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03589B - 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及其打开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及其打开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03589B CN105803589B CN201610029290.1A CN201610029290A CN105803589B CN 105803589 B CN105803589 B CN 105803589B CN 201610029290 A CN201610029290 A CN 201610029290A CN 105803589 B CN105803589 B CN 1058035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ning nozzle
- housing
- segment
- spinning
-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1—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 D01H1/115—Spinning by false-twist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1),其用于借助于空气流从纤维束(3)中制造纱线(2),其中纺纱喷嘴(1)具有布置在纺纱喷嘴(1)的壳体(4)内、具有用于纤维束(3)的入口开口(6)的涡旋室(5),其中纺纱喷嘴(1)具有至少部分延伸到涡旋室(5)中的纱线形成元件(7),其中纺纱喷嘴(1)包括连通到涡旋室(5)中的空气喷嘴(8),通过所述空气喷嘴(8)能够将空气引入到涡旋室(5)中以便在纱线形成元件(7)的引入开口(9)区域中向纤维束(3)分配扭转,其中纱线形成元件(7)具有与引入开口(9)衔接的抽纱通道(10),通过所述抽纱通道(10)能够将纱线(2)从涡旋室(5)中抽出,并且其中纺纱喷嘴(1)被安放为使得其尤其是能够通过转动在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纺纱喷嘴(1)的壳体(4)包括至少两个向外限定涡旋室(5)的壳体片段(11)。根据本发明规定,壳体片段(11)至少之一借助于引导装置(12)被安放为使得该壳体片段(11)能够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11)移位,并且其中通过借助于引导装置(12)安放的壳体片段(11)的移位,壳体(4)能够从闭合位置转化到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中,纱线形成元件(7)的至少具有引入开口(9)的片段能够被用户到达并且清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其用于借助于空气流从纤维束中制造纱线,其中该纺纱喷嘴具有布置在纺纱喷嘴的壳体内、具有用于纤维束的入口开口的涡旋室,其中该纺纱喷嘴具有至少部分延伸到涡旋室中的纱线形成元件,其中该纺纱喷嘴包括连通到涡旋室中的空气喷嘴,通过该空气喷嘴可以将空气引入到涡旋室中以便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引入开口区域中向纤维束分配扭转,其中纱线形成元件具有与引入开口衔接的抽纱通道,通过该抽纱通道可以将纱线从涡旋室中抽出,并且其中该纺纱喷嘴被安放为使得其尤其是可以通过转动在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这类纺纱喷嘴用于借助于由相应空气喷嘴在涡旋室内生成的涡旋空气流从狭长纤维束中制造纱线。在此,纤维束的外部纤维在通常为纺锤形的纱线形成元件的引入开口区域中围绕处于内部的纤维(芯)缠绕,使得结果产生一种纱线,该纱线可以最后通过抽纱通道从涡旋室中抽出并且借助于卷绕装置被卷绕到套筒上。
为了在纱线制造停止以后能够人工地或借助于自动操作装置来清洁纺纱喷嘴的内部、尤其是纱线形成元件,已经存在的方案是将纺纱喷嘴的围绕涡旋室的壳体构造为由多部分构成的。在此,各个壳体片段被安放为可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壳体可以通过移动一个或多个壳体片段被打开。在打开以后,纺纱喷嘴的内部空间是可到达的,并且可以被除去沉积物(人造丝黏胶、蜜露等等)。
发明内容
但是由于公知打开机制(例如参见EP 2 573 220 A2)具有相对高的空间需求,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纺纱喷嘴,该纺纱喷嘴可以为了清洁目的而被打开,而为此不需要过高的空间需求。另外,还提出一种用于打开纺纱喷嘴的方法,该方法也可以在狭窄空间条件下可靠地执行。
该任务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纺纱喷嘴以及方法来解决。
