切割出得到的偏振板的截面,利用SEM(扫描型电子显微镜)观察,并实测该截面的胶粘剂层的厚度确认了,以上述方式得到的与偏振器的贴合和固化前的胶粘剂层的厚度在与偏振器的贴合和固化后几乎保持原样,与得到的偏振板中固化后的胶粘剂层的厚度实质上相同。
接着,从得到的贴合膜剥离除去基材膜(剥离工序)。基材膜容易被剥离,从而得到包含保护膜/胶粘剂层/偏振器/底涂层的层构成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振板。
<实施例2~8、比较例1~5>
除了胶粘剂层的厚度d2和保护膜的厚度d3如表1所示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偏振板。
表1中,合并显示了实施例1~8和比较例1~5的上述式[1]的左边的值。
[反射像的变形评价]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偏振板切成4”的大小,将其在偏振器侧隔着粘合剂层贴合于液晶单元的单面,从而得到评价用样品。将荧光灯以正反射的方式映射在评价用样品的保护膜表面上,根据以下的评价基准目视评价其反射像的变形。将结果示于表1。
A:几乎没有变形,反射像鲜明
B:稍微变形,但是得到了比较鲜明的反射像
C:变形大,无法得到良好的反射像
表1
附图标记
1、2偏振板
5偏振器
10第一保护膜
15第一胶粘剂层
20第二保护膜
25第二胶粘剂层
6聚乙烯醇类树脂层
6’经拉伸的聚乙烯醇类树脂层
30基材膜
30’经拉伸的基材膜
50显示用单元
60粘合剂层
100层叠膜
200拉伸膜
300偏振性层叠膜
400贴合膜

Claims (5)

1.一种偏振板,其依次具备:厚度d1为10μm以下的偏振器、厚度d2为2.0μm以下的第一胶粘剂层和厚度d3为80μm以下的第一保护膜,
厚度d1、d2和d3满足下式:
100×d2/(d1+d3)≤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依次具备:第二保护膜、第二胶粘剂层、所述偏振器、所述第一胶粘剂层和所述第一保护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还具备:层叠在所述偏振器的外表面的粘合剂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板,其还具备:层叠在所述第二保护膜的外表面的粘合剂层。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胶粘剂层为光固化性胶粘剂的固化物层。
CN201480067599.9A 2013-12-12 2014-12-05 偏振板 Active CN1058144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36242.0A CN109188589B (zh) 2013-12-12 2014-12-05 偏振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7119 2013-12-12
JP2013257119A JP6262514B2 (ja) 2013-12-12 2013-12-12 偏光板
PCT/JP2014/082193 WO2015087789A1 (ja) 2013-12-12 2014-12-05 偏光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6242.0A Division CN109188589B (zh) 2013-12-12 2014-12-05 偏振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4465A true CN105814465A (zh) 2016-07-27
CN105814465B CN105814465B (zh) 2018-10-02

Family

ID=533710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7599.9A Active CN105814465B (zh) 2013-12-12 2014-12-05 偏振板
CN201811036242.0A Active CN109188589B (zh) 2013-12-12 2014-12-05 偏振板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6242.0A Active CN109188589B (zh) 2013-12-12 2014-12-05 偏振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429548B2 (zh)
JP (1) JP6262514B2 (zh)
KR (3) KR20210028738A (zh)
CN (2) CN105814465B (zh)
TW (2) TWI717676B (zh)
WO (1) WO20150877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9082B2 (ja) * 2013-12-12 2018-06-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2172750B1 (ko) 2014-06-25 2020-11-0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초박형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6039296A1 (ja) * 2014-09-09 2016-03-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6823919B2 (ja) * 2015-09-08 2021-02-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60943B2 (ja) * 2016-05-20 2018-07-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8025635A (ja) * 2016-08-09 2018-02-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偏光板、及び偏光板のレーザ加工方法
CN110869841A (zh) 2017-07-14 2020-03-06 株式会社Lg化学 偏光板
JP7358739B2 (ja) 2018-03-02 2023-10-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8830A (ja) * 1999-10-07 2001-04-20 Sumitomo Che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2144690A (ja) * 2010-12-24 2012-08-02 Nitto Denko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395419A (zh) * 2012-06-08 2015-03-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组合物、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25157B2 (ja) 1988-03-22 1998-11-18 ジェイエスアール株式会社 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881751B2 (ja) 1989-03-10 1999-04-12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メッキ用組成物およびメッキ物
JP2712643B2 (ja) 1989-10-06 1998-02-16 日本合成ゴム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成形品
JP2006119203A (ja) * 2004-10-19 2006-05-11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のような偏光板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液晶テレビ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444601B2 (ja) * 2006-11-17 2014-03-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4726145B2 (ja) 2007-01-11 2011-07-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接着剤、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204608B2 (ja) 2007-10-10 2013-06-0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39585A (ja) 2007-12-05 2009-06-25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324316B2 (ja) * 2008-05-27 2013-10-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311898B2 (ja) * 2008-06-30 2013-10-09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JP2010091603A (ja) 2008-10-03 2010-04-2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91602A (ja) 2008-10-03 2010-04-2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298248B2 (ja) * 2010-12-24 2018-03-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732930B2 (ja) * 2011-03-11 2015-06-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充電制御装置
JP2012228820A (ja) * 2011-04-26 2012-11-22 Nitto Denko Corp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2247574A (ja) * 2011-05-26 2012-12-13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型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20132397A (ko) * 2011-05-26 2012-12-05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제층이 부착된 편광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5930636B2 (ja) 2011-09-27 2016-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6308721B2 (ja) * 2012-03-30 2018-04-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327659B2 (ja) * 2012-03-30 2018-05-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265590B2 (ja) * 2012-08-31 2018-01-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094823A (ja) 2013-11-11 2015-05-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を有する偏光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8830A (ja) * 1999-10-07 2001-04-20 Sumitomo Chem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2144690A (ja) * 2010-12-24 2012-08-02 Nitto Denko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接着剤組成物、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4395419A (zh) * 2012-06-08 2015-03-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胶粘剂组合物、偏振膜及其制造方法、光学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88589A (zh) 2019-01-11
JP6262514B2 (ja) 2018-01-17
TW201919869A (zh) 2019-06-01
KR20160097247A (ko) 2016-08-17
TW201534478A (zh) 2015-09-16
JP2015114538A (ja) 2015-06-22
KR20210028738A (ko) 2021-03-12
US20190369295A1 (en) 2019-12-05
CN105814465B (zh) 2018-10-02
KR20220038522A (ko) 2022-03-28
CN109188589B (zh) 2024-01-09
KR102444484B1 (ko) 2022-09-16
TWI717676B (zh) 2021-02-01
US10429548B2 (en) 2019-10-01
WO2015087789A1 (ja) 2015-06-18
TWI651206B (zh) 2019-02-21
US20160313475A1 (en) 2016-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3578B (zh) 偏光板
JP5808916B2 (ja)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5814465A (zh) 偏振板
CN105992961B (zh) 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CN105814466A (zh)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JP6076035B2 (ja)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4211548A (ja) 偏光能を示さない領域を有する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JP5996516B2 (ja) 偏光子及びそれを含む偏光板
WO2014088122A1 (ja)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ならびに偏光板セット
JP2011150313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N105849601B (zh) 偏振器以及具有该偏振器的偏振板和偏振性层叠膜
WO2012077816A1 (ja)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688427B2 (ja)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14136984A1 (ja) 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601523B2 (ja) 偏光能を示さない領域を有する偏光性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偏光板
JP2018139014A (ja) 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2017027061A (ja) 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