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9790A - 内挡泥板 - Google Patents
内挡泥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99790A CN105799790A CN201610018111.4A CN201610018111A CN105799790A CN 105799790 A CN105799790 A CN 105799790A CN 201610018111 A CN201610018111 A CN 201610018111A CN 105799790 A CN105799790 A CN 1057997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istome
- rib
- inner fender
- bumper
- tong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挡泥板,抑制开口部的变形和抖动,并提高车辆的美观性。覆盖轮胎外周面(Ta)的内挡泥板(2)具有:前侧壁(2A),其配置于前轮(T)的前方;开口部(21),其形成于前侧壁(2A)的车外侧并供行驶风穿过;以及第一肋(22),其从开口部(21)的开口缘朝向车辆前方突出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挡泥板。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车身构造:在前保险杠上形成进气口,在内挡泥板的前侧壁上形成开口部,行驶风从进气口进入至前保险杠内后,从开口部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车身构造中,由于在内挡泥板的前侧壁的车外侧形成开口部,所以行驶风不与前轮轮胎碰触地从开口部向车辆后方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386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内挡泥板中,由于形成了开口部,所以开口部附近的刚性降低,所以当受到行驶风的风压时,存在产生开口部的变形(扩开)或抖动的可能。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并未公开关于加强内挡泥板自身来抑制开口部的变形和抖动的技术思想。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内挡泥板中,容易通过开口部从车辆外侧看到前保险杠内,车辆的美观性(商品性)降低。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观点而完成的,将提供一种内挡泥板作为课题,能够抑制开口部的变形和抖动,并提高车辆的美观性。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涉及的内挡泥板的特征在于,具有:前侧壁,其配置于轮胎的前方;开口部,其形成于上述前侧壁的车外侧并供行驶风穿过;第一肋,其从上述开口部的开口缘朝向车辆前方突出设置。
根据本发明,通过第一肋,开口部附近的刚性提高。由此,即使受到行驶风的风压,也能够抑制开口部的变形(扩开)和抖动。
另外,第一肋成为遮蔽壁,不容易通过开口部从车辆外侧看到保险杠内。由此,车辆的美观性(商品性)提高。
优选开口部形成为纵长狭缝状。
如此,由于能够确保有效开口面积,并能够实现沿着车身侧面的顺畅的排气,所以能够抑制轮胎周围的气流的紊乱。
优选内挡泥板具有与第一肋相邻地延伸的相邻壁部。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一肋和相邻壁部而形成向车辆前方开口的大致“コ”字状截面部。
如此,开口部附近的刚性进一步提高。
优选内挡泥板具有:舌状部,其从前侧壁的车外侧端部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与保险杠的内表面抵接;和铰链部,其形成于舌状部的基端部。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当舌状部与保险杠的内表面抵接时,舌状部以铰链部为基点,沿着保险杆的内表面的方式弯曲。
如此,通过铰链部的弹性,舌状部推压保险杠的内表面,并与该内表面可靠地密接。另外,由于在高刚性的开口部附近设置舌状部,所以舌状部相对于保险杠的密接性提高。由此,确保了保险杠与内挡泥板之间的定位精度,并且提高了保险杠与内挡泥板之间的安装刚性。
优选内挡泥板具有将开口部的左右的侧缘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如此,开口部附近的刚性进一步提高。由此,即使受到行驶风的风压,也能够抑制开口部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第一肋的歪斜变形。另外,能够抑制开口部的变形,充分确保开口部的排出性能。
优选内挡泥板具有从连结部朝向车辆前方突出设置的第二肋。
如此,通过第二肋,开口部附近的刚性提高。由此,即使受到行驶风的风压,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开口部附近的变形和抖动。另外,第二肋成为遮蔽壁,不容易通过开口部从车辆外侧看到保险杠内。由此,车辆的美观性(商品性)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抑制开口部的变形,充分确保开口部的排出性能,并且提高保险杠与内挡泥板之间的安装刚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内挡泥板,抑制了开口部的变形和抖动,并提高了车辆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斜后方观察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内挡泥板的汽车的左侧部得到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3是从左斜后方观察内挡泥板得到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从左斜前方观察内挡泥板得到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2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涉及的内挡泥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V汽车(车辆)
1前保险杠(保险杠)
2内挡泥板
2A前侧壁
2B外侧一般面部(相邻壁部)
2C内侧一般面部
2D层差面部(相邻壁部)
2E大致“コ”字状截面部
2F延伸壁部(相邻壁部)
21开口部
21a、21b侧缘
22第一肋
22a内侧肋部
23连结部
24第二肋
26舌状部
27铰链部
T前轮(轮胎)
Ta轮胎外周面