根据本发明,纺纱喷嘴的特点在于,其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向外限定涡旋室的壳体片段,其中所述壳体片段至少之一借助于引导装置被安放为使得该壳体片段可以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移位。如果现在借助于引导装置安放的壳体片段在纺纱喷嘴转动以后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壳体片段移位,则壳体从闭合位置(该闭合位置应当在纱线制造期间被采取)转化到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中,纱线形成元件的至少具有引入开口的片段可以被用户到达并且清洁。借助于引导装置安放的壳体片段相对于一个或另外的壳体片段的移位在此沿着引导装置进行,该引导装置优选地被实施为导轨状。
在此应当指出,壳体当然也可以包括多个可移位安放的壳体片段,所述壳体片段被安放为可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壳体片段移位。但是接下来优先描述一种存在可移位壳体片段的方案,该壳体片段可以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移位,其中这应当理解为仅仅示例性的并且所描述的特征也可以在具有两个以上壳体片段的纺纱喷嘴中实现。
在任何情况下,可移动壳体片段的移位都应当沿着引导装置进行,该引导装置包括引导轨道,在该引导轨道中或该引导轨道上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安装有可移位壳体片段的相应的对应物。此外,应当存在一个或多个止挡,所述止挡将相应可移位壳体片段的移动限制在移位的所期望的端点区域中。
同样带来的优点是,纺纱喷嘴可以作为整体转动角度α,该角度具有30°至90°、优选40°至80°的绝对值。这样的转动尤其是在线轴侧纱线末端在起纺过程期间应当通过纺纱喷嘴被对着实际纺纱方向引导时是有利的。纱线末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空气流由抽纱通道的入口开口被吹入和/或吸入到抽纱通道中。在进一步的过程中,纱线末端移动经过抽纱通道、经过纱线形成元件的引入开口并且最后经过涡旋室的入口开口向外移动。在此,除了纱线末端以外,为了实现纱线末端的所述移动所需的不可忽略的空气量也通过涡旋室的入口开口离开纺纱喷嘴。如果该空气量现在如果落到纤维束的末端上——该纤维束通常在纱线制造中断以后位于安放在纺纱喷嘴中的牵伸装置中——,则这将导致对纤维束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这一点,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最后可以转动所述绝对值。如果现在在转动以后空气通过纺纱喷嘴的入口开口被向外吹,以便使纱线末端对着纺纱方向对着纺纱喷嘴移动,则该空气不落到位于牵伸装置中的纤维束上。更确切而言,纤维束从侧面经过牵伸装置,使得可以排除对纤维束特性的影响。
带来特别优点的是,纺纱喷嘴包括机械、气动、液压、磁性和/或电磁作用装置,借助于所述装置可以将壳体从其闭合位置转化到其打开位置和/或反之。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气动缸,借助于所述气动缸可以沿着引导装置移位可移位壳体片段。同样可以设想,存在至少一个弹簧,借助于所述弹簧,可移位壳体片段被压向另一壳体片段,使得壳体借助于弹簧被保持在其闭合位置处,直到可移位壳体借助于气动缸、电磁体或其它合适装置克服弹簧的弹簧力移位,以便将壳体转化到其打开位置。
同样带来优点的是,引导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至少分段地直线延伸并且用于引导壳体片段的引导装置片段。该引导装置例如是线形引导装置或者至少分段地被构造成线形引导装置的引导装置。直线延伸的引导装置片段例如可以平行于抽纱通道的中轴延伸。同样,引导装置或至少一个引导装置片段可以是纺纱喷嘴的相同部分,或者空气纺纱机的支承纺纱喷嘴的支承体的一部分。另外,引导装置可以具有如下的引导装置片段:该引导装置片段包围可移位壳体片段的被引导装置片段,以便保证尽可能余隙少的引导。
有利的是,抽纱通道具有中轴,其中当壳体具有其闭合位置时,中轴的延长部延伸到涡旋室的入口开口之外。由此保证:纤维束的在纱线形成元件区域中生成的扭转未对着纺纱方向向外延续(这将导致负面影响甚至纱线制造的中断)。换言之,抽纱通道和入口开口的侧面错位充当止捻。而该错位在纱线末端在纺纱过程的范围内的引回期间所具有的缺点是,纱线末端在纱线形成元件的引入开口与涡旋室的入口开口之间的区域中也必须在侧向上错开,以便能够通过入口开口向涡旋室之外引导。因此有利的是,当壳体具有其打开位置时,抽纱通道的中轴的延长部延伸到涡旋室的入口开口中,其中这通过相应配备的引导装置来实现。因此,纱线末端可以特别简单地通过纺纱喷嘴对着纺纱方向引回到壳体的打开位置中,其中为此仅须生成抽纱通道内的空气流,该抽纱通道被定向为对着纺纱方向并且在涡旋室的入口开口的方向上。为此,纺纱喷嘴优选地具有一个或多个喷射喷嘴,所述喷射喷嘴倾斜地并对着纺纱方向连通到抽纱通道中并且与压缩空气供应装置连接。
在此上下文中,特别有利的是,引导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至少分段地弯曲延伸并且用于引导壳体片段的引导装置片段。借助于这样的引导装置,可移位壳体片段可以在其移位期间相对于该另一壳体片段倾斜,使得抽纱通道的中轴的延长部在借助于引导装置安放的壳体片段移位以后延伸到涡旋室的引入开口中。
在此应当指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一般而言有利的是,具有涡旋室的入口开口的壳体片段布置在第一壳体片段中并且纱线形成元件布置在第二壳体片段中,其中所述壳体片段之一被安放为可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移位。
此外带来优点的是,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片段和第二壳体片段,其中第一壳体片段可以沿着引导装置移位,并且其中引导装置与第二壳体片段刚性连接。引导装置与第二壳体片段之间的相对移动由此被可靠地避免。除了第二壳体片段和引导装置的连接以外,同样还可能的是,引导装置是第二壳体片段的一部分,使得可以取消引导装置在壳体片段处的单独固定。
此外有利的是,至少一个壳体片段被安放为可以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可转动的壳体片段可以作为纺纱喷嘴的一部分转动。除此之外,该壳体片段可以附加于所述转动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转动,使得可以实现两个独立的转动运动。在双重方面可以转动的壳体片段有利地是也可以沿着引导装置移位的壳体片段。在这种情况下,可移位壳体片段可以从纺纱喷嘴的纺纱位置出发首先作为纺纱喷嘴的一部分转动,接着沿着引导装置移位,并且最后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转动。也就是说,结果可移位壳体片段采取三个位置,其中最后所述的位置实现了纱线形成元件的特别良好的可到达性。
还有利的是,纺纱喷嘴被安放为可以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并且可转动壳体片段被安放为可以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其中第一转动轴被布置为在垂直于第一转动轴延伸的方向上与第二转动轴间隔开。通过选择两个彼此间隔开的转动轴,可以将可双重主动的壳体片段的位置和各个运动方向特别良好地与空气纺纱器中的给定空间条件相匹配。两个转动轴优选地彼此平行延伸。
特别有利的是,可转动壳体片段被安放在滑架处,并且可相对于该滑架转动,其中该滑架又借助于引导装置被引导并且可以沿着引导装置移位。滑架优选地包括转动轴,在该转动轴处,可转动壳体片段借助于枢轴螺栓或类似装置被固定(可替代地,可转动壳体片段当然也可以包括安放在滑架的转动螺栓处)。
有利的是,纺纱喷嘴包括如下装置:所述装置在纺纱喷嘴转动时导致可沿着引导装置移位的壳体片段移位。为此,可移位壳体片段例如与导杆或拉索连接,该导杆或该拉索与纺纱喷嘴的另一壳体片段或支承体片段耦合为使得可移位壳体片段和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片段在纺纱喷嘴人工地或借助于可自动操作装置(气动缸等等)转动时自动彼此反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打开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的方法的特点在于,纺纱喷嘴移动、优选转动,并且在该移动过程中或者紧接着该移动,进行壳体的打开,其方式是,壳体片段之一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移位,其中该移位进行得使得在相应壳体片段移位以后纱线形成元件的至少具有引入开口的片段可被用户到达并清洁。也就是说,至少一个壳体片段在打开过程的范围内首先作为纺纱喷嘴的一部分转动,并且紧接着沿着引导装置移位(其中纺纱喷嘴或其组件可以根据在先或在后的描述开构造)。尤其有利的是,可移位安放的壳体片段的移位沿着至少部分弯曲的引导轨道进行(其中关于与此相关的优点可参阅上面的描述)。
此外有利的是,在相应壳体片段的所述移位期间或以后进行壳体片段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的转动,以便进一步改善纱线形成元件的所述片段的可到达性。在此,优选地转动之前已经移位的壳体片段。也就是说,该壳体片段在打开纺纱喷嘴期间围绕第一转动轴转动,除此之外移位并且附加地围绕第二转动轴转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各附图:
图1示出了空气纺纱机的截取部分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与牵伸装置辊对相邻的纺纱喷嘴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处于纺纱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
图4示出了处于转动位置的在图3示出的纺纱喷嘴;
图5示出了具有打开的壳体的在图4示出的纺纱喷嘴;
图6示出了具有处于打开位置的壳体的另一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
图7分别示出了处于闭合位置(左边)和处于打开位置(右边)的壳体的截面图;
图8示出了具有处于纺纱位置的壳体的另一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