C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在说明中,对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各图中通过箭头所示的“前后”表示汽车V的前后方向,“上下”表示汽车V的上下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到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另外,由于汽车V的左右侧部为左右对称,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左侧部,省略右侧部的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车辆的汽车V具有配置于前部下侧的前保险杠1、和将前轮T的上半部分的轮胎外周面Ta覆盖的内挡泥板2。在内挡泥板2的内侧形成有收纳前轮T的车轮罩3。此外,图1的附图标记4表示叶子板。叶子板4的下边面向车轮罩3,成为轮拱的一部分。<前保险杠>
前保险杠1具有用于使行使风从车辆前方进入至前保险杠1内的未图示的进气口。前保险杠1在车外侧端部具有朝向车轮罩3向车身后方延伸的侧壁部11。侧壁部11的后边面向车轮罩3,成为轮拱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在侧壁部11的后边上形成有从车辆后方将内挡泥板2的车外侧端部覆盖的凸缘部12。凸缘部12相对于侧壁部11折曲成大致直角,朝向车内侧延伸。在凸缘部12上形成有作为与内挡泥板2之间的安装点的圆形状的上侧安装孔13。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前保险杠1的下部形成有作为与内挡泥板2之间的安装点的圆形状的下侧安装孔。
<内挡泥板>
如图1所示,内挡泥板2安装于前保险杠1的后部,为配置于叶子板4的内侧的拱状的树脂制部件。内挡泥板2具有防止在行驶中飞溅的石头或水等与叶子板4接触的功能。
如图2所示,内挡泥板2具有配置于前轮T的车辆前方的前侧壁2A。本实施方式的前侧壁2A由相对于前轮T向车外侧偏移配置的外侧一般面部2B、与轮胎外周面Ta相对的内侧一般面部2C、和将外侧一般面部2B与内侧一般面部2C连接的层差面部2D构成。外侧一般面部2B以及内侧一般面部2C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层差面部2D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一般面部2B具有开口部21、第一肋22、连结部23、第二肋24、上侧安装孔25、舌状部26和铰链部27(参照图5)。
开口部21形成于前侧壁2A的车外侧(外侧一般面部2B),作为供进入到前保险杠1内的行驶风穿过的贯通孔。开口部21的形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纵长狭缝状。开口部21的开口缘由沿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缘21a、21b、将侧缘21a、21b的上端彼此相连的上缘21c、和将侧缘21a、21b的下端彼此相连的下缘21d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21通过2个连结部23、23分割成上下3个。
此外,汽车V在行驶时,行驶风从前保险杠1的进气口流入,在前保险杠1内流过之后,从开口部21向车辆后方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开口部21形成于前侧壁2A的车外侧,所以从开口部21排出的行驶风不与前轮T碰触地向车辆后方流动。
第一肋22从开口部21的开口缘向车辆前方突出设置。第一肋22具有提高开口部21附近的刚性的功能。第一肋22设置于开口缘之中的除了形成有连结部23的区域以外的部位。
如图5所示,第一肋22具有沿车内侧的侧缘21b设置的内侧肋部22a。内侧肋部22a与在车内侧相邻地延伸的外侧一般面部2B以及层差面部2D配合,成为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在水平剖视下向车辆前方开口。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提高了开口部21附近的刚性。外侧一般面部2B以及层差面部2D与权利要求书中的相邻壁部相当。
通过设置该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内侧一般面部2C与外侧一般面部2B相比仅以层差面部2D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量相对地位于车辆前方。即,在设置了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的情况下,能够在内侧一般面部2C与轮胎外周面Ta之间确保规定的间隙C1。间隙C1比没有设置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的情况下的一般面部F(参照图5的双点划线)与轮胎外周面Ta之间的间隙C2大(C1>C2)。
如图3所示,连结部23为将开口部21的左右侧缘21a、21b彼此连结起来的横长矩形的面部。连结部23具有提高开口部21附近的刚性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23沿上下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
如图4所示,第二肋24从连结部23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朝向车辆前方突出设置。第二肋24具有提高开口部21附近的刚性的功能。第二肋24的左右两端部与第一肋22没有层差地连续。此外,也可以不在连结部23上设置第二肋24而使连结部23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与第一肋22层差状地连续。
上侧安装孔25是作为与前保险杠1之间的安装点的贯通孔,呈圆形状。上侧安装孔25向开口部21的上方隔开间隔,设置于与前保险杠1的上侧安装孔13对应的位置。在前保险杠1的上侧安装孔13以及内挡泥板2的上侧安装孔25中,插入有用于将前保险杠1与内挡泥板2结合的未图示的树脂夹。
在内侧一般面部2C的下端部设置有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前方延伸壁2F。在前方延伸壁2F上形成有作为与前保险杠1之间的安装点的圆形状的下侧安装孔28。下侧安装孔28设置于与前保险杠1的下侧安装孔对应的位置。在前保险杠1的下侧安装孔以及内挡泥板2的下侧安装孔28中,插入有用于将前保险杠1与内挡泥板2结合的未图示的树脂夹。
如图5所示,舌状部26从外侧一般面部2B的车外侧端部朝向车辆前方延伸。舌状部26为与前保险杠1的侧壁部11的内表面抵接的部位。如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舌状部26在前保险杠1与内挡泥板2没有结合的状态下,越朝向车辆前方越向车外侧倾斜。
铰链部27为在舌状部26与外侧一般面部2B之间的边界部位(舌状部26的基端部),与其他部位相比形成为薄壁的部位。铰链部27能够弹性变形。舌状部26能够将铰链部27作为基点弯曲。即,当结合时与侧壁部11的内表面抵接时,舌状部26成为将铰链部27作为基点以沿着侧壁部11的内表面的方式弯曲的状态。
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内挡泥板2的汽车V基本如以上构成,接下来,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一肋22、连结部23、第二肋24以及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开口部21附近的刚性提高。由此,即使受到行驶风的风压,也能够抑制开口部21的变形(扩开)和抖动。