图9示出了具有转动和打开的壳体的在图8示出的纺纱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纺纱机的纺纱位置的截取部分(其中该空气纺纱机当然可以具有多个优选彼此相邻布置的纺纱位置)。纺纱位置可以在需要时包括具有多个牵伸装置辊19(其可以用皮带包裹)的牵伸装置20,该牵伸装置20被供应例如以双倍牵伸带形式的纤维束3。另外,所示纺纱位置包括在图2中进一步示出的具有处于内部的涡旋室5的纺纱喷嘴1,在该涡旋室5中,纤维束3或纤维束3的至少一部分纤维在经过涡旋室5的入口开口6以后被配备扭转。
除此之外,纺纱位置可以包括布置在纺纱喷嘴1之后并且具有两个抽纱辊23的抽纱辊对、以及连接在抽纱辊对之后、用于将离开纺纱位置的纱线2卷绕到套筒24上的卷绕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纺纱位置不必一定具有牵伸装置20。抽纱辊对也不是一定需要的。
所示纺纱位置一般而言根据空气纺纱法工作。为了形成纱线2,纤维束3通过具有所述入口开口6的纤维引导元件25被引导到纺纱喷嘴1的涡旋室5中。在那里,其获得扭转,也就是说,纤维束3的至少一部分自由纤维末端被涡旋空气流抓住,其中所述涡旋空气流由相应布置在包围涡旋室5的壳体壁部中的空气喷嘴8生成(其中空气喷嘴8可以通过空气通道26连接,所述空气通道26又与压缩空气管道27连接,所述压缩空气管道27通过压缩空气供应装置来馈送压缩空气)。
在此,一部分纤维被从纤维束3中拉出至少一定距离远,并且围绕伸入到涡旋室5中的纱线形成元件7的前部区域缠绕。通过经由布置在纱线形成元件7内的抽纱通道10通过纱线形成元件7的引入开口9将纤维束3从涡旋室5中抽出并最后通过引出开口22将纤维束3从纺纱喷嘴1中抽出,最后自由纤维末端还在引入开口9的方向上被牵拉,并且在此作为所谓的缠绕纤维盘绕居中地延伸的芯纤维——得到具有所期望的扭转的纱线2。通过空气喷嘴8引入的压缩空气最后通过抽纱通道10以及可能存在的空气出口29离开纺纱喷嘴1,该空气出口29在需要时可以与负压源连接。
在此,一般应当澄清,所制造的纱线2原则上可以是任意的纤维束3,该纤维束3的特点在于,纤维(所谓的缠绕纤维)的处于外部的部分缠绕内部的、优选纤维的未经扭转或者在需要时同样经扭转的部分,以便向纱线2赋予所期望的强度。也就是说,本发明还包括可用来制造所谓粗纱的空气纺纱机。粗纱是一种具有相对少量缠绕纤维的纱线2或一种如下的纱线2:在该纱线2的情况下,缠绕纤维相对松散地盘绕在内芯上,使得纱线2保持为可加捻的。这尤其是在所制造的纱线2应当或必须在接下来的纺织机(例如环形纺纱机)处再次借助于牵伸装置20被加捻,以便能够相应地被进一步处理。
此外,关于空气喷嘴8在此应当纯粹预防性地提出,该空气喷嘴8通常应当被装备为使得离开的空气射流是相同方向的,以便共同生成具有某旋转方向的相同方向的空气流。在此,各个空气喷嘴8被布置为彼此旋转对称,并且在切向上连通到涡旋室5中。
此外,从图2中可以得知,纱线形成元件7除了抽纱通道10以外还可以具有喷射喷嘴28形成的另一钻孔(尽管图2示出了具有一体化壳体4的纺纱喷嘴1;但是其中示出的特征也可以在下面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1中实现)。通过喷射喷嘴28,可以在纺纱阶段将空气对着纺纱方向(即参考图2:在纤维引导元件25的方向上)引入,以便通过抽纱通道10在纤维引导元件25的方向上引导套筒侧的纱线末端并且将所述纱线末端穿过纤维引导元件25向纺纱喷嘴1之外引导。在那里,其与仍然位于牵伸装置20中的纤维束3重叠,并且紧接着与其一起(在去激活喷射喷嘴28以后)在纺纱方向上被引入纺纱喷嘴1中,以便再次转化到正常纺纱运行,其中从输送给纺纱喷嘴1的纤维束3中生成纱线2。
现在,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从图3至5的概览中得知,其中图3至图5示出了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1的原理草图(未示出的牵伸装置20将位于图3所示的纺纱喷嘴1之上;图3中的纺纱喷嘴1的定向基本上对应于图2所示的纺纱喷嘴1、即入口开口6在上、引出开口22在下)。
首先,图3和图4的比较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纺纱喷嘴1通过第一转动轴16安放在空气纺纱机的支承体30上并且可围绕该第一转动轴16转动。该转动尤其是在所描述的纺纱过程中是有利的,因为通过喷射喷嘴28引入并且通过入口开口6离开纺纱喷嘴1的空气在这种情况下未落到位于牵伸装置20中的纤维束3上(这将对其特性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纺纱喷嘴1和纺纱喷嘴1的壳体的各个可彼此分离的壳体片段11的转动以外还规定:纺纱喷嘴1的多个壳体片段11至少之一可以沿着引导装置12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11移位,以便能够将壳体4从闭合位置(图4)转化到打开位置(图5)以及反之。在此,引导装置12可以与壳体片段11之一连接或者是壳体片段11之一的一部分或者作为与纺纱喷嘴1分离的片段存在。在任何情况下,相应壳体片段11的安放都允许该壳体片段11可以移位到图5中所示的位置,在位置中,纱线形成元件7或至少其具有引入开口9的片段可以从外部达到并且因此被清洁。
图5示出了具有直线引导装置片段13的线形引导装置,而同样有利的可以是,引导装置12具有弯曲延伸的引导装置片段15,该引导装置片段15在图6中示例性示出。除了移位以外,这样装备的引导装置12还导致被引导的壳体片段11容易倾斜(该被引导壳体片段11原理上可以通过相应被引导的区段31与引导装置12连接)。纺纱喷嘴1的在图7中所示的两个截面图的比较示出了这样的移动的优点。
图7的左边图示示出了壳体处于其闭合位置,在闭合位置中,抽纱通道10的中轴14处于入口开口6之外(纤维引导元件25在这种情况下充当上面描述的止捻),而所述中轴14在壳体4的打开位置中(图7的右边图示)延伸到入口开口6中。由此,最后促进了在所描述的纺纱过程期间从抽纱通道10通过入口开口6回引纱线末端,而不必通过入口开口6从外部吸取纱线末端。
最后,图8和9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可从这些附图中得知的那样,可移位壳体片段11可以通过滑架18安放在引导装置12处或引导装置12中。滑架18又可以通过第二转动轴与可移位壳体片段11连接,使得可移位壳体片段11不仅可以作为纺纱喷嘴1的一部分围绕第一转动轴16转动,而且可以围绕第二转动轴17转动。如图6(没有滑架18的安放)和9(通过滑架的安放)的比较所示那样,壳体4由此还可以被进一步打开,使得可以明显改善用户的可到达性。在此,图9中所示的角度β(第一壳体片段11可以围绕第二转动轴17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11转动的角度)可以处于在上面的描述中针对角度α(纺纱喷嘴1作为整体可以围绕第一转动轴16转动的角度)已经说明的范围。
最后应当澄清:纺纱喷嘴1的转动和/或各个壳体片段11的转动可以人工地或者也可以借助于相应装置来进行。例如在图6中示出了弹簧元件32,该弹簧元件32一旦没有例如借助于气动缸生成的反向力作用于可移位壳体片段11就在该另一壳体片段11的方向上挤压可移位壳体片段11。
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改动同样是可能的、比如所述特征的任意组合,即使它们是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的不同部分中或者在不同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纺纱喷嘴
2 纱线
3 纤维束
4 壳体
5 涡旋室
6 涡旋室的入口开口
7 纱线形成元件
8 空气喷嘴
9 纱线形成元件的引入开口
10 纱线形成元件的抽纱通道
11 壳体片段
12 引导装置
13 引导装置的直线延伸的引导装置片段
14 抽纱通道的中轴
15 引导装置的弯曲延伸的引导装置片段
16 第一转动轴
17 第二转动轴
18 滑架
19 牵伸装置辊
20 牵伸装置
21 皮带
22 纺纱喷嘴的引出开口
23 抽纱辊
24 套筒
25 纤维引导元件
27 空气通道
27 压缩空气管道
28 喷射喷嘴
29 空气出口
30 支承体
31 被引导的区段
32 弹簧元件
α 纺纱喷嘴可以转动的角度
β 壳体片段可以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转动的角度
Claims (17)
1.一种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1),其用于借助于空气流从纤维束(3)中制造纱线(2),其中纺纱喷嘴(1)具有布置在纺纱喷嘴(1)的壳体(4)内、具有用于纤维束(3)的入口开口(6)的涡旋室(5);
-其中纺纱喷嘴(1)具有至少部分延伸到涡旋室(5)中的纱线形成元件(7);
-其中纺纱喷嘴(1)包括连通到涡旋室(5)中的空气喷嘴(8),通过所述空气喷嘴(8)能够将空气引入到涡旋室(5)中以便在纱线形成元件(7)的引入开口(9)区域中向纤维束(3)分配扭转;
-其中纱线形成元件(7)具有与引入开口(9)衔接的抽纱通道(10),通过所述抽纱通道(10)能够将纱线(2)从涡旋室(5)中抽出;以及
-其中纺纱喷嘴(1)被安放为使得其在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其特征在于,
-纺纱喷嘴(1)的壳体(4)包括至少两个向外限定涡旋室(5)的壳体片段(11);
-其中壳体片段(11)至少之一借助于引导装置(12)被安放为使得该壳体片段(11)能够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11)移位;以及
-其中通过借助于引导装置(12)安放的壳体片段(11)的移位,壳体(4)能够从闭合位置转化到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中,纱线形成元件(7)的至少具有引入开口(9)的片段能够被用户到达并且清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中纺纱喷嘴(1)被安放为使得其能够通过转动在两个位置之间来回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纺纱喷嘴(1)能够作为整体转动角度α,所述角度α具有30°至90°的绝对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具有40°至80°的绝对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纺纱喷嘴(1)包括机械作用装置,借助于所述机械作用装置能够将壳体(4)从其闭合位置转化到其打开位置和/或反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引导装置(12)具有一个或多个至少分段地直线延伸并且用于引导壳体片段(11)的引导装置片段(1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抽纱通道(10)具有中轴(14),其中当壳体(4)具有其闭合位置时,中轴(14)的延长部延伸到涡旋室(5)的入口开口(6)之外,并且其中当壳体(4)具有其打开位置时,中轴(14)的延长部延伸到涡旋室(5)的入口开口(6)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引导装置(12)具有一个或多个至少分段地弯曲延伸并且用于引导壳体片段(11)的引导装置片段(1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壳体(4)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片段(11)和第二壳体片段(11),其中第一壳体片段(11)能够沿着引导装置(12)移位,并且其中引导装置(12)与第二壳体片段(11)刚性连接或是其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壳体片段(11)被安放为能够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11)移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能够沿着引导装置(12)移位的壳体片段(11)被安放为能够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11)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纺纱喷嘴(1)被安放为能够围绕第一转动轴(16)转动,并且可转动壳体片段(11)被安放为能够围绕第二转动轴(17)转动,其中第一转动轴(16)被布置为在垂直于第一转动轴(16)延伸的方向上与第二转动轴(17)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可转动壳体片段(11)被安放在滑架(18)处,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滑架(18)转动,其中滑架(18)又借助于引导装置(12)被引导并且能够沿着引导装置(12)移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纱喷嘴(1),其特征在于,纺纱喷嘴(1)具有在纺纱喷嘴(1)转动时导致能够沿着引导装置(12)移位的壳体片段(11)移位。
15.一种用于打开用于借助于空气流从纤维束(3)中制造纱线(2)的纺纱喷嘴(1)的方法,其中,纺纱喷嘴(1)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喷嘴(1),纺纱喷嘴(1)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具有至少两个向外限定处于内部的涡旋室(5)的壳体片段(11),并且其中纺纱喷嘴(1)具有至少部分延伸到涡旋室(5)中的纱线形成元件(7),所述纱线形成元件(7)具有用于从纤维束(3)中制造的纱线(2)的引入开口(9),
其特征在于,
纺纱喷嘴(1)移动,并且在该移动过程中或者紧接着该移动,进行壳体(4)的打开,其方式是,壳体片段(11)之一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11)移位,其中该移位进行得使得在相应壳体片段(11)移位以后纱线形成元件(7)的至少具有引入开口(9)的片段能够被用户到达并清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纺纱喷嘴(1)的移动方式为转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应壳体片段(11)的所述移位期间或以后进行壳体片段(11)相对于另一壳体片段(11)的转动,以便进一步改善纱线形成元件(7)的所述具有引入开口(9)的片段的可到达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5100825.4A DE102015100825A1 (de) | 2015-01-21 | 2015-01-21 | Spinndüs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Öffnen derselben |
DE102015100825.4 | 2015-01-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03589A CN105803589A (zh) | 2016-07-27 |
CN105803589B true CN105803589B (zh) | 2020-05-22 |
Family
ID=55085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29290.1A Active CN105803589B (zh) | 2015-01-21 | 2016-01-15 | 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及其打开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048191B1 (zh) |
JP (1) | JP2016132855A (zh) |
CN (1) | CN105803589B (zh) |
DE (1) | DE10201510082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61778A (zh) * | 2014-07-10 | 2017-05-1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
DE102016121331A1 (de) * | 2016-11-08 | 2018-05-09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Spinndüse für eine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
DE102017113257A1 (de) | 2017-06-16 | 2018-12-20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Arbeits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Öffnen einer Spinndüse |
DE102018130826A1 (de) * | 2018-12-04 | 2020-06-04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Spinndüse sowie Verfahren zum Reinigen derselben |
DE102019103271A1 (de) | 2019-02-11 | 2020-08-13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Spinndüse für eine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Öffnen einer solchen |
DE102019116278A1 (de) * | 2019-06-14 | 2020-12-17 |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 Textilmaschine |
EP3835467A1 (de) | 2019-12-09 | 2021-06-16 |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einer luftspinnvorrichtung einer spinnstelle, eine solche luftspinnvorrichtung und eine fadenbildungseinheit für eine solche luftspinnvorrichtung |
DE102020108499A1 (de) | 2020-03-27 | 2021-09-30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Spinnstelle für eine Luftspinnmaschine,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
EP4015681A1 (de) * | 2020-12-18 | 2022-06-22 |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 Spinnstelle mit einer reinigungsdüse und verfahren zum reinigen eines garnbildungselemen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020049C2 (de) | 1990-06-23 | 2002-03-14 | Schlafhorst & Co W |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Anfahren und Betreiben einer Luftspinneinrichtung |
JPH07122167B2 (ja) * | 1992-03-16 | 1995-12-25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装置の糸継ぎ方法 |
JPH07126933A (ja) * | 1993-10-29 | 1995-05-16 | Murata Mach Ltd | スピンドルユニット移動装置 |
JP2616428B2 (ja) | 1994-01-25 | 1997-06-0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機の糸継ぎ方法 |
EP1217109A3 (de) * | 2000-12-22 | 2003-04-02 |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 Spinnvorrichtung |
JP3925533B2 (ja) * | 2004-11-05 | 2007-06-06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紡績装置、及び繊維蓄積状態の検出方法 |
JP2011038210A (ja) * | 2009-08-11 | 2011-02-24 | Murata Machinery Ltd | 空気紡績装置及びこの空気紡績装置を備える紡績機 |
JP2013002023A (ja) * | 2011-06-20 | 2013-01-07 | Murata Mach Ltd | 中空ガイド軸体ユニット、空気紡績装置及び紡績機 |
JP2013049938A (ja) | 2011-08-31 | 2013-03-14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機 |
JP2013067895A (ja) | 2011-09-21 | 2013-04-18 | Murata Mach Ltd | 紡績ユニット及び紡績機 |
CN106661778A (zh) * | 2014-07-10 | 2017-05-10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气流纺纱装置以及纺纱机械 |
-
2015
- 2015-01-21 DE DE102015100825.4A patent/DE102015100825A1/de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1-13 EP EP16151063.1A patent/EP3048191B1/de active Active
- 2016-01-15 CN CN201610029290.1A patent/CN105803589B/zh active Active
- 2016-01-18 JP JP2016007120A patent/JP2016132855A/ja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48191B1 (de) | 2019-06-05 |
DE102015100825A1 (de) | 2016-07-21 |
JP2016132855A (ja) | 2016-07-25 |
CN105803589A (zh) | 2016-07-27 |
EP3048191A1 (de) | 2016-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03589B (zh) | 空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及其打开方法 | |
US9670600B2 (en) | Spinning unit of an air jet spinning machine and its operation | |
US9290863B2 (en) | Spinning unit of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 |
CN106222819B (zh) | 空气纺纱机的纺纱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
US20080190089A1 (en) | Airjet Spinning Arrangement | |
CN110892102B (zh) | 气流纺纱装置的操作方法、导纱通道和包括这种导纱通道的气流纺纱机 | |
JP6045577B2 (ja) | 粗糸を製造する粗紡機並びにスライバに準備紡績する方法 | |
JP2012504194A (ja) | スピンドル状部材を備えたエアノズルスピニングユニット | |
CN102839451B (zh) | 中空导向轴体单元、气流纺纱装置及纺纱机械 | |
US20150240393A1 (en) | Spinning Station of an Air Jet Spinning Machine | |
CN109072492B (zh) | 喷气纺纱机和生产纱线的方法 | |
US20150283747A1 (en) | Spinning Unit of an Air Spinn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ir Spinning Machine | |
CN106414290A (zh) | 一种纺织机和用于操作这种纺织机的方法 | |
CN110809650B (zh) | 喷气纺纱机的工作位以及打开喷丝头的方法 | |
JP5698232B2 (ja) | 空気紡績装置 | |
US9243352B2 (en) | Spinning nozzle and spinning station of an air-jet spinning machine fitted therewith | |
US4858420A (en) | Pneumatic false-twist spinn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 |
US9580841B2 (en) | False twist device for a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 |
CN106460249B (zh) | 用于喷气纺纱机的纺纱喷嘴和具有相应的纺纱喷嘴的喷气纺纱机 | |
CN105316811A (zh) | 制造气流纺纱纱线的方法 | |
CN109312499A (zh) | 用于牵拉线状纤维束的牵伸机构和配备有该牵伸机构的纺织机 | |
KR20080059051A (ko) | 편직물 제조장치 | |
CN106460252B (zh) | 纺纱准备机 | |
US20240026576A1 (en) | Multifunctional nozzle for a spinning machine | |
CN109072495A (zh) | 纺织机的牵伸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