另外,第一肋22以及第二肋24成为遮蔽壁,不容易通过开口部21从车辆外侧看到前保险杠1内。由此,提高汽车V的美观性(商品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第一肋22、连结部23、第二肋24以及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来抑制开口部21的变形,能够充分地确保开口部21的排出性能,并且能够提高前保险杠1与内挡泥板2之间的安装刚性。
另外,通过连结部23,能够抑制第一肋22的歪斜变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伴随着开口部21附近的高刚性化,前保险杠1与内挡泥板2之间的安装刚性提高,所以即使为了实现车身轻型化而使用了薄壁的前保险杠1,也能够抑制前保险杠1的抖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伴随着开口部21附近的高刚性化,前保险杠1与内挡泥板2之间的安装刚性提高,所以能够减少与前保险杠1之间的安装点。换言之,即使将与前保险杠1之间的安装点仅上下设为1个上侧安装孔25以及下侧安装孔28,也能够充分确保安装刚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由于内侧一般面部2C与外侧一般面部2B相比相对地位于车辆前方,所以能够将内侧一般面部2C与轮胎外周面Ta间的间隙C1确保得大。由此,在降雪时,安装于轮胎外周面Ta的轮胎链不容易与内侧一般面部2C发生干涉。另外,即使在内侧一般面部2C上附着了雪,由于事先使内侧一般面部2C与轮胎外周面Ta之间的间隙C1大,所以不容易与轮胎外周面Ta发生干涉。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开口部21形成为纵长狭缝状,能够确保有效开口面积,并能够实现沿着车身侧面的顺畅的排气,因此能够抑制前轮T周围的气流的紊乱。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与侧壁部11的内表面抵接时,舌状部26将铰链部27作为基点以沿着侧壁部11的内表面的方式弯曲。因此,通过铰链部27的弹性,舌状部26推压侧壁部11的内表面,并可靠地与该内表面密接。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高刚性的开口部21附近设置舌状部26,所以舌状部26相对于前保险杠1的密接性提高。由此,确保了前保险杠1与内挡泥板2之间的定位精度,并且提高了前保险杠1与内挡泥板2之间的安装刚性。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但也可以不设置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即,也可以设为具有图5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一般面部F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开口部21的左右的侧缘21a、21b彼此通过两个连结部23、23连结的情况,但并非表示限定连结部23的数量,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将开口部21的左右的侧缘21a、21b彼此通过一个或者三个以上连结部23连结。
另外,也可以没有连结部23自身。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肋24而在开口缘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第一肋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侧壁2A上设置层差面部2D而形成了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不在前侧壁2A上设置层差面部2D,而以从前侧壁2A朝向车辆前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延伸壁部2G来形成大致“コ”字状截面部2E。在该情况下,延伸壁部2G与权利要求书的相邻壁部相当。
Claims (6)
1.一种内挡泥板,覆盖轮胎的外周面,其特征在于,具有:
前侧壁,其配置于所述轮胎的前方;
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前侧壁的车外侧并供行驶风穿过;以及
第一肋,其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朝向车辆前方突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挡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形成为纵长狭缝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挡泥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与所述第一肋相邻地延伸的相邻壁部,
通过所述第一肋与所述相邻壁部而形成有向车辆前方开口的大致“コ”字状截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挡泥板,其特征在于,具有:
舌状部,其从所述前侧壁的车外侧端部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与保险杠的内表面抵接;以及
铰链部,其形成于所述舌状部的基端部,
当所述舌状部与所述保险杠的内表面抵接时,所述舌状部以所述铰链部为基点,以沿着所述保险杠的内表面的方式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挡泥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所述开口部的左右的侧缘彼此连结的连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挡泥板,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所述连结部朝向车辆前方突出设置的第二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06618A JP6138176B2 (ja) | 2015-01-16 | 2015-01-16 | インナーフェンダー |
JP2015-006618 | 2015-01-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99790A true CN105799790A (zh) | 2016-07-27 |
CN105799790B CN105799790B (zh) | 2018-06-19 |
Family
ID=56435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18111.4A Active CN105799790B (zh) | 2015-01-16 | 2016-01-12 | 内挡泥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38176B2 (zh) |
CN (1) | CN10579979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6663A (zh) * | 2019-03-28 | 2020-10-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轮罩构造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52932B2 (ja) * | 2020-11-17 | 2023-04-05 | 株式会社Subaru | 車両の前部構造、およびフロント外装部材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58227U (zh) * | 1988-04-20 | 1989-11-01 | ||
JPH10203421A (ja) * | 1997-01-20 | 1998-08-04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ープロテクター支持構造 |
JPH10305784A (ja) * | 1997-05-06 | 1998-11-17 | Nissan Shatai Co Ltd | 車体前部構造 |
JP2004338602A (ja) * | 2003-05-16 | 2004-12-02 | Nissan Motor Co Ltd | 熱交換器冷却ダクト構造 |
US20080231082A1 (en) * | 2007-03-21 | 2008-09-25 | Mathew Boney A | Wheel housing liner |
CN202879608U (zh) * | 2012-09-19 | 2013-04-17 | 山东威力天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越野叉车专用后挡泥板 |
-
2015
- 2015-01-16 JP JP2015006618A patent/JP613817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12 CN CN201610018111.4A patent/CN1057997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58227U (zh) * | 1988-04-20 | 1989-11-01 | ||
JPH10203421A (ja) * | 1997-01-20 | 1998-08-04 | Nissan Motor Co Ltd | 自動車のフェンダープロテクター支持構造 |
JPH10305784A (ja) * | 1997-05-06 | 1998-11-17 | Nissan Shatai Co Ltd | 車体前部構造 |
JP2004338602A (ja) * | 2003-05-16 | 2004-12-02 | Nissan Motor Co Ltd | 熱交換器冷却ダクト構造 |
US20080231082A1 (en) * | 2007-03-21 | 2008-09-25 | Mathew Boney A | Wheel housing liner |
CN202879608U (zh) * | 2012-09-19 | 2013-04-17 | 山东威力天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越野叉车专用后挡泥板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6663A (zh) * | 2019-03-28 | 2020-10-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轮罩构造 |
CN111746663B (zh) * | 2019-03-28 | 2022-04-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轮罩构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99790B (zh) | 2018-06-19 |
JP6138176B2 (ja) | 2017-05-31 |
JP2016132301A (ja) | 2016-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50482B2 (ja) | 自動車のデフレクタ構造 | |
US8814251B2 (en) | Under covers for vehicle body | |
US9821860B2 (en) |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air duct that extends away from a wheel housing | |
JP5861273B2 (ja) | 車両用バンパ | |
US9561756B2 (en) | Trim member attachment structure | |
CN104395149A (zh) | 车身前部结构 | |
CN103085891B (zh) | 车辆挡泥板 | |
CN105793146A (zh) | 用于双辙机动车的车身底部饰板以及包括这样的车身底部饰板的双辙机动车 | |
CN104114437B (zh) | 车辆的车体下部结构 | |
EP2096000B1 (en) |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resin garnish | |
CN104395184A (zh) | 具有抑制前轮前方的风流动的机轮减阻罩的车辆前部结构 | |
CN105799790A (zh) | 内挡泥板 | |
CN112677924B (zh) | 车辆的前部结构 | |
JP6499699B2 (ja)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
US20220410982A1 (en) | Vehicle side structure | |
JP2007216913A (ja) | 車両の空気抵抗低減構造 | |
JP2006219019A (ja) | 車両の前部整流構造 | |
JP5849922B2 (ja) | 車両用整流構造 | |
JP5071781B2 (ja) | 車両前部形状 | |
US20170113733A1 (en) | Vehicle upper body structure | |
JP7004246B2 (ja) | 車両のマッドガード構造 | |
CN103370232B (zh) | 车辆前部用吸收体结构 | |
JPH10305784A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RU2705874C1 (ru) | Колесная арка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оснащенная аэ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им элементом | |
JP7285618B2 (ja) | 自動車のルー